返回
首页 > 工作计划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时间: 2024-10-20 13:12:10

题临安邸是诗人林升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先是描绘了临安城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后半段话风一转,用犀利的语言讽刺当时政府的腐败,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一

教材解析: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赤子情怀”,《题临安邸》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的第二首诗,这首诗选自《宋诗纪事》,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墙壁上题写的。当时南宋统治者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诗的第一句,描绘出杭州的美好景致: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

第二句质问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你们在西湖边上所过的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到什么时候才会停?

第三第四句更加尖锐地揭露权贵们已被暖洋洋的风吹得昏沉沉、晕乎乎,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老家汴州了,早把先朝故都、中原山河、国家耻辱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诗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

3、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本诗的生字;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布置

1、自学生字;

2、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社会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能力,这也是自主学习的培养。

二、解诗题

1、出示诗题

师: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一首古诗,这是题目。你们发现了吗?这里有一个生字,你在预习的时候是怎样学习这个生字的?(指名讲解)

师:要想知道题目的意思,你还必须得弄清那个字的意思?(题)你们能根据预习说出题目的意思吗?那么题目该怎么读?(齐读诗题)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那咱们就进入诗中去了解吧!

【设计意图:】预习情况的反馈,抓住诗题这个诗眼,译诗题,读诗题,诗题质疑。自然轻松地进入诗文。

2、介绍诗人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诗人

三、读诗句

师: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要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

师:诗中藏着本课的另外三个生字。你发现了吗?谁愿意做一个“小老师”为大家讲讲。(指名讲)在他讲完后如谁有补充都可提出。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吧!(齐读)

【设计意图:】有意为学生创设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释诗意

师:请大家轻轻读一读诗句,想想我们解释诗句常用的方法。(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现在请小组合作研究诗句的意思,讨论后还不懂得地方举手示意,老师来帮你。(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师:请大家再度读诗句,读后根据诗意用“|”为诗句划分层次。(找一位同学在白板上划分)我们根据划分的层次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的迁移。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大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入诗境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那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设计意图:】以提问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悟诗情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

师: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想想遇到含义深刻的词句我们该怎么办呢?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粉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 (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3、填空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治者( )。

4、有感情的读诗

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设计意图:】练习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古诗含义的能力。

作业设计:

写一篇阅读日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二

《题临安邸》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讽喻诗,诗人的讽刺、谩骂不着痕迹。下面是1级文库小编为你带来《题临安邸》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题临安邸》教案

一、播放《示儿》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中原失地)

3、有谁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谁占领了吗?(金国)

师述:是啊,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陆游临死的时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两个皇帝徽宗、钦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宁的对照图。

二、出示地图

师述:这就是被金兵占领的土地,占去了宋朝的一半,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同学们,你们说这大片的被占领的土地,该不该收回来?

师述:然而陆游在《示儿》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日”,那些“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来,看一看,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

三、出示《题临安邸》

1、师读书中⑴介绍诗人及背景。

2、同学们,看了这段介绍,�

4、男生读,女生读。

5、教师范读

6、全班齐读。

7、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

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

(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

8、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9、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说话)

10、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11、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同学公益事业看两幅图画。(课件出示寻欢作乐图)

12、在这帮酒囊饭袋人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吧?(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13、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当汴州”

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

师:也就是说他们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四、出示《清明上河图》

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在东阳横店影视城依照这幅《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重建,我们学校在去年五一组织教师曾经去旅游,真是美丽如画。如果你有机会去,一定会被那美景所折服。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是,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没有想到如何懒得失地,而是在建宫殿,大修街道,因此诗人在诗的第一句就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1、这些楼是谁建的?杭州本来应是他们什么的地方?他们建了作什么?(出示课件)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2、想到这里,我们着不着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3、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什么意思?

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4、南方的权贵们醉生梦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却把眼泪都要流干了,面对权贵面对皇帝,你想说些什么?(自由发言)

师:如果我们的祖国被占去了一产,你们愿意吗?会怎样?

5、学到这里,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边起来说一说吗?

五、课件播放诗意

1、同学们,看过射雕英雄传吗?文中有有两个人物,一个是郭靖,一个叫杨康,你们知道为什么一个叫靖,一个叫康吗?

2、面对破碎的河山,抗金次岳飞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他曾经写下了一首激励人心的诗歌《满江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出示课件。

《题临安邸》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一个难点。一首古诗只有几十个字,而且又多了一层语言障碍、时代隔膜,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理解透诗中的意境确实很难。

怎样让古诗教学更有效?经历了本次“雨花杯”赛课,笔者对古诗教学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下面就《题临安邸》一诗教学谈一谈:

一、凭借“注释”,理解诗意。

《课程标准》对于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提到,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在于考察学生能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怎样落实这一课标要求?

教学《题临安邸》时,笔者根据课标精神,结合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文理解有一定基础的特点。在课初就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然后,借助老师给的注释(因为事先不能和学生有任何接触,所以不便要求学生带工具书),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以举手问老师。”以此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习惯和能力。

从课堂效果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

二、补充资料,引起共鸣。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古诗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字词的字面理解上,还应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古诗中蕴涵的深刻情感,想象到古诗的丰富画面。但是,由于古诗的内容高度凝炼,情感含蓄深邃,加上年代久远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学生接触古诗文不多,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的确不是一件易事。怎样进行突破?教学《题临安邸》一诗,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课前搜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背景资料(由于不能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所以由老师代为搜集,经过整合,然后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背景资料,感知古诗的写作背景,为感受古诗的深刻内涵奠定基础。

2.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背景资料,感受当时社会金兵横行,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悲惨现实,结合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所反映的场景,配以音乐的渲染和老师激情的介绍,让学生充分感受在金人占领区生活的宋朝人民,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的凄凉,和他们无日不在盼望南宋王朝收复失地,拯救百姓的迫切。正在学生移情于北方百姓那无助的“悲凉”之时,随即引导学生质疑:“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到底在干什么?”

此时,再来品读《题临安邸》,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抓住“诗眼”,品读情感。

古典诗词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往往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凝于作品中的一字、一词或一句之中。古人云:“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我们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往往是诗词之“眼”——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联想,从而深刻体会诗词中蕴涵的情感内涵。《题临安邸》这首诗中,一个“醉”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可谓精妙无比。

教学《题临安邸》时,笔者紧密围绕“醉”,以“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到底在干什么?”为线索,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南宋王朝统治者们“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自上而下、醉生梦死的淫靡生活场景;通过交流感受南宋朝廷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腐败无能、昏庸无耻;品读通过感受诗歌蕴涵的油然而生的悲愤之情和诗人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课堂上,学生想象丰富,感受深刻,诵读更是慷慨激昂。一个“醉”字,让学生走进了诗歌的内涵,走进了诗人的内心。

四、反复吟诵,读中感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手段,依靠充分诵读,能使“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以至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

教学《题临安邸》时,笔者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充分发挥诵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1.初读古诗时,笔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当学生读通、读顺了古诗,对古诗的理解也就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了。这时的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又可为后面品位诗歌中蕴涵的情感奠基。

2.当学生充分感悟诗歌中蕴涵的丰富情感,触摸到诗歌的灵魂时,笔者用声情并茂的语言,配以背景音乐渲染,给学生营造一个如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感情反复诵读古诗:

①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的统治者们早日去解救他们,这帮南宋的统治者们却躲在这里在醉生梦死——(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②北方的失地在等着他们去收复,可他们却在这淫靡的生活中一醉不醒——(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这样一个临时避难的地方,简直成为昔日的都城汴州。他们已经丢了一个汴州,难道他们想把杭州也丢了吗?——(齐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想到北方的国土还没有收复,诗人不禁想问问这些南宋的统治者们——(指名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⑤想到北方的老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不禁想问问这些酒囊饭袋——(齐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⑥在那些南宋的统治者们当中,你最想指着谁的鼻子问一问?(反复指名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将身心完全融入到诗中,对诗歌内涵的领悟更加深刻,情感也得到进一步升华,既陶冶了性情,又感染了情操,达到诗人合一的境界。

五、适度拓展,积累诗文。

《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160篇,而课本里的古诗也就那么几十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进行适度的拓展。

教学《题临安邸》时,笔者在课堂上拓展

适度的拓展,扩大了学生的古诗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总之,古诗文是一种芬芳的精神食粮,古诗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如何高效进行古诗文教学,还有很多待于我努力学习和探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三

一、播放《示儿》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中原失地)3、有谁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谁占领了吗?(金国)师述:是啊,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陆游临死的时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两个皇帝徽宗、钦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宁的对照图。二、出示地图师述:这就是被金兵占领的土地,占去了宋朝的一半,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同学们,你们说这大片的被占领的土地,该不该收回来?师述:然而陆游在《示儿》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日”,那些“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来,看一看,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三、出示《题临安邸》1、师读书中⑴介绍诗人及背景。2、同学们,看了这段介绍,� 4、男生读,女生读。5、教师范读6、全班齐读。7、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8、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9、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说话)10、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11、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同学公益事业看两幅图画。(课件出示寻欢作乐图)12、在这帮酒囊饭袋人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吧?(汴州)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13、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当汴州”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师:也就是说他们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四、出示《清明上河图》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在东阳横店影视城依照这幅《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重建,我们学校在去年五一组织教师曾经去旅游,真是美丽如画。如果你有机会去,一定会被那美景所折服。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是,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没有想到如何懒得失地,而是在建宫殿,大修街道,因此诗人在诗的第一句就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1、这些楼是谁建的?杭州本来应是他们什么的地方?他们建了作什么?(出示课件)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2、想到这里,我们着不着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3、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什么意思?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4、南方的权贵们醉生梦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却把眼泪都要流干了,面对权贵面对皇帝,你想说些什么?(自由发言)师:如果我们的祖国被占去了一产,你们愿意吗?会怎样?5、学到这里,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边起来说一说吗?五、课件播放诗意1、同学们,看过射雕英雄传吗?文中有有两个人物,一个是郭靖,一个叫杨康,你们知道为什么一个叫靖,一个叫康吗?2、面对破碎的河山,抗金次岳飞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他曾经写下了一首激励人心的诗歌《满江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出示课件。板书: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林升       忧国忧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婪,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⒊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9)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21)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课件23)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出示课件24)

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出示课件25)

⒌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1. 导入新课。-----朗诵乡愁

师朗诵乡愁。

2.读课题。

师范读课题,生跟读。

3.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思乡词。

(出示幻灯片:纳兰性德字容若,清代第一词人,他的词主要是写离别相思之情。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初读。

请大家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它读正确。

生读《长相思》。

(师出示课件《长相思》)

(1)找生字和多音字。

学生朗读。

出示幻灯:生字

分析聒的字型和解释。

(2)出示停顿的地方。

师范读。

男女同学分上下阕读看看。

(男女分角色朗读长相思)

3.同桌交流。

生读,读完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4.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从这首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诗词——(深入品味诗的情感)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认真地品读词或句,并及时做旁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作出指导

2.反馈交流、引领提升

小组交流。

(师板书)

作者的心在哪儿呢?你从文中的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

全班一起读。

3.仔细研读。

生闭上眼睛,老师要播放一段录音,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的生活,一起走进他的征途。

播放课件。

交流。

4.想象意境。

故园无此声啊,故园无此声。那么在纳兰性德德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当中,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播放雨韵)课件——音乐、诗词、画面:“忆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让生想象自己是纳兰性德,那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5.对比引读:

(播放琵琶语)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

我的家乡多么美好呀!故园,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宁静详和……而身在塞外,听到的却只有风雪交加,感觉到的只有寒冷孤寂,卧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这种心情,谁人知晓呀!这种身心分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那就是——

生:(感情十分充沛地朗读)

再一次感情朗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碎读出来!

五: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1.师生演绎长相思。(师演唱,生朗诵配合)

2.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思乡的诗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收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六

【教学内容】

《题临安邸》

【教学理念】

1、语文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程度的提升。

2、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程度的统一。预设不充分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

3、语文课堂应�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文本解读】

这两首古诗都是南宋诗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但是两首诗所反映的社会角度又是不一样的。《题临安邸》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至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在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策略】

对课文中的两首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立体式”的诗歌教学框架。即以对南宋这 再适量补充同时期的相关诗词。建构起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映衬、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体课堂。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

2、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今天我们所学的两首诗正是从不同侧面反映那个时代的。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对历曾经建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自学诗意,感受诗境。

1、了解诗题。

2、根据注释,利用收集的资料,自学理解诗意。

四人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1)质疑,提出解释不清或不顺的词、句。

(2)交流,说说这两首诗的诗意。

(3)随机引入,展开想象。

关于《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你知道汴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吗?

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师: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

3、指名朗读《题临安邸》

4、“暖风熏得游人醉”,你能看到那游人中有哪些人吗?你能看到他们在干些什么吗?

学生想象说话。(游人——掌握国家命运的统治者们。想象他们穷奢极欲、沉迷酒色的无耻丑态)

5、自由练读。指名读。

关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抓住“遗民泪尽胡尘里”

1、什么是“胡尘”?

2、听录音,想象:金兵的铁蹄践踏在什么地方?

3、交流

4、诵读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充分地、饱含深情地朗读两首诗,想象:你在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

2、交流。

将两首诗所勾勒的画面相互交织起来,形成对比。教师随机点拨,将情感引向深入。

(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①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被南宋统治者们抛弃的人民)

②南宋王朝的当权贵族们在小小的临安城中住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月月西湖上游船不断、歌舞不绝;沦陷区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骑之下苦苦挣扎了一年又一年,分分秒秒几乎将眼泪流干。他们还挣扎着,是因为他们的心底还有一丝期盼,期盼有朝一日能望见南宋军队的旗帜在南边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

③补充陆游《示儿》。

过渡: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④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

四、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2、练笔。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3、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一位最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4、放歌曲《满江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七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栈、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 “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八

教学目标

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出示课件17)

1.自学生字;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出示课件18)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

2.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出示课件20)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出示课件22)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出示课件23)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出示课件24)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出示课件26)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治者( )。

板书: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出示课件27)

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八、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九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把握这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天堂”用来比喻什么?

2.(出示课件1)看,鸟儿们在这里自由飞翔,多么快乐。这里就是鸟儿们快乐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

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

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

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

生总结,汇报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划水的声音比作乐曲,体现出声音的优美,同时也点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指导朗读。〔〕

四、小结(出示课件7)

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为什么?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又是为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8)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看看“鸟的天堂”到底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听写生字词。(出示课件9)

白茫茫 规律 榕树 纠正 错误 片刻

天堂 应接不暇 错过 兴奋 留恋

二、快速阅读,把握重点

1.读5~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10)

A作者详细描写大榕树的目的是什么?

B描写鸟儿们,作者用了怎样的顺序?

C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总结,汇报

2.把握重点段落:

⑴指名读5~9自然段:(出示课件11)

说一说,本文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板书:大、美

⑵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生找出词语、句子,读一读。)(出示课件12)

⑶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榕树的美的?(出示课件13)

板书:大榕树的静态美。

找出体现大榕树动态美的句子。

板书:动态美

作者对这棵大榕树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出示课件15)

(4)有感情地朗读5~9自然段。

(出示课件16)『』

(5)读10~13自然段,思考:这次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7)

(6)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

板书:多、欢 热闹景象

(出示课件18)

(7)对鸟儿们的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找出相关语句。

板书:动态描写

(8)有感情地朗读10~13自然段。

3.朗读第14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的确,确实,果真。因为这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所以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板书: 离开 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4.小结: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鲜明的印象。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出示课件20)

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并积累课文第八自然段。

2.说说你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见或建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从而明确鸟的天堂的特点。同时,我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情感变化,突出鸟的天堂的独特的美,从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2.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我通过“初步感知、深入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层层深入地了解文章,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对这篇文章课后拓展的部分不太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深、加宽对文章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眼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十

一、播放《示儿》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中原失地)

3、有谁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谁占领了吗?(金国)

师述:是啊,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陆游临死的时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两个皇帝徽宗、钦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宁的对照图。

二、出示地图

师述:这就是被金兵占领的土地,占去了宋朝的一半,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同学们,你们说这大片的被占领的土地,该不该收回来?

师述:然而陆游在《示儿》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日”,那些“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来,看一看,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

三、出示《题临安邸》

1、师读书中⑴介绍诗人及背景。

2、同学们,看了这段介绍,�

4、男生读,女生读。

5、教师范读

6、全班齐读。

7、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

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

(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

8、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9、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说话)

10、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11、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同学公益事业看两幅图画。(课件出示寻欢作乐图)

12、在这帮酒囊饭袋人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吧?(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13、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当汴州”

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

师:也就是说他们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四、出示《清明上河图》

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在东阳横店影视城依照这幅《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重建,我们学校在去年五一组织教师曾经去旅游,真是美丽如画。如果你有机会去,一定会被那美景所折服。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是,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没有想到如何懒得失地,而是在建宫殿,大修街道,因此诗人在诗的第一句就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1、这些楼是谁建的?杭州本来应是他们什么的地方?他们建了作什么?(出示课件)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2、想到这里,我们着不着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3、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什么意思?

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4、南方的权贵们醉生梦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却把眼泪都要流干了,面对权贵面对皇帝,你想说些什么?(自由发言)

师:如果我们的祖国被占去了一产,你们愿意吗?会怎样?

5、学到这里,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边起来说一说吗?

五、课件播放诗意

1、同学们,看过射雕英雄传吗?文中有有两个人物,一个是郭靖,一个叫杨康,你们知道为什么一个叫靖,一个叫康吗?

2、面对破碎的河山,抗金次岳飞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他曾经写下了一首激励人心的诗歌《满江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出示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推荐11篇】 篇十一

设计说明

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们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因此,本方案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采用变序教学法,从结尾段中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精心地设计“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巴金的资料和与“鸟的天堂”有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百鸟朝凤”音乐。)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谈一谈?

2.导入: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文章。(板书: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以乐曲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让学生把听到的与想到的结合起来,加深印象,自然引出课文题目,为下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反馈。

(1)学习字词。出示会认字:桨、桩、暇。

①指名认读,读准三拼音节“桨”,翘舌音“桩”。

②理解词语:船桨、应接不暇。

“船桨”可结合图片或实物来理解;“应接不暇”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2)谈谈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3)个别读课文,通过读文检查预习情况,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解决文中生字、新词,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①自己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

②同桌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1)“榕树”和“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2)读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近看大榕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10~14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群鸟欢腾的景象。

(板书:第一次 大榕树;第二次 群鸟)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让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熟知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通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读出榕树的静态美和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2.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为下面疑难问题的解决埋下伏笔。

五、教师示范,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

2.教师选择难写字范写。

暇:右部右边上面不是“口”。

抛:要托住“力”。

3.学生随教师书空。

4.互相评价,找出写字的优缺点。

5.学生练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在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导入: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加引号呢?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让我们再次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二、精读理解,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仔细品读描写大榕树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全班交流:

(1)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你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相机板书:干、枝、根、叶、不可计数)“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生介绍大榕树的有关资料)(师随机板书:枝上生根)

(2)(出示多媒体课件:榕树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写榕树的“大”,除了这两处还有什么地方呢?(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师随机板书:直垂地上 充满生机)

①重点读课文第8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树茂盛的句子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抓住“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进行启发想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围绕描写榕树枝干多、叶子密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作者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根、叶,写出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静态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 引导学生了解

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 什么是静态描写。

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吧!

2.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他又有什么感受?(我感到一点儿留恋。)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景象如此不同?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上批注。(教师巡视并指导。)

全班交流:

(1)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谁来谈一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在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在早晨,鸟儿都出来活动了。)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师相机板书:“叫”“飞”“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2)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动态描写)作者抓住鸟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动态描写。

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①“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练习用这个词语说话,体会群鸟纷飞的景象。请同学们欣赏这部分内容的课件。(播放多媒体课件: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②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作者在第一个“鸟的天堂”上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

(3)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3.小结: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渗透“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有关语句,尝试用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

(2)讨论:这茂盛的大榕�

(2)榕树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说这里是鸟的天堂。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4.观看《鸟的天堂》完整的多媒体课件,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查找的资料,请你以导游或小鸟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风景。

(1)再次了解作者巴金,阅读《筑渝道上》的片段。

(2)感受巴金对大地、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3)齐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的内容,读出情感。

(4)布置阅读任务,搜集《筑渝道上》这篇文章,认真阅读,有能力的加上读书批注。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再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并结合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编写导游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整理和写作能力。提出背诵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板书设计

image

教学反思

注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提倡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