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工作总结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时间: 2024-05-29 19:47:34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本文是1级文库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14篇科技工作总结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一

xxxx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把握一条主线、实施两大工程、构筑三大体系"的工作目标,在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科技进步环境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科技支撑。

一、抓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一是科技项目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主动衔接省市科技计划,全年组织申报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2项,国家、省火炬计划23项,国家、省星火计划8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4项,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项目3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7项,省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7项,省软件集成电路专项6项。全年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75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项、省火炬计划17项、省星火计划4项,省、xxx市其他科技发展项目等13项,龙腾光电的"第五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笔记本电脑用面板的开发与产业化"、华恒焊接的"焊接机器人成套装备"被列为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获5200万元科技经费资助,双桥传感器的"微型动态压阻力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发明专利获国家优秀专利奖。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围绕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上规模,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99家、省两个密集型企业7家、省软件企业1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国家重点新产品5只、省高新技术产品235只、软件产品113只。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3家、省软件企业12家,国家重点新产品3只、省高新技术产品159只、省软件产品58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24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7%,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

三是科技创新载体不断完善。全市已建成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3区12基地, 12个产业基地先后入驻企业近800家,孵化毕业企业200余家。模具产业基地实现产值55亿元,占全国模具产业的1/10;传感器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了8大门类的传感器产品,90%以上出口,其中热释红外传感器销售已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光电产业园、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可再生能源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充分显现了特色产业基地及孵化基地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孵化基地。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二、抓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推进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百强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制订出台了《xxx市知识产权百强优势企业培育实施意见》,全年组织申报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资助120件、江苏省国外专利申请资助4件,xxx市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推进项目2项,其中1项被列入xxx市推进计划。认定富士康等10家企业为知识产权百强优势企业,昆士莱等10家企业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为专利示范企业,组织实施专利成果产业化项目7项;xxx高新区成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完成专利申请量5600多件、授权量1600多件。

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和专利信息平台建设力度。围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会同工商、版权、技术监督、司法等部门举行知识产权现场咨询活动;在xxx日报开辟知识产权宣传专版,举办"多威杯"知识产权知识竞赛和"OEM生产中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涉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处理"专题报告。全年共组织举办了23期2500多人次的知识产权实务培训。为华恒焊接建立焊接技术和设备专利数据库,并推动华富电子、昆士莱照明科技、捷安特自行车和旭东机械等企业建立自身的专利数据库建设。为72家单位和个人进行了80多项专利申请、专利侵权和技术开发检索,为200多家企业提供了专利信息服务。

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聘请了上海、xxx及本地的8位知识产权专家、学者、律师为xxx市企业知识产权顾问,并走访了全市100多家企业,指导企业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培训企业知识产权岗位人员,协助企业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同时,配合市新闻出版局积极开展反盗版宣传活动,协助上级专利管理机关调处专利纠纷2起,帮助12家企业制定了专利制度和保密协议,改善了我市知识产权的管理环境,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抓产学研合作,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再创新

一是加大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力度。根据年初确定的产学研合作活动计划, 4、6月份,分别在西安、沈阳举行了两场科技创新发布会,我市38家企业走出xxx与西安交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洽谈,签订了24个科技合作项目,其中网进科技(xxx)有限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等3个项目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10月份,又组织举办了"xxxxxxx科技创新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邀请了全国近100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50多人,请进来与我市130家企业进行了面对面的洽谈,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0项。

二是加大产学研项目的组织力度。为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提升产学研合作领域。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集企业技术需求与技术合作意向,共征集到近100项技术(合作意向)需求,并及时发送到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努力促成双方合作,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我市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全年共立项下达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30项。

三是加大国际科技合作的交流力度。深化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国际科技合作,结合今年 "中俄国家年"活动开展,根据省厅的要求,重点在新材料、机电设备、医药和农业新品种等领域,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企业进行项目需求征集。在征集中国与澳大利亚科技合作特别是资金项目方面,突出就技术转移、委托生产、产品销售和零部件采购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平台,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和合作。

四、抓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了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新增龙腾光电、华恒焊接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xxx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江苏省外资研发机构9家、xxx市级科技研发机构18家、xxx市级科技研发机构20家,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分析研究发展部、宜特科技(xxx)电子有限公司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行业检测公共服务中心。扶持艾利亚太区研发中心、微盟电子(xxx)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等40家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

二是加快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建立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xx创业创新中心"。依托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教育科技园区等载体,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新技术孵化项目,增设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引进深圳高特佳、南京爱博两家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注册资本达2。5亿元,全市科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

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业务特色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信息平台等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业务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全年为191家企业代理了科技查新,为近80家企业进行免费专利检索;同时,我们积极支持专利事务所的发展,专利业务代理量有了快速增长。

五、抓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推动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开发和攻关。年初,根据我市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确定了农业科技项目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关键技术以及农业新技术培训等四个方面。共受理申报农业科技项目58项,其中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部、省级星火计划项目8项,省级农业科技项目7项、xxx市级项目14项。立项下达xxx科技发展项目4项、xxx农业科技招标项目1项,xxx市级农业项目28项。

二是推进社会事业进步。全年共受理申报社会发展项目84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xxx市社会发展招标项目2项,市水利推广站的"太湖流域圩区农田面源污染调控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被列为省科技发展计划,巴城镇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示范"项目被立为xxx市社会发展招标项目,组织实施市级社会发展项目28项。

三是加强软科学研究。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目标,重点实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和谐社会发展研究三大课题,科学制订软科学项目申报指南,共征集软科学项目30项,立项下达软科学计划23项。同时,加大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力度,有4项获xxx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xxx市技术发明奖,14项获xxx市科技进步奖。

六、抓优化科技进步环境,提升了科技管理水平

一是培育创新型人才。针对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围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化战略等方面,组织开展了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对抗训练培训。组织申报"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17名、"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培养对象17名,其中维信诺的一名科技人员获得100万元创业创新人才奖励,申报"xxx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5名,有2名科技人员各获200万元科技经费资助。

二是深化农村和社区科普工作。组织举办了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建和谐"为主题的第十九届科普宣传周和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制订出台了《xxx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争创江苏省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试点市工作,举办市、镇两级科技素质培训179期,参训人数达21880人次;深入开展"科普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双杯奖"、"厂会协作"竞赛活动和星级学(协)会评选活动,共有16只项目获奖,举办市级科普讲座12场。

三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在全局机关工作人员中深入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活动,坚持每月政治业务学习和每周局务会议制度,交流工作情况,制定印发工作计划,相互沟通信息,在《xxx日报》上发布了xxxx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公告,为开发区、10个镇举行了科技政策宣讲活动。

xxxx年,全市的科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科技工作发展水平不够平衡,创新人才结构性供求矛盾还比较突出,科技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明年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二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绩效评估指标完成良好

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截止三季度,我区高新产业增加值9.7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1.9%,对比20xx年所占比重29.5%增长了12.4%。预计全年能达到20%。(四季度指标数需明年一季度统计结果)。

2、发明专利及专利执法。截止到12月份,鼎城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 47件,全年应完成指标数为147件。 全年查处假冒侵权专利案件12件,处理结案12件。

(二)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

今年来,经过我局牵线搭桥,我区共有10家单位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分别是:湖南省林科院与鼎城雷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湖南棉科所与鼎城新益农种业中心《强特优棉花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湖南林科院和常德农夫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桃花优质新品种的培养》进行科技攻关;湖南省林科院与鼎城黄林欧美杨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湘林系列“杨树新品种产学研合作;湖南林科院与常德沙德源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就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达成技术合作协议;省林科大与鼎城长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南方红壤区经济林生态经营关键技术研究达成合作协议;武汉理工大学和常德精为天粮油科技有限公司就“发芽糙米系列产品”技术开发达成合作协议;鼎城星光科技研究所与湖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合作研发“钢筋弯箍机的设计”;湖南大学与中顺节能公司合作开发“燃气热水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湖南同德职业技术学院和鼎城升湘机械有限公司就“随车吊”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另外,省林科院和鼎城天野竹木有限公司就《楠竹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三)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促进企业创新

今年,我们创新服务方式,积极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为企业服务,分别建立了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刘天祥教授为首的桃花新品种研发创新团队;以同德职业技术学院管天求教授为首的油茶新品种创新团队;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吴义强教授为首的竹木深加工创新团队;特力液压有限公司以彭靖寰为领军人才的工程机械(液压缸)专业市级重点创新团队。另外我们筛选确定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工作,协助中小企业制定未来发展规划,为企业技术提升提供相关的商业策略、计划咨询和意见,进行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组织院士、专家企业行,请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并到现场与企业直接诊断,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为我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计划。

(四)开展农村远教“12396”科技服务工作

通过建立区、乡镇、村三级服务站点,组建了专家团队,利用各级站点平台积极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今年来,区乡镇两级服务站点共接到群众服务求助电话200多个,安排专家上门服务50多人次,农户利用村级远教站点和自有上网设备上网查询各类技术信息300多人次。

(五)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

经区科技局与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商,今年我们选聘了4名涉农专家为我区第二批农村科技特派员,主要是为了推动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按照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实施一个科技项目,办好一个示范基地,推广一项以上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一批新型农民的要求,抓好了选派单位的派驻。

(六)农村农业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我区灌溪镇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等5个站点被列入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第一批和第二批基层示范点。其中灌溪镇优质稻专业合作社产业链工作站被省科技厅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并获省厅经费支持。

(七)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

今年为我区精为天、云港生物、同达机械、佳达电缆、升湘机械等企业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申报过程中,我们不厌其烦的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认真做好申报计划的每个环节,确保申报手续不出差错,目前已完成企业申报的各项工作。积极为企业申报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我们为常德润田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湖南特力液压有限公司等先后申报了XX市和湖南省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处于审核过程中。

(八)做好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宣传工作,以“4.26”知识产权日和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企业法人知识产权培训。二是培植专利申请大户,主要以高新技术企业,拟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工业企业为主。三是拟申报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每年申报10件以上发明专利。四是认真做好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全区培育塘桥、立欣、科箭等企业为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五是认真做好专利资助工作,提高企业专利申报积极性。截止11月份,专利申请量256件,增长41%,专利授权量271件,增长20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31件,增长率5.6%,发明专利授权量82件,增长率530%。全年专利执法查处假冒专利12件,结案12件。

(九)营造重视科技,重视创新驱动氛围

利用“4.26”知识产权宣传日和科技活动周培训企业管理人员达100余人次,同时把重视科技、创新发展走进党校,使全区党员干部提高了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以促进鼎城经济发展。

二、下一年工作思路

1、产学研结合创新水平明显提高。提供产学研结合创新质量,全年力争取得3项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项目 1项以上,省级以上成果鉴定1项以上,市级以上成果鉴定3项以上。

2、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营运的主体,争取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家。各类创业服务中心和企业孵化器2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

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的比重明显增长。力争全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40亿元。全区形成4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4、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建立农业机械装备、优质稻米精深加工、畜禽养殖及深加工、油茶等4个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扶持开展淡水鱼综合加工利用、稻米淀粉糖深加工及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5、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增加。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全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400件、授权量超过300件。其中发明专利年增长xx%。抓好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建立健全专利技术转让和许可机制。健全投融资和交易规划,积极开展专利价值评估。落实《关于支持以专利使用权出资登记注册公司的若干规定》。支持和鼓励以入股、质押、转让、许可等方式实现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服务。

6、抓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争取突破省级认定的企业技术(工程)中心 ,市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达到3家;力争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引进5家知名高校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建立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中心和创新基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争建成各类创业服务中心和企业孵化器超过2家,孵化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扶持2家技术转移等重点科技中介机构。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三

一、 航光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一是积级响应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摇篮行动的号召,在“经营科技,孵化明天”的理念指引下,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二是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孵化场地,达到为创业者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这对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建设基础 我委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题向区政府请示,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将我区原财政局办公大楼和区珠算协会原办公楼共计5400平方米划转给我委用作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二、目前的发展情况

(一)建设工作停滞的原因 在区政府划转我委的建设场地有关手续都已办理完毕的情况下,因服务于区重点大型招商引资项目,该场地至今还没能正式建设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由于我区的经济财力条件限制,其它较为合适的孵化场地现暂未寻找到。

(二)积极开展学习考察,累积经验 去年底我区部门班子换届后,新的领导班子极为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一是安排分管领导参加了市孵化协会组织的到江浙学习考察活动,学到了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二是新班子才到科

委的第一个月就陆续安排,由主要领导带队到等学习考察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好的经验和作法;三是积极与我区工业园区沟通协调,探索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新模式。

三、我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问题

(一)我区财力状况在主城区比较起来,底子薄、包袱重,给予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资助较为有限。

(二)缺乏科技企业孵化管理、策划、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工作没有起色的重要原因。

(三)我区工业主要以传统机械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不发达,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缺乏创投环境。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四

中辽东学院外语学院科技部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团总支老师和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在外语学院科技部全体同学的通力配合下,秉承优良传统,本着“务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在团总支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本年度下半年我部的工作顺利结束了。在本学期的工作中,科技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完善了部内的机制。当然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足,现将工作及得失总结如下:

一、迎新工作

工作中,大家表现良好,并且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中,融洽了部门间的关系,在新生中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次总的工作中,其他部门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部虽然没有出现同样问题,但也应引起重视。

二、纳新工作

在迎新工作结束后不久我们便开始准备纳新活动。然而科技部的招新工作中并不顺利,当然这与我们的宣传不够有关,但我们还是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制定了初步的纳新办法,包括新委员招收标准和人数

三、日常工作

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是对学院的科技方面工作进行管理,对我院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总结整理,同时我部也积极参加参与学生会的其他活动,如文宣部的大合唱比赛,纪检部的宿舍文化节,社会实践部的义务献血,学习部的课本传递工程等,体育部的运动会等。在其中我们锻炼了新一届科技部的干事们的能力,为学生会的发展做了铺垫,

四、工作疏漏

1、由于某些作品未在评审结束前上交,给评审工作带来不利;

2、从活动中,可以看出我部少数试用委员工作积极性不够,公关礼仪欠佳,这使对委员的工作思想及技能的培训成为必要。

3、在几次网站维护中出现了一点疏漏,这督促我们要加强技术操作能力等。

作为一个学生会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面对知识创新的挑战,学生会在日益走向开放的校园中如何发挥其基层组织作用,为学校的基础文明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另外,由于刚刚整合不久,我们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缺点,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我们在工作时较为被动,今后我们一定总结这些方面的教训,使科技部的工作更加出色,充分发挥本部在社团活动中的作用。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这将是我们走向又一个辉煌的最强有力的保证。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五

202x年,我市科技工作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市十五届一次人代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推进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培育创新主体,推进科技合作,构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技工作呈现出七大亮点:一是成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动员会议,市主要领导把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三项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成功举办“中国金凤凰计划科技人才博览会”和“上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会暨百家企业进名校活动”,首次大规模组织企业分行业赴高校考察交流。

三是省级创新平台工作进展顺利,新凤鸣纤维材料技术研究院成为我市继巨石玻纤研究院后第二家企业研究院,320创意广场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嘉兴皮研所被认定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县(市)。

四是完成两批科技特派员派驻工作。聘任11名专家教授为大院名校科技特派员;完成第五批农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工作,被评为第八批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五是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新进展,配合组织、人社部门组织申报国家__2个,培育省__2个,有10个项目获得嘉兴精英引领计划,获得嘉兴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3个。

六是大力推进科技创业园区重点工程建设环境,规范招标程序,狠抓施工进度,严保质量安全,10月11日,市科技创业园区大楼主体工程顺利结顶。

七是信息宣传工作保持良好势头,全年采用信息372条次,关于《科技经费减免税的问题建议》等4篇信息得到嘉兴市领导的批示,其中《市以“三个结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型”》获得嘉兴市柴永强副市长与祝亚伟副市长的批示肯定。

(一)优化科技环境,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

1、研究和部署全年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建设四型机关,确定了202x年科技工作思路。分片召开了镇、街道、开发区科技工作会议,部署了各项工作任务。王尧祥副市长就如何发挥科技工作的驱动力、渗透力、服务力,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出了工作要求。同时加大科技考核力度,调整出台了对镇、街道科技工作的考核办法。

2、成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了高规格的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这在全省是首次。会议表彰了科技先进集体和个人,盛勇军市长作主题报告,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龙根到会讲话。卢跃东书记作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三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把科技、人才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落实和完善国家、省、市科技政策。优化市级层面的科技政策,积极开展浙商创业创新工作;调整《关于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科技创新部分,鼓励企业实施科技项目、建立研发机构、推进科技合作、保护知识产权等;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制定并实施《市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修改《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扩大贷款惠及范围与上限额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加强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继续完善科技系统信息考核办法,提高信息宣传的数量和质量。全年采用科技信息报道372条次,其中省厅采用111条,《今日科技》采用9条,《科技报》采用37条,位居市党务、政务信息前列。《基层建议:对企业科技经费拨款应给予减免税优惠》等4篇信息得到了嘉兴市领导的批示,其中《市以“三结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获得柴永强副市长与祝亚伟副市长的批示与交流。围绕科技工作重点难点,局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撰写的勤政周记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二)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培育高新企业,形成梯度发展格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备选排摸工作,针对备选企业实行前期整体培训和后期一对一的辅导,进行梯队培育。通过引导企业选择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培训,加强与省内中介机构联系沟通,发挥中介机构在材料组织上的专业特长,辅导企业组织申报工作。通过排摸,完成“十二五”高企后备企业库建设,形成备选企业90家,培育企业60家,优先企业20家的梯度培育格局。202x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恒隆化工、恒通化纤、无限新能源、永发电子、汉邦化工、新纪元钢管),通过复审5家(恒石纤维、京马电机、比华丽、嘉名、嘉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4家。

2、强化项目引导,帮促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积极开展创新型科技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构建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引进创新人才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行业带动能力创新型科技企业。202x年,培育认定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易锋机械),省级试点(示范)企业总数达到8家,培育市创新型企业8家,总数达到36家,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总数达到112家,培育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总数达到297家。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扶持我市新特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全市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立项7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立项3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省重大专项立项5项,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申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446项,立项394项,居嘉兴市首位。

3、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我市毛衫、皮草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培育企业创新平台建设。320创意广场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目前入驻企业达59家,并成立设计师协会;崇福皮研所被认定为省级重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并挂牌启动;新增省级研发中心2家(新东方油墨、耀润电子),总数达到21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新凤鸣),总量为2家。新东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列为我市首家省计划培育单位。二是加强市级研发中心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内部科研设备购置、科研人才引进,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202x年培育嘉兴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家,创历年之最,认定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家,总数达到68家。

(三)突出管理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业与社会科技发展工作

1、完成特派员总结和派驻工作。第五批12名科技特派员下派到各镇、街道,下达专项科技计划项目12项,多个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肯定。同时,对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派驻期间的成果进行总结,编撰《市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成果汇编》供特派员学习参考。组织参加了嘉兴市农业科技大会,并作了交流发言。我市获得省、嘉兴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省、嘉兴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共8名先进个人和1个先进集体,总获奖人次居嘉兴县市首位。

2、加强农业创新载体及平台建设。一是加强农业研发中心建设。新增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总量均达10家。首次将专业合作社纳入农业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认定范围,认定市级农业科技企业8家,市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召开了高校专家与本市农业科技企业交流座谈会。二是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杭白菊和董家茭白分别已被认定为省级和嘉兴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新农乐园艺农业公司组建并申报了嘉兴葡萄水果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将原猕猴桃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调整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首批认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2个。

3、做好防震减灾和站台建设。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学校2所,总量达13所;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小学校中组织开展网上知识竞赛,有12名同学在竞赛中获奖。“5.12”纪念日前后,全市几十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地震逃生演练。做好防震减灾监测台站的管理工作,强震台通过省级验收,站台建设工作获得省地震站台观测资料评比第一名、站台资料评比先进单位和嘉兴市地震站台监测工作二等奖。在嘉兴地区县市区中最早启动了《市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创新对接方式,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交流

1.完善技术难题收集机制。坚持三管齐下收集技术难题,深挖企业“潜在需求”。截至目前,征集技术难题和需求73项,就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组织专家与企业直接对接30余次,达成合作协议与合作意向22项。开展第二批大院名校科技特派员工作,聘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10所大院名校的11名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术指导。

2、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202x年共开展科技合作活动40余场次,服务企业500多家。5月,由王尧祥副市长带队分别组团到合肥工大、安徽农大、中科前方合肥研究所、合肥智能所和农林大学进行科技对接,明欣饲料厂与安徽农大程茂基教授就共同开发“无抗生态发酵猪饲料”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多次推介和洽谈,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研发的菊花茎叶提取黄酮素项目与恒基生物达成合作协议。传媒学院、英国考文垂大学与产学研合作启动,英国考文垂大学选派一名教授和9名研究生来相关单位实习调研,与濮院320毛衫创意广场进行交流合作,与无限新能源进行合作研发。

3、举办大型活动加强科技对接。一是成功举办“上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会暨百家企业进名校活动”。全市140多家企业负责人在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分四组赴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四所高校考察参观最新科技研发成果及部分重点实验室,并与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洽谈。会上有9家企业与上海高校进行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是举办202x中国·“金凤凰计划”科技人才博览会暨国际科技创业园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周翔,上海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150多家企业负责人等共36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会上,市政府与东华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有3家科研院所与国际科技创业园达成合作协议,4个创业项目签约入驻市科技创业园区,5个校企合作项目成功签约。

4、引进共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新建创新载体5家,其中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蒋士成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并与东华大学签约共建东华__新凤鸣低碳环保中心;中辉皮草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建“中辉皮草有限公司__陕西科技大学皮草研究院”;飞虎科技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共建东华大学__飞虎科技研发中心。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上海理工三所高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签约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工作站,并于3月正式启动。科技局指定专人配合两名入站老师工作,到目前共走访调研企业50多家,达成签约合作项目9个,合作意向7个。

5、招才引智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与组织部、人社局协作,进一步加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全年会同组织、人社部门接待海外人才18批39人次。一是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项目申报。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大力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吸引精英人才与高端项目落户我市。由我局推荐上报精英计划项目21项(全市共推荐31项),其中10个项目获得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二是国家__和省__项目申报。由我局推荐申报202x年第二批国家__和省__各2个,引进1名国家__来我市创业,培育2名省__。三是重点创新团队工作。由我局推荐上报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9个,其中3个团队获得嘉兴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开展了我市202x年度嘉兴精英计划项目的评估工作和202x年度创业项目和重点创新团队项目的评审工作。

(五)强化专利管理,进一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动员大会,邀请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龙根作重要讲话。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契机,在濮院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并到有关镇、街道开展培训、组织申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2.知识产权示范体系逐步完善。我市以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为契机,制定《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的创建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通过示范工作的层层推进,进一步夯实基层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提升基层知识产权创新与运用能力。新增省专利示范企业3家,嘉兴市专利示范企业7家,目前嘉兴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共31家。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通过嘉兴市专利示范企业复核。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拥有专利示范镇4家,洲泉镇、河山镇正在争创嘉兴市专利示范镇,高桥镇、龙翔街道争创市专利示范镇。

3.专利申请、授权质与量同步增长。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专利申请量2924件,同比增长41.7%,其中发明专利307件,同比增长65.9%,实用新型专利1445件;专利授权量2353件,同比增长92.9%,其中发明专利97件,同比增长38.6%,实用新型专利1119件。各镇、街道都相继出台了专利申请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激励企业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专利申请从外观设计专利占主导地位变成了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从食品等传统行业扩展到机械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打造综合型科技孵化器

1、科创园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规划占地33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科创园区主体工程进展顺利,10月11日,市科技创业园区大楼主体工程顺利结顶,园区在建设阶段得到了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市委书记卢跃东、市长盛勇军、副市长王尧祥等亲临工程现场视察并指导工作。市人大、政协领导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也多次视察工程现场。园区预计202x年建成后投入使用,可同时入驻科技企业200家左右,目前已通过嘉兴市建设协会项目工程优质验收,进入全面装修阶段。

2、政策引导招商入驻稳步推进。目前科创中心在孵企业63家,毕业企业19家,202x年实缴各项税金154万元。积极落实税收奖励政策,经财政部门审核共返还财政奖励35万元,共涉及26家在孵及毕业企业。按照《市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对11家入驻企业拨付种子资金共计79万元。有效落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共批准22家企业提出的担保贷款申请,共计发放贷款2095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孵化企业培育扶持共谋发展。组织举办创业导师培训班,邀请优秀毕业企业负责人为在孵企业介绍成功经验,解答企业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举办项目对接会,邀请6家在孵企业与本地企业家进行项目对接。协助企业申报市级各类项目18项,其中被列入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宜生环境的“水泥窑炉脱硝技术”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202x年度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

中心内企业共拥有专利197项,嘉兴龙晴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被认定为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中心孵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其中6家企业突破1000万元,202x年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2.88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税3000万元。毕业企业中龙头企业比华丽电子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2x年销售额达6823万元,而恒基生物、特丽优电子等一批毕业企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六

为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及《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意见》精神,我区于4月28日启动了20xx年度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省、市主管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继续按照“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力求实效、农民满意,以户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以培育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壮大 “一村一品”特色村为重点,围绕生猪、家禽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以实施区域优势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和主体培训为重点,通过广泛宣传,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监督检查,加大考核力度等措施为手段,科技入户工程得以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20xx年,全区培育生猪科技示范户702户,培植核心示范户360户,培植4个生猪养殖一村一品专业村,辐射带动生猪养殖户1.9万户,生猪年饲养量150万只。饲养量比前三年平均数增长25%,效益比前三年平均数增长15.7%,全区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0xx年的63%提高到68%,示范户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采取的主要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服务机制

1、成立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入户工作,为了把科技入户工程搞好,专门成立了由高、中级职称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由区林牧渔业发展局张树宝任组长,组员有:徐家成、朱长山、马亚威、王德兵、鲍克成、李卫生、张新国、史乐雷、朱钢坚、陈益高、陈晓军、高标、史家青、陈铖、史朝俊、薄洪峰、成祖斌、王光明、孙洪进、李波、张南、刘正青、包立亮等,由王德兵任首席专家。同时,建立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科技入户工作方案,做到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制订二个方案:全区生猪科技入户实施方案和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分户指导方案。签定三个合同: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服务合同;专家组与技术指导员指导合同;技术指导员与科技户技术指导服务合同。实行两牌服务:科技示范户门口有门牌,室内有技术指导专栏;技术指导员挂牌服务到户。截止目前,区政府已下发了《关于成立XX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等五份文件,区农业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聘用区畜牧兽医站为区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单位的通知》等15份文件。各实施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2、成立专家组和选定技术指导员。为了把科技入户工程搞好,专门成立了由高、中级职称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由区林牧渔业发展局张树宝任组长,组员有:徐家成、朱长山、马亚威、王德兵、鲍克成、李卫生、张新国、史乐雷、朱钢坚、陈益高、陈晓军、高标、史家青、陈铖、史朝俊、薄洪峰、成祖斌、王光明、孙洪进、李波、张南、刘正青、包立亮等,由王德兵任首席专家。为了确保XX区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XX区林牧渔业发展局经多方招标考核,最终确定XX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XX区生猪、家禽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又经过认真考核选聘了技术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较强、具有一定奉献精神、具有丰富的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的83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

3、健全科技入户服务机制。自生猪科技入户工程启动后,区委、区政府向专家、科技指导员颁发聘书,分别签定了《XX区科技入户工程专家与科技入户指导员合同》、《XX区科技入户指导员与示范户服务合同》,向科技示范户及推广农户发放了《生猪科技入户行动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岗位责任制》、《XX区生猪科技示范户管理办法》,明确了专家、指导员、示范户的职责,出台了《XX区生猪科技入户专家组成员考核办法》、《技术指导员到会制度》、《生猪科技入户联席会议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健全了科技入户服务机制。

二、狠抓宣传发动,强化技术服务

生猪科技入户工作成立了宣传报道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网络,召开专题会议,加大对科技入户工作的宣传、报道、引导。积极宣传科技入户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和实施效果,大力营造科技入户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到所做工作在媒体上有版面、有声音、有画面,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为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员制作了服务名片和胸卡,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入户的氛围。到目前为止,已在各类报刊、网络等信息报道栏发表新闻报道110余篇。其中,省农林厅农民培训网刊登县发表的信息报道71篇、刊登乡镇发表的信息报道36篇,省级报刊报道3篇,区级报刊报道16篇。此外,区电视台多次对生猪、家禽科技入户工作全程跟踪拍摄,累计新闻报道我区科技入户工作10余次。

此外,为加大生猪科技入户工作的宣传力度并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我区通过发放明白纸、24小时开通畜禽疾病服务电话和深入养殖户家中指导畜禽养殖生产等方式积极与示范户以及农户沟通,宣传养殖知识、电话解答农户各类提问以及到场诊断畜禽疫病,配套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全年累计接受农户电话咨询200余次,区专家组和各乡镇指导员入户进行养殖生产、疫病指导等工作近千次。累计发放示范门牌1000个,编印生猪科技示范户手册1000册和示范户、技术指导员、督查组、专家服务通讯录2200 册,发放《畜禽疫苗使用明白纸》、《夏季生猪高热病的防治》、《养殖场消毒误区》、《猪场药物保健注意事项》等各类明白纸和科技资料共计18000余份。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为促进我区科技入户工程的顺利开展,我区大胆创新、深入探索,通过采取区、乡(镇)、村三级培训方式,定期召开培训班、专家深入养殖现场指导等方式为我区生猪生产疾病防控、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全年生猪区级、乡镇级培训顺利完成。5月份淮阴农校培训处教授、赵志明处长带领该校教授专家为科技示范户授课;6月份特邀荷兰泰商国际集团欧洲资深兽医专家来XX区为养殖场(户)推行健康养殖技术、提高畜牧生产水平与效益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与培训;8月份再次邀请市级专家到我区指导科技入户工作并对全区科技入户指导员进行技术培训。目前已举办生猪区级培训8期、乡(镇)级培训66期、村级培训186期,累计共培训8000余人次。

四、推进工作创新,提升入户实效。

一是培育“一村一品”特色村

为充分发挥地方畜禽养殖优势,打造畜禽养殖特色村,我区遴选了韩桥沙河村、吴城吴城村、棉花十里村、徐溜安集村四个生猪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重点倾斜上级畜牧业扶持政策,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以“一村一品”特色村规模养殖业建设为依托,形成“热岛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业。截止目前,四个特色村“一村一品”实施村的养殖场建设和管理以及疫病控制工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落实。现有较大规模生猪养殖场7个、中小型猪场10余个,成立专业合作社9个。生猪存栏量较去年同期提高 15%以上,达到1.9万头,带动特色村周边20xx余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示范户占农户总数20.4%,养殖规模扩大16%,经济效益比前三年平均数增加16.5%。为今后发展特色专业村的建设树立了典型。

二是实施“十、百、千”培训工程。

坚持“按需培训、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加强对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在今年的生猪科技入户工作中计划40人次集中到省、市级培训,400人次集中到区级培训,4000 人次到乡镇、村级培训。截止目前,生猪科技入户培训工作已完成,全面促进了科技示范户的知识更新,提高了广大生猪养殖户科技素质。

三是开展夏季防暑防病工作。

为扎实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在今年的生猪科技入户工作中,围绕做好夏季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防暑、降温工作,控制疫病流行,加强科技指导员对示范户指导工作。今年累计,我区生猪禽科技入户工程共举办夏季“百日行动”专题培训班3场,开展送技送物下乡活动12次,为养殖场、户解决各类问题100余起,为生猪养殖户提供了有效的疾病预防和管理等知识,推动科学合理的生猪养殖技术。

四是开展送技、送物下乡活动

为充分推广地方优质生猪品种以及无公害生猪饲养和疫病综合防治等主推技术,我区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科技入户宣传材料等方式,宣传生猪疫病综合防治的理念,推广生猪良种繁育技术。目前,已举办生猪区级培训班6期、乡(镇)级培训42期、村级培训127期,发放科普资料21000余份;向每户科技示范户发放价值120元的生猪饲料1包和消毒液2瓶。

五是开展督查点评活动。

为及时反映广大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情况,我区科技入户工作按照“一月一督查”的原则,积极开展生猪科技入户工作督查。重点检查技术指导员的技术指导情况和物化补贴发放情况,包括科技示范户门牌悬挂情况,指导员挂牌上岗和开展培训情况等以及科技示范户带动作用。全区通报检查结果,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

六是开展“双十佳”竞赛活动。

为更好的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倡导学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全面提升科技指导员的指导水平,调动广大科技示范户发展生猪养殖业的积极性,根据省《XX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苏农科[20xx]5号)文件精神和市要求,我区开展了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优秀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的“双十佳”评选活动,在技术指导员中掀起了更好的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积极学先进、赶超先进热潮;调动了广大科技示范户发展生猪养殖业的积极性。

五、加大考核力度,贯彻目标任务

根据XX区的实际情况,20xx年生猪科技入户工程主推品种苏淮猪,推广的重点技术是杂交组合技术,全价饲料配合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发挥我区已建立6个年饲养200头以上的苏淮猪扩繁场的作用,极联系优良品系养殖基地,引进良种猪,更新我区生猪品系,推进我区生猪养殖的更新。全区科技示范户全部达到“四个一”的指标,即一本技术合同、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张教学光盘,全面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饲养管理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生猪科技入户工作总体布署,通过采取勤、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提高专家及技术指导员的服务质量。50名技术指导员具体负责入户指导与示范户形成对接,在每个生产关键环节,指导员到户指导,无特殊情况指导员到户工作时间不少于100天,达到本次活动目标任务的“三个十”,即:规范化科学饲养管理比例上升16%、三元杂交猪比例上升 19%、养猪纯收益上升10.9%。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20xx 年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示范户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1000户生猪科技示范户年出栏48万头,科技示范户实现年新增效益30%以上,带动农户新增效益20%左右,全区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20xx年的63% 提高到68%。

六、明年工作计划

为推动生猪科技入户工程更加完善的实施,在明年的科技入户工作中,我们在继续坚持今年做法的同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补充并细化科技入户工作:

一、推进“一村一品”特色村建设

从科技示范户实际出发,以村为单位,以发展高效规模养殖为目标,加强“一村一品”特色村建设,并形成带动作为,推动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

二、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

继续提高技术员服务水平和质量。创造条件邀请省、市专家教授来淮为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授课,继续加大区级技术培训工作并加大乡(镇)、村现场培训指导力度。

三、推广绿色养殖业

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发展高效养殖业,我区计划加大对治污的投入,在科技示范户中积极实行猪-沼-粮(菜)的养殖方式,改善猪场环境,节约能源,为农田提供大量有机肥料,提高科技示范户的养殖收益。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七

**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的格局,通过开展此项工作,科技成果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中得到了有效地转化,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全市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情况

通过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共选派26名科技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充实到龙头企业、骨干产业、农业生产的前沿阵地。今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200多次,培训农民4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份,推广新技术28项,引进新品种20个,吸收农村劳动力5000人,创建专业协会10个,帮助3000个农业家庭实现人均收入近4000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15%以上,科技特派员的自身经济效益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抓保障。

该市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市《关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定了科技特派员的选派程序、选派对象、服务内容及服务地点,确定了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保障激励措施以及组织管理机制等。

(二)选人员抓队伍。

选派好科技特派员,是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工作开展的效果。该市在开展特派员工作时对专业技术人员,寻找科农的结合点,实行双向选择。首先根据该市水稻、畜牧、水产、林果等发展的实际需要,选择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下派人选,然后让他们与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通过双向选择,提高了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也提高了科技服务成效。对农村乡土人才,既看自身效果,更看带动意识。

(三)多轮驱动抓实效。

一年多来,通过基地示范带动、技术培训推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利益XX联动、招才引智促动,把特派员工作搞得扎扎实实,特派员真正成为农村科技播种人,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基地示范带动。全市每个科技特派员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自己特长,重点抓一个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大量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优良品种,给当地老百姓做好示范,并发挥带动作用,加快了农村科技推广和普及,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年多来,科技特派员在全市共建示范基地15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共计12项(个)。科技特派员XX创建生态鸭养殖,规模达到2万只。他引进鱼鸭稻混养模式,引进樱谷桃鸭、绍兴麻鸭、本地麻鸭等优良品种,年获利近30万元。XX先后通过免费提供种鸭、提供技术、提供销路等形式,在周边地区发展了养鸭专业户800户。

二是技术培训推动。为满足广大农民对科技的渴求,科技特派员们活跃在田间地头,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形式,把科技渗透到千家万户,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出现了一大批种植大王、养殖能手和种养专业大户。特派员张正军对高湾村养牛农户进行培训,解决了农户养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农户掌握了肉牛养殖的技术,使该村基本形成养殖肉牛的专业村。实践证明,哪里有科技特派员,哪里的农村科技工作就得到更快地发展。

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特派员大多从事农牧业高产、高效、特色种养经营,创办了较大规模的示范基地,这本身就是农牧业结构调整,并为农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通过他们对周边农牧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带动了更大范围的调整。据调查,科技特派员带动调整种植面积达1万亩以上,带动高产高效养殖牧户150多户,实现经济收入达70万元以上。

四是招才引智促动。科技特派员发挥自身优势,招才引智,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特派员吴选全同志,是该市的水稻专家,他去年指导麦套稻产业发展,在小河镇建立“麦套稻展示基地”。麦套稻的引进,对该市水稻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市麦套稻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亩。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八

我行技术保障工作在继续保持营业部领先优势的同时,加强管理,力求创新发展,充分认识技术保障工作在全行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把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全行经营管理服务,为全行业务发展服务定位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踏踏实实做好服务,管好设备,为全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1、学习贯彻上级精神,踏踏实实做好科技工作。今年以来,从总行、省行到营业部,相继出台了计算机管理的各项制度、检查提纲细目、操作规程和网络管理的相关要求等,我们及时组织全体科技人员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掌握相应的要领要素,根据我行的实际情况在日常工作中逐一落实。并按营业部技保处的要求,编写了终端、ups操作规程;网点故障处理流程,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2、完成各项科技任务,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建设。一是完成了计算机资源管理系统(rmis)的投产工作;从设备台帐数据的采集、录入到条形码的打印、粘贴,跑遍了所有网点和部室,并进行了二次核对;二是完成了5个个人邮箱的本地化工作;三是完成了办公室电子公文系统的投产工作并作了相应的备份;四是继续推进支行二期网络改造工作,在营业部范围内第一家完成了所有网点的2兆数字光纤投产,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了前台业务处理的速度;五是及时搭建测试环境,完成了新业务的测试和投产工作。

二、保证安全、服务一线、努力做好技术保障

1、注重计算机安全管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首先依据省行、营业部计算机安全检查提纲,坚持每月对部、室、网点设备的网络安全、电源安全、计算机防病毒情况、非法外联情况、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保证了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其次及时完成趋势防病毒管理系统升级工作,并顺利连通北方中心tmcm服务器;第三是五个网点ups进行了更换,解决了设备容量不足问题。同时解决了4个网点蓄电池故障,排除了电源隐患。

2、加强检查和维护力度,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一是科技人员加班加点,根据西关分理处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方案,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了网点搬迁、整合工作。二是及时补充安装局域网系统,保证了我行损失类、可疑类贷款卖方尽职调查工作及房屋清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给所有网点开通了notes网络,四个网点安装了理财中心系统及理财邮箱。支持了网点理财业务的开展,提高了网点办公自动化水平。四是制定了《终端操作规程》、《ups操作规程》、《网点故障处理流程》并被上级采用转发。五是完成了网点交换机的安装和网络改造工作,并给所有网络设备制作、粘贴了中文标识,便于网点人员协助排除各类故障。六是完成了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安装、新版本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和投产工作和 “灾备”演练。七是共处理打印机故障380余次,终端故障90余次,补登机故障20余次,pc机故障100余台次,升级各类应用系统500余台次。

三、重视培训、规范管理、提高员工业务技能

为了配合不断推新的业务需求,对网络的发展和科技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今年以来除积极参加省行、营业部举办的培训班外,根据支行实际需求,组织notes网络基本操作和计算机规章制度及计算机安全防范培训班两期,网上银行培训8期次。

1、notes网络延伸至各网点,及时培训,保障安全。根据业务需求,我们将全行21各网点和8个理财中心已全部开通notes网络,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和规范使用,根据网点上班的情况,我们科技人员分工备课,充分利用我行电教室资源,及时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参训人员各网点的负责人50人,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字处理软件应用基础、excel电子表格软件应用基础、notes网基本操作、网点配电箱和ups操作、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常识等,通过测试,平均成绩为98以上,所有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培训内容,保障了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和正确使用。

2、根据中间业务和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熟练操作网上银行的各种业务、普及宣传网上银行的各种功能,已是每位员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此,我们利用班后时间,以投影方式,用我们内网现场演示,会同电子银行中心人员到各网点举办了8期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求真务实、统筹兼顾、扎实搞好保先教育

我们现有科技人员均为共产党员,按照营业部和支行党委的统一安排,我们参加了从7月10日起展开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把能否真正解决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家普遍认识到,服务就是解决问题,特别是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业,更注重人的需求。对服务的要求特别高,要以真诚换真心,要将服务细化、延伸化。在检查中肩负使命,在工作中倾注感情。要有效率意识、效益意识、时间意识和成本意识。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如计算机管理方面,科技人员在我行的占比不足,要保证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量的确很大,加上我行设备更新周期长,许多设备陈旧,配置低,有的甚至老化,无形中增大了工作量,而现在的计算机管理实行逐级考核,一切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确实压力很大。在经理的带领下,科技人员不怕苦,不畏难,在做好日常维修维护工作的同时,硬件人员从备机和备件入手,未雨绸缪,以网点现用的机型为基础,积极准备多种应急措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充分利用班后时间,系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专业知识,处理和解决行内各种计算机故障。经过艰苦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行计算机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设备故障修复率达100%,网点和办公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故障都能得以及时排除或更换,有力地保证了我行的生产经营。

五、与时俱进、未雨绸缪、力争科技再上新阶

工行已于10月28日正式挂牌。我们科技工作要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即通过内部网络,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全行经营管理服务,为全行业务发展服务,在当前股份制改革形势下,全行经营管理的机制和体制都将发生重大转变,科技工作要适应形势变化实现三个服务宗旨,未来应如何发展,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近几年,我行科技工作作为服务、管理、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扁平化改革过程中相继撤并管理的新形势,克服了机构撤并、人员分流、科技人员占比不足、设备更新周期长(许多设备陈旧,配置低,有的甚至老化)、计算机管理逐级考核、24小时监控等种种压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管理思路,统一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酿造管好、用好设备的良好氛围、凝聚士气、激发积极性,通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变劣势为优势,在省行营业部范围内,集各家所长,谋一流佳绩。连续数年科技工作名列前茅。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诸如设备正处于故障高发期,科技力量不足;支行的设备更新缓慢,影响业务开展;忙于日常维修维护管理,难以进行自身提高和对员工系统培训等。

为此,我们制定了xx年度的工作设想,一是根据我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更新支行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倡导新的服务理念,在现有的条件下,为生产经营提供最好、最快的服务。二是积极努力,争取尽快进行设备更新,摆脱支行计算机资源落后的局面;三是建立并完善备件和软件及数据备份制度,及时响应各种故障请求;四是配合营造大个金格局,对客户经理进行系统培训,提高计算机知识水平;五是建立完善良好有序的服务、维修维护机制,分期分批对现有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充分发挥其应用效能。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九

20xx年,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仪陇县“十一五”科技扶贫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创新工作方法,重点围绕我县打造的特色产业和企业,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为确保今年科技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年初我们依据《仪陇县十一五科技扶贫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组织相关单位、科技人员开展调研,制定了科技扶贫规划实施方案,将规划中的目标任务细化到年度,落实到责任人,进一步明晰了全县今年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在工作方法上,我们一是把科技扶贫工作与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结合,在扶贫产业上建专家大院;二是把科技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尽量把“科技扶贫村“选定在“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内,三是把科技扶贫工作与县内科技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相结合;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以创新机制为动力,开展科技扶贫示范乡、村建设。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贯穿科技扶贫工作始终,通过对12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村的扶贫探索,总结出“八大经验”,一是竞争确定项目村,从全县56个乡875个行政村中通过竞争方式选出了群众积极性高、条件较成熟的23个乡,125个村,作为首批试点村,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在“争中干、干中争”的良好氛围;二是项目民选定规划,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和民主表决确定建设重点和实施顺序,切实做到了“做群众最想做的事”;三是整合资金保投入,采取了集中项目支持、发动群众投入、引导信贷参与、动员社会帮扶等多种资金筹措方式;四是推进“五权”管村务,建立了村务管理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议事权“五权”制度,真正实现村级事务民主管理;五是扶持互助促发展,组建了以文化、金融合作、生产经营为切入方式的45个扶贫互助社,有效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资金不足的具体困难;六是倡导文明创和谐,开展了“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和“五好家庭”评选、“十进村十入户”等活动,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七是后续工程民“自管”,由村民自己组建小组,对已实施工程实行分项目长期管护;八是自我教育民“群参”,在全县开展了“四个比较”、“四项评选”、“四项查看”等活动,提高了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水平。通过这“八大经验”的实施和推广使我县20xx年在整村推进这113个村的科技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和较好成绩。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十

在二00四年里,我镇以自治区“1234610”工作思路为指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2236”工作计划,结合我镇实际,积极开展农民实用科技种养技术、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使广大农民掌握好科技种养技术,加快我镇农业、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得实惠。

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年来,我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山区村的农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上马种植玉桂、八角、中草药材等优势产业。

(一)玉桂、八角、中草药种植迈出良好的步伐

我镇寮田、黄沙、大锦、垌尾、山心等村群众有多年种植玉桂、八角、中草药材的习惯,镇党委、政府就抓住这几个村的特点。20xx年3月,组织了林业站技术员、专家专门对这几个村的农民进行实地培训,给他们讲解玉桂、八角、中草药 材的科学种植和如何防治病害等技术,培训了群众12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这几个村的玉桂、八角、中草药材获得好收成,实现产值80多万元,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

(二)速生丰产林、麻竹种植成规模

我镇抢抓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麻竹这两个新兴产业的种植。围绕农民增收的目的,多次组织村(街)支书(书记)主任和群众到广东参观。在镇党委、政府帮被带的作用下,全镇农民,利用好别人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共种植麻竹7万多株,营造速生丰产林5000多亩。其中上奇街、思英街就种植麻竹 1.5万多株,营造速生丰产林1500多亩。目前,麻竹、速生丰产林长势良好。

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养殖业是“短、平、快”的产业,我镇多年来一直扶持和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

(一)青年农民科技种养培训效果好

20xx年5月,我镇组织了镇农技站、水果站技术员,邀请水果技术专家吴仁山在上奇街委会议室举行青年农民科技种养技术培训班,给青年讲述养鸡、鸭、鱼、兔和三华李、荔枝果树管理等科学技术,专家、技术员在培训中还详细地回答青年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使青年农民掌握了实用的种养技术,为发展种养业打下了务实的基础。上奇街紫坭七组的农民就创建了“塘边养兔、养猪、塘底养鱼、山上种果、果园养鸡”的立体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年产值达20多万元。

(二)牛品种改良顺利开展

我镇积极抓好牛品种改良工作。20xx年4月、7月、9月,多次组织畜牧站技术员到六田、六凡、木郎村给农民上牛品改技术课,讲述牛品改的发展前景、特点,培训农民800多人。在梧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支持下,我镇在牛品改中投入了资金5万多元,全镇牛品改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全镇牛品改共有 头。

(三)年桔、杨山桔、千金桔收益显著

我镇积极抓住六凡村农民有种植年桔、杨山桔、千金桔的习惯,对该村农民进行种植年桔、杨山桔、千金桔的培训。20xx年6、7月份,多次组织该村农民参加年桔、杨山桔、干金桔的种植技术、预防病虫危管理技术培训以及外出参观考察,让农民看到种植年桔、杨山桔、千金桔的广阔市场,坚定了农民大规模种植的决心。六凡村大练村民李耀初就是通过培训和利用好别人先进种植技术和经验,大力发展了年桔、千金桔的种植。现在,他果园里黄橙橙的年桔、千金桔挂满了枝头,他种的6亩果园,收入近3万多元。

在一年来的科技培训中,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抓好科技培训,加快了我镇种植业、养殖业结构调整,突现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大农民通过运用先进科技种养技术,优化了产业结构,收入增加了。我镇在科技培训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培训时间相对较少,农民初步掌握了科技种养技术还没有跟踪服务。在今后的科技培训工作中,我镇将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切实抓好培训工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步伐。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十一

中国流动科技馆中卫市巡展活动于3月20日至5月20日在中卫市科技馆展出。活动开展期间,得到了中国科技馆,自治区科协、科技馆的大力支持,在中卫市委宣传部、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活动圆满结束,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中国流动科技馆宁夏中卫站巡展活动开展情况

中国流动科技馆中卫市巡展活动于20xx年3月20日起在我市展出。此次活动以“体验科学”为主题,展出面积300平方米,共展出展品40余件,包括“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等六大主题和“科普活动体验箱”。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我们还开展了防震减灾、3D科普展板展览以及流动科技馆问卷调查、“体验科学—中国流动科技馆到我家”征文活动。活动从3月20日起,免费向全市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开放两个月,整个活动期间参观人数达51240人次,中卫市站点也被评为优秀站点。

活动的开展为我市青少年零距离接触科学、体验科技、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搭建了平台,通过青少年亲自观看、体验,真正感受到了科技所带来的魅力,科技所带来的快乐、科技所带来的改变,激发了我市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的热爱,让青少年懂得去思考,去探索。中国流动科技馆中卫市巡展活动,有效弥补了我市科普资源空间缺口,改善了科普阵地相对薄弱的现状,为更多青少年、社会公众提供了参与科普的机会,对推动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蓬勃开展,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加强协作

一是抢抓机遇,建设场馆。我们以解决此次活动场地为契机,向市委、政府打报告请示,找市领导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经过多次协商,市委、政府决定将市图书馆划出300平方米作为中卫市科技馆场地,批准成立“中卫市科技馆”,并做为此次活动场地。流动科技馆活动结束后,将长期开展、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为中卫市青少年展示、交流、学习科技知识搭建了平台,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中卫市科技馆场馆建设步伐。同时成立了中国流动科技馆中卫活动领导小组。

二是精心组织,办好启动仪式。中国流动科技馆中卫市巡展活动于4月6日隆重启动。宁夏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刘平和、科技馆馆长张晓玲亲自参加了启动仪式,中卫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文体广电局、团市委,中宁、海原县科协的领导和市第六中学的400名师生代表一起参加了启动仪式。市委副书记于霆致词,宁夏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刘平和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秀岚主持了启动仪式。

三是加强部门间协作。为了办好此次活动,我们积极与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文体广电局、团市委等部门联系,联合下发了《关于举办“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大型科普展览的通知》,专门召开协办单位协调会,对整个活动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职责、任务。

四是4月11日,中国科技馆赵凯处长一行对我市流动科技馆巡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中卫市第八小学与市科协干部及中卫八小老师代表进行了座谈。赵凯处长一行对我市活动开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我市活动及科技馆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

(二)精心策划、组织有序

为了保证活动顺利、有序、安全进行,我们对活动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安排。

一是制定了《中卫市“流动科技馆”活动方案》、《中卫市流动科技馆参观时间安排表》以及《中卫市科协流动科技馆展览活动应急预案》。

二是召开各协办单位协调会,明确职责分工。市教育局还专门召开各学校校长会议,对活动期间安全、组织工作进行了安排,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对活动统一安排,分批组织。要求两县科协及沙坡头区各学校接到通知后,按照活动安排,认真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在组织学生参观时,按照《中卫市流动科技馆参观时间安排表》的时间安排,指定专人负责,注意学生安全。小学参观学生为4-6年级学生。每个批次参观人数不超过200人(四个班级),时间在一小时左右。

四是为了提高中卫市流动科技馆展览期间的安全应急反应能力,避免因参观期间因人员拥挤等因素造成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参观人员在参观期间的人身安全,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卫市科协流动科技馆展览活动应急预案》。

(三)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一是展板同展,增加趣味。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我们同时开展了防震减灾、3D科普展板展览活动,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

二是丰富载体,广泛征文。为了使活动取得成效,根据宁夏科技馆的安排,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了“体验科学—中国流动科技馆到我家”征文活动,广泛征集青少年参观体验科技馆后的感想、感受,使青少年观有所得。

三是问卷调查,了解所需。为了了解青少年在活动中所学、所得、所想、所需。我们针对流动科技馆展出的展品,专门设计了中国流动科技馆调查问卷。一方面让青少年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观看、体验,另一方面征求青少年对流动科技馆的意见、建议,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此项活动奠定基础。

四是两馆结合,提高效果。将科技馆同图书馆有机结合,通过科技馆的各类展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通过图书馆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展览活动的展出效果。

五是师生同观,增加互动。在参观期间,师生共同参观、探讨,有些学生参观后又带家长来参观,有的学生家长又联合其他市民群众前来参观,增加了互动性,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群众的极大喜爱。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活动期间,我们通过中卫电视台、中卫日报、中卫市政府网、中卫新闻网、中卫科普网、宁夏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等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在活动开展前期,我们邀请中卫市电视台、日报社对活动前期准备及展览内容进行了专访,通过电视台、报社、中卫科普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前期宣传。

二是启动仪式当天,我们邀请中卫电视台、日报社和驻中卫的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全程报道。

三是对活动场馆进行了精心布置,喷制了主题背景、在科技馆四周悬挂宣传标语,在市区主要街道悬挂横幅等,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四是通过各类网站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报道,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青少年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存在不足及建议

(一)存在的不足

1、展出场地不足。因为展品整体设计需场地700平方米,而我市科技馆只有300平方米,展品摆放有些拥挤。

2、活动时间短暂。中国流动科技馆在一个地方展览也就一年,在我市只有两个月。由于时间关系流动科技馆很多地方到不了,比如我们中卫市下辖的海原县,那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由于时间问题,流动科技馆到不了海原县。

3、缺少专业讲解。在参观中,青少年可以从展品介绍中对展品进行了解,但有些术语很专业,很多人不是很明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展出效果。

(二)建议

1、建议研制开发一些对场地要求较低的展品,易于搬运、摆放、展览,让更多的地区能够开展此项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体验流动科技馆带来的知识和快乐。

2、建议拍摄一些介绍流动科技馆展品的宣传片,在展览期间进行反复播放,一方面有助于对展品进行宣传,别一方面也可弥补没有讲解或讲解不到位的不足。

3、建议应进一步丰富展品形式和内容。比如一些有关天文地理、航空航天科技知识,也可以通过配发一些与科普大篷车相匹配的流动展品,并不断更新,借助各地区的科普大篷车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同时增加一些学生动手组装、操作的项目,以提高青少年互动兴趣。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十二

一、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促进产学研用合作。

一是加强与省畜科院、大学合作,先后为公司、牧业公司等企业牵线搭桥,很好地促进了企业与院校的科技合作,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二是为我县柔性引进科技人才;三是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米业、公司、公司参加了高新技术产业培训,同时邀请市科技局专家为我县近10个企业家和创业者举办了科技创业及自主创新的培训会。

二、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科技农业发展。

1、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科技之示范基地4个,示范基地面积20000余亩;联动科技示范户100余户,开展技术培训讲座30余期,开展技术服务20xx余人次。

2、加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以项目实施科技重点项目为载体,在、、镇、、建立了区域特色突现,示范引导作用强,品牌优势明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面积达20xx余亩。

3、扶持农头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支持等农头企业开展产学研,用科技项目3个,转化生产技术成果1项。

三、争取科技项目获得新的成效。

共筛选申报科技项目7项,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申请资金200万元;申报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申请资金100万元;申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项目2项,申请科技贷款4800万元;申报市科技计划项目4项,申请资金270万元。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十三

为了提高XX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方案》,20xx年我县各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各项目标任务,使我技术人员以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可靠的技术指导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针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低,业务知识更新慢,农牧民素质和科学意识低的实际问题我中心充分发挥优势抓好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土肥、棉花、南瓜,色素辣椒,蓖麻种植等专业的培训班。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农业科技培训,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1、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加强了干部自身业务知识的培训,采取聘请地区专家讲课,特别是针对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蔬菜无公害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小麦高产示范创建等方面来给技术干部讲解有关的知识及好的管理办法。共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培训5期,培训720人次,乡镇基层干部培训8期,培训370人次、发放5类科普图书,共发放了720册。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

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在18个乡镇和县直属单位采取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沼气工,植保员开展培训20期,培训1200人次,其中沼气工培训866人次,植保员334人次。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培训

为了重点培养种植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观摩交流XX间学校等方式,全县培训架子南瓜种植户培训3期152人次,设施农业示范户培训11期4886人次,粮食种植大户培训13期2835人次,棉花种植大户培训13期3122人次。

四、普通农民培训

以"科技之冬"、"科普巴扎"、"科普之春(夏、秋、冬)"、"科技三下乡"、"科普日"等活动为契机,还采取了现场培训、田间学校、发放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农村大喇叭等多样的方式,对农民进行了多次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培训118场次,受训人数11587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12次,听讲13764人次,更新知识内容培训10次,受益人次24315人次,发放11类科普图书,共发放了16500册,举行了大型科普活动6次。同时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开发"特色农业"和"绿色无公害食品"等农业新兴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为农民科技增收起到了推动作用。

XX县农业局

科技工作总结(14篇) 篇十四

已近年关,而从奉贤区科技工作进程来看,却还没有画上句号,依然呈现兴旺的态势。盘点近一年来的成效在多个方面取得突破,科技企业成长迅速、科技成果效益明显、科技人才激励得当,应该说既是几年来奉贤区委、区政府对科技进步的重视支持,也离不开区科委主管部门的锐意进取,是机制创新、管理改进的一贯积淀,更是落实科学的真实体现。

今年的工作,区科委工作注重发挥科技资源和产业资源优势,紧扣“精、准、严、实”四个字展开:

“精”是指挖掘科技项目力求精益求精,提高立项率。通过以往工作规律,今年向市科委、科技部输送的项目不但技术水准高、创新性强,而且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效益大。已完成申报市级、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80项。截至目前“凯宝牌痰热清注射液”、“泛微协同电子商务管理系统”等课题获得国家创新基金5个立项,获得412.5万元资金资助,立项数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各区县名列前茅;“航星通用电器MP20xx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百颗中药抗癌新药枫苓合剂”等7个项目获上海市科委87万元种子资金资助,区科委匹配64万;列市级火炬、新产品计划项目共15项,有5个项目获得48万元资助;“粳型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等7个项目被列为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子课题和西部开发项目,共获126万元资助;经认定的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上海四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获市高转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50万元;上海绿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获市标准化技术项目支持30万元;“奉贤区科技企业发展软课题”获市科委39万元资助。同时截至目前,区创新计划项目已立项20个,有关科技企业获得260万元财政扶持。据统计,全年共获国家科技部和市科委支助资金792.5万元,年内所立的各类、各级科技项目,企业总投入超过2亿元,到目标年有望产出10亿元工业增加值,真正形成了政策资金为引导,企业创新唱主角的良好氛围。

“准”是指明确产业导向,把握科技政策准确到位。根据区政府优先产业发展战略,区科委利用镇、园区、基地多元创新网络,建立的市、区两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又添新军,集群推进。在今年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进一步严格规范的形势下,区科委推荐的科技企业100%命中,共获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同时认定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目前,区内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区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达到49家和38家;年内获得认定市级专利管理试点企业5家,市级专利管理试点培育企业7家,区级专利管理示范企业5家;今年新增民营科技企业545家,总数达2403家,技工贸收入增长达59%。特别是信息技术、光机电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产品开发的生产企业增长较快,说明产业结构分布日趋科学,产品竞争能力日益增强,发挥了技术创新先导作用。人本集团上海轴承有限公司入主年度上海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强,实现了奉贤区该榜单零的突破,同时上海奉贤食品饮料成套设备总厂在年度上海市“生大杯”科技企业创新奖30家中占得一席。

“严”是实施科技管理,严格把关,注重细节。科技管理工作进行到现在,自身的发展变迁也比较大,不断对主管部门提出新要求。区科委真正发挥基层科技力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年通过建立科技项目预申请制度和项目管理准则,规范了整个项目从申报、审批、立项、验收的整个流程。尤其在项目的选拔上力求科学公正,在比对各种技术文件、技术参数、经济指标等方面严谨细致,得到了广大科技企业科技人员的认同,保证了政府科技扶持基金的良好绩效,保证了科技项目、科技企业的规范运作。年内区科委组织了对50个奉贤区科技专项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颁发优秀科技企业奖、优秀科技项目实施奖等五大类奖项,意在激励他们在地区科技进步中作出的贡献。

“实”是指提供的服务实实在在、毫不含糊。今年的各项科技工作在区科委领导的统一部署及早动员下,年初就对各项任务分解细化,确立目标。2月底,恰逢国家科技部有关部门领导来沪指导工作,奉贤区科委极难得地邀请他们利用短暂的工作间隙,到奉贤听取科技工作汇报,又组织项目申报单位有针对性地请教科技部同志的指导意见,有的放矢,反响较好。区科委年内还为企业举办了4次规模不等的项目讲评会及科技政策实务培训;3月邀请市科委有关职能部门同志为科技企业介绍涵盖各个门类的科技项目信息发布会;10月联同市知识产权局、技术产权交易所及华东理工等院所高校,携带专利技术、科研成果与企业组成项目对接洽谈会;同月配合市高转服务中心“一门式”上门服务活动,当场为相关成果承担单位解答财税、土地、人事政策中碰到的问题,使企业既了解政策又掌握了关键,提高了各类科技计划申报的针对性、积极性,这些举措受到一致好评。年内区科委联合区工商联还举办了一次奉贤科技论坛。有关的科技政策宣传真正深入基层还体现在年内科技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既定目标达658项,授权数达276项,说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加夯实。今年区科委经由各基层单位输送的科技项目已汇集储备了200多项,同时区科委利用孵化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联合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使科技创业者降低了成本,受益匪浅。

科技工作从来就没有定式,需要科技管理部门、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共同努力,锐意进取,不懈追求。真正将科教兴市主战略贯彻落实不是一句口号,而需理性思考,前瞻预见,扎实推进。因此,年内区科委多方调研、听取意见,几易其稿,制定了“奉贤区20xx-2007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并召集资深专家举行科技战略研讨会,得到了市科委领导的肯定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一系列“科技新政”的执行,将真正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奉贤经济社会的主导和支撑作用,迎来科技事业花满途的新气象。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