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最新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第一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单元教学主题是“革命岁月”。通过学习《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三篇精读课文及《灯光》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去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让学生学会“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第二单元第1篇课文,是一首七律诗,作者是毛泽东。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的:
1.会写“崖、渡”两生字,能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意思;
2.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能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如何写出气势磅礴的场面;
4.能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能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意思;
②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③体会诗人如何写出气势磅礴的场面。
2难点:理解诗意,能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经过前五年语文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很多,对写现代诗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已经掌握,学生喜爱以“革命岁月”为素材的文章。但学生对革命历史事件的了解有限,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困难,对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表现手法不太熟悉。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朗读感悟、探究式和启发式
2.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生课前预习生字词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看过这个电视剧吗?
师播放《长征》视频,生认真观看。
师:大家知道这个视频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吗?它是什么?
生:长征。
2.师导入新课
对。在80年前,在我们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一个伟大的胜利,这就是长征,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首诗来重温这段革命岁月! 板书课题:长征
(二)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诗句,读通读顺,生字词多读几遍。
(2)解题:体裁、题目。
(3)检测反馈。抽学生读(重点字音:磅、岷)。
(4)指导书写生字。
2.感悟诗句的意思。
(1)生再次自由朗读诗句。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①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②自读理解诗意。
(3)小组内交流。
(4)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5)师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读出气势。
(2)师出示相关视频、图片,生认真观看,想象。
(3)生自主探究问题:
①你觉得长征怎么样?请选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表达。(难)
②红军的态度是什么?(不怕、只等闲)
③难在哪里?有哪些困难?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
④又是如何地不怕?
是腾起的细小的浪花,是滚动的泥丸,红军心里也是暖的,铁索再怎么寒光闪闪,也吓不住英勇的工农红军,面对千里雪山,红军没有丝毫畏惧,而且喜笑颜开,开怀大笑。
⑤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⑥诗中体现了哪些革命历史事件?你知道吗?
(4)小组合作交流。
(5)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6)师相机指导。
(7)生齐读:读出磅礴气势、红军的无畏、乐观。
(8)生背诵课文。
4.小结:经过学习,你们想对红军说些什么或者用什么词来赞美他们呢?
(三)总结、升化主题。
“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我们人人都需要长征精神。
五、说板书设计。
5 七律.长征
总括:不怕
五岭 万 乌蒙山 只 水 等 千 大渡河 闲 山 岷山
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第二篇
我这次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学习诗歌的方法,能独立完成诗歌的学习。
2、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第二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二、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再利用相关影片和图片,让学生以交流汇报的方法,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学法
在研读诗句,体会情感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影像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4、说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这篇文章是关于红军长征时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没办法真实地体会到长征时艰险的情景,因此我选择先放一段歌曲,大概了解本篇诗歌,体会艰苦的长征。
2、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播放两遍录音;让学生交流全诗内容,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接着,请同学起来朗读;
3、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首先我从中心句入手,让学生先了解一下红军长征中遇到了艰难险阻,突出红军把所有的困难只当做是平平常常的事。然后逐句理解诗句,充分体会这长征的难,再让学生转变思想,让他们知道,红军战士在面对这些艰苦时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另外,通过播放相关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暖”与“寒”是比较难理解的,它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快乐与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与惊险。我采用读资料、看视频的方法,谈感受,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
4、欣赏曲子,联想画面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学习了《七律长征》,对毛泽东的诗有了一定的认识,由此希望他们能够有感情的背诵全诗,并且更进一步去了解和体会毛泽东的诗词。对此我安排了课后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或诗词。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全诗总—分—总的结构,突出“远征难”、“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几个词,分述略写,通过讲解课文后,让学生体会到红军长征途中所体现出的“豪迈乐观”的英雄气概。
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板书:艰难不怕难)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读感悟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A、万水千山B、远征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录像,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暖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
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读。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
(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喜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
1、读全诗。
2、积累,试背。
3、拓展:《清平乐·六盘山》。
4、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乐观
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第四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首重点诗词,本课教学的内容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本诗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律诗这种体裁有简单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并迁移到生活中。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对教材分析的同时也要对学情进行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思维正从形象向抽象过渡,正需要学习如何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感受红军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可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让红军精神在当代得以传承;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读中悟情,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本诗。
2.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意。
3.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四、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工农红军的不畏艰险的'品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教学方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因此我采用多媒体导入法,在上课伊始为学生播放视频《难以忘却的长征》片段,初步了解红军长征历史背景。并顺势导入课题《七律·长征》。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形成阅读期待。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讲解律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七律的基本知识点。
新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优质课说课稿 第五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共1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地位〈〈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a、理清本诗结构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以及领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来讴歌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概括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据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再老师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诗文不长,但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教学上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本课按“引入新课——师生互动学习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
1、引入新课:放有关长征的歌曲引入。
2、师生互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重音),使学生感知课文。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3)同学合作,正音释义。正音——律(lu)磅礴(pangbo)崖(ya)岷(min)释义——等闲:平常,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开颜:欢悦
(4)师生互动a、理解全诗内容及层次划分理解本诗内容,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完成。
b、分析本诗结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答课后探究练习一,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朗读七律诗的要求:注意音节停顿、重音及韵脚,还要领会作者写此诗的目的及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5、布置作业
(1)将整首诗改写成散文
(2)给本诗作画。
附: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毛泽东
首联:全诗总纲,提出中心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河为代表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