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时间: 2024-08-29 19:38:22

很多酒店经营惨淡,面对这样的经营现状许多老百姓却拍手称好,而酒店业主在举步维艰的经营中一筹莫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这是当前酒店业人士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一

关键词:酒店服务业;绿色酒店;价值提升;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99-03

随着绿色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酒店业的发展也应同当地社会资源和环境发展相协调。创建绿色酒店成为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和明智选择。在现有酒店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入绿色酒店的元素,发展为一个绿色高档酒店,提升酒店价值,是酒店获得持续不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

一、绿色酒店内涵

绿色酒店在国外称为“生态效益型酒店”或“环境友好型酒店”。绿色酒店是指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酒店。

绿色酒店不同于传统酒店,有其自身特点。在酒店产品方面,绿色酒店提倡绿色消费,为顾客提供健康、环保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在酒店日常运营和管理方面,绿色酒店关注节能、降耗和垃圾处理,关注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强调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酒店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降低酒店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其核心内涵就是贯彻绿色理念,节能减排,增收节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创建绿色酒店与提升酒店价值的内在联系

1.酒店业的价值构成及价值实现。酒店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酒店通过提供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满足顾客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需求,实现酒店价值,获取利润。顾客在酒店的消费是一种组合产品的消费,包括:(1)物质产品。酒店通过采购、生产加工提供给顾客进行消费,如食品、饮料;(2)感官享受。酒店通过硬件设施、装修布局、酒店员工服务等满足顾客住宿、娱乐等需求。(3)心理感受。酒店服务技术和服务态度、品牌文化等带给顾客心理上的感受,如顾客的地位感、舒适度、满意程度等。

酒店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衡量和评价。从酒店角度来看,酒店企业的价值产生于酒店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了生产环节中的服务劳动价值、营销环节中的市场价值、酒店提供的物业价值以及酒店管理、品牌、文化内涵等深层次价值,另外还包括酒店对社会产生的外部效应,即社会认同价值。酒店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酒店服务产品的过程,即酒店企业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其特殊性在于酒店生产的同时也完成产品交换,实现了酒店产品价值,获得收入。

从另一方面,酒店企业的价值可以通过顾客感知到的价值来衡量。顾客价值理论的诞生,为企业寻求更广阔的价值来源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范式。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购买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顾客价值和支付的总顾客成本之间的差额。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各种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总顾客成本是指顾客获得、使用产品和服务时的总支出,例如,花费的货币、消耗的时间以及精力等。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将价值和成本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价值最大,成本最低,即顾客让渡价值最大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购买。

当酒店企业通过实施服务创新,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产品,提高了顾客的效益或降低了顾客的成本之时,顾客感知到的价值得到提升,即提高酒店对顾客的吸引力与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水平,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回报和发展空间。

2.创建绿色酒店与提升酒店价值的内在联系。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中指出,顾客的满意度与顾客实际得到的总价值和消耗的总成本密切相关。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总希望花费最少的货币支出、时间和精力,得到最大的价值和效用。使顾客获得更大让渡价值的途径可以通过不断创新酒店服务、提升文化品牌形象来提高顾客感受价值。同时,酒店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通过节能降耗,合理利用资源,以降低酒店经营成本,减少顾客总支出成本。

创建绿色酒店,建立绿色价值创造模式,提高绿色顾客让渡价值,对于酒店价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见下图)。

第一,提供绿色酒店产品。酒店向顾客提供保护环境和有益于人体健康绿色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消费的发展新趋势,满足了顾客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

第二,塑造绿色酒店形象,提高酒店的绿色品牌价值。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通过倡导绿色消费,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树立酒店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提高顾客对绿色酒店的认知和认同感,提升顾客的感受价值。

第三,加强绿色管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强酒店节能、节电、节水管理。在酒店内部大力实行节能降耗,合理、循环利用资源。另外,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加大保护环境力度,降低酒店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危害程度,提升酒店的社会价值。通过绿色管理将大大降低酒店经营成本和日常消耗费用,进而降低酒店成本,提升酒店价值。

三、石家庄国际大厦创建绿色酒店实证研究

石家庄国际大厦作为一家四星级商务酒店,酒店遵循“以客为本”的服务理念,追求“为客人提供满意加惊喜的服务,为客人创造愉悦而难忘的经历”的服务目标。随着世界进入绿色环保时代,绿色消� 根据市场分析及国际大厦现有资源优势,加入绿色酒店的元素,发展为一个绿色高档商务酒店,在石家庄地区塑造绿色健康的酒店形象,是提升酒店品牌价值,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措施。

创建绿色酒店,就是要使酒店建设、运营、管理的过程前、过程中、过程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提高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提供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的产品与服务,并使酒店积极参与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引导绿色消费,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随着城市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环保、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石家庄地区酒店市场中推出“绿色酒店”的概念。通过提供一系列相关的绿色产品及绿色服务,并吸引其共同参与绿色价值的创造。在此过程中,实现顾客对绿色酒店的价值认同,提升酒店的品牌价值与市场价值,开辟出一片新的市场空间,有益于酒店增收节支。

1.推出酒店绿色产品,提升产品价值。(1)开辟绿色客房。客房是酒店的主体,也是酒店向客人提供的主要产品,创建绿色酒店就应该开辟绿色客房。严格意义上的绿色客房,要求酒店从设计开始到提品的全过程所涉及到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包括客房建筑装修材料使用绿色生态原材料;客房所有用品都是绿色产品;并摆放绿色植物花卉,使用节能照明施设;客房内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的资源消耗性材料。通过采取以上各种环保材料及绿色产品,国际大

厦可以为顾客提供名副其实的“绿色客房”,打造酒店的环保品牌及健康特色。(2)开设绿色餐厅。开设绿色餐厅的关键之一是推广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生态经济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酒店餐饮部应该慎重选购绿色食品,在烧菜及制作点心时使用天然的色素,不用化学合成添加剂;尽量多使用具有“绿色标志”的原材料。国际大厦在推出“绿色餐厅”过程中,应坚持运用各种绿色原材料,保证采购、运输、贮存、烹饪及上菜各程序可控,进而提供给顾客有保证的“绿色餐点”,使酒店的环保品牌及健康特色更加明显,提升餐点价值。另外,服务人员在推荐菜品时,应尽量做到营养配置合理、资源不浪费,餐后主动为客人捉供“打包”服务,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3)提供酒店绿色服务。国际大厦的服务在石家庄酒店业中首屈一指,能够做到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不过也仅停留在“标准服务”水平上,与“绿色服务”有一定差距。绿色服务是指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要求的服务。绿色服务的核心就是自然、环保。自然就是真诚的为客户着想,不做作;环保就是生态和环境保护。比如在前台服务时,真诚、自然的微笑,为客户考虑到一切细节;客人买一杯咖啡时,咖啡本身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客人是否能从服务员的服务中体验到尊重、微笑和认同等,才是差别所在,做到为客人提供的每一杯咖啡都是充满了尊重与微笑的。做到以上这些绿色服务其实并不难,在酒店中推行下去并不困难。其核心就是有服务创新的意识,有“绿色服务”的理念。对酒店服务创新是一项应坚持不懈的工作,需要酒店全体员工的参与来提升酒店的服务价值。

2.打造绿色酒店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良好的形象是酒店宝贵的无形资产。酒店业的竞争除了硬件的竞争,也取决于酒店形象带给公众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树立酒店绿色形象包括酒店绿色产品形象、绿色服务形象、绿色员工形象等。

首先,酒店应积极主动向酒店顾客宣传酒店的绿色环保理念,营造绿色消费时尚,培养顾客的绿色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的绿色消费行为。酒店应把环保、绿色理念纳入企业的广告推广活动,通过强调酒店在环保方面的贡献和主打绿色服务产品来改善和加强酒店绿色形象。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重大绿色活动,主动进行绿色赞助等,另外,酒店可以通过绿色认证等方式,树立酒店绿色形象,比如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者申请绿色酒店认证等等。

其次,酒店绿色营销除了要用推广绿色理念和树立绿色品牌形象来推广酒店产品,打造酒店品牌,提升酒店价值,还应加强绿色营销推广力度,创新营销方式。酒店的绿色营销是指酒店从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提倡绿色消费等角度出发,通过酒店产品开发、定价、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来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这是一种新型营销观念。国际大厦实施绿色营销,是建立绿色酒店不可或缺的途径和内容。

酒店还须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营销方式,更加准确与快捷地向顾客传递酒店信息,促进酒店的市场推广。例如,通过创新“网络营销”方式,推销绿色环保的酒店产品。还可以通过市场营销人员拓展酒店营销网络,将各营销分支机构覆盖重点营销区域,联合成一个整体的营销网络。

3.加强酒店绿色管理,降低酒店成本。目前,国际大厦在酒店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只重视对于酒店营销和酒店服务方面的管理,而相对忽略设备和物资管理。由于在物资管理中常常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常常导致酒店运营中浪费问题严重。这个与建立绿色酒店相距甚远。绿色酒店倡导绿色理念、坚持绿色消费,要求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坚持绿色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关注节能、降耗,降低酒店经营成本。

国际大厦酒店应借鉴其他酒店的绿色管理经验,设计出一整套符合自身特点并具有切实可行性的酒店绿色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专门的绿色酒店管理机制。规范的绿色管理体制是成功营造绿色酒店的前提和基础。包括成立酒店绿色管理小组,专门负责酒店各项相关的绿色管理工作,把创建绿色酒店和饭店经营管理有机结合。采用科学的物资消耗计量系统,例如用水、用电等。鼓励采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耗。定期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并进行定期检查。把创建绿色酒店工作纳入正式管理日程,紧紧围绕“实施绿色管理、创建绿色酒店、提升品牌价值”,实行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在确保不降低酒店的设施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降低酒店物品一次性使用的情况,提倡循环使用。

其次,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技术保障体系。优化日常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顾客投诉信息处理系统,建立酒店废弃物处理标准和环境评价系统。酒店对设备运行效率应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完善计量系统。以确保饭店绿色管理有效运行。同时,酒店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不断反馈绿色酒店管理的信息和实施效果。通过对酒店管理薄弱环节一一加强,提高整个酒店的绿色管理水平。

再次,重视对酒店员工的绿色培训。绿色酒店强调节能环保,通过降低消耗、杜绝浪费,降低酒店的经营成本,使酒店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提高酒店价值。酒店节能降耗除了依靠科技外,需要有酒店每一个员工的积极配合。加强酒店绿色管理,需要从内部进行理念推广和绿色培训,提高酒店服务人员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在员工管理过程中,以饭店管理学、绿色和谐理论、环境管理学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员工内部中推广饭店绿色管理的理念。加强对员工绿色环保的教育,培养员工的绿色服务意识。定期开展对员工的绿色培训,使员工掌握更多的环保、节能方面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酒店经营成本,进而提升酒店效益。在制度制定上,需要在日常员工激励管理方面强调对绿色节能方面的奖励。除了给予员工物质奖励,还可以进行定期评比给予相应精神奖励,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他们不仅从自身行为注重节能环保,也带动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绿色酒店的创建。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向人住顾客宣传节能降耗的理念,对顾客倡导绿色消费,减少顾客在酒店消费的浪费行为。这些都有利于绿色酒店的发展。

四、结语

绿色酒店为顾客提供有益于既环保又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酒店绿色服务l产品,满足顾客对绿色消费的需求。通过大力打造绿色酒店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不断提升顾客对酒店的感受和认同价值。同时,绿色酒店的核心就在于贯彻绿色理念,节能减排,酒店也同时实现增收节支。通过绿色管理将大大降低酒店经营成本和日常消耗费用,进而降低酒店成本,间接提升顾客让渡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的非。绿色酒店――中国酒店业永恒的选择[J].当代经理人,2006,(6):164.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0版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1-30.

[3]扬晓燕。周懿瑾。碌色价值:顾客感知价值的新维度[J]中国工业经济,2006,(7):110-11 6.

[4]包永宏。刘晓伟。呼和浩特市绿色酒店创建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9):72-73.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二

关键词:酒店; 经营管理; 跨文化关系

收稿日期: 2011-01-23; 修订日期: 2011-07-30

作者简介:

王健(1952-),男,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高级律师,研究�

一年之前,出于研究兴趣,笔者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经营规模酒店的12名正副总经理做了访谈,核心问题是请他们谈谈对其经营管理构成最明显困扰的因素。这些总经理中,有的来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也有的来自中西部相对落后的省份;有的在国际酒店集团管理的五星级酒店任职,也有的经营着一家普通的国内商务型酒店;有的已拥有10年以上担任酒店总经理的经历,也有的是被提拔不到两年的后起之秀。在确信笔者不会泄露其商业秘密的情况下,他们道出了经营管理中的苦衷和困惑。归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酒店经营的大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诚信的普遍缺失,使他们感到处处都是陷阱;二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员工的流失,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他们认为酒店给这些员工的待遇已经非常优厚了,不知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他们的人或者拴不住他们的心;三是不明白为什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引进最先进的国际酒店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还是没能使管理水平出现明显的提高,为什么采取了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到位的各种对客服务措施,还是不能达到客人的满意,他们甚至在抱怨客人太难伺候。

尽管这些总经理各自背景不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千差万别,但是笔者发现,这些总经理在其酒店的经营管理中无论从思考问题还是采取措施,无论对客人还是对员工,都将精力集中在经济层面;然而他们困惑、苦恼的根源却都是来自于酒店经营管理中的非经济层面――这就是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和文化问题。相对而言,有国际经营管理业务背景的总经理已经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而大多数国内酒店经营者则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事实上,国外已经有非常有力的证据表明,很多企业,包括酒店,经营管理的不成功并不在于其经济方面,而在于其文化方面的因素,如巴黎迪斯尼乐园长达十年的亏损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1 转换一个视角,拓宽一片视野

由此看来,我们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即文化的角度分析和研究问题,转换一个视角,拓宽一片视野。酒店业的一系列特点决定其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之所以复杂是因为酒店在一定意义和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上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编织成的网络都可以在酒店的经营管理中反映出来,这些关系的内容很多都不是经济关系,而是文化关系,因此,文化问题的研究对酒店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构成酒店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主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从事不同职业,因此,各自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会有很大区别,从而会表现出迥然相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所以,对酒店经营管理中文化关系的研究,必须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进行。

1.1 酒店业特点决定了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笔者以为,酒店业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其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第一,酒店业顾客群体来源广泛。可以说社会各界都会不可避免地同酒店打交道,成为酒店业现实的或潜在的顾客。另外,酒店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而且随着中国不断加深地融入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后,旅游和酒店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会有更多国家的合作伙伴和顾客光临中国酒店。如此之广的地域范围和行业范围,其复杂性可想而知。

第二,酒店业凸显与时俱进。应当认为,酒店业从硬件到软件都是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行业之一。酒店业的建筑物,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标性的酒店建筑物,经常是体现了现代建筑科学和艺术的最高水平;酒店设备设施的更新程度和速度也是许多行业所望洋兴叹的;酒店的管理哲学、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管理人才也经常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更新换代。与时俱进的特点在酒店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三,酒店业的产品从基本属性上看是以服务为内容的无形产品。事实上,酒店向顾客提供的客房、餐饮和其他表面上看似有形的事物只是作为服务的物质载体。同样是室内家具,同样是午餐和晚餐,客人在酒店享用和在自己家中享用具有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作用和意义。产品的无形性之所以能够成为酒店经营管理复杂性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其难有统一的、客观的衡量标准。酒店服务员和管理者经常有这样的经历:以同样的服务程序、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向客人提供客房或餐饮服务,却会得到非常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为什么?无疑是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第四,酒店业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特殊行业。政府对酒店业的准入条件、开业资格、经营管理行为和结果历来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经常通过专门立法对酒店业加以规范。之所以特殊,是由于酒店业经营中会涉及顾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问题,人身权和财产权都属于基本人权范围内的事物,而对这类问题,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的顾客会有非常不同的理解,并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行为。请注意,这又是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1.2 文化问题研究对酒店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酒店经营管理业务的内容,包括管理者认识上的误区和由此带来的问题,经常是文化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或者说文化因素经常作为这些认识误区和管理问题的根源,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问题。

对酒店经营管理中文化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首先在于文化因素是构成酒店经营管理内容的天然组成部分。进入后� 在旅游者行列中,对某家酒店的服务或文化氛围情有独钟,或者该酒店在客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将该酒店作为首选甚至将该酒店作为唯一的旅游目的地者大有人在。这是因为这类顾客追求在该酒店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对于这类客人,房价的高低已经不很值得在意了。酒店经营管理者的关注点,应当侧重于如何尽量满足客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酒店经营管理中文化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也在于文化问题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这种复杂性,正是前述酒店总经理面临的困惑的主要根源。文化问题之所以复杂,主要是因为它属于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领域,缺乏一个客观的可衡量标准,需要通过研究,对这些精神世界中的问题,确定其性质,发现其规律,判断其对酒店经营管理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酒店文化问题的研究中,方法和方法论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从看似漫无边际、扑簌迷离的文化问题中确定思路、找出头绪、发现规律是必须首先解决的技术问题。笔者认为,对酒店文化问题的研究,应当从酒店经营管理中形成的文化关系入手,对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进行分类和分层,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由于酒店的顾客、员工、经营管理者、业务伙伴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跨文化关系;而跨文化关系解析,是酒店文化关系研究的关键环节。

2 酒店经营管理中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

尽管在酒店的经营管理中,文化因素事实上总是和经济因素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而且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因素必然会对文化因素发生影响和作用;但是我们认为,核心关注点应该在文化方面。

用“错综复杂”来形容酒店经营管理中形成的文化关系丝毫没有言过其实。如果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对这一复杂程度缺乏足够的估计,往往会陷入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要摆脱这种局面,就需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就是按照相关标准对这些关系进行分类和分层。

2.1 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分类

我们首先可以按照酒店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对象,分为与顾客的关系、与员工的关系、与业务合作伙伴的关系、与政府相关主管当局的关系以及与酒店所在地社区居民的关系等。例如酒店对顾客人格、尊严、正当权益的尊重和保障,就是他们对客文化关系的重要内容;又如酒店在经营所在地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社区居民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保护当地环境,贡献于当地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是酒店在其经营管理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文化关系。

我们也可以按照文化关系主体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分类,文化人类学理论将世界各国分成几个不同的文明类型,例如基督教文明主要指欧美社会,伊斯兰世界主要指中东地区,中华文化圈指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以亚洲为主的受中华文明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非洲国家的文化特点主要是原始部落文化和西方殖民主义宗主国文化相结合(孙秋云,2004;弗思,2002)。无论是酒店的顾客、员工抑或业务合作伙伴都会来自这些不同文化类型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和酒店经营管理者之间以及可能发生的相互之间的文化关系都是一种跨文化关系。

我们还可以从文化关系的性质,分为物质文化关系和精神文化关系。其中,精神文化关系侧重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文化关系的主体是人,在酒店经营管理业务中人也是决定性的因素,而不同的人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可以南辕北辙。这一点在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2.2 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分层

根据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文化可以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级,也有学者提出文化分层的所谓“洋葱说”和“冰山说”(陈晓萍,2005),尽管其所用术语有所不同,但是都指明了文化的层次性,也都提出了文化的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器物层的文化关系是显性的;而制度层,特别是精神层的文化关系则是隐性的。例如,酒店不同级别的员工工装是不同的,业内人士更容易从工装识别某员工属于哪个层级;层级较低的员工对层级较高的管理人员,特别对总经理,从行为上、礼仪上都会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这是显而易见的器物层的文化关系,但是在其背后是一种管理制度加以规定,而管理制度是不容易从表面发现的,需要通过阅读相关的酒店文件来了解。进一步而言,不同的管理制度反映着不同的管理思想,不同的管理思想又是受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系统支配。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等级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的人差别明显;而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中,上述差别则不很明显,甚至忽略这类差别。

另外,也可以按照文化差异的程度进行分层。上述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差异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是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历史传统决定的带根本性的差异,例如,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之间的差异即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但在同一个文化类型内,例如在中华文化之内,尽管都是源于大体相同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都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观体系,包括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所谓规范性价值观,如尊老爱幼等等;但是,由于每个人生活的具体条件不同,人际关系环境不同,年龄和职业不同,相互之间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是有区别的,甚至区别很大。例如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和港澳台地区的人之间、沿海发达省市和内陆或边远地区的人之间、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都可能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这种差异在文化人类学上称为“亚文化差异”,上述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就属于不同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还有尚未达到文化或亚文化程度的所谓“亚群体”,如白领阶层、国际酒店员工、“哥们儿”等,这些亚群体尽管还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价值观体系,但在行为上已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亚群体带来的问题,有时并不逊于文化和亚文化的问题。

2.3 酒店经营管理中文化关系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征

在对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进行分析时,需要用辨证思维考察这些关系中的共性和个性,考察这些关�

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

首先是随着酒店业务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酒店业务的时代性以及作为其标志的划时代事件必然会带来酒店文化的时代性,但是由于文化的相对滞后性原理,两者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只有当酒店的文化关系以及调整这些关系所用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都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时代性才真正体现出来。

其次是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引导消费、创造需求的功能。例如,全球连锁酒店所形成的国际文化环境、地域或民族特色突出的酒店所形成的异国或异乡情调都会对游客形成很强的吸引力,形成各种特定的客户群体。作为酒店的高层经营管理者,特别是总经理,必须深刻理解并充分发挥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要素主动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中各类型、各层级的文化关系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对酒店经营管理者有效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是辩证唯物主义活的灵魂。

3 跨文化关系解析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如前所述,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关系,是不同主体之间形成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跨文化关系,所以,跨文化关系解析,是酒店文化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跨文化关系解析,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及方法论为指导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系统思路,而非就事论事的具体措施。

3.1 跨文化关系解析的理论基础

用以指导酒店跨文化关系解析的理论基础,基本上来自旅游学和文化人类学两个学科,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理论:

首先是旅游学基础理论中关于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以及旅游是多元系统网络结构的理论。利用这一理论,可以使分析的着眼点始终落在文化上,集中精力分析旅游这一综合性社会现象中的文化现象,分析并理顺以旅游者为核心,围绕着旅游者的需求而形成的多元系统网络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认定其共性和个性,发现这些关系的运作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第二是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涵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两种文化在接触和碰撞中必然发生相互影响,一种文化,要么适应、要么排斥另一种文化(孙秋云,2004)。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强势文化往往是更多地影响弱势文化。在涵化过程中,作为各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吸收的结果而产生的新的文化要素或文化形态,并非原来各文化要素的简单组合,而是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质变。利用这一理论,可以指导酒店高层管理者,一方面发挥自己主导文化的强势影响作用,为管理业务创造有利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吸收异文化的精华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酒店内各种文化主体都可以并乐于接受的、风格突出的自身酒店文化。

第三是文化人类学中的价值取向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克拉克洪提出(陈晓萍,2005)。克拉克洪教授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进行不同文化和种族的研究,价值取向理论为重要成果之一,发表在《价值取向的变奏》一书中。这项研究成果认为,在以下六大问题上,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有着相当不同的观念,这些差异显著地影响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及行为,这些问题包括:对人性的看法、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关系的看法、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人的活动导向、人的空间观念以及人的时间观念。利用这一理论,可以指导酒店高层管理者有效地识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客户或员工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对策有的放矢。

第四是文化维度理论。该理论在跨文化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由荷兰管理学者霍夫斯蒂德提出(陈晓萍,2005)。事实上,该理论最初是实际调查的产物,并无明显的理论构架,它是通过对各国IBM员工大量问题的回答进行因素分析得出研究结果,1980年发表于《文化的后果》一书。该理论总结出五个方面的文化维度,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可以表现出非常不同的倾向。这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长期―短期导向。这一理论的指导作用机制类似于价值取向理论,但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第五是文化架构理论。该理论由荷兰学者强皮纳斯提出(陈晓萍,2005)。他模仿霍夫斯蒂德,也用文化维度表达自己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国家与民族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维度上,它们分别是: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中性文化-情绪文化、关系特定-关系散漫、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

在将相关理论运用于酒店跨文化解析和酒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切记,理论可以帮助酒店的高层管理者对相关问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理性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决不能忽视理论的强大指导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能够有效发挥的基础,是管理者对理论有一个融会贯通的理解和因此获得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此外,理论的核心作用,主要是提供一种方法论、一种思路而非一种具体措施,不能采用生搬硬套、对号入座的简单方法。最后,随着酒店经营管理业务的发展,相关理论也需要不断修正、更新和发展。

跨文化关系解析在酒店经营管理中可以应用于从战略到策略、从内部业务到对外关系、从整体到局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跨文化关系解析,首先可以应用于酒店经营管理宏观战略的制定。例如,通过跨文化关系解析,准确认定酒店及其高层管理者和酒店所在地社区分别所属的文化类型、各自文化的本质特征、双方之间的本质差异和主要的非本质差异,差异的程度以及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与营业所在地之间的文化关系是制定酒店发展宏观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该酒店在当地能否顺利生存,特别是国际化酒店在异文化环境经营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又如,通过跨文化解析可以在酒店内部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这就是酒店的高层管理者在厘清各文化因素的前提下,有效发挥管理者本身文化的强势影响作用,同时吸收其他异文化因素中的精华,有效地协调自身文化和异文化之间关系,创造一种店内各文化主体都乐于接受的、包括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谐环境在内的一整套酒店文化系统。

跨文化关系解析也可以运用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酒店经营管理业务中的重头戏,也是跨文化解析技术运用最多的领域之一。酒店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对店内主要的文化类型、亚文化类型、亚群体类型以及各自的本质特征、相互之间的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各文化关系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创造一种和而不同、和谐共处、求大同存小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文化氛围,这对酒店经营管理业务的顺利进行,既是前提条件,又是利好因素。又如,酒店的高层管理者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设计员工激励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员工本人所属的文化类型或亚文化类型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特征,力求使各种激励措施与员工的文化类型相吻合,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合理兼顾制度的普适性、公正性与特殊问题具体处理两方面的因素。所以,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如果酒店采用团队方式运作业务往往会形成跨文化团队。在员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时,这种情况是经常存在的。这就需要运用跨文化解析技术,清醒认识和妥善处理团队中不同文化背景成员之间的协调和搭配问题,以有利于团队目标的实现。

跨文化关系解析,还可以应用于酒店对客服务。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酒店业从总经理到普通服务员在对客服务方面没少下工夫,为了使顾客满意,千方百计地出主意、想办法,可谓绞尽脑汁。然而遗憾的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这些措施和方法缺乏正确的理论作为其根基和指导,有的是仅从主观上揣摩客人的需要,有的是不顾实际情况简单地照搬其他酒店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将跨文化解析用于对客服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根据客人的国籍和所在地区判断其所属文化类型,再根据该文化类型判断其所属价值观体系,并由此判断或推测该客人可能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最后根据这种初步判断设计服务方案并在实际服务中做出适时调整。

其二,充分尊重客人的人格、尊严、风俗习惯、,避免触犯其文化禁忌。各酒店以往都对员工在这方面都进行过一些教育和宣传,但是由于员工,甚至宣讲者本人就没能从道理上明白,其结果只能是对相关内容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出问题在所难免。跨文化解析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根本上预防错误的发生。

其三,对客人提供实质意义上的满意服务。从市场学的角度看,一种产品或服务只能满足于一类顾客的需要,企图以一种产品或服务应付所有顾客是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满意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服务要有针对性。由于客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其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兴趣爱好都会有很大差别。借助于跨文化解析技术,可以通过客人的文化类型判断其基本消费模式,再通过服务中认真观察,力争全面准确地掌握客人的需求,提供满意服务。

其四,引导和创造需求。酒店并不是完全被动地适应、追随客人的需求,利用跨文化解析技术可以根据文化类型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创造新的酒店产品,引导和刺激客人消费。旅游的动机就是追求新奇,追求差异,酒店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做足自己的文化特色吸引顾客前来,这就是为什么曾经有些酒店本身就成为旅游者唯一旅游目的地的道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构筑差异、构筑特色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各文化之间的共性,这就是都必须充分尊重客人的人格、尊严和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 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 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 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Relations in Hotel Management

WANG Jian

(School of Tourism and Service,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a discussion on hotel manager’s puzzles,analyzed complex cultural relations in hotel management,studied the common feature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lations and put forward a cross-cultural analysis method as the key to cultural problems in hotel management.Based on this,the author further discussed fiv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ross-cultural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rategy making,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customer service in hotel context.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三

关键词: 《酒店经营管理》 教学模式 教学对策

目前,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包括酒店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人员聘用情况等方面。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1.《酒店经营管理》课程概述

《酒店经营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点向本科阶段的学生讲述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包括酒店的起源、发展、定义、特点和性质,酒店业务部门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设备管理、酒店薪酬管理、酒店的前景及发展等。

该课程向本科阶段的学生展示了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对酒店管理有一个全面、多层次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生。

2.《酒店经营管理》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并总结了如下教学模式:

(1)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方式:①作业展示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酒店业的相关专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②课堂讨论,以案例为基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不同观点与看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景模拟展示,将酒店业的一些突发事件或服务案例进行模拟展示,考查学生的现场发挥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④毕业论文环节,鼓励毕业生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写出与之相关的毕业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课外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专业见习,主要是针对大一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去酒店进行考察,让学生首先对酒店业有一个直观感受,并写出相应的见习报告;②专业实习,主要是针对大二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去酒店进行实习,以广交会作为让学生进行认知实践的契机,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写出相应的专业实习报告;③毕业实习,主要是针对大三学生,利用半年的社会实践时间,让学生进入酒店进行社会实习,熟悉酒店业务内容和操作流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并提交相应的毕业实习报告。

(3)在社会环节方面,我们经常积极地邀请来自酒店业的不同岗位人员来我校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交流学习和工作经验;邀请毕业生回校进行相关宣讲活动;积极邀请酒店来我校招聘,使学生学有所用。

3.教学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在教学中受益匪浅,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教学时间紧迫。《酒店经营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每周现为三个课时,三个学分。总课时除了进行理论教学外,还需抽取七八个课时作为实践教学,因此,课程的所有理论知识如果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则时间比较紧迫;有关实操的酒店业务,我们只能选取其中一些基本项目进行实践操作教学,不可能全部的业务项目都完成。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更加合理的教学探索,合理分配课时。

(2)实训环节欠缺。虽然我们已经安排了课时进行实践教学,但实训设备尚需开设。尽管已经有了设立酒店实训室计划,但一切都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学生对于酒店业务能力、服务技能等一直未真正进行训练过。进入酒店后,学生还要从头练起。

(3)学生实习效果欠佳。我们每年都要为各年级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尤其是大三学生的半年毕业实习,更是为了让大家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的一次实践。虽然上交上来的实习报告里不少学生提到了进入酒店实习的体会和感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实习报告的抄袭情况比较严重,不少学生存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行为。

(4)社会人士水平有限。不论是酒店的长期在职人士还是刚进入酒店工作的毕业生,其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些良好的意见我们可以吸纳,有些社会黑暗面的东西往往会被夸大,从而在学生中间造成不好的影响。

4.对策与建议

(1)保证足够的理论教学时间。我们一直在强调培养的是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这并不代表忽视理论教学环节。如果过于强调实践操作,而不重视理论教育,那么和其他技工型学校就没什么区别。如果学生没有完整的理论知识体� 我们培养的不是技工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在学好理论知识基础上的,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理论教学时间一定要得到保证。

(2)完善实训环节。着手建设相关的酒店实训基地,对于如何接待客人、客房的操作、餐饮服务技能等实操性很强的业务要重点进行培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能力。并且比其他一本、二本具有实践操作方面的优势,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是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3)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严格把关。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尤其是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可以每月定期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实习答辩或者实习汇报,部分老师作为评委进行考察,对于那些不合格的,企图蒙混过关的学生,扣除其相应的学分,并要求其利用其他时间进行重新实习来获取学分,使学生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实习及实习报告。

(4)对酒店业人士的宣讲内容进行适当筛选。对于邀请来进行宣讲的社会人士,我们要强调并鼓励其对酒店的一些真实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酒店业的现实状况。并且,讲座结束之后,有必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对讲座中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看待这些现象。

总之,在《酒店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老师需要不断探索,各方面共同协助,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相关讲座与实习等多管齐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丁新。饭店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现代旅游饭店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四

酒店是一个耗能大户

按照理论标准,酒店的能耗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该合理地控制在6%~8%。但实际上,目前我国酒店业的能耗费用大部分占到营业收入的13.3%左右,有的甚至高于20%。能耗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过大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经营效益,很多酒店为此背着沉重的能耗包袱,经营效益不容乐观。

在项目施工阶段,酒店能耗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可行性分析不细,方案设计、建造、装修、选材、设备选型和流程的合理性存在问题,同时也有管理的问题。笔者和很多酒店经营者交流时,大部分都是大谈如何经营,但很少有人谈及控制成本,特别是对能源消耗的控制。事实上有些经营者对能源无谓消耗也感到很头疼,但一时又找不到很好的对策。况且很多酒店没有建立有效的能耗控制管理体系,更无从谈及控制的效果。事实上,由于酒店规模、功能分割、设备系统、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存在的或多或少差异,很难单一地从某项指标判断能耗支出是否合理。同时,各酒店横向了解较少,能源预算的依据主要是靠历年的经验数据,是否合理同样难以判断。

耗能、低效的原因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很多酒店属于行业性酒店。酒店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内部接待、子女安置,不是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效益主要依靠主业支持,实际上是减少主业的利润,弥补辅业的亏损。因此建造的目的和功能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化和市场化。现在市场越来越规范,主辅之间完全是企业之间的关系,酒店将从主业剥离出� 各种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过去市场客户导向观念不强,很多酒店在建设和改造方面,由于缺乏对酒店专业规划设计的科学认识,导致在项目分析与决策阶段就没有足够重视,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等深层次问题,常用一批非专业人士来进行酒店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他们既不懂酒店的市场定位和功能配置,又不懂酒店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甚至由对酒店行业的经营和管理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的队伍来设计、建造和装修,或者作为甲方的管理者直接来管理装修改造,造成酒店功能、规模、布局、设备选型、流程、运行、能源使用均不合理,更谈不上地域化、人性化、专业化、标准化,造成经营和管理上的困难。很多酒店装修才几年就要重新装修改造,有的虽然时间长一点但由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已经是长年艰难经营,给投资者和国家带来不应有的经济、财产、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很少有像东航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宾馆,装修后近二十年没有大动的,而且至今也不落后。

除了以上谈到的功能定位和设计建造两方面带来的困难,不少酒店能耗指标高居不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管理问题,有些经营者工作不实,只注重面上,大谈理论,不讲实效,不注重灵活经营和有效管理,特别忽视成本的控制,只看到前门进钱一元而忽视后门跑钱一块,一年下来,钱只是过手一遍,利润寥寥无几,员工辛苦一年,眼泪流向管理者的失误。很多酒店仍然停留在一般企业管理阶段,非专业化,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相当多的不完善的地方。同样,酒店中层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它是一个坚强的管理者又是一个有力的执行者,酒店一切条件具备,能耗控制主要靠这批中坚力量。

节能增效势在必行

任何一个企业的利润是收入减去支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控制能耗支出必然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节能大夫”是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形象说法,“节能大夫”为能源消耗严重的企业“号脉”,首先对建筑进行能源审计,诊断有没有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然后开出节约水电的“药方”。据统计,一般像酒店、楼宇、宾馆等建筑,有20%~30%的节能改造空间,节约下来的能源支出就是纯利润。

酒店运营过程中的能耗控制固然重要,但真正要节约能源、改善效益还要从源头抓起,从酒店的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安装的全过程抓起。非专业规划设计公司和酒店工程设备管理公司,没有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计算投资兴建的酒店,投资成本往往过高,如果经专业队伍进行规划设计、建造、装修和设备选型安装等,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且有效经营。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五

一、酒店业固有的行业特征,决定酒店业规模化经营的特殊途径

从市场特征方面看,相对其他产业,酒店业的区域规模,应该和该地区的市场需求是均衡的,受区域潜在客源总量限止的。超规模成本的发展,并不一定会给酒店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压价竞争大大削薄了该区域的行业平均利润。有些酒店管理集团有时会利用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大规模地发展酒店,但这种规模发展强调的仍然是市场的均衡性和产品的多样化原则。这同产业规模经营为赢得规模效应和集约化优势,实行产业间的并购和规模化经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酒店业的“剩余产品”不能异地销售,不能储存,超需求的接待规模等同于浪费。同时,分散经营和强调经营特色是酒店业市场的基本特征,单个酒店的接待规模的大小,也不会对酒店的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从酒店业的某些固有特征看,酒店业不具备工业规模化经营的规模效应。从生产特点分析,酒店业产品存在消费和生产同时发生、同时进行的特点。生产是受顾客“调度”的,主动权不在酒店。由于酒店客房产品的不可存贮性,(不可隔日出售),管理难度极大;餐饮产品主要是个别订制生产,生产量难以预测。产业规模经营的“量本利关系”优势实现是有条件的。从销售特点分析,酒店产品不可异地销售,酒店产品销售受场所的限止和束缚,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优势明显受到制约。无形的服务和管理是构成酒店产品的主要成分。

二、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在酒店规模经营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当今酒店业“规模经营”主要采取公司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的战略联盟形式。公司连锁经营酒店的产权属连锁经营公司所有,并对其实施管理,酒店使用连锁经营公司统一的品牌和标识,管理者来自连锁经营公司内部,公司连锁酒店管理公司同时又以各种方式对外进行管理;特许经营连锁酒店产权是分散的,连锁经营公司只提供特许经营许可及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不对饭店进行管理;管理合同酒店由专业酒店管理公司管理,通常没有统一的品牌。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分两类,一类是属于连锁经营公司的酒店管理公司,另一类是独立酒店管理公司。独立的酒店管理公司主要为独立所有酒店或有特许经营许可但没有接受连锁经营公司管理的酒店提供管理服务,接受管理合同管理的酒店的产权基本土也是独立的、分散的;战略联盟是一些产权独立所有的酒店以战略联盟方式获得预订和营销等方面的支持,而这种预订系统和促销网络的存在又是非盈利目的的。专业洒店管理公司本身的产权隶属关系也十分复杂,有航空公司自己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有属大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有国家拥有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有旅游批发商(或商)自已经营的独立的专业酒店管理公司。酒店规模经营本质上是服务、管理要素上的“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竟争能力的“扩张”,主要不是单纯的资本扩张、产业实体规模的扩大。专业酒店管理公司以其管理酒店的不断增多,达到酒店经营管理上的规模经济效应。专业酒店管理公司的存在和发展,使饭店业的规模经营朝多样化的道路发展。严格地讲,世界饭店业出现的规模化经营仅仅是取产业规模化经营之“意”。绝非行资本规模扩张之“实卜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推行的分品牌管理市场战略,也在一定程度_L调节酒店规模经营的进程。酒店业分品牌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客源市场的需求分析,用专业方法设计专用性的产品。提供定制性的服务,增强产品的可一识别性。分品牌管理以其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为旗帜,吸引分散的酒店加盟,吸收股市或民间资本,_直至银rffl的资本加人。但我们应该看到,类似“规模经营”的内因,并不是酒店资本的集中,相反酒店分品牌管理使大量产权分散的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长期生存。可以预见,受利益的驱动,分品牌管理能为拓展酒店的规模总量,提供广宽的发展空间。

三、酒店业“虚拟化”规模经营

综上所述,酒店的规模经营能够脱离资产的集中化而独立进行,资产规模在规模经营中处于从属地位,这就大大拓宽了酒店业实现规模经营的途径,把酒店规模经营从资本缚束中解放出来。酒店业的业务外包和网上预订是酒店虚拟化规模经营典例,知识经济的创举。酒店业务外包是近年来工业转化运动成功经验的直接应用。酒应为保证酒店所经营的业务和部门都是一流的,有竞争力的,对自己经营或管理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组合,调动一切技术手段以求在竞争中占领先地位。酒店把自身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甚至部门外包出去,引进外部机制,改变传统酒店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最终形成以旅客为中心的经营战略。业务外包不同于业务承包,业务承包是一种对经营业务的简单分割,起到减轻管理复杂程度、减少经营风险的目的,业务外包基本思路是通过业务分析,把自己不具备核心竟争力的业务或设备设施专用性比较高的、技术专业性特别强的业务或部门外包给社会上一流的专业经营公司。业务外包的结果,对内是要增强管理机制,减少管理成本,对外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最终使单个酒店的业务能力得到延伸,客观上以较小的资本投人,把酒店的“经营规模”虚拟做大,得到规模经营的效应。业务外包对外包的酒店和承接业务的公司两面都有利益,这是取得合作的基础。〕除超大型酒店管理公司外,酒店、酒店专业管理公司一般都会把酒店预汀中心、网上预订业务及酒店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或进一步和专业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拓市场。一般而言,这类业务技术和设备、设施专用性较强,技术更新较快。酒店在这方面不具备核心竞争能力从加强专业化管理角度看,凡行业跨度较尤、技术专业性强,酒店自己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和部门都应以“业务外包”的形式外包出去。推而之,酒店、专业酒店管理公司也可采取一与酒店专业建筑公司、装磺公司和厨房专业设计公司等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对内承担酒店、酒店管理公司内部的技术业务,对外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为酒店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提供各种专业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的经营范围也可深人到酒店业本身的业务范围,如餐厅、酒吧、歌舞厅等业务。

四、对我国酒店业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

(一)对深化所有制改革与酒店业规模经营关系的思考

世界经济周期性发展规律对酒店行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落时期,酒店业的规模经营对酒店规避经营风险有一定的抵御能力。规模经营种种业务优势也是明显可见的,规模化、一体化经营方式将是中国酒店发展的主流。根据国家对所有制改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总体思路,在以后的几年里,国有资本将会从酒店行业逐步退出,或以分散股权的方式,投资更多的饭店。但至今为止,此项工作开展并不十分顺利。如果把发展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和促进酒店业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双轨运作,那么殊途同归,就能较顺地完成国有酒店的所有制改革和规模化经营问题。双轨运作会使我国酒店业的所有制改革变得比较容易。这一思路是鉴于以下的思考:其一,闰有资本无论是进是退,所有制形式多样性或单一性,投资分散还是集中,都可 一但所有制改变,这部分人的利益可能无法得到保证。其实这部分权益是可 其四,产权转移同管理公司的选择没有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酒店业管理公司的选择和酒店产权处置可 超级秘书网

(二)对促进专业酒店管理公司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方面的思考

我们现有的国有酒店对自己的管理公司在管理上似乎没有一点“公平议价”的权力,无论酒店管理公司管理业绩如何,总可名正言顺的以专业管理者自居,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这些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是深深的依附在“产权”上的。这些酒店专业管理公司长期以来缺少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业务管理水平“积贫积弱”,基本上丧失了市场竞争的能力。国际上的酒店专业管理公司的发展则主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国际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融资能力从根本上说也是由这些专业酒店管理公司的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决定的。这只要看看大多数国际专业酒店管理公司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明白。世界上颇具资本实力的酒店管理公司短期内可以几易其主,或兵败如山倒,可见资本实力软弱的一面。当前大多数国有酒店都不同程度面临复杂的管理问题:国有资产要保值增值,业主要求较高的投资回报;员工要就业,工资待遇要提高等。酒店要生存,企业要发展,对专业酒店管理公司来说,今后一切照顾性的管理项目都不会存在了。现在国内的酒店管理公司低水准的专业管理、市场能力,几乎没有一点市场“议价”实力,不但不能适应酒店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人,还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最后一块土地。可以说,至今为止,如何加强国内酒店专业管理公司自身的建设,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问题,仍是提高国有酒店经营管理效益的瓶颈问题: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六

1、 百色市欧艺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酒店的长效发展,现我们(刘新民、覃萧宁)两位股东共同委托李丽梅为营运总经理助理管理欧艺大酒店(主、附楼、餐厅),行使刘新民、覃萧宁授予的管理权。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营运总经理助理职责,代表刘新民、覃萧宁主持酒店全面工作(公司财务部门除外,另定规章),管理该酒店的经营,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预算指标和管理指标。

2、委托期限: 2019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

3、财务制度与管理:①一切要按酒店行业与会计法的原则进行考核员工;②酒店所有开支需经财务部及采购人员进行咨价后方可支出,均由采购人员进行购买;③超过经营性支出的 3000 以上开支均由财务部统一开支,任何人不得以个人名义进行借支或错支,一经发现公司将按制度进行处罚;④公司的营业性支出由李助理进行审核与签订后方可开支,其它开支超过XX 元以上及一次性开支超过5000 元以上均由财务部统一电话请求甲方后方可开支,否则由财务部自行承担;⑤酒店所有收银人员及有关资产管理、财务等人员一并列入财务部进行管理[会计、出纳、核、采购员、仓库管理员、收银(前厅、餐厅)、质检员],所有人员必需服从财务部经理的管理;该部门人员的日常行为与待遇由乙方管理,财权支配由甲方撑管,任何人不得越权办事。

二、责任指标(按百分制进行考核):

(一)、经济主指标及副指标(50 分) 主指标:45 分 1、营业收入(15 分)全年完成600 万元(其中:客房年营业额为350 万元,餐饮年营业额为250 万元)。 2、经营成本(15 分)(酒店的所有开支)全年成本控制在 381 万元(其中:客房年成本为55%折合人民币为193 万元;餐饮年成本为75%折合人民币为188 万元)。 3、净利润(nop)全年完成219 万元(其中:客房年净利润为 157 万元,餐饮年净利润为 62 万元)。(年底考核,多出的部分奖励给助理,并由李助理进行分配给其它员工) 副指标:(5 分) 全年成本381 万元, 其中客房成本率55 %,餐饮成本率 75%。

(二)、管理指标(50 分) 1、月度考核指标(按固定指标和非固定指标进行考核) (1)固定指标(50 分)。 ① 2019 年重点工作月度计划落实率100%。 ② 综合卫生质量达标率96%(客房、餐饮、公共区域)。 ③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合格率100%。 ④ 当月入职员工培训率不低于80%。 ⑤ 员工月流动率不超过5%。 (2)非固定指标(分值根据公司阶段性重点工作安排临时调整)。(3)月度管理指标考核以固定指标考核得分为基准,以非固定指标考核得分进行加减,得出最终月度考核指标分数。 2、季度考核指标: ① 逾期应收帐款比率不高于应收帐款总额 5%。(按照销售部签订协议及个人担保的回款时间考核) ② 员工满意率达到80%。(调查员工人数70%) ③ 顾客满意度达到90%。(查顾客60 人) ④ 员工仪容仪表合格率达到98%。

3 、年度管理考核指标: ① 年度应收帐款余额:不高于年收入1.5%。 ② 员工素质考核:企业文化(制度政策)、服务知识、业务知识(技能)。 ③顾客满意度:达到90%。(参照季度调查人数) ④ 服务品质:“黄金定律第一条:任何员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见到任何人都是亲切有礼的”达到85%。 ⑤ 资产维护:大资产、装修资产的完整、有效及整洁。

4 、年度安全管理考核奖惩。 ① 年度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指标,内部安全管理指标达标,奖励各部门 XX 元(其中每项指标奖励营运总经理助理1000 元)。 ② 年度内每发生一次重大食品安全质量事故,或重大内部安全管理质量事故,将视为本年度不达标。 ③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质量事故,重大内部安全管理事故,除按责任追究外,根据责任大小,赔偿事故损失,对营运总经理助理、各部门经理及相关责任人扣发当月绩效奖金20%-100%,年终按事件发生的频次,每次扣除营运总经理助理及部门经理年终绩效奖金平均数一个月的奖金。

5、考核说明。

1.月度、季度考核除按绩效考核原则发放绩效考核工资外,公司还会根据各各部门月度、季度考核排名进行奖励。

2.月度考核。以经济指标+管理指标得分排名进行考核,排名第一名者,除授予月度销售冠军外,其中:经济指标完成月度预算任务,团队现金奖励 XX 元;经济指标未完成月度预算任务,团队现金奖励1000 元。

3.季度考核。以当季度各月经济指标的总平均分+季度管理指标考核分数(月度管理指标考核累积平均分占 40%,季度管理指标考核得分占60%两部分相加构成)得分进行排名,排名第一名者,除授予季度优秀团队冠军外,其中:经济指标完成季度预算任务,团队现金奖励10000 元;经济指标未完成季度预算任务,团队现金奖励 5000 元。

4.年度考核。考核排名方法与季度考核相同,当年获得 1 次季度优秀团队的部门,各奖励国内游一次给营运总经理助理和部门经理;当年获得 2 次季度优秀团队的部门,各奖励港澳游一次给营运总经理助理和部门经理;当年获得 3 次季度优秀团队的部门,各奖励新马泰游一次给营运总经理助理和部门经理;当年获得 4 次季度优秀团队的部门,各奖励欧洲游一次给营运总经理助理和部门经理。奖励旅游于次年起 1 年内享受完毕,逾期不再享受。

5.各项管理指标具体考核内容公司另文通知,由质检部门的人员和我们共同进行考核;

6.各项管理指标所占考核分值可根据公司阶段性工作重点进行调整。

三、因岗位变动的年绩效考核办法。 1. 在责任书执行期间内,公司给于乙方调职、降职、免职、退岗、学习时,年度绩效考核奖金,按当年最终完成总绩效的月平均数 × 任职期限发放。 2. 在任职期间内,公司给于乙方调职、降职、免职、退岗、学习时,月度绩效考核奖金在次月将不再享受。

四、劳动报酬和奖金

1、乙方的年收入实行年薪制,工资由基础工资、店龄工资、其它津补贴构成。其中,以基础工资进行绩效挂钩考核,分解为经营绩效(50%)、管理绩效(50%)。(不含年度绩效奖金)(1)营运总经理助理李丽梅月工资为:基础工资为1400 元,店龄工资200 元, 交通与电话补助400 元,其它津贴补助800 元,合计2800 元。 (2)部门经理及酒店现有员工的工资按现行的基数不变,只增不减。

2、月工资绩效考核的确定原则。 1)乙方月工资50%挂经济指标(绩效工资)按以下标准发放: (1)当月经济指标得分低于38 分时,不予发放; (2)当月经济指标完成≥38 分、≤50 分的,按实际完成比例予以发放。

2)乙方月工资50%挂经济指标(管理工资)按以下标准发放:

(1)当月管理指标得分<48 分时,按实际得分比例予以发放;

(2)当月管理指标得分≥48 分时,按100%予以发放。

3)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考核相加超过 100 分时,超出部分奖励标准:

(1)营运总经理助理:超出部分分值×110 元;

(2)部门经理:超出部分分值×70 元;

3、年终绩效奖金:

1)计算原则:年终绩效奖金以公司审计确认的净利润指标分段计算结果为基数,以管理指标考核得分计算最终应得年终绩效奖金数额。

2)年终净利润考核标准(以此确认年终绩效奖金基数): 总经理助理: (1)2019 年度净利润(nop)预算任务为219 万元,低于199 万元时不计提年终奖; (2)2019 年nop 完成≥219 万,<199 万元时按完成总额4% 计提奖金。(3)2019 年nop 完成≥ 239 万,≤219 万元时按完成总额5% 计提奖金。 (4)2019 年nop 完成>259 万,≤239 万部分按7%计提。 (5)2019 年nop 完成≥260 万部分按8%计提,合并计算最终奖金。 各部门经理:按营运总经理助理的40%计发奖金分红。

3)年终管理指标考核标准(以此确认年终绩效奖金发放系数)年终管理指标考核分数以月度管理指标考核累积平均分(换算成百分制计算,占40%)和年度管理指标考核得分(按百分制计算,占 60%)两部分相加构成。 年度绩效奖金计算发放原则。 (1)年终管理指标考核得分<70 分,不计发年终奖金;(2)年终管理指标考核得分≥70 分、<80 分的,按50 %予以发放; (3)年终管理指标平均得分≥80 分、<90 分的,按 60%予以发放; (4)年终管理指标平均得分≥90 分<95 分的,按实际得分予以计算发放; (5)年终管理指标平均得分≥95 分的,全额予以发放; (6)年度累积造成10 万以上(含10 万元)经济损失的,不计发年终奖。

五、绩效考核

1、考核部门:刘新民、覃萧宁等人共同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检查考核。

2、考核内容: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

3、考核处理: 当月落实考核结果。

4、内部管理一票否决: ⑴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重大食品安全质量事故,管理指标一票否决。如:食物、饮用水中毒造成人员死亡或治疗费用3000 元以上、媒体曝光给公司带来恶劣社会影响、政府职能部门检查单次处罚 XX0 元以上)。 ② 内部安全管理。(重大安全质量事故,一票否决。如:重伤、死亡、万元以上偷盗案件、重大设备事故“造成损失 5000 元以上,包括人身伤害、设备损坏”、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及媒体曝光、政府职能部门检查单次处罚XX0 元以上事件)。

5. 在经营期间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刘新民、覃萧宁将对营运总经理助理、部门经理给予调职、降职、免职、辞退处理: ① 经济指标连续三个月gop 率低于70%; ② 月度管理指标中如有一项指标连续三个月下降; ③ 不服从公司的统一管理,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情节严重者; ④ 在管理工作中有重大营私舞弊行为、严重失职或被依法追究责任的; ⑤ 影响公司对外形象及声誉,重大事故媒体曝光三天内,没有 实行有效危机管理(启动应急措施); ⑥ 年度累计造成5 万元以上经济损失; ⑦ 对所管辖的酒店发生的重大事件隐瞒不报者,视情节予以严肃处理。

5.预算内必须进行的资本性支出、工资支出未按预算计划执行造成破坏性经营的,年底计算净利润(nop)时,根据实际情况剔除相关费用。

六、责任书制定、签订、修改、变更 1、本责任书的制定、签订、修改、变更、执行、监督和考核由刘新民、覃萧宁负责。 2、本责任书涉及的各项经济指标、管理指标以及考核方式,刘新民、覃萧宁有权根据经营需要进行调整。 3、在经营期间如遇特殊情况,乙�

七、责任书解释权归覃萧宁、刘新民。

八、其它。 1、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补充。附上工作要求一份! 2、委托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签字: 签字: 签订日期: 签订日期:

岗位职责 执行总经理 报告上级:总经理督导下级:部门总监及经理 联系部门:酒店各部门 职责规范: 第一、管理指标 1、在甲方授权范围内以科学、合理和严格的管理手段开展工作。

作为公司营运总经理要堂堂正正、以德立身、信守诺言、充满自信、富有责任感、坦诚率真、坚持原则、观感敏锐,懂得批评艺术和对酒店的忠诚。

三、具备现代开明的经营观念和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意识,并将这些观念贯彻在酒店管理的各个方面。

四、将酒店信誉视为自己的生命,高度重视并且珍惜酒店的良好形象,自觉为创造酒店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无形财富作战略性的投资。

五、要努力培养员工对酒店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增强酒店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步调一致地树立酒店整体形象。

六、要对酒店总的营运指标(按年、月、日)营业额的实现负责,同时跟据不同季节和节假日做好计划经营,制定年、季、月的营销策划方案和广告策划方案和开发促销方案。七、建立建全客户资料和各项考核标准。

八、营运经理对于重大活动,工作方向: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有正确的决策,要及时分授职权下达命令,并善于任命各部门的人员。善于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协调组织内部和外部人际关� 整个指挥工作要体现出严格、高效、灵活、创新的作风。

九、要让下属明确自己的任务角色逐步交付工作,让下属自己建立目标与计划,让下属对已接受的工作坚持到底,督促下属了解现场交纳报告,让下属负起应负的责任。

十、负责督促各部门保持设备整洁、完好和正确使用,加强餐具、低值易耗品的费用控制,制定餐具管理赔偿制度,节约控制费用成本。

十一、负责公司各部门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及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十二、负责要求和监督岗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公司的消防安全工作。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七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迅速,我国酒店业从越来越豪华的硬件装饰到越来越人性化的软件服务方面也在同步发展。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酒店安全问题也频繁发生,这些问题影响着每位酒店内住店客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同时也关系到整个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因此,管理好酒店的治安环境是为客人提供完美服务的重中之重。我国酒店治安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顾客在酒店内遭遇喜好问题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这类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酒店内部没有良好的治安环境。由于酒店的管理人员不重视对酒店治安环境管理,员工对治安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让某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损害了顾客的利益,影响了酒店的整体形象。随着酒店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酒店管理部门逐渐加强安全管理,尽管如此,我国酒店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酒店治安环境不完善事件仍然时常出现在公众媒体年前,这反映出我国酒店治安环境的实际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研究的意义

酒店治安环境存在的隐患可能对酒店整体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酒店需对治安环境管理高度重视并充分研究应对策略,并且从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本文对2016年酒店发生的治安环境隐患进行分析。归纳出酒店治安环境的安全管理问题,从而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今后问题发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酒店治安环境隐患的发生,保障酒店持续、稳定的发展,促进酒店治安环境管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二、酒店治安环境发展现状

“安全”是人类自古至今一直重视并不断探讨的话题,保证了安全才能保证人类其他活动的开展。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安全需求是人类第二层需求,仅次于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于酒店来说良好的治安环境既是一种需求,也是营造顾客舒适环境的条件,是酒店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代酒店是个全方位开放的公共场所,又是向消费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经营性场所。酒店内有大量的客源流动,因此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上有致命的弱点,一旦发生治安漏洞,将会给住店客人造成生命威胁和财产损失,对酒店自身也有长期恶劣的影响。

酒店治安管理的法治化程度不高。因此,酒店一方面要知法守法,并依法经营,酒店相关部门需创造防控措施,以应对突发状况。同时也要完善我国酒店业现行的治安法律法规,对现有的酒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令进行审核和修改。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加强酒店治安管理,加大了对酒店业的治安立法,成效显著。然而,对于我国公安机关来讲,我国公安机关对于强化酒店治安管理的职权不能仅仅依靠立法,在当前环境中仅仅依靠立法并不能更有效地打破当前我国酒店治安管理方面的窘境。我国在的酒店业的治安立法管理上忽略了酒店业是有无数经营场所组成的行业,同时,忽视了在这个经济行业的治安管理中市场所起的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对酒店业发展的意义

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之一,在我国的服务业市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由于现代酒店行业的综合性、商业性、涉外性的特点,造成酒店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然而,酒店安全是酒店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也是酒店日常经营活动的内在要求。酒店方如果不能保证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则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一)有利于保障顾客人身财产安全,提升顾客满意度

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就是使顾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设想如果酒店方没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打架、盗窃、伤人等一系列对客人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时有发生,必然会造成人心惶惶,结果必然影响消费客人对该酒店服务的印象。反之,酒店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势必会保障顾客人身财产安全,是客人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为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提升顾客满意度。

(二)有利于避免法律纠纷

在酒店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酒店方应当履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义务。如果不能履行或没有适当履行安全保障的义务并且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害,酒店房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反之,酒店能够营造良好的安全治安环境,避免客人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发生,也有利于避免法律纠纷。

(三)有利于提升酒店形象

当今社会,网络极度发达,酒店内危害治安环境的行为,更容易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如果酒店方及时处理,并提前预防,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则有利于提升酒店形象。

(四)有利于增加酒店收益

当今中国,酒店行业发展迅速。根据STR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新增酒店2,400家,客房供应增加542,207间。其中中国的新增酒店最多,达到460家,占总量的19%;提供客房增量140,952间,占总量的25%。酒店数量的急剧增加,必将使中国酒店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酒店的硬件设备普遍达到标准,因此,软件部分就成为酒店间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然而,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客人考量酒店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有利于增强酒店软实力,提升顾客满意度,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酒店收益。

四、我国酒店治安环境SWOT分析

(一)Strength(优势)

我国酒店业的治安管理模式是以政府行政为主导型,并且逐渐强化。我国对旅馆业的治安管理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我国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B商君列传》中就提到:“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该店主对住宿人的身份信息进行严格检查,由此可见,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就已经对当时的旅馆业进行了严格管控的治安管理,对旅馆业实行特殊管理的治安管控一直发展到今天,并且已经形成由国家力量对旅馆业进行治安管控的独特管理模式,这对我国旅馆业治安管理发展的理念、管理系统、管理结构以及管理机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旅馆业日常治安管理出现了新的模式,服务质量式管理、绩效评估式管理、电脑信息化管理等酒店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但是,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在对旅馆业进行治安管理实践过程中依然沿用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酒店业立法中政府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思维也在日益强化。

(二)Weakness(弱势)

酒店治安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有待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情节划分方面相对薄弱。酒店方面自身治安管理能力薄弱,部分酒店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忽视相关治安环境管理。

(三)Opportunity(机会)

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4年)》的出现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从落地带薪休假到鼓励推行“2.5天”的休假模式,旅游业被提到扩内需战略的高度,也是当今中国最朝阳产业之一。作为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酒店业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酒店业的治安管理,也在逐步完善。随着国内旅游以及入境人数的增多,酒店需求增多,中国酒店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Threat(威胁)

酒店作为集餐饮、住宿、娱乐等为一体的公共场所,人员流动性很大,因此酒店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多种多样,其中涉及了酒店人员、设施设备、酒店的社会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的力度等。酒店也容易成为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聚集地,顾客信任酒店,在酒店中难免存在安全防范意识减弱的情况,这时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因此,酒店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至关重要。如果酒店为了节约成本而进行简易装修或弱化酒店安全教育、忽视酒店管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以及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的现象等都会波及到酒店顾客安全。所以,酒店行业的人流复杂性、易受影响性以及酒店安全管理的不易控制性等是酒店业治安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

五、对于提高我国酒店治安环境的建议

现代酒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种类繁多,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酒店入住的每位客人, 同时也关系到酒店的全体员工和酒店的声望, 要想正确处理酒店安全问题, 就需要对每种安全问题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并从酒店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建议:

(一)健全酒店治安管理法律法规

酒店安全法规是一种为了从法律上保障酒店及顾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法律制度, 同时,为酒店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 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公布了各种相关法规, 如, 《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星级酒店客房用品质量与配备要求》。我国的酒店的在对酒店内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文字上的规定, 部分法律体制并未完善,大多数法律法规对于如何处理酒店内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上并未给予明确的适用条例,存在突出宏观管理, 微观管理不足的现象。 而我国酒店安全保障根本上得益于酒店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因此,为了保障我国酒店业平稳发展,完善酒店安全法律法规是必然选择。

(二)加强酒店治安环境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当前我国酒店员工对酒店安全的认知现状不是很明确。部分酒店员工缺乏对酒店治安环境安全的正确认识。因此, 酒店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重视酒店治安环境教育,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酒店员工定期进行治安意识培训, 加强他们对治安环境安全知识的掌握、培养治安环境安全防范意识, 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三)慎重“把关”,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酒店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一定要严格挑选员工,谨防一些不法分子混入酒店员工队伍, 对酒店安全造成隐患,并对所有招聘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酒店内部需拥有一套健全的酒店员工安全教育考核制度。尤其考核安全保卫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其安全防范意识。酒店管理人员对酒店员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并进行严格规范的治安环境意识上岗考核,考核不过关不能上岗,并且定期反复考核。同时定期组织实战培训,培养员工的实训经验。

(四)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督导工作

酒店的治安的管理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政府部门不加强治安环境的监督,就会给外来人留下治安混乱的印象,对酒店和所在地都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监督引导酒店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五)完善酒店内部治安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酒店要实现经营目标, 就需要有拥有一套完善的专属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并定期完善酒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检查制度, 同时由酒店规定专人对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检查。酒店各部门经理与总经理签写安全责任状,有利于及时发现治安隐患,从而保证安全工作的各项目标的实现。

(六)设立专门的酒店安全管理机构

首先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有效控制酒店治安环境相关问题。 如成立以酒店管理者为首的酒店安全工作委员会, 则能够从酒店业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维护酒店治安管理环境的方法,从而为酒店的治安环境提供组织保证。

机构内的管理者应制订各种防范治安问题的制度,以及应对突发治安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 与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完善酒店各项安全制度,建立社会联动机制,有效的维护酒店治安管理环境。

六、总结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在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旅游改革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旅游改革不断深入,改革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十三五时期,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重新规划我国酒店业即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数起酒店治安环境安全问题如井喷般重现在公众面前,公众对我国酒店治安环境产生质疑。因此,当前我国酒店治安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成为酒店业发展的威胁。当发生治安问题后,面临公众质疑时,酒店方的处理方法也备受瞩目。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八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薪酬;绩效考核

0.前言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酒店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保证酒店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现代酒店业既有吸引员工的环境和工作特点,又存在工作时间长、社会地位低而工作要求高等不利因素,从业人员的素质、心境、职业道德、积极性等成为酒店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1.阳江东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阳江东湖酒店管理机制是聘请第三方管理公司加以管理。这是目前很流行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业主方和管理方,业主方独资修建酒店但不参与管理,然后委托比较有信誉的集团帮其管理,利益分配将由双方协商约定。

1.1酒店人力资源的招聘

招聘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业务的首要环节,它是酒店不断地从酒店外部吸纳人力资源的过程,阳江东湖酒店的招聘渠道有以下几种:

1.1.1酒店内部招聘

阳江东湖酒店通常会将酒店低职位的求才信息帖在员工通道的信息公布栏,使得过往员工都看得见酒店的招聘信息。这是一种最经济、成本最低的方法。

1.1.2酒店外部招聘

网上招聘,通过在网上求才信息的方式来招聘员工;广告招聘,将招聘信息通过广告的形式公布出来,采用这种招聘形式,一般都是为了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现场招聘会,这种招聘方式比较少,只有在急需人员的时候才会采取。

1.2酒店人力资源的培训

培训是东湖酒店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训,它是酒店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保障。该酒店的内部培训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由部门经理或者主管组织进行的培训;另一种是由酒店高层管理人员组织的面向全酒店员工的培训。

1.3酒店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东湖酒店的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完成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及员� 酒店每个季度会进行一次针对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酒店的薪酬是参照地区和行业薪酬水平来制定的,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补贴。

1.4酒店人力资源的其他工作

东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还包括其他一些日常事务性业务内容,如人事统计、员工健康与安全管理、人事考勤、人事档案管理、员工合同管理等。

2.东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

2.1酒店的招聘中存在的不足

2.1.1酒店内部招聘

内部选拔需要竞争,竞争失败的员工可能产生不满、士气低下的情绪;新主管从同级员工中产生,自己会受到感情的束缚,无法很好地完成角色转变,不易建立领导声望。

内部选拔可能是按资历或人际关系或领导喜好而非业绩、能力,形成不正之风,同时会形成“近亲繁殖”的弊端,出现“裙带关系”或帮派现象,组织内的员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抑制了创新,不利于酒店的长期发展。

2.1.2酒店外部招聘

外部招聘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外聘员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磨合和定位,学习和培训成本较高,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外部招聘还可能会挫伤有上进心、有事业心的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信心。

2.2酒店的培训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东湖酒店没有形成严格的培训制度和计划,随机性比较大;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的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单一,缺乏实践培训;无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课成了走过场;不重视培训考核,学习效果差;忽视培训后的质量效果跟踪与信息反馈。

2.3酒店的绩效考核中的不足之处

2.3.1 酒店绩效考核容易产生“晕轮效应”

在绩效考核中,晕轮效应是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或较低,就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它绩效要素也评价较高或较低,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盖全” 的心理弊病。

2.3.2 情感效应

由于考核人和员工之间感情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对员工绩效考核偏误。情感效应偏误是考核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难防范的。

2.3.3 平均倾向

东湖酒店给大多数员工的考核得分在“平均水平”的同一档次,并往往是中等水平或良好水平。无论员工的实际表现如何,统统给中间或平均水平的评价。

2.4酒店的薪酬管理的不足之处

东湖酒店薪酬管理的主要问题是薪酬等级未与岗位价值正相关,薪酬结构未体现不同岗位的业务特征,所有岗位的薪酬结构相同,浮动与固定工资比例“一刀切”,未能充分考虑岗位的差异。

2.5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不足点

2.5.1由员工素质低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

东湖酒店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如外语;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

2.5.2由员工跳槽引起的人才流失问题

据统计,东湖酒店在07年开始营业以来,每年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失率在20左右。在调查中得知酒店员工离职的原因主要有薪酬、寻求更好的发展、自身原因、观念影响和其他因素,如图所示:

图1 东湖酒店从业人员离职原因统计图

3.针对东湖酒店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完善酒店招聘制度

基于上述弊端,东湖酒店应该将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内外招聘比例。首先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招聘前,必须对酒店的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从人与事总量、质量、结构和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核查,从而明确招聘需求;必须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招聘对象应该具有的能力、知识和基本素质;当企业的现有人员无法满足岗位空缺需求,进行内部培训来不及或者成本较高时,应采用外部招聘。若现有人员中有可培养的对象,且培养的成本不高,则可内部选聘填补空缺。

其次是空缺岗位的类别不一样,酒店采取的招聘方式也应不一样。当空缺职位比较重要或空缺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及技能知识是现有酒店员工所不具备的,培养所需成本较高时,可从外部招聘。如果空缺岗位既可以从外部招聘也可以从内部招聘,酒店优先从内部招聘。但是,许多管理学家认为,即使内部员工可以胜

再次是招聘的目的,当招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找到较合适的人来填补空缺,更重要的是出于管理考虑,通过招聘增加新鲜血液,带来新思想,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转变经营观念和工作方式,改变工作态度和行为等目的,则可采用以外部招聘为主的方式。

最后是成本问题,酒店招聘的方式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酒店的财务的承受能力和薪酬策略。当空缺职位是高级职位时,酒店应通过猎头公司等外部方式来招聘。而这种招聘方式的费用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酒店的财务承受能力和薪酬策略要适当。

3.2精心设计员工培训系统

3.2.1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的分析必须包括三个环节:组织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和员工个人需求分析。组织分析即通过对酒店的的目标、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酒店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岗位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各部门工作的内容、标准、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的结果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员工分析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酒店可将组织分析,岗位分析,员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实际观察等方式,将信息有效的综合、归纳及分析,为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3.2.2拟定培训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解决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培训项目名称;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持续时间及课程的时间;培训的人数;培训课程的内容及难点、重点;培训所需的各类资源;学员的活动安排。另外,还须考虑有关培训质量、评价方法指导等,培训部门只要将上述事项综合考虑即可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

3.2.3实施培训方案

按照拟定的培训方案,有条不紊的实施培训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酌情修改培训方法。做到全面优化培训内容,形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不论外部培训还是内部培训,都要坚持按需施教。

3.2.4培训的评估和反馈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如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了解参训者的反应,可以利用观察法、面谈或意见调查等方式;如果为了解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笔试或者心得体会,了解其知识增加程度;如为了解参训者行为的改变,可以对其行为观察或访谈其主管或同事。

图2 培训效果评价的内容

3.3完善酒店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制定薪酬体系

3.3.1 重视并认真进行考核者培训

酒店中的绩效考核的执行者能否真正客观、公正地对每个被考核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减少或避免考核误差,往往比所采用的考核方法更为重要。所以东湖酒店应选择较为客观、公正的考核人员,对所有考核者认真进行道德品质、责任和义务、职业操守的教育,进行正确使用考核工具的培训,以及如何避免和克服心理弊病可能引致的晕轮效应、近期效应、偏见效应、相互对比效应等方面考核误差的培训。

3.3.2 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绩效考核工具和考核方法

要根据考核对象的特点和考核的目的、目标和内容等,选择并采用适用的考核方法,同时,对所选取的考核方法设计、开发出一套科学、合理、明确和容易理解与应用的考核标准及考核指标体系。该方法在该次考核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公平地区分工作表现不同的员工。可选择的方法包括:序列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标尺法、要素评定法、工作记录法、行为锚定法、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等。在此主要介绍360度考核法:

图3 360度评估法

3.3.3 审查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畅通的员工申诉渠道

为了防止考核中产生偏误,还应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审查。审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如统计分析各部门的考核结果以检查有无偏误;通过问卷调查员工对考核结果的满意度、考核制度的合理性、考核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等,寻找偏误产生的根源。允许员工审查考核结果,当员工对考核结果产生疑问时,应该为员工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通过良好的沟通交流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产生的偏误。

3.3.4 薪酬体系的设计

图4 薪酬体系

其中非货币报酬包括职业报酬和社会报酬,关于职业报酬就是指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等;社会报酬就是指身份象征、表扬、责任等。

3.4 解决酒店员工流失问题

3.4.1 合理运用薪酬制度

薪酬激励已不单纯是金钱激励,而是逐渐演变成个人的价值观,薪酬的高低已代表个人的地位、成就和价值。与同行的薪酬相比,薪酬差异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已成为酒店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酒店行业,完全杜绝员工流失是不可能的,扭转员工流失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按劳取酬”,员工的工薪应同个人工作绩效挂钩,基本工资和绩效津贴相结合。

3.4.2 健全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发展的观点看,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作用远大于员工当前的工资收入,“青春饭”是酒店的现实问题,酒店可以为员工提供最基本的“三金”保障,作为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应该为员工解决“养老保险金”、“失业金”、“医疗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等基本社会保障,这样才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防止员工流失。

3.4.3 合理的员工晋升制度

酒店应该制定明确的员工晋升制度,让员工看到留在东湖酒店的升职空间。确定晋升的基本原则:德才兼备原则;逐级晋升与破格晋升相结合原则,员工一般应逐级晋升,为酒店作出了突出贡献或有特殊才干者可以破格晋升;能伸能降得原则,根据年度考核和岗位需要,员工档次可升可降;机会均等原则,公平竞争,惟才是举。

4.结束语

本文是在对东湖酒店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弥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但是这种设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际中得到检验和不断地调整、修改和创新,以更适合不断发展的酒店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2]张四成。现代饭店人力资源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

[3]郑大奇。人力资源管理实战258问[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

[4]苏钧。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热点问题实战解答]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马勇。饭店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李剑锋。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7]萧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九

首先,酒店终端管理就是管理集团消费者

我们在操作管理酒店终端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对酒店终端消费者经营与控制。绝大多数白酒制造企业都会忽视对酒店终端集团消费者的经营与管理,导致白酒盘中盘产品每年都在做,但就是找不到一对一或者近似于数据库营销的手段与方法,也使得盘中盘产品的壁垒更多是一种外在形式上的终端控制,很难通过对酒店终端集团消费者管理带动白酒品牌在区域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现在的品牌企业对于酒店终端消费者管理与引导一般是通过酒店促销员来实现的,即便如此,很多企业将促销员管理纳入到经销商系统中,企业仅仅是出一个人的工资,然后就万事大吉了,导致酒店终端客户资源比较多地控制在经销商手里。当经销商遇到新的诱惑投奔其他品牌,那么盘中盘在这个市场就遭遇了死角。

2002年11月,安徽口子酒业运用盘中盘策略在陕西西安市场获得了非常大成功,口子集团也将西安市场作为外省城市市场的样板市场来进行经验推广。但是,由于口子窖忽视了对渠道终端目标消费者管理与控制,很快,随着经销商与口子集团在酒店政策上分歧加大,导致双方在合作面上出现比较大波动,2004年6月,我到西安去考察市场,安徽口子窖在西安市场的销售已经是一落千丈。2005年9月,我再度来到西安做啤酒市场调研,口子窖在西安市场基本上就是销声匿迹了。如果当初口子窖建立起如安徽市场或者江苏市场一样,管理目标消费者的价值体系,将市场管理重心直线下垂,减少对经销商过度依赖,我们相信,口子窖完全可以借助经销商打下的市场基础,实现对西安市场真正的占领与掌控。仅仅依靠比较低端的促销人员,肯定不能做到对目标消费人群的深度把握与严格控制。

白酒品牌企业如何管理盘中盘产品的重度消费群,根据我后来在云南市场操作经验,建立酒店终端主要消费群基础性档案,在营销中实施有目的的营销对接是实现对酒店终端管理的有效手段。

云南玉溪市红塔区,有一个白酒品牌---玉林泉酒,该品牌是云南省玉溪地方一个白酒品牌,在营销中,充分利用云南人家乡宝的观念,通过对玉溪本地文化的嫁接,在红塔区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无论是高端的餐饮酒店,还是低端酒店终端,这个产品均有很好的销售记录。2004年4月,我们了一个湖北白酒品牌在云南市场上市工作,我们首先对云南烟草集团消费规律研究发现,云南烟草系统有其固定的消费规律。

首先是周一到周五,以单位性消费为主导,消费场所比较多集中在周边几家定点的大酒店,餐标规模比较恒定。

其次是周六与周日,以个体为消费,加上部分家庭消费,比较多集中在郊外以及昆明市场,而且他们消费场所依然非常多集中在几个点上。

单位性消费餐标比较高,而个体性消费则凸现出实惠的特征。

根据我们对烟草集团消费群的深入研究,我们采取了对集团客户的管理动销,通过捆绑式互动促销,使得湖北这个白酒品牌在云南市场很快打开了局面。

首先是在烟草系统内部的电视网络上进行密集的广告投播,通过内网电视广告增加该品牌在目标消费者面前的曝光率,使得终端导购不至

建立酒店消费目标人群档案,对重点关键人进行攻关。如办公室主任、工会组织、部门领导等等进行性格特点研究,编制核心客户档案等等。通过深入细致的摸排,我们对云南最大的白酒消费群----烟草系统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并且,我们将消费者的消费特征编成顺口溜,向导购员进行培训,使得导购员在进行终端导购中拥有了明确的指南针。

关键是,我们建立的客户档案使得白酒企业对终端消费者管理摆脱了对经销商的重度依赖,形成了厂家与经销商共同管理酒店终端消费者,合理制约的良性酒店治理结构。

同时,我们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消费者管理平台搭建一定不要指望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去完成,因为上面的消费者档案建立全部是在幕后完成的,如果大张旗鼓地做这种调研,会严重影响盘中盘产品在酒店终端的市场稳定性。因此,企业一定要能够掌握着酒店终端消费者特点,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段搭建客户管理的基础平台。

其次,酒店终端就是管理酒店老板

因为是在酒店终端做市场,也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对酒店老板的掌控就十分重要了,酒店老板是我们一个销售终端的负责人,我们大部分商业活动都需要通过酒店老板来完成,包括对目标消费者的管理与经营。

对酒店老板的管理有两个层面。第一是物质利益层面,充满考虑到酒店老板在酒水利润上的价值认知,在博弈中完成企业,经销商与酒店老板三方利益的策略平衡;第二就是比较高层次的对老板经营深度价值服务。只有这样,对于酒店老板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关于酒店老板与经销商、企业三方利益平衡问题。目前的盘中盘操盘者对于酒店层的利益安排还是体现出比较高超的技术水平,软性的利益与硬性的利益均有所体现。

确保盘中盘产品成为酒店酒水主要利润来源。现在做酒店,不做酒水的老板绝对没有了,很多酒店实际的饭菜利润非常之低,但酒水的利润必须要保持一个很大的幅度。因此,品牌企业基本上在制定老板直接利润额度上,还是比较容易照顾到老板的利益。其实,我们可以审视一下,如果你的酒水不是这个酒店主要利润来源,我们就很难在战略面上做到实质性控制这个酒店,即使是我们出一笔相当重要的买店费也难以稳定住酒店老板。但是,只要我们的产品真正在结构 因此,我们在前面文章中一再强调,产品竞争力对于盘中盘这种营销策略来说,的确是太重要了;

然后就是买店费了。对于没有酒店经营经验酒店老板,或者对于一些希望掠夺性经营酒店的老板,开一笔比较可观的进店费对酒店终端也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但是,一旦我们用金钱撬开了酒店老板的大门,就一定要将经营重点转移到产品运作与消费者动销上来,一定不要错误地认为老板从此跟您就是哥们了。惟有你的产品在酒店终端带来滚滚的利润,你们的关系才有可能从一般层面的金钱关系转移到战略合作关系。我们做盘中盘的人曾经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用金钱建立起来的关系是情人关系,而用产品与营销实力建立起来的持久竞争关系就是夫妻关系了,我们跟酒店老板要建立起夫妻关系,就一定要在消费者动销上下功夫,不要指望金钱建立起来的情人关系会给你带来长久的利益。

再就是对老板的人文关怀与阶段性政策支持。老板的人文关怀比较简单,喝酒,聊天,找乐,私生活等等,这里要说明的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品牌白酒企业不可能做到酒店老板每叫必到,在交往过程中的适度距离与有效沟通是保证对老板精神或者经营上管控的有效手段。

在管理酒店老板过程中,不要冷落了对于经销商管理与监控。要做到平衡经销商与酒店老板之间关系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在管理酒店老板这个环节上,切忌让经销商感觉到你要架空他,一般情况下,我们与酒店老板在一起的时候不要谈论跟经销商之间商业上博弈与价格上问题,除非特殊场合,在与酒店老板沟通过程中要保持与经销商之间的透明沟通,最好能够在一些场合让经销商参与到品牌企业与酒店老板深度沟通之中,让经销商感觉到你是在为他打天下!

盘中盘酒店老板管理中还有一个利益问题就是究竟有谁是酒店终端的实际控制者?目前市场上对于酒店终端拥有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情形,酒店完全有经销商操控,品牌企业将裸价白酒品牌交给经销商,对于酒店终端管理基本上是浅层次的促销会有品牌企业提供。这种方式下的酒店终端,品牌上只能通过软性的方式与经销商之间建立客情,实际掌握酒店老板还是比较难的;

第二种情形,经销商与制造商各出一半的费用,如果品牌商很强势,或者品牌上品牌属于二流品牌,基本上,终端掌握权就应该在品牌企业手里。制造商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微弱资源优势,实现对酒店老板的深度耕耘,因为制造商基本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有一些品牌比较弱势的制造商,酒店终端的控制权就有可能要转移给经销商,制造商要利用好经销商平台经营酒店终端,进行资源合理转化;

第三种情形,就是酒店费用全部有制造商提供,此时,制造商如果还不能够实现对酒店老板的实质性经营,那就是十分遗憾与可惜了。

盘中盘对于老板的经营与管理还有一个更高层面的手段,就是深度参与与知道酒店老板经营酒店,使得酒店生意由于您的参与而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很多快速消费品特殊通路提出了一个商业概念,单店营业率问题。单店营业率有两个层面的涵义,其一是提升自己产品在该酒店终端的单店营业率,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帮助酒店老板提升酒店营业水平,这样,我们的利益才有根本性保证。但是在实施对酒店老板进行经营面的增值服务过程中,要三个必备的条件,否则,可能老板的营业率却是提升了,但收获的可能不是您,而有可能是你的竞争品牌。

第一个条件就是酒店要有一定的规模,因为制造商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例嘛,如果一个营业很低的酒店,我们做营业性指导,提升的空间可能并不大,而且实际操作效果也不会十分理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提倡锦上添花。我们经营营业性增值服务酒店规模一定要足够大,确保市场运用中的操作效果;

第二个条件就是酒店老板一定要是可交之人。必须看到,我们有一些酒店老板属于典型的金钱至上的老板,他们对每一分钱都会斤斤计较。我们一点要防止将合作伙伴---酒店老板做得很大,而酒店老板依次为平台向我们大幅度增加进店费,促销费等费用,当然,制造企业要做到经营酒店终端的操盘人的稳定以及对酒店老板细微心理的洞察,即使满足酒店老板小的价值需要,化解酒店老板有一天忽然狮子大开口。在这个问题上,主动往往比被动更加能够节约公司的资源。

第三个条件就是酒店一定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潜力。不少酒店终端采取掠夺性经营,缺少远大目光,老板的专业素养也很差,这样的酒店终端也不适宜导入经营性战略辅导计划,因为你的增值服务可能成为对牛弹琴的服务,酒店要么就是根本没有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么就是老板根本不具备这种品味,专业上很难进行沟通。

第三,酒店终端管理就是如何经营基层酒店终端人员的人脉。

千万不要小看酒店终端任何一个基层员工,职业的微笑与耐心对于从事盘中盘操作的业务人员绝对十分重要。因为你能说出酒店终端打扫卫生的老大妈是老板的什么亲戚嘛?很难说!酒店终端人脉的经营对于盘中盘操作者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在实际进行酒店终端经营中,所有人员都是我们要给以微笑的受众。当然,酒店终端还是有一些十分重要岗位的基层人员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力。

其一是吧台。吧台是我们接触到第一个酒店实际操作人员,因为我们的白酒产品要在吧台一瓶一瓶从吧台流向消费者手里,哪一天吧台不高兴了,我们产品可能就要卡壳!而且,我们的产品在酒店的地位也与这个岗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们要强酒柜一个好位置呀,我们要在酒店终端做一个活动呀等等都需要获得吧台的大力支持,因此,经营好吧台人员使我们产品有一张很好的面孔。经营吧台手段就很多了,我们不少男性业务人员采取了牺牲“色相”获得吧台美女青睐也是惯用手段之一,而施以不断的小恩小惠则是屡试不爽的法宝。

其二是服务员。服务员是与酒店消费者� 利用酒店服务员直接推销我们的产品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不要小看酒店服务员,他们中的很多人通过酒水的暗扣获得的经济收入甚至于比做服务员实际收入都要高。对于酒店服务员暗扣,酒店老板一般都有所了解,聪明的酒店老板一般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态处理服务员这部分灰色收入,而一般比较计较的酒店老板才会采取截流的手段来收缴这部分收入。很多厂家于是采取补贴方式来进行服务员报酬的兑付,还有就是提供一些特殊的物品,如化妆品,家庭用品,节日补助等手段进行弥补,收效还是比较明显的。

其三是财务人员。酒店终端结帐一直是一个令白酒盘中盘企业十分头疼的问题,因此,对于酒店财务人员的利益观照也是盘中盘业务人员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个技巧。手段基本上与上述比较一致。

其四是部门领导。俗话说,小鬼难缠!部门经理是我们最难以把握与控制的一个环节。他们既不像基层员工,小利益就可以搞定,也不像高层员工靠价值观就可以感动,这部分中层诸如领班,大堂经理等就需要软硬兼施。经济利益上有硬的一手,而关系利用上有软的一手,有时要超越部门经理直接与老板沟通形成共识,构建居高临下的平台效应,有时却又和蔼可行,显示非常卓越的亲和力。这种客情的功底对于盘中盘操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素质。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十

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工作重心是做好服务工作。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成员之一,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在服务行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将针对现代酒店在经营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策略。

关键词:

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特点;策略

前言

酒店经营管理是指在酒店企业内,管理人员以本酒店制定的经营目标,有意识、有统筹,有规划地开展各类管理、运营活动的总称。现代酒店业是服务行业的支柱之一,纵观酒店业的发展从最初的“推客”到市场经济的“等客”、“无客”,再到最为阵痛阶段的“抢客”已然让现代酒店管理人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酒店业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但是现代酒店现阶段仍然停留在照搬模仿的初级阶段,酒店成长的创新意识与灵活性欠缺,因此,酒店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这种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快提升现代化酒店的经营成效。

一、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特点

1.整体性。

现代酒店的整体性体现在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正常运转是围绕着酒店的经营目标和任务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保障酒店的各个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都要满足各层次的需求,从而推动酒店实现盈利,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2.涉外性。

酒店,顾名思义,是供外来人员有偿居住的地方。因此,不管是国内的顾客,还是国外的顾客,酒店都应满足客人的需求,尽量做到既适应客户面广而又具有自身特色,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人群的住宿和服务要求。

3.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进步,现代酒店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客源,其客源的多样化,决定着现代酒店在酒店管理方面要具有多样性特点,不仅要满足不同客人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客人的精神需求,使他们在精神及物质上同时得到享受和满足,让每一位住店的客户都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面临行业竞争激烈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十三五”计划逐步的开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的疲软,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将发展趋势对准了服务行业,其中有一部分人将酒店行业的发展列为改善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对酒店行业的审批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目前仍然处于扩建阶段,缺乏充足的理性思考与分析。近年来,先不说有多少星级酒店和不入流的小宾馆,就说有知名度的连锁式酒店,Inn模式的精品酒店等,就在全国各地迅速扩建,使得酒店业的发展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尴尬境地,加之酒店行业本身就缺乏行业内的有序监管,直接和间接地导致酒店的经营管理面临着行业竞争的挑战。

2.面临酒店管理人才缺失的挑战。

在当代的酒店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高级管理人才严重流失等现象。首先,在当代酒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致使酒店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使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逐年下降。其次,随着改革开放与时代的进步发展,高校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人才大都属于“理论家”,真正能够参与到酒店管理的高材生寥寥无几,当这些“理论家”参与到酒店管理的实践工作中的时候,大都表现的是纸上谈兵,不能切实地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再次,近年来,连锁酒店、经济型酒店等迅速的扩张,我国的酒店管理教育的专业书籍,大部分还都停留在传统的酒店业发展阶段,针对连锁酒店、经济型酒店的相关培训,也都是简单的经验传授,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书籍和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这样就导致了现代酒店缺乏高级管理人才。最后,关于人才的利用,很多现代酒店都是将其他酒店的管理者高薪聘请过来,在管理方面属于照搬硬套,缺乏个性化和具有特征性的经营模式;从对管理者负责的角度上去看,管理者不能在同一个岗位上发挥其才能,而是从一个酒店跳槽到另一个酒店,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发展中的对策探讨

1.规范酒店行业监管,贯彻“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政府与酒店行业协会等管理组织机构相互配合,明确市场目标。第一,在数量上要加强监管和审批条件。不应当盲目的扩建,要有针对性,要有市场调研报告,明确市场需求。第二,在服务上要有针对性。酒店行业协会不仅要将酒店分为不同星级和不同档次的酒店,而且也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客人,按照提供不同服务标准的服务型酒店。比如,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应考虑到其身体条件,听力、视力、心脏、血压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服务;再如,自驾游、探险游和自由行的客人,配备停车场、常备药品、游乐设施等服务,从本质上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酒店管理服务。

2.加紧完善系统化、专业化酒店管理人才培训体系。

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人员主要还是根据星级酒店人才需求为标准,大部分管理者只具备比较单一的管理技能及方法,只有其中较少一部分管理者能够达到一职多能、单人多岗的管理技能。所以,导致我国现代酒店缺乏相应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在分析人才队伍状况和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差距,科学制定培养计划,从而提高酒店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首先,我国的高校可以根据经济型、连锁酒店特点,开设针对这样酒店的专业课;其次,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实习列入学生的日常考核管理中,让酒店管理人才在工作之前就可以适应酒店管理的工作,为自己的职业做规划,将创新思想更早地融入酒店管理中去;再次,酒店方面,针对人才的培养,要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高管应当为酒店员工制定职业蓝图,高薪留住管理人才,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岗位上发挥出更大的能力。

总之,现代酒店经营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难点,使酒店在生存与发展两者中长期徘徊。作为酒店管理人来说,应当迅速找出解决办法,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强化酒店经营者的管理理念,培养高端的酒店管理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具有特色的酒店服务,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展开酒店工作,在酒店服务的改革与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酒店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充分发挥酒店管理人的能动性,提高机会成本,为酒店创造更大的利润。

作者:王汝慧 单位:山西焦煤集团北京办事处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和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J].科研管理,2005(02)

[2]徐德斌。试论提升我国酒店经营管理水平的途径[J].科技资讯,2006(30)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十一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酒店业;经营管理;品牌

一、研究背景

酒店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旅游业经营和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此同时,酒店又是各种文化要素汇集、碰撞、影响、交融的重要场所。酒店经营管理的真正内核事实上也是文化。文化问题是酒店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

中国酒店业经历了风风雨雨30年,走过了起步、量的扩张、粗放经营的初期阶段,正在实现创建品牌的质的提升。酒店高层管理人员逐步认识到品牌创建在树立形象、开拓市场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纷纷付诸行动:有的在谋求加入国际著名酒店联号,有的在谋求创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品牌。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正在融入国际酒店业大家庭。越来越多的跨国酒店公司进入中国,而中国的酒店业也在不断地走出国门,尝试跨国经营。中国酒店业的国际化一方面会带来各种发展机会,但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面临国际化中不可避免的各种风险。

在旅游学术界,与酒店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也产生了质的提升和飞跃,研究主题、研究水平、研究的国际化程度等各方面都在体现这一提升。例如,2008年以来在广州、深圳等地由旅游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举行的提升酒店经营管理和创建酒店品牌方面的几次国际研讨会就是典型的例证。

认真研究和探讨中国酒店业在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方面的文化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无疑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酒店业经营管理和品牌创建中面临的文化问题

问题一:跨国酒店公司一方面对投资东道国和整个国际酒店业的发展,对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管理手段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以至政治等各领域也在产生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如何用好跨国酒店公司这把双刃剑,就成了摆在投资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项严峻课题。

问题二: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国际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现代技术也提高了酒店业国际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强度和速度。互联网实现了酒店客房预订的全球化,可以使一项最新研发的先进管理技术传遍每一家酒店,但也可以使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问题三: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全球一体化和酒店企业文化的多样化如何同时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国际酒店联号在全球各成员酒店使用统一的商标、统一的器具,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财务制度,遵守统一的运营规则;但另一方面,各地的成员酒店又在体现自己独特的风格。目前,中国正有越来越多的酒店加入世界著名酒店联号。如何做到一方面身为该联号的成员,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特色?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文化一方面是酒店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另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社会文化问题也越发凸显,可

问题四:酒店业是中国最早与国际接轨,最早接受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行业,但是中外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在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和摩擦却始终未能有效地解决。这在人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差异,注重群体作用和注重个人作用的差异,对解决矛盾冲突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等方面都能找到足够的例证。

问题五:随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大型跨国酒店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来华投资。他们能否有效地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站稳脚跟?中国酒店业如何有效地与他们合作?与此同时,他们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要素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对中国会构成哪些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我们能否有效地应对这些影响?

问题六:随着中国酒店业的强大,也会不断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我们同样也会遇到与投资东道国文化的差异、冲突、沟通与融合问题。中国的跨国酒店公司同样面临在投资东道国能否站稳脚跟,能否有效经营的问题。

问题七:中国酒店业正在努力创建自己的品牌,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响亮的酒店品牌是各种优秀文化要素的结晶,而制成这种结晶的关键技术就是跨文化管理研究。因此,对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中的应用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三、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业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中的应用

在酒店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中,有两个起到支柱和核心指导作用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旅游学基础理论和旅游人类学理论。跨文化管理研究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运行中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的发生及发展规律、主人和客人的不同文化在行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体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及其规律;应用研究是在上述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酒店业经营管理和品牌创建中各种文化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实质性地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酒店业的从业人员,从总经理到普通员� 从管理制度制定到服务动作设计,从经营战略构思到岗位应知应会,从学习北京建国饭店到突出自身特色,从加入国际酒店联号到创建民族品牌,能想到的全想到了,一些酒店的总经理真可谓绞尽脑汁。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措施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是中国旅游业和酒店业喊了30年的口号,但服务质量却始终没能实质性地改观。究其原因,这些旨在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措施陷入了3个误区:一是就事论事,治标不治本:二是盲目照搬仿效,与本酒店实际情况不符;三是着眼点始终局限于经济方面。

事实表明,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和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并不在经济方面而是在文化方面。服务的对象是人,管理从实质上说也是驾御人际关系,而人是文化的载体。酒店的客人和跨国酒店公 司的员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他们表现出迥然不同的行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客人对酒店服务有不同的要求,来自不同国家的酒店员工自然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服务和管理的核心是文化,而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正好能够有效地解决酒店经营管理和服务中主人和客人之间,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应当使我们的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酒店的高级经理掌握跨文化管理的知识和理论,并且将其转化为实际能力,在酒店运作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根本上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酒店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

改革开放以后,酒店业是中国最先与国际接轨、最先利用外资、最先实行国际合作和接受外国管理的行业。我们在这方面受益匪浅。但是30年来,始终有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这就是在酒店的国际合作中经常是难以合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障碍。经常会有一些中外合资酒店的双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不欢而散,经常会有一些国际酒店联号的外方经理与中方人员发生冲突。也经常会有一些外国酒店公司的管理制度在中国酒店的员工中遭遇无声的抵抗。

这种无形的障碍就是文化障碍。在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中,中外双方的文化是有着明显差异的。文化差异具有两面性:如果处理得当,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可以形成一种融各方优点和精华的新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双方的合作。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形成文化冲突,最终很可能使合作归于失败。

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酒店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中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利用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可以有效地鉴别合作各方所属的文化类型、文化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文化差异的性质和程度,探寻导致文化冲突的原因,巧妙地设计防止或解决文化冲突的对策。利用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可以使我们将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生成一种全新的酒店管理文化,促进酒店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

3、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优化酒店产品营销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原理,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顾客群体。企图用一种所谓通用的产品去满足所有的顾客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为此要进行市场细分。

中国酒店业在市场营销和市场细分方面曾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也在探讨不同类型客人的不同需求,力争提供适销对路的酒店产品。但是在以往的酒店产品营销中,我们经常是仅注意到或仅能理解表面现象,而没能有效地看到顾客不同需求的实质。例如,酒店的餐厅可能知道某些国家、某些民族人民或某些宗教信众的饮食偏好或饮食禁忌但不知原因何在。酒店的客房可能一般性地知道西方人的作息时间和用房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但不知道同属西方的欧美各国在这些方面也是有区别的。酒店经理可能一般性地知道西方客人对个人私事,尤其是个人隐私都比较看重,但却不知道同属西方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对个人空间的确定范围有明显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酒店服务工作总是出差错。

跨文化管理研究可以使酒店的经营管理人员在酒店产品营销中逐步学会将文化作为市场细分的一个重要标准。逐步掌握不同文化、不同亚文化的顾客群在消费行为、消费习惯、产品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根源。由于这种掌握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因此,酒店人员能够根据客人所属的国家、民族、社会阶层、职业推断出客人的行为模式和对产品的需求,从而能够有效地针对来自不同文化、不同亚文化的顾客,有的放矢地开发和提供客人愿意接受的酒店产品。

4、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硬件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硬件设施是酒店向客人提供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酒店业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真正是付出了大量心血。大楼一座高似一座,设备一家比一家精良,内装修一处比一处豪华。甚至在官方的星级酒店评定标准中也将硬件设施作为首要标准。有些外国游客和业界同行惊叹:中国不少酒店在豪华程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

然而,上述行为又未免陷入了误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过分看重了酒店有形的硬件,却忽视了客人需求的文化差异,也忽视了作为酒店硬件设施灵魂的文化内核。正确的做法是:大到整个酒店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小到一间客房或餐厅的陈设布置,都应重视客人的文化差异。尽可能经过适当调整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客人的需求,至少不能违犯客人的文化禁忌。然而更重要的是利用文化差异的吸引力来建设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用于指导酒店硬件设施的建设。当然,这里可能同时会用到建筑心理学、建筑美学、建筑艺术以至宗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

5、跨文化管理研究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随着酒店经营的不断国际化,跨国人力资源管理越发成为酒店人力资源总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总体上看,跨国公司的外派经理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文化差异的态度曾经历过3个阶段:早期是惧怕阶段,认为是跨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谈之色变。其后,随着经验的积累,进入可驾御阶段,他们逐渐感到可以采取某些手段,有效地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难题。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跨国经营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大,随着先进管理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他们对多元文化人力资源进入追求阶段,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酒店业的高管人员,特别是人力资源总监或总经理也必须学会应用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成果于自己的业务运作中。无论是国内酒店聘用外国员工还是中国酒店经理派驻国外经营,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跨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跨文化管理的理论知识,研究来自不同国家员工各自的文化背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的行为特征和可能的工作表现,努力发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的优势和劣势、强项和弱项,努力建设多元文化经营管理团队和工作团队,创造特色管理文化,提升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

6、以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指导特色项目的设计运作

近10年来,国内一些酒店纷纷在设计和创办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活动等特色项目,例如健康主题酒店、科技主题酒店、茶文化主题酒店等不一而足。创办者旨在通过这些特色活动吸引顾客,同时创建自己的品牌。在主题酒店的经营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不乏成功的例证。例如,田玉堂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尝试运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创建不同类型的主题酒店,先后撰写了《21世纪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模式》、《度假村的理念与操作实务》、《温泉文化:主题酒店操作实务》等专著。魏小安也出版了《主题酒店》等专著和论文。

各类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活动的灵魂都是特色文化。但是以往的失误在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过于泛化,似乎什么都可以冠以“文化”,似乎只要与“文化”沾边,贴上“文化”的标签就准能成功。事实上文化人类学理论对文化的概念和层次早已有非常清楚的论述。文化的核心是它的精神层而非器物层。各类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活动真正要宣传的,并通过这种宣传吸引顾客的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意识形态。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此类活动的创办者看到问题的实质和精髓,抓住活动的灵魂,利用文化差异理论、文化传播理论、文化涵化理论指导项目的设计和运作。

7、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对外投资中的应用

随着酒店业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和中国酒店业的不断强大,中国的酒店经营管理者正在不断地走出国门,寻求海外发展的机会,寻求建立自己的跨国酒店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的酒店经理人尽量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较为顺利地实现跨国投资经营的目标。

首先,在投资东道国考察、筛选和确定各环节中,应将文化调研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计划中的投资东道国作文化类型识别,根据这些国家的文化类型判断其普通国民,特别是我们的主要业务交往对象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据此推断出其思想和行为模式。尤其要注意分析投资东道国和中国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通过这种鉴别和分析,预测在该国的投资经营前景。

第二,我们需要对外派的酒店经理人进行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系统培训,使他们在投资东道国缩短文化冲击的适应过程,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第三,外派的酒店经理人应当利用所掌握的跨文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尽快适应异文化环境下开展业务,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驾御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将多元文化化作一种资源,将本国文化和投资东道国文化之精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和品牌。

8、以跨文化管理理论指导酒店的品牌创建

酒店品牌响亮的基础是优质、特色以及声誉的强大影响,体现在酒店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产品和服务等各主要方面。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力。

我们可以运用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促成中华文明和其他各种不同文化中优秀要素的有机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我们也可以运用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为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亚文化背景的客人提供他们欣然接受的酒店产品,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会在顾客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十二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酒店经营管理 应用

一、引言

随着酒店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酒店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能否顺利赢得新经济形势下的巨大挑战直接决定着各酒店的兴衰存亡。在当前背景下,全面提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对保持酒店综合竞争力继而赢得激烈市场竞争下的挑战而言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在发达国家运用较广的先进管理方法,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正确应用对于酒店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中的深入应用不仅标志着酒店经营管理思想与理念的转变,更是优秀管理方法在酒店经营过程中的全面体现。虽然目前大部分酒店都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盲区与认识误差,管理不科学、不甚全面等问题较为普遍,非常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提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作用的全面发挥。因而,酒店必须在推广全面预算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勇于更新思想观念,正确认识问题所在,只有这样,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在酒店经营管理中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酒店在其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筹划并预测其未来经营活动及财务管理成效,全过程监控预算执行,并持续对照预算目标与预算实际完成情况,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对策,以期有效帮助管理者进行酒店经营管理活动,最终顺利实现酒店的战略发展目标。可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全面预算管理是酒店实施战略目标控制与管理的主要手段。

自上世纪20年代全面预算管理在通用、杜邦公司等应用以后,全面预算管理就以较快的速度成为众多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只有协调与计划功能到目前具备评价、激励与控制等诸多功能,全面预算管理经历了从简单到综合、从计划实现到战略发展的重要历程,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全面预算管理扮演着日益重要的关键角色。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顺应了信息社会对酒店财务管理所提出的现实要求,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切实提升酒店战略管理能力、高效利用酒店资源、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并利于监督考评、促进酒店成本的节约及收入的提升。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了酒店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它通过财务信息与数据的形式明确提出经营计划指标,并综合考察计划期内酒店各有关资源的使用及来源情况。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十分注重快捷高效的双向沟通。将全面预算管理思想科学引入我国酒店管理实践之中,不仅有益于酒店财务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酒店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在酒店经营管理中有效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

1、充分明确全面预算目标

酒店在制定全面预算目标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酒店自身的发展战略,只有确定好了酒店的战略发展目标,才能据此制定酒店的全面预算目标,因为预算目标是酒店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分,全面预算管理是切实协助酒店战略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工具。酒店在编制全面预算时,不能将预算定位的过低,也不能将预算定的过高,过低则使得预算大大少于年底实际支出,预算目标很容易实现就无法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过高也不利于激发酒店经营管理者的预算执行积极性,预算目标偏离实际可能导致员工怀疑预算的适用合理性。酒店应该将全面预算目标看作是酒店战略发展目标在本年度预算的具体表现,在酒店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具体制定预算指标及目标。要完善地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酒店首先要进行深入地市场调查以摸清酒店业经营环境,分析自身的经营优劣势,科学合理地定位自身经营管理战略及全面预算目标。

2、科学制定酒店经营预算指标

财务类类与非财务类经营预算指标是酒店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两大类评价指标,前者如费用、利润、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回收率等,后者如平均房价、客户出租率、市场份额等。酒店在制定全面预算指标时应当合理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充分挖潜原则。酒店在经营过程中至少要保证其资本报酬率大于或等于酒店业平均水平,为此,酒店必须深挖潜在的盈利能力,以行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为准绳,最大程度地提升其资本报酬率,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二是措施配套原则。与落实预算指标有关的配套措施必须具体且有可行性,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落实措施,才能尽可能降低酒店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才能更好地完成全面预算目标。可参照行业标杆和内部标杆来制定酒店的经营预算指标,行业标杆指的是酒店业整体的各项经营指标,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指标,先进平均数(行业排列前五的平均数)、行业平均数等,这些指标代表了一定的竞争实力,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酒店业需要不断努力。内部标杆相比行业标杆则更为偏重客观实际,实际也更为容易,它是以酒店以往的实际经营数据为基准,较易获得,但也有弊端,如酒店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可能无法被及时发现且容易逐步累积,使顽疾得不到根治;三是市场原则。酒店预算指标要建立在市场(包含产品市场、客源市场及劳动力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这是由于产品及劳动力市场制约着酒店所消耗的能源费用、食品原料、人力成本等,而客源市场则又制约着酒店的收入及其产品销售价格,其预测目标不能凭空臆想而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预算目标真正实现合理性与实用性。

3、规范全面预算编制程序提升预算适用性

按照“分级编制、上下结合、财务汇总、审议下达”原则科学规定预算编制程序,有效提升预算在酒店的适用性,在编制中要逐步实行零基预算制度,避免员工以个人经验为依据编制预算,要选择能给酒店带来最大效益的经费分配决策方案。酒店经营管理层要充分把握好预算编制各阶段的有关事项。

第一,在目标下达阶段,酒店销售部应在预算管理小组组长(如总经理)的领导下于酒店预算编制起始月份(如10月份)初步预测下年度经济形势,依据酒店本年实际经营情况,制定下年度销售目标,该目标将作为酒店制定下年度预算的直接依据。总预算目标确定后,将其层层分解至各有关部门及人员,使全员能够准确把握各自的成本控制指标及经营任务。

第二,在预算编制上报阶段,在预算管理领导小组下达预算编制具体要求及预算分项目标后,各有关预算执行部门及人员应向财务部门提交详细的本部门预算方案,方案的制定可参照本预算年度前几个季度及前几个年度的有关情况,利用平均数思想制定分解至月度的预算方案,对于费用项目应逐步分解至物品单价及其他明细科目。

第三,在财务部平衡汇总预算方案阶段,对于各预算执行有关部门交来的分项预算方案,财务部要认真对待,及时进行汇总与审查。对于与酒店整体管理目标相违背的分项预算,财务部要妥善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并报酒店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及时将审批结果反馈至各有关部门,并与其共同协商,提出平衡综合的建议,说明修改的必要性及原因,以使其顺利接受预算调整,避免冲突,加强相互理解。

第四,在预算方案审批阶段,财务部应依据调整后的各部门分项预算进行酒店总体预算方案的编制,对于分项预算中不符合酒店整体经营目标的事项,预算管理小组应督促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以调整,经过这个过程财务部编制出酒店总体预算终稿提交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后再报上级单位审批。

第五,在财务预算执行阶段,财务部负责将总预算指标逐步分解成明确详细的指标体系,结合酒店自身的考评办法,经酒店管理层审批后正式将预算目标下达至各有关部门加以执行。

4、加强酒店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过程监督

预算执行不仅要注重事后的差异分析,更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过程监督,使酒店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按预算计划顺利开展。因而,酒店不仅要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等规章制度,还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完善酒店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执行过程监督,及时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发现并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鼓励其为完善业务技术而出谋划策;三是实行预算执行“责任到人”制度,使酒店全员人尽其责;四是实施预算指标归口管理,监督职责由酒店财务部负责履行,其他各有关部门及人员是预算指标的归口管理者,也是监督人;五是源头控制酒店成本费用支出,采购须采用招投标及申报批准管理方法,严格遵循四比原则;六是遇事多进行民主决策,全体酒店员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此外,对酒店而言,收入指标在其所有预算指标中地位最为重要,这是由于销售预测的准确度直接决定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酒店必须提前启动销售预测,做好市场调研,分析竞争形势,在确定本酒店市场地位后首先编制收入预算,以统筹指导酒店其他预算的编制。

5、深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健全预算执行考评机制

作为监督预算执行情况的部门,酒店财务部除了要密切关注成本费用支出情况,更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预算执行偏差,并挖掘差异背后的原因,可在酒店的例行会议上给予通报并提出纠偏措施,甚至可以提请酒店预算管理小组对个别预算方案的调整进行审议。同时,要健全以考评预算指标为主的预算执行考评办法,严格兑现奖惩承诺。目前根据预算执行来考评酒店各部门的工作业绩较为普遍,为保持预算的严肃性,必须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评密切结合起来。考评指标不应局限于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还需要其他一些如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员工创新能力等辅助考评指标,使酒店预算执行考评工作实现预期的效果。此外,考评要切实起到罚懒奖勤的作用,对部分超支费用要不奖只罚,以防个别部门的成本乱开、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只有深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健全预算执行考评机制,才能有效提升酒店全员的预算执行积极性,提升酒店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全员凝聚力及酒店的综合竞争力,最终有益于酒店经济效益的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管玲芳:平衡计分卡在酒店全面预算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2(2).

[2] 顾绵清:全面预算管理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饭店现代化,2009(1).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十三

(一)行政、制度、经济的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法在中外酒店管理模式中常见的管理方法之一,在管理中根据酒店的行政组织的命令、指示与相关的规定、制度等具有约束性的手段来对酒店实施管理。这样能使酒店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但同时这种管理方法对管理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酒店业的发展是在国家相关的制度、法律、条例等要求下进行的,这就是酒店业的制度管理法。根据国家制度来确定酒店业发展中所要遵循和应用的规章制度,使酒店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但是此方法存在缺乏灵活性等缺点。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是在收入、薪资制度等方面对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引导和约束的方法。经济管理法可以使酒店有限的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现场管理、情感管理的方法

现场管理法与情感管理法都是对员工情感方面的进行的,管理者对酒店进行现场的检查、巡视等加强了与员工的互动,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员工的思想情绪、爱好、需求等进行了解,同时在实际上给予员工切实利益的满足。能更好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育管理的方法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和创造性,同时对员工进行引导启发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四)均衡管理的方法

均衡管理法是从顾客着手,在对顾客的需求方面进行有效的预测,将酒店现有产品与顾客进行适配,达到对顾客提供服务供给时的有效与平衡。这种方法可以节约酒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收益最大化。

二、中外酒店管理模式的对比

国外酒店业管理中,管理组织责权分明,把明确的管理权力和相关的利益关� 计划、组织等方面较为明确;而我国的酒店业管理较多的是注重情感管理方法,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有效个工作,同时建立奖罚机制,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对于酒店管理的本身缺乏经验,多种情况下管理较为混乱,效率低下。

(一)中外酒店管理中经营方式的不同

1、在经营思想方面

国外酒店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经营思想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国外的酒店基本立足与把顾客、员工、企业的利息相互统一,酒店的一切活动坚持顾客至上原则,把企业经营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此次追求企业的经营效益。而国内酒店业对顾客服务方面不够重视,把企业的经营效益放在首位。

2、在经营风格上

国外酒店在推出服务产品时,注意差异化,用独特的方式推销自己,抓住顾客的心理,并在顾客中形成一定元素的定位,即当顾客用到产品时便能想到相关的酒店。而我国酒店一般是通过产品价格进行竞争,根据产品在不同季节需求的不同来提高或者降低价格以吸引顾客。定位较为模糊,没有形成品牌在顾客心中的定位。我国酒店业应转变为质量竞争,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中外酒店管理模式在运行机制方面的差异

受到国家制度与传统习惯的影响,中外酒店管理模式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外酒店在运行机制方面采用健全的管理方法,产权清晰、法制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健全同时管理较为严密、谨慎,这样管理的效率也较高。中国酒店业受到见过初期经济模式的影响,产权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外聘费用较高、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等,在运行机制上的缺陷直接带来了管理方面的问题,机制不健全导致效率低下,致使中国整个酒店业竞争力低下,效益较低。

(三)中外酒店管理模式在服务方面的差异

现代产业结构的转变,服务在各行各业中已� 我国酒店业行业较国外相比在服务方面差距较大。国外酒店更倾向于个性化服务,而我国酒店业仍然处于低级的情绪化服务模式。对国外酒店业经营模式对比的主要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我国酒店业的管理。对我国酒店业管理必须进行标准化,达到管理方面的标准化与服务的标准化,从而使管理内容更加明确,服务更加人性化;同时要抛开传统的酒店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库,根据每个人发展情况的不同与自身特长,提供相关的职位,使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让每个员工都能看到提高的空间和未来的职业前景;强化流程建设,让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使工作更加精确化、标准化;健全组织机构,从上到下完善管理组织机构对于管理的及时有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结语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十四

改革开放之前,酒店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噤若寒蝉,在政治领导市场的特殊年代,酒店的出现则意味着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所以更谈不上对酒店管理经验的探究及营销策略的运用了,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酒店产业的发展形态日益多样化,其发展规模也得到了不断扩大,至于酒店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及营销手段都逐渐走向了发展的正轨,有着显著的提高,经过笔者对我国近年来第三年产业的发展情况及酒店发展资料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星级酒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7000家,其带动的就业人数大致为200多万人,各种不同档次的酒店管理体系及营销策略基本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这标志着我国酒店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另外,我国现阶段的酒店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了以人为本的营销特点及体系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这是当前我国酒店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除此之外,我国酒店的发展规格越来越高,例如:星级酒店中高星级酒店的客房数量比重数量越来越高,星级酒店中高星级酒店营业收入远超过低星级等等,此外酒店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涉及面越来越广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酒店产业的发展特点,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当然,这些特点及发展现状 我们所研究的酒店管理中的营销策略及问题改善正是基于以上酒店发展现状及特点而展开的。

二、我国酒店管理过程中营销策略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酒店管理水平及营销策略虽然在新的时期有着较快的发展,但是就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及发展水平而言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国情的限制,市场的制约及自身发展的不完善都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酒店管理过程中营销策略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和销售的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在酒店市场营销领域,我们很容易将营销与销售的概念混为一谈,这恰恰体现了我国酒店营销领域人才的缺乏及发展经验的不足,就酒店的市场营销而言,其核心内涵就是为满足客户所提出的合理需求,通过一定经营活动和销售手段最终为酒店创造利润的销售过程,从营销的过程来看,营销实际上是一个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营销者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进行客户关系的建立与酒店市场的运营,这个过程与我们所谈的销售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酒店营销者认为营销与销售的方式相同,不过是动动嘴皮子或发发传单而已,总是希望从数量上来赢得更多的客户,而忽略了客户的真正需要,总是希望以量取胜,而忽略了以质取胜,另外还有很多的酒店管理者认为当前市场模式下,客源相对来说较为稳定,如果花更多的经历投入到营销上,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利于酒店成本的减低,这种以眼前利益为主的营销短见在我国目前的酒店发展行业并不在少数,这种对营销策略及模式的错误认识不仅会降低酒店的服务质量及水平,而且长此以往,会造成客源的大规模流失,实在得不偿失,此外,这种推销方式由于见效较快,往往会引导市场氛围,一旦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受损失的不仅是群体中的个体,而是整个正在探索发展中的酒店产业,所以,我们的酒店管理者要尤其注意这一点,学会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酒店的营销管理问题。

(二)忽略内部营销体系的构造

当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较为开放,政府对酒店行业的支持度不断增加,这一系列有利条件在使得酒店发展规模及发展规格不断扩大提高的同时,也使各个星级酒店的硬件设施的差距逐渐缩小,所以酒店的市场竞争主要就体现在了服务软件的整合运用上,所以酒店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富有个性特点的酒店服务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酒店员工的素质及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体系的成功与否,但是当前我国的很多酒店仅仅将酒店员工看成是廉价的劳动力,并没有把他们当做服务体系的主体,甚至很多酒店并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归属感和人格尊重,这就导致很多酒店无法形成内部凝聚力,内部员工尚且感受不到酒店服务体系的独特个性与魅力所在,更不用说将营销策略付之于客户了。值得注意的是,酒店管理中营销策略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服务体系的完善及服务质量的提高方面,酒店营销过程中各种方式的运用都避免不了与客户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服务管理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及超常的耐心,还要求其必须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所以酒店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都会对酒店的形象产生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可能影响酒店品牌及内部文化体系的建立。而很多酒店将内部服务人员当作廉价的劳动力,自然就不会引进受过专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酒店内部服务人员都是一些非专业人才,而相应的专业人才由于市场需求的原因大量减少,这种现状极大的阻碍了内部营销策略的开展,也不利于服务体系的健全,很多酒店服务人员的素质根本难以胜任酒店管理服务人员一职,这就导致我国酒店行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落入一个瓶颈区,既内部营销体系的发展与酒店规格与规模的提高扩大不配套,酒店内部服务人员的素质与客户实际需要相矛盾。

(三)不注重酒店延伸产品的营销和资源整合

酒店产业是一条涉及面较广的新兴产业,所以在酒店自身发展过程中,无形之中会推动各种产业的发展并催生出许多延伸产品,所谓的酒店延伸产品是指酒店在宾客购买实际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营销方为客户提供的附加利益,所以,酒店延伸产品实际上就是指一种超值享受,外在的物质形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给客户心理上的满足感,但是一些酒店管理人员认为,酒店的硬件设施及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源的最主要因素,只要将这两方面做好,就会满足客户的物质和心理需求,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延伸产品,那么将会给酒店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而最终产生的效果却微乎其微,但是,就我国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状况而言,酒店市场的竞争越发的激烈,每家酒店相互之间都会对服务设施及管理模式进行模仿,造成的千店一律的现象,所以如果仅凭这些作为资本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延伸产品的打造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服务管理体系,最终赢得客户的信赖,这样不仅可以迎合客户的求异心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客户对酒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也可以稳固酒店在市场中的地位。反之,如果一旦失去了延伸产品的服务意识和开发理念,那么最终必将会使酒店落后于市场发展的脚步,从长远来看,对酒店造成的损失是极大的。

(四)酒店品牌理念淡薄,自身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很多酒店营销模式仍然停留在低层次,首先,很多管理者误将营销当作推销,阻碍了酒店营销方式的发展创新,另外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酒店的营销管理非常的保守,短期的发展之后便沉入了谷底,没有丝毫的创新,很多发展经验仍然采用旧有模式,无法与酒店营销实践相结合,最终使酒店的整体营销水平不断下降,与此同时,酒店管理者对于酒店在市场中的定位及自身的特色不是非常的明确,营销管理手段显得盲目从众,最终导致酒店的长期营销战略非常含糊。对于酒店产业的发展来说,要想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关键是要打造客户认可的品牌,一个酒店的品牌将会对客户的评价产生极大的影响,并对酒店的消费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当然这种品牌必须建立在自身的特色及市场定位之上,如果自身发展实力不足,那么最终将会毁掉整个品牌,从当前的酒店发展状况来说,很多酒店对酒店品牌的塑造理念非常的单薄,具体表现在对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求进步,对酒店文化形象的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采取单一的竞争模式与市场中的其他酒店进行盲目的竞争,要么打优惠战,要么打宣传战,而对于酒店公关能力的提高则显得认识不足。这样的营销管理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客户将酒店看作旅店,对于酒店的文化及品牌没有丝毫的概念,最终导致酒店营销策略的失败。

三、酒店管理中营销策略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通过上述笔者的论述,我们会发现当前我国酒店管理行业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么是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造成的,要么是由于酒店内部机制不完善导致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能坐以待毙,不思进取,笔者认为针对以上酒店管理过程中营销策略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深化酒店营销人员对营销与销售概念的理解认识

酒店营销人员必须对营销和销售概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搞清二者在实际运用中的区别,营销并不代表销售,而是一个复杂的运营系统,营销是范围更广,级别更高的一种运营方式及理念,他包括了销售这个环节在内,对市场的发展特点及酒店的自身定位的具体调查研究是营销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另外,在营销领域还包括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消�

(二)大力引进专业服务人才,推动营销模式的创新转型

酒店的营销工作必须依靠服务人员去具体的实施完成,所以这就对我们酒店的服务管理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酒店服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专业技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将限制酒店自身营销模式的发展转型,所以,对于酒店管理者来说,必须大力引进相应的专业人才,并定期淘汰不符合规定的服务人员,另外,还需要对酒店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及考察,对于酒店服务中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及问题的处理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指导,当前,我国酒店营销人才正处在青黄不接的阶段,很多优秀的人才由于市场原因大量流失,这就要求我们的酒店管理者必须提高服务意识,重视服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最终形成自己固定的服务人员培训模式及培训基地,为酒店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人才,最终推动酒店营销模式的创新转型。

(三)提高酒店产品及服务质量,避免“价格战”

当前,我国酒店最常用的销售模式和宣传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压低价格来赢得客源,但是,这种方法仅仅只能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而对于酒店产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对于酒店的长期发展而言,创造自己的独立品牌,提高酒店产品及服务质量才是发展的唯一捷径,品牌是一个产业文化的象征,我们的酒店管理者在进行酒店营销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将目光停留在短期的利益方面,要从长远出发,从实践中找准自己酒店的市场定位及发展特色,在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

(四)注重酒店延伸产品的开发,拓展营销渠道

酒店发展必须依赖于酒店的产品服务,这是酒店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在推出主打产品服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对酒店延伸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及合理开发,酒店管理者必须明白,延伸产品是酒店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另外,拓展营销渠道也是酒店营销策略中的重要方式,酒店可以利用信息社会的优势,开发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提高酒店的宣传力度,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对酒店的产品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除此之外,集团化是现代酒店的一大发展趋势,很多知名的大酒店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酒店集团预定系统,这大大满足了客户的各方面需求,虽然很多方面还不是非常完善,但是这种营销模式足源,将有限的营销资源应用在贡献度高的客户上,将贡献度高的客户群作为企业关注客户群体,并为其制定针对性市场营销策略,让精准�

四、结语

酒店经营管理【精选15篇】 篇十五

一、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1.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是强调领导工作要以人为管理工作出发点,强调对人性的理解“。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伦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管理把人作为最根本的要素,主张人既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为此,企业必须充分尊重人、塑造人、培养人。最后,人性化管理要提升员工的待遇,要在工资上有所体现,保证员工工资高于或持平于行业平均水平,保证其内在的心理满足感。同时酒店内部也要设立工会,通过工会来关系酒店员工,协调酒店内部的人员关系,实现人性化管理渠道的畅通。

2.职业化模型管理。所谓职业化模型管理就是指管理要能够体现出员工的职业模式,以职业光荣感来开发员工的内部潜力。在酒店企业内部建设职业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及企业文化和组织战略,提炼出不同岗位员工的职业化模型,并最终形成职业化工作模板,并以此作为标准来规范和培训员工,提高其职业素养,改进其工作行为,提升员工的个人工作业绩,实现组织目标。职业化管理除了设计职业模式之外,也要注意对员工进行定期的素质评价,使得自主进步与管理促进相结合,使得员工的工作行为由不职业向职业转变,因而员工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职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业绩也就会不断提高。

二、速度化的管理方法

1.重视信息建设。现代管理模式要求酒店管理除了有重要的规模建设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速度经济,要保证酒店信息如同运输和通信一样,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变化,做出管理调整。培育企业产业先见,即企业要具有能预测到某产业或某产品未来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能力。为此,酒店必须要重视信息建设,要设立客户信息、采购信息、消费信息、竞争对手、市场经济走向信息的全方位信息体系。这种信息体系的建立要依靠信息收集和信息共享,也要有专门的市场信息评估人才的介入。

2.加快营销环节速度。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首先就要明确酒店自身优、劣势,根据酒店的发展情况做出必要的营销制度建设。营销工作其本质就是要快速地占领市场,所以就要从价格上占有抢先优势,采购环节要完全畅通,要尽可能地进行招标采购,保证货源质量的同时,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投入,以此来保证酒店价格的稳定合理,拉动客户入住。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注意打下良好的营销基础,采用多样性的促销力法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定期拜访老客户,向客户介绍酒店的优惠制度,服务品位等。

3.提高服务速度。现代社会对快节奏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入住酒店参加工作会议的人员自然要求高速度的服务,就是来休闲旅游的客人也会要求有极为快捷的服务,以保证其轻松的游玩空间。基于这种考虑,酒店的服务速度必须提升,提升的方法有:(1)计划。对来旅游的客人要尽可能地与客人达成一致,了解其旅游路线和休息方式,按照事先的计划进行有准备的服务,针对不同的游客需求实行创新服务,提升酒店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其实现方法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策划部门加以确保,由专门的策划人员负责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形成旅游酒店的增值服务特色。(2)联动。计划的再详细也会有突发的变动情况,为了适应这种变动,酒店应该建立联动服务,要联系各类相关产业,为酒店进行突发服务创造条件。酒店管理的根本宗旨是满足客户需求,但很多服务内容仅靠酒店自身无法实现,相关产业间的联动不可或缺。酒店在管理中应注重与相关服务企业建立联动合作,由服务企业作为旅游酒店服务延伸的保障。

三、精细化的管理方法

1.网络信息化。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是指酒店内部可以基于先进的IT软件和高速度、大容量的硬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网络信息化建设为酒店制度规范化、营销速度化、薪酬规范化都提供了数据支持。网络信息建立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客户信息数据库。将客户的入住情况、各个季度的客人情况、客人允许的个人资料都进行详细的记录。(2)员工的个人数据库。将酒店员工的个人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培训、年龄、工作年限、业绩表现等进行详细地记录。(3)绩效考核程序。运用信息技术为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在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业务需要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管理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各级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

2.走动管理。所谓走动管理就是现场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深入现场,加强巡视检查,调节酒店业务经营活动中各方面关系的方法。其优点是有利于管理层和下属员工的情感互动,可以实施现场激励并发现人才,同时也可以保证检查管理的真实有效性。走动管理在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建立成随时监控的形式,要进行定期检查,检查手段要以看、听、说为主,并且在检查过程中还要进行情感沟通,听取下层工作人员的建议,为其工作解决实际难题。另外,走动管理也可以进行现场指导,最直接地进行激励管理实行,注意对人才的发现,对个人实行明确化管理。

3.需求管理法。需求管理法要精细地进行管理问题的查找、记录、组织和跟踪。需求管理要维护管理的需求类型,明确要进行管理的问题,并将这类问题与相关的工作链条进行放射性管理,也方便建设可追踪性的管理方式。需求管理法强调的是通过一个问题来进行一整串系统的临时检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着很大的随机性和常规性,其管理本质可以促使每个员工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找任何借口。有了这种管理方式,酒店所有员工就会十分自觉地想方设法去完成任务,把每个步骤做仔细。在实行的过程中,领导要注意对管理细节的把握,避免出现牵强地、没有必要的需求检查管理。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