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教师读书笔记(最新28篇)

时间: 2024-04-24 19:55:22

教师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第一篇

  因为现场听过罗鸣亮老师的课,所以买了这本《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

  课堂上的罗老师,有几个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听他的课,觉得浑身充满力量,思维也被他带着跑。二是语言幽默,闪耀着智慧。他推崇讲道理的课堂,因此,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知识背后的为什么,不管学生出何怪招,他都能巧妙接招,妙语连珠。三是简约大气,普通手段演绎丰富内容。听过他的认识小数的一节课,他就利用数形结合作为课堂切入点,依次引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随着涂色的部分不断地被平均分,小数的由来,为什么用小数,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等等,全部囊括其中。

  读完这本书,收获了许多没有想到,诸如:为什么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只要看个位,而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却要看各位数的和?为什么加、减、乘法的计算是从低位算起,而除法却要从高位算起?计算、度量角、面积公式,这些内容的本源竟都是一样:计算或者测量有多少个这样的测量单位……

  读完这本书,反思了许多的不足,诸如自以为是的教学观念,不讲道理的'课堂教学,轻率处理的知识环节,容易被我忽视的学生想法……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总以为没有什么可以奋斗的目标,也找不到什么可以努力的方向,可是,当我听完罗老师的课,读完罗老师的书,了解了他的奋斗轨迹之后,我明白:专家之所以闪耀,不是媒体的包装宣传,而是无数次课前的预设与考虑,无数次课堂上的见招拆招,无数次课后的反思与调整,这一切努力,凝聚成个人在课堂上的魅力。因为见识短浅,所以格局狭隘,希望现在努力还不算太晚,余生要懂得取舍,学会思考,让课堂起色,让学生受益。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篇

  前段时间读了周弘老师的《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使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段是: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象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什么也干不下去,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孩子是使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在自己的教学中,学生做错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语气,效果就会大大不同。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想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差生,使差生增加学习的信心。比如我教的`某班有个同学,上课不太认真锻炼,体育成绩较差,我非但没有挖苦他,反而针对他的优点对他进行引导,我对这位学生从不批评而是经常鼓励为主,使他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身体练习越来越感兴趣,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练习,成绩慢慢地上来了,几次体育考核都能在75分(良好)以上。

  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要让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之后,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

教师读书笔记 第三篇

  在这本书中我首先了解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标准作用的描述是:国家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个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和高中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对于老版本的标准来说有较大变化的是:地理课程标准目标中出现了;过程与方法的说法,明确提出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最终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必要的知识获取和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以及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同掌握知识一样是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此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被列为地理课程的目标之一。而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兴趣多被看做是使地理教学更顺利进行和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因素,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本身并没有真正被看做是地理课程的目标。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化。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标准,是使用于全国范围的最基本(底线)要求,地理教科书编写和实际教学内容范围往往会大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些非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被称为拓展内容。这些拓展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阶梯内容,这部分拓展内容虽然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未作要求,但与标准内容密切相关,是服务于标准内容教学的必要铺垫;二是提高内容,这部分拓展内容属于标准内容某一主题,但又独立于标准要求内容之外,多试教科书编写者或教师认为十分重要、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适当补充提高的内容。三十探究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标准内容的课外延伸,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前沿、时事地理和生活地理内容,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题,以弥补教科书的滞后性和难以完全适合地方教学的不足。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新定位对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建议的理解,关注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关注对地理学习重要活动质量的评价,关注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在地理1中主要是自然地理,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首先要了解大纲要求。地理教学大纲的自然地理教学按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与海洋、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展开,重视对自然地理要素的教学设计。地理课程标准则提出了自然地理教学的新思路,对原有的一些具体指示点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了解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生物要素、土壤要素、海洋开发等,同时降低了一些内容的教学要求,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大气运动等。有关大气运动的课程标准共有四条,它们分别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课程标准有三条: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在地理2中主要是人文地理。同地理教学大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对比中可以发现,地理课程标准《地理1》的自然地理内容和《地理3》的区域发展内容变化更多一些,而人文地理内容的变化较小,但还是有些不同。有关人口的地理课程标准共有三条,它们分别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也就是说,地理课结束后,有关人口的学习效果学生如果能够达到上述三条标准,就表明学生已经达到基本要求。有关城市的内容标准也是三条,分别是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和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条标准从不同角度规定了有关城市地理的学习内容。工、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传统内容,主要偏重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工、农业分布的影响。地理课程标准又增加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

教师读书笔记 第四篇

  近十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面对繁多,复杂的班级管理工作,渐渐固惑和迷惘,但最近阅读了《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这本书,确实令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理论结合实际,以典型的案例揭示了深刻的教育道理,同时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专业的点评,确实为我们班主任自身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实践依据。书中所有案例里,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处,我有两点最深切的体会。

  首先是“爱”。书中提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该是严出于爱。“一分严格之水,要加九分感情之蜜能酿成甘露。”这一点我感受特别深,爱学生才是班主任顺利和有效地进行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因为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情感最好的手段,我们应该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去重视学生和平等对待学生,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关心和呵护,这样他们才会打开心扉,及时地接受班主任的点拔和引导。

  其次,就是对学生要宽容。书中提到“教师要以学生的角色为自我联”,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困惑,困难,苦闷的时候,都需要班主任的理解。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可况是小学生呢!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可是有的教师容不下犯错的学生,一旦学生犯错误,要么训,要么罚站,更甚者大骂出口,我想这对学生的教育是极为不利的,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使班级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细心的,无形的,又是长期的,所以说爱+宽容是班主任开始工作所必须拥有的两种态度。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五篇

  这两天,我开始读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从书中我知道了许多有关教育中的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爱的教育》一书中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了一种不同的爱,特别是每月故事更是让人感动,让我觉得世间处处有真情,其中《寻母记》更使我感动。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孤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这需多少爱来支持他啊!书中还提到了这样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还有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承认错误,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承担错误的品质。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许多人做事总是先考虑自己,遇到问题时想的是怎样为自己开脱,遇到好处时,却冲在前边,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日益减少。我想,我们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人,关爱父母、关爱老师、关爱同学、关爱一切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让我们用爱去唤醒大家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教师读书笔记 第六篇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质、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 第七篇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

  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读书笔记 第八篇

  世界充满了爱。爱是多种多样,无所不在的。对于一名人民教师来说,爱学生是很重要的,也是师德的核心所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很长时间对两种现象感到困惑:一是有一位教师碰到曾教过的学生,而这个牵生却视而不见,不予理踩。同是这个学生对别的教过他的老师却是很礼貌地打招呼。二是原来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学生,和教师保持的关系反而密切而长久,甚至毕业后还常回校看望老师。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现象呢?在《教师的修养》(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此书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爱梅教师以火热的爱生之心挽救了一名别人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李老师对学生的成功教宵,显然主要不是凭着技巧与方法,而是一颗赤诫的爱生之心。这颗心,本身就是—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教有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因素,是教育艺术的基础。以上事实可以给我所困惑的两种现象一个满意的答案:毕业后的学生见到教师不愿打招呼,是因为他过去很少得到教师的爱;落后生长久怀念教师,正是教师对后进生的关心要比一般学生多,和他们在长期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联系。象李老师那样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还会忘记她吗?

  书中有这样一段:“有的教师表面看来对学生笑容可掬,但内心深处却缺少与学生的感情联系。”“这样的老师也许原则性很强,可人情味太少,内心冷冰冰的,使学生感到可敬而不可亲。”如果一名教师只是机械地教书,对于学生的喜怒哀乐很少共鸣,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不起来的,而且会很快忘记这样的老师。

  我读《教师的修养》之后体会到:作为教师,你想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吗?你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吗?你想为培养出中国的牛顿、爱迪生而作出自己的贡献吗?回答是,首先对学生产生爱。

教师读书笔记 第九篇

  读了《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后,我深有感触。

  “一分钟批评”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但仍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且试着自我改正;当孩子身上闪现出点滴的优点时,“一分钟表扬”让他们保持长久的快乐,并因此而做得更好;而“一分钟目标”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监督,在反复的目标的实践与重温中得到进步。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分钟”所带来的效果并不仅仅是孩子不良习惯的纠正,更体现出教育的一种良性发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教育也变得越来越轻松。

  优秀是教出来的,你想让孩子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孩子,关键你有没有用心去做,是不是真诚地面对孩子。给表现不良的孩子“一分钟批评”,给有进步的'孩子“一分钟称赞”,给所有的孩子“一分钟目标”,试一试,或许能够得到很多惊喜。

  表扬孩子之中,要含着期望和要求。我班有几个小朋友吃饭慢,爱磨蹭或是说话,每次吃饭,我总是不停地催促他们:“快点儿,饭都凉了!”催一下好一点,不催,就又慢下来了。时间长了没耐心,干脆瞪眼呵斥孩子,也没什么进步。后来,我改批评为称赞,对他们说:“今天吃饭好,比昨天快了。”孩子们很高兴,果然加快了点速度。批评好似命令,孩子执行起来很被动。如果换成赞扬,孩子明白了老师的要求,还会感觉自己距离目标不远,自信心和轻松感会随之增强。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翻开它,慢慢品味,领略书中的经典之出。慢慢地,一个个道理迁移到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对照自己的行为,一定会有很多感悟……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篇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它从一种专业的角度剖析了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标准,非常全面、非常专业。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一位有着二十几年龄的幼儿园教师,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专业理念。

  作为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要真切地热爱幼儿教育这份光荣的职业。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份阳光下神圣的职业,我们就要努力认真地去践行自己最初的`选择。幼儿园的孩子只有3-6岁,他们纯洁、可爱、天真、活泼,他们小脑袋里有着诸多的“为什么”,他们的习惯各不相同,他们的能力高高低低,他们的发展有快有慢。当他们第一次踏入幼儿园的大门,他们会害怕、茫然、哭闹、又对你似乎有一份依恋。因此,我们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耐心倾听、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把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呵护我们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把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我们孩子。

  第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专业理念。

  俗语说要给孩子“一杯水”,我们必须具备“一桶水”。一位幼儿园教师,要能科学地培养幼儿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博采众长,多阅读相关的教育杂志、教育学、心理学,跳出幼教看幼教,这样才能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和规范日常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真正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为镜,不断前行。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一篇

  “语文味”一词在语文界,甚至是别的学科界也都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是提出这样的口号,对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中小学这么多学科,没有谁提出“数学味”“物理味”“历史味”“体育味”等口号,为什么唯独语文要提出“语文味”,难不成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水平低、科研能力差,提不出这样有深度的概念吗?相信肯定不是这样。那为什么人家不提呢,那是因为人家根本没有提的必要。人家非常清楚自己的'专业要干什么,人家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味”,无须再多此一举的提出来。那这显然可以看出来一再强调“语文味”的语文课是根本没搞清楚自己的专业要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味”。就好比一个平常人是不会问自己“我是谁”,因为他清楚自己是谁,只有有特定原因的人才会这样问。根据心理学可知,一个人如果提出“要活出自己的味道来”,那可以断定他还未找到自我。所以“语文味”的口号,说明我们的语文迷失了自我,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以程少堂老师的《咏雪》一课来看,虽然说不上什么“语文味”,但总还有点“文学味”。但是《你是我的同类》一课就连“文学味”都不要了,变成了“无厘头味”和“搞笑味”。只要课上得热闹,有戏看,就是“语文味”,那语文课就是向电视晚会和搞笑电视剧靠拢和投降,语文课的专业尊严在“语文味”的大旗下荡然无存了,数理化学科是不会有这样的情形的,因为它们有难以动摇的专业体系。正因为语文没有了自己的专业体系,才会遭此屈辱,一冲就垮,被人耍着玩。

  如此悲哀的“语文味”,实则是缺少专业尊严。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二篇

  《人性的弱点》是美国著名作家戴尔卡耐基的作品,这本书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诤语警句,还有在来自各社会阶层的人物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以及结合了作者亲身的体验、经历和最丰富的经验。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就是每读一章都会有新的感受,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成功者。

  我觉得人首先要做到真诚地关心别人:要对他人表示我们的关心,这于其他人际关系是同样的道理;而且我们的这种关心是出自真诚的。这不仅使得付出关心的人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得到这种关心的人也同样有所收获。平时我在教育学生和女儿的时候就教他们做人首先要善良真诚。所以觉得和他人相处时很融洽、舒心、愉快。

  然后要发自内心的微笑:做一个微笑使者,微笑会让人明白:“你使我快乐。”微笑一下,可以缩短人与人的距离;微笑一下,可以缩小空间的范围;微笑一下,可以消除心灵之间的隔阂……卡耐基说:微笑,在别人心中造成的快乐会像回力板一样飞回给你;在别人心中造成快乐的感觉,将使自己觉得更大的快乐。生活中,理想经常会遭遇挫折,我们难免有沮丧受伤的时候,有感觉被众人冷落遗弃的时候,无论何时,请记得对人对己展露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

  读这本书,它给了我启发,使我准备好了最佳的心态来面对我的未来。我要先改变我自己,要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对待生活、工作。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朋友。比照起自己,好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娱乐、孤独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为人处事,让我通过汉语汉字去感知、去了解周遭的世界。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三篇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它非常适合我们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里面有很多内容对我以及对孩子都有实用性,以下是读《给教师的建议》片段有感。

  孩子们之间有个体差异性,因为人类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逻辑分析思维,一种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了解在每个儿童身上哪一种类型占优势!具有数学思维的儿童,容易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依赖关系,了解一连串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他们容易进行抽象思维,喜欢研究数学和其他精密科学,他们对抽象概念的逻辑分析,很感兴趣。而艺术思维表现的很明显的儿童,有兴趣学习文学,喜欢读书,热衷于诗歌创作,他们学习数学时,常常会碰到很大的困难,这门课一般都学不好。

  我们做教师的要了解这两者儿童,教他们学会思考、发展思维。儿童的思维也有速度上的区别,可以说思考的快慢不同。智力活动迟缓,不论是具有形象思维的儿童,还是逻辑分析思维表现的明显的儿童,都是常有的事。我要多加关注儿童的行为,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活动加以分析,把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引导到最符合其天资的轨道。

  读了这本书我常常这样想,这本书在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契机,被普及了该有多好。在我上学的那段时间,父母和教师注重的是逻辑分析思维比较明显的那类孩子,理科学习的好的就是成人眼中的“天才”或者说是“清华大学的`苗子”,而文科学习的好,通常周遭的光芒都是暗淡的。一些艺术思维的孩子常常被埋没,他们只是关注的点不同,并不是不优秀。

  现如今好书开阔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我们做教师的要多读书、多了解,多加以分析孩子的行为与思维习惯,不让闪光的星星蒙上世俗的灰尘。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四篇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这本书很适合一线教师阅读,它是窦桂梅老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写照,是她思维方式、思想、心灵的物化。不仅充满智慧,更以流畅的文笔、诗意的语言,在不经意间诠释了自己对语文、对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更详细列举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读书目,阐明了读书的不同境界。

  其中“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在窦桂梅老师说的七件事中,这件事我觉得最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面对学生何来侃侃而谈的底气?又如何能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今好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及终身发展都有好处,但是在我们对学生提出了这样要求的同时,我们的'老师读了多少书?说真的,当时面对这三个问题,我觉得惭愧。我是语文教师,我问自己:我读了多少书?虽说有时也看看,专业的,人文的,休闲的,都会涉猎一点点。但细想想,却从来没有过读书计划,想看时就翻翻;也不成系统,全凭自己的喜好;更不能坚持,有时间就看了,没时间就作罢,如此这般,总觉得没什么收获。“读书,是最好的精神美容”“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这本书中,窦桂梅老师从我们自身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我很赞同她的观点。掩卷沉思,自己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了,感觉自己读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坚持,记读书笔记还很欠缺。

  “读书,然后才有育人的底气”、“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意窦老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五篇

  《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中的“建议”,来源于作者对日常教学实践的感悟,从最常见的、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细节中引出的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用生动的实例、质朴的语言以及巧妙的处理办法,深入浅出地加以思考、剖析和理解,以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灵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建议内容主要涉及注重历史认知方法的培养、在乡土历史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做文章、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历史人物、注重历史学习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非语言沟通等等。本书就广大历史老师经常遇到和思考的问题展开研究、讨论,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乃至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等,并提出了新的时代目标和要求 。书中每谈一个问题,基本都有简明而不失具体的事例、情景,每条建议都配有相应的名人名言、教育者感思或作者创作的“教育诗”,使得本书的内容体系、编排体例、写作风格、研究思维都显得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它从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出发,对中学历史教学种面临的课程、方法、形式、手段、评价,以及师生关系、教师修养等提出了101条有启发的、有针对性的,或有真情实感的建议。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没有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它通过实际的例子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建议。本书的101条建议体现出作者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的教学理念。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书中的言语和比喻幽默、风趣。

  在文中每一个建议的开头都有一句来自国外学者关于教育方面的格言,让我受益很深。如在一个“学会忽略”的建议中,说到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确实如此,这对我们有时面对调皮的孩子时,常常觉得他们好不乖,越想越恼火,但是看了书中给我们的小方法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几勺耐心、宽容、恒心,积极的期望和向上的态度,再浇上满心的爱。确实,这样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总是希求学生有完美表现的老师是极端不现实的,得到的也只能是无尽的失望,所以我在教学中大多都是鼓励孩子们,他们犯错的时候尽可能的去鼓励他们,他们学得兴趣也就越高了,学进去的也越多了。

  本书提供了一些帮助新教师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掌控课堂纪律;如何与“刺头”学生相对;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安排时间。书中的方法简单易学,并且作者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加以辅证。原来我在上课时课堂纪律一直不太好,一部分同学总是在窃窃私语,于是我冲着学生大骂,换来三分钟的安静,然后课堂又变成吵吵嚷嚷的,我心里一直疑惑:怎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听话,这么不守纪律?后来阅读了此书,才知道我在课堂管理上有所欠缺,于是我根据实际情况实践了书中讲述的方法:我不在课堂上大骂学生了,而是找了几个上课经常讲话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开导说教,在以后的课堂上因为他们几个纪律有所好转,我在课堂上大加表扬他们。于是其他爱讲话的学生也慢慢收敛了,而我也及时进行了表扬。从此我的课堂纪律改善了许多。

  本书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规划和课程指导,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醒教师要精心准备,井井有条。关于课程指导,本人从书中了解到作为教师要经常性观摩其他教师的课,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教师的课堂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其社交礼仪,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礼仪规范。的确,我曾在学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看了此书后,我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着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班级必定是一个良好的集体。本书提出了许多构建成功师生关系的建议。其中对教师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师要保持微笑,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把自己所教科目当成“最爱”。同时,建议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学生进步等。这些建议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诸于行动。

  另外,本书还向读者传递了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永不消散的魅力。优秀的教师总会维持自己良好的声誉,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为外界消极态度所影响,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从容、镇定,能控制自己的反应,不带着怒气行事。优秀的教师总会以身作则做到最好,但也会寻求帮助,能够很好地与家长合作,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

  阅读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多,它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的心灵滋养,心胸开阔,魅力提升。在今后的**子里我还将反复阅读此书,使自己成为能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老师,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功。

  阅读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耐心、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她的丰厚学识、她的思想、她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了你的魅力。

  阅读此书,带给我教学上许多的建议,相信也会给你们带来很多益处,让你的心灵滋养,让你的魅力提升!让我们都来读书吧,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六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们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不愁吃穿,不知道寒冷不知道饥饿。当我看到读到了高尔基的童年,我很庆幸我出生在这个地方,这个时代。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 一个是地狱 ;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尔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我们不求一代名家,我们也要做一个队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七篇

  《解放儿童》这本书共用三个篇幅来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第一篇:尊崇天性。“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不自觉的限制儿童的游戏。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为了孩子的安全。游戏当中孩子会全身心地投入游戏的世界,扭打、碰撞,诠释丰富的肢体语言。老师就会担心孩子别磕着了、碰着了。

  其实,老师的担心也是源于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老师去限制孩子的游戏,游戏中是让孩子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就会设置很多的框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瞻前顾后,而不能真正的融入角色。“乡下有儿童成长的沃土”。乡下是美丽的,是童话滋生的原野,是梦想飞翔的地方。带有浓郁田野色彩和气息的《草房子》不就是曹文轩深藏内心的乡村生活吗?我来自农村,对乡村的'回忆是夏日的夜晚,繁星点点,趁着夜色,常与同伴在户外尽情玩游戏。累了就围坐在大人旁边纳凉,享受着扇子传来的习习凉风。缠着村中的长者讲故事,那是何等的乐趣。乡下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乡间广阔的天地却赋予孩子一个美丽值得回忆的童年,培养了人间最纯厚的品格。而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非常富有,但缺少自然的滋养,缺少玩伴。

  天冷了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担心孩子着凉,天热了户外活动温度过高会中暑,还会有蚊虫叮咬等等。真正适合孩子出外游戏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和家长交流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吃饭要哄着吃、跑着喂;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孩子在手工活动中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放学后家长看到孩子衣服脏了就会说下次小心点,别再把衣服弄脏了等等。

  我们不能把孩子当做笼中的小鸟,毕竟圈养的鸟儿是不能成大器的。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八篇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内容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

  看完这本书之后,对我的教育之路无疑有了很大的帮助。在对待所谓的“特殊学生”,我们应该学会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只有鼓励才能让他们有所进步。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师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虽然年幼无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特个性的孩子。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历练自己,用我们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尽可能使用鼓励或激励。

  无论年龄大小,不管自己身在何职,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如果教育者能做到适时的表扬奖励学生,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教师读书笔记 第十九篇

  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十篇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十一篇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为此我读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本书,书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多的帮助。

  我从这本说中,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励学生。

  书中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教师的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那么何谓教师的人格?那就是四个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说“德”。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支撑教育大厦的栋梁,是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最终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教师的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首先,要无限热爱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为了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具有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老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才会关心学生的成长。其次,要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没有教育,人类就无法前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势必会使教育误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第三,要作风正派,待人以诚为贵,交往数信为最。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具备了以上三点素质,教师道德品质之灯便高悬于讲台之上,浩然之气便充塞天地之间,就会产生无穷力量。

  再说“才”。有德尚需有才。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点点滴滴都要通过教师之口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每一个教师都要力争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说和写是教师的“绝活”、“硬功”。教师还要善于组织管理学生。一个不会管理的教师,就无教学效率可言,就更谈不上高效了。

  第三说“学”。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学问”很要紧。一个具有丰富的学识水平、严谨笃学、专业精深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尊敬,也才能激励学生刻苦攀登科学高峰。很难设想一个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学识渊博,才会被学生信服。上课讲得清楚,学生明白,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收获,而教师良好的、渊博的学识功底,则会使教师处处显示出智慧与灵气,让学生陶醉,获得享受,感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才能使课堂产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说教师应是好学之人。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十二篇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在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十三篇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更明确的方向,给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一节公开课,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十四篇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它真的是一本充满教育实践关怀的书。

  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本书的第六部分——“缺乏健康和护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同志十分担心目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但他担心的不是教师缺乏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而是他们的'生活条件。目前,社会几乎把教师视为神。他们拿很少的钱,做很多的工作。他们不怕艰苦和疲劳。他们六点到十点吃草和榨血。事实上,老师不是神。和所有人一样,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还需要社会关怀,并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因此,无论是从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是教师的实际利益分配,还是从人的发展和人人平等的角度来看,社会都没有权利也不可能使教师完美,教师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道德符号或道德奴隶。社会各界都应该以宽容的心真诚地帮助我们的老师走下圣坛。这样,不仅是语文教师的幸运,也是语文教育的幸运。

  在本书中,作者还阐述了改革带来的压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新课程改革。然而,教师在完成一项改革之前,往往必须适应另一项改革。教师们整天疲惫不堪,每一项改革最终都落在了教师身上,这使得教师的身心负担越来越重。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该书还指出,沉重不是教育的本质,憔悴也不是教师的本质。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教师缺乏什么”的问题,并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提问和思考。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十五篇

  最近,我读一本书,名叫《伊索寓言》。其中有一篇名为《蚊子与狮子》的寓言,我深受启发。

  一个欠债的人当着债主的面卖自己仅有的一头老母猪,并吹嘘自己的猪多么厉害:土地女神节下母猪,泛雅典娜节下公猪,酒神节还会下山羊!

  我看之后苦笑几声,这位欠债人真得!他的猪会生羊!这在当今社会里真可谓轰动全球的一大新闻!这个欠债人真无知,真愚昧,猪可能生羊吗?他为逃脱债主追债,不惜撒下这种弥天大谎,为自己的利益,不惜为不可能的事情作伪证。其实这么做,只会让相信你的人不相信你,而不相信你的人更为厌倦你。

  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你才能问心无愧,别人才会相信你,而像那位欠债人,买主本是很诚心的,债主也很放心,可他撒下这种谎话,也许再也没有人买他的猪,债主们也会很讨厌他,甚至会把他告上法庭,到那时,他就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同学们,做人要诚实,如果不诚实,人生的彩虹将会少一种色彩。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大概大家都听说过《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讲述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又扔下山羊自顾自走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也许大家看都会说:现在哪去找这么傻的"山羊"呀?

  但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碰见一回这么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游,车上突然有一个人说要换点零钱。我只瞥那人一眼,便觉得它他长的贼眉鼠眼的。大概因为这个缘故,全车的人没一个人理他。那个人说的很诚恳,直到说第三遍时候,终于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我和你换吧!那人好像很激动,左一声大哥右一声大哥的喊,还说可算遇到个好人。

  等到他俩换完钱,那个想换零钱的人便说他有点事儿,在汽车刚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车,一会儿就消失。等到汽车又上路的时候,只听那个换钱的人说:"哎呀,妈呀!这是假的!"只见他两手拿着一张百元大钞在阳光底下反复的照来照去。没一会儿,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说:"那些钱是给家里买东西的呀,那人怎么那么缺德呢?"我看着,心想:又一个狡猾狐狸和愚蠢的山羊出现。

  而《牛和蛙》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另外一种道理。这则寓言讲述一个青蛙看见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谁大,最终却把自己的肚子撑的爆裂。我觉得这个青蛙好笨呀!它不应该和牛比到底谁大,而要和牛比谁比娇小,这样不就取人之短,补己之长吗?也不会再出现肚子爆裂的事情。而在我们现实社会上,不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的每一种缺陷不是都有补偿吗?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都会相安无事。但如果都像那只青蛙一样的话,那世界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呢?真是无从想象。

  《乌龟和老鹰》通过一只乌龟非要让老鹰教它学飞翔,结果从高空中落下来从而摔死的悲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决不可违背这个规律。这篇寓言又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长》。《揠苗助长》讲述一个农民嫌自己的庄稼长的太慢,便想出一个自认为很聪明但实际上却很愚蠢的办法。他花一上午的时间把自己地里的秧苗都一个个的拔高许多,这样看起来,它的苗子确实长的很快。可家里人听说这事之后,就又马上跑到菜地里看看,只见地里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长高,而是全都枯萎。这个小小的成语故事和《老鹰和乌龟》的意思相同,它让我们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顺其自然。

  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一位曾经是奴隶可是因为具有聪慧才气而被释放的人——伊索所著的,正是拥有这种历史,才使我开始看上这本书。伊索内容的人物设定很有特点,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与人或者全都是动物为主角的,这样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作者不用再去费时间来描述主角、配角的独自性格。只要写出一种动物就会马上使人们联想到其本质,从而很好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对于寓言的寓意。

  而且这种用动物代替人的手法也十分地生动典型,狼代表奸诈、狐狸代表狡猾、牛代表老实、兔子代表急躁或机智、老鹰代表有志气的人。伊索寓言的内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练,没有任何过长的背景描写或者是心理描绘。几乎只是像"流水账"一般的简洁明,一篇富含深涵的文章就只有四五百字。尽管只是简单的`叙述和对话,去更给读者更大的空间去思索。所谓"横看成林侧成风",在不同的人眼里对于同一个寓言里都会自有一番见解。简单的构造使得读者可以自由地深掘故事的本质。

  伊索的故事往往是以某些主角(动物)在悲惨的下场下来京时告诫人们,如:《乌鸦与狐狸》、《鹿的脚与角》、《羊与狼》等等,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就给于人们强而有力的说服,使人不得不点都赞同。由于《伊索寓言》是否确有其人现在仍有争论,并且由于在中世纪的一些寓言也被冠于"伊索"之名,因此现在的《伊索寓言》的版本不尽相同,其中的故事也有些良莠不齐。

  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在看《伊索寓言》时,发现往往在《农夫与蛇》等故事中的寓意很深刻简易,可是有部分的寓言实在难以理解,不知作者在讲什么,甚至有一些寓言荒诞极,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而编者的一段话解说原因:因为《伊索寓言》中有的故事良莠不齐,因此不必一定要从一个寓言中获得什么教训,仅仅作为消遣的小故事略读一番即可。()看完后,我也觉得的确我太钻"牛角尖"。而《伊索寓言》中有些寓言可能只因为作者怕读者太难理解,所以在最后添上一句:"这说明XXXXXXXX",看上去实在是把我的想法给抑制住,反而不太合适,有画蛇添足之感。总的来说,《伊索寓言》值得学习牢记在心的教训是很多的,故事内容也相对比较精彩,而2分钟就能看完、看懂一篇寓言,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很不错的。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十六篇

  20xx年5月4日,学校教务处对全校在职教师的读书学习笔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整体情况令人非常满意。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学习经常、热情高

  老师上交笔记本准时,可以看出大家学习的经常。全校除2名教师因请假,学习笔记未按时上交外,绝大多数教师上交都非常及时,从老师摘抄的字数,也可以看出大家学习经常、热情高,90%以上的教师笔记记录有10篇左右,笔记比较优秀的老师有:李之华、张蕊、韩素芳、袁庆堂、晁艳丽、孙红芹、崔永娜、温美丽等。

  二、学习认真,觉悟高

  老师学习的内容与时俱进,老师书写情况令人叫好,绝大多数老师都采用学校下发的专用笔记本,字迹规范美观,有的`老师一笔一画,写得一丝不苟,有的老师字体飘逸潇洒,有的则遒劲有力……

  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几个小问题,有待大家予以改正、规范。

  (一)个别教师书写欠规范

  检查中发现,有个别老师的笔记不规范,只是摘抄内容,有个别教师书写时使用的蓝色圆珠笔或蓝墨水笔(不便于保存),请予以改正。

  (二)个别教师学习待加强

  读书学习应该人人进行,不能有丝毫懈怠。请未能及时上交的教师(无论在哪个岗位、是否是老教师)、字数未达数量的教师在近期内加强学习,重新记录。

  (三)个别老师心存侥幸,有待加强

  个别教师心存侥幸心理,总是抱着侥幸态度,把完成任务当成了负担,读书笔记单篇的内容较少,字数不足,读书笔记整个内容单一。

  最后,希望老师们在下半学期中,书读得更多,读书笔记写得更好,获得的收获也更大。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十七篇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教师读书笔记 第二十八篇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