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时间: 2024-08-04 13:09:43

以下是细心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10篇“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一

自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之后,国内已经在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相对于国外在智慧城市方面的保守,中国相关城市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加大。基于这一大趋势,IBM将在中国继续进行智慧城市领域的洞察和建设,并通过“慧典先锋计划”为未来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奠定基础。该计划旨在通过整合全球可复用的最佳实践模型,以及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信息化水平的IBM解决方案,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最佳的智慧城市软件和服务支持,从而全面促进全国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运营效率。IBM大中华区方案软件集团总经理夏然表示,IBM不仅将为加入计划的城市进行水利、交通,电力等单个领域进行规划,还将思考城市未来五年、十年之后的整体发展,将各个单独的领域连接成网,真正建成“智慧的城市”。

对于IBM来说,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技术、区域、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一是云计算,二是BAO(业务分析洞察),三是智慧地球(包括智慧城市),四是新兴市场。其中,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是IBM在中国区重点投入的一大领域。

IBM于2009年正式推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并始终致力于通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如今,IBM软件集团已积累了深入的研发洞察和丰富的最佳实践,并凭借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优势,源源不断的将领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推广至世界各地,引领全球城市与合作伙伴抓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迈入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开放的、公共的整合性平台

智慧城市不是机房的拼凑,也不是简单的传感叠加,而是代表了城市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强大的团队帮助政府做好城市的发展蓝图,为城市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开放的、可持续性的平台是基础。

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智慧城市行业产品总经理孙崇腾表示,IBM提供的智慧城市运营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的平台,除IBM本身的软件和应用能够搭建外,相关合作伙伴同样可以加入该平台,共同打造智慧城市生态环境。可以看出,IBM强调的是整合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每一个项目,都会预留出更高框架和向外扩展的接口。“不同于为某一城市或某一原因而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IBM能够在IOC的基础平台上,除了建造智慧交通、智慧水、应急管理、运营中心等外,通过整体的平台把所有的信息进行交叉整合,搭建真正的智慧城市。”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软件解决方案技术总经理刘咏梅这样说。

同时,IBM的软件和架构具有统一的开发模型、统一的KPI关键指标考核和相应的统一事件管理等,基于这样的前提和标准,开发智慧城市应用的速度将具有高速、高质量的保障。

以智慧交通中的停车为例,IBM一方面会根据整个城市的传感器,将城市交通的流量、状况进行统一的整合分析,而后对交通模型进行准确预测。如根据过去城市的不同地带、道路状况、公司分布、车流量情况进行建模,之后准确预测到目前和和未来几小时之内的交通堵塞情况。其中,首先IBM会根据居民的分布状况和出行数据对公交出行进行建模,对国内外公交公司的路线规划、调度安排做出优化;其次,通过这些信息的,让城市市民能够更好地选择出行路线;第三,对于一些针对堵塞情况进行收费的城市,通过的数据调整收费程度并进行出行指导。

整合、预测与协调

在美国的一些城市,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一些贩卖人口、绑架儿童的案件能够实现7分钟内警察到场,47分钟之内实现案件侦破,而这一数字的背后正是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在起作用。

在IBM,智慧城市的建设程序为:首先,整合数据,其次,进行预测,第三协调所有资源,这里的每一步都包含相应的核心技术。IBM软件集团解决方案部全球开发总经理沈丽琴告诉记者,其中大规模数据的整合,是IBM积累已久的关键优势;分析和预测的能力需要IBM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协调各个资源实际上就是基于一个技术平台,不断进行资源的整合和知识的积累。

从模型的角度,一方面,纯粹的数学建模是IBM的关键优势另一方面,针对于某一个专业行业的领域建模,IBM得益于全球的标准化组织,但更多的得益于IBM在多领域的多年积累。多年来,IBM在进行人才储备的同时,吸引了大量行业专家,其对于行业的理解能够帮助IBM更好地处理好行业性的解决方案。第三,从验证的角度来讲,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数学建模问题,IBM会连同愿意创新和尝试新技术的城市和公司共同合作,在数据和模型的交互中不断完善建模方案,最终变成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结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就形成了IBM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解决方案。

安全、可控的实施保证

安全可靠、自主可控,这大概是很多城市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时最大的疑问之一。从技术的角度来看,IBM在下层的技术和中间件方面已经拥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并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对于信息传输的安全,用户的管理、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接口管理等。“实际上就是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应用已有的技术进行用户和信息安全方面的配置和管理。”沈丽琴解释说。对IBM来说,IBM本身并不接触和运营这些数据,而是通过本地合作伙伴或本地政府部门进行实施和运营,以帮助其获得安全资质的认证。

这其中也反映出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如在某应急指挥系统、运营中心等的建设中,IBM的用户更关心的是不同级别的人需求并得到何种信息,这是安全问题的首位:而相应的,IBM就要针对这一点,不仅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架构,还要建立管理规范,以保证用户对于决策信息分层等安全问题的需求。

智慧动力推动智慧城市升级

基于本次全新推出的IBM智慧城市“慧典先锋计划”,结合以上三大优势,IBM软件集团将针对当下与即将实施的智慧城市发展工程,注入以下五大智慧源动力,全面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IBM在全球的影响力。帮助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在电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下,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改善产业结构:凭借前沿的技术,帮助当地企业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信息产业浪潮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节能减排。

改善民生、提高就业率:通过对城市的数字网络化管理,为城市提供创新型服务模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提高执政效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透明、高效,廉政的政府。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二

目前,全球有10亿互联网用户,而电子商务则使在线交易量成倍数增长,尤其是物联网的兴起。据IBM预计,到2011年,全球将有万亿个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每秒钟就将有TB级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毋庸置疑,“智慧地球”的构建意味着数据量将以几何级数增长,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接入设备将急速飙升。如此海量的设备和信息,必然需要极为强大的基础架构进行强力支撑。

那么这一基础架构应如何搭建呢?在3月25日举办的2010 IBM论坛的“智慧的基础架构”分论坛上,与会者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IBM认为,在这个智慧的世界中,基础设施正变得仪器化、互连互通和智能化,从而将业务和 IT基础设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新的机遇。动态基础架构是智能的――它利用从网络以及业务中获得的“智能”,更好地开展竞争。它以灵活、安全和动态的IT基础设施设计,帮助客户集成不断增加的智能业务基础设施,从而通过支持构建动态架构,帮助企业在智慧的时代取得先机。

智慧基础架构的五要素

IBM大中华区系统与科技事业部总工程师陈国豪认为,智慧的基础架构包括五个层面:

第一就是性能。例如要实现智慧的城市,首先在计算性能方面就会有更高的需求。陈国豪举例说,现在气候的变化越来越无常,因此,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于我们来说就变得更加重要,也是智慧城市必须具备的功能。过去天气预报的精密度可能是几百平方公里,如果未来将精密度提高到1平方公里,那精密度就是今天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以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它对高性能计算性能的需求则将提升数百倍甚至数万倍以上。

正是为了满足像气象预报这类应用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今年年初,IBM隆重了POWER7处理器,并将其作为驱动智慧地球理念迈向现实世界的强大引擎,是为推动智慧地球而迈出的巨大的一步。POWER7成了智慧基础架构的“基础”。陈国豪介绍说,目前,在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IBM正在打造基于POWER7的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的计算速度将10倍于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并采用多种创新技术,如水冷、融合Cell处理器技术、单个芯片8核、32线程、E-DRAM等。在2009年世界超算大会上,IBM就展示了基于POWER7处理器的最新HPC机型,据悉,它将在2011年正式,但目前已有投产使用,并已经有多个订单,包括中国的新一代气象预报系统也对该机型寄予着厚望。

智慧基础架构的第二个层面是虚拟化。它是IT基础架构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是云计算的重点和基础。陈国豪认为,虚拟化的三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共享架构标准化以及提高灵活性。降低TCO,包括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减少能耗三个方面; 共享架构标准化,是指利用通用工具、提升业务连续性以及奠定SOA的基础; 提供灵活性,就是减少复杂度、创建系统资源池、保留选择开放平台的自由。

对于建立在虚拟化之上的云计算,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技术经理及架构师方兴介绍说,云计算是IBM的重要发展战略。为此,IBM专门成立了云计算部门,并已在全球建立了九大云计算中心,为客户提供云计算技术支持和服务,提供全面的端到端云计算解决方案。在中国,IBM已帮助客户建成了无锡云计算中心、中化集团的企业云、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以及北京工业大学的科技云等。方兴认为,进入2010年,云计算走过了最初的“培育期”,迎来了“发展期”,云计算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将日趋成熟,私有云、公有云以及云上的服务将越来越丰富。而到2014年,云计算的市场将变得成熟,云服务的开支将占整个IT市场的45%-50%,并将广泛用于基础架构管理平台,同时,云计算产业的价值链将逐渐建立和完善,云计算开始进入“普及期”。

智慧地球的出现催生了一个新型系统的发展,这就是智慧基础架构的第三个层面――工作负载优化。陈国豪认为,传统通用系统不能适应新型工作负载对处理能力要求的高速增长,而工作负载优化系统代表IT行业创新的一个方向。IBM工作负载优化系统包括硬件系统、预优化组合和混合系统,每年都投入几十亿美元,在不同的平台上做工作负载的优化研发。“在IBM的硬件平台中,POWER7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针对不同的处理能力需求进行了工作负载优化,使它更适合不同的应用。”陈国豪说。过去用户要部署一个系统,需要分别购买各种硬件、软件等,然后再集成,而IBM的工作负载优化中的预优化组合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工厂里就将硬件、软件集成并优化组合,在部署的时间上,也比过去的方式缩短六倍。

第四个层面是业务连续性。业务连续性分为三个层次,即在物理设备内、跨物理设备、跨数据中心。对于这三个不同的层次,IBM都提供了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保证用户业务的连续性。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业务连续性服务中国区首席技术官苏卓从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角度分析认为,IT业务连续性包括高可用性、连续运行和灾难恢复,而不只是指灾难恢复。

第五个层面是绿色。在绿色方面,IBM开发了很多绿色技术,并有多款绿色服务器。陈国豪将其称之为: IBM的绿色计算,你能看得见,感觉得到。

智慧的基础架构如何规划

智慧地球需要智慧的基础架构,也就是动态的基础架构。正所谓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画,可对于那些已经建设了数据中心的用户来说,又如何让自己的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变成动态的呢?

IBM全球科技服务部信息技术策略与架构资深顾问刘铁军认为,用户需要对IT转型路线进行筹划,以逐步向动态基础架构迈进。刘铁军介绍说,在这方面,IBM有一套标准和套路,一般分四步走: 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标准化架构,这是走向动态架构的基础; 第二步是整合,如将利用率高低不同的资源整合成资源池; 第三步就是共享,共享的重要一点就是做虚拟架构; 最后的一步是自动化,也就是建成灵活的架构,如按需付费或按服务请求提供等。通过这样四步的路径达到动态基础架构的目标。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三

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抗震救灾,刻不容缓。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也看到了科学部署、高效救援。

为什么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都能快速有序地抗震救灾?有一个您看不见、摸不着的庞大的“体系”在运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力保障,增强了灾害应急服务能力;航空遥感平台系统及其航行保证体系,确保复杂天气条件下的可靠飞行;空间基础数据和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减灾救灾支撑能力……

这个“体系”基于地球空间信息,以上与抗震救灾相关的应急指挥、交通运输、灾情预估、灾害分析等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无一不与它息息相关。

事实上,地球空间信息已经全面融入国计民生,和我们走得越来越近。

国家战略

晚上下班后,不知道去哪里吃饭,打开手机的软件客户端,屏幕上一个卫星图案的标识开始闪动,几秒钟的时间,附近有什么特色的餐饮,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对于这样的场景,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卫星定位导航几乎已�

导航仅仅只是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的一部分。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既包括“3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与导航(GNSS)等领域,也包括

近几年,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已� 谷歌、微软、脸谱、华为、腾讯、百度等巨头纷纷涉足,譬如谷歌斥巨资打造Google Earth。这充分印证了该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瞩目地位,也为产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金保证,并促进其迅猛发展。

实际上,发展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早已成为国家战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4年)》明确提出发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3个重大专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项目也正式出炉。《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导航定位列为需要建立的重大技术系统。科技部《国家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

万亿级产业

“目前,我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的发展状态与20年前的互联网产业非常类似。”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强小哲告诉《支点》记者。

“要想养大鱼,需要找大水池。要促进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规模发展,就需要找到大市场。我们现在基本上确定了发展方向,把它定位为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的信息服务。目前,比较确定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导航与位置服务,通过室内外全空间高精度导航信号和全息地图,服务于智能终端,并进一步向支持移动支付延伸,另一个是环境生态交易,也就是通过及时、准确的地球空间信息支持大宗商品等期货衍生品交易。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期货为例:目前,全球的期货市场整体规模超过600万亿美元,中国期货市场押金2000亿人民币,如能从服务全球期货交易中获取1%的份额,就是6万亿美元,所以仅这个市场就非常庞大。”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向《支点》记者这样描绘产业发展前景。

2010年以来,仅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其全球市场规模超过700亿美元,2011年我国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尤其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12月27日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无限地放大了产业发展的想像空间。

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和地图/导航软件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地图、消费电子导航等大众服务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将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推动下,与云计算、物联网、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保持至少30%-40%的复合增长。

预计到2015年,我国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产值将到5000亿元,2024年则将突破1万亿元,且将带动近5万亿的关联产业发展。

巨头拥向光谷

面对万亿级的产业大餐,北京、天津、重庆、广东、陕西、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南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北斗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而中国光谷,吸引了国内外地球空间信息领域的诸多知名企业集聚。

今年1月18日,上市企业中海达正式入驻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地球空间信息化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国家基地”)。去年,中海达已在国家基地核心区——武大科技园购置了25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

“今年2月份,我们在武汉召开2013年营销体系启动大会,全体营销体系高层、业务人员共530人参加会议,仅交通费一项就节约了50多万元。”中海达董事长廖定海在《支点》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廖定海表示:“中海达在武汉的总投资将近1亿元。选择武汉,是公司发展的战略布局。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大在武汉投资力度。”

除中海达外,海克斯康、美国天宝、ESRI、南方测绘、合众思壮、高德软件、深圳路畅等纷纷前来落户。中国光谷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能吸引这么多知名企业蜂拥而至?

廖定海首先看中了湖北和武汉的未来发展。历史使命赋予湖北省作为国家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地位,湖北迎来了“黄金十年”的战略发展机遇。而武汉正切实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

“公司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地理信息与测绘行业,武汉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人才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将研发中心设在武汉。”廖定海说。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光谷拥有产业集聚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地球空间信息产学研方面独具竞争优势。近年来共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部级重点试验室、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十多个相关学院。还拥有以李德仁、张祖勋、刘经南等9位院士为引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每年培养逾5000名的专业人才。

目前,光谷已聚集了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企业700余家,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以遥感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等为主导产业领域,形成了包括上游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中游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大导航“论剑”

今年以来,卫星导航领域的专家、企业家频频光临武汉。

将在本月15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同样少不了这些人的身影,因为这次会议的举办地正是武汉。

“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刘经南院士向《支点》记者介绍,届时联合国相关组织的官员,以及包括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在内的全球四大导航定位系统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家都将齐聚武汉,共同围绕“北斗应用——机遇与挑战”主题探讨卫星导航技术及其产业化路径,会议规模预计达到2000多人。

本次学术年会召开前夕,武汉市将举行部分活动,并且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些在武汉当地举办的公众开放活动包括“珞珈讲坛—北斗专场”、“北斗科技周—卫星导航科普报告”以及“卫星导航专题讲座”等,活动时间定为5月13日、14日两天。

年会组委会表示,这一系列活动将面向大众科普卫星导航领域常识,到场嘉宾会详细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进展及应用推广情况,使普通大众进一步认识北斗,了解北斗。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确定为国际三大卫星导航学术会议之一,此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连续成功举办三届。

而这一次选择在武汉开年会,显然别有意味。

作为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一部分,今年3月通过验收的湖北省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是全国首个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网,可通过地面基准站网的增强,实现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刘经南介绍,这项技术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农业、航空、航海、交通等领域,通过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与各行业平台资源的结合,打造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走在国内前列,抢占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制高点。

机不可失

“国家基地”是光谷大力发展产业化集群的信心来源。“国家基地”主要建设四大板块: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研究院、全球地球空间信息数据中心、全球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全球地球空间信息应用服务中心,目标是全球的用户只要到了武汉,只需提出需求,就可以得到优质、高效、低价的地球空间信息一条龙服务。

对于该基地来说,首要任务是研究、攻克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设计、实践产业发展的新市场、新方向、新模式。目前,已引入武汉大学建设的有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建设的中国智慧流域工程中心等。

据透露,武汉还将建设“导航与位置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精密定位产业化基地”,分为两大类,一方面向行业用户的专业导航与定位服务系统,另一方面向大众用户的消费导航与定位服务系统。

谈及产业的未来布局,景贵飞提醒说,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在全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湖北在这方面的基础优势相对明显,但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未来也很有可能被其他省市赶超。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四

1987年1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副教授任职资格。1993年,针对中国铁路自动抄车号系统开发,开始从事RFID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是远望谷公司XC型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及其相关产品的主设计师之一。现任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深圳RFID产业标准联盟副秘书长兼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RFID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摘 要:智慧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具备实现智慧地球的潜能。智慧教育将围绕着学生和老师这两个任何教育系统中都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来重塑学习过程,而不是围绕着管理过程重塑教育。智慧政府将是一个顺利运作的系统,与公民、社区、和企业实时动态地互连,以刺激经济增长、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系统;刺激;智慧政府

十九 智慧教育

目前的教育系统是19世纪伟大而持久的成就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够在新兴工业经济中取得成功,做好他们自己的工作。但是,21世纪的服务和知识型经济,改变了教育的基础环境,它需要不同的技能和学习方法。如果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孩子实现他们的潜力,以及实现智慧地球的潜能,那么,学校本身就需要更加智慧。

作为开始,我们可以更好地结合家庭产业,它们是当今教育系统的补充。在美国,有超过15000个地方学区在提供12学年的中小学教育(K-12)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难题。地方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但地方学区备受运营系统分离、评测和管理过程分离所造成的低效之苦,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根据OECD组织的研究,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平均花费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且成本还在上升,从1995―2004年成本增长了42%。这种情况无论在哪里都会找到类似的案例。在中国,有将近50万所小学和中学在各自管理着自己的基础设施。

当有资金需要改善教育时,智慧教育系统可以从减少浪费和改善老化的基础设施起步,这一点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尤为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智慧教育将围绕着学生和老师这两个任何教育系统中都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来重塑学习过程,而不是围绕着管理过程重塑教育。

考虑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城镇,教育者从电子的考试记录中提取学生的数据以获取学生的流动和出勤信息。或者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县,该县有着全美最大的校园系统,教师的工作台可向教师提供与学生适时链接的教育资源。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教师确定每个学生的需求,并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保护学生隐私。智能系统也可以确保学校不是在单独地承担教育责任。这些智能系统可以将大学、卫生健康、社会服务机构和家庭等各种组织和社区都包括在内,从而将学校转变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系统。

在中国,教育部正在对其开放的“蓝天”电子学习平台资源的访问进行扩容,以改善知识共享的状态,从2006年7月以来,已有超过78.02万名中国学生和教师在使用该平台。在德国勃兰登堡州,利用基于Web的工具,首次帮助教师实现了与不同区域教育专家的系统连接。在佛罗里达州的布劳沃德县,父母可以通过一个“虚拟顾问”跟踪其子女的入学、作业和进步情况。

在俄亥俄州,学生的数据被送入教师用的工作情况仪表板,可以帮助教师向学生传送课件和课程计划。由此可见,这种方式也是创建教育“云”的机会,就像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那样向学生和教员的研究工作、学生学习和管理提供计算能力和IT工具。

尽管世界各地的财政压力十分紧张,经济刺激计划仍然为促进教育方式的创新提供了真正的机会。许多地区、州和省正在探讨新的模式,包括为常规活动提供共享服务。由此导致的节省开支可以投资到改善教师待遇和关键领域,例如数学和科学学科的人才聘用。不管怎么说,智慧教育系统最终的主要受益者必然是教师和学生。

二十 智慧政府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并使居民获得实惠,地方和国家政府正在致力于将智慧注入到运输、能源、供水、电信和其他系统。由此也引出了这样的问题:能否使政府的运作本身变得更加智慧?

智慧政府将不仅仅是简单地调节经济的产出和社会及各种系统,其本身将是一个顺利运作的系统,与公民、社区和企业实时动态地互连,以刺激经济增长、创新和进步。政府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诸如部门精筒、处理延误、透明度欠缺和问责制。但是,全球的政府正在显示出实际的进步。

智慧政府意味着跨部门合作、与社区合作变得更加透明和负责任,更加有效地管理资源,向居民公开影响到其生活的相关决策信息。在英国,第一西南航空公司是一个创新的合资企业,它通过整合萨默塞特郡议会、陶顿迪恩镇理事会、埃文及萨默塞特警方的许多职能来提供共享服务。在阿尔伯克基,一个商业化的智慧解决方案,可使城市的报告生成能力和向居民传达信息能力的效率提高2000%。

智慧政府意味着通过平顺繁琐的流程、简化报告要求,帮助促进经济的增长。繁琐的程序和报告要求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更是特别沉重的负担。例如,马里兰州的劳动许可部门可以在线更新专业执照以及对许可证持有人的有效性进行公开验证。

还有比利时的十字路银行针对社会保障提供了42项自动化服务,而且减少了50个社会保障申请表。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采用电子申报方式后,2008年2300万份的电子申报所节省的费用大约有1.7亿欧元,为比利时商业活动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在最初级的基本层面上,智慧政府意味着让业务和服务真正 先进的政府正在整合它们的服务提供方式,建立支持多种服务的办公室,把最常办的业务放到互联网上处理。例如,澳大利亚的中心链接服务供应商在帮助政府通过网络提供基于市民生活相关事件的服务,如结婚、儿童出生和照顾老人的需要。在日本京都,创建了一个网站,让所有的人,不论其能力或母语,都可以访问城市的信息。

还有一些时候,快速和准确地以公民为中心提供服务可能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最近在加利福尼亚发生的野火,政府机构在Twitter网上关于火灾状况的实时信息――不是用权力,而是用移动通信装置(手机)来指导人们在谷歌地图上获得撤离路线等信息。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五

聚焦城市 主打PPP模式

大数据时代,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支撑,“智慧城市”初现雏形。在国内,“智慧城市”近几年发展强劲。目前,慧球科技已经为全国14个省、近40个城市客户提供了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并和重庆、沈阳等地方政府以及绿地香港、湖南广电、重庆用友等公司签署智慧城市项目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

慧球科技董事长顾国平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和其他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不同,慧球科技聚焦城市,主张以PPP模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解决长期的、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四大产品打通智慧城市

目前,常见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中存在几大弊端。如各系统单独建设基础设施,各自维护、信息标准不统一,垂直应用相对独立,缺少协作等。

为此,慧球科技推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不仅是城市资源的整合平台,还是集中运营管理的平台。通过对城市各种业务信息、数据、应用界面的整合,建立城市统一的实时运行态势和体征监测系统,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效率。

人、应用服务、硬件设施、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组成环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便是连接这些环节的纽带和桥梁。”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六

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对于外国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

事件

来自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的警示

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表示,通过传感网和互联网的应用,“智慧地球”可以极大提高效率,产生更大的效益,但美国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

李毅中说:“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对于外国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

李毅中的观点,在舆论界和知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业内人士相继提出,中国安全部门应该关注以下3个疑问:首先,IBM“智慧地球”在中国实施的时候,涉及中国国家安全的信息如何得到保证?其次,中国大型行业企业、中国地方政府与IBM“智慧地球”项目合作时,如何保证国家基础设施关键信息不会外泄?再次,IBM为什么在中国大力推广“智慧地球”,在世界其他国家为什么没有这种力度?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刘锋无比担忧地说:“IBM公司是与美国国家战略挂钩的公司,我国如与其合作的话,上述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动态信息将很容易被IBM等IT巨头获取或操纵,进而被美国政府所利用。还有一种风险是通过IBM公司的软件系统,军事人员也完全可以反向操控上述设备。”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李广乾则坦率地指出,IBM是超越“赵本山”的“忽悠”高手。 对于舆论传言的“智慧地球”在奥巴马上台后被确定为美国的国家战略,李广乾表示,美国政府其实是根本没有这样说的,这纯属炒作。

背景

IBM在中国热炒“智慧地球”

IBM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在中国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开展项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信息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等目的对建设“智能城市”热情高涨,对IT厂商来说,这其中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2009年2月开始,IBM在中国以极其猛烈的方式推广“智慧地球”概念,包括建立中文网站,在门户网站、电视媒体、公交站台等进行广告轰炸,举办各种研讨会进行宣传,这种宣传力度在其他国家是罕见的。

在IBM的宣传中,“智慧地球”所包括的领域极为广泛,有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等。这些领域涉及到了民生基建和国家战略,甚至是军事领域的信息。

实际上,“智慧地球”战略真正诞生于2009年1月28日。当时经济危机来势凶猛,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IBM CEO彭明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这一概念,于是奥巴马回应说,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然后,这样的新闻在国内添油加醋地“被上升”为了美国国家战略。

IBM商务人员积极地在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中推广“智慧地球”应用,并开始达成诸多协议。同时,中国各地的许多城市的政府与IBM积极开展了合作。“数字广东”、“武汉两型社会”、“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等规划正在逐渐变为现实。据透露,IBM公司将继续在包括成都、深圳、大连和上海等地区进一步投资,以此扩大IBM全球服务执行中心。

此前,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表示,2010年IBM将加强智慧城市、协作创新和领导力三个领域建设,支持“智慧的地球”在中国落地。2010年,IBM在尚没有覆盖的一些地区增加了更多的办事机构,并配合一些地方政府的计划,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资源的分配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为此,IBM在北京成立了IBM全球铁路创新中心和IBM中国分析决策创新中心。在中国,IBM不仅成立了IBM中国研究院、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IBM中国系统与技术研发中心,同时还在西安设立了新的软件开发中心。

“在这里,中国将成为智慧地球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创新的全球中心。”钱大群说,“中国作为IBM全球创新中心,将继续得到IBM的投资。”

“智慧地球”一来,一些政府部门相关文件和规划的正式用语,相应的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也被重新冠以“智慧××”,如以“智慧城市”替代已经沿用多年的“数字城市”。但是,不少中国专家认为,如果诸多国家信息和行业信息被国外IT巨头获取或被他国操纵,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焦点

究竟有无必要警惕“智慧地球”?

冷静思考,很容易了解到,如果IBM“智慧地球”在中国落户,将对我国的IT产业产生冲击,对我国IT产业自主创新形成挑战。因为,如果接受“智慧地球”,就意味着接受其技术、接受其产品、接受其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这无疑将挤占我国IT产业自主创新的生存空间,侵占我国IT市场份额,给我国还不够强大的IT产业提出新问题。

此外,如果引进“智慧地球”,也有可能造成某些安全威胁。可感知、可互联互通和更加智能化也就意味着一切更加透明,一切更易被操控。目前,在互联网领域,我国能够掌控的核心技术还十分有限,如果再加上传感器和射频标签的普遍应用,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也就更加难以估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服务。其目标之一就是成为政府决策的支撑平台。根据需要,该部门专门起草了一份报告。

一位参与起草该报告的人士称这是份内部交流用、非保密级材料,当初之所以会起草这份材料,是因为物联网正是当时的热点和研究重点。这份8500多字的报告中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概念是符合中国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但同时也认为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经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的”,IBM这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式的理念,都是围绕推销IBM自己生产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营销策略。

其理由是,IBM确信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智慧地球的技术实现领域超越它――实现智慧地球愿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等等都是IBM的技术优势,IBM已经构筑了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信息技术生态环境。

一位IT行业人士也认为,智慧地球整个实施过程可以完全由实施者主导,对于最核心、最要害系统,可以实行物理上的隔离,建立一套独立封闭体系。

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给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信息化投� 于是,整合并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效益,降低成本,就成为IT企业推销其技术方案的基本方向。

实际上,近年来,RFID(射频身份识别技术)、SOA(面向服务架构)、云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物联网等IT技术及其应用方式的集中出现都与这种大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报告的撰写者担心的是,中国的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靠,企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IBM所关注的这些领域均是资源丰厚、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如果IBM凭借智慧地球大规模获得了这方面的项目资源,中国将会被IBM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严重削弱中国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

其实参加过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的人,都能够分析出李毅中部长讲话的本意,即中国在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提高警惕,不能完全受制于人。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讲和强调都是对的。

启示

中国需要真正懂得信息化的人才

有专家表示,英特尔、微软等公司在过去多年里也曾经被反复质疑,例如微软操作系统的后门问题也曾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角度。不仅在中国,全球其他国家也都会感受到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胁,随着互联网技术向物联网演进,此次“智慧地球”事件只是这种担心的一次集中释放。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处长王威信表示,智能城市建设由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由政府来主导,重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本土公司,另外还要警惕信息安全问题和避免重复建设。

但问题就在于,现在国内缺乏一批真正懂得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的人,所以IBM一提出新战略,不少人就跟风。此前,政府曾设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但在2008年被撤销了,“信息化”协调机构的缺位,使得近两年以来,整个信息化建设领域实际上处于“无作为”状态。

恰恰是在这个时期,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给国内一潭死水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整个市场瞬间被“激活”了。为什么“智慧地球”在其他国家声势很小,在中国声势很大,这就说明IBM抓住了我们的软肋。

“国家信息化的战略,应该有核心的东西。”李广乾指出,以前国内提出“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并举、两化融合”,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了。而“智慧地球”受追捧,也恰恰反映出国家信息化协调管理职能和机构的缺失。

问题在于,是否中国信息产业每一个链条都要依赖于IBM呢?既然说“智慧地球”影响了中国的信息安全,若弃之不用,那么中国自己有什么呢?

“(我们国家的)物联网有一定的基础,在国际水平线上,我们并不落后。”李毅中说。那么中国“物联网”战略要成功,是否必须跟随IBM所谓“智慧地球”的脚步呢?世界其余国家也都在加大物联网研发力度,中国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对此,李毅中认为,中国物联网研究是与国际同步的。他表示,当前各地对于物联网都非常重视,工信部和江苏省无锡市正在组建部级物联网研发中心。实际上,本土企业神州数码也不甘落后,“数字城市”战略,以应对中国城市化、区域化及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紧随其后的是思科、清华同方、东软集团等IT企业。

在李广乾看来,物联网要真正达到初步成熟阶段,还需要十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当物联网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政府不要过分去追捧IBM的“智慧地球”,真正技术专家所钻研的物联网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国家能尽早统一规划,还能避免重复建设。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七

钱大群(D.C. Chien)现任IBM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自1977年在台湾加入IBM公司以来,钱大群过去30年中在IBM的工作历程中曾担任过销售、渠道、服务、市场、营运和技术等职务。

2007年1月,钱大群被任命为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掌管IBM公司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三地)的销售、研发、采购、营运等业务。目前,IBM在大中华区拥有员工超过1万名,并成立了12家独资与合资企业,业务范围涉及制造、专业服务和软件开发等。

钱大群目前还是IBM整合与价值团队 (IBM IVT)的成员。该团队是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彭明盛所领导的,为IBM整合的业务模式和IBM价值提供决策支持。

钱大群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数学系,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进修高级管理课程,并进修了IBM全球高阶经理人课程。

世界变“平”了、变“小”了。不论是在经济、社会,还是在技术层面,这个整合度越来越高的世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当前所面临的金融海啸、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或者安全问题,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过去。正是各种各样的危机,使人类能够站在一个面向未来全新发展的阶梯上――我们希望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智慧。

我们有机会,也有能力建设更有智慧的系统、更有智慧的企业、更有智慧的国家,甚至更有智慧的地球。

三个智慧推动力

谈到智慧之道,我想首先应该注意到三个重要的趋势。这三个趋势,总的来说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量化和互联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做出更加智慧的判断和处理。

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预计到2010年,全球每人将平均占有10亿个晶体管,每个成本约耗资十万分之一美分;各种各样的感应科技也开始被嵌入到汽车、家电等设备,以及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当中。这些晶体管和感应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转,让我们真切地看到究竟这个地球发生了什么,并准确地量化这些变化。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到2011年,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达到20亿人,并且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设备物件连接起来。未来互联网将会变成物联网,国际贸易壁垒将逐渐消除,企业内外的整合日趋紧密,跨行业的联系和合作也将不断加强。同时,虚拟技术应用大行其道,加速了企业、行业间的互联互通。这些都将大力推进协作和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更深入的智能洞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负担得起使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和云计算去加工、建模、预测和分析海量的数据。人类将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从而可以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

这一切都意味着,经济可行的智能技术能够被应用到几乎所有行业中,催生很多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无论自然体系,还是行业系统,或者企业,甚至个人,都将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

从四个关键挑战入手

如果我们能驾驭并把握这些趋势,就能开创出通往“智慧的地球”这一美好愿景的通途。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如何解答四个关键的问题:

第一, 面对无数个信息孤岛式的爆炸性数据增长,我们需要获得崭新的智能和洞察力,利用众多来源提供的丰富实时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第二, 我们需要开发和设计新的业务流程,实现在灵活和动态流程支持下的智慧的运作,从而实现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第三,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可以降低成本,具有智能化和安全特性,并且与当前的业务环境同样灵活动态的基础设施;

第四,我们需要采取行动解决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建设“智慧的地球”是当务之急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建设“智慧的地球”是当务之急。让我们先来看看资源问题。在美国洛杉矶一个小社区,每年为寻找空车位所浪费的燃油高达4万多加仑,而现有油井中的原油只能提取20%~30%的石油。再来看看供应链的情况。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消费品和零售行业每年损失约400亿美元。中国每年物流耗费所占GDP比重高达20%,这个数字比美国高一倍。在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领域,婴儿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过高导致多名婴幼儿肾结石事件,使得人们更加关注。

对于这些问题,IBM正在进行认真思考,并且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更加智慧的追踪系统IBM与挪威的Matiq公司正在开发一套更为先进的食物追踪解决方案。它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能够从农场、供应环节到超市上架,全程追踪肉类和禽类食物,以确保食品保持最佳状态;

更加智慧的交通系统IBM正在与布里斯班、伦敦、新加坡及斯德哥尔摩等城市合作建设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系统。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斯德哥尔摩的交通流量已减少20%,污染物排放降低了12%,每天新增4万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更加智慧的能源系统IBM与全球11家领先的智能计费器企业中的7家共同携手,通过实现设备智能化,为消费者降低能源开支。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通过将恒温器转换为可调控,帮助普通家庭降低10%的能源开支。

更加智慧的医疗保健系统IBM正在帮助主动医疗网(ActiveCare Network)监控美国38个州的1.2万多家诊所,为超过 200万名病人提供注射液、疫苗及其他药品的适当运输网络。主动医疗网采用IBM软件降低治疗费用高达90%,降低病人、诊所应用费用达60%。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迄今为止,我们眼里的IT是数据中心、软件、个人电脑、路由器和带宽的世界,我们眼里的基础设施是大楼、工厂、医院、公路和管道的世界。现在,只有把实体世界和数据世界融合在一起,才能把世界变得更加智慧。

“智慧的地球”的潜能不会自动释放出来,来自各界的倡导和引导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今后,无论是发展绿色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建立和谐社会,还是自主创新,都需要我们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加聪明的头脑,以更加智慧的方式去进行。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蔓延,受其影响,预计未来2~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将放缓。但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落实,以及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将得到优化,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得到改善,最终将提高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智慧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诉求。不论是企业、政府、学界,还是个人,都希望获得更强的洞察力,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家都希望能够聪明地运作,将整个社会建立在灵活而动态的基础设施之上。建设“智慧的地球”,能够让世界运转得更加美好。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八

IBM的“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的关键是要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统一成智慧基础设施。IBM前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彭明盛曾发表演讲《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彭明盛认为,传统上,一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和油井,另一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是分离的。现在,是到了二者合一的时候了。

事实上,IBM经历了从“电子商务”到“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再到现在的“智慧的地球”的三个阶段,其轨迹中的每个新理念,都相应地开启了IBM的战略转型。

IBM的“电子商务”是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其实质是替客户建置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以便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更方便而有效率地从事商业。这个理念将IBM全面转向“IT服务”。

接下来,在IT业新的转折时期,IBM又适时地推出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重点在“随需应变”。当客户开始抱怨“环境不好,不购买IT设施了”时,IBM说:“我们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服务。”围绕“随需应变”理念,IBM从收购普华永道、剥离PC业务、收购大量软件公司开始,加速“变软”,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而后来的“智慧的地球”则是要将实体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合二为一。IBM已紧紧占据了信息化已经相当成熟的金融和电信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主动权,它希望把商业触角延伸至更多的公共设施领域,而与金融和电信相比,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信息化还处在拓荒阶段,但市场规模可期。

“智慧地球”在中国

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的设想;2009年8月,IBM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开启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中,IBM为中国量身打造了六大智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随着中国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热潮的不断升温,IBM在智慧计算、智慧数据中心等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研发力量,并积极与国内相关机构寻求合作。2009年以来,IBM的这些智慧解决方案,已陆续在国内的各个层面得以推进。仅智慧城市一项,中国就有数百个城市正在或即将与IBM开展合作。

2015年4月10日,重庆市政府与腾讯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围绕“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探索,同时在渝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腾讯方面称,基于公司积累的海量的数据基础及成熟的云计算能力,已专门定制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智慧重庆”解决方案。所涵盖的微信平台“城市服务”功能,很快将在重庆上线。“城市服务”入口将把包括交通、医疗、社保、公积金、旅游、金融等分散的生活服务功能在微信上集合到一起,成为手机里一站式、全天候的民生服务大厅。市民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屏幕,就能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重庆案例”是正在进行的探索,看起来激动人心。可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在“智慧的地球”领域相关研究还存在不少困难。

首先是技术路径选择。从技术层面看,中国在发展与“智慧地球”相关的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方面,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完全采用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技术和产品,但这可能会导致中国相关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丧失;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智慧系统(或称“智慧中国”),从而掌握“智慧中国”构建的主动权。但现实情况是,虽然中国在研发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且物联网研究也与国际同步,但在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还远远不够。

在高端传感器方面,中国生产能力严重缺乏,现有的传感器灵敏度较低,直接影响传感器的作用距离;在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等方面,关注程度也很不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大型系统软件等,仍过多依靠购买国外的成品;在核心晶片制造工艺和技术方面也很不成熟;中间件、开发环境和应用软件开发等也普遍薄弱。此外,中国应用层研发的起步也较晚,且大部分分散于低端层次。因此,如何发展中国的智慧系统,选择何种技术发展路径,确实面临着相当程度的技术风险。

其次,重复建设和市场风险问题。中国与“智慧地球”直接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规模持续增大,一些重点城市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过程中,通常依据自己对“智慧”的理解,以及自身城市建设的需求进行布局。目前,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30多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明显过热的发展苗头。有专家对这种“一拥而上”的重复建设现象,纷纷表达出担忧,认为当前过热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等的建设,将有可能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此外,我们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系统,也面临着中国市场被跨国企业垄断的风险。IBM公司的研发实力、中国战略,以及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都为IBM“智慧地球”抢占中国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仅以2011年统计为例,IBM在中国市场就已连续12年蝉联全部服务器市场全国排名第一,连续12年蝉联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第一,连续8年蝉联中国外部存储系统市场全国第一;IBM于2012年计划:将通过创新和务实的战略,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提升云计算、业务分析与优化、智慧的商务、智慧的城市、高端系统/智慧的运算等关键能力,并要在重点行业、中型企业、区域拓展和公司建设等领域寻求突破,以实现发展转型和“智慧的成长”。

再次,海量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问题。IBM“智慧地球”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必将引发深层次的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这一点需要高度重视。“智慧地球”所倡导的“更全面的互联互通”,目标是要实现国家层面乃至全球基础设施甚至自然资源的互联互通。而这种互联互通,则极有可能为某些跨国大公司借助技术手段,掌控全球范围的各种资源提供便利。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九

IBM为什么会在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在提出概念后,IBM是如何来推动“智慧的地球”落地的?作为“智慧的地球”概念的提出者,IBM为什么在最近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IBM又准备如何面对并解决这些困难?上述这些问题,可能是业内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带着这些疑问,《软件和信息服务》杂志总编辑王晓民近日对IBM杰出工程师、IBM中国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兼创新工程院院长毛新生进行了独家专访,他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王晓民(以下简称王):“智慧的地球”这样一个听上去十分宏大的理念感觉应该是联合国提出来才� IBM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些理念,是因为他一直都是一个兼顾业务和技术两方面的企业,既有很好的技术创新,但同时也不会忘记技术的创新是为了服务于业务发展。所以当时,我们的愿景就是希望IBM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为了让这个地球变得更美好。

而在2008年,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IT产业正处于寒冬期。在那样一种情况下,IBM一直在深思:信息技术,包括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其他技术,能以怎样的新角度、新价值交付出来,来帮助我们实现愿景。而在当时,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构成智慧的地球的三个“I”:第一个“I”是Instrumented(感知化),指的是一切东西都可以被感知。这其中包括很多技术,例如手机、传感器等。通过感知,可以使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起来,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的运转,让我们能真切地看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并能够准确量化所产生的变化。

第二个“I”是Interconnected(互联化),这里所说的互联化,并不仅仅指互联网的连接,还包括物联网的连接、社交网络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等等,可以说连接无所不在。在这一趋势下,未来互联网将会变成物联网,国际贸易壁垒逐渐消除,企业内外的整合日趋紧密,跨行业的联系和合作也不断加强。而且虚拟技术的大行其道,加速了互联互通的趋势。这些都大力推进了协作和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个“I”是Intelligent(智能化),这也是信息技术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当一切都被数字化、被感知,并转化成滚滚的信息流后,最重要的是什么?无疑是要把信息进行深加工,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并做出更快、更好地决策。

如果三个“I”能实现,那么很自然就能实现我们的愿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从这一点,“智慧的地球”理念的提出,并没有太多令人惊奇的地方。至于这样的理念之所以是由IBM提出来,有三个原因:一是这本身就是IBM公司的战略发展愿景;二是因为信息科技在这里面扮演最关键的角色;第三个原因是这会创造一个巨大的新的信息科技市场。做为一家商业企业,IBM希望能把这个市场建立起来,并在其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王:可“智慧的地球”如何才能不漂在空中,而实现真正落地呢?

毛: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要下一场大雨,最初只是掉一些雨点,接着雨点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一片。“智慧的地球”的落地进程和下大雨的道理是一样的,也是先从小处做起。例如先从各个区域、各个行业甚至各个应用开始,比如医疗行业,我们可以让更多的医疗设备变得数字化,使这些设备能够成为数据源,把电子病历做好,让医疗数据都变得可存储、可查询、可处理、可使用,如果把这些应用都做好,那么医疗行业就会变得智慧。而如果各个行业都变得智慧起来,那么一个城市也会逐渐变得智慧。所以,一个智慧的地球其实就是由智慧的地域、智慧的行业、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企业等组成。很多人讲“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高高在上,如果我们是从“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做起,那么“智慧的地球”就可以走向落地了。

王:最近IBM又提出了“SMAC”战略,有 例如,移动计算就是实现感知的一种方法。此外,在“智慧的地球”落地的过程中,移动计算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它是最终商业流程的接触点,崭新的用户体验的接触点。数据分析承担的则是智能化。智能化今天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就是大数据及相关的分析技术。再看看社交商务,是人和人、人和业务流程的连接,也是无所不连的表现。最后看看云计算,云计算首先是系统之间的连接,是物联网的移动设备跟大型计算设施之间的连接,同时云计算也是规模经济效应。在如今连接、感知无处不在的情况下,数据量越来越多,需要一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来存储、处理这些数据,所以需要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基础设施,云计算承担的就是这一职能。因此,SMAC实际上是“智慧的地球”落下来的技术形态,在目前这一阶段比较现实的若干个重要的技术形态。而物联网则是下一步的技术形态,正在酝酿中,它的发展步骤如何,现在还无法下定论。

王:在提出“智慧的地球”理念后,IBM也开始了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IBM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毛:IBM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对此我们并不回避。但我认为,这是转型中必然会遇到的,尤其是IBM现在所经历的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是如何利用技术把价值交付出来,这是服务交付模式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在这样大的变化下,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试错,让企业去适应变化。这一过程,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对于IBM这样一家大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转型的过程中,业绩出现一些振荡,很自然,可能别的公司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王:谈到服务交付模式的变化,在新的服务交付模式例如公有云出现后,,IBM的价值是否会被削弱?

毛:谈到公有云,我想给你一个数字,现在在整个云计算市场中,以公有云交付的只占6%。所以说,服务交付模式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公有云,我认为最终比较合适的方式应该是混合云:一部分应用放在公有云上,一部分应用放在私有云里。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哪些应用应该放在公有云上?哪些应用必须放在私有云里?这些问题,需要有人帮助用户来解决。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企业最终运营的是真实的业务,而不是虚拟的云,所以如何把两个世界很好地连通起来,让数据、应用都能够交互,形成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它考较的是一种平衡,是一种艺术,这是绝大多数公共云的玩家做不了的。而IBM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知道怎样去做这种比较艺术化的平衡。在这方面,IBM大有用武之地。

王:最近几年,由众多互联网公司发起的“技术革命”似乎轰轰烈烈,那么这一“技术革命”会给传统的行业和市场格局带来颠覆式的影响吗?

毛:这一所谓的“技术革命”发生时间尚短,现在还无法下定论。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很多互联网公司本身就是IT公司,可以看到,他们所有的产品、所有的东西都是轻资产的,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处理大规模信息流的IT技术。所以他们的投入模式跟绝大多数企业是不一样的。但是,是不是所有传统行业的企业都要变成IT公司呢?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技术最终会普及,会被类似IBM这样的公司将其变成一个传统行业服务,提供给企业用户。所以说,互联网公司不过就是一种新的技术形态,和以一种新的方式把这个技术的价值提供出来。但一个公司、一个行业最终拼的是什么,我认为最终比拼的还是谁能够为最终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商业价值。

王:“智慧的地球”理念提出已经5年了,未来这一发展战略还会变化吗?

毛:作为一家商业公司,IBM还会在不同的阶段提出自己新的战略。但实现“智慧的地球”是一个终极目标,而且是无止境的。同时,这也不是IBM一个公司的事情,而是整个行业共同的发展方向。其实,IBM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例如公开支持开放标准、拥抱开源社区、建立合作组织等等,这些都是希望能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将市场做大。

“智慧的地球”是终极目标(推荐10篇) 篇十

去年初IBM在谈“智慧的地球”的时候,还只是向大家介绍一个观念,甚至只是一个预言,但是现在,这个观念已经变成了一个实践,并且这个观念的影响将长达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因此我们说,一个“智慧的世纪”已经来临。

回顾过去30年,IBM走过了几个“黄金的十年”,展望未来,在中国将有另外一个“黄金十年”的机会。很多数据不断地证明,在短短的时间内中国已经超越了德国,而在未来的数年之内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快就会超过日本,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2024年GDP人均比例将会再翻一番,中国的富裕程度也会再提升。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曾经说,2000年中国只有9家企业属于世界500强,到去年已经达到45家。 中国政府强调在学习过去经验的同时,中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这和智慧的观念、物联网的观念、互联网的观念是一致的。所以IBM认为“智慧的时代”的来临,跟中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智慧的时代已经来临

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智慧的方式来解决社会的大问题和大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问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造成气候的变化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分享几个案例:

斯德哥尔摩市在去年的城市建设中利用感知的环境收集到很多交通的信息,通过物联网的方式整理这些数据,及时地预估出交通的流量情形,用这样一套智慧的系统使得斯德哥尔摩交通堵塞率减少了18%。更重要的是在有关措施的执行下,这个城市的碳排放量大幅度降低,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欧洲2010年的绿色首都。智慧的观念正在中国落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未来20年将有3亿的人口从乡村进入到城市,用智慧的观念可以使人们在城市里面生活得更聪明,把城市的问题解决得更好,同时可以解决在中国的碳排放问题。

第二个例子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在人们经常通过电子标签在流程上追踪食品的安全。现在我们正在研究怎么给一头猪做电子标签,一只猪从小养到大的过程,甚至到它上了货架,都可以一路追踪。因此,如果山东的苹果要卖到日本,当日本问这个产品卫生吗?我们可以实时提供具体的数据,使得被检验的时间大幅度降低,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第三个例子关于能源。新奥原来做燃气配销,今天他们的理念是要给客户提供智慧的能源服务。比如在一个工业小区,面对不同的能源来源和发电方式,怎样用最优化的方式提供最好的能源?这个小区里的企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到最便宜的或者碳排放量最清洁的能源,在这个过程中可不可以实现节省?而节省的费用可不可以再做投资?这是新奥集团在新能源服务方面的理念。

IBM跟国家电网也有合作,国家电网建了一个全世界最坚强的电网,电网里面如何能够预估性地知道将来电网哪里会有什么状况,从而可以预先防范。当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的时候,假如大家在下班的时间都跑去充电,对电网的需求会突然大幅度提高,怎么样解决这样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IBM跟国内能源界的领头企业都在思考类似的问题。

去年我们谈“智慧的地球”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概念听起来很好,但是不清楚这与自己所在的行业有什么关系?但是我认为,这是几乎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都应该参与的。因为:

第一,中国的城镇化。随着3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中国未来的十几年之内会有221个城市超过100万人口。在人口快速进入城市的时候,如何用一个更聪明的方法,把交通问题、水资源、医疗、安全等问题解决好,这是一个大挑战。实际上在城乡化建设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智慧的观念落地。

第二,产业升级。除了新兴市场之外,传统的产业都应该用智慧的方式来升级。不管是农业、汽车行业还是能源行业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来做大做强。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很新兴的产业出来,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在低碳经济来临的时候,企业可以用这个观念做大做强。

“智慧的地球”需要新的领导力

中国政府在谈感知的中国、物联网的中国,IBM谈到“智慧的地球”、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企业、智慧的交通,很多人也许会在心里问,这些观念如何落地?如何建立一个智慧的系统?

第一,数据跟智慧是制胜的关键。有很多数据从不同的信息源进来,信息源来了以后,一定要能提炼出以前没有的智慧,否则没有办法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构建智慧系统的新工具。IBM提出四个构想的工具:业务决策分析与优化;用“新一代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观念去打造新的架构;了解对行业的未来影响是什么,谁跑得快就会领先,相反,后知后觉就会落后;软件的框架,也就是软件的开发。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