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最新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 第一篇
一、说教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讲述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画风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周围事物的变化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简单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会认“宋、涛”等 7 个生字,会写“艺、显”等 12 个字。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风可以通过周围事物的变化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小朋友们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想出画风的办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1. 教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风的声音、图片等,帮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和语言之美,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直观演示法:在讲解生字时,运用多媒体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字形和结构。
2. 学法
自主识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提高识字能力。
合作学习法:在理解课文和讨论画风的方法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 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的视频,同时播放风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风)那风看得见、摸得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风有关的课文——《画风》。”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如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20 分钟)
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逐段分析课文,在讲解每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时,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宋涛画风时,展示一幅被风吹弯的小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这句话的含义。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为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小朋友的情感和想法。
4. 拓展延伸(5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文中小朋友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办法画风?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展示一些其他画风的作品,如用飘动的`头发、飞舞的风筝等表现风的画,拓宽学生的视野。
5. 课堂小结(3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强调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周围事物的变化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6. 布置作业(2 分钟)
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画风的方法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几句话。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主要内容如下:
画风
宋涛:斜斜的雨丝
陈丹:飘扬的红旗
赵小艺:转动的风车、飘舞的雨丝
风——通过事物变化表现
这样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记住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以及课文的主题。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我预计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想出不同的画风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对创新画风的理解和参与度不够的情况,需要在课堂上及时关注和引导。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 第二篇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 第三篇
一、说教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展现了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画风的过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会认“宋、涛”等 7 个生字,会写“艺、术”等 12 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仿照课文,用不同方式表现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识字、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朗读和讨论中,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中风的神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现风。
四、说教法
1.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播放风的声音、展示风的画面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有风的环境中,更直观地感受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朗读感悟法
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领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启发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说学法
1. 自主识字法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读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2. 合作探究法
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3. 迁移学习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表现风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风,培养创新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猜是什么声音,引出课题“画风”。
提问学生:风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2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认读。
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识字,如“赵”字可以用“走 + 叉”来记忆。
把生字词放回课文中,让学生再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3.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20 分钟)
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提问:他们画的这些东西和风有关系吗?
学习第二至八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宋涛提出了什么问题?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讨论:陈丹、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他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心情,如“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让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4. 拓展延伸(10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提问:你还有其他办法画风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风,可以用简笔画、添画等方式,然后在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现风的。
5.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5 分钟)
总结全文:这篇课文讲了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画风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布置作业:把《画风》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现风。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主要内容如下:
画风
宋涛:斜斜的雨丝
陈丹:弯弯的小树
赵小艺:飘动的旗子、转动的风车
这样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预计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和朗读感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小组合作和拓展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对创新表现风的理解和实践有困难,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 第四篇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7个生字“宋、涛、陈、丹、赵、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理清课文思路。(知道谁在画风,怎样画风。)
三、说教学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教学贴近生活。
3、“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4、“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5、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揭题、鼓励提问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给你们猜好吗?请听好了!课件出示: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红旗见它舞蹈,风铃见它唱歌。[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师:是什么?谁猜出来了?(指名学生说)同意吗?对了,是风!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咱们要学的课文就是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评价。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一下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1)小老师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读。师:看看,屏幕上有什么变化?还会读吗?男同学先读,女同学接着读。
2、择出生字读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师: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了,还认识这些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生集读)。师:我们来开火车读好吗?
①怎么记这个(宋、涛、陈、丹、赵、艺)字?
②能给它找找朋友,组一个词吗?(宋、涛、陈、丹、赵、艺)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5、老师这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你会读吗?(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显得更美了一根旗杆
风车呼呼地转斜斜的雨丝
师:这个显字,也是课文中的生字,你能给它组一个词吗?能用它说一句话吗?[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过渡: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读得更好。
2、请大家带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再来自由的读读课文。课件出示: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后师: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事呢?(指名说)
4、师: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再一次的去默读课文,可以拿起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
5、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只见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说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6、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7、师: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呢?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谁画的.画?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配得好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画和相应的文字)[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促进了学生多方位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其实,生活中的风很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吧。(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
(六)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诗人: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 第五篇
一、说教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介绍了三位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文章语言简洁、童趣十足,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风”这种无形的事物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会认“宋、涛”等 7 个生字,会写“艺、术”等 12 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 教学难点
感受风的特点,学习文中小朋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品质,并在生活中实践。
五、说教法
1.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刮风的声音、展示风的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风,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 朗读感悟法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和情感,理解风是可以通过周围事物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3. 启发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六、说学法
1. 自主识字法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读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2. 合作学习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讨论问题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朗读体验法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体验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刮风的声音,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你们能看见风吗?”引导学生思考风的特点,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教师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让学生认读生字。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20 分钟)
分段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小朋友画风的部分。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画风的语句,如“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风吗?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风。
同样的方法学习陈丹和赵小艺画风的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谁的方法?在讨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小朋友们的自信和兴奋,体会他们的创意。
4. 拓展延伸(5 分钟)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画风,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展示一些关于风的优秀绘画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5. 识字写字(5 分钟)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易错字的书写,如“艺”“丝”等。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八、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画风
宋涛:乌云、雨丝
陈丹:小树弯腰
赵小艺:风车转、旗子飘
这样的板书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三位小朋友画风的不同方法,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和记忆。
九、说教学总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识字写字到理解课文内容,再到拓展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更加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 第六篇
[说教材]
《画风》这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在一起画风的故事。课文语言简单朴实,情节富有情趣,人物天真活泼而又各具个性。优美的意境,画风的情趣蕴藏于三个小伙伴的互动之中。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说教学法]
“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预设流程]
一、“风声”导入,激发兴趣。
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有三个小朋友却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风,这是怎么回事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走近文本。
本课要求认识七个字,其中六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教学时通过“和三个小伙伴打招呼”“字开花”复习再认生字。
二、聚焦“画风”,品读感悟。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教学重点落在课文第6—8自然段。教学中先放手让学生自学,分别画出三个小伙伴画风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品评关键词,感受风,读出风。在多种教学方式中,引导学生领会三个小伙伴都是通过表现风和事物的关系巧妙地画出了风。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悟他们“遇事爱动脑筋、相互合作”的品质。
三、驰骋想象,谈风写风。
除了文中讲到的小伙伴画的“风”,还有很多办法也能画出“风”,这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可以借助音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风向你们吹来了,在风中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让你画风,你会画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谈风、议风。可为学生补充叶圣陶先生的《我们知道》这首诗,将刚才的发言变成有趣的文字,提供写风的平台。
《画风》教学反思
整篇课文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教学《画风》一文,我力求把阅读与创作结合起来。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是底线,真正的目的是在这基础之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挥,进行语言与思维的再创作,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机智与能力。
阅读教学中我抓住重点,“风是怎么画出来的?”,采用导学方式,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读一读。动笔圈一圈从哪儿可以看出风?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引导学生回答时,我采用填空的方式:“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完全文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写话的训练。我先引导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说说自己将怎样画风,引发孩子之间的思维碰撞。接着,我出示叶圣陶爷爷的回答:风娃娃说:“我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谁能把我画出来?”叶圣陶爷爷摸摸胡须说:“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水波起波纹的时候,我就知道是你来做游戏了。”让学生从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受到启发,最后让学生也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写写自己将怎样画风。惊喜于孩子诗一般的语言如火山喷发。
生1:风娃娃,虽然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树叶飘落时,我就知道是风娃娃和树叶宝宝捉迷藏了。
生2:风娃娃,虽然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海水翻滚时,我就知道是风娃娃在教海水宝宝跳舞了。
生3:风娃娃,虽然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风铃响起时,我就知道是风娃娃来弹琴了……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就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省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背、多练。只要我们在扎扎实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的学生也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本节课的不足处:
1、抓住了重点,忽视了透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风是怎么画出来的?”,我抓住重点词语,采用圈一圈、读一读、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但是由于对教材钻研得不够深,教材该挖掘到哪个度没有把握好,让人有一种“蜻蜓点水、走过场”的感觉。
2、写话指导忽视了个体差异,放手太快。让孩子多想,多说再动笔写,效果会更好些。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 第七篇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小学语文《画风》说课稿 第八篇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新选入的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很有趣的儿童故事。是一篇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好课例。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发展,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还指出,语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理解内容,从而确定了本课的重点目标、难点目标。
四、教材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如下:
因为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我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教师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知识,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悟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的策略及运用的分析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图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更动态化,形象化,更好地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
(1)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设计了四个大的环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生动的情景导入,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易学。引入新课,我采用直接板书“风”。然后问:谁会唱与风有关的歌?谁会背与风有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紫鸢。)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的声音)通过生动的情景设计,唱、背、听,多角度的感受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相机提出:风还能画出来吗?很自然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画风。(画风)
(2)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是一大重点,必须做好识字、写字这一工作,为以后的学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本课认读的7个生字多是姓名用字,写的12个字也有规律的特点,识字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三个孩子的图片及名字,(课件)让学生喊他们的名字,再开火车读字卡,(宋、涛、陈、丹、赵、艺、显),并口头组词,找朋友,(找朋友宋、丹、显、陈、艺、赵、涛文、波、英、微、明、浪、静)设计不同的识字环节,生动地让学生对认的字进行了很好的掌握。对写的字,抓住有特点的艺、丝两个字进行重点教学,老师认真示范书写。引导学生掌握规律,掌握四个上下结构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已经进入二年级的下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自主地对剩下的7个生字进行学习,掌握写字的要领。教师及时得给予反馈、评价。
(3)各种形式的读,质疑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不外乎都是服务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对语文的阅读提出了很多要求,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堂课的设计就会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悟内容,理解课文。因此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2、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3、默读课文,勾出文中三个孩子画风的句子4、个别扮演角色读5、小组分工读6、全班分工分角色读)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怎样去读,特别在其中设计了借助插图,给画配上文中的文字,进行图文对话,(三幅孩子画风的图)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理解了朗读的内容,应用图文联系的方法,取得了图文互补的效果。也激起了孩子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朗读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巧妙和整合。抓住本篇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力,创造力的生长点,精辟的提问:你喜欢三个孩子吗?为什么?(你喜欢三个孩子吗?为什么?)让学生在回答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尊重学生,课堂的设计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让他们的主动性,互动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合作中发扬他们的.个性。形象思维的载体把语言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极好地创设了情境,理解了课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为了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合作画风。(1小练笔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都来说说。2、小画展请把你自己的奇思妙想绘出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利用动口说,动手画的环节,在说中训练语言,画中培养创新能力,创造了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法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5)学习了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实际上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6)一堂课的灵魂在于板书,我的、板书力求做到简洁、实用。设计如下:
(画风)
艺丝
六、思想总结
以上设计,我注意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图文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