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散步》说课稿范文(最新10篇)

时间: 2024-06-14 22:09:01

《散步》说课稿范文(最新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步》说课稿范文(最新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说课稿

《散步》说课稿 第一篇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本篇课文是一篇叙事类的散文,话题选取贴近生活的小事——散步,以小见大地引发了作者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学生学习此文,能够学会文中的关键字词,感受语言美,并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也有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方法,但是他们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弱,具化形象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篇生活故事类的散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是学生们理解的难点,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制定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品词析句。

  2.通过朗诵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家是一个温馨的词汇,是温暖的港湾,更是幸福的摇篮。他给了我们无尽的关怀和温情。亲情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表现在生活中的点滴,比如:散步。大家有和家人散步的经历吗?你们有何感受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下面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和家人散一散步。顺势引出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播放音频,圈点勾画出关键字词。

  其次,再读文章,谈一谈你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了解。

  明确:本文通过全家三辈四口人一次的散步经历,以小见大地引发了作者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文中展现了一家四口人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位呢?说一下理由?

  明确:(1)喜欢文中的作者——有责任感,孝敬老人,懂得疼爱妻儿;

  (2)喜欢母亲——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说明她有爱,和蔼;

  (3)喜欢文中孩子——聪明,可爱;

  (4)喜欢妻子——温柔贤惠。无论选谁,这里面都有着浓浓的亲情。

  2.请你谈谈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明确:这篇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友爱意识、责任意识的传统美德,但是文章只选取一个普通家庭的一次散步小事来写,从小的角度入手,貌似很不起眼,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责任与爱。这种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方法就是“以小见大”。

  3.通过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散步,你悟出了什么人生道理?

  明确:莫怀戚这篇散文里的人文精神和民族传统,不仅仅在于写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更是在写整个民族进程中起到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精神。只要有亲情在,只要有爱在,只要多尽一些责任,我们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

  通过以上三个串联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解决了文章重难点,既学会了知识,掌握了能力还有了深刻的情感体会。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我将这样拓展延伸:安排学生思考:家庭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如过生日、家长会、购物、旅游等,都体现了浓浓的亲情,时常也会掀起一些浪花,涌起一些波澜。请撷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说说你感受到的至爱亲情。明确: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感受,谈谈真实感受就可以了。

  (五)小结作业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所以小结至关重要。师生共同总结本课重难点,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收获。

  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因此,我的作业设计为:学生在课下,认真观察生活中体现亲情的一件小事,把它记录下来,上课与同学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散步》说课稿 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能力】

  1.会写“信服、嫩芽、分歧、取决、拆散、委屈、水波粼粼、一霎时、各得其所”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经过小组合作、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文章重点语句,并在交流过程中互帮互助。

  2.能借助换题、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感悟课文中一家四口人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温馨和陸的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借助换题、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难点】

  能感悟课文中一家四口人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温馨和陸的氛围。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情境设置法、组织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出示一首台湾作家张文亮的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学生推荐指名读。教师配以适当的导入语,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经过共学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景。

  教师掌握全班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景:经过学生举手确定正确率,并请学生自由提班级同学本课易错的生字词及相关注意点。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资料。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坡之后,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中消除了。学生对文本资料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对文章之中四口人的家庭氛围有了初步感受,那便是其乐融融、相互关爱。

  (二)深入探究,研读课文

  1.分析重点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最能集中体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互关爱的温馨气氛的语句,用笔画出来。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地背上的加起米,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理解。

  2.换题引发思考

  学生与班级同学分享换题及原因。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我的题目与课文的题目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作者用“散步”作为题目呢?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交流,教师进行必须的总结。

  明确:经过散步这一件小事来表现一家人的'温情与职责,这种写作手法就是“以小见大”。

  环节三:巩固提升

  开展小练笔。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练笔,其余组员对他人的练笔用不一样记号画出闪光之处,必要的时候也能够适当提出修改意见。

  最终,同学推荐一篇佳作上台展示,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环节四:作业设计

  1.学生在课后根据组内成员的意见修改自我的练笔,并上传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号上。

  2.将练笔以朗通的形式录下来,并构成班级的朗通合集加以保存。

  五、板书设计

  散步

  以小见大,彰显真情

《散步》说课稿 第三篇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编者意在通过本单元的编写让学生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我也想通过本课的传授,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心灵甘露,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体验,也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谛所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这一学习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围绕“人生体验”这个主题确定的。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这一目标的确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对情感意境之美的神会。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这一目标是语文人文性的具体体现,是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重点:课文理解,美点寻踪。理解课文和美点寻踪是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的升华,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一个寄托体,抓住了这个重点,学生就会觉得此课受益匪浅。

  教学难点:难点: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这一难点确

  立的依据是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体验的还不够深刻

  三、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四、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运用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去撞击学生心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适时导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感受中走进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个大的环节中又包含以下几个小的环节

  1、教师配乐范读这个设计沿袭导语而来,同时又是承接下边各个环节。因为学生既在教师范读中畅游了思绪,又解决了一些疑难字词。在这一环节结束,再设置问题,让学生说出应重点掌握的.字词,这样,在对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教师设置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是这样的。

  课文中写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这个问题的设置正是学生深入课文后的不同感受体验。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

  根据文中语句分析出谁是这个家庭真正的决策者?

  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研读文章的一个环节,学生所找答案必然围绕“我”如何解决散步分歧展开。这样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再点处这就是中年人的责任,本文所设难点不攻自破。一个完美的结局点染了尊老爱幼这个不置可否的主题。到此为止,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是浓浓的爱撑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从而铺设了学生人生体验的桥梁。教师顺势倒入下一环节。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学生会再此环节中畅所欲言,交流亲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第三个大的环节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在这个环节中,将激趣----学法点拨------品读------交流相融合,并且向学生出示了何谓美点寻踪,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文章进行赏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个环节

  让学生把这一节课的收获谈出来,老师给了一个提示例句,同学仿说,各抒己见,表达真情实感。

  第五个环节作业写一篇日记,题目《记录点滴真情》

  最后一个环节小结

  在总结过程中点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再把本课主题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珍爱自己的亲人,珍爱自己的生命。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出示板书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和指正。

《散步》说课稿 第四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你们好!我今日说的课题是《散步》。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1、课标与文本关系;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和难点;5、教法和学法;6、教学过程;7、板书设计;8、评价分析。下头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到达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构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构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终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头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能够使教学资料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头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资料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本事,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所以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境。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终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主角,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主角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本事的同时发展思维本事,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主角,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本事。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本事,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终一段,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我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职责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主角,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当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贴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习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职责来担当。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终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到达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散步》说课稿 第五篇

  一、教学设计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资料,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在主动进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篇幅短小,用一件十分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表达了尊重生命、承担职责这样一个大主题。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以小见大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文章短小,字词障碍不多,所以在学生预习(通读课文、解决字词)的基础上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羚羊木雕》等叙事性的文章,已经逐步学习了概括事情的方法,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所以让学生在听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资料,并借此总结归纳一下概括事情的方法,做一个方法的积累。学生刚刚步入七年级,对课文资料的理解还比较肤浅,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写景的两个段落和含义深刻的词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用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从而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资料,并总结概括事情的方法。

  2.经过揣摩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经过体悟文章的情感,联系自我的生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和职责感的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资料,并总结概括事情的方法。

  2.经过揣摩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2.多种形式的朗读

  3.以写促读,深化感情

  《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理解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境感、激发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4.多媒体辅助,增强直观性。

  学法指导:

  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到达不教。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1、勾画圈点: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欢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最终明白,原先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自我的温暖的家呀!

  【设计意图】:

  2.整体感知

  (1)配乐(《原野》)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概括:我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方法总结:怎样概括一件事情?

  ①围绕题目概括,题目揭示的就是文章写的事情。

  ②抓六要素,人物+事情是核心,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分文章而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事情的本事

  (3)(出示一家人散步的画面)在散步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预设:幸福、完美、和睦、充满爱

  教师引导:虽然你用了不一样的词语来形容,但表达出来的感受是相似的。这是一个和谐完美的家庭。这一家人的和谐完美是由什么所支撑的呢?(过渡的好)

  为下一步探究职责的含义作铺垫。

  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听读本事,感知本事以及综合概括的本事。又让学生简便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拉近不一样层面学生的距离,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一个平台。

  3、揣摩含义深刻的语言,理解中心,体会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1)揣摩人物心理,理解职责的含义

  ①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分歧)发生分歧的时候我的感受是什么?(我霎时感到了职责的重大)齐读第6段。

  ②一家人散步只是一件再小可是的事情,但当发生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时,我却感到了职责的重大,你能展开想象,猜猜我此时在想什么吗?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设计意图】:(一个猜字能够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还要将明确写,如突破重点难点等)

  学生猜测我的想法。

  预设:听母亲的吧,委屈了儿子;听儿子的吧,可是母亲年龄大了,小路不好走。母亲还能再熬过一个冬天吗?多陪陪她吧,陪儿子的日子还长着呢!走大路!

  你能归纳一下,你替我想出了几条理由来做出走大路的决定。

  引导: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伴同儿子的时日还很长

  自我这样做还能够对儿子有好的影响,让他学会孝敬长辈,珍爱亲情

  ③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经不多了这一点你是从哪里找到依据的呢?

  引导学生关注第2段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和第3段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正因为如此,我才顺从母亲走大路。

  ④用你自我的话说说,那里的职责指什么呢?

  预设:关爱、孝敬母亲,体贴、爱护儿子(为家庭的其他成员研究)

  我的职责感在前文也有所体现,你能找出来吗?(劝母亲多出来走走)

  (此处应小结,还应有过渡的句子)

  (2)分析两个写景段落,理解珍爱生命的主题①为什么劝母亲多出来走走?

  因为母亲生命的力量已所剩无几了

  ②紧之后作者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述,在那里有何用意呢?

  第四段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述,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我之所以要鼓励母亲去散步,因为母亲生命的力量已所剩无几了,让母亲到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走走,使她增长生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对母亲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啊!(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

  ③可是当我做出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时,母亲却改变了想法,顺着孙子走小路,这除了能够体会到母亲对儿孙的关爱之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第7段景物描述的作用。

  第7段描述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

  总结: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完美的明天。(与职责的勾连要概括出来)【设计意图】:

  (3)理解结尾一段

  引导:由于母亲改变了看法,我向着生机盎然的小路走去,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①朗读最终一段,结合前文的理解,揣摩加点词语的含义,说说作者要表达什么?(问题问得再明确些,比如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表现了我和妻子怎样的心态和特点?整个世界指的是什么?等)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职责,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职责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教师归纳:散文《散步》的主题并不仅仅是传承尊老爱幼的美德,更是作者对生命、对中年人职责的深度思考!

  (4)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文章选取了一件再小可是的家庭小事,却蕴涵了作者对生命、对中年人职责的深度思考!选材角度虽小,内涵极为丰富。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小,就是小事情,大,就是大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找自我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去勾画圈点,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

  【设计意图】: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构成他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并进而构成自我健康的个性。

  (1)说说自我家里的亲情故事

  平时我很难关注生活中的这样的小事,学了本文后,请同学说说自我家里的亲情故事,说说父母长辈都为你做了些什么,你为他做过什么,自我做的不好的也能够说一说。

  【设计意图】:

  (2)作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赋予它丰富深刻的内涵。

  5、小结

  (1)小结:本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A.概括事情的方法

  B.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C.关爱家人,承担职责

  (2)播放《让爱住我家》,提升学生爱的情感

  附:板书设计:

  资料主题写法

  我劝母亲散步(老了,身体不好)

  散步

  莫怀戚

  (初春美景)

  发生分歧,我顺从母亲走大路珍爱生命

  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

  (小路远处美景)中年人的职责感,使命感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

《散步》说课稿 第六篇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习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学情分析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

  3重点难点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习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语言。

  4、中年人身上肩负的责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家人散步的事大多数人都做过,但能把这件事写入文章的却不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家庭气氛。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小说《诗礼人家》、《培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

  活动3【讲授】写作契机

  1985年的初春,南方的田野,作者全家三辈四口人在散步,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后来,作者在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谈时,柯尔特先生赞赏,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又引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一个在发达国家的人,为什么对“敬老爱幼”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却如获至宝、津津乐道?这使作者莫怀戚感慨不已,欲罢不能,于是《散步》便在他的笔下诞生了。

  活动4【活动】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注意积累生字新词。

  2、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5【讲授】朗读赏析

  文章很美,美的概念很广,因此美的表现也不止一点,如:景美、人美、情美、语言美,细读课文,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美、欣赏美。

  1、景美: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是对生命的赞美。

  母亲所望到的小路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此处景物描写是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

  2、人美、情美

  一家三代,四口,两对母子,在这充满勃勃生机的早春的田野散步,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

  ( 1)喜欢文中这个小孩的举手。为什么喜欢他?从哪里看出来?

  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2)、喜欢课文中“妻子”的请举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听从丈夫,夫唱妇随!(板书:贤妻良母)

  (3)、喜欢母亲的举手?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

  (疼孙子,爱儿子!这种疼爱之情,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的?)(板书:疼爱孙子)

  4、最喜欢作者的举手。为什么?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生命多么脆弱!严冬,对于身体衰弱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坎儿啊!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怎能不盼望春天,盼望春天带来新的生机,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否熬过去,还是个未知数啊!这次,母亲提出要“走大路”,这个愿望还能留到明年春天兑现吗?是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

  活动6【活动】品读语言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7【活动】理解感悟

  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对一个家庭而言,上有老、下有小,这就是整个世界。中年人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

  活动8【讲授】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亲情,同时还道出了中年人身上的重大责任,这种通过小事表现大道理的写法叫以小见大。文章还通过很多细节表达人物情感,展示人物形象,这种方法叫细节描写。以上两种方法在写作上值得借鉴。

  活动9【练习】作业设计

  片断练习:学习本课以小见大和细节描写的写法,选择一个场景或细节,表现一家人之间的亲情。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儿子

  疼爱孙子 聪明可爱

  爱

  我和妻子

  尊老爱幼

《散步》说课稿 第七篇

  一、说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讲述了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本单元一共包含五篇文章,都是以亲情为主题,从不一样角度表达作者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经过阅读理解人间真挚而完美的感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宠爱。所以,亲情观念淡薄,没有构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同时这个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是对于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作为七年级的第一篇文章,《散步》就是为了帮忙学生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蓑、酝酿、婉转、嘹亮、欣欣然”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中深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和职责感,养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探寻并研讨文章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会以朗读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经过阅读去解决问题,经过词句的推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上,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宗旨,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PPT展示几组全家福照片和有关孝道的名言。让学生谈谈自我的感受,最终揭示家是充满爱的地方,既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有我们对他们的爱。进而揭示课题,开启本篇文章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要求:①结合字典或者参考书扫清字词障碍。②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③用横线画出文中感动的句子。

  (1)默读结束后,我会顺势对学生的自学情景进行检查,PPT出示生字词,指明学生朗读,然后由学生点评其中读错的地方,字词障碍扫除后,我会再指明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读一遍。

  (2)我让学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的结构,来概括本篇文章主要资料。最终学生会总结出:本篇文章经过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而最终和好的故事,体现了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

  (3)学生畅谈自我感动的句子并说明感动的原因,我预设:“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等句子,感动的原因无外乎其间蕴含的感情,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我会让学生结合自我和父母的经历谈谈感受。

  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学生头脑中已构成清晰的思路框架,为接下来的析读奠定基础。

  (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1)齐读文章1、2自然段:

  ①让学生思考,从中能够提炼出哪些信息,这个问题比较清晰浅显,就是地点——田野,人物:我、妻子、儿子、母亲(板书)

  ②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冒号用法进行强调,即引出解释和说明,同时PPT出示几个例子强化印象。

  ③体会”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其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即母亲明理、儿子孝顺。最终,我会指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温情。

  (2)自读3—5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字的用法,最终由小组代证明确答案:忍受,耐苦支持的意思.表示文中的母亲度过严冬时是十分艰难、痛苦的.同时让学生想象,母亲在冬天会面临哪些困难?是寒冷、是疾病、还是行动不便、以及容易滑倒等等。

  ②齐读第4自然段,同时明确该句属于环境描述,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对于生命的热爱。

  ③感受”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中儿子的天真可爱,并且要求学生读出顽皮淘气的感觉。

  (3)情景再现,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6—8自然段,演出一家人在散步时面临了什么分歧,又是如何解决分歧的。同时让学生在台上自由补充每个人的心理独白。比如,母亲看到小孙子想走小路时,她是怎样想的;儿子看到父亲要走大路时,他又是怎样想的。从而将故事完善。

  (4)顺势结合课文总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妻子是什么样的人?儿子是什么样的人。(板书)

  (5)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最终明确: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品读课文,总结手法

  在分析完“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后,顺势总结本篇文章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同时举例说明以小见大手法,强化印象,除此之外本篇文章还擅长运用环境描述,让学生再次就以上两种手法进行练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2、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和环境描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略)

《散步》说课稿 第八篇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同学们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同学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同学们,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同学们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同学们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同学们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同学们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同学们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同学们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同学们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同学们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同学们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同学们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同学们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同学们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同学们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同学们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同学们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同学们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同学们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

  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同学们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同学们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同学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同学们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同学们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同学们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最后,让同学们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之后,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这节课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

  散步

  莫怀戚

  母亲——爱幼

  我、妻子——尊老

  儿子——懂事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要让同学们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散步》说课稿 第九篇

  一、依托课标说教材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课文,从不一样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学生阅读这些课文,能够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情感体验。《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精巧的散文。文章虽然简短,却语言优美,意蕴深厚。作者只是选取了生活中散步这一日常小事,却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学习本篇课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本事,感悟生活,加深亲情体验,促进完美品德养成的本事以及写作本事。

  二、立足学情说目标

  七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时一般不注重语言的语气、节奏变化,且大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多数学生由于考试的压力以及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所以对亲情的感知力不强,跟着课文学写作的意识也十分淡薄。与此同时,七年级学生又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表现力丰富。七年级正是培养学生语文习惯和语文本事,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依据以上学情和《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本事:有感情朗读课文,力求读出文章的情味。

  2、过程与方法: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文章人物的形象,理解课文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情感体验,感悟生活,反思自我,增加家庭幸福感。

  其中教学重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之美,体会文章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意蕴。

  三、依据目标说策略

  1、教法:用朗读法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品味人物的形象,把握文章主要资料。小组内分主角朗读、讨论、探究文章深层意蕴。

  2、学法: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品关键词,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四、以学定教说过程

  (一)初读课文,概括事件

  此环节引导他关注自我的阅读感受,要求在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教师能够提示学生以小说三要素为抓手,选取其中感受最深处来谈。

  1、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圈点勾画,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令你感动的句子品析,教师适当指导。

  学法指导:

  (人物: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境。

  (环境:文章写景有什么特点?)示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些景物描述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完美情景和幸福心境。

  (情节: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

  此环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要求他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同时将自我对人物的形象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全班展示。

  学生展示时,教师引导他经过谈对一家四口的印象来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引导他经过谈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解课文的深层意蕴(理解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三)品读语言,学习写作

  这篇散文作者莫怀戚运用小说笔法,在叙述散步这件简单的生活小事时,经过运用截选、嫁接与改造等方法,使事件富有了曲折性和镜头感,引人入胜。同时,在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还善于采用对称句、大词小用等方法来丰富文章资料。这些技巧都能够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跟课文学写作的资源。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具有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特点的句子。

  出示范例: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根据范例,学生不难找出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对称句。找出这些句子后,让男女生配合读,然后不失时机的讲解对称句的特征和作用,并鼓励他写一写,运用到自我的作文中。

  本文的语言除了很多运用对称句之外,还有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显著特点。例如,分歧职责重大这样的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结尾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的同时,也明确其作用,让学生将这些写法运用到以后的作文写作中。

  (四)感悟生活,纸笔传情

  联想家庭生活中感动人心的细节故事,例如:一家人在一齐收看电视节目,每个人喜欢的节目是一样的吗?你家是怎样处理的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还会和以前做法一样吗?

  以xx我想对你说写一个两百字的片段。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贴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学生学完这篇课文肯定还有很多话想对自我的亲人说,但平时他不会特意去表达,所以设计第二道题,以片段作文的方式,说出自我内心的想法。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小事,珍惜亲情。

《散步》说课稿 第十篇

  一、说教材:

  本课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意蕴却十分丰富。虽然作者只选取了一个平凡的镜头:一家人散步,但一家人敬老爱幼,互相关心的那种深沉的爱已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本文,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学会品味文中感人的细节,优美的画面,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以小见大),并在写作中借鉴。

  二、说教学目标:

  我制定的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①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品味本文优美的句子。

  ④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

  ①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三代人互相体谅的亲情。

  ②指导学生本文的写法,学会选取独特的角度来写作。

  本课难点:

  ①体会一些关键句子的深沉含义,学会在语境中加以理解。

  ③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

  四、说教法:

  ①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习中无效思维。

  ②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美,感情动人,可以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

  ③讨论法、点拨法。(本文写的是成年人的.感受,学生或多或少与家长之间有“代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④探究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己学会去品味优美句子,在初一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⑤ 小结巩固,帮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⑥采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

  ⑦拓展延伸。(让学生把语文用到生活中去。)

  五、说学法:

  ①朗读感知,感受细节中的亲情。

  ②讨论探究,理解文章关键语句。

  ③活动延伸,学习本文写法,培养优良传统。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

  录音机(歌曲磁带、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一)首先,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氛围。(3分钟)

  两种安排:

  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教师导入。

  2、让学生自己唱有关妈妈的歌曲。

  导入词:妈妈,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黑暗里,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有一天长大成人了,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教师板书)

  (二)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词语。(教师用多媒体投影生字词,让学生解决。)(5分钟)

  (三)指导学生朗读。(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请其他同学点评,教师适当指导,侧重停顿、重音、语气等)(6分钟)

  (四)播放朗读磁带。(在两次朗读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总结性示范朗读。)(5分钟)

  (五)整体感知:读完后请学生文中的人物。(3分钟)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做准备。

  教师板书:

  儿子

  幼小生命

  母亲

  年老生命

  爱护尊敬

  责任

  我和妻子

  (六)学生自由品读课文优美句子,教师点拨。同桌互相讨论,教师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修辞手法,描写细腻,情感丰富等角度去品味。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投影出总结的问题,如有的问题学生已经在讨论中找到并解决,教师加以表扬。(18分钟)

  投影内容: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用的好不好?

  (提示:我们对母亲的牵挂,母亲身体状况不好。)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作者用大词写小事,有必要吗?

  (提示:作者借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

  ③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的那么郑重其事呢?

  (提示: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中年人的责任。)

  ④为什么我的母亲早已习惯听从“我”的,儿子还习惯于听从我的?

  ⑤“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了什么?

  (提示:孩子天真,家庭温馨。)

  小结:(重点对本文写法做写作引导)(2分钟)

  莫怀戚先生以敏锐的观察力,抓住生活中一个平凡的细节,写出了一家三代的浓浓亲情。同学们想一想你平时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细节。(引导:比如每天早上妈妈的一声嘱咐“路上小心”。)等学生纷纷发表以后,教师加以肯定,请学生把这些感人的细节写到作文中或者周记中去。

  (七)拓展延伸:(1分钟)

  布置活动,请学生回家替母亲洗一次脚。把经过记下来到课堂上讲给大家分享。(该活动在学生受到触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使用,培养学生的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