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集合】《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时间: 2024-05-17 20:27:48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一篇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假如一个人明白了为什么活,就能承受所有如何活的问题。哪怕是在集中营里,也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活下去的方法。

  生活原本没有意义,需要你赋予它意义。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活找到正确的目标。

  弗兰克尔研究发现,假如一个人没有正确的目标,他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研究发现那些自杀的、抑郁的、焦虑不安的、心理枯竭的心理障碍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目标,看不到未来,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和责任。

  动:人生是一场体验,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逆境时更要去寻找活着的'意义,这样才能活得更好。

  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而性格就是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环境恶劣的时候,我们可以怨天尤人、伤人伤己,我们也可以选择从容面对,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这就是不同性格不同选择。希望自己是后者。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二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经历奥斯维辛集中营存活之后,写的一本书。当时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着实是被题目吸引,因为我正在纠结“人为什么要活着”。说来,在眼睛一睁一闭之间,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假如没有意义,那我是干嘛来了!

  书篇翻开,前面一大半是在描写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悲惨生活——毒气室、鞭打、挨饿甚至需要咬破手指涂在脸上以证明自己足够健康来躲避死亡,这画面让我一下联想到《辛特勒的名单》。这么大篇幅的描写集中营的悲惨,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书的下半局部告诉我,你活着的意义。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的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呼唤。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其中一级代表有待完成的意义,另一极代表意义所期待的主体)。

  人类还遭受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的消减,丧失了告诉她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情(随大流),要么做别人盼望他做的事情(集权主义)。

  很明显,我之前写的一些文字,大多也跟文中一样,批判年轻人(当然尤其包括我自己),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浑浑噩噩的一天天这么过着,但终究没能探究到这类现象的原因。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诚然,每次列完计划的时候,总会有些隐隐的焦虑,感觉很难完成。执行中的时候偶然有那么几天遇到了突发事件,导致计划延缓后,惰性的思想就会出现,计划便成了一沓废纸。接着,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弄弄这个,摸摸那个,不知道该干什么,躁动不安。又或是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摸着空空如也的脑袋,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呢?”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觉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过面对某个人

  3)再忍受不可防止的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找到一件事,是你心底想做的,然后卯足了劲儿的去完成,忘记时间,忘记自己。或许,你会说,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没关系,我也曾处于这样的状态,分享给你一句话:先努力看看,看看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走着走着,你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不走,怎么知道!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三篇

  原本我一直认为,阅读的作用无非就是开拓视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当我第一次来到黑玛亚花园,坐在"精品阅读"的课堂上,我才发现自身的局限。玛亚老师分享的"阅读",远远超出了我原本认为的阅读意义,她为阅读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和力量!我感觉自身的心灵被轻轻地撞击了一下,让我与自身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深深的交流。是啊,我们应该"为改变生命,为内心拥有力量"而阅读。

  当天下课回家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当当网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拿到书以后,我通宵捧读,当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我发现已是凌晨三点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曾经,在电视剧《士兵突击》听过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作为一位母亲,我多么希望自身的孩子可以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活得有意义。可是,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呢?如何让孩子做有意义的事以展现其生命的意义呢?这是我一直以来深思的问题,并努力寻找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直到这一次"精品阅读"课上,我聆听到玛亚老师对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推荐,了解到这本书中所揭示的深刻的生命感悟,才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启迪。

  维克多·弗兰克尔所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他自身在纳粹集中营里三年噩梦般的恐怖遭遇。在那地狱般的苦难与困境中,他的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是饱受凌辱,在几乎毫无生还希望的绝境里,依然保有活下去的希望,坚信生命的意义。而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弗兰克尔系统地论述了"意义疗法"的核心价值,他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将自身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帮助成千上万因失去信心而引发心理疾病的人们,找到"绝处逢生"的生命意义……他的生命经历和专业成就,是人性最光辉的一个见证。

  关于"生命的意义",我想把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做一个总结:

  生命的意义之一:要懂得爱和给予。

  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培养,让他懂得爱与给予。让孩子用心去感觉和发现,"爱"就在身边。鼓励孩子在生活中真诚地对待亲人、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从小事做起,爱自身,爱他人,爱世界……拥有一颗有爱的心灵,才会得到快乐和幸福感;"给予"和"帮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正如课堂上分享的一句话:"没有人可以帮助每一个人,但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生命的意义之二:担当起自身的责任。

  弗兰克尔说:"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书中描述了一种可悲的现象:当某个犯人早上拒绝起床,并且开始抽他最珍贵的最后一支烟的时候,那他将在24小时内死去。反观我们现实的生活,亦不缺乏这样的现象,当人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很轻易地选择抱怨、逃避、放弃……例如辞职,例如离婚,例如成绩不佳、感情不顺时选择轻生……弗兰克尔说,"负责任是人类存在的本质",这句话需要我们牢记。是的,"我们自身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明确提出的那些问题,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生命的意义之三: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遭受苦难也有意义。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最受人尊敬的人既非艺术家,也非科学家,政治家或体育明星,而是那些昂首征服厄运的人"。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会出现弗兰克尔所遇到的那样极端的苦难;但,我们总会遇到困难、挫折和低谷。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做一个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永远面对未来的人,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维克多?弗兰克尔正是这样一位"二十世纪的瑰宝级人物"。作为当代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活出生命的意义》留给我们的,不但仅是知识和回忆,更多的是令人思索的生命意义。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四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到:没有一个医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每个人生命的任务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是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挂历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同时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追求权力之最原始的形态即金钱)得到替补性代偿。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不光我们的经历,还有我们的行动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难都不会消失。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可以使它们存留在世上。“曾经是”也是一种“是”,甚至更为确定。

  人在登山遇险的关键时刻,只会有一种感觉,即好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五篇

  那天从早上开始,雨就没有停过。

  都说“下雨最是读书天”,那时的我,坐在阳台上,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看书,书的名字是《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用深沉而犀利的笔触,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苦难中找到生活的价值。在集中营的生活中,他经历了人性的极限,但他始终坚信,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即使在最痛苦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价值。

  书中,弗兰克尔提出了“意志到意义”的理论,他认为,人生的主要驱动力并不是追求快乐,而是寻找生命的意义。他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这个使命并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自己发现的。只有找到这个使命,人才能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弗兰克尔的人生观触动。他的经历让我明白,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反而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他的理论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被别人定义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生活的困难,可以选择如何创造生命的意义。

  雨,逐渐小了,天空开始放晴。大自然换了一支笔刷,用最清新的颜色涂抹掉令人压抑的灰,柔和而温暖的阳光如同金色的手指,穿过流云,从天际轻轻地点亮了大地。我关掉台灯,让阳光透过纱窗落在书页上,望着黑白铅字,陷入了沉思。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弗兰克尔的理论中找到答案。那些迷茫不知去处的人、那些想去做却感到无力的人、那些遇到挫折而停滞不前的人,都应该好好地看看这本书,认清自己的能力,认识到运用自己选择的能力和态度,克服困难,实现个人的目标。

  微风吹过,带来了小区门口花坛中的花香,与我手中翻动的书页的墨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息。我抬头看向窗外,阳光在叶片上跳跃,花朵在微风中摇曳,这或许是它们存在的意义。这本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生观,也给了我们在困难中寻找希望的勇气。生命的意义,是在我们的每一次选择中、每一次决定中、每一次行动中被创造出来的。只要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选择正确的态度,我们就能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就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乐。《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它讲述了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时期所经历的苦难和挑战,以及他如何通过开创意义治疗法,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帮助别人也找到自己的生命之路。

  弗兰克尔是一个犹太人,他在纳粹时期被逮捕并被送往集中营。在那个恐怖的环境中,他目睹了人类最残忍的一面,也体验了生不如死的痛苦。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意义治疗法。

  意义治疗法是一种以人的内在力量为对象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从而克服心理上的问题和挑战。弗兰克尔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就能战胜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在书中,弗兰克尔分享了许多他在集中营中的经历,以及他是如何通过意义治疗法来克服心理上的困境的。他还讲述了他的病人和学生们的故事,展示了他的治疗方法是如何帮助别人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弗兰克尔的毅力和智慧所感动。他不仅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没有放弃,还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开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帮助别人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的经历和思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如此的重要,而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关键。

  此外,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人类的精神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和宝贵。在面对生不如死的集中营生活时,弗兰克尔和其他囚犯们依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不断地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精神力量不仅让他们在那个黑暗的时期坚持下去,也为我们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如此的重要,而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是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关键。同时,它也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精神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和宝贵。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未来的生活和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激励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六篇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永远活着

  一口气读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这是本温婉而坚定,朴实而有力量的书。作者弗兰克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和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作者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自创我odour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

  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该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和受负重的方式之中。对我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

  这是不是说,要发现生命的意义,痛苦是不可缺的呢?不是,作者只是坚持一点:尽管痛苦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说通过痛苦找到意义,条件是痛苦难以避免。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如果生活夺走了你的全部,你最后拥有的就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是人拥有的最后一项权利。我们要创造性的去改变让我们遭受磨难的处境,但也要知道如何承受不可避免的痛苦。

  书的第二部分讲的是意义疗法。

  作者相信,三个方法可以帮助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它的意义就是成就或成功。

  第二,通过体检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也就是即便是处于绝境的受害者,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实现自我超越,并以此改变自己,能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

  作者认为人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我们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读完这本书后,大家会不会在心中问自己一句“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思想只有通过行动体现,才能产生其价值,并且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今后,我们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工作、旅行、创作、交友、爱人之中,归根结底是我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我们选择了将生命的任务解释为对社会或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并感谢磨难和对手不离不弃的造就。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七篇

  本想起个合适的主标题,却没有找到。书名本身就是最好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出版社把这本书的上架建议归为“心灵、励志”。

  朋友送给我这本书之后放置了大概一年的时间,直到前些天才读它。不免觉得应该早点翻看,可现在依然不晚。这本书至今已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达到1200万册。我读的这本已是国内20xx年第1版的第15次印刷,这些足以证明这本书的价值。写此篇文字,也是真的想把它再推荐给更多的朋友。一生中,每个人都有黑暗时刻,愿我们都能在那时找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亮。

  书在开始的时候这样介绍作者——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全书只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作者心理学专业上的“意义疗法”,而第一部分的内容占了全书的70%页面。在我看来,那70%的经历本就是一种“心理治疗”,第二部分的“方法论”只是让此书锦上添花。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禁会思考,苦与乐应该只是相对的。苦,是没有下限的。你感觉到的苦,都不是最苦的,因为总有比我们还苦的人,我们自己也总会遇到一次次打破自己极限的苦。书中第一部分快要结束的地方有这样一个情景,受尽牢狱之灾的人们终获自由,可当有人问他们是否高兴的时候,回答是否定的。作者说,他们已经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这是一个痛苦的结束,与另一个痛苦的开始,尽管这个痛苦是在重获自由之后。而苦的对面,是乐。乐应该是有上限的,或者说,乐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平静。就像书中所说:对于回家的犯人们来说,最重要的体验是在他们经受了那么多苦难之后,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惧任何东西,那种体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感觉。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与别人比较的心理,也经常看到别人身上的比较现象。如果把比较分为两种,一种是往上的攀比,另一种是比谁更惨。向上的攀比多为让别人认可自己,往下的攀比多为获得别人的同情,后一种现象似乎更常见。这让我想起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片段,为了进入华府当佣人比谁更惨。这种比较的结果,往往是感觉自己更惨了,带着一种悲观情绪循环往复。如果真的需要比较的话,集中营的那种生活,不,那不应该被称为生活,那种状态应该是人类所经历的极端之一。而弗兰克尔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哪怕在最极端的恶劣处境中,“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将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路没有平的,也没有直的。苦难与幸福交替,人生起起伏伏再正常不过。书中集中营的经历,其实不过是一段人生缩影。对于承受能力差的人来说,即便是和平年代的小波折,也有可能被压倒。而这时——“我们要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在最绝望的时候,告诉自己,你是不可替代的,你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也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由此想到,书中说,集中营有一条严格的规定,禁止抢救企图自杀的人……

  书的第二部分讲述“意义疗法”。意义疗法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最好的例证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我特意在“生命之意义”那一小节的文章里做了标记。作者说,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一辈子很长,随时都是挑战,每种挑战都是一个意义,生命的意义实际上不是固定的,而是被不断颠覆。所以,作者的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书中继续阐述了“爱之意义”、“苦难之意义”、“超级意义”等内容,不再描述。

  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所有内容都对我们有用。而是某一章节,某一段落,甚至是某一句话,能让你读到此处时眼前一亮!最后,还是想分享几句印象深刻的话语作为结束:

  活出生命的意义里的名句摘抄:

  1、“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2、“我的初衷很简单,只是想通过具体的事例向读者传递一种观点——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3、“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八篇

  我也是抱着读一读的态度来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

  这本书是一个被关入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心理学专家写的书籍。书中从两个部分告诉我们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是香港中文大学50本必读书籍,当然在各个知名书籍排行榜上,《活出生命的意义》都榜上有名。

  我从书中了解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了吗?当然没有,作者是通过自身的集中营亲身体验,去述说关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事情,开创了意义疗法,去帮助成千上万的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关于这个意义疗法,我觉得本质上是给迷茫的人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真正赋予生命的意义。毕竟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对我影响最为深远。

  我自己就在不断的幻想自己80岁躺在棺材里的样子,那无尽的黑暗让我感到恐惧,不敢去设想。也为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书写墓志铭而感到恐惧。

  由于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对高效能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于人生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知道了精英们是如何成为精英的。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反而有点走火入魔了。就有点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强行修习六脉神剑走火入魔的鸠摩智,经脉逆转,违背了史蒂芬科维的初衷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全新的启发,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新的逻辑。人生每个阶段的使命和意义是步一样的!就像作者本人经历了集中营,但是没有描写集中营的至暗时刻,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和人们心理上的变化。

  也让我知道了人们刚从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上解放出来的时候,是有特别大的反弹作用力的,会做出暴饮暴食,大喜大悲,甚至犯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里面讲了一个例子,就是他和朋友在乡间小路上行走,后来看到一片绿幽幽的稻田,朋友就硬拉着他,踩着稻田行走。

  还一边走一边告诉他,我们在集中营里经受到了那么大的苦难,踩死几根稻田又怎么样呢?

  还有人刚被从集中营里解救出来以后,说道:如果出去了手上不沾点血,那就自己砍断自己的.胳膊。因为人从非常巨大的压力中出来时候,压力消失了,但是为了抵抗巨大压力的心理抗压性被反弹,就像压在皮球上的重物消失了,皮球就会高高弹起一样。很多人因此要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有的人自我救赎成功,会直面自己的内心,成为更强大更优秀的人,有的人无法完成自我救赎,就通过伤害别人,犯罪,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作者从一开始在集中营当中,给自己设立的目标,要完成自己才能写的书稿,那时候,出狱完成书稿,成了他生命的意义。而出狱以后不到6天就完成了书稿,但是他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自我救赎上没有成功,这才使他依然留在了那个城市,继续为了那些痛苦的人们去进行自我救赎而工作。这时候,作者生命的意义变成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上的痛苦,完成自我救赎。

  这个经历和故事给了我极深的震撼,我一直以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所以我每天都很痛苦,去寻找一生只做的那一件事,苦苦寻觅,不过等待我的就是没有,因为根本就不符合科学逻辑。

  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部分作者带我们分析了怎么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九篇

  最近自己思考最多的就是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80岁,回顾这一生,我最怕的是什么,说实话把自己吓到了,甚至几度难过的大哭起来。其实,以我来说无法抛开工作谈生活(暂时没有小孩,所以时间基本属于自己),拿一天的时间说,有大半时间是处于工作的状态或为工作布局的状态,所以我很在乎工作给我带来的满足感,或者同事伙伴给我带来的温暖,可惜暂时这两点都无法满足,所以我有点苦恼。说完工作说生活,我很幸运,从艺川到少爷,遇到的两个人都是一顶一的好人,优秀的人,帅气的人,问题在我,其中也有很多我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无奈,所以我很担心自己八十岁还一个人孤零零的,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集中营的生活我真的是当故事看,因为类似的电影早已看过,这本书触动我的是书中很多引导,引导你去反思自己,唠唠叨叨,言归正传,说书!

  “知道为什么活着,便能生存。”这是尼采的话,也是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多次重复提到的一句话。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不因这个人是否有好的工作,或者好的头衔才有生命的意义,他认为存在无条件的意义。然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无意义感像感冒病毒,可能侵袭每个人的心灵。有时候,我们用无价值的忙碌填满生活,让自己感觉不到空闲,因为空闲会让我们害怕,因为我们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弗兰克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故事要从他集中营的生活说起。他做为普通囚徒在集中营的生活很艰难,他没有什么特殊待遇,仅仅因为医生身份没有被毒死,虽然在集中营的绝大部分时间他并没有做医生相关的事。他在里面的生活,光是看描述都让很多人难以忍受。而他在那样人间地狱里活了三年多。集中营里处处弥漫着死亡,谁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秒会被关进毒气室,或者感染,或者饿死,或者被心情不好的看守打死……

  要在集中营里活下去需要勇气,而勇气一旦失去就很难找回。很多人就是在勇气失去后很快自杀了。当看到某个人5点起来不去上工,怎么喊都不去干活,拿出平时舍不得抽的烟点燃,那就意味着这个人活不过48小时了。支撑弗兰克的勇气是他的家人,是他未发表的手稿。在书里残酷的叙述中,你也能发现些许美好的画面,愉快的笑声:夕阳西下,壮丽的美景;想念爱人的美好;囚徒们的苦中作乐、吟诗、自嘲等。在这少许的美好下对比出集中营里的凄惨。集中营把人性剥裂的很鲜明,人与人的差异变得更大。并不像弗洛伊德认为的:“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人的差别会消失,大家都会变成相同的表情,只有饥饿的表情。”反而让虚伪者的伪装撕开,让圣人的光芒没法掩饰。

  集中营这样的事件是少有的人为苦难,弗兰克挺了过去,有运气成分,更重要的是他坚强意志的作用。因为他意识到不论发生什么,他依然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选择怎么去面对苦难。这也是他在书中表达的,不管境遇如何,你都仍有选择。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弗兰克在集中营的经历,而我认为弗兰克人生的整个经历也是相当让人敬佩的。他熬过集中营的炼狱生活,出去后发现父母死了,妻子死了,兄弟死了……

  后来他又有了爱人,结了婚,依然留在充满回忆的维也纳,这都需要勇气,需要对生命的热爱。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加坚强。”弗兰克67岁考到了飞行员驾照,80岁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还到世界各地演讲推广意义疗法。他活了92岁。可以说,弗兰克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活出生命的意义,他清楚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拥有一份无法代替的意义。

  当你清楚自己生命的意义之后,便会明白自己为了什么活着,那你就知道“如何”活下去。一想到自己存在与不存在这个世界都没有任何差别的时候,人们会崩溃掉。

  弗兰克讲到生命的短暂性,人生命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而这短暂也是最好的提醒,让我们知道要好好活在当下。要想方设法让意义实现,因为一旦我们利用某个机会实现了意义,它就安全了,它就永存在历史上。历史会永存。弗兰克认为人的价值与这个人一直同在。而世俗社会的标准认为:没有用了就没有价值了。这是很多人错误的等同,认为没用和没价值是一样的,没用和生活没意义是一样的。如果只认为有用才有价值,那和集中营的模式有什么区别?在集中营里没用的人会很快被送进毒气室洗澡。

  人类存在于自然界,需要遵守自然法则:顺其自然。

  弗兰克在书中多次提到顺其自然。他出版了很多书,却没想到这本本来他想匿名出版的书收获了极大的成功。他多次叮嘱学生们,成功和幸福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的产物,可遇不可求。而在现代社会太多人渴望成功,有时候太用力,反而会像沙子那样从指尖流掉。一切随心而走,并想办法去实现它,很多年之后,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寻找生命的意义也需要顺其自然。

  弗兰克在书里提到的三个途径寻找生命的意义:

  第一、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这一种意义很明显,弗兰克没有多说。

  第二、从爱中找到意义。这里的爱的意义是指:深爱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去看到TA的本质,去看到TA潜在的力量,使TA发挥自己的潜能。按照弗兰克这样的思路理解:那么相爱的最高境界便是成就彼此。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即便当事人身在绝境,也能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当人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他不仅会感到幸福,还能提高抗挫力,应对磨难的能力。

  但没有人向往苦难,这也是弗兰克坚持的,他认为尽管痛苦悲剧可以帮助当事人找寻到意义,但这都是在苦难没法避免的情况下。当苦难可以避免的时候,那么消除苦难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如果故意去承受不必要的苦难就是自虐!

  最后,希望大家能挤时间认真读读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十篇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作者从纳粹集中营恐怖的经历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经历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样,每天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会不会被挨打或者拖到毒气室。人和人的精神状态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于被解放却因为一年年圣诞节还被困在集中营而心理崩溃的,有忍耐不了这种痛苦去撞击电网自杀的,在这种牲口般的生存环境中,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维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去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意义,好好地活着。于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产生了。

  对于我们来说,他给到的帮助是什么呢?如何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呢?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者从事某项事业;2。通过体验某件事情或者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文章的最后,想起来最近看的`黑泽明的一部电影《生之欲》。当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尽头,看着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无所事事的工作,没有任何朝气的自己,自己应该要如何获得快乐?花很多钱沉浸于酒色玩乐中都无法找到自己,后面通过不顾一切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群众修建好公园,安详地死去。专心做一些有意义开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别人的眼光里,会让自己纯粹的多,开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十一篇

  本书作者是以心理学家的视角来描述他在集中营的幸存历程, 换一个角度来看,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人类适应的实验历程,极具研究价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营的人群,普遍的价值满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底层:面包以及香烟,就能给他们带来如同“天堂”般的短暂快感——因为生理饥渴的驱使,大脑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机能上,如同电脑内存不足时的降频,人类降阶返回到动物层级。

  2、看到人类的心理适应性的极致:集中营后来的时段,作者看到营友尸体时的感觉是“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没有想法,即使这是昨天同组聊天的朋友。集中营的`任何残暴行径,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发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这般适应的么?

  本书后半部分,讲述“意义疗法”。

  作者是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并且是更极少数的始终保持“高贵人性“的集中营生存者。通过回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认识到“赋予生命意义”——对妻子的爱和渴望,以及必须完成的心理手稿——让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终在线,最终借助”命运之手”,渡过浩劫。

  书中有些具体的案例,讲诉“意义疗法”是如何运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觉:

  1、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构造有相似之处?

  2、和日本“森田疗法”结合起来应用会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十二篇

  回顾中国近代史,倒是在经历抗日战争的时候,“意义”经常被强调。那个年代,生而为中国人的意义,就是保家卫国。抗战结束,内战爆发,水深火热之中的“意义”是解放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处在亟需解决温饱再奔向小康的阶段,所谓“意义”都是很实际的事,似乎大家摆脱赤贫以后,“意义”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说起“生命的意义”,可能是在说为人儿女或者为人父母的意义,可能是在说作为伴侣的意义,也可能在说作为员工或者领导的意义。人,可以通过自己工作找到生命的意义,但是在中国,大多人是需要退休的,这就阻断了多数人通过工作的途径实现自身一生意义的道路。

  另一层现实是,自小没有经过职业启蒙的我们这一代人,如何能在工作中寻找到自己的意义呢?印象里,关于工作,接受的教育都是在要求我干一行爱一行,也许用成熟的眼光看待工作,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人是可以主动调节的,这个时候大概总要搬出那套“想改变世界,要从改变自己开始”的理论,来证明工作和工作之间是没有差别的,有差别的是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这个理论乍看之下无法反驳,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感受。嗯,我想,也许这也是许多人并不能从工作当中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的原因吧。

  为人儿女或者为人父母抑或为人伴侣,属于书中所述第二条实现意义的方式,人类生来就要寻找爱,通过爱与被爱看见“意义”。但是人生不总是快乐美好,就像书中写道: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也是发现生命的意义的一种方式。随后作者又解释道,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而是,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生命永不重复,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所以每个人对于苦难的看法与感受也是不同的,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这本书的作者在纳粹时期,全家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以及妻子均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促使他开创出了意义疗法。作者所受的苦难就是不可避免的苦难,在我想来,现代的普通人是幸运的,至少不必要遭遇这种苦难,或者抗战时期的苦难。

  我们普通人的苦难,或许最多的还是平淡生活中的小坎坷,除此之外,算的上苦与难的大概就是生离死别吧。杜甫有句诗说: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大意是,只是因为死亡而离别的.话只需要吞声哭泣就好了,因为死亡无法挽回,可是知道对方活着还要分别,那必然非常悲伤。交通科技发达的现代,距离造成的分别已经不需要像古代那般生别常恻恻了,死别,应该算是不可避免的苦难之一了。我们的启蒙教育习惯,是没有死亡教育的,而且,中国人都比较忌讳死这个字眼。我第一次接触到死亡,大概是在我小学的时候,那年我的外曾祖母去世,只记得那天还需要上学,早上醒来妈妈没在身边,爸爸告诉我妈妈没在是因为外曾祖母去世了,我只是想到,妈妈会因为这个哭的很伤心,所以我也哭了。之后再对死亡有印象,已是初中,那年曾祖母去世,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爸爸在床边面对着窗户坐了一天或者更久,坚挺的背影透露出来的却是忧愁与无奈。那时候还不能理解“死亡”这个字眼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不能理解永远回不来的永远到底有多远。

  不记得在哪看到过一个故事,中国人很忌讳谈论生病跟死亡,尤其是与临终之人。一个人的父亲得了很严重的癌症,检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全家就决定瞒着这位老父亲,怕给病人增添额外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这位病人隐约从自己亲人的态度中察觉出什么,每每想问清楚,却总也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家人总是告诉他就是小毛病不要想太多,过阵子就好了,病人就在这个善意的谎言中一天天衰竭,直到病情突然恶化而离世。也许,隐瞒真相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隐瞒真相也让临终之人失去了面对死亡的缓冲时间,也失去了实现遗愿的唯一机会。生老病死,是人必须经历的,那对待死亡,可能也只有好好告别。

  若死别即苦难,那又怎样从这份苦难中找到意义呢。或许是警醒活着的人一辈子不长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或许是提醒我们生活平淡但是不要忽略了平淡中的那一抹美好,又或许是在教会我们好好告别,不留遗憾。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愿每一个追寻意义的人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十三篇

  诚如书中所言,《活出生命的意义》想要追问的,并非抽象的生命意义,而是当生命向我们提出了问题时,我们该如何作答。特别当这样的问题格外艰难的时候。

  听说《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是因为心理中心高飞老师的推荐。最初打动我的,我想是书名。活出生命的意义,谁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呢?更何况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根据百度百科,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犹太心理学家,除他和妹妹而外,全家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开创了心理学上的意义治疗法,给了无数人生活下去的勇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样的人生经历,光是听听都励志。

  于是迫不及待把书买了回来。那时儿子尚小,喜欢听我念书。我俩很快读完了第一部分,在集中营的经历。叙述角度很独特,气氛也不沉闷,我俩津津乐道于集中营里有关未来的好笑的'梦想,比如将来(离开集中营以后)去做客的时候忘记了自己是谁,央求女主人“从锅底给舀一勺”。

  读到第二部分,意义疗法,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既没有故事情节,也产生不了共鸣,努力读了十几页之后,根据儿子的建议,我俩放弃了读下去的努力。

  再次拾起这本书,是20xx年的夏天。6月底父亲检查发现癌症且已转移。随后我进入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时刻觉得心砰砰乱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却不困也不饿。后来跟一位也是父亲患癌症的朋友交流,她说自己得知消息后的反应是全身不停发抖,怎么也控制不住。

  为了缓解焦虑,我去看了心理医生,但只去了一次。医生很好,却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到我。

  在等候治疗期间,7月2日,按照早先安排的出差计划,我登上了飞往上海的飞机。临出门前,不知怎么看到了这本书,就把它塞进了背包。飞机上睡不着,我翻开了它。

  当我走下飞机时,只觉得又累又饿,我知道自己挺过来了。

  现在想来,当我们突遇苦难时,第一个反应不是悲伤和痛苦,而是受骗的感觉。猛然觉得,自己如此珍视的那些幸福和快乐原来都是虚假短暂的。父母与我们一起生活,温暖和睦,儿子出生后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突然所有这一切都要结束了,那它又为何要存在呢?我们经历这样的苦难又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平生第一次,我开始怀疑人生,我想这应该是书中所述“存在之虚无”的一种表现吧。

  写这篇文章时,我找到了20xx年7月2日23:18私密发送的微信,照片是从宾馆俯瞰窗外的点点灯火,上面写着:“上海的夜景,7月2日。赶上上海下雨,晚点五个小时终于到了。虽然心思烦乱,然而觉得还是在往好的方面走,加油!”

  后来我曾经尝试回想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途中自己的心路历程,不过能够想起来的实在不多。只记得在飞机落地合上书的一刹那,心里最明确的想法是,读后感.有一天我的儿子,也会遭遇我和父亲今天所遭受的苦难。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让这样的苦难不发生,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如果我们选择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苦难,这种态度一定能够帮助到儿子。

  作者在“苦难的意义”这一节的开头写到,“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即使在看似毫无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奇妙的是,当我意识到意义之存在时,突然就跟命运和解了。

  更奇妙的是,我很快看到这意义发挥作用了。父亲生病到离世,正是儿子小升初的重要阶段。和善慈爱的姥爷一直是他最好的伙伴。父亲走了之后,有一天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跟我说,他去姥爷床上躺了一会,因为床上有姥爷的味道。父亲9月27日突发中风的时候,他正好在家,给我打了电话之后看着救护车拉走了姥爷。之后他经历了华赛考试失利,也特别遗憾最相信他能够逆袭的姥爷没看到他奥赛得奖和进入心仪的学校。上中学之后他遇到些困难,曾经有一段比较艰难的日子。后来他跟我说,他告诉自己不要哭,要去面对,他说:“我想妈妈遇到姥爷这么大的事都能挺过来,我也一定能。”

  在“生命的意义”这一节中,作者写到:“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

  所以人生,说到底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回答生命的提问,又不断在回答中去追寻意义的过程吧。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十四篇

  大学时读了《乔布斯传》,直至毕业前夕,都给予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当属“寻找到自己的使命”,或者用本书的话说:“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然而毕业后的现实不是肥皂剧,无法看了第一集就预测到最后的结尾。这就注定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我到现在都无法确定生命是否存在终极意义,只能说读过本书后,明确了这样一个观点:生命的意义,只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能被定义。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现在想来,也许寻找生命的意义,存在两种途径,一种像乔帮主那样,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是为什么而活;另一种是到生命的尽头才知道此生意义的所在。走第二条道路的人,需要不停地去回答生命提出的各种问题,答案的集合便是此生的意义。就拿作者的经历来说,如果在作者初出茅庐时,就问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假如那时的他未卜先知地说是“经历集中营的苦难,并活下来”,那周围人一定觉得这孩子病的不轻。

  当然,作者即使不经历集中营的苦难,他也会找到生命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集中营的苦难升华了作者,作者在苦难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对如何应对苦难的回答,成就了他为人的尊严、完善了他不屈的人格、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

  作者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应对苦难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根据书中描述,即使在集中营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作者也没有停止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他人、用小纸片记录自己的所想所得、在冰天雪地里依然想着自己和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

  不要空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要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来回答生命提出的问题,用一生的行动去回应。为回答生命的意义而受的苦是值得的,待已归道山时,此生虽不是惊天伟业,但也足够精彩自适。

  生命是一棵树,深植于过去的悲与喜中,矗立在当下的选择和拥有里,向着生命终极意义的方向生长。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第十五篇

  这本书是是在读熊培云的老师的书《慈悲与玫瑰》中读到的,熊老师是相信”个人自救“的,即使在世界最坏的时候,外界环境最恶劣的时候,个人还是能够拥有内心的自由和作出相应的遵从内心的选择,他引用的便是书中的“即使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够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

  正是在熊老师的指引下,翻开了在好久前就下载在微信读书的这本书。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何时屯的这本书,但正是受到熊老师的召应,又一次接触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人,但能遇到拥有伟大的灵魂的机会少之又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去了解弗兰克尔的生平,才发现除了伟大的灵魂之外他更是一个有趣的人,六十八岁还在学习飞机驾驶,八十岁还去登山,从某种意义上,他对于生命的这种追求,符合了我心中的理想。

  对弗兰克尔的介绍,一般都是说他是维尔纳第三势力学派“意义疗法与存在主义分析”,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列。

  三个学派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做的简单的归纳就是,心理分析是追溯过去,从人的过去中发现症结并解开,个体心理学重视参与现在,认为每个人都应从参与社会活动中寻找自己,而意义疗法学派这是面向未来,需要设定目标去完善自己。三个学派各有侧重,而针对的不同的心理缺陷。

  而意义疗法对于患者而言,是最残酷的,因为他需要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在弗兰克尔眼中“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动机。这种生命的意义独特的,因为只是并且只能是由特定的某个人来完成。对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虽然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是也是一种人类必需的合理的真正需要。”

  正是基于这种假设,弗兰克尔提出了导致“意源性神经官能症”的两种可能“存在之挫折”和“存在之虚无”。所谓“意源性神经官能症”是相对于“心源性神经官能症”,主要不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而是由追寻意义的过程遇到了挫折和认为没有认可意义值得追寻,所以出现了诸如空心症和对生活各种不满意的症状。他们并不是心理疾病,但是患者却会深受困扰。

  之所以出现“存在之虚无”,在弗兰克尔看来主要源于“人类本能的指导行为的安全感的丧失“和”前现代社会指导行为的传统的崩溃”,人们失去了行动的方向,只有要么跟从所有人走流行主义的路线,要么服从某个权威进入集权主义的牢笼,但在这个过程中人要么是焦虑,要么是厌倦。正如叔本华说的“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两极之间。”

  要治疗意源性神经官能症,弗兰克尔认为只有靠个人自我去发现生命的意义“你不该追问抽象的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而实现的途径在他看来有三条: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自然或文化或者一个人的独特性(爱)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采取某种态度

  如果一本书,只讲到意义疗法的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方法,它并不能使我信服,因为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的方法都太抽象,无法想象和实践。

  但这本书的最大的可读之处是,弗兰克尔时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那个1/28的幸存者,在书的前部分相当于他的集中营经历的自传,讲述了他如何在集中营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存活下来。相对于那些无所顾忌的囚头,和那些完全失去自我变成工具一般的普通狱友,他是靠寻找活下去的理由和找寻内心的自由来度过集中营的艰苦。

  集中营每日的心理挑战是:我能否活下来?不能活下来,所受的苦难有何意义?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意味着失去生命。

  在集中营人只关注自己和亲人的生命,精神高度紧张,摧毁了所有的价值观念,怀疑一切。而失去自我价值,没有人的感情和自尊。就如真正的绵羊一样,等待着宰割。

  弗兰克尔却能在集中营仍然从事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一,完成自己的专业书稿

  二,回忆自己的深爱的妻子

  三,黑色幽默面对苦难

  四,欣赏偶尔的自然风光

  五,寻找独处沉思的时间

  正是集中营的生活,让他认识到:

  在集中营,在活人实验室我们亲眼目睹有人像猪猡,

  有人像圣人。人的内心里,这种都可能有。

  最终表现出那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他从中更是体会到苦难的意义,苦难是让人的精神升华,苦难是命运的选择让你找到生命的意义。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讲:“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受过的痛苦”

  同时他也批判了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大家对于幸福的过度追求中,暗含着对不幸的一种蔑视和认为不幸是耻辱。

  一个人的不幸从对社会做贡献的角度来讲意味着“没用”,诸如乞丐,残疾人等。

  我们的社会尊崇成功,尊重对有社会贡献的人。但经常会将“人的有用”和“人的尊严”混淆。不是每一个人都对社会有贡献,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人的尊严,有他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只认同人的有用,而忽略人的尊严,无异于希特勒的纳粹。那么用安乐死执行屠杀“慈善”地杀死因年迈、疾病、精神障碍或其他各种疾患而丧失社会有用性的人的黑暗时代就不远了

  而人性是复杂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时人发明出来的,

  但是,心中默默祈祷着上帝而进入毒气室的也是人。”

  正因为人性复杂,我们才更需要每一个个人的自救,即使再最恶劣的环境下,也要保持内心的自由。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