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最新5篇】

时间: 2024-08-14 17:09:18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事迹,肯定对各类事迹都很熟悉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最新5篇】,欢迎阅读。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最新5篇】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最新5篇】 篇一

大家好,走上发言席的时候,大家可能在纳闷,一个年轻的女子,一个充满掌声的报告会如何开场,其实我今天来到“学习型家庭”事迹报告会,只是把曾经带给我震撼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关于苦难的体验、关于坚强的学习、更是关于美丽的诠释,我是来自石门广播电视局的记者欧阳志慧,今天我所说的主人公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来到会场,可是我们一样会被一个残疾母亲立志送儿上学的力量而感动的。

我是在一次采访中认识和走进这位母亲的,她叫覃正菊,今年48岁,原石门化工一厂一名普通的女工,十八年前,她三十岁,还是一名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爱学习,爱工作,当时世界对于她来说就是工厂流水生产线上的快乐,就是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一台三吨重的机床粉碎了她的双腿也粉碎了她所有的梦想,高位截瘫的事实无法挽回,终生将无法站起,那年她的儿子胡泊仅仅五岁。覃正菊躺在床上,全身插满了各种针管,不能动弹,她想到了死亡,因为� 覃正菊望着轮椅哭了三天三夜之后,开始在丈夫的帮助下练习简单的日常行动,起床,一个在常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她仅仅靠着床头的一根绳子就练了三个月,她让丈夫在门的两面安上了扣手,千百次跌倒,千万次爬起,甚至她还用一根三米长的拖把拖地,学会了背靠墙艰难地摩擦着用毫无知觉的双腿行走,也学会了在黑夜里无数次哭湿枕头后仍然平和微笑地面对生活,她用言传身教鼓励着儿子的学习。让这位残疾母亲欣慰的是,她的儿子胡泊从小就很懂事,不需要接送着上学,没有买过玩具、零食,也没有零花钱,因为家里一切开支都用在了母亲的治疗上。从小他就学会了在母亲吃大把大把的药丸后静静地端上一杯红糖茶,学会了放学后一边帮母亲按摩双腿一边给她讲故事,也学会了用沉默对待那些讥笑他的孩子,渐渐地他长大了,能够把母亲从轮椅上抱起来了,甚至他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在阳光下逛街,帮她梳头,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

可是,可是厄运还是再次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96年覃正菊的丈夫因长期劳累、营养不良加上诊断不及时,患上了尿毒症,已到晚期。白天覃正菊要摸爬着侍侯丈夫,再伤心再难受只能晚上悄悄地哭,既不能让丈夫知道,也不能让儿子晓得,有一次夜里越想越伤心,竟然揩湿了四条毛巾,真想同丈夫一起走了算了,一了百了。可是一看到懂事的儿子,那个狠心怎么也下不了。丈夫也不放心可怜的娘俩,经常在病床上哭喊,我们两个人的命怎么这样苦,孩子也跟着造孽呀,我走了你们的日子怎么过,我想都不敢想呀。因为长期流泪,丈夫的眼睛肿得比颧骨还高,最终还是带着无限的惦念与遗憾离开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走时,眼睛睁得老大老大,那一年,覃正菊40岁,儿子13岁,也是在那一年,石门化工一厂效益急剧滑坡,面临破产,每月发给她仅380元的生活费,她真是流干了所有的眼泪,再次面对命运对她的磨难。

很多亲戚朋友都劝她,家庭特殊,算了,别让儿子读书了,你把他养大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干脆让他在县城打个短工挣点小钱,对你也是个照应。她把儿子揽在怀里,抱着丈夫的遗像说:儿子,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无论怎样困难妈妈哪怕砸锅卖铁一定支持你读书。

说实话,每当她跟我说起这些的时候,我想都不敢想,一个高位截瘫的母亲,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堆无法偿还的债务,很多人,包括自认为坚强的人都会被压垮的。

可是,她用380元计算着家里的开支和儿子的学费,不断透支身体和生命的极限,她冒着高度的危险跌跌滚� 2000年8月,覃正菊迎来了她生命

那是一个特殊的家,去她家,首先要打开窗户取出钥匙,自己开门走进去,很多人都用过那片被摸得光滑的钥匙,走进过那扇门,她的亲戚朋友,石门各届县委政府的领导,还有许多许多好心的人。她的家里虽然没有什么东西,却一尘不染十分干净整洁,走进去,你很难相信,打整这个家的主人已经瘫痪了十八年,家里最值钱的就是那部电话了,那还是儿子上大学前唯一的要求,他说,我和妈妈从来没有分开过,她老了,身体又不好,我不放心把她一个人扔在家里,那样我读书也不会安心的。好心人帮凑着安上了电话,那根长长的电话线就连接着石门与湘潭,连接着母亲与儿子,生命与生命,儿子无数次地在电话里对母亲说,妈妈,无论前面还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挺过去,无论你再怎样痛苦难受,千万千万别倒下,千万千万别想不开寻短见,妈妈,我爱你,你知道吗,回家能看到你,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将来我还要考研读博,我要帮你医治双腿,带你出门旅游,妈妈,我会让你更幸福。

在石门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下,她的儿子顺利地走过了大学四年的生活,在学校,他节俭朴素,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他无时不在牵挂着病床上瘫痪的母亲,而母亲也时刻惦记着远方求学的儿子,尽管儿子每年的学费、生活费不再让她发愁,可她总觉得自己欠社会欠别人的太多了,不能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她瞒着儿子变卖了家中一切可卖的东西,甚至是乡下老母亲送来的腊肉和猪�

十八年过去了,从前的欢快奔跑对她来说恍若隔世,有时她甚至怀疑眼前这双腿十八年前还爬过山淌过水走过路,十八年,这位母亲养大了一个孩子,为国家和社会造就了一个人才,十八年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在我们健康人看来也许只是红颜的丢失青春的流走,而这位母亲却经受了6570个日日夜夜的磨难,她的双腿已经萎缩得像两根竹竿,揪心的病痛熬尽了她的心血与黑发,十八年,她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呆了十八年,蓝天与阳光对她来说是奢侈的美梦,十八年她吃下的药丸可能像一座小山,十八年背与墙的摩擦已被岁月烙上深深的痕迹,尽管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还能支撑多远,但她依然平和从容。

我常常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母亲可以坚强无比地走下来,不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感动着我们的内心,震撼着我们的大多数,是瓜与籽相连的浓密,是血与肉相连的亲情,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依靠,她在自己的世界里痛苦,在人群中微笑。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最新5篇】 篇二

我叫鲁云英,津市市农村办正科级退休干部。十八年前,我仅是阳由乡农科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家里有八十高龄的婆婆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承包着队里四亩多田地。我爱人是市煤建公司职工。

小时候,我家里穷,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务农了。我坚持自学。读完了黑龙江函授大学语文,读古今中外名著二百多部。读文学期刊近万册。写学习笔记二万多字,记疑难字词五百多组,摘录民间歇后语五百多条,有人会问,一个农村妇女,哪有这么多的时间读和写的呢?时间是挤出来的。有人休息坐茶馆,有人无事打扑克。我没有这份闲心。我把点滴时间用在学习上,会前会后,田边地头,我总是带着书本,有空就拿出来读。连上街卖菜也带着书。一天,我卖菜回家时,一边走路一边读书,秤杆碰到电线杆、秤杆撞断了,损失几十元,挨了丈夫的骂。

1980年特大洪灾,阳由垸溃垸了,我家的房子倒了。我和爱人在屋场上搭了一个小油毛毡棚。晚上我躺在油毛毡棚子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电灯毁了,煤油灯点不燃,我要读书,怎么办?唯一照明的还有一支三节电筒,我坐在帐子里,用电筒照着读书。又挨了丈夫的骂:“说你这个女人真不懂事。”1980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农村带来了可喜变化;质朴、善良的乡里人形象激励着我想写点什么,写什么呢?就写我们的党的好政策,写我周围那些质朴、善良、勤劳的农民。然而,当我拿起笔来的时候,我感到笔生了,手也笨了。这双握惯了锄头和镰刀的手啊,怎么也不听使唤。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人,通过二十多年的田间劳作,所学的一点文化知识都落到田地里了。写出的东西前言不搭后语,就连那些极简单的字词也写不出来。横在我面前的文学之路是高山峻岭,是崎岖小道。我写的第一篇小说,题目叫“苦笑”。写了好几万字。写好了,回头再看,啊哟!哪里象文章呢?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有位老师对我说:“小鲁,文学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有人搞了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也没搞出东西来。开始不要写得太长,要从短的入手。多读书,要练基本功。不能把你生活中包罗万象的东西全记下来,要从生活中去提炼,歌颂真善美……”

老师的教导象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灵的窗子。于是,我回过头来如饥似渴地读书。读着读着,心,慢慢开窍了。书,成了我最好的老师。按照老师和书本上说的,我仔细地观察周围那些人的一言一行。从这些普通人身上,我发现了闪光的东西,我捕捉到了灵感。终于,一个比较象样的短篇写成了,在津市文化馆办的《兰草》期刊上发表了。我好高兴啊!我的文章能在刊物上发表啦!我创作的兴趣更浓了。

1982年4月份,作家谢璞老师来津市讲课。我丢下生产,每天跑到街上听课。当时听课的人济济一堂,尽是城里人,就我一个农民,我不敢坐前面,坐在角角里。我怕人家说:一个农村女人,也想搞创作哇!出乎我的意料,谢老师看过我的稿子之后,通知我去了。谢老师跟我谈了两个钟头的话。临走时,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鲁呀!你是一根好苗子,你的文章很朴实。你只要坚持下去,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年青人,春光易度,前程无量啊……”回到家里,我翻来复去睡不着,谢老师那亲切的话音总在我耳旁缭绕。是不是我的文章真的写得好呢?不是的,这是老师对我的鼓励,对我的希望呀!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拿起笔来,坚持写呢?82年一年里,我陆续写出了十二个短篇。一篇也没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冬天夜里冷,我用毛巾包住头,用棉袄裹住脚。夏天热得要死,我很少乘过凉,乡下蚊子抓得成把,我穿上深筒套鞋,穿上长衣长裤,照样坚持写。我的朋友们劝我:“算了吧!人到中年万事休,不要挤在文学创作的小路上。如今政策好,把家庭副业抓好,责任田种好,把儿女抚养好就行了。想捞那几个稿费,是那么容易的吗?朋友劝我,出于真心。她们是看我苦苦写了几年没出成果呀!”

我刻苦再刻苦、坚持再坚持,苍天不负苦心人。我的小说《布谷叫了》在省刊上发表,编辑部专门为这篇文章写了评论,题目是“新苗破土放清香”。我的小说《月到中秋圆》也在省刊上发表,编辑部也为这篇文章写了专题评论,题目是“一朵带露的鲜花。”《月到中秋圆》被常德地区评为文学创作二等奖。津市市人民政府、常德市人民政府曾连续几年授予我“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全国妇联授予我“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85年的三月,我荣幸地上了北京,受到了邓颖超、康克清、陈慕华……等许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我被津市市委、常德市委树为“四自”、“四有”、“先进”典型。先后多次参加过津市市委、地区妇联、常德市委组织的“四自”、“四有”、“先进”等典型报告团。在全省范围内讲用过84场,听众达25万人次。我的典型事迹曾先后在《人民日报》、《报》、《中国农民报》、《中国妇女报》等近百家报刊、杂志、电台上播发。收到全国各地朋友的来信1000多封。还收到了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福田一郎先生两封来信,一张日本画,三幅友谊条幅,他还真诚地要接我到日本做客。86年12月组织上为我转了干,我从田野里走来,由一名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

87年我被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吸收为会员,我从印满牛蹄窝的乡间小路走来,由一名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业余作家。我参加过湖南省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六界执委委员。在我艰难跋涉的人生旅途中,创造过一个又一个人生景点。缅怀昔日的辉煌,我的心灵常常被深深地震撼。我把对党、对组织、对人民的感激之情泼洒在工作、学习中,为完善自我人格、实现自我价值辛勤耕耘。

转干后,组织上安排我在阳由乡、白衣镇、农委工作过,先后担任过乡妇联主任、镇宣传委员、政工秘书、监察室主任、纪工委书记。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阳由乡任妇联主任期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妇女干部,在白衣镇任宣传员时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党员。在农委连续五年被考�

行政舞台的生涯对于我来说,太短暂。九七年年底,组织上按常规作法(五十岁的妇女干部一刀切)将我从领导班子的位置上切下来,虽属常规,但谁都会禁不住的有几分伤感与失落。但是很快,我就从那份失落中振作了起来,重新拿起了手中的那只笔。我用我微薄的工资订了《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人民文学》、《家庭》、《读者》。还从书店里购回了一些文学名著,我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潜心研读和思考。调整自已的思维,重新寻找到了我的人生轨迹。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需扬鞭自奋蹄。”岁月不饶人,今天的我,已到了生命的秋天了。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倍感时光的珍贵。我自己的衣食、起居、生活、简单、草率得到了接近残酷。夏天里,我清早买一水瓢娃儿糕,早晨吃娃儿糕,中午吃娃儿糕,晚上还是吃娃儿糕。一碗小菜,一杯开水对付我那辘辘饥肠。有时小菜都顾不上,从菜坛里夹几块辣萝卜对付过去。冬天里,早晨一碗稀饭,一个馒头,中午吃馒头,晚餐还是吃馒头。边吃边看书,时间就是这么挤出来的。我常常一边走路一边构思,等会、等车、等人都是我构思的最好时机。我的人只要是醒着,思维就没有一刻休闲,由于劳心过度,有一天我晕倒在床前,我儿子吓坏了,说:“妈,你要保重身体啊!我说:“儿呀,死不了,命可没那么娇贵。”我支撑着又站起来了,我体会出了呕心沥血这几个字的深刻含义。一个人活着意味着什么?如果对事业没有一种执着的进取和追求,那是一种堕落,是人生的悲哀。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结局,那就是死亡。其实死亡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你面对死亡时,不因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而悔恨。我常常用我的人生座右铭告诫和勉励自己:“吃苦是增福,享福是消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学创作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我有时因一口气完成一个两万字的中篇小说日夜不休息,累得筋疲力尽,四肢无力瘫倒在沙发上时,我就想:今天的我已不缺吃少穿,却要玩命地写小说,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常常因拼命地写文章写得头晕目眩,跑到医疗站打吊针,一个疗程下来,常常花费的是我大半个月的工资。有一段日子,我把书稿锁起来,发誓不再写作,可我终没有说服自己,我只要一静下心来,许多熟悉的面孔和身影便迭印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我不把他们写出来,我对得起人民对我的哺育?作家,是人民的作家,为广大人民鼓与呼,是一名作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说作品是社会、时代的产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小说的人要具有超前思维能力。文学是人学,作者对事物和对人的了解,要能洞察秋毫,写出的作品角度才新,立意才深。作者本人在刻苦创作过程中,思想才能步步提高和深化,超越自我,达到一种崭新崇高的境界。

比起全国那些有影响的大作家,我算不了什么,我只是用我不倦的追求,谱写着我的平凡人生,用我坚实的足迹,在一片黄土地上想垒起一块丰碑。在金钱至上,玩乐成风,歌舞升平的年代里,我照常能自守一方净土,耐一份寂寞,伴一盏孤灯,安贫乐道,在对知识的追求中,充实而潇洒地生活着。

老天是不负苦心人的,我的散文《我与婆婆》、《家乡的红薯片》、《考官》等,中篇小说《又到九九重阳节》、《小户人家》、《竹山二月》、《家事春秋》等相继在湖南文学、桃花源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九九年出版了小说集《布谷叫了》,获常德市“五个一”工程奖。获第五届丁玲文学奖。

2002年,我正式退休。退休后的我一心扑在创作上,先后写出《婆、媳、孙》、《有太阳真好》、《一条好烟》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及近百篇散文。我迎来了又一个文学创作的丰收季节。

我在自己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启发女儿从事文学创作,女儿没有工作,一直在外漂泊,现实的残酷腐蚀着她的坚强,麻将一度成为她泄愤之中最好的工具。我痛彻心肺,不止一次地规劝她说:“女儿啊!你千万不能就这样作贱自己,你还这么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妈妈就靠着这支笔,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你的文笔那么好,难道不可以把妈妈作为你今后行动的指南吗?”我女儿终于有些感动,她说是妈妈可贵的精神洗涤、震撼了她的灵魂。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份开始,她告别了麻将桌,拿起了手中笔,写啊!写啊!她手写酸了肩膀写疼了,她说:“妈妈,我不行了,你女儿不是写文章的料,文学之神离我太遥远了”我说:“你才写了几个字?妈妈曾经苦苦地写了五年,手稿装了几蛇壳袋。妈妈在省级刊物发表的处女作是第三十六篇啊!作家是写出来的,是坐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女儿才静下心来,艰难爬涉。开始,她写的初稿拿给我看时,我说:“不行,重写。”她改了八稿,才在我手里过关。我说:“写作是严肃的,神圣的,文学是一只触摸人心灵的手,你写的文章给别人读的,能让看了你的文章的人高兴、快乐、痛哭流泪,能让人感到心疼,那就是写好了。”女儿点点头,女人的眼眶湿了,她说她被我思想的深刻感动了。她又坚持写啊写!终于写出了几篇象样的小说和散文。散文《人在旅途》在作家与社会报上发表,散文《望江楼记》在2001年湖南作家第四期上发表,并被收进2000年8月至2001年12月《湖南作家》佳作选;女儿四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游子情思》被收编在2001年新湘军小说卷中。近几年来,她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息,先后写出了《与查岗无关》、《心事》等多部中篇、短篇小说及《珊珊不愿回家》、《借钱》等几十篇随笔、散文。有《初为乞丐》、《走近妈妈》、《外婆》等已经先后在湖南日报、今日女报、三湘都市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桃花源等报刊上发表。

2001年10月,我女儿曾被常德日报、晚报聘为特约记者。她先后在市、地、省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通讯、专访、新闻等380多篇。她从沉沦中走了出来,由一名漂泊四海的游子已成长为一名常德市作协会员。

2002年,我和女儿合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集《母女小说选》。今日女报专版报导;我国首部《母女小说选》面世。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女儿周壬紫正在写一部反映打工生活的长篇小说《微笑的星空》。2004年,我和女儿的另一部小说集《笔耕缘》即将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

2002年,津市成立了半边天文学社,我担任名誉社长,在我的影响下,涌现出了彭梅华、刘绍英、陈秋华、周琼等五名女常德市作协会员,涌现出了佘奇志、王雪珍、郭玉璟、王寒梅、鲁红等三十多名文学爱好者。近两年来,半边天文学社的作者们辛勤耕耘,先后在市、地、省、全国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近三百篇。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最新5篇】 篇三

提起xx村社区的xx,他周边的人都说佩服,虽然他原先的文化程度不高,但现在每天依然坚持看书看报,从未中断。他常说,现在人虽然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休,原先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几年学,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又不用上班,何况“活到老、学到老”是一句至理名言,虽然我们不能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但平时关心国家大事、了解身边的事,能更好地支持国家和社区的建设,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啊。

出身贫寒的xx同志,早期家庭贫困,到学校读了两三年书,家里就再也供养不起了。只好辍学在家务农的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真是羡慕极了。解放后,公社办夜校,他便第一个报名参加学习。参加工作后,只要上级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习班,他每次都是不迟到不早退,上课时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不懂的字就做个记号,下课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再补记上。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他深深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结婚成家后,他与妻子二人,横下一条心,硬是把三个子女都培养成才了。如今,他们的孙辈们已经在大学读书了。他总想着,不能让我们的遗憾再留给下一代。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最新5篇】

庭中积极倡导诚信理念,教育儿女注重示范效应,让孙子孙女恪守道德规范健康地成长,从小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成为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栋梁之材。

在他的家里,由于他十分注重自身修养,营造文化氛围,随处可看到在茶几、沙发、柜子上的书和杂志。房子中最好的位置、最好的装修就是书房。书房的一边是一个满整墙的书柜,书阁中堆满了书。书房靠墙的一隅,摆放着写字台和电脑,加上几盆花草,书房里充满着淡淡的书香。在学习中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相互提高。男主人说:我们家生活简单,但很充实,是学习让这个家充满了情趣、活力和温馨。也就是在他们这个“文化中心户”注重自身修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周围不少的居民家庭中,家庭成员能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报、看电视新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子女孝敬长辈,老人体贴子女,家庭团结、邻里和睦己蔚然成风。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最新5篇】 篇四

一、书籍滋养精神

1、书籍报刊成为家庭的重要财富。该家庭有较为丰富的藏书,约有5000余册,多为文学书籍、教育书籍,并有部分电子书籍。丈夫金礼斌是宁海报社副总编辑,妻子葛震宇是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县名教师,儿子金毅十四年级学生。阅读专业著作、书�

2、经典作品成为精神的重要来源。该家庭的阅读有较高的品位,特别崇尚经典阅读,特别是文学经典与教育经典。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阅读了数十种中外文学经典原著,并写读书心得。他们的理念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就积淀在经典作品之中,阅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对话,就是与崇高为伍。

3、谈书论文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该家庭倡导读书与生活的统一,读书与生活的自然状态,书籍成为家中桌上的永恒话题,“奇文共赏”、“疑义相析”“民风了解”成为家庭生活的一种乐趣。

二、网络连接世界

1、徜徉信息世界,善于在搜集与整合中进行学习。该家庭自1998年购买电脑上网之后,一直善于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善于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利用因特网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拓宽胸襟。为了满足学习需要,2002年又添置了一台。网�

2、参与论坛讨论,善于在对话与互动中开展学习。金礼斌在报社担任副总编辑的任务,分管宁海新闻网的工作,从新闻网的开通、策划、到逐渐走向成熟都离不开他的创意和努力。这期间金礼斌同志为了更多地了解网络世界,学习网络知识,常常是在电脑前一座就是一夜,废寝忘食、夜不知寐就是他最好的写照,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掌握了大量的网络知识,使电脑车彻头彻尾的成为家庭的重要组成成员。该家庭的其他成员也都参与到网络天地中来,参与一些健康论坛的讨论,如童声教育网、宁海教研网等等,并在其中发表学习心得或一些研究文章。网络成了该家庭获取知识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天地。

三、写作促进发展

热爱写作,并通过写作促进自我发展,是该家庭的又一特色。金礼斌同志就职于报社笔耕不缀是他的职业所定,自不必说。其妻葛震宇奋斗在教育战线上,也非常重视教学心得的撰写,是个典型的研究型教师,她主持并撰写的教研课题获得省一等奖,在各级各类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达十多篇。儿子金毅也在浓浓书香的熏陶 今年刚就读四年级就开始学写校园小说,在童声作文网上发表的《马小跳续编》和《鸡皮疙瘩续编》吸引了众多小作者的回帖评论。

学习型家庭事迹材料【最新5篇】 篇五

经过多年的养鸡和种植蔬菜的实践,邹淑玲深深的体会到:要想富,不靠科技不行。前些年的苦心经营,从养蛋鸡到种植普通蔬菜,家庭收入和经济效益并不太乐观。1996年,由于信息不灵,市场行情不对路,秋季种植的30亩早秋1号大白菜,上市不受欢迎,有20亩大白菜扔在地里,卖不出去。经验和教训再次启发了邹淑玲,靠过去粗放型经营方式已经是不行啦。进入信息时代,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农业冲击特别大,这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经营管理这么多土地,如果不运用现代技术管理手段,确实是风险很大。于是,邹淑玲同丈夫反复商量,于99年投资1万元购置1台电脑并上了网,使蔬菜从引种到销售都实现了信息化。

电脑进家后,邹淑玲和丈夫一起充分利用高科技多、快、精、好这一优势来进行管理。

一是广泛收集信息。邹淑玲从网上先后收集到日本的甘蓝系列、白菜系列、国内胶州系列、北京井田种苗等,这些品种都是适合当地种植的。可以说,电脑能使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从99年开始,邹淑玲就引进日本甘蓝系列新品种,利用当地蔬菜节气,打好时间差,种植反季菜。八月份定植,十月份采收,产品全部销往日本。邹淑玲种植的蔬菜色泽新颖,味道鲜美,营养高,深受日本客户的欢迎。她种植的30亩甘蓝仅一季就收入14万余元,亩产达1.2万斤,亩产值达4400余元。

二是快速采用信息。过去,由于信息闭塞,往往只是靠报刊、书籍来传递,好的品种根本收集不到,即使收集到也不及时,更严重的是生产出的产品与市场不对路。2002年1月份,邹淑玲通过网上看到北京大钟寺批发市场的大白菜批发价每公斤1.2元,经过一个星期的研究,她发现菜价只涨不降。得到这个信息后,立即在网上同南韩客商取得联系,马上引进大白菜新品种“四季旺”种子。1月底育苗,3月20日定植。邹淑玲种植的30多亩大白菜全部采用农家肥,口感好,无污染,市场销路也看好。这茬大白菜全部上市后,收入达12万余元。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