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时间: 2024-09-06 12:41:54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1级文库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8篇地质灾害报告的相关文章。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篇一

根据通地灾指办发〔2017〕51号文件要求,我乡对照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整改清单,逐项梳理,现就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43个村民小组,1997户7828人。境内由于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属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等。通过逐村逐组排查并核实,目前我乡经上级实地勘察后认可的地质灾害地点主要有18处(其中新增3处)。

二、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8月30日,我乡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专项排查工作组就全乡7个村委会受灾情况及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同时要求做好信息报送,加强防汛值班,落实灾害点监测人,整理完善应急预案。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工作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将地质灾害防� 同时按照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责任,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落实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应急调查等防治措施。

二是制定防治方案,搞好隐患排查。逐步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对发现新增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求迅速上报,逐一落实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及监测预警人员,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发放地质灾害预防明白卡,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将防灾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完善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险)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汛期前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汛期后进行复查与总结。

四是加强协作,畅通地质灾害信息渠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村和单位(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落实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资金和物资储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乡、村、组及部门之间信息传报迅速准确,保障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畅通。

五是明确避险场所,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备。

六是加大宣传,增强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张贴宣传画、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会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减灾、确保一方平安。

七是强化领导,进一步落实防灾措施。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广大干部群众防御地质灾害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心理;受灾害威胁时,部分群众自救意识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二是群测群防基础薄弱。监测站点覆盖面不够,通信和预警手段相对缺乏,道路等级较低,抗灾能力弱。隐患点监测预警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知识,监测工作不够规范,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严重不足。由于乡财政收入不足,仅能维持单位运转,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防治。

四是地质灾害(隐患)户搬迁安置问题多。部分长期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实行避险搬迁。部分农民虽进行避险搬迁,但需依靠原有土地维持生计,未实现真正的搬离。有极少数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无法筹集自筹部分。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加大对如何监测、如何防灾、救灾等知识的宣传,把宣传重点放在村组,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政府强制的被动抗灾转化为群众自觉的主动避灾。

二要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全民参与防灾、抗灾。进一步完善乡、村、组三级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动组织各单位(部门)和群众共同参与开展群众性的监测和预防。实行分片包保、群众自测自警,加大监测力度,全面实现对灾害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

三要积极探索防御地质灾害的治本之策,将搬迁避让工作进行到底。搬迁避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治标”转向“治本”的重要措举,已成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种新趋向。针对我乡部分地区受灾害威胁的农村散户,搞工程治理得不偿失,在考虑群众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基础上,鼓励和动员灾害易发区群众搬迁,做到主动避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威胁问题。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篇二

按照《关于深入开展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石地灾指〔20xx〕1号)文件通知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庚即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精心部署。

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强化地灾防治工作,统一思想,分析我乡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始终把地质灾害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按照“坡要到顶、沟要到头”的要求,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要求,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排查原则,从6月10日至7月10日,在全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二、强化落实,取得实效。

按照区域分解,明确责任,实行乡、村、组、监测员四级联动,迅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工作。凡是有人居住、有工程活动的地段、区域逐点逐段排查核查,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重点对学校、聚居点等人口密集区动态排查,找准薄弱环节、及时化解风险,强化问题整改。对已通过各种措施处理销号的隐患点进行“回头看”,检查治理工程运行情况,核查周边地质环境是否有新的变化。同时在排查工作中同步开展地灾防治宣传工作,组织汛期每月开展一次应急避险演练,增强干部群众临灾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实战能力,确保发生灾情、险情时临危不乱,快速、有序、安全撤离。

三、加强信息收集报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按照“一日一移交”的原则,及时将排查结果汇总上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对排查出的隐患点逐一细化避让、监测、治理等措施,对险情紧迫的,第一时间组织受威胁人员聚散转移,并及时与县国土资源局与华地公司联系,对排查隐患情况进行指导,确保工作措施安全到位。同时,注重做好隐患排查工作经验的总结,取长补短,优化方案,完善措施,把地灾防治工作做实,打赢防灾硬仗,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篇三

为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局《关于印发〈xx年度武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土资规发〔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局领导的指示要求,市局对我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检查,这是对我分局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我代表分局党委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根据检查要求,现将分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该项工作分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高成喜局长为组长,皮文胜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分局地籍地政科,由科长具体负责专班工作。

工作专班任务是负责排查、巡查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工作人员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确保通讯畅通;如在排查中发现问题或是群众反映出现隐患点,要求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积极协调、配合区政府和有关技术人员开展排险、预防;并迅速向市局、分局领导小组进行汇报,将处置情况及时向市局、区政府提交书面报告。此外,工作专班还负责积极协调区政府及辖区街道、社区共同排查地灾隐患,掌握各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确保日常工作中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顺利展开。

二、狠抓落实,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在实处。

(一)及时制定《江岸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实际,分局及时修订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今年的防治工作任务,要求辖区各街道制定和完善区片、局部的应急预案,明确灾害防治责任人,明确避灾路线、临时安置地点及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并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要求工作专班人员随时做好观测记录,密切注视灾情动态,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和处置,方案还要求积极与建设、市政、交通、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进行沟通,形成合力,加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力度。

(二)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工作。为提高全体职工的防治地质灾害意识,我们把宣传教育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突出宣传重点,并注重宣传方式的不断创新。分局多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地质灾害宣传片,让大家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预防工作的必要性,还通过集中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全体职工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了防治地质灾害的能力;分局还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和“5.12”全国防灾减灾日,通过悬挂、张贴宣传标语、图画及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从而扩大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广泛利用社会有效资源,达到共同监督地质灾害隐患的现实动态,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群测群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落实规章制度,实现地质灾害预防为主。

1、坚持排查监测和巡查制度。分局领导小组带领工作专班人员深入全区开展排查工作,我辖区虽然没有地质灾害重点易发区域,但分局仍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有效的排查安全隐患,并密切联系各街道和乡、镇、村,形成良好的巡查排险机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巡查网络,使排查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群测群防工作制。分局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辖区各街道、社区共同做好预防地质灾害工作,要求各负责人定期收集群众反映,及时汇报辖区内有无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并且要求他们提高警惕、配合分局搞好监测,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共同防治地质灾害。

3、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确保应急系统信息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值班、速报、应急处理等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快捷,防灾、避灾、救灾、治灾措施及时有效。在汛期内,工作专班人员坚持24小时电话畅通,加强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能立即组织应急处置,确认险情灾情,启动预案,及时消除。

4、落实培训制度,增强预防灾害的意识。坚持落实集中培训制度,分局除了要求各科室定期组织预防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外,还邀请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曹微副处长,为全局干部职工上了一堂题为“地质灾害防治及管理”专题辅导课,培训效果明显。分局工作专班还坚持深入街道、社区进行培训,让群众了解更多预防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险、自救的方法。通过这些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防治地质灾害的自觉性和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分局扎实开展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奠定了基础。

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全力推进群测群防建设,健全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部门联动,提高群测群防员防灾避险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排查工作台账,确保不留死角。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编制应急预案,落实防灾措施。

(三)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明白卡和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手段,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成员的业务能力。对已编制的预案要加强宣讲,让群众知道预案的预警信号、避让路线、避灾地点等内容,使群众遇到险情能够按预案有序避灾。健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力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常态工作范围,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坚决克服饶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的认识。

(二)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力度。建议市局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加强这项工作的培训力度,除了电视电话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使基层工作人员都能意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在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认真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的趋势,进一步组织开展地质环境调查,根据自然因素和各类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时间等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层层落实防灾预案和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江岸分局将以市局这次检查为契机,不断查漏补缺,健全防灾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群测群防建设,不断增强汛期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篇四

根据《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我镇境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其中滑坡5处,崩塌1处,全镇39个行政村中有6个行政村分布有地质灾害点。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根据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今年本镇境内不稳定的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规模重点1处,次重点3处,一般2处,受暴雨、台风的袭击还可能造成新的地质灾害,要求各村各部门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全镇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处,主要范围为房前屋后的高陡边坡等危险点,主要威胁对象为边坡前后房屋及322余人生命财产安全。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大多是在强降雨下诱的、汛期发生数占全年80%以上,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汛期,即4月1日—10月15日,要求各村、各部门提前做好防范各项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1、组织机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人为本,建立以镇政府行政镇长负责制和有关部门领导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成立镇地质灾害防灾救灾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派出所所长、党政办主任、国土所所长担任副组长,城镇管理办公室、水利站、学区、公路站、卫生院、电信局、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供电所、企业服务中心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镇人民政府一项重要日常管理工作来抓,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强化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镇国土所会同同级城建办、水利站、公路站、学区等部门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落实部门责任制,密切配合,及时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至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受灾威胁的群众手中,把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2、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1)镇国土所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宣传工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制度,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

(2)城镇管理办公室要严格山地建房的管理,指导住宅、校舍等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建设,加强对生命设施的防护和巡查工作,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削坡建房和从事不合理的工程活动。

(3)镇水利工作站要及时向镇国土所能报暴雨、洪水等有关防汛信息。做好水库等水利设施和沿岸地质灾害的巡查、防治、抢险救助等工作。

(4)镇公路站要做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地段防治的检查工作,组织力量抢修因灾损毁的公路设施、保障交通干线的畅通,负责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5)镇广播电视站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如在台风、暴雨地质灾害易发期,及时播报省、市、县人民政府的防灾工作部署和灾害气象消息、预警、预报等。

(6)学区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学校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工作,并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师生避险转移工作。

(7)其他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监测及预报

镇国土所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汛前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点要进行全面检查,平常每15天对全镇各隐患点进行一次巡查,暴雨期间每半天对全镇各隐患点进行一次巡查监测,若发现险情应直接报县监测中心,并速报县人民政府,应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点受威胁人员、财产等避险转移工作。

(三)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对已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和已列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应进行加密监测,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级3—4级或5级时,应实行24小时监测,还应对房前屋后、公路沿线高陡边坡、水利设施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巡查。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根据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迅速做好受威胁人员的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的保护工作,紧急情况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四)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镇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下称《应急预案》,按既定预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镇国土所要迅速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监测,做好抢险救灾的技术指导工作,抢险救灾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其他有关部门应按照《应急预案》的分工及时做好抢险救灾的相关工作,必要时可请求上级派驻军给予支援,可以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抢险救灾工作要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防治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发生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镇政府接到灾情险情后,应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国土局主管部门速报,在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直到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发生小型地质灾害,镇政府应在1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和国土局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灾情出现的地点、时间、类型、规模、成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主管部门采取对策和措施。

(六)综合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强调“以防为主, 无条件降低坡高和采取边坡支档措施的地灾隐患点应以监测为主。若遇险情,及时将人员、财产撤离、转移。

(七)《防治方案》的实施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和完善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加强监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镇政府要加强地质环境的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的审核审批,杜绝人为活动加剧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违反规定,发生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加强宣传,提高干部公众的防灾意识,通过广播、宣传图片、挂历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镇、村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干部和公众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各级领导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众关心、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而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使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篇五

(一)前言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工程涉及削方、锚固工程、支挡工程、护坡工程、排水工程等,这些工程施工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怎样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施工污染带来的危害,将施工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文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环境管理及措施进行了探讨,对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二)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三)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1、防止扰民与污染措施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保护空气质量措施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应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

(3)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应安装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5)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7)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3、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 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3)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达到5mg/l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4)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5)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7)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4、加强噪声控制

(1)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应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5、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6、水土保持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7、生态环境保护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2)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区水域捕捞任何水生动物。

(3)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设置必要的围栏并加以保护。

(5)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完成环境恢复。

8、文物保护

(1)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2)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破坏,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四)结语

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业主的大力支持。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中,业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篇六

我局根据相关工作要求现将我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高山峡谷区,因构造发育、气候恶劣、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岩体破碎,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特别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几乎覆盖了整个县境,是受地质灾害威胁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65处,今年新增3处,共168处。其中滑坡60处、泥石流58处、崩塌11处、不稳定斜坡17处。威胁居民1595户7883人,威胁资产14亿元。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危害因素之一。

二、目前我县地质灾害工作计划及推进情况

一是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和领导责任制,并将防灾责任层层落实到乡、到村、到点、到人。加强国土、气象、水务、安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基本形成了政府领导、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公众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宣传,开展防灾实地综合演练。我县通过气象、手机短信、县电视台等渠道,及时将天气状况、灾害预警预报等级及相关注意事项向社会发布。并计划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并在重点监控点设置地灾防治警示牌,加强联动培训,目前已开展防汛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8场参加人数2100人次,宣传培训9次,培训人员500人。三是群测群防,提升地灾防治能力。目前已建立“县、乡、村、点”四级群测群防网络,采取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监测责任人包点的方法,逐级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和监测责任人,制定了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避险地点。实现了群测群防、齐抓共管。设立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我局共安排4个值班领导、12个值班人员轮流值守,监测预报预警、地质灾害巡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报、速报等各项工作制度,真正做到信息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签订《地质灾害防御责任书》36份,制定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和预案表,共制定“两卡一表”3540套,16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确定1名专职监测人员。通过群测群防,共发布灾害预警预报信息163期。

根据省地灾应急指挥部和省防汛指挥部要求,我局要求防汛驻守督导单位地质勘察施工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4人于6月20日开展我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7月5日完成排查工作。7月20日按照州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要求开展2018年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由防汛驻守督导单位地质勘察施工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排查并于9月30日完成排查。四是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1、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目前我县已完成2018年避险搬迁安置户35户,其中乡24户、乡10户、乡1户,已拨付乡、乡、乡户直补农户资金105万元,剩35万为基础设施建设费,待完工后拨付。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地巫乡避险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处于施工阶段。2.甲英乡避险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处于施工阶段。3.列衣乡仲堆滑坡治理项目施工方已进场,由于河道水位过高无法满足施工条件,目前未开工。4.2处应急排危项目(下磨坊不稳定斜坡、四姆扎普崩塌)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5.甲英乡北侧和南侧地灾隐患治理项目已完成勘查、设计,正在实施招标。6.夏邛镇理塘宫危岩带处于勘查、设计阶段。

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群测群防专职监测存在技术困难。目前,我县群测群防体系已经基本完善,但由于县域面积大,地灾隐患点分散,监测手段单一,监测员管理有一定难度,存在一定隐患。二是避险搬迁补助资金缺口大,搬迁进度慢。现在补助资金从原来的1.6万元提高到4万元,但是我县搬迁群众普遍经济困难,新建房屋一般在15万元左右,群众筹措缺口资金存在较大困难,避险搬迁积极性较往年相对有所下降。三是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力度需要加大。我县威胁到群众生命财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受地理、生产生活等条件限制,无法全部进行避险搬迁,需要及时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及打算

一是加大群测群防专职监测技术投入。国土部门积极对接专业地质队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寻求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支撑。在共享气象、防汛等部门信息的基础上,筹措资金,建设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体系,科学监测。二是加快避险搬迁进度,整合补助资金。加快20xx年剩余安置户的搬迁安置工作。整合扶贫、民政、国土等部门资金,尽量弥补缺口资金。三是加大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力度。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168处,因条件限制无法全部进行避险搬迁,隐患点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近三年仅实施了两处治理工程和两处应急排危工程。下一步我县将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治理,但由于我县财政拮据,治理力度有限,希望得到省、州主管部门和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治理工程实施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篇七

为认真贯彻落实正安县教科局《关于立即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正教科通[20xx]184号)文件精神,根据我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在我校辖区学校开展了新一轮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搞好本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保证我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领导,我中心小学特成立了以XX校长为组长,各校(园)校(园)长为成员的XX中心小学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到人。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各校均利用校园广播、板报、队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方式,对师生长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自然灾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黄、赌、毒、防意外伤害、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为我乡的安全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排查范围及内容。

1、排查校园及周边建筑物、教室内墙体及吊坠物、学生活动场所等是否存在隐患;

2、排查食堂卫生、食品、饮用水等是否存在隐患;

3、排查用电设施、消防设施、防雷电设施、用水设施、排污设施等是否存在隐患;

4、排查药物使用和存储是否存在隐患;

5、排查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是否存在隐患。

6、排查是否使用车辆接送学生的情况。

7、排查学生是否带管制刀具进校园及其收缴情况等。

四、开展排查情况

经排查,存在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的有:

1、XX小学教学楼五(1)班教室有磁砖脱落现象,对该班学生存在安全隐患。

2、各村小门口均有摊点,有经营无卫生保证食品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3、XX小学教师周转房施工,对师生存在安全隐患。

4、XX学校有一条村级公路从教师宿舍与教学楼之间经过,对学校师生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桐梓学校教学楼后有一根电杆离墙太近,存在安全隐患。

5、各村小教学楼楼道栏杆不足1.1米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6、有部分家长骑无牌无证、超载摩托车接送孩子,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7、XX幼儿园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且门口公路通过无警示标志,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五、安全隐患整治情况

1、学校综治工作领导小组联系乡综治办及有关单位对校园周边进行全面的卫生清理,做到不留死角。

2、继续坚持做好放学护送制度。低年级及幼儿园坚持做好家长接送制度。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严禁骑无牌无证、超载车辆接送孩子上放学;

3、积极与乡卫生监督所、派出所、供电所、工商部门联系,对校园门口商贩进行整治,并通过广播、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形式,教育学生不吃不洁的食品;同时加强门卫管理,严禁学生私自外出。

4、XX小学教师周转房施工方拉上安全网,张贴警示标语,不准师生进入施工现场。

5、XX学校有一条村级公路从教师宿舍与教学楼之间经过,告知校长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并已上报教科局校安办。

6、XX幼儿园已报告杨兴乡人民政府和教科局校安办,并建议相关部门在校门口设置交通安全警示牌和减速带。

7、XX小学总务主任XX老师积极联系了泥水师傅对脱落磁砖进行修复加固。食品安全监督有力度。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较好,对学校食堂、炊具、餐具进行了消毒,采购、出入库管理、食品留样、泔水处理等方面管理到位并建立台账。

地质灾害报告最新8篇 篇八

20xx年8月13日县委、政府派出督查组,深入我乡对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督查。根据通地灾指办发〔2017〕52号文件的要求,针对我乡存在的问题,现就整改的情况特作如下汇报:

一、督查时存在的问题

1.无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方案;

2.无值班安排和值班记录;

3.未开展应急演练;

4.隐患点标牌不齐全;

5.无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

6.无村防灾工作检查;

7.避险搬迁项目实施进度缓慢。

二、整改落实情况

针对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逐项梳理,建立整改台账。

一是组织专人弥补软件中存在的不足,完善了相关软件资料;二是落实专人负责隐患点标识标牌的制作,到目前为止,标牌已制作好,大部分隐患点已安装到位;三是再次宣传动员避险项目的实施,确保年内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四是已制定好应急演练具体方案,只待实地演练。

三、下步打算

1.进一步落实通地灾指办发〔2017〕5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层层落实责任。

2.迅速完善相关软硬件资料,确保整改到位。

3.加大避险搬迁项目实施力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