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你有写过师德师风心得吗?作为老师的你快与我们分享你的心得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师德修养心得体会1000字”,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一
一、德育为先,优化德育管理体制机制
周口幼师根据未成年学生的特点,实施了由外在行为到思想内化的综合教育工程。
1.优化了德育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了以德育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和“师德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将此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2.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打造德育教育平台。一是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学生科、团委、学生会、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相互配合这一横向德育机构。二是建立了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学生科、教务科、教研组、班委会这一纵向德育机构。
3.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会,学习、交流班级德育管理经验;出台《班主任德育工作考核评估办法》,评选出“优秀班主任”并给予奖励。
4.建立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周口幼师师德规范八条》,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实现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精于业务、励德践行为基本要求的师德修养的显著提高。二是推行《学生操行评定实施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二、深化教改,促进德育课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德育教育进教材及课堂。
1.制定并落实了学科教学德育教育目标。要求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蕴藏丰富的教育因素,促进德育课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2.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落实《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强化“两课”教育与改革,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3.加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管理。加强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4.发挥实训实习的德育教育作用。建立了十几个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三、创新载体,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1.制定了《周口幼师校园文化建设与实施方案》,校园主要道路、建筑物悬挂了文明礼貌用语标语牌;开通了校园网站(省略),创建了富有幼师特色的校园文化。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增加绿色校园建设投入,突出“师范性、艺术性、知识性、时代性”特征,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花园式学校。
3.夯实德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亿多元,建设了占地面积32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提出“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搬迁;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提高;一手抓近期工作、一手抓长远发展”。
4.优化治安预防体系,全面加强警校共建,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四、创新载体,开展富有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
遵循未成年学生的特点与规律,切实在围绕“创”字上做文章,瞄准“建”字下工夫,抓延伸,促发展。
1.聘请专家、学者做形势政策报告,开办道德修养讲座;建立以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为主的德育教育基地;授予“自主创业优秀毕业生李灵”荣誉称号。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开展舞蹈基本功大赛、道德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3.实施分层递进教育策略。对一年级学生侧重进行“导向教育”,进行职业理解和职业意识教育;对二年级学生侧重进行“志向教育”,强化爱岗敬业教育;对三年级学生侧重进行“去向教育”,把重点放在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上。
4.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学生捐款20多万元,捐献衣物及棉被3000多件(套)、书籍2000多本;向患白血病学生捐款2万多元;向困难职工捐款6000元;到敬老院做好事500多件。
周口幼师扎实推进德育工作,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学校连续16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毕业生李灵当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五、拓展幼师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幼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思想活跃,追求上进,可塑性强。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要努力拓展幼师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深化德育教育。以强化德育意识、健全德育工作机制为重点,以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突破口,做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和管理监督机制,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
3.尊重青少年身心个性发展规律。重点关注基础较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行为指导和方法引导,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二
一、新时期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 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
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三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 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四
老师这个职业是伟大而又不可侵犯的。他默默地奉献着,但不求任何回报。从古到今,有多少的诗篇是赞美老师的,又有多少人能像老师一样无私奉献呢?共同阅读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5分钟,请您阅读!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1《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一书,具体介绍了:智慧——寻求智慧达成优美、观念——师德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育心——教师修养的新思考、实践——师德与教师的职业实践、求索——复杂教育情境中的理性思考等内容。
有人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神圣。”教育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不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又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他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有爱心的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要使学生对教师尊敬,唯一的源泉便是教师的德和才!道德问题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碰到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做人要有道德,做教师更要有崇高的道德水准,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师德是教育的根,它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心灵感悟。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这既是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道德的范畴。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更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观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以身促教,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为人师表,身教育人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只有以身立教,才无愧于社会、家长和学生;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2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不大而迷人的眼睛,一张小小的嘴巴,不高不矮的个子,她是一盏明灯,暗暗给我们指引方向-——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王老师。
我心中最美的老师这个位置,王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她平易近人,虽然是班主任,却很少批评同学;她善解人意,即使是老师,也会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她知识渊博,即使什么都懂,却从不摆架子。
人们都把自己的老师比作蜡烛,园丁。这些比喻自然亲切,但我觉得我的王老师更像一本多功能书。课堂上,她是一本《百科全书》所有的问题到她那都会迎刃而解,让大家心服口服;课间里,王老师又变成了一本《幽默大全》常常会用到一些比喻,反语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生活中,王老师理所当然成为了我们的《三十六计》。同学之间难免会闹些矛盾,身为班长的我常常也会是束手无策。这时,王老师便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帮同学们化解矛盾。王老师还是一本《思想品德》书,她不但会教我们文化知识,还会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王老师,我心中最美的老师,您面对讲台,背靠黑板,将知识一点点的交给我们。真诚的对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3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有人说,老师是茂盛的叶子,用他那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老师,我崇拜您,我也说不自己为何有这种崇拜之情,看着您在黑板上留下的一行行整齐而漂亮的字迹,我却不能掂量出这中间蕴藏着多少的奥妙和辛勤的汗水,只知道这是您对社会教育事业的无私的奉献。听着您在讲台上所讲的每一个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是大自然清翠的鸟叫声?是古典乐器发出来的和谐的旋律声?
不,都不是,那是一种天外之音,蕴含着世间动听的音调,听起来让我们感触深刻,因为那种声音不是普通的声音,而是一种知识的信号声,一听到这种声音,就知道有许多的知识要从远方飞驰而来,走进你智慧大脑的驿站。老师,您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而我却是红尘中迷失方向的黑鸭子,每当我迷失方向时,只要一看见你耀眼的光芒,就能让我找回回家的路途。
还记得在您刚接我的时候,把我从一个充满着天真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小学生时,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在享受着自己的成功,享受自己的快乐时,却不能忘掉老师,您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您用您的博学多才让我们了解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大,您就像是我们的望远镜,让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就像山泉水一样,清晰得能让你看到底层。老师,你教我们要勇于与困难做斗争,不要被困难压倒,我还记得你常说的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是啊,成功与困难是相对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困难,成功又何从谈起呢。
老师,您是茂盛的叶子,您用您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您从不为你很委倔,你总是默默的奉献你的一身,为了你的学生,为了你的使命,您甘愿做绿叶也不愿做红花,您想用自己的能力擦亮这世间的曙光,让生生学子们的梦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老师,您用您的一生教我们懂得为何要有追求,为何要有理想,为何要超越自己。老师,您把最美的笑容留给这精彩的世界,您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神话。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对于“美”,有很多种理解,人之美,有外貌之美,体格之美,心灵之美,那么教师的“美”是体现在哪里呢?又该如 因此,我们的心中应时刻有一份责任感,而这份责任感,我认为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为基本的素质,并且要始终践行于实际工作中。责任心,是一种态度,只有对教学工作心怀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教学任务。责任心,也是一种能力,教学有能力高低之分,但是只要心中有这份责任在,尽职尽责才能尽善尽美。
二、做事要细心
教师每天面对着一个有着数十人的班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各自的问题,有学习上的也有生活中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用一颗“细心”才能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在批改作业和日记时,要仔细的审阅,并且循循善诱,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心灵沟通和纽带,取得学生的信 这样能够达到很好的育人目的。让他们能够在心理发育上,更加健全,而这也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关注一个重要教育内容。
三、要有关爱心
学生年龄小,同时也代表着心理上的不成熟,承受能力较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其身心发展的均衡。在教学中,不要对后进生感到厌烦,不要用体罚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关注并疏导,避免悲剧发生,让学生能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温暖和呵护,尤其是当今社会中存在大量留守儿� 让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得到爱,懂得回报爱。
四、要有恒心
“最美”教师的成功,贵在恒心。对待教学,要时刻准备好教学内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贯穿自己的工作。特别是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不要放过一件小事,要做到多和家长沟通,多和孩子交流。特别是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孩子,但是对于一名人民教师而言,没有坏的学生,只有不懂得教育的老师。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优点和特长,作为教师,应该耐心地去发现、去鼓励、去关注,让孩子和家长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最后,我觉得作为“最美”教师,应该从一些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并且以自己的责任心,关心,爱心,恒心来实践于教学中,自觉的做好每一件小事。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演讲稿教师素养师德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老师》。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很多很多的人,但我最感恩的是我的老师。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从门外汉到专才,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今天信息时代,老师的作用时时刻刻贯穿其中。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老师。老师的默默付出换来了人类文明的勃勃生机。
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我们落寞的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质朴的言语无疑是老师们共同的心声,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我们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教育,感恩他们的谆谆教诲,然而,再多赞美的言语,仰慕的辞藻,也比不上我们用爱和行动来感恩老师。
当我怀着疑惑的心面对难题时,老师,是您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解题的思路。您将我那颗困惑,堵塞的心带到了题中,带进了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中,,也带进了趣味无穷的数学天地里。
当我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老师,是您意味深长的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您将我那颗幼小,无知的心灵带到了正确的道理中,带进了我日后要正确面对错误的信念中,也带进从错误走向正确的生活中。
当我怀着失落的心面对失败时,老师,是您天使般的来到我身边,给我以勇气与希望。您将我那颗受伤、气馁的心带进了自信的天空中,带进了浩瀚的海洋里,也带进了以后成功的大门里。
当我怀着喜悦的心对待成功时,老师,是您善意的提醒给我以谦虚。您将我那颗骄傲,浮躁的心带到了巍巍的高山上,带进了上进的流水中,也带进了自强不息的世界里。
不论我遇到了什么,您都会与我一同面对。老师,在我的眼里您是神奇的。我发自内心地感恩您,我的老师,感恩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也是感恩!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更是对老师的感恩。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五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职业。这是一种责任重大、无尚光荣的职业。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教师的劳动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领域,师德是从教师职业劳动中概括出来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丰富性和多方面性。它体现在教师工作的各个领域和教师行为的各个方面。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内在力量。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影响,不只是知识、能力,更主要的还在于道德威望。教师的道德风貌和人格品质,对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意识和良好的个性的形成,对学生共产主义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感染熏陶的作用。教师的行为往往是学生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足以证明这一点。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对学生的道德感染力。
1.热爱教育,甘为人梯
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甘为人梯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广大教师崇高的社会理想和职业道德理想。热爱教育,甘为人梯是实现这一崇高理想的精神力量和具体行动。教师的工作成就不仅在于他的教育才能,更主要的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终身以教育为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矢志办学育才,终身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献身教育的典范不胜枚举。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是教师的神圣职责。热爱学生和热爱事业是一致的。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热爱学生,也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搞好教育。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既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反映,也是教师职业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反映着党和人民对年轻一代的关怀。对学生的热爱已经超出了个人感情的狭小圈子而与整个社会事业联系起来,是一种纯洁无私的高尚情感,既有关心爱护,又有严格要求。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联系,通过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诲。这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总结的经验:"亲其师,信其道"。诲人不倦,要求教师在教学、教育工作中,以不倦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对所有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切身体会。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教育包括"言教"和"身教"两种基本形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的表现。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突出在教师的行为表现方面。教师应处处严于律己,当学生的表率。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处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知识水平,树立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习惯。这样,教师就能事事以身示范。"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教师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诸方面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品质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诚实、正直、刚正不阿。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正直,富有正义感的学生。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六
【关键词】教师;道德素质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then puts forwards the training methods in five aspects as the following:the fost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academic training,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morality,the training of correct occupation percep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Keywords : teacher; morality quality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重要来源。师范本身的含义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中身正就是指个人道德和修养。陶行知先生阐述真正的教师要“以人教人”,让学生耳濡教师的“理”,目染教师的“德”,以教师为模仿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其学生未来的教育对象都是幼儿和小学生,根据心理学,儿童身心处于尚未成熟、发展阶段,大部分儿童对事情的是非、事物本质的好坏不能做出判断,他们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因此,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应保持一致。在党中央和我省加快海西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校应该努力培养合格的、具有高道德水准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服务海西建设。
一、我校师范专业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
教师道德素质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突出教师职业领域内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
我校师范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总的来讲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已深入大部分学生心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以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当今改革大潮、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观念和思潮相互碰撞,使思想道德体系在诸多方面受到极大的冲击,这也直接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政治方面不成熟,政治敏锐性不高、政治判断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特征。
(二)社会公德意识薄弱,一些自我约束力较弱的学生做出了一些与本身学识极不相称的不文明行为。
(三)个别学生在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下,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四)部分学生价值观都趋于现实,显示出浓厚的功利性,在进行价值衡量时,往往以利益作为标尺。
(五)教师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不刻苦。
二、师范专业学生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应该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两手抓。
(1)通过两课教学,传授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
(2)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团课、党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爱国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的教育。
(3)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心集体、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爱心。
(4)通过学习先进人物如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的先进事迹,鞭策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高尚的品质。
(5)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舆论阵地,如报刊、校刊、系刊、广播、电台、网络、板报宣传栏等传媒手段宣传典型事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强化养成教育
我校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就应在道德品质、思想品质、组织纪律等方面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强化养成教育。我校在养成教育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教育时间从新生入学第一天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离校。制度上,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全面实施校园文明行为养成,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学生综合管理日常行为规范检评方案》,规范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通过《学生公寓管理规定》的实施,强化学生优良的生活习惯和作风;通过《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办法》、《综合实践成绩评定办法》,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表现有较全面的认识,并进行提高、完善,向教师行为准则靠拢;通过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评定与思想品德课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道德达到知行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校园内向师长问好到进办公室和他人宿舍主动敲门,从课堂行师礼到会场良的秩序和礼节等方面的要求无不渗透着基本文明礼貌的教育。通过严格的新生军训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坚韧的吃苦精神。学院、系部成立文明督导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秩序进行严格管理等。对学生穿着打扮的严格管理、重要场合着装统一,都是对师范生得体的仪容仪表和中华文明礼仪教育。在引导学生提高道德素质的过程中,除使用纪律约束外,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热忱,如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和文明之星的评比都是对文明习惯的弘扬。
但是无论是制度的约束还是激励机制,都应该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学生才能真正将我们的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我们的道德素质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道德的引路人,我校作为一所师范院校,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更强的示范性。高素质的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和方法,并且能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影响教育师范生。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表彰师德优秀的教师,这正是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加强职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1.引导学生明确教师这一职业性质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即将从事的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以塑造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由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由于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感情的儿童和青少年,决定了教师职业是一种复杂而辛苦的工作。同时要让学生明确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只能是工薪阶层。我们要转变学生从物质收入上确定教师职业地位的观念。
2.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递着。教师职业对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的合格人才有着特殊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深刻认识教育的地位和教师的价值,才能提高他们作为未来人民教师的责任感,自豪感和事业心,并制约加强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见习、实习,在见实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感染下,在于学生们的交往中,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感受、体验教师职业的价值,从而产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工作。其次,可以通过讲座、先进典型的事迹、主题班会、讨论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此方面的教育。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特色,作为一所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就是师范性。教师本身就有对文化的继承、传播、引导、发展的责任,她将从校园文化走入社会文化再投入到校园文化中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校园文化要“师化”,也就是说无论在校园精神中,还是在校园活动和校园环境中,都应体现“师”字。尊师爱教、崇尚师德、为人师表、乐于从教、安于从教、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等观念应在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中加以渗透。
四、 结语
我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服务海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只要在继承我校优良的育人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通过不懈的努力,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一定会有所成效,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2001年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版).国家教委,2008年9月
[3] 李庆华。谈五年制师范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
[4] 王庚。浅议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实效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0
[5] 罗晓,杨俊如。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就是职业态度及其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第9期
[6] 庞泽玲。谈师范生的师德教育[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6卷1期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七
其实,早在古代,我国就有许多有识之士明确地指出了强国兴邦的必由之路:“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尊师重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因如此,所以,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民族曾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创造了两弹爆炸、卫星上天,人工合成胰岛素等奇迹,令世人瞩目。遗憾的是,一场十年浩劫,大革文化的命,以致几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可喜的是,今天,中国人民终于真正深刻认识到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小平同志说得好:“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入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
目前,我们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各种媒体中,经常报道广大教师献身讲坛的无私奉献事迹,宣传广大教师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的美好品德,让更多的人感知为师者的艰辛与崇高,如今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正在形成。长期以来,教师就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面对如今优厚的社会、物质环境,作为教师更应不愧于这个称号,自身更应对师徳有较深刻的认识,爱教乐教,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徳修养。
所谓师徳,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可争议地成为首要焦点,其中,师德修养由于其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显得重要。
正因为教师的职业如此神圣,才更应该要求他们是人中的楷模,要求他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求他们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事事、处处作学生的榜样和模范。别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人道”。当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社会的主体而非社会工具来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缺乏这一点,说明了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但是,遗憾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更多的是看重师道之“尊”而忽视对学生之“尊”,于是任意讽刺挖苦学生,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随意打骂学生等等现象屡屡出现在我们周围。这种对学生人格和自尊的不尊重,往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伤害,容易造成学生不信任老师,不信任学校,甚至不信任社会的严重后果。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八
[关键词] 教师 职业道德素养 问题
师德建设是教育领域的永恒主题。自古以来,只要有教育,就必然有师德素养的客观要求。因为作为教师,其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和保证条件。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要调节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师德建设一直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受到高度重视。可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的道德威信却一直是教育上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在相当一部分学校中存在着学生知识质量不错,但品德不好的现象。
在“十年初乱”中,学校普遍存在智育、德育两废的现象,“”在批判师道尊严的名义下,把教师威信被破坏到声名狼藉的程度。以上令人长叹现象的出现,固然不可 这种种现象延续到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的体制转变时期,似乎并没有什么根本的改观。相反,由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消极文化的强烈冲击,再加上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改善力度微弱,致使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陷入一种令人忧虑的低迷状态。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人们更认识到教育的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要坚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时代赋予我们任务,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和指导方针深入调查研究,解决面临的师德建设的新课题。
一、教师师德素养出现的问题
有的教师产生思想困惑,奉献精神趋于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动摇了;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采取得过且过和应付了事的态度,热衷于搞第二职业,个别教师甚至向学生及其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向学生推销不必要的教学资料及商品;有的上课留一手,课后热衷于搞有偿辅导或家教;有的乱办班,乱收费;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辱骂、体罚学生的违纪行为等。教师心态的这种失衡,一方面,是社会精神迷乱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教师人格人量疲软无力的外部显露。因此,目前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重塑教师形象,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
二、几点感悟
1.教师要有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除此之外,必须有崇高的品质,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能自觉以身作则,威信就高,教育效果就好,反之,就缺乏效果。我们调研的某乡中心小学,有300余名学生,教师有16名,其中小学五年级、六年级的语文、数学4名科任教师教法得当,能够以身作则,非常爱护学生,学生学习成绩都在80分以上,学生、家长满意度100%,有2名教师满意度在50%以下。
2.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未来社会观点。教育的长效性决定了教育不仅要为当前的社会发展服务,而且要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才,所以,教师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未来国家建设的需要。全面发展观念,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我们调研的10所小学中,有4所小学学生学习成绩较好,但学生的精神外貌特征拘谨,思维反映较其它6所小学的学生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一个学校的优劣,不能只看一项指标,只看文化考试的分数高低,而是要看综合指标,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真正全面的发展。全民素质观念。教师要有实际工作中,不但要对特殊才能的学生认真加以培养。更重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九
关键词:幼儿教师道德修养;幼儿品德;影响;养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重要阶段,道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我国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德育同样也占据着首要位置。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品德的养成,所以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逐渐成为人们共同瞩目的问题。
1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
1.1道德修养的主要含义
所谓的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道德修养主要指教师能够主动按照社会的道德标准来改造自身以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能够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
1.2培养幼儿教师道德修养的主要目的
幼儿在入园之后,每天面对的是教师的日常行为,而幼儿有具有极高的模仿性,学前教育阶段内幼儿还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前习俗水平,这一阶段是幼儿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念完全表现在外在状态,可塑性是比较大的,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必须不断提高,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2幼儿教育中幼儿品德的形成条件
2.1处于道德优良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是对于幼儿产生影响的主体,而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则是幼儿主要的参照对象。幼儿通过和教师的接触,对于教师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模仿,从而获得经验和影响。而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待人接物都是幼儿品德成长的印象因素。因此,良好的园区和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条件。
2.2在教育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
幼儿园对于幼儿品德养成的教育,不应单单止步于环境影响,更应该在日常活动中加入品德教育,对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提供潜移默化的印象。做游戏是每个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最基本的日常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添加一些潜在的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
2.3道德教育后形成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逐渐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还要求幼儿保持道德品质的持续性和习惯性。幼儿要对道德教育的成果和社会道德环境有所了解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使得幼儿的道德品质完全养成。
3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道德修养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对策
3.1注重榜样力量的运用
在幼儿园中,教师对于幼儿是一种权威。在面对权威人物时,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信任和崇拜,从而去积极遵循教师的话,并主动模仿教师的言行。因此,教师的业务素质就不仅仅包括相应专业知识,更应该包括优良的道德,从而做到为人师表,利用自身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3.2利用日常活动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游戏设置和活动策划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道德教育和道德养成环境。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价值澄清、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等的方式,逐步形成对“修身”“齐家”“治国”等美德的理解和认识,并逐步形成相应的道德观念。
3.3保证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
教师要对幼儿进行道德修养的养成教育,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不仅要做到对于幼儿的关爱和尊重,更要做到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不以人格侮辱或身体处罚的方式对待幼儿,让幼儿在良好的状态和氛围中感受道德教育的熏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敬业精神,不仅要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还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问题以耐心细心的心态予以对待。要对于幼儿的言行多做观察,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和发扬,在其他幼儿心目中树立榜样观念,从而使得幼儿得到全面进步。
4结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讲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教育孩子并不仅是讲道理,平时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等都对孩子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可见,幼儿教师道德品质的优劣是影响幼儿园品德教育效果,甚至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以博大的胸怀,包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关爱。
作者:陈雪兰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幼儿园
参考文献: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十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 素养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79-02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
1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 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 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 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十一
一名出色的教师应该牢记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提高了自身学科素质,才有把教学质量提升的希望。新时期,新观念,新要求呈现在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眼前,唯有思想品德教师与时俱进学科素养观,才能决战课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积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学科素养观。
第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具备独特的思想观念。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教师应具备的思想观念主要包括:时代观、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职业观以及现代思想道德观等等。除此之外,作为中学政治教师,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学政治学科的新变化、新要求,应具备特殊的思想观念。说思想观念特殊,并不是指内容的特殊,也不是指其形式的特殊,而是指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所承载的思想观念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这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而努力确立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是作为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学科,政治教师在新时期为更加有效地推进德育所确立的思想观念。
其实,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科 学素养。教育观念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核心。现代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强调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教育,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良好的科学品质审视满天飞的所谓教育新理念,要按照新课程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教学的需要为准绳,不人云亦云。
第二、积淀深瞿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传播知识文化,就要储存丰富的知识源泉,才能供应学生去挖掘与探索,我们教师的任重道远。一般情况下,其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政治知识和广泛的生活常识,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但是,也要让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去采摘,这就需要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功底,技高一筹的教学风范去引导学生。
事实就是这样,教师如果缺乏坚实的理论功底,就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中说服力不强,感召力不大,收效甚微,由此,身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务必要解决在专业理论上的缺失。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因材施教,稳扎稳打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三、努力增强自身亲和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过去我们自己求学时,常将思想政治教师称为“马列主义老头、老太太”,思想政治老师是不太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其原因就在于思想僵化、古板,缺乏亲和力。做为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有亲和力,学生才能喜欢,才能与你有效沟通,才能达到教育效果。要增强亲和力,就要从下列方面努力: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灌输,更需要自觉养成。思想品德老师不是道德的化身,也不是思想道德的代表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品德养成的实践者。需要具备人文、民主意识,否则就可能被学生拒绝。
2.进行交流技巧训练,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做为教师,要具备“讲功”,更要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思想品德教师要充满激情,还要有“煽动性”,该让学生热血沸腾时一定要让学生沸腾。
3.要幽默。幽默和睿智是孪生兄弟,一个幽默的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在幽默中又让学生学习智慧,这正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所希望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查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仰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相信思想品德课教师坚持从自身素质提升入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必定会被学生喜欢,我们的主阵地作用会发挥得更好!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十二
一、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涵义及构成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在实践中所应遵循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素养是指个人在职业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境界。本文中,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经过自我锻炼达到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境界,其核心为良好的师德,并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形成比较稳定的师德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示范等。一般来说,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理想和职业行为等。
二、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师亟需加强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对特殊教育教师所发放问卷的分析总结以及个别访谈,我们发现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师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亟需加强职业道德素养。一是要有爱心。特殊孩子由于生理或心理等方面的缺陷,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付出更多无私的关爱,用心、用情去了解特殊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特殊孩子感受到关爱、尊重和理解。二是要有责任心。特殊教育教师不仅仅要授业解惑,更要维护残疾儿童的平等权利,为其成长、发展和融入社会提供帮助。特殊教育教师应时刻铭记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身上所承担的那份责任与期待,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实的职业信仰,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三是要有耐心。特殊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同样的学习内容需要重复教授多次才能掌握,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反复示范才会有所增强,这就需要特殊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有人比喻教育特殊孩子犹如牵着蜗牛散步,不要轻言放弃,残缺的花儿也会散发出同样的芬芳。四是要细心。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细心观察特殊孩子的一言一行,当看到他们的进步时,应及时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当孩子习得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也应及时发现苗头并进行强有力的干预。教师们要随时留意特殊孩子的情绪状态,及时沟通,特别注意对特殊儿童的相关资料做好保密措施,尊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隐私,不随意对外泄露。五是要有恒心。部分教师无法忍受特教行业的职业倦怠而选择离职,部分坚守在教学管理一线的教师在调查中也表示自己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持之以恒地对待特殊学生,在长时间看不到学生进步的情况下,容易灰心丧气甚至对学生有打骂等行为。教师应该具有雷锋的钉子精神,坚定地在特殊教育这个领域扎根下去,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
三、培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一)把握社会价值导向和教育发展势态
我们培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特殊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除了做到的“四有教师”要求外,特殊教育教师还应遵循《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师德的要求,坚持教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正确的残疾人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一个残疾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了解和满足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引导特殊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二)建立师资培养学校层面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有五个层次:中等师范、专科特殊教育师范、本科特殊教育师范、本科以上特殊教育以及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一个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训练中心,组建训练中心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搭建由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训练网校、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理论与实践教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展示组成的三个平台。执行人员包括德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训练中心工作人员等。在信念、爱心、耐心、恒心等培养主题的基础上,德育教师和辅导员主要以开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素养训练,任课教师在课上渗透素养训练内容,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则采用专题训练、素质拓展等方式训练。
(三)探索“互联网+教育”新常态下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师资培训模式
信息技术全面地进入教育领域,它已经不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技术手段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影响着教育领域的改革。而教师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互联网+教育”新常态下,面对信息化能力越来越强的学生,我们必须改革传统上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分离的状况,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 我们要以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学习者完成在学校的学习后,可以继续以“学分银行”为枢纽,完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把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真正变成终身制。
(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以考核促培养”的理念
随着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在学生和学校发展中重要性的日益凸显,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根据政策法规,改变以往浮于表面的考核和监督反馈机制,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细化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一套公正、完整、可行性强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考核制度,从道德和纪律这两个层面对教师的行为制定限制性的要求,让教师根据考核制度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学校要就考核中出现的不当言行,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思考和改正,查处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个人或行为,特别对于个别屡次违反规范造成恶劣影响的教师要给予严重的道德谴责及法律制裁,形成一定的激励和舆论压力,使广大教师从中受到深刻的职业道德教育,将教师中的典型行为和模范人物树立为榜样进行奖励及宣扬,以带动其他教师。学校要选派特殊教育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专业研讨会等,以保持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前沿学术动态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五)秉承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加强自我修养
师德修养(通用13篇) 篇十三
【关键词】教师;师德;修养;重要性
一、师德的重要性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贯彻以德育人的思想
首先,要尊重学生,用爱的力量来教育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者和道德的体现者。确切的说教师要爱孩子。若教师连起码的爱孩子的心都没有,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做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爱是教育的基础,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引导学生又是爱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任何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就要求教师以极大的热忱和父母般的胸怀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
其次,教师要重视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所谓人格力量,是指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治学态度,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功能。比如,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是涉及到一个老师的方方面面,比如学识、能力、性情、言行举止、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形成的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如果每一位教师除了外表的形象美,更拥有良好的师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优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地、快乐地成长,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将无限地光荣和伟大。教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这样学生的性格能受到教师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三、在业务上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
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走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教材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此,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教师应当离开讲桌,到学生群体中来,与学生距离更近一些,态度更加温和一些。特别是过去教师眼中的个别落后学生,教师在他们身边多看一点,多关注,多指导,多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对全体学生来说,教师每节课都能面对面了解他们一次,都能有一次学习上的对话,都能有一次学习上的评价,都能有一次当面指点,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显得更加积极,课堂将呈现出一种师生融洽合作学习的气氛。
2. 教师应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的让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讲的过多,学生即使听的津津有味也不会全记住。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经历求知的探究和能力锻炼的过程。
3.教师要欢迎学生个性的张扬。过去教师喜欢学生服服帖帖,对爱说爱闹的行为不予鼓励,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这种居于学生之上的管理者的做法,调动学生展示学习的个性,鼓励学生敢于讲话,敢于提问,敢于评价教材内容和评价别人,敢于把自己获得的有关信息应用学习之中。这样调动学生是开发学生个性资源的基本表现。
4.要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自己能学的意识,要调动起这种意识,就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体会内容和乐趣,要让学生在同伙伴们的讨论、交流中学。自己体会大家在一起研究学习的乐趣和收获;要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通过很多方式的快乐活动,把教材知识内容引入活动,会有很好的收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在兴趣中调动起来的,是在认为自己能学的情感中形成的,有了一种自主意识,学习的品质和精神就得到了提升。
5.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教室,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课的各种学习资源给学生感性刺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内容,而且会使实践学习的过程成为人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6.教师要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要用高度的热情和能力把学生引入自主发展的新天地,着眼学生的发展,着力教学创新,这应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转变的一种表现。
总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人师”的最重要的素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正是由教师薪火相传,传递给了一辈又一辈的莘莘学子,使民族和人类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克中。做教师[J].人民教育,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