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愚溪诗序(10篇)

时间: 2024-10-09 12:54:44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愚溪诗序(10篇)

愚溪诗序(10篇) 篇一

高中语文《愚溪诗序》说课稿

一、说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两个班是文科普通班,学生总体上水平不高,但对于柳宗元的作品并不陌生,对《愚溪诗序》的字词理解没有太大问题。作为《八愚诗》的序言,本文明写是“八愚”名称的由来、写作原由、暗中蕴涵的却是柳宗元不为统治者认。遭到排挤、打击的愤懑之情。对此,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必须补充相关背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悟出作者的心声。

二、说教材分析

《愚溪诗序》安排在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是继续学习中国古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它们是《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诗序》《赤壁赋》。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欣赏古代散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和遣词用字的妙处。《愚溪诗序》作者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继承了屈原以来“不平则鸣”的创作传统,强调“文者以明道”。他的这篇文章忽而写景,忽而写情,忽而议论,全文用自嘲的笔法凭27个愚字连缀成文,表达了孤愤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起兴的艺术特色。就本文而言,它既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又有较强的思想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特色上,进而理解作者的心声。

三、说目标确立

知识目标:

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古代散文诵读、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领会作者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重点:

1、理解作者以“愚”自称的深刻含意 (“愚”字是课文的题眼,抓住了“愚”,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

2、掌握夹叙夹议,寓情于景的写作特� (时代的原因,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钳制)

2、体会文中用典的深刻含意。(典故人物历时较久远,用在文中是为了衬托作者)

四、说教法

在本文的学习上,采用“自学――互学――研讨”的步骤来学习。自学是指先结合注解初读,涉及到注解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自行查阅工具书;互学是指这篇文本哪些字词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哪些句式是需要注意的,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交流互动来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要随时点拨。研讨即围绕学生自学、互学中的发现,重点研讨疑难问题,感悟文中蕴藏的思想情感,学出深度,品出意味。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关柳宗元的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补充。

2、由学生简介“序”的文体特点,教师补充。

明确:序,文体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在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共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序》;后虽无集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这就是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

(二)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情味。比如对于反复出现的“愚”字,要借助适当的停顿,显出情味。在读的同时,把重点的字词、句式标出来以便交流。

(三)展开互学

通过自学,有部分知识理解了,有部分知识不太了解,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确定本文的重点的字词句。

(1)通假字 知与智,纪与记

(2)古今异义 阳:指山之南、水之北。笼:文中文指包括概括。凡:总共。

(3)词类活用 姓:名词动用,取姓、取名。家:名词动用,安家。愚:意动用法,以之为愚。

(4)特殊句式 寂寥而莫我知也(宾语前置);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被动句);适类于予(状语后置)。

(四)研读。

1、围绕文题中的“愚”,梳理文章脉络。本文以“愚”字相贯通,愚字成了内容凝聚的`焦眯,体式建构的支点。

2、研读讨论转笔内容,参悟“愚”深层次的含义及表达感情。

问:你认为“愚溪”真的“愚”吗?作者真的“愚”吗?请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研讨。明确:溪不愚且很美,作者不愚且是才华横溢。

3、研读类比手法,体味艺术之妙。

问:既是愤激在心,为何不直接抒发出来,而是要借“愚溪”来发挥呢?

明确:因为溪与已物我合一,溪水虽然景色秀美,但地处荒远,“无以利世”故显得“愚”;作者“我”虽然才华横溢,但“不合于俗”,抱负无以施展,也是“无以利世”,同样“愚”,以溪类比,写溪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有了溪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志变直为曲,化枯为腴,有了无限的想象窨,有了耐人寻味的意趣,这比直言既多了哲理,更多了妙趣。这正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突出特色。

4、通过研读,畅谈你的感想。

问:对柳宗无心中的愤激,你怎样看?结合当,说说“不合于俗“的内涵。

这一道开放性思考题,重要培养学生学生的理性思维,正确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明确:

宁可被排挤,也不曲已逢迎,不同流合污,保持独立人格和高尚节操,这是柳宗元,也是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文人共的美好的品质,应该加以弘扬。

既要才华横溢,又要广有亲和力,善于与时俱进,多方合作,和谐相处,唯有综合能力高强的人,才能真正担当大任,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完成济世的美好愿望。高尚不等于高傲,独立不是孤立,仅以悲情演绎崇高还不够,这里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在合作互补的当今社会,不合于众,就是自动淘汰。健全的人格比单一的才能更重。当然,合众不是曲已,而是参与和互补共赢。

六、总结

1、本文体现了“序“的哪些特点?

明确:交代关于写作缘由、背景、“八愚”的来历和作品价值。

2、本文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明确:以溪自比,借溪发挥、托溪言志。曲尽愤激。

七、作业:

请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歌和散文,写一篇《我所认识的柳宗元》。

愚溪诗序(10篇) 篇二

愚溪诗序。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以借景抒情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不得不愚”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借景抒情,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心志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达意的目的。

教学难点:用典的意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写的序。

首段叙述愚溪得名的由来,顺笔交代“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的经历。

第二段紧扣诗题“八愚”叙述愚溪八景的方位和其他特征,点明八景称愚乃“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第三段进一步说明何以“是溪独见辱于愚”的原因,引出“凡为愚者莫我若也”的一番议论。作者自言“无以利世”,又引宁武子、颜子作陪,一味责己之愚,反话正说,沉痛至极。最后一段由溪虽“无利于世”却自有清溪本色转入“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继而写到作者创作八愚诗时,精神意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使结言落在“八愚诗”上。

通篇文章以“愚”字贯彻始终。时写愚溪,时写“愚”人;写愚溪之景,抒“愚”人之情。文中愚溪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化身。人们由愚溪的“见辱于愚”,自会想到作者故作旷达而以“愚”人自居,他对贤愚颠倒的现实是多么愤恨。作者把牢骚不平隐含在写景叙事之中,辞语用意虽十分怨愤,不隐锋芒,但却并没有显露一点痕迹。

二、课文分析:

(一)题解:

1、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所做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2、《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写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篇序也可 它和柳宗元柳宗元著名《永州八记》一样,借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揉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作。

3、关于“序”:“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序”。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二)阅读讲析

1、范读课文――自读课文――齐读、分组读、依次读,参考录音网址:

search=

本篇全文共四百多字,委婉曲折,抑扬顿挫,借小序倾诉自己的遭遇,是一篇寓意深远的佳妙之作。

第1段写“愚溪”得名的由来。

先写实有此溪,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再写溪名无定,为下文定名提供根据和缘由。

第2段以“愚溪”为中心,以“愚溪”为中心,写出“八愚”的名字,紧扣诗题。

第3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之说,转笔写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

第 4 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归结到溪水的命名上。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先从溪和人两方面说,然后合一。写溪水由上文的贬溪转入赞溪,写人由自贬而转入自赞。最后将自己与溪水合说,达到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2、字词句落实,要求会口译。参考网址:

wwid=355

(三)鉴赏要点

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作者不是客观地描写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

作者借写愚溪来写自己。愚溪的风景和作者的行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全文各段以“愚”字贯串。仅就第二段来看,虽然只有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文章结构中心明确,作者在描写愚溪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中,隐隐约约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幽奇秀美的小溪却名之以“愚”,作者替“愚溪”不平,其实恰是为自己的遭遇不平。

“愚溪”美景被弃之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涉足,无人游赏,甚至无人过问,这正是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写照。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却只有这落寞的愚溪。对愚溪遭遇的慨叹,不正是倾吐自己抱负和才能被淹没,遭打击的不平吗?情与景的交融,表达出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写景善于布局,叙事井然有序,全文的“愚”为线索,写景,叙事有条理。八景的位置,距离交代得十分清楚,给人以立体感,叙述被贬、迁家,安家以及给愚溪定名等等,内容丰富,机构紧凑,极具匠心。而全文又无一处不贯穿作者的不平之鸣。

三、课文悟读

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为他的处境颇为不平的同时,更多的是为文章巧妙的艺术手法而拍案叫绝。古人说:不平则鸣。身处险恶处境中的柳宗元心中的怨恨不能不说,又不敢直接说;牢骚不能不发,又不敢直接发。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和王叔文一样丢掉性命。柳宗元毕竟是散文大家,这一篇《愚溪诗序》作为《八愚诗》的序,借题发挥,巧妙地抒发了心声。

??文章通篇以“愚”为线索,处处见“愚”,可是到底“愚”在何处呢?阅读文章自然不难找到答案。文中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似乎这“愚”在于山水。可是山水何愚之有呢?无疑,作者是借溪说人,以溪自比。文中说,“适类于予”。

那么柳宗元和“愚溪”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柳宗元真的“愚”而无用吗?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稍有了解,就会知道他一点也不“愚”。他入朝主政,力图变法,只因触及了当权者的利益,而落了个失败被贬。既然柳宗元不愚,那么到底什么人愚呢?这一问,就触及了文章的要害。柳宗元一心为国家、为百姓变法,可是一片忠心没有人看到,遇到攻击没有人主持公道。谁是愚人,不是清清楚楚吗?如此一步步探询过来,便可知道作者以“愚”自损,是反话正说:世人皆“愚”,惟我独明。读到这一步就明白,为什么柳宗元发了这样的牢骚而没有引来杀身之祸了。原来他把自己的思想隐藏在一层层的遮掩之后。

??四、亮点探究

??1、文章中许多句子都写到“愚”,阅读课文想一想,最重要的两个句子是哪两个?

??探究学习:最重要的应该是第1段的“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和第4段“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两句。前一句是全文“八愚”的根源,无这一句则无全文之“愚”。如果不是“我”“触罪”被贬到潇水之上,“愚溪”则不会有“愚”的名称,后一句则说明我“愚”的程度。这两句巧妙地在自责之中把心中的怨恨说得虽隐晦却痛快。

??2、作者为什么说宁武子和颜子“皆不得为真愚”?

??探究学习:这里作者是综合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突出自己的“愚”。宁武子能够分清“有道”和“无道”,“有道”则“智”,“无道”则“愚”,可见不是真正的“愚”;颜子虽然听孔子讲学从不提不同的意见,但是却能真正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可见是心领神会的,只是不说而已,这也不是真正的“愚”。而“我”遇到圣明的君主却说了不合事理的话、做了不合事理的事,才是真正的“愚”。作者说宁武子和颜子“皆不得为真愚”,一是从实情看,这两个人的确是“大智若愚”,更重要的是,这样说可以充分说明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愚。自嘲之中,把心中的不平,对宪宗的不满表现得十分强烈,而又不留下任何把柄。

??3、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土之居者”对冉溪名称的分歧?

??探究学习:这样可以自然地引出自己的命名,使“愚溪”的得名顺其自然,可以使自己借题发挥的用意既自然又比较隐蔽。

??4、比较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或意思。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②得其尤绝者家焉

③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④予得专而名焉

??探究学习:本文中含有“焉”字的句子较多,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区别它们的用法和意思。

①句中的“焉”很容易理解为兼词,但从句子结构看前面已有主语“灌水之阳”,如果说成“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在那里”便很别扭,所以还是理解为助词更好。

②句中的“焉”则应理解为兼词。因为“家”在这里为动词,“焉”跟在动词后面,不理解为兼词,则不妥当。

③句中的“焉”看上去是助词,因为上文“得泉”语意似乎已经说得很明,语气似乎也已经收住了,但是上句是叙述“行”这样一个动作,而不是(或主要不是)为了交代找到泉的方位,所以这个“焉”还是作为“兼词”(在那里)比较好,只是要注意翻译时这个“在那里”要提到前面做状语。

④句中的“焉”很明显是代词“它”,因为前面的“专”和“名”都是动词,如果“焉”不作代词则意思表达不清。

??5、找出文章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探究学习:文中词语活用的情况比较多,不弄清它们的用法,对句意的理解会很有影响。如“故姓是溪为冉溪”的“姓”,“名之以其能”的“名”,“得其尤绝者家焉”的“家”,“予得专而名焉”的“名”等都是名词动用,“咸以愚辱焉”的“辱”,“不能兴云雨”的“兴”,“虽辱而愚之”的“辱”等都是使动用法。

6、文言知识详见《明师对话》中《愚溪诗序》的“学法指南篇”。

愚溪诗序(10篇) 篇三

《愚溪诗序》教案

愚溪诗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柳宗元,把握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能挖掘“愚”字的深刻含义,剖析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从“愚”字入手,找出“愚”的表象,挖掘“不愚”的实质,弄清“愚”字的深意。 本文是自读课文,课前学生以自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对文意的梳通。课堂上老师启发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被贬后不得不愚的悲愤。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参考资料自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二、播放动画:学生欣赏一组永州及其附近山水风光图片放松心情并带来美的享受。 三、导入 苏轼曾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好文章需反复诵读,细细咀嚼,方能悟出它好在哪里,妙在何处。我们同学现在手头拿的就是一篇好文章,课前已要求大家结合资料去梳理课文,相信每个同学都已读过。这是柳宗元被贬于永州第六年时写的。当年他曾围绕愚溪及周围景物写了一组山水诗《八愚诗》,本文是为这组诗写的序。 四、出示本文的两则评价材料: 评价资料A:《唐才子传》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天才绝伦,文章卓伟,一时行辈,咸推仰之。”评价资料B: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古文观止》 五、亮出本节课的研习内容: 《古文观止》里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愚”字可视为本文的一条线索。如果我们细细地数一数,会发现“愚”字竟多达27处。短短的一篇文章,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绝非偶然。柳宗元为何对“愚”字如此情有独钟呢?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柳宗元笔下的“愚”。 六、挖掘“愚”字的含义。 1、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用“愚”处,找找文章用“愚”字形容哪些事物?  (愚景、愚人) 2、男生齐读第二段(写愚溪八景) 教师点拨:短短的一段文字,将八景的位置和距离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可见柳宗元写景善于布局。 3、女生齐读第四段(写愚人) 教师点拨:用宁武子、颜回和我进行对比,衬托我的“愚”。 4、师:用“愚”给景物命名,新鲜!给自己取名为“愚”,并不陌生。(让学生举例) 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并提问:愚公谷里的那位老人自称为“愚”是对当时朝政的无奈和不满,所以王维在历经仕途的坎坷后也曾用愚公谷指代自己的住处。寓言《愚公移山》里的那位老人更是有着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敬佩。本文里的“愚”我们又该以怎样的眼光来审视呢? 5、细读文章思考: (1)“愚溪”有哪些“愚”的表现?它真的“愚”吗? (2)柳宗元认为自己“愚”在何处,� 教师:这是一条美丽的小溪,这是一条活泼的小溪,这是一条令人流连忘返的小溪。这样的小溪愚吗?我们再来看看那位自称为“愚”的柳宗元,从课文看, 老师出示柳宗元的生平资料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他们把握真正的意思。 生平: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所做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写作背景:公元8就是顺宗李诵永贞元年,王丕、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入主朝廷,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把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之事。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这场运动只维持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下去。结果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了王丕,柳宗元也是因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的。柳宗元到了永州,为了排遣他淤积在心中的愤懑不平,写了一组寄情山水的诗。已经佚失的《八愚诗》及《愚溪诗序》就是此时所写。  由此可见,柳宗元不是一个愚人,不仅不是,而且还是一个大胆革新的勇士。能向旧制度、恶势力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跨出这一步的。 6、和学生一起板书前面的内容,然后总结文章的写法和语言特点。 写法和语言特点先让学生说,老师再总结: “愚溪”虽取名为“愚”,我们却看到了他的不愚。柳宗元自称为愚人,我们却读到了他的才气,看到了他的勇气。所以表面上愚,实际上不愚,冠以“愚”的名字,拥有“智”的内在。 名愚实智 语言上:正话反说。作用:使文章语言犀利,极富战斗力,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鲜明的感情色彩。 写作手法:托物兴辞。 7、深层探究:�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并从文章里找出相应的句子。 愚景、愚己其实是在愚弄社会、嘲讽社会。曲折地抒发了被贬之后的抑郁和悲愤之情。 七、拓展延伸 “扬州八怪”郑板桥有句名言: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许多人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的是装糊涂给自己捞好处,有的是表面糊涂而内心如明镜,只是逼于无奈,不得不糊涂。柳宗元是怎样的?现代人是怎么做的?你又是怎样做的?结合现实谈一谈。 一、题解 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本文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的《八愚诗》的序,即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二、写作背景 柳宗元的寓言讽刺散文和人物传记散文,对现实的认识和批判比韩愈要深刻,对人民的屿比韩愈还要强烈。代表伤口有《三戒》《黔之驴》《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等等。他是继郦道元之后的又一位刻画山水的能手。但是他的山水游记不是纯客观地写景状物,而是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郁的情怀,形成了寓情于景,托物寄兴,意境幽邃凄清,文笔清新冷峻的风格。《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愚溪诗序》,用自嘲的笔法表达了孤愤郁结的牢骚,忽而抒情,忽而写景,忽而议论,转换变化,情文相生,显示了他圆熟活脱的语言艺术,为后世所诵。 三、内容结构 柳宗元被贬永州,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一切凄凉之感,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发泄。因此,这时他笔下的山水,都饱含着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他在一首诗中说:“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本文就是一篇深得骚人之旨的好文章。 第一段,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溉水之阳”,“东流入于潇水”,介绍两种不同的命名――有的给这条溪冠以姓氏称为“冉溪”,有的根据溪水可以染色称为“染溪”,叙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是作者“以愚触罪”,贬谪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说;三是当地居民为溪水的命名争辩不休,“故更之为愚溪”。而 这条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浅狭,对人并没有什么益处,所以称它为“愚溪”。 第二段,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 叙出“八愚”,紧扣诗题。 第三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正说,接着笔锋一转,极状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兴云雨”。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压抑,如同愚溪的虽有“山水之奇”而“无以利世”。 第四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者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又归结溪水的命名上。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前四段,可以说,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第五段,用“溪虽莫利于世……”几句,与第三段“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自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诸语,与第四段“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名为“愚”,实则不愚。遂将溪之愚、已之愚写作一团,达到了“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容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四、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数一数有多少个“愚”字?  明确:共有27个“愚”字。一篇短文,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决非偶然。作者以一“愚”字贯穿全文,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已被埋没受侮辱、不得不愚的悲愤之情。文章以“愚”作为线索,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作者又为何对“愚”字如此“情有独钟”呢? 2、我们再数一数,在全文中作者用“愚”字给多少个事物来命名? 明确:第1段的“愚溪”,第2段的“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第4段的“愚者”,第5段的“愚辞”“愚诗”。  作者又为何以“愚”来命名这些景物,还以“愚”来称呼自己呢?我们来阅读课文。  五、阅读分析课文 (一)交代溪水的位置并为之更名。 ⑴作者为什么把这条溪水命名为“愚溪”,从本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予以愚触罪”;②“古有愚公谷”。  ⑵“愚公谷”(练习四)  ――《说苑・政理》中的愚公其实并不愚,他之所以自称为愚,实际上另有所指。(对黑暗政治到的抗议)“予以愚触罪”的意思是我因愚昧糊涂触犯了刑律犯了罪。作者又果真是“以愚触罪”吗?不是。(见“永贞变革”)那么,这是一句牢骚话,更是对黑暗政治的 讽刺与抗议。言外之意,聪明人是不会去干那种所谓犯罪的傻事的。柳宗元因参加“永贞变革”而“触罪”,不仅要连累妻子儿女,而且连自己居住的地方都要受到连类,这是一种多大的不公平!  (二)叙写“愚溪八景”。  ⑴这些丘、泉、沟、池、堂、亭、岛“愚”吗?  ――愚溪周围的这些景色,有山丘,有流水,有泉、有沟、有池、有岛,有“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堂、有亭等人文景观,所谓丘壑幽深,河流 蜿蜒,亭堂点缀于其间,何“愚”之有?  ⑵然而,作者又为什么说“以予故,咸以

愚溪诗序(10篇) 篇四

愚溪诗序。

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以借景抒情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不得不愚”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借景抒情,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心志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达意的目的。

教学难点 :用典的意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写的序。

首段叙述愚溪得名的由来,顺笔交代“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的经历。

第二段紧扣诗题“八愚”叙述愚溪八景的方位和其他特征,点明八景称愚乃“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第三段进一步说明何以“是溪独见辱于愚”的原因,引出“凡为愚者莫我若也”的一番议论。作者自言“无以利世”,又引宁武子、颜子作陪,一味责己之愚,反话正说,沉痛至极。最后一段由溪虽“无利于世”却自有清溪本色转入“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继而写到作者创作八愚诗时,精神意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使结言落在“八愚诗”上。

通篇文章以“愚”字贯彻始终。时写愚溪,时写“愚”人;写愚溪之景,抒“愚”人之情。文中愚溪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化身。人们由愚溪的。“见辱于愚”,自会想到作者故作旷达而以“愚”人自居,他对贤愚颠倒的现实是多么愤恨。作者把牢骚不平隐含在写景叙事之中,辞语用意虽十分怨愤,不隐锋芒,但却并没有显露一点痕迹。

二、课文分析:

(一)题解:

1、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所做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

2、《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写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篇序也可 它和柳宗元柳宗元著名《永州八记》一样,借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揉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作。

3、关于“序”:“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序”。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二)阅读讲析

1、范读课文――自读课文――齐读、分组读、依次读,参考录音网址:

search=

本篇全文共四百多字,委婉曲折,抑扬顿挫,借小序倾诉自己的遭遇,是一篇寓意深远的佳妙之作。

第1段写“愚溪”得名的由来。

先写实有此溪,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再写溪名无定,为下文定名提供根据和缘由。

第2段以“愚溪”为中心,以“愚溪”为中心,写出“八愚”的名字,紧扣诗题。

第3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之说,转笔写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

第 4 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最后归结到溪水的命名上。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先从溪和人两方面说,然后合一。写溪水由上文的贬溪转入赞溪,写人由自贬而转入自赞。最后将自己与溪水合说,达到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2、字词句落实,要求会口译。参考网址:

wwid=355

(三)鉴赏要点

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作者不是客观地描写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

作者借写愚溪来写自己。愚溪的风景和作者的行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全文各段以“愚”字贯串。仅就第二段来看,虽然只有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文章结构中心明确,作者在描写愚溪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中,隐隐约约地折射出本人的影子。幽奇秀美的小溪却名之以“愚”,作者替“愚溪”不平,其实恰是为自己的遭遇不平。

“愚溪”美景被弃之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涉足,无人游赏,甚至无人过问,这正是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写照。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却只有这落寞的愚溪。对愚溪遭遇的慨叹,不正是倾吐自己抱负和才能被淹没,遭打击的不平吗?情与景的交融,表达出对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写景善于布局,叙事井然有序,全文的“愚”为线索,写景,叙事有条理。八景的位置,距离交代得十分清楚,给人以立体感,叙述被贬、迁家,安家以及给愚溪定名等等,内容丰富,机构紧凑,极具匠心。而全文又无一处不贯穿作者的不平之鸣。

三、课文悟读

愚溪诗序(10篇) 篇五

《愚溪诗序》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武汉光华学校高中部 张金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继续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掌握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3、培养学生借助文本材料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及剖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主动积累文言词语的意识和培养自渎文言文的能力。

2、“正话反说”的理解。

3、典故的作用及对典故的正确理解。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教法构想]:

1、本文语言浅显,不必多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渎能力。

2、教学要突出重点,围绕“愚”来理解、学习本文。

3、引入研讨法,在学生自主探索中拓展学生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

4、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法要灵活多变,放手学生自渎,并适当拓展。

[教学课时]:

1、拟用两个课时。

2、第一课时,读熟读懂,理清思路,归纳内容,画出“八溪”;

第二课时,抓住“愚”,作深入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完成训练。

[分课时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引入:

从唐代的“古文运动”谈起:

有唐以� 韩愈和柳宗元既是运动的。倡导者,也是运动的实践者,他们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文”(韩柳二人文学成就卓著,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

同学们刚刚学过韩愈的那篇“至情之文”━━《祭十二郎文》,今天,我们再读一读柳宗元的风格清新的诗序《愚溪诗序》。

二、导读:

1、作者:(小黑板或其他形式)

[补充材料]: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中期著名文学家。因和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仕官柳州,人又称之为柳柳州。其代表作是大家都熟悉的《永州八记》。

2、题解:

《愚溪诗序》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文章题为“愚溪”,实际上,所记内容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反映。文章借愚溪风景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是一篇诗序,再看课文结尾,我们知道这是为《八愚诗》写的序言。

问:序是什么?

序是著作、诗文集子前面的说明性文字。古代有文序、宴集序、赠序等,本文属于诗序,是文序的一种。

[补充]: 宴集序,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赠序, 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等。

三、检查预习情况(早自习教师已范读了原文):阅读。

1、个读:

正音;提示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齐诵: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投入。

四、交流阅读:读懂全文,理清思路。

[要求]:

1、分成学习小组(也可同位同学合作),读文读注,一同学读原文,一同学口译,不懂的地方共同研讨,还不懂的记下来,质疑。

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步骤]:

☆ 学生分组阅读、翻译(6-8分钟)。

积累实词(愚、家、适等);学习虚词(为、见┄┄于等)。

☆ 教师巡回指导,解疑答难。

指导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 师生互动,概括文章的内容。

[归纳]:

(一)交代溪水的位置并为之更名。

(二)叙写“愚溪八景”。

(三)点明命名原因:“无以利世”。

(四)对照古人言“愚”。

(五)点题:名愚实不愚。

五、重点学习:(当堂训练)

1、快速找出:

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

2、画出“愚溪八景”来:

学生配合自主完成,一名同学慢读,另一名同学在纸上画出来。

◆板演的一组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图示]:愚溪八景

六、小结。齐诵课文。

七、作业 :

1、预习作业 :

①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②课下探讨:本文的“愚”有何深意?

2、完成课后练习四。

愚溪诗序(10篇) 篇六

读《愚溪诗序》(网友来稿)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柳宗元的古文大致为5类:

1、论说 包括哲学、政论等文以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如《封建论》

2、寓言 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

3、传记 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

4、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为典范《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

5、骚赋 有《梦归赋》《天对》等

愚溪:原名冉溪,在永州。柳宗元贬居永州的第六年移居于此。本文是诗的序言,说明作诗的缘由。文章借溪水改名之事,以“愚”字驾驭全篇,舒徐委婉,含蓄深沉,表现了作者受排斥,遭屈辱,不能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愤懑和牢骚。

全文以愚字为线索,把自己之愚、溪水之愚融为一体,相互衬托。在作者笔下,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八愚)仿佛全是自己的苦难知己。

正音:

冉Rǎn氏 谪zhé 负土累lěi石 塞其隘ài

宁Nìng武子 清莹秀澈chè 锵qiāng鸣金石

漱shù涤dí 寂寥liáo 智者乐yào也

重点实词:

爱是溪 是,这

或曰 或,有的人

咸以愚辱焉 咸,都。 以,用

见辱于愚 见……于……,被动句式

无以 没有什么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古今异义

牢笼百态 牢笼,包罗,囊括。今为关住鸟兽的东西

词类活用

东流入于潇水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合流屈曲而南 南,名词作动词,向南流

今予家是溪 家,名词作动词,安家

名之于其能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故姓是溪为冉溪 姓,名词作动词,命名

智而为愚者也 智,形容词作名词,有智慧的'人

睿而为愚者也 睿,形容词作名词,明智通达的人

邦无道则愚 愚,形容词作动词,装愚、装傻

无以利世 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有利

不能兴云雨 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

一词多义

之 灌水之阳有溪焉 结构助词 的

名之以其能 代词 它

皆山水之奇者 结构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为 为愚丘 动词 叫做

为愚池 动词 筑成

为愚堂 动词 是

智而为愚者也 动词 假装

皆不得为真愚 动词 算是

故凡为愚者 动词 称作

乐 智者乐水 动词 爱好,喜爱

乐而不能去也 动词 快乐,高兴

名 名之以其能 动词 命名,取名

而名莫能定 名词 名称

居 冉氏尝居也 动词 居住

得泉焉,又买居之 动词 积蓄,储存

焉 灌水之阳有溪焉//得其尤绝者家焉 语气词

予得专而名焉//咸以愚辱焉 代词 它,它们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兼词 于之

类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动词 类似,好象

善鉴万类 名词 种类

作者邮箱: liangwannian@

愚溪诗序(10篇) 篇七

《愚溪诗序》 (一)

《愚溪诗序》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学习《愚溪诗序》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

1.本文生词难句不少,文言现象较重,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既是读通课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

2.学习课文在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的关键。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课文背景及“序”的文体特征介绍 。

二、导入 :

1.曹雪芹的“顽石”与柳宗元的“愚溪” 。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把女娲补天的五色石,称为不能补苍天的“顽石”。何谓“顽”?

《广韵》云:“愚也。”《韵会》云:“痴也。”这些不同侧面的诠释,正好集中体现了顽石及其幻形贾宝玉的基本性格牲:“顽愚”,“痴狂”。贾宝玉不谙封建社会的世故,不听从封建家长的教诲,所以被称为“顽愚”,“痴狂”。那么,柳宗元又为何称溪流为“愚溪”呢?让我们来认真的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2.诵读课文,数一数有多少个“愚”字?

全文共445字,共有27个“愚”字。一篇短文,竟有如此之多的“愚”字,决非偶然。

―― “作者以一‘愚’字贯穿全文,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已被埋没受侮辱、不得不愚的悲愤之情。”文章以“愚”作为线索,是非常清楚的。那么,作者又为何对“愚”字如此“情有独钟”呢?

3.我们还可数一数,在全文中作者用“愚”字给多少个事物来命名?

――第1段的“愚溪”,第2段的“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 “愚岛”,第4段的“愚者”。

作者又为何以“愚”来命名这些景物,还以“愚”来称呼自己呢?

三、分析课文第1段:

1.字词理解

灌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有溪焉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流入于潇水

故姓(名词用作动词,定姓名,命名)是溪为冉溪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之以其能(功能)

谪(贬谪)潇水上

得(得到,这里译为“发现”)其尤绝(极,非常)者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焉

今予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是溪

而名(名字,名称)莫能(能够)定

土之居者犹然(争辩的样子。: )

2.文章分析

这一段交代溪水的方位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一层原因。

⑴作者为什么把这条溪水命名为“愚溪”,从本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予以愚触罪”;②“古有愚公谷”。

四、分析课文第2段 :

1.字词理解

自愚丘东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北)行六十步

得(得到,这里译为“发现”)泉焉

盖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南流动)

嘉木异石错置(交错布置)

咸以愚辱(被动,受辱)焉。

2.文章分析

这一段介绍丘、泉、沟、池、堂、亭、岛的情况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二层原因。

⑴这些丘、泉、沟、池、堂、亭、岛“愚”吗?

――愚溪周围的这些景色,有山丘,有流水,有泉、有沟、有池、有岛,有“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堂、有亭等人文景观,所谓丘壑幽深,河流蜿蜒,亭堂点缀于其间,何“愚”之有?

⑵然而,作者又为什么说“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呢?

――点明了这里的山水本来并不“愚”,只是“以予故”,才蒙受了“愚”的冤屈。如果说文章第1段只是客观叙述,这一段作者把“愚溪”的命名与自己的联系起来:“予家是溪”,而又“以愚触罪”。因此“愚溪”“以予故”而受“辱”。

五、分析课文第3段:

1.字词理解

夫水 ,智者乐也。(化用《论语・雍也》的语句。)

今是溪独(副词,竟然)见辱于愚 (见……于……:被动句式)

不可以(可以/用来)灌溉。

多坻( ,水中露出的高地)石

蛟龙不屑(因轻视而不肯做不愿做)

不能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云雨

无以(没有什么用来)利(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得利)世

而适(恰好,刚好)类于予

然则虽(即使)辱(被动,受辱)而愚(形容词活用为意动,以……为愚,指称呼……为“愚”)之

2.文章分析

这一段进一步揭示愚溪之所以“愚”的真实原因,即“愚溪” 命名的第三层原因。

(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无以利世。”

⑵作者为什么感叹“虽辱而愚之 ,可也”?因为“适类于予。”为什么说“适类于予”?

――因为“无以利世”。溪之“无以利世”,在这一段里作者言之凿凿,而作者又为什么 “无以利世”呢?那是柳宗元说自己不能为社会作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为世人造福。但这句话中还有话:柳宗元何尝不想“无以利世”?只是遭排挤、被贬谪,不能实现“利世”的理想罢了。于叙述之中,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悲愤与不满。

六、分析课文第4段:

1.字词理解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宁武子:春秋时卫国大夫宁俞,“武”是谥号。此句语出《论语・公冶长》

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明智,通达,看得深远)而为愚者也。(颜子:颜回,字子洲,孔子学生。此句语出《论语・为政》)

皆不得(能够,可以)为真愚

今予遭(逢,遇)有道(有道: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悖(违背,逆而不顺。悖: )于 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夫然(这样),则天下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能争是溪

予得(能够,可以)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专有,独有。“专”后省略“之”。)而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名”后省略“之”。)焉。

2.文章分析

这一段借用古人的典故来反映作者的“愚”,这是愚溪得名的第四层原因。

⑴这一段用了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的典故。这两个人是“真愚”吗?为什么?

――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都不是“真愚”。宁武子是聪明而装愚,颜回是明白而装傻,他们都是聪明人,都是“大智若愚”的“愚”。

⑵那么,柳宗元自己呢?

――“遭有道”,遇到政治清明的时代。“有道”指天子圣明。公元8唐顺宗永贞元年的“永贞变革”,把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革除弊政,打击权奸,作了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结果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了下去,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唐宪宗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王桑贬柳宗元于永州并终生不得量移。像唐宪 宗这样的天子难道是圣明的吗?很显然,说这样的天子是圣明的,恐怕纯粹是一种讽刺!因而,所谓“违于理”“悖于事”便无一不是反话了。他的“愚”不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的“愚”,也不是不学无术、一事无能的“愚”,而是坚持真理、敢于抗争的大勇如愚的'“愚”。在这貌似自责的文句间,淤积着作者心中的多少愤懑不平之情。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

七、分析课文第5段:

1.字词理解

溪虽(虽然)莫(没有)利(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得利)于世

而善鉴(本指镜子,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照彻)万类

锵鸣金石(像金属和石头一样发出脆亮的声音)

予虽不合(符合,适合,迎合)于俗

漱涤(洗漱涤荡,引申为净化)万物

牢笼(包罗)百态

而无所(没有什么)避之

超鸿蒙(超越天地尘世。鸿蒙: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状态,也指自然界之气。语出《庄子・在宥 》)

混希夷(指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

寂寥而莫我知(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也

纪(通“记”,记载)于溪石上。

2.文章分析

这一段写愚者自有愚者的乐趣,再次将愚溪与作者个人的情况相结合,说明他之所以做《八愚诗》的原因。

⑴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愚溪的,从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段开头的第一句说“溪虽莫利于世”,情调有点低沉。但是,紧接着笔锋一转,感情的色彩就完全不一样了:溪水能鉴照万物,清洁光亮,秀丽澄澈,铿锵鸣响,有金石之声。这是一个多么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世界啊!把这样一个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政治对比一下,哪一个龌龊,哪一个光明,不是昭然若揭了吗?这样一个世界难道只能是愚昧的人心喜目笑、眷恋向往,高兴得不愿离去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那些聪明的人所留恋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世界呢?真是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⑵作者在与“愚溪”的类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接下来笔锋一转,便直抒起胸臆来了。“予虽不合于俗”,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从人世中被排挤出来的。被排挤出来以后,虽然冷寞、孤单,却有一支能洗涤世间万物、包罗各种形态的笔伴随着自己,安慰着自己。在这无违无碍的茫茫然的大自然中,返璞归真,自得其乐,不胜似生活在那昏暗龌龊的人世吗?清静寂寞,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的,这并不 是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⑶《愚溪诗序》通篇就是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的士大夫的愤世嫉俗的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八、诵读课文,漫谈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等方面的感受。

――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

愚溪诗序(10篇) 篇八

愚溪诗序原文及翻译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②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我安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予家是溪家:安家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愚:我

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牢笼:涵盖

D.寂寥而莫我知也 寂寥:孤独

7.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可以染也 / 予以愚触罪。

B.予虽不合于俗 / 纪于溪石上

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 灌水之阳有溪焉

D.睿而为愚者也 / 昏然而同归

8.翻译画线语句(8分)

(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9. 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请概述其理由。(4分)

参考答案

6、D

7、C

8、(1)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奇特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来使它们受到屈辱。(每句1分,共4分。要点:“错”;“皆山水之奇者”的句式,译为“山水中的奇特之处”,或“奇特的山水”皆可;第三句中“以”译为“因为”;最后的。“以”译为“用”“焉”为代词用法,可译为“用愚字来使它们受到屈辱”或“用愚字来玷污它们”。要求语义通顺。)

(2)如今我遇到贤明的君主(1分),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1分),所以大凡愚蠢的人(1分),没有谁比得上我的了(1分)。(“有道”可以为“有道明君”“生命天子”“贤明的时代”等等皆可,要体现其名词性;“违于理悖于事”可分开译,也可作为互文用法合在一起译;“凡”要译出“大凡”“凡是”等皆可;“莫我若也”是宾语前置要译出。

9、(1)愚溪“无以利世”(1分),我“不合于俗”(1分),都于世无补。(或答出“我和愚溪都是于世无补的。”2分)

(2)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的愤懑不平(批评)。(其中,答出具体内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等任意一个得1分,答出情感态度是“愤懑不平批评”或“批评”得1分。)

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 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经过的 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水中有很多高起的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这条溪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 够很好地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万物,包罗各种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写了《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愚溪诗序(10篇) 篇九

《愚溪诗序》 (网友来稿)

武汉光华学校高中部 张金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继续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掌握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3、培养学生借助文本材料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及剖析文章主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主动积累文言词语的意识和培养自渎文言文的能力。

2、“正话反说”的理解。

3、典故的作用及对典故的正确理解。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教法构想]:

1、本文语言浅显,不必多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渎能力。

2、教学要突出重点,围绕“愚”来理解、学习本文。

3、引入研讨法,在学生自主探索中拓展学生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

4、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法要灵活多变,放手学生自渎,并适当拓展。

[教学课时]:

1、拟用两个课时。

2、第一课时,读熟读懂,理清思路,归纳内容,画出“八溪”;

第二课时,抓住“愚”,作深入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完成训练。

[分课时。教案]:

第 一 课 时

一、引入:

从唐代的“古文运动”谈起:

有唐以� 韩愈和柳宗元既是运动的倡导者,也是运动的实践者,他们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文”(韩柳二人文学成就卓著,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

同学们刚刚学过韩愈的那篇“至情之文”━━《祭十二郎文》,今天,我们再读一读柳宗元的风格清新的诗序《愚溪诗序》。

二、导读:

1、作者:(小黑板或其他形式)

[补充材料]: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中期著名文学家。因和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仕官柳州,人又称之为柳柳州。其代表作是大家都熟悉的《永州八记》。

2、题解:

《愚溪诗序》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文章题为“愚溪”,实际上,所记内容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反映。文章借愚溪风景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是一篇诗序,再看课文结尾,我们知道这是为《八愚诗》写的序言。

问:序是什么?

序是著作、诗文集子前面的说明性文字。古代有文序、宴集序、赠序等,本文属于诗序,是文序的一种。

[补充]: 宴集序,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赠序, 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等。

三、检查预习情况(早自习教师已范读了原文):阅读。

1、个读:

正音;提示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齐诵: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投入。

四、交流阅读:读懂全文,理清思路。

[要求]:

1、分成学习小组(也可同位同学合作),读文读注,一同学读原文,一同学口译,不懂的地方共同研讨,还不懂的记下来,质疑。

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步骤]:

☆ 学生分组阅读、翻译(6-8分钟)。

积累实词(愚、家、适等);学习虚词(为、见┄┄于等)。

☆ 教师巡回指导,解疑答难。

指导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 师生互动,概括文章的内容。

[归纳]:

(一)交代溪水的位置并为之更名。

(二)叙写“愚溪八景”。

(三)点明命名原因:“无以利世”。

(四)对照古人言“愚”。

(五)点题:名愚实不愚。

五、重点学习:(当堂训练)

1、快速找出:

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

2、画出“愚溪八景”来:

学生配合自主完成,一名同学慢读,另一名同学在纸上画出来。

◆板演的一组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图示]:愚溪八景

六、小结。齐诵课文。

七、作业:

1、预习作业:

①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②课下探讨:本文的“愚”有何深意?

2、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 二 课 时

一、引入:

简单说明,齐诵课文。

二、研读课文:

(A)、快速阅读全文:

把文中的“愚”字划出来。认真体会其深刻含义。

[方法]:

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最后归纳主题。

[提示]:

(1)更名“愚溪”→(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无以利世,类于余)可用“愚”名之→专而名→名愚实不愚。

(2)明确:文中的“愚”,不是真愚,而是作者的愤激之言,大多数是正话反说。这一点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

[归纳]:结合以上分析,学生自主归纳----全文以一“愚”字贯穿,借“愚”言志,借愚溪风景抒发了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B)重点研读文章最后一段:

方法: 阅读,研讨,比较。

问题:比较柳宗元和“愚溪”,理清柳宗元、“愚溪”和“愚”的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根据学生阅读分析情况归纳:

“愚溪” ←←←→→→ 柳宗元

↓ ↓

清莹秀澈 ←←←→→→ 情操高尚

↓[却] ↓[却]

无以利世 ←←←→→→ 被贬永州

‖ ‖

〖无人问津:惋惜〗←←→〖抱负难展:悲愤〗

三、小结并再读课文。

略述:托物兴辞,夹叙夹议。

四、当堂训练:

找出文中引用的典故,联系以前所学,结合文本下面的注解,谈谈这些典故在文章中的作用:

①愚公谷 。

②孔子:智者乐水。

③蛟龙(《劝学》)。

④宁武子、颜子 。

⑤鸿蒙、希夷 。

五、完成作业:

(1)完成《新学案》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部分。

(2)拓展阅读:阅读《语文读本》的《指南录后序》,比较序文的特点,做读书笔记。

作者邮箱: zjc691021@

[1]

《愚溪诗序》教案(网友来稿)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愚溪诗序(10篇) 篇十

读《愚溪诗序》(网友来稿)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柳宗元的古文大致为5类:

1、论说 包括哲学、政论等文以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如《封建论》

2、寓言 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

3、传记 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等

4、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为典范《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

5、骚赋 有《梦归赋》《天对》等

愚溪:原名冉溪,在永州。柳宗元贬居永州的第六年移居于此。本文是诗的序言,说明作诗的缘由。文章借溪水改名之事,以“愚”字驾驭全篇,舒徐委婉,含蓄深沉,表现了作者受排斥,遭屈辱,不能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愤懑和牢骚。

全文以愚字为线索,把自己之愚、溪水之愚融为一体,相互衬托。在作者笔下,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八愚)仿佛全是自己的苦难知己。

正音:

冉Rǎn氏 谪zhé 负土累lěi石 塞其隘ài

宁Nìng武子 清莹秀澈chè 锵qiāng鸣金石

漱shù涤dí 寂寥liáo 智者乐yào也

重点实词:

爱是溪 是,这

或曰 或,有的人

咸以愚辱焉 咸,都。 以,用

见辱于愚 见……于……,被动句式

无以 没有什么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古今异义

牢笼百态 牢笼,包罗,囊括。今为关住鸟兽的'东西

词类活用

东流入于潇水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合流屈曲而南 南,名词作动词,向南流

今予家是溪 家,名词作动词,安家

名之于其能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故姓是溪为冉溪 姓,名词作动词,命名

智而为愚者也 智,形容词作名词,有智慧的人

睿而为愚者也 睿,形容词作名词,明智通达的人

邦无道则愚 愚,形容词作动词,装愚、装傻

无以利世 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有利

[1] [2]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