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时间: 2024-05-16 19:57:3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10篇主题公园设计构思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一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道路广场不超过%,绿地不小于%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个方面。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

.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

最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二

关键词:城市滨江公园;历史文化名城;两江四岸景观;市域绿道

Plan for Urban Waterfront SceneryResearch Progra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enxing Park in Huizhou

Yu Ping

Abstract:Urban Waterfront Park, historical city, “Two Rivers and Four Waterfronts”, greenway引言

本案的文星公园属东江西端的标志景观,是两江四岸景观西端的重要节点。

笔者为2010年《文星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标方案的负责人及主创设计师,本文解析城市滨江公园规划的思考过程,旨在抛砖引玉。

1 公园任务解读篇

1.1 项目概况

文星公园基地位于惠州江南片区的东江南岸,依沿江路分为东西两处, 东面地块沿江,长约900米,西面地块长约10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1.2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惠州市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稿) 》,《惠州市区两江四岸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 》,现状地形图。

另外, 规划设计参考依据有: 《惠州志》,《惠州西湖新志》,《惠州府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口述资料。

1.3 规划定位

根据文星公园的地理特征及功能要求,规划将公园定位为:以恢复文星塔历史遗迹为主的滨水开放式片区级公园。

1.4 规划功能

文星公园功能主要为:弘扬惠州历史文化;为公众提供游览,观赏,休闲的场所;突出滨水景观和游赏功能;同时,不影响东江防洪,排涝。

1.5 规划设计原则

1.5.1 公园建设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及园林景观有机结合。

1.5.2 强调亲水性,公共性,生态性。

1.5.3 尊重自然水体涨落,体现自然水体景观作用,在满足防洪泻洪的情况下,通过挡土墙,景观平台,栈桥等的设置,最大限度的扩大公园用地范围,同时注意洪涝水位时的防护要求。

1.5.4 合理设置园区入口,组织交通,设置绿化式停车。

1.5.5 注重对场地内现有树木的保护和利用,种植设计结合竖向设计和防洪排涝设计需要。

1.5.6 公园建设与城市绿道建设相结合,合理设置自行车道,人行道和服务设施。

2 现状分析篇

2.1 道路分析

2.1.1 现状情况

公园1号地块东面临江,西侧紧接沿江路。该沿江路红线宽18米在1号地块区域,自南向北标高为19.71-18.97米,含防洪堤功能;在公园2号地块区域,沿江路标高缓坡降至14.71米,与其他市政用地平接。另:标高下降段,道路近江侧为混泥土防洪堤。

《惠州市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稿)》拟将该沿江路红线拓宽至24米,并在现混泥土防洪堤处分支为两条道路。

2.1.2 影响因素

公园1、2号用地因高差及沿江路等因素,隔断效果较强,不易联系;1号用地北端,用地红线与未来拓宽后道路红线贴合,与现状道路存在间隙。

2.1.3 分析结论

确定1 号地块为文星公园综合主题地块,2号地块则以服务社区为主,在设计元素和建设材料上统一风格,而不在空间上强制联系。

将红线受影响区域和2号地块做为公园二期工程;或在一期建设时先完成其基础绿化种植,待道路拓宽后再进行园路及其它设施建设。

2.2 基地行人路径分析

2.2.1 现状情况

沿江路人行道全线设置栏杆,公园基地内植草砖护坡过陡、不易行走,现状行人可使用区域为:沿江路人行道、泻洪口旁一处台阶及桥头石将军庙平台。傍晚时分散步行人较多,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2.2.2 解决方案

根据现状用地条件,开设公园入口、改造护坡,设置公园主题景点的同时,依据地势开辟适合健身活动的场地,在公园内设置含绿道功能的各级道路。

2.3 水位及横剖面类型分析

2.3.1 现状情况

平面图可示:基地外侧深蓝色线为东江原岸线,剑潭水坝建成后,东江岸线演变为图中浅蓝色线,两线间区域为浅河床。通过对基地典型剖面分析可知:除少部分河滩绿地在20年、50年一遇洪水位下,其余均不受影响。

2.3.2分 析结论

浅河床区域为临岸建设提供便利条件。根据是否受洪水线影响,合理设置景观、挑选苗木品种。

2.4 护坡、岸线类型分析

2.4.1 现状情况

基地护坡以植草砖为主,坡度较僵硬,仅桥头数十米为垂直混泥土挡墙。

岸线类型则分为三种:第一类为近垂直泥土岸线,该类岸线顶部一般离水面3~5米,有一处冲沟及若干处梯田塌陷,偶有毛石挡墙残隅;第二类为垂直毛石挡墙,属糖厂码头旧迹,所圈区域为水泥面,平坦但有塌陷,安全状况不明确;第三类为亲水泥岸,杂草茂盛,冲刷塌方情况严重。

2.4.2 分析结论

依公园需要和现状条件改造护坡及岸线挡墙。

2.5 历史遗迹\旧址分析

2.5.1 现状情况

据现状及历史文献分析,文星塔及龙寺旧址位于公园基地近糖厂段,原塔基立于现沿江路路基范围。现该段沿江路西侧规划建筑楼高约90米。另,现该区域亦存糖厂码头残余设施数处,近合生桥头段则有当地石将军庙及公婆庙一处。

2.5.2 分析结论

整理文星塔建筑序列,挑选对附近规划住宅影响较小的路口区域设塔;清理无景观价值的糖厂码头毛石建筑时,收集可使用毛石作为岸线挡墙及缓冲浅滩材料;翻新当地庙宇。

2.6 乔木覆盖率分析

2.6.1 现状情况

现状乔木覆盖率为40%以上。

1号地块:南端生长古榕两株,大木棉一株,南酸枣、刺桐、大叶桉、小叶桉大树少量,间有构树小苗;其北端近半长度生长木棉10株,近水有台湾相思+南酸枣+刺桐林若干片若干片,间有构树大苗。2号地块集中生长成年大叶榕21株,树冠茂密。

2.6.2 分析结论

树木多长势良好,姿态优美,宜利用。

3 公园设计总图篇

3.1 总平面图

通过以上分析,公园整体设计如图所示:在现代城市生活背景下,营造美丽的沿河景观,将”历史,现在和未来”结合在一片绿荫碧波之畔。

3.2 功能分区

根据现状资源,公园分为六个景区,分别是:文星龙,红棉柳绿,闻木樨香,将军堤,碧波嶙峋及2号地块的榕园小憩。

“文星龙”为文史游览区;“红棉柳绿,闻木樨香”为亲水休闲健身区;“将军堤”为地方民俗展示区;“碧波嶙峋”为林下观江休闲区;“榕园小憩”为林下休闲健身区。

其中:闻木樨香景区里设置市域绿道三级服务点一处。

3.3 交通组织

公园据景区需要设主入口三处,次入口若干;入口间距为70~150米。

本公园按设计规范,属于不硬性规定停车位数量类型;因基地条件局限,公园设置沿路港湾式停车位6处,每处可停5~10辆。同时,在红棉柳绿景区及榕园小憩景区设公交上落点。

公园内部园路分为三类。第一类:广场形式通道,该类园路主要为透水砖及石材铺装;第二类:主园路,4米宽,为2.5米双向自行车道+1.5米人行散步道;两类道路以不同铺装区分界限;第三类:次园路,宽1.2米~2米,为草地散步道或观景廊道。

3.4 植物总体规划

公园基地现状覆盖率超过40%,规划将增植符合景观气氛及河滩特色的多类植物,其总体规划原则为:

3.4.1 保留基地上的古树及有景观价值的大树 。

3.4.2 丰富植物层次,增加林相变化;添加树种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乡土树种,并体现沿江特色。

3.4.3 改造后的林木应有合理的结构(乔、灌、草结合,水生、湿生、耐湿、耐瘠薄、旱生结合),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3.4.4 根据史料对公园景点的描述配植植物,烘托园区气氛。

3.4.5 游人活动集中的区域,在树型、花色、花香上着重考虑。

3.4 给排水方案

公园以绿化和水体为主,配有一定文化休闲设施,为保证整体功能的实施,公园内设:绿化喷灌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雨污排水系统。另,保留基地内原有泻洪系统。

3.5 电气方案

电气方案设计范围有:变、配电系统,环境照明系统,防雷,电信系统,其他弱电系统及电气节能。

园区内的环境照明依照“点、线、面(景点、道路、景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在总体上创造出“突出重点、明暗结合、和谐统一”的夜景照明效果。

点:对文星塔、龙居、牌坊、龙门等重点景观采用投光灯照射,体现立体效果,突出重点。线:为满足园区道路照明要求,一级园路采用庭院灯做道路照明,灯具高度3.5M左右,灯具安装间距约为25M;其他园路采用草坪灯做道路照明,灯具高度约为0.9M,安装间距10米,光源为节能灯。面:对景区采用庭院灯、草坪灯、地脚灯相结合的方式,并在主要景区使用地埋投光灯照射高大乔木,烘托气氛。

3.6分期建设图、设施分布、园路材料、小品意向、经济技术指标及估算表略。

4 详细设计篇

4.1 文星龙景区

文星龙景点为公园重要节点,以两轴两带组织游线。两轴为:“主入口牌坊―望江石―观景台”轴,及“文星塔―龙居广场――东江诗文碑―望江石” 轴;两带为“亲水栈道―听涛双亭――登科龙门”带及“竹廊爬山”带。

游人可从牌坊门进入,循阶而下,游览亲水栈道,坐双亭听涛,观文星塔咫尺;也可在望江石处依诗文碑向前,攀龙居爬山廊,敬金鲤龙门,再登文星塔。

4.2 红棉柳绿景区

红棉柳绿景区则以亲水休闲健身为主题,健身花园和阳光草坪拥红棉之左右,

游人可经蜿蜒园路至水生植物茂密的浅滩栈道,体验江岸乐趣。

4.3 闻木樨香,将军堤景区

闻木樨香也含有亲水休闲健身主题,设置儿童乐园、台地健身花园及亲水台阶,此外,该景区亦是市域绿道的三级服务点,建有综合码头及服务点设施。

4.4 碧波嶙峋景区

碧波嶙峋则利用其离水面较高的堤岸,围绕临水台湾相思林,建成错落的林下休闲空间。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三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公园成为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息场所,为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绿化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山体公园是以立体绿化的空间形式向人们展示一种独特的山体绿化环境。比如,现阶段很多城市中都借助于自然的山体营造山体公园,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山体公园都较为偏远,公园的各类休闲设施也不完善,导致山体公园内的有人数量较少,山体公园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山体公园相比平地公园来说,地形更为复杂,地面的高低起伏较多,公园内的景观以自然景观居多,为此在进行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山体公园的独特性,合理处理公园内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受山体自然空间特点的影响,不同的山置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在山顶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较高,所以在视觉空间较大,人们在山顶会获得全方位的景致,视野开阔,为此,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山地来开发公园景观,并尽可能的向山体腹部延伸,再比如,在山体的山麓地带,针对其视域相对有限,内部有良好的视觉关联这一特点,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成为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

其次,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受山体起能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要难于平地公园,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不同的山体路线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觉体验,为此,在道路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展现多样性,并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比如,设计者可以顺应山体地形,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此外,还可以让公园内的道路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以体现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为游玩者提供多种游玩选择。

最后,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可以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山体独特的地形优势吸引人们前往,而且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等可以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理想的休憩场所。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1)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还应该将城市自身的人文精神渗入其中,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强调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秉承这一传统思想,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意维护好山上的树木花草,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应成趣,此外,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山体资源,结合城市山水空间格局的变化,确定城市山体公园的定位和性质,让山体在给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休息场合的同时,感受到显示城市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要素。

(2)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地域性是对环境的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建设山体公园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风貌,与此同时,依照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的建筑,设计材料尽量就地取材,建筑风格要与传统风格相适应,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注意与城市的传统风格保持一致,并注意凸显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的解读生活,体会城市文化。为了向人们展现山体公园的地域性特色,设计者还需要依照山体的形态以及建筑环境,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线路,设计多样的游玩线路,以便让人们在游玩时可以感受到多种多样的城市文化。

(3)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注重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良好连接,以不断优化山体的轮廓线,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另外,在山体公园景观的效果分析上,还应该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山体与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在设计山体脊部景观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其注意对山体的保护,做好对山脊线的保护工作,以确保整个山体在山顶、山腰、山麓等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并尽量避免在山体的山脊部位设计特色景点或者观景台,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明确国家规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限,坚持以保护为主,实行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结语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四

园林调研报告:

浣花溪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建设总投资1.2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以杜甫草堂为中心,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民俗空间和时代氛围有机结合,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水源干涸,河床淤塞,加上城市的发展和人为的破坏,浣花溪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2002年10月2日,占地近553.8亩的浣花溪公园破土动工,青山、湖水、小桥、园林逐渐填满了整块平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显露雏形。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戴。

u 功能定位

浣花溪公园建筑不仅与环境做到了和谐共生,而且以造景的方式来思考建筑,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它的独特设计,为周围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保障,给人们的精神情操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它保护了历史文化浣花溪文化,杜甫草堂的建造,更是体现了,在这次设计中尊重历史的观点。这个公园是一个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公共环境公园,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u 设计原则

1生态 原 则:以绿色为主,突出植物的景观。

2人性化设计: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与行为方式。

3地域特 色:反映成都浣花溪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特

u 现状分析

(1)、公园场地周边临近浣花溪风景区,环抱环抱传统文化遗产杜甫草堂,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地理环境条件。同时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分为留园、万树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

(2)、场地周边有便利的交通要道,临近青阳宫,锦里等文化故地,在公园四周还有居民居住去,如浣花小区,北边有便利的交通。

(3)、公园内部含有历史文化悠久的杜甫草堂。留园和万树园为杜甫草堂的入口景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u 总体布局

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分为留园、万树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主要包括一座假山一个人工湖一处湿地两幢景观建筑三座地下车库四个大型休闲广场,贯通全园的小溪河道和路网以及遍布整个园区的园林绿化景观等。整个公园绿化布局合理,层次显明,园内绿化面积达到29.25公顷。

1、留园和万树园的入口景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园的主要景点沧浪湖和万树山为挖方平衡,体

现出山水相绕的景观情趣,铺装素雅,配有成片香樟林,形成自然而别致的活动空间。万树园包含万树广场、川西民俗观演广场和一个网球场,同时与原有的浣花苑溶为一体,这里主要体现巴蜀文化和成都的市民生活情趣,配以丰富而层次化的植物和流水,情景相融。

2、万树山位于公园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如密林,占地6.5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

3、从公园的北门进去,穿过菁华广场,向南的第一处景观是白鹭洲。这里树木青葱,品种众多:小叶女贞、肾蕨、决明、银杏、蓝天竹、杜鹃、杨柳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数不胜数。因为是白鹭的乐园,故得名为白鹭洲。几座仿木结构的石桥横贯于浣花溪上,别有一番情趣。穿过窄窄的青石板小径,置身于浓阴之中,立于石桥之上。看白鹭翩翩飞舞,白色、红色睡莲竞相开放;听小鸟欢快地歌唱,溪水潺潺,古琴悠悠。这歌、这舞、这花、这水,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整个公园就像一个幅美丽的风景画,巧妙的将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尊重历史,保护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将浣花溪故道以与景观相结合的方式保留下来。在空间节点上的组织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营造出了众多益人的景致空间,使人本与生态的设计理念自然流露。以现代手法内敛有效的表达了公园应有的地位:不与草堂争锋,而是烘托了其幽远深厚的历史感。

u 交通组织与人流

1、外部交通

公园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处于交通繁华阶段,为避免交通拥挤,车辆的堵塞,建有3处地下停车库,避免了进出车辆的拥堵。

人流比较分散,道路清晰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大多行人从北门进入,这里有便利的交通。

2、园内交通

(1)园内道路有主干道、次干道、小路依环境而定。在铺装设计上都有不同的风格,如小径用碎的青石

板材拼合而成,与周围的环境像融洽,同时又保护了周边的风景。在大的行人道路上采用,采用一米屋到两米五的通道,为行人带来了方便,同时还照顾到了残疾人群,给大多人带来了方便,更主要的是考虑到了安全通道。

(2)园内道路形式有沿景观而建设的道路,在不同的景区道路的铺设各有特点,在景点较集中的方道路为小路,这样可以游到各个小的景点,同时还有分解人流拥挤的作用。北部和中部为直线路,南部景区为曲线道路。湖边的道路采用弧型的设计风格,与地形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曲线的道路设计给适合人们更进一步的与大自然接触。提高了公园的质量,也给行人带来很多方便。

(3)、人流的走向,北门临近公交路线,这里是游人较为集中的地方,所以这个在这个入口有一个很大的公园整体平面图,起到了指示的作用,给游人带来了方便,从进口想公园内部行走的时候,又将人流分成两路,两个造型别致的桥梁将人们引入公园深处,起到了一个指示的作用,桥梁的设计采用木质的结构,及环保又与周围的环境达成一致,在桥梁的拐角处和过度去,有明显的路标提示,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在向下一个景区过度的区域里,建有休息场所,为游人的休息提供了方便。

u 公共设施的构建

公共设施是一个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给人们的游玩带来了方便。在公园里象征导游的作用,因此,它的设计不是随意的,要与周围的景观相结合。在浣花溪公园里,指示牌的设计与摆放都达到了与周围环境完美的结合,温馨的提示,使游客感到了热情与好客,同时也给周围的环境增添了色彩。

(1)、指示牌的设计,指示牌是公园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设计要和周围的环境想结合,在公园里起到指示的作用。运用环保的材质更体现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2)、在景观设计中,环保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在浣花溪公园里,根据周围不同的环境摆造着不同造型的垃圾收集设备,这样即保护了环境又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很好的结合。

(3)、休息区,根据不同的地里景观,,摆设着不同的休息坐椅,这些坐椅给游人带来了方便,可以使游人及时的得到休息,电话亭的设置,为游人的联系提供了方便,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但是对与一些突发事情,有电话厅的设置,可以更好的与外界的联系。它的分布也根据人流的走向和风景区的位置而设置。

(4)、在整个公园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绿化的设计,一些小小的点缀也是不可缺少的,如照明工具的设置和摆设充分考虑到可因环境的不同而照射出不同的景象,就如晚上游人可以欣赏到公园里美丽的夜景,提高了生活欣赏水平,同时又陶冶了情操,就如那些公共的设施的构造和摆设就起到了在大面积的风景小小的点缀。

(5)、物管部门的建设,为公园的管理与保护奠定了基础,在一些过度区域都可以看到有相关物管人员及小型建筑的修建,它们的建立为保护公园起到了保护作用。三个停车场的巧妙设计,给游人带来了方便,解决的大多数开车来的游人停车的问题。

(6)、 服务设施的构建,雕塑和小品的摆设,都给整个空间带来了不同的装饰效果和点缀,似的整个空间充满了不同的景象效果,深受游人的喜爱。

u 绿化

园内绿化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百年古桂、香樟、银杏、芙蓉竹枝繁叶茂,五彩缤纷的鲜花竞相开放,绿茵茵的草坪散发出阵阵清香。根据公园的地形特色分布于公园的不同景区,提高了公园的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水平,也保护了大片的绿地和湿地。在春季走在这个到处都充满了生机的环境里,增强了人们的斗志。

道路旁种植着随季节而变化的植被,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小桥边也种植着水类植被,高大挺拔的珍贵树种种植在辽阔的广场上,是历史的象征。假山上的植被也不例外,象征节节高升的竹林,又是另一帆别致的味道。在小溪和湖泊边种植着水性植被,在湿地处开辟景观,与周围的环境达到了和谐体现了生态的重要。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在游人与绿色植被的接触上,并在植被周围标有植被说明。

绿化的建设在整个园林设计中,其这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为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保障的作用,它由可以防止土地被污染和浪费,为整个公园添加了色彩,也深受人们的喜欢。

u 重点景观的构想

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公园由西南向东北展开,分为留园、万树园和白鹭洲三大景区。 留园和万树园为杜甫草堂的入口景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园的主要景点沧浪湖和万树山为挖方平衡,体现出山水相绕的景观情趣,铺装素雅,配有成片香樟林,形成自然而别致的活动空间。万树园包含万树广场、川西民俗观演广场和一个网球场,同时与原有的浣花苑溶为一体,这里主要体现巴蜀文化和成都的市民生活情趣,配以丰富而层次化的植物和流水,情景相融。 沿湖而上的湿地白鹭洲,在水源开放处建有古朴雅致的观景建筑观鹭轩,由此可望见浣花溪纵深方向的美景,溪上横有手工制作的原木木桥,质朴醇厚,极具特色。

1、杜甫草堂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位于公园的中心部位,杜甫草堂--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试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期间有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严穆、古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著名的景观。

2、万树山位于公园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如密林,占地6.5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里面有很多鸟类等动物出现,在这里可以欣赏和观赏到很多树种,景观美丽。

一万树林,植被茂密,走在其中有另一番韵味,并有万竹广场的匹配,更是给整个公园添加了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也采用先进的技术水平,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了保障,这个景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3、沧浪湖位于公园的中心地带,水面面积4.3万平方米。沧浪湖主要由草堂入口广场、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游人可以在湖边游耍,湖岸周围有柳树和假石,人们可以在此处休息,湖岸上有雕塑与周围的环境容为了一体。草堂入口广场的设计将三曹、三苏做为塑成雕像立在广场的两侧,给广场增添了色彩,广场上还设有休息区,为游人提供了方便。在道路的两侧还栽种着各种树种,就像一条林荫大道。

4、白鹭洲,位于公园北侧,在杜甫草堂与四川博物馆之间,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以湿地为主,分为招引区、观鹭区、投食区、隔离区,以及点缀其间的栈道、小桥等,营造出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的意。湿地的保护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为保护好自然景观,在路线的设计上,采用曲线试的构思,将这个湿地分为了几个不同的区域,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感受到湿地的保护。桥梁的设计采用环保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

5、著名的诗歌大道,是近几年才建成的,它悠长而通透的设计风格,带领走进了时空的长河中,领略着岁月当歌古韵悠长的诗歌风光。它位于公园的南侧,走在这条大道上就如穿梭在历史的走廊里,与众多诗人一起共享,沉醉于诗歌中,在设计的风格上采用现代元素,道路的两旁竖有众多诗人的雕像,有生动的表情。在地面的铺设上采用坚硬的石才与金属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将这条具有诗情画意的道路铺设而成,这样游人在游玩的时候,也能对历史文化了解。它的独特设计,为整个公园增添了色彩,深受游人的喜爱。

6、整个公园有很多小的景点与大的景区混合构造而成,是一个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文化景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相结合而成的一处景观公园。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五

人民公园地处繁华的闹市,面积约为四万平方米。设计方案将以“生态、人文、休闲”为设计理念,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在强调自然性的同时考虑人文性,做到以人为本。公园的主入口在正南方,初入公园一股自然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由于主干道两边种植了大面积的植被。主干道用的是暖灰色方砖,自然而又富有田园气息。沿着主入口继续往前走是圆形广场,广场设计了音乐喷泉,给人美的享受。圆形广场周边选置了花坛和棕榈树,远远的就能闻到阵阵花香,徜徉在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岂不美哉。公园水景区呈“S”形分布在园中,水景区分为浅水区、深水区和喷泉区。浅水区位于全园的南面,考虑到亲水性的需求,园中设置了游泳池,夏天可以在水中嬉戏游泳,设置了亲水平台和观景区。防腐木的亲水平台,防止有效防止水的腐蚀。大家在水中嬉戏,累了可以在观水亭休息,家长也可以在亲水栈道看着孩子在水中玩耍。小桥的北面是深水区,深水区种植着荷花,夏天来临时,湖面上荷花一片,让人不禁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微风吹过,碧蓝色的水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健身区分为两部分,满足老年人和中青年的不同需求,设计了多种健身器材,又满足老年人按摩和局部按摩的器材,也有秋千、单双杠等中青年喜爱的运动器材。运动场地设置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并在周边设置了休息区,满足了大家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便利。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满足广大戏曲朋友的要求,在公园的西北方向设置了梨园区,戏台的背景是对牡丹花的变形,让人不禁想起《牡丹亭》,戏迷朋友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相互提高,增添了公园的艺术气息。整个公园展现出一派生机,使人们更好的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让他们在此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二、人民公园的景观小品设计构思

景观小品是景观设计中的点睛之笔,景观的总体效果是通过精彩景观小品来体现的,为周围的环境增添了一笔亮色。景观小品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活设施小品、建筑小品、道路设施小品等,给人们的景观活动提供了观赏、照明、休息、导向等服务,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品位和思想境界,提升了环境的整体品质。第一,音乐喷泉,沿着主干道首先看到的是大的圆形广场,广场上设置了音乐喷泉,夜晚华灯初上,喷泉随音乐此起彼伏,在地灯的映衬下,让人们的听觉和视觉细胞跳跃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照明设施,公园内的照明设施选用了庭院灯、壁灯、草坪灯、地灯、水下灯等。这些灯形式多样,美观大方,节省电源,不仅能美饰环境,而且价格合理。第三,儿童乐园,以木台、沙地、攀爬架和错落有致的地台营造多种形式的活动空间,地面采用塑胶,呈现出儿童活泼好动的场景。

三、人民公园的园路布置及铺装的设计构思

城市道路铺装是整个景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道路景观铺装设计时,应协调好铺装的质感、色彩、图案等方面的问题。本设计方案依据城市道路景观规划原则进行了规划设计,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主干道采用的是暖黄色和灰色相搭配的设计,初入园中就给人温暖感,加之蓝色花砖相衬,色泽鲜明而平衡。本方案采用的方砖表面有粗糙的纹理,耐腐蚀,耐高温,并且耐磨性和抗滑性好。亲水平台用防腐木板铺装,木板是一种“暖性”材料,给人以舒适感。水边铺上鹅卵石,人们赤脚走在纯天然的石材上可以进行免费的足底按摩。而且鹅卵石抗压、耐磨、耐腐蚀,可以随意造型,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石材。

四、人民公园的绿化植物配景设计构思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六

【关键词】:传统园林艺术;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植入

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多以皇家园林为主,建国后各地也根据原有的园林遗址实施了诸多创新型发展。比如,北京著名的颐和园、圆明圆;再如,西安在大唐诸遗址上建设的大唐慈恩寺周边公园、南湖景观、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均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手法进行了景观的造型设计,以及景观布景,极大的提升了人们对于这些公园景观方面的休闲兴趣,也促进了城市化建设。农村地域则利用退耕还林、传说故事、古代遗址等实施了诸多森林公园基础上的旅游生态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公园景观设计方面,如袁家村、云集生态园等均属此类。下面对主题展开具体论述。

1、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与价值

现代化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古典园林存在的差异显著体现在“园林艺术融合”方面,即在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诸多西方园林艺术元素,如对于英国地貌式的自然元素的借鉴,还有对于法国“裁剪式”园林艺术元素的应用。但在整体上传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根据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与价值分析,主要体现在哲学思维的运用,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隐含着“天人合一”、“大小格局一统性”等特征,平移到传统园林艺术后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取景自然”、“法式同构”方面。从取景自然方面分析,传统园林艺术主要以自然为法,在园林艺术实践中尽可能运用法式同构的方法,对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石等进行景物方面的同构平多,如黄山迎客松就会被平移到“假山假水”之上形成对应的景观;另一方面,在自然造型方面则主要取法自法形势,形成了人、景之间的交互,比较自然、符合人性层面的审美需求。具体分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价值可以认识到它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采撷以描摹法实施“以小见大”的重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维,并且在这种哲学一以贯之的前提下,达到了景观师法自然、造园手法灵活多变、园林景象诗画情趣合一、园林意境意N深远等目的,从而为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2、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分析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属于现代景观设计范畴,其中的重要特代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要求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休闲需要、游玩乐趣等。因此,在设计方法层面注重应用“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节能节约”等新型理念。根据现阶段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现状与事实分析,应该体现出自然、生态、地域、场地、空间、简约等基本特征。所以下面探讨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主题时结合突出特征展开全面分析。

2.1以哲学思维带动自然景观设计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出了“究天人之际”的理想,而这一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自然”关系的研究主题,根据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和”的理念可以在现代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以文化融入自然景观的思维路径,在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引导之下,实施“师法自然”的景观类型设计,如利用森林公园中的水流营造与水相邻的植物氛围,形成带状、蜿蜒状、水中点状等景观的设计,使其与自然生长中的水、树、石浑然一体,表达出“和而不同”、“同中存异”,将森林公园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化思想对应起来,提高审美观看者通过景物通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底N的目标。另一方面,造景中应该注重生态为核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接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但需要注意在整体造园手法方面的灵活多变,比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集中体现了假山假水,给人的感觉相对单一,不能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印象,因而可以借助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貌”在灵活多变手法之下,实施了一些自然气势的营造,如利用“群集效应”以密集化的“石榴林”、“枫叶林”等达到氛围烘托,令森林公园的园景整体上实现系统性的设计构建与整体上的局部表达产生和谐一致的效果。

2.2以文化景观增强造型审美下的底N

哲学思维的运用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设计的根基,而文化景观方面的强化能够进一步在形式化的生态审美需求满足之上,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内涵传达。比如,在我国诸多城市有所谓的“长安八景”、“南京十景”、“西湖八景”等,一方面有以“数”为主的景观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符合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易经之数”的喜爱倾向,因而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这种文化传统制造一些因势利导的文化景观,如在森林的高地可以设置与日出相关的文化景观,催生泰山日出方面联想;同时,也可以在洼地以森林景观中的荷塘景观设计令人产生对于“爱莲说”、“河塘月色”等方面的文化意象联想,并利用这种文化景观进一步使森林公园景观达到意境方面的深远化传达,强化其中的文化底N,令观看者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性传导体验,增加休闲中的精神与修养提升。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非常注重“人性化”,这与英国单纯的自然化景观设计、法国单纯几何化的景观设计恰恰相反,它更加注重“和谐”文化理念之下的“阴阳五行论”,即将所有的景物存在纳入到一个整体的森林公园景观之内,并利用这种元素之间的衔接、对接、融合,达到一种“万物一统”的祥和效果表达。从操作方面分析,新时期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可以在造型方面选择“拟自然”的方法进行简约手法应用,增加对于自然物势态方面的因势利导,减少施工量。根据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与效果经验可归纳为“剪除多余、弯直因势、化繁为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需要注重对于空间的利用,尤其是在低矮植物、灌木、地被植被、花卉、果实类植物、风景类植物等进行空间的合理配置,提高造型与地理地势方面的匹配度,如坡地尽量选取一些花卉、地被植物相间,并置入一些古典文化图案;再如,可以在较窄的狭长带地利用一些细木类植物或者灌木增加排列效果,利用空间的同时形成带状景观等。至于一些平坦的地势、则应该尽量以高大植物增加茂盛、葳蕤的氛围营造,使观者可以体验到森林的原始风貌,提高其对自然力量的了解;另外应该体现森林公园中的林荫大道的景观设计,使人、树、景之间产生一种共生共存印象等。因此,在森林景观设计中植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就应该从游览路径的设计、沿路景观的设计、休闲区域的景观设计、生态理念传导景观(如湿地、河塘、动植物等)各个层面实施统筹规划,令以路为主线的公园休闲功能、作用得到全面体现;同时,应该通过文化景观为森林公园景观的审美功能增加形而上的内涵传导,令我国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与中国非物质文遗产、生态发展实施协调发展。

结束语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入重点在于氛围营造、造型设计、审美表达等方面,因而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中文化要素的采X应用,发挥其中的文化功能表达;同时应该借助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设计造景方面,实施生态理念之下的新型设计,包括在地域地貌、人文特征、空间利用、景观顺势而建等。建议在当下选取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元素时,关注其中的取法自然、依势而建;而在造型方面尽可能增加设计后的施工节约,降低施工成本,以简约手法尽量提升森林公园景观的创新性、生态性;尤其需要注重传统园林艺术中承载的哲学思维,将其中的“阴阳五行论”加以发挥,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生存观念的应用实践,达到贝聿铭先生所说的“景中有人文”、“人眼观自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青俊。城市中心区域景观设计浅析――以包头市新都市中心区中央公园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林产工业,2016(9).

[2]孟祥庄,吴晓欧。谈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J].山西建筑,2014(29).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七

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

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

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具体分析,作为公园景观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人们普遍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相似性,历史遗留下的建筑或者其他事物能引发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勾起他们相同的回忆,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将多数人认同的景观事物融合到设计作品中。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应深度发掘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将最具该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融合到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唯一新,将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公园景观使用者享用者因处于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景观环境中倍感自豪和荣耀,提高使用者对公园景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最有地域特征的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元素深挖出来并融合到设计中,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精品。

1.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者应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坚持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达到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观作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造成影响的效果,使人、环境及社会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二、结语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八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

1.景观的定义:

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M.A.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基、C.D.卡列斯尼克、H.A.宋采夫、伊萨钦科等,而尤以区域学派的影响为甚。H.A.宋采夫1947年在全苏第二次地理学代表大会上关于景观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拉孟斯基、卡列斯尼克、苏卡乔夫等人之后,对景观学说的第一个巨大贡献。在这一报告及其以后的著作中他给了景观一个新的、更为确切的定义:景观是具有同类地质基础和相同的一般气候的、发生上一致的地域,这是由几个或许多部分―限区―组成,后者在景观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结合。

2、90年代我国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进展-案例分析

2.1.孙筱祥教授1993年在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规划设计

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位于青岛市风貌保护区内,简称:太平山中央公园。太平山中央公园将中山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榉林公园、青岛山公园、百花苑、汇泉广场等7个园区收入囊中。中央公园景区被细分为滨水景观区、儿童乐园景区、公园主要入口区、会前村遗址公园、桂花苑、市花园、木兰园、牡丹园、温室观赏区、盆景园、“桃花源”景区、“湖光山色”景区、杜鹃坡、茶园、山谷游乐区、岩石园、精品园和梅花谷等18个园区。①

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设计师将其定位为:休闲健身、旅游观光、历史文化、植物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滨海山林型城市综合公园。

设立十个入口进园,为更好地满足游客从不同方向进园游览,孙筱祥教授为太平山中央公园开启了“十大主要出入口”,分别在:原中山公园南门(香港西路)、原百花苑主入口(延安一路)、京山路入口、原动物园西入口(延安一路)、原动物园北入口(上清路)、原榉林山公园入口(龙潭路)、太清路与龙潭路交叉口入口、原革命烈士纪念馆入口(芝泉路)、原湛山寺主入口(芝泉路与郧阳路交界处)和原植物园主入口(郧阳路)。在园区内设置一级到三级道路,把全园各个景点和设施连成一个系统,保障游人可循路到达各个景点,还将开辟观景健身路径、自行车休闲旅游线等特色路径,以满足游客晨练、登高远眺、亲情远足、交友、登山比赛的需求。

站在公园可看十景根据规划,太平山中央公园将分为“一轴一脉五区”。“一轴”是指公园传统文化主体轴——中山公园的樱花大道一直延伸到动物园,沿途不仅可以赏花,还能看到小动物,整条道路规划设计1100米。“一脉”是指城市登高观景带,主要包括青岛山和太平山两条观景线。“五区”指整个太平山中央公园将会分成历史人文区、植物文化区、动物游乐区、城市休闲区、生态山林区5个区域。此外,在观景点上,游人还可以看到汇泉踏波、飞阁回澜、琴屿飘灯、太平天音、鱼山海月、秀掩重关、湛山精舍等青岛新老十景。

1)游乐园。占地3.3公顷,引进先进新颖、适合儿童及青少年特点的游乐设施,供游人娱乐;2)自然生态观光园。占地6000至10000平方米,为封闭框架结构,玻璃保温。引进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形成环境幽雅,山水瀑布,鸟语花香,充满热带气息的自然景观,一年四季,供游人游览和观赏。3)泰国园。借助泰国著名旅游景点什拉差龙虎园模式,建设独立封闭的泰国园,内有鳄鱼表演,大象表演,鳄鱼餐馆和泰国旅游文化节目,周边建设热带雨林环境,使游人欣赏到独特的异国情调。

孙筱祥教授在太平山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中,(1)合理把握和平衡景观结构与功能的联系,设计了划分五个区域十个入口。(2)在景观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设计了汇泉踏波、飞阁回澜、琴屿飘灯、太平天音、鱼山海月、秀掩重关、湛山精舍等青岛新老十景。“(3)根据物种迁移与生态演替原理和景观稳定与景观变化原理设计了泰国园。运用人类主导性与生物控制共生原理设计了大象表演、鳄鱼表演等。(4)运用尺度制约与景观层序性原理和能量和养分空间流动原理设计了自然生态观光园。(5)运用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原理设计规划了滨水景观区、儿童乐园景区、公园主要入口区、会前村遗址公园、桂花苑、市花园、木兰园、牡丹园、温室观赏区、盆景园、

“桃花源”景区、“湖光山色”景区、杜鹃坡、茶园、山谷游乐区、岩石园、精品园和梅花谷等18个园区。

我国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重视应用景观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注重空间结构与生态系统的调控整合,力求促进协调发展,维护城市园林,协调风景规划,平衡生态系统。太平山中央公园的设计也是90年代我国的典型性景观规划设计的作品。

2.2郑曙旸1994人定湖公园的景观生态改造设计

人定湖公园位于西城区炕街25号,黄寺大街南侧,是1958年发动群众建造的公园,1994年4月进行改造,1996年6月全面竣工。2006至2007年西城区园林局对公园进行了全面修缮,并按照建设生态型、节约型景观园林的目标,对公园水体进行改善,建设模拟型人工湿地,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并利用太阳能进行公园园路照明,利用湖面进行雨水收集,同时增加各项服务设施,使公园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人定湖公园总面积9.2公顷,其中水面积1公顷。以现代景观园林为主,公园南半部用草地、水景、雕塑花架、景墙创造了一个具有欧洲规则式庭院韵味的景观环境。公园北半部以简洁的手法,用疏林草地、静水、装饰广场,现代雕塑构成了一个充满时代感的景观园林空间。

生态景观风格:它是一座欧洲风格的生态景观园林。疏林草地、喷泉水景韵味十足。欧风雕塑比比皆是。世界园林史景区给人们打开了一扇西方园林的窗口。步入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华美的列柱廊,其中央是一座“浴女出水”喷泉。沉降园占地3000平方米,周围几十处喷泉水花四溅,落水声隆隆作响,如金石齐鸣。拾阶而上是世界园林史区;汉白玉壁画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园林史。伊甸园犹如梦幻世界、古罗马、埃及、巴比伦花园、伊斯兰庭院、凡尔赛宫园林、意大利台地园以及古典中式三潭印月等园林美景尽收眼底。公园北半部,在一平如镜的湖面之上矗立着一组现代化雕塑“生命的旋律”给人们以向上的力量。园内十余处不同风格的广场给人们提供交际聚会娱乐健身的场所。为满足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公园开辟了室内活动厅和各种类型的活动广场、健身器械,可以供群众交往、跳舞、消闲、晨、晚练,锻炼身体等供用。

人定湖公园的生态景观改造设计把公园改造成了一个具有欧洲规则式庭院韵味的景观园林环境。对现有的水生植物进行了保护,模拟了人工湿地环境,系统的采用欧式的庭院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规划,使人定湖公园变成了现代欧式的生态景观园林空间。人定湖公园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属于景观惟美的风景园林设计。

人定湖公园的生态规划改造设计把握了景观系统整体性和景观要素异质性。在景观研究的尺度上掌握了欧式几何化生态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并对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和人类主导性及景观价值的多重性上进行了深入的规划设计。

人定湖公园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形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碎裂种群动态等生态景观的保护上,实施了人工湿地环境的模拟和改造原有水系等措施。在景观的设施方面对欧式的生态景观变化、欧式雕塑的镶嵌系列、与公园外部空间的结合、欧式空间格局等进行了整体系统的规划设计。在景观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和反馈、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变化、人类主导性与生物控制共生、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景观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与设计。

人定湖公园的生态景观改造设计是90年代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代表型作品。

3.结语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优势在于运用综合整体的思维,实现学科的交叉和创新。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发扬学科特色,抓住研究热点。我们应当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始终把握住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相结合这一核心,促进协调发展;不仅是实行生态学和地学的交叉,还应当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90年代我国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作品及相关课题的研究,为我国的现当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和相关规划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生态规划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我国是一个幅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变化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景观生态研究必须立足国情,突出重点,以人工—自然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生态建设为研究重点。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我们应当努力扩大应用领域,除传统的自然保护、土地利用、景观规划等领域外,城市园林、风景旅游、景观建筑等领域也不可忽视。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与资源、国土、环境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开展产一学一研协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实行跨跃式的发展战略。迅速接近和赶上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水平,并在某些我们有特色的方面实现跨越和创新。(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解:

①孙筱祥: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室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设部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林业部科技情报中心林业(园林)科技查新咨询专家,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海口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园林师,建设部建设规划设计研究所风景园林总设计师,中国公园协会景观与环境委员会顾问,《中国园林》常务编委,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理事会中国理事,IFLA历史风景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风景园林教师理事会(cela)通讯理事。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许慧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3]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徐化成。景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九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

最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1.5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3.3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3.4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骨干植物空间处理设计上,采用正负形空间处理手法,公园西侧是由现有防护林改建而成的,因此将在现有密闭的林下空间改造成开放、半开放的多功能空间体系;而公园东侧由骨干植物围合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如大草坪、观赏植物专类园、运动场地、休闲广场等空间。各类空间主要有骨干植物围合和分割,这样方便分期建设,公园前期完成对骨干植物的施工,其整体性的效果就可以显现;后期分区进行各项功能性空间建设,其主体结构由骨干树种定型,从而解决了公园效果快速成型、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问题。

4参考文献

[1] 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2] 阳慧。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6):70-73,75.

[3] 姜来成。论防护绿地的规划建设[j].防护林科技,2002(1):33-34.

公园设计思路通用10篇 篇十

关键词 湿地公园设计

一、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东莞市虎门港立沙岛内,含三大地块:立沙岛疏港大道绿化景观湿地、立沙岛立沙运河湿地、立沙岛东部湿地,总面积为465734m2。立沙岛疏港大道绿化景观湿地位于疏港大道与石化三路交汇处绿化带内,地块以西为危险品仓库用地(物流),以东为三类工业用地。依据总体规划及《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此块绿地定位为防护绿地。立沙岛立沙运河湿地位于立沙运河与石化四路交汇处,地块东侧为三类工业用地,西侧为危险品仓库用地(物流)用地,此块绿地定位为湖滨湿地景观带。立沙岛东部湿地位于沿江大道与与石化三路交汇处以东绿化带内,地块西侧紧邻沿江大道,道路在道路靠近三类工业用地有26.5M宽防护绿地,依据总体规划及《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此块绿地定位为生态湿地公园。

二、 基本概念及设计理念

1) 湿地的概念

根据《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 设计理念

安全防护、绿色休闲、生态湿地

三、 设计原则

1) 蓄水防洪

根据立沙岛防洪排涝规划成果,立沙岛需要保持一定的水面率,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与一般的湖、塘相比具有更强的蓄水能力,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2) 防治污染

立沙岛是发展油气化工危险品储运及石化加工为主的园区,湿地中的一些植物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对周围河道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改善空气质量状况,发挥防治污染作用。

3) 美化景观

湿地能美化、绿化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同时为休闲聚会提供场所。

4) 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开发利用程度不是无限的,但是可以在其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度开发,力求达到循环利用以及可持续性。

5) 符合地区经济规划,突出当地物种特点

立沙岛湿地的建设应与当地经济建设相一致,符合虎门港总体布局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建设过程中,景观规划设计除必要栈桥(道)和亭外要避免建(构)筑物设计,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现有条件,对区域内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物种,引种也要以本土生物为主,突出当地湿地植物物种特色。

6) 以人为本,加强科普和环保教育

立沙岛及中心服务区湿地景观园区应充分体现人类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参与式理念,为周围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湿地休闲环境。既要考虑湿地的管理,又要方便人们,满足其需求,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四、 具体地块设计

1. 疏港大道景观湿地

1) 整体构思

此区域暂定规划面积111322.6m2,位于疏港大道与石化三路交汇处绿化带内,是以景观休闲为主的入口景观湿地。此地块具有进入工业园区与东侧湿地的入口门户作用,运用入口广场结合跌水、雕塑小品、景观灯柱等手法创造大气,美观的入口门户感觉;因其石化三路以南地块接危险品仓储用地,设计上主要把休闲活动空间布置在其北侧地块,而南侧地块在设计30米防护背景林的过渡空间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园路组织串联起山地滑草坡区与静思竹语区两空间,引领游人步行其中而不滞留其内;而其北侧根据园路组织布置休闲活动空间,结合其地块内原有池塘做扩大的自然水面设计,配植湿地景观植物的自然过渡,形成有趣的亲水步行景观空间。

2) 规划布局与分区规划

 入口集散区:在疏港大道与石化三路交汇处,是进入该工业园区与东侧湿地的门户入口空间,设计了三级景观跌水、景框、景观灯柱与观景亭,丰富广场景观趣味性,并运用列植的植物景观与规整的场地空间,形成大气的入口门户感觉。

 清溪休闲区:主要布置在石化三路以北,根据园路组织布置休闲活动空间,结合其地块内原有池塘做扩大的自然水面设计,配植湿地景观植物的自然过渡,形成有趣的亲水景观空间。

 静思竹语区:设置在地块最南侧,运用竹林静思的造景手法,在风声轻轻敲开竹语的瞬间,静思亭若隐若现的静立在深处。

 安全防护林:此区域为30米宽,布置在石化三路以南地块与其相接危险品用地范围之间,主要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植物选择如莞香、广东润楠、柠檬桉、大叶相思等。

2. 立沙运河湿地

1) 整体构思

本地块景观定位为半开放的湖滨综合湿地,暂定规划面积132330m2,以蓄水防洪、水质净化、休闲景观为主,现状以村落,河道为主,田地主要是蕉田、甘蔗。河道现状水质较差,城市生活垃圾、杂物较多、植物生长分布良好,河底淤泥影响水位流通。针对这一现状,首先结合河道岸线规划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拓宽,驳岸处理以自然缓坡为主,局部位置采用木桩及自然石块护岸,不仅景观效果好更有利于生物链、生态系统的形成,加上水体、湿地植物更容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湿地生态系统。

2) 泡状湿地

立沙运河担负着立沙岛大部分的防洪排涝、污水尾水收集排放的功能,在立沙岛整体规划形成系统性、完善之后,原来担负的运河功能逐渐减弱至无实际通航要求,为生态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由于现状立沙运河上下游均设有排洪闸口,建议给予保留以保证运河的排洪要求,在洪水季节时可通过水闸进行控制调节,这是营造湿地的重要因素及先决条件。在保证防洪功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我们引入在湿地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泡状湿地,是指一系列如气泡水泡状的绿岛、半岛组成的水系及水陆交叉形式,最明显的特征是通过一系列的泡状绿岛增加水岸的边缘效应、起到更多的隔离作用、更好的净化效果、更佳的生态效益。泡状湿地目前在各种湿地的建设中广为运用。由于立沙运河河道水质状况较差,在石化四路与滨河路交汇处设计了一系列的泡状湿地绿岛,在上下游河道进行弯曲设计,尽可能降低水面的流速,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促使水中垃圾、颗粒沉淀、被水生植物吸附,形成初步的净化,再通过泡状绿岛湿地植物一系列的吸附、氧化、分解、降解等进一步净化,形成洁净的水源排放到东部湿地。泡状湿地植物按水位分步情况有如下构成:乡土乔木林带、湿生植物带(半水陆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五大类。通过湿地植物的综合生态作用净化水质。

3) 景观休闲设施

沿河道路两侧设置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石化四路节点处设计成入口台地,放置标识牌;泡状湿地绿岛内通过曲折的木栈道连通;沿河两侧设置亲水木平台,满足人们亲水散步的需求。景观休闲设施的设计尽量弱化、突出泡状湿地的主要地位。

3. 东部湿地

1) 整体构思

本地块景观定位为开放性的休闲湿地公园。此区域暂定规划面积222081.4m2,位于沿江大道与与石化三路交汇处以东绿化带内,以景观休闲为主,以东现状以农田、甘蔗地为主,以西为规划三类工业用地,地块东侧为立沙大运河。区域内现状有一人工湖泊,大面积的水体为营造自然生态湿地景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沿江大道靠近三类工业用地有26.5M宽防护绿地。地块设计成一个兼活动集会、科普展示教育、生态湿地、产业展示、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2) 总体布局及分区规划

石化三路东侧地块中部设计主入口及水景广场、亲水平台,此区域水面集中、扩大,形成中心景观湖区,中心湖区南北两端为湿地展示区-泡状湿地。用地的最南端设置绿色停车场、管理用房、环保公厕、景观草坪、观景平台,此区域为大型活动集会区;用地北端为防护背景林、安静休息区、疏林草坪、环保公厕。各区域通过蜿蜒曲折的亲水步道、木栈道相连通,形成完整的休闲湿地公园。地块外缘设计防护林带、生态竹林进行隔离、遮挡。

 入口中心湖区

主入口结合花坛设置湿地公园标识牌,形成湿地公园的标志。紧邻入口小广场设计了不规则的跌水景观水池,设置两组喷泉,水池通过排水管与湖区联通循环。喷水池周围为观景平台及亲水阶梯、木平台;观景平台设计了一组现代造型的廊架。本区域水体面积宽广,可结合节日庆典安排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上观演活动。东面绿岛及水体为湿地植物种植区,田字格状的木栈道将绿岛、水面划分,结合水位深度的差异设计水生植物,形成独特的湿地植物观赏区、展示区。

 泡状湿地展示区

中心湖区南北两端为湿地展示区-泡状湿地。泡状湿地外缘蜿蜒曲折的岸线、一系列绿岛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参见立沙运河湿地部分。本区域也是重要的湿地科普展示、教育区,游人通过曲折的亲水步道、木栈道在游览过程中得到最直接、最自然的感受。

 安静休息区

地块北端接近沿江高速部位设计了背景防护林,将高速路得不良影响隔离降低减弱,背景林南面设计成具有微地形起伏的疏林草坪,通过弯曲的园路与湿地区连接,其区域为安静休息区,游人可在林荫树下休息。

 大型活动集会区

地块那面靠近石化四路部位设计了绿色停车场、缓坡景观草坪、草坪上设计工业元素的景观构造、临水观景平台,本区域为大型活动集会、工业展示区。本区域东面设计了管理用房及环保公厕。绿色停车场南端设计了两层背景防护林,作为公园的隔离屏障。绿色停车场集中设置了大巴停车位,满足外部观光停车的要求。。

 生态防护林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