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高三语文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淳于髡》高三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淳于髡》高三语文说课稿 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说、引、止、绝、辞、遗”和“者、之、以、且、若”等虚词。
2.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熟读本文,把握人物性格。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文本,准确翻译文本,理解隐语的弦外之音。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初读—再读—品读)、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疑难探究、迁移运用
四、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结合学案自主学习,第二课时为师生共同探讨)
六、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他很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打出:“髡”(古代五刑之一),“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他就是淳于髡。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教材助读
1、了解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2、关于“滑稽”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3、劝谏的智慧
隐喻法:把劝谏的对象委婉地暗喻做某一种事物,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
类比法:把劝谏的对象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比较,从而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劝谏的对象和某一相关事物是对立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对比法”。
归谬法:先肯定劝谏对象的做法或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一步步引申,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让劝谏对象明白自己做法或观点的错误。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此环节,更好的理解文本,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隐语的准确含义。
(二)、解读学习目标,让同学们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三)、介绍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初读—再读—品读
(四)、课前案反馈
对课前案做得较好的小组和个人予以表扬,同时指出同学们的学案中存在的问题。
课件展示“初读文本、读准字音”,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请同学们齐读,当堂掌握。
1、齐读下列加点的字。
淳于髡( )赘( )婿滑( )稽( )沉湎( )不蜚( )赍( )金禳( )田瓯窭( )汙( )邪目眙( )帣( )韝( )鞠跽( )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
(2)诸侯振惊
(3)汙邪满车
(4)威王大说
(5)卒然相睹
(6)乃益赍黄金千溢
(7)合尊促坐
(8)髡尝在侧
3、整体感知
三个隐语:此环节,学生可通过熟读文本,可从文本中直接找出,意在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
(1)、“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
(2)、“道傍有禳田者,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3)、“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4、我的`疑问(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淳于髡名字的由来?
2)文中的一些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的翻译。
(五)、再读文本、读懂大意
自主探究(5分钟)
学方指导及要求(课中案一、二)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大声朗读文本,记忆重点文言知识。
2、在预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完善课中案的探究题答案。
3、标记、整合好预习中存在的疑点问题。
探究:
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翻译这篇文章。
2、淳于髡向齐威王进谏三次,每次都被齐威王欣然采纳。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第一谏
现状:
寓言:
结果:
弦外之音:
第二谏
现状:
寓言:
结果:
弦外之音:
第三谏
现状:
寓言:
结果:
弦外之音:
合作探究(3分钟)
要求:
1、小组内先一对一讨论,交流自己的心得,解决疑问。
2、小组长调控好组内的跨层交流,整合智慧,达成共识。
目标:积极参与,高效讨论,B、C层同学组织、整理答案,A层同学提升拓展、总结规律方法。
生命在自由的空气中快乐地成长!
(六)、成果展示-我的课堂我做主!
精彩点评-展现我的风采(8分钟)
第一谏: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谏:厚金使赵求援退楚
第三谏: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展示方式:口头展示
点评:口头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文本。
(七)、请同学们说一说淳于髡和齐威王各是什么样的人啊?
淳于髡:仗义执言,机智聪敏,
借事托讽,有勇有谋。
齐威王:善于纳谏,有所作为。
(八)、活学活用
刘墉曾有一次触怒了乾隆皇帝,乾隆下令将他赐死,为了顾及他的情面,让他自己回家投河自尽。
刘墉去后堂洗了个澡,全身湿淋淋地回来。
“我叫你回家去死,你怎么又回来了?”乾隆恼怒地问。
“启奏万岁,我去死了。可被一个人给骂回来了。”刘墉答道。
“谁有这么大胆子?敢把你骂回来?“乾隆大怒。
“万岁,是屈原把我骂回来的。”刘墉一本正经地说。
“屈原怎么可能把你骂回来?”乾隆盛怒冲天。
刘墉说到:
乾隆听了心花怒放,赦免了刘墉。
《淳于髡》高三语文说课稿 第二篇
一、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出自本文。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熟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3、品读文本,赏析讽谏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和品读,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赏析讽谏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2、学习淳于髡能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
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制定: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赏析讽谏艺术
三、教学方法
诵读涵泳,启发诱导。以诵读带串讲文言文文本,以诵读带整体感知文本,以诵读完成对文本人物的分析。
四、教具及课时安排
拟使用多媒体课件
拟采用一课时完成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导入
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位教授在做讲座时,看到会场上传来的一张纸条上写了“无聊”两个字,愣了一下,微笑着说道:“哪位先生署了名却忘了问问题?”教授这一幽默,既显示了自己的风度,也给了对方留有余地的反讽。假如教授当场发怒,那便有失风度。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人公遇到了比教授更为棘手的问题,我们看他是如何处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淳于髡》。(目的是用悬念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重点字音
赘(zhuigrave;)婿滑(gǔ)稽沉湎(mi#259;n)不蜚(f#277;i)十驷(sigrave;)
赍(jī)金禳(raacute;ng)田鞠跽(jigrave;)目眙(chigrave;)狼藉(jiacute;)
3、学生朗读
4、简要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第一段: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第三环节:文言知识积累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疏通文意,并总结归纳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归纳,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备要:
1、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通“飞”
(2)诸侯振惊通“震”,惊恐
(3)汙邪满车同“污”
(4)威王大说通“悦”
(5)卒然相睹通“猝”,突然
(6)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通“镒”
(7)合尊促坐通“樽”
(8)髡尝在侧通“常”
2、古今异义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古义:言谈辩捷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2)未尝屈辱古义:折服侮辱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
(3)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今义:执行法令、法律
(4)私情相语古义:个人情感今义:私人的交情
3、一词多义
说
(1)淳于髡说之以隐劝说(动词)
(2)笑岂有说乎说法(动词)
(3)威王大说喜悦
者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
(2)今者臣从东方来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
(3)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
故
(1)欢然道故旧的事情
(2)故曰酒极则乱所以(连词)
以
(1)淳于髡说之以隐用(介词)
(2)以讽谏焉来(目的连词)
(3)以髡为诸侯主客把(介词)
4、常见实词
(1)沉湎不治管理(动词)
(2)赍金百斤携带(动词)
(3)冠缨索绝断(动词)
(4)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增加(动词)
(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给(动词)
(6)奉觞上寿恭敬地捧着
(7)后有遗簪丢失(动词)
(8)日暮酒阑尽(动词)
5、常见虚词
(1)数使诸侯屡次(副词)
(2)国且危亡将要(副词)
(3)左右莫敢谏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4)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就(副词)
(5)恶能饮一石哉怎么(副词)
(6)不过一斗径醉矣就(副词)
(7)若亲有严客如果(假设连词)
(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大约(副词)
6、词类活用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使……上朝(使动用法)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吃惊(使动用法)
(3)先生少之乎认为……少(意动用法)
7、特殊句式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判断句)
(2)淳于髡说之以隐(状语后置)
(3)侍酒于前(状语后置)
(4)止王之庭(省略句)
(5)赐酒大王之前(省略句)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
找四位同学爬黑板翻译重点语句。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
3、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4、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五六斗径醉矣。
答案:
1、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
2、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齐王说:“先生嫌它少吗?
3、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其中奥妙能听听吗?”
4、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在熟读课文,翻译语句的基础上,概括了文章每一段内容的要点,下节课我们将对文本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探究,进一步了解淳于髡这个古代智者的其人其事以及文章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简单提问学生掌握情况,并适时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文本探究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第1自然段中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
暗示齐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处理政事懈怠混乱,国且危亡,而齐威王就像大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
2、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齐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齐威王的回答来看,他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行动。最后,齐威王以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出击。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可见,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有所作为的君王。
3、第2自然段的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以“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向齐威王暗示:“送给赵国微薄的礼物却想达到向赵国求得救援大军的目的”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4、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淳于髡“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巧妙灵活地批评讽谏头领。
第三环节:写作特点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是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淳于髡善于用暗示性的隐语来达到劝谏的目的,既娱乐了人心,也成就了家国大业,一举两得。文章在记录这些隐语时,充分抓住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使一个幽默滑稽的淳于髡跃然纸上。
学生阅读课文,试从文中找出一处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进行鉴赏。
例如第三段里淳于髡借饮酒之机巧妙讽谏齐王戒奢(罢长夜之饮)一事中二人精彩的对话描写:首先淳于髡以“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的矛盾之间言吊起齐威王的胃口,引起他的不解:“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然后,淳于髡“顺水推舟”,借题发挥,先为齐威王解惑——自己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酒量;最后,再水到渠成地导出“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的道理,来达到劝谏的目的。这一番对话,尤其是淳于髡描述的各种不同的饮酒的场景,精彩之至,让人听了宛如身临其境,既表现了淳于髡的机智聪明、随机应变,也表现了他的诙谐幽默风趣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课文进行了赏析,我们分析了淳于髡的性格特点,赏析了本文的写作特色,就是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希望同学们学习淳于髡能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要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第五环节:当堂练习
阅读《淳于髡谏伐魏》,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庐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兔犬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1、把这篇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简要谈谈你的读后感(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翻译:
齐国要进攻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道:“韩子庐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四海之内最狡猾敏捷的兔子。韩子庐追赶东郭逡,三次绕着山跑,五次翻过山头;兔子在前面疲劳了,狗在后面也疲劳了,狗和兔子都疲惫到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种田的老人见到了它们,没有任何劳苦就据有了那成果。现在齐魏长时期武力对抗,而使他们的军队疲劳不堪,使他们的人民极其困乏,我担心强国秦、大国楚紧跟在后面,得到了种田老人(得到的)那种成果。”齐王恐惧了,谢辞了将军,让士兵休息。
2、感悟: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我们也要学习淳于髡那种敢于劝谏、善于劝谏的风格。
齐王的知错就改,从善如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知错能改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
齐威王:善于纳谏,有所作为。
淳于髡:机智聪敏,能言多辩,
仗义执言,缘理设喻,
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七、教学反思
本文不长,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形象鲜明,容易理解和把握。第二课时处理完后可能会剩余一些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把第三段背下来,以增强学生文言文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