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

时间: 2024-08-29 19:37:43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由1级文库精心整编,希望在【校车事故评论】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 篇一

关键词: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项目教学;虚拟装配;故障诊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92-02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其教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今后学生的汽车维修水平,还会影响其他专业课的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打破传统的理论―实践模式或实践―理论―再实践模式,对汽车发动机项目教学、汽车发动机虚拟拆装、汽车发动机实物拆装及故障诊断的理论―模拟―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汽车发动机项目式教学

高职生基础素质较弱,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论知识以工作原理、结构为主,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时感觉枯燥、难度较大,而项目式教学成为发动机理论知识学习的突破口之一。

项目式教学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它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培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形式而进行的教学,即以项目带动教学。

项目式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实践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侧重于对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的讲解,形成了“三个突破”。(1)教材内容结构上的突破。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编写模式,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故障即是项目,围绕常见故障、典型故障,与各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技术总监开研讨会,结合维修实践共同编写特色教材,保证课程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前瞻性。如表1所示。(2)教师教学能力上的突破。担任本课程的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在汽车维修企业至少脱岗实习半年,参加过省级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具备“双师”资格。与此同时,我院长期聘任汽车4S店汽车维修技术经理常年授课,保证在校专任教师及时了解汽车新结构、新技术,紧跟汽车发展步伐。(3)学生学习态度上的突破。在项目式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各种学习方法,如现场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启发和协调的作用,让学生单独或协作完成工作任务,以获得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只依靠教师,还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养成积极的、主动的、有团队意识的学习态度,积极向汽车维修企业的用人标准靠拢。

汽车发动机虚拟拆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教科书等,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都显得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求,而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已经逐步进入课堂教学领域。

发动机虚拟拆装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也开始注重汽车仿真教学平台的开发,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汽车仿真教学平台的建设方面多采用引进招标成品商用软件的模式,虽然软件的仿真水平较高,如上海景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鹏达计算机系统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各类汽车仿真教学软件,但存在引进成本较高、模块功能使用限制较大、知识结构升级困难等问题。

基于匹配实验室发动机的虚拟拆装 清楚发动机结构、理解工作原理是提高汽车维修技能的根本。基于实验室发动机型号研发发动机仿真教学平台,解决了学生在进行发动机拆装时存在的以下困难问题:发动机型号与教材内容不匹配,实践中发动机拆装部分环节有改动,教师需现场再讲解,事倍功半,学生实践往往不了了之;可用于拆装的发动机数量不足,造成学生实践周期过长,影响教学进度;教学用发动机随着拆装次数的增多,大大缩短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学生实践成本及学校支出。同时,也解决了学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汽车发动机虚拟装配打破了传统的理论―实践模式或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模式。图1是汽车发动机虚拟拆装模块构成图。

汽车发动机实物拆装及故障诊断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故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是教学根本。通过汽车发动机项目式教学与基于匹配实验室发动机的虚拟装配实习,学生对发动机结构、名称、工作原理及相互连接已经有了深刻认识,此时汽车发动机实物拆装应突出重点,即汽缸盖拆装、活塞拆装、曲轴和凸轮轴拆装等,实物拆装注重质量和效率。这样,一方面是学生对前一阶段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学习的考查,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项目式教学、虚拟装配实习教学模式的检测,形成反馈机制不断完善的“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

此外,通过汽车发动机拆装具备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能力,如套筒扳手、内六角扳手、气门拆装工具、活塞环拆装工具等,让学生充分动手,使用熟练。同时,对发动机内部曲轴能否转动,活塞环是否完整,连杆螺栓、缸盖螺母是否完好,附件是否缺少等都应作彻底检查,上课时应保证完整无缺,对易损件应在工位上备好。把一个完整的发动机交给学生拆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是对学生掌握整个汽车发动机知识的综合测评,也是对专任教师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的综合评定。通过汽车发动机实物拆装及故障诊断这一环节,使学生再次加深对汽车发动机结构、名称、工作原理及相互连接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提高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率。同时,在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过程中,教师讲解汽车维修作业注意事项、诊断基本流程、各种维修工具、检测设备使用方法,可逐步培养学生在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用人需求。

采用汽车发动机项目教学、虚拟拆装、实物拆装及故障诊断的理论―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直观地认识汽车发动机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深刻理解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为学生以后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完善教学素材,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汽车发动机拆装实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为专任教师今后从事汽车发动机相关科研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艳玲,吴兴敏,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3):51-53.

[2]崔树平,张亚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的编写[C].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9:203-205.

[3]窦红梅。我校两项课题通过科技成果鉴定[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74.

[4]祁丽霞,宋连共。发动机装配仿真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5,(4):62-6.

作者简介: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 篇二

一、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关键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它是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刺激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育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视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作为被动的认知体而存在,教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缺乏创造性和自信心。课堂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与传统的教学以言传口授的教学方式直接相关,要改变学生作为被动的认知体的处境,需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互动式教学就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积极的学习者。

二、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技能。车辆运用与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有关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与事故的调查处理等教学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言传口授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项目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变为交流式的谈话、探讨和总结。

以笔者讲授车辆运用与管理课程中关于车辆行车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这一项目的教学内容为例。

1.第一步: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首先要根据项目涵盖的学科知识和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确定项目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详细编写《项目任务书》,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项目化,使 简要介绍车辆行车事故的类型、调查处理的方式、调查内容及事故责任的判定。

2.第二步:布置项目

任课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实验实习条件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分发《项目任务书》,讲解任务要求,使各小组明确任务。每组成员可以推选一名组长(也可称为工长),具体负责任务的计划制定、组织与实施,并负责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本人用幻灯片模拟展示以下两个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1)案例一:2009年5月4日,乌鲁木齐铁路局担当的T70次(乌鲁木齐—北京)旅客列车哈密站开车30分钟后,机车后5位车二位轴热轴报警,乘务员盲目带车,到柳园站轴温已达122℃,造成甩车事故。(2)案例二:2010年9月24日,乌鲁木齐车辆段担当的N945次(哈密—乌西)旅客列车发电车3号机组着火,造成发电车损坏,中断行车3小时33分。起火原因系高压油管接头泄漏,柴油喷到高温排气管上起火。针对以上案例,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上两起事故属于哪一级事故?作为一名随车列检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置?如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事故调查分清责任?从事故中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3.第三步:拟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组织各小组讨论发言,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分组时应注意合理搭配,以便使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分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学生简要说明自己对案例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见解,供小组评论、切磋、反驳和补充。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适时点拨,结合相关的原理和理论进行指导,并且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展开生动而激烈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各小组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写《项目工作计划》,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具体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工作计划和方案拟定好之后,各小组进行评议,然后进行改进和优化,最终确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4.第四步:项目实施

各组组长组织组员对工作计划进行分工,明确每人的任务,强调工作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筛选、整理资料,进行任务的设计和验证,解构项目,不断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在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等环节,完成任务。计划书中对每一步的工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以显示项目进展情况,便于教师随时检查、指导。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加强课堂的控制,使学习高效有序进行。

5.第五步:项目评价

教师对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通过项目成果汇报,小组自我评价,组间评价,教师点评,共同总结等方式进行项目的总体评价。将评价结果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在评价表上。教师点评应当是案例教学的高潮阶段,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师应对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做出现场评价,指出优缺点,讲述案例中容易出错的难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点评时应注意不要把案例归结成一个结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第六步: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两例行车事故概况表(安监报—1)和行车事故处理报告(安监报—2)。

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工作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必然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操作技能,加强对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变学生的被动学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一个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它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

三、实施项目教学的几点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教师不仅要清楚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而且要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其次,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通过巧设疑问来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或者适时讲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轶事趣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驱散疲劳感。再次,教师应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理论的同时还要走向社会,参与专业实践,在实践中充实自我,并通过实践使专业理论更加感性和具体,获得丰富的案例素材。这样,教师对于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最后,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

2.对教学手段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对于课程内容中结构复杂的工作原理图和操作流程图,仅靠教师在黑板上画,既费时,又不易画好,因此,有必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当教学中涉及这些内容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采用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再结合互动式教学,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3.对教材的要求

铁道车辆专业是铁路的特有专业,专业课程教学与现场密切相连。随着铁路的5次大提速,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铁道车辆的生产和检修。而教材出版周期长,教材内容陈旧,实践性教材的缺 因此,要尽快开发出图文并茂的教材,能够直接反映现场的生产实际,做到实践性教学中的实习、演练内容完整,标准统一,同时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有较强的针对性。

4.对实习、实训基地的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离开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争取企业对教学工作的支持。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铁道部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专业教学评估和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两次机会,购买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模型,包括车辆柴油发电机组、客车空调机组、转8A型转向架、K2、K4转向架模型、地铁车辆模型的实验、实训设备等。这些设备与生产实际运用的设备外形结构、内部构件和工作原理几乎完全相同,结合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校外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铁道车辆的毕业生大都从事铁道车辆的生产、检修与运用管理工作,学校应充分利用与铁路单位的良好关系与车辆厂、车务段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聘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技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顶岗作业。

5.对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 篇三

【关键词】汽车空调;教学策略;中职教育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维修不断受到重视。其中汽车空调作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在广大师生的摸索实践中得到了诸多喜人的教学成果。笔者拟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与同仁分享的技师学院汽车空调教学的反思和展望。

一、汽车空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计问题

(1)课程任务不明确,学校忽视教育与行业、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课程模式基本停留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没有真正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课程结构和选择课程内容。学校以职业定向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目标不明确。

(2)课程开发的过程封闭,校企深度合作的n程开发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专任老师,行业、企业没有实质性地介入课程内容的开发。学校只通过一些企业调查表的资料考虑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实际,若能将行业和企业的专业人士请进学校,学校与其一起讨论、论证课程的开发设计,笔者认为开发的课程内容将更有实效性和前瞻性。

(3)课程核心载体模糊,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本质是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小组或团体形式完成任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核心载体应当是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我校目前的《汽车空调检修》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没按照具体“故障现象”的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二)场室和设备问题。

1.汽车空调检修一体化教学场室不能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没有配备学生查阅的资料和信息资料站,教学活动的设备设施及辅助耗材缺乏等。

2.汽车空调课程的教学若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实践,忽视实操技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差,走向社会后往往会说不会做。教学内容方面仍显陈113,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企业急需的汽车空调检修人才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的故障。师资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熟悉企业生产实际。职业院校能够承担汽车空调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训设备方面条件较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学校设备不能适应实操教学需要,使实践操作受到局限,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空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确定项目任务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非常关键的部分,由教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本课程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汽车空调》的教学中,把课程知识分成五大模块。分别为制冷系统、暖风系统、通风系统、加湿系统、净化系统和控制系统。并通过十个项目任务来完成课程目标。

(二)制定计划阶段

例如学生分组后选择“空调制冷不足的故障与排除”项目时首先让学生设计出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熟悉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并确定造成制冷不足故障造成的可能原因。讨论需要检测的部件及小组成员的细分工和岗位转换。在此阶段学生通过项目的制定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计划实施阶段

在学生确定小组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成后,让他们各自完成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单的前期必要的知识储备。为了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情况,设置情境模拟。通过高低压压力表检测制冷系统高低压侧的压力,学生在检测时互相交流,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择正确的检测工具做出正确的判定,明确造成制冷不足的故障原因所在。各组交流故障诊断流程设计,指导教师辅助得出最优的故障诊断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比如分析制冷不足的可能原因中,制冷剂量过多和过少都能导致制冷剂不足。学生通过σ焊稍锲康氖右捍凹觳橹评浼恋牧渴蓖往制冷剂现象及故障原因对不上,导出错误结果。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及时指导和鼓励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收获各种可能引发造成制冷不足的原因,结合实车就车诊断,按照合理的诊断流程,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合作分工,判断故障所在,找出故障原因,验收项目成果。

(四)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对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完成的成果,指导教师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绩评定的原则和本项目的整体分析,对项目教学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例如在检查制冷系统各种故障时都局限在通过专用的仪器仪表去检测,如万用表、高低压压力表、检漏仪、真空泵等等。很容易忽略掉简便的诊断法即感官法。在很多种情况下通过感官法就能解决问题。教师应教会学生这些方法,对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结语

教学中,教师以�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教学中,实行的是分组教学模式,要求每组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实训设备,否则项目教学无法进行。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我深刻体会到在项目教学中完成的每项工作任务,学生对于制冷剂不足能够较快的掌握,因为这种形式能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的聚合在一起,整体所要掌握的内容更加清晰。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简化了对于理论知识的钻研过程,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独立探索精神。使学生懂得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汽车空调》 是汽车电器维修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改革及实施需要实践来逐步探索来能更好推进的。作为教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要明确课程性质、 同时改变课程教学方式,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单艳群(1973-),男(汉族),湖南衡阳,衡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任教,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从事汽车工程电控及空调系统教育研究。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 篇四

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自2000年初《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以来,高校后勤社会化全面推行。但在后勤中不管是哪所高校都设有车队,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 但不同的高等院校由于其管理体制上的不同,车队所属部门也各不相同,有些隶属学校办公室、有些隶属接待部门、有些隶属综合部门,但绝大多数隶属后勤部门。尽管车队所属不同部门,但其管理工作和服务性质都是一样的。而高等院校车队的服务包含了承运服务、生活服务、安全服务、文化服务和延伸服务等内容。因此,对高校车队的管理与服务要因地、因校、因时制宜,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模式,这样才能最终提高高校车队的管理与服务质量。

一、高等院校车辆管理的主要内容

管理是手段,是为完成某一任务,实现某种目标或达到某一目的服务的。根据高等院校车辆管理的主要内容按照职能、作用等方面,可以分为车辆驾驶人员管理、车辆派遣管理、专用车号牌管理、车辆保养与维修和车辆事故处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驾驶员管理。高校车辆驾驶员的管理是管理者在指导与沟通的基础上,使车辆驾驶员明确各自的发展目标,并对车辆驾驶员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车辆驾驶员找出工作的不足,进而制订相应的改进计划。同时,通过调动车辆驾驶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车辆驾驶员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而实现车辆驾驶员和管理组织的同步发展。

2.车辆派遣管理。车辆派遣统一由车管干部负责派遣,车管干部受理派车申请后,根据任务的性质和受理的先后顺序、轻重缓急进行派车,合理安排,严格手续,科学调度,车管干部有权调整派车时间,接受申请后,开出派车单,并负责交给驾驶员。装备车辆的派遣实行用车申请制度。申请单由用车单位或个人填写,上级领导签字批准。驾驶员凭车管干部开出的汽车派遣行驶卡片出车,做到准时准点,不得有误。误车视为事故,要从严追究责任。没有行驶卡片,任何人不得动用车辆。未经车管干部或院部领导批准,擅自动用车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不但要追求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驾驶员责任。

3.专用车号牌管理。专用车号牌实行责任制,即谁使用谁负责。专用车号牌管理要求车辆驾驶员按规定正确安装和固定,并经常检查专用车号牌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加固。同时,车辆执勤时要将车辆停放在确保号牌安全区域内,并要随时顾及专用车号牌安全。

4.车辆保养与维修。车辆保养是定期对车辆进行的维护性修理,一般按行程间隔分为三个级别:一级5 000公里,二级17 500公里,三级35 000公里。一级保养、口常保养、换季保养由驾驶员独立完成;二级以上保养进修理厂完成。车辆修理类别分为大修、中修、小修和总成大修。大修是指分解全车、修理或更换全部总成,使车辆技术状况达到完好的修理;总成大修是指发动机、变速器、前桥、驱动桥、车架、车身、驾驶室七大总成的修理;车辆小修是指更换或修理个别零部件,使车辆恢复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

5.车辆事故处理。车辆在运行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车辆损坏或其他损失者,称为车辆事故。车辆因自然灾害及维修保养种造成的人员伤亡、车辆损坏或其他损失不属于车辆事故。发生车辆事故,按车管部门渠道逐级报告,一般责任事故不得超过24小时,重大死亡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待相关部门裁决后进一步报告责任与经济损坏等情况。

二、高校车辆管理的主要职能

高校车辆管理的目标就是车辆管理主体所必须要实现的管理职能,而管理的客体则是车辆管理效果的主要承载者。因此,分析高校车辆管理的职能是理清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车辆管理一般按照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按照谁用车,谁管理的原则。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校领导专用车由校直接管理,学生、教师的车辆则由后勤部门管理,设有行政办公室,主要职能是:

1.管理计划。计划职能就是贯彻落实车辆装备管理的法制制度和上级指示,制定各种方案、政策、目标和具体步骤,简单地说,就是制定车辆管理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它是一切车辆管理活动的前提,有效的计划不仅为组织指明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统一了组织的思想,它是名副其实的管理第一职能。

2.运行控制。高校车辆管理的运行控制职能是与车辆保障计划职能紧密相关的,它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分析并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偏差、确保实现车辆保障目标。高等院校车辆管理人员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常常使管理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为了保证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就需要进行运行控制。

3.组织管理。组织管理职能就是指为实施车辆保障计划而建立的一种组织管理结构以及为实现计划而进行的组织过程。高校车辆保障计划与目标的实现需要由人来完成,完成计划的人要组成一个整体并有效运转,就必须根据工作要求设计工作岗位,通过授权与分工,把恰当的人安排到恰当的岗位,用制度规定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这是实现车辆保障计划、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对驾驶员的激励和领导也涉及车辆的组织管理问题,研究驾驶员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高校内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政令和信息畅通。高校车辆管理贯穿于管理领域中的教学、政治、后勤等的各个方面,而作为管理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一切人员、装备和经费,一切组织、项目和活动都有一个科学管理的问题。因此,根据高校车辆管理的对象与现状研究,通过分析高校车辆管理的问题框架中的不同领域实体及其内在关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长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高等院校车辆服务质量评价

(一)高等院校车辆服务质量的内涵

1.后勤集团车辆服务质量的设计。后勤服务的设计质量是指后勤集团向师生提供什么服务和如何提供这些服务。它包括设计后勤集团的经营方向、服务范围、服务程序、服务时间、服务价格及各种规章制度等。

2.后勤集团车辆服务的技术质量。服务的技术质量包括后勤集团车辆部门的环境、建筑、设备、管理能力、技术知识、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应达到的标准等。要提高后勤车辆服务质量,就应努力提高后勤服务的技术质量。

3.服务人员的行为质量。服务的行为质量 它包括服务人员的态度、仪表、衣着、语言、行为以及对本职工作的热情等。服务人员的行为质量直接影响师生评价后勤工作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后勤集团对车辆服务质量,从提供服务一方看,是要求有较高的设计、技术、行为质量,使师生能够形成较好的感觉质量;从需求者的一方看,服务质量是使师生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即师生出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等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高等院校车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为实现评价目的,进行评价研究工作的工具,通过它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同时,它又是评价判断的依据,依据它做出价值性的判断。评价指标是由一系列反映单位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按系统论方法构建而成的,评价指标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既是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其外在表现。高等院校车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站台服务(候车点服务),客票发售和预订服务,信息查询服务等。

1.站台服务(候车点服务)。由于高校车辆主要是以教师和学生服务为主,在中国各高校的服务中,由于车辆受到客运的限制,各高校的站台服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甚至没有配备。近十几年来,一些新建的高校校区配备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客运向导服务。供外来访问者作向导,在有些高校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醒目的标志等来指出车站各种服务设施的方向和位置,引导师生方便地使用车站的各种服务设施以及按规定的路径便捷地乘车和换车。

2.客票发售和预订服务。由于是为高校的师生们服务,所以师生们乘坐的车辆都是自动投票服务。中国各高校的车辆服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加快这一领域的工作。中国各高校车辆的服务是全国客运服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建立预订服务,这样方便师生们出外旅游、出团访问的预订车辆服务。

3.信息查询服务。高校车辆查询服务在中国的部分高校中己经有了应用,但功能还不够完善,使用不便。师生们习惯跑到站台去了解。高速网络信息的开通给师生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在各高校应装备先进的信息查询服务,师生们和外来人员应能够从服务中得到各次车辆到发时刻信息、最佳换乘车辆信息、到发车辆停靠站台信息、行包到达信息、市内交通、旅游、住宿信息等。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 篇五

乌坎事件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

事件概述:2011年9月21日,广东省汕尾市乌坎村村民三四千人因不满村委会私卖集体土地游行抗议,发生暴力冲突。12月20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牵头成立工作组处理该事件,对村民维权诉求与抗争行为既往不咎并承认乌坎代表临时理事会的地位,释放被捕村民。

点评:“乌坎事件”为政府部门冲突管理提供了成功样本。

“郭美美”风波引发官民慈善大讨论

事件概述:2011年6月20日,新浪认证微博“郭美美baby”网上炫富,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红商会运作筹划浮出水面。7月1日,红会公布将邀请专业机构审计财务,承诺公开募款信息。

点评:“郭美美”引爆慈善领域的官民矛盾,推动慈善公益从边缘进入公共生活的中心,预示着社会的成长。

温州动车事件民间网络问责政府渐成潮流

事件概述:2011年7月23日,D 301次列车与D 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事故后的大营救中,附近居民和工人第一时间现场救援,自发相助。7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12月25日,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点评:温州动车事件中的民间表现,既显示出社会对于生命的敬重与悲悯,更彰显问责政府的权利觉醒。难得的是,借助网络平台传达理性诉求,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免费午餐民间社会设置公共议程的典范

事件概述:2011年4月2日,记者邓飞发起“免费午餐”活动,迄今募集资金超过2500万元。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点评:免费午餐的价值不仅在于利用网�

PM 2.5检测纳入国家标准,公民争取环境权

事件概述:空气中究竟有什么?这样的质疑竟然由美国驻华使馆率先披露,北京PM 2.5监测数据屡屡突破极限值。2011年6月,国家环保部在全国26个城市开展试点检测,并于11月16日改进《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PM 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

点评:公众知情权改变行政保密惯性,希望更多人加入。

小悦悦事件叩问公民道德困境

事件概述:2011年10月13日,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2岁女童王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轧,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货柜车碾过。车祸之后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都视而不见,直到第19名路人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事件曝光,路人的冷漠、陈贤妹朴素的良知以及社会道德的普遍困境成为公共讨论的焦点。

点评:不幸的小悦悦成了中国社会伦理困境的献祭羔羊,贤妹的朴素成就了中国良心的最后救赎。

广东出台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方案

事件:2011年11月,广东省政府推出新政策,从2012年7月1日起,社会组织将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无须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后再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方案出台,有望为大量目前无法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间服务性组织的生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点评:广东省此举为民间组织的独立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反思政府职能定位带来契机。

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布 '

事件概述:2011年11月16日,甘肃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运送幼儿的校车与一辆货车发生正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43人受伤。事故引发全社会关注。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一个月内接获7030条意见。

点评:公众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发言最终影响了公共政策。

“中非希望工程”引发中国NGO国际化争议

事件概述:24岁女孩卢星宇因“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管理20亿元项目资金而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中非希望工程事件随后陷入以灰色手段敛财等诸多质疑。

点评:如何在援外与安内之间找到更为恰适的路线步骤图,考验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公益人的公民智慧和努力。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引发“微公益”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 篇六

关键词:汽车 课程标准 设计

一、现状

日前,笔者对2010级汽服专业毕业生在售后服务岗位进行回访调查,发现企业对应届大学生的的职业素质认同度较差(具体见图1)。

二、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对学生的不满意点在业务流程方面。从课程上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程兴趣不浓

造成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为以下四方面:第一,早期开设的汽车售后服务实务课程承接了理论课教学方式,造成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验实习教学的现状。第二,教师执教能力有待提高,校内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能动,但是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比较欠缺,无法开展实践课程。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校内教师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对最新资讯的掌握相对滞后,造成教学知识与岗位知识脱稿。第四,高职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对学习兴趣不浓[2]。

2.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汽车售后服务实务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首先请校内老师对学生上课情况初步进行评定,然后综合期末(笔试)考试成绩,得出最终成绩。从评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校内教师主要以期末(笔试)考试成绩为依据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未对学生的实操能力进行考核。

三、设计

1.宗旨

为保障课程与实际接轨,改革了教师结构、教学主体、考核方式,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教师双师素质保障课程实施,按照行业标准设计课程标准。既是“123”模式来指导课程改革。“123”模式既是:一套标准、两个保障、三个改革。

2. 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 4S店维修接待员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流程的重要程度,再结合本校课程的实施条件,选择了“5S管理”、“保养车辆处理及接待流程”、“维修车辆处理及接待流程”、“事故车辆处理及接待流程”、“顾客异议处理流程”等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售后服务企业5S管理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认识售后服务企业结构、“5S”实训;其次在教学要求方面:通过讲授和参观售后服务企业让学生了解售后服务企业结构、实行 “5S”管理;最后在教学过程方面:学生5 人一组,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5S”管理。

第二,保养车辆接待与处理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八步预检、12步流程、首保流程;其次在教学要求方面:通过车辆保养基本流程实训,对车辆保修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练习保养流程话术和接待礼仪;最后在教学过程方面:学生2人一组互相练习保养车辆接待流程和礼仪,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第三,维修车辆接待与处理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更换零部件车辆处理、三包期内索赔车辆接待及处理;其次在教学要求方面:通过维修车辆接待流程实训,对车辆维修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练习维修流程话术和接待礼仪;最后在教学过程方面:学生3人一组互相练习维修车辆接待流程和礼仪,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第四,事故车辆接待与处理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单车事故车辆处理、多车事故车辆处理;其次在教学要求方面:通过事故车辆接待流程实训,对索赔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练习事故车辆接待流程话术和接待礼仪;最后在教学过程方面:学生3人一组互相练习事故车辆接待流程和礼仪,以及实际运用能力[3]。

第五,客户投诉处理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接待与询问、投诉处理;其次在教学要求方面:通过投诉处理接待流程实训,对汽车综合知识进行运用;最后在教学过程方面:学生2人一组互相练习投诉处理接待流程和礼仪,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和实训条件改进

第一,收集企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

我校与多个4S店合作,具备收集行业、企业标准的渠道。《汽车售后服务实务》课程可以根据4S店的企业标准设计课程标准,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第二,提升教师素质。

考评体系建立后,实施的主体是教师,这时教师素质的高低将深刻影响教学质量。从两面方提供教师整体素质,一是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引入校外(企业)教师。

第三,改善实训硬件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具有高素质教师的前提下,实训课程需要设施完善的实训室开展,如果没有设施完备的实训条件将大大降低教学质量。为改善实训条件可以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与汽车企业紧密合作,进行资源互补。

第四,改革考评体系。

如何将企业标准导入考评体系,保证企业需求与课程接轨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在设计的《汽车售后服务实务》课程的考评体系设计时,将对考评内容和主体进行改革。在评价内容上加强对专业理论基础、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工作业绩等多项内容进行打分,合理评判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评价主体上以校外(企业)教师对学生打分为主。

参考文献:

[1] 薄志霞。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11,(18)

校车事故评论范文(推荐7篇) 篇七

一、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

中职汽修专业又可以分为三个小专业:即汽车维修专业、汽车制造专业及其汽车营销专业,主要为车维修、制造及营销相关的单位培养从事汽车维修、检测、养护、美容及零部件销售的专业实用性人才。因此,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两方面技能:①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汽修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高的专业,其知识涵盖机械、化工、电子及计算机等领域,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汽车机械、电工与电子、发动机构造及液压传动等相关技术;②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根据当前中职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即“知识、技能及素养”三位一体,学生应具备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的技能、汽车零部件拆卸技能、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所谓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技能则是指掌握发动机二级维护项目、电器二级维护项目、四轮定位监测等;汽车零部件拆卸技能是指底盘各总成的拆装、发动机各机构各系统的拆装及专用拆装工具的使用;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指检测汽车故障能力、分析汽车故障能力、解决处理故障能力、提出维修方法等。

二、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三个阶段

中职汽修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阶段可分为认知阶段、理论联系实际阶段及自动化阶段:

首先,认知阶段。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知所有将要学习的专业技能。通过教师语言描述及示范,使学生充分了解汽车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及其操作技能关键点。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阶段。在对汽车各零部件初步认知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将各个单项技能串联起来。教师应在这一阶段加强由局部到整体的详细讲解,同时应巡回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错误,及时解决或纠正,避免错误动作形成习惯,逐步消除动作间的干扰,增强操作技能的连续性、协调性及灵活性,最终促使整个操作技能的形成。

最后,自动化阶段。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做到高度自动化,使各项技能协调完善呈现出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协调及完善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内容的典型性及多样性,逐步增加训练内容,进一步提高训练效率。

三、如何培养中职汽修专业学生专业技能

1.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习技能习惯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专业技能的培� 另外,在课堂中应按照任务引入、告知目标、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客观评价等步骤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将课堂当做实际战场,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2.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如今,很多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较强,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若一味培养只懂理论不会操作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将难以在社会中立足。为此,应采用案例教学,将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增加动手环节,学生才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电控发动机故障这一单元知识时,可通过直观检测法来进行教学,可快速及有效的确定汽车基本故障方向,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试车,通过试车找出汽车存在的故障,能够直观的将汽车故障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3.建立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由于中职汽修专业的特点具有较强实践性,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使学校与汽车企业联合办学,进而为企业提供专门的实用型人才。如:可在学校建立汽修实训基地、汽车美容会所等,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促进学生技能与汽车市场更好的接轨。另外,也可多安排学生到汽修实训基地学习,到校企合作的汽车维修厂或者美容公司进行实习,不仅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尽早走入社会,适应社会竞争激烈的工作。

4.开展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学校可通过举办技能竞赛,项目过关考核方式,从各班中挑选一些优秀的汽车技能优秀选手代表本班级参加比赛,然后通过过关考核、强化训练及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与同事、老板处理好关系。

5.建立多元、立体考核,评价专业技能

客观及全面的考核体系在中职院校学生的技能训练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多元、立体的考核体系,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实行过程性评价,对具体项目制定考核标准,通过任课教师或者实地训练教练的考核,将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起来,使考核体系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