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时间: 2024-06-03 19:56:50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参加过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一个好的主题班会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沉默给家人们整理的8篇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欢迎参考。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篇一

宋代词人苏轼(号东坡居士)的代表作:《水调歌头》因其丰富的感情、远大的政治抱负、超凡的艺术技巧、深奥的人生哲理而流传千古,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通读全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富于生活气息

以想月、呤月、颂月为主线,使作品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作品以开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以月亮为依托,把月亮这个永而恒而神奇的。事物赋予新内涵。

二、彩用倒叙的提问手法,有诗意又有创意诗人在写该词的时候是丙辰年中秋夜喝酒后,望月有感而写的。但如果用《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的顺序写作时,就会显得平淡无奇。于是诗人一反常规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倒序法,使读者的感情喷薄而出。一下子把读者的视线和感情深深吸引住。给人一种新奇、挺拔、真实、主题突出的感觉。

三、语句含蓄,竟境深远

苏轼在写这首诗之时,内心世界十分复杂。通篇作品有三个问号,并以“不知”“何似”“不应”“但愿”等词汇,把对朝庭的不满,对弟子由的怀念,对民族的关爱,对未来的惆怅、对人们的祝福,通过望月、吟月、颂月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又十分含蓄。他对月发问,并不是要月亮回答,而是渲泄自己感情、表白自己的观点、倾吐自己的不遇。其爱国、爱民、爱亲人的情感尽在“月”中。

四、层次分明,首尾相应

该词前半段,主要是写诗人的政治包负、惆怅、失意。那“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揭示当时朝庭官场上的险恶,以及诗人想归朝庭的恐惧。后半段是写诗人面对现实自我安慰的矛盾心境。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把心中的矛盾、逐向加深。其意味深长,格调高雅使人彷佛看到一位活生生的爱国、爱民、忧国的苏轼就站在眼前。

借月抒情、借月议政、借月感怀。苏轼这首《水调歌头》可谓在众多词中绝无僅有。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篇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 》,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名篇有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词牌出处

《隋唐嘉话》:“隋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

《脞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

《明皇杂录》:“禄山犯阙,议欲迁幸,帝置酒楼上,命作乐,有进《水调歌》者,上问谁为此曲,曰李峤,上曰,真才子也。”

《南唐近事》:“元宗尝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飞惟唱‘南朝天子好风流’一句。”白乐天听(水调)词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但有因。”

《碧鸡漫志》:“《水调歌》,《理道要诀》所载唐乐曲,南吕宫,时号《水调》;世以今《水调歌》为炀帝自制,今曲乃宫中吕调。”

综观以上诸说,本调创始隋唐间,为五言曲调。嬗至五代,乃有七字句。入宋,始演变新腔,而成今调。当时最为通行,词人填者极多。吴梦窗名曰《江南好》,姜白石名曰《花犯念奴》,后遂句为本调异名。至所谓“歌头”者,乃首章之一解也。

词牌格律:

定格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中平中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不肯傍青纶。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例一

(夹叶仄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附注:“去”与“宇”,“合”与“缺”,夹叶仄韵。

例二

(平仄韵通叶)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

例三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例四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词牌名篇:

1、(北宋)·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2、(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北宋)·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4、(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黄庭坚

5、(北宋)·黄庭坚《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米芾

6、(北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辛弃疾

7、(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8、(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桔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9、(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10、(南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飘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舍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篇三

1.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4.词句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篇四

水调歌头

〖宋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F,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v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篇五

武进湖塘桥初级中学 朱万川

教学重点: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篇六

暖春风拂面,

杨柳绿丝绦。

青春年华如歌,

我班斗志昂。

少年风华正茂,

朝气蓬勃昂扬,

奋进漫书香。

芳草梦美妙,

花开齐斗芳。

韶华好,同追梦,忆流年。

携手共进三载,同窗情难忘。

愿君惜此光阴,齐迈坚定步伐,勇登攀高峰。

感怀那年时光,共创辉煌。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篇七

水调歌头-散文随笔

把拭龙泉剑,放眼这江山。

当年明主何在?俯首泪光寒。

都说如今社会,日夜升平歌舞,百姓乐尧天。

细看炎黄史,屈辱好多年。

羞相问,团圆梦,可成全?

南疆北土,豺狼虎豹苦纠缠。

不思厉兵秣马,一味韬光养晦,能否保安然?

还得招将士,炮火去戎边!

另奉好友陈为习原玉;

水调歌头咏中秋月兼和安道君

应借古时镜,复照旧河山。

一丝余热何在?顾盼惜清寒。

且趁衔杯投影,玉液相融入腹,心底亮如天。

笑问月中桂:开谢几多年?

细思忖,尘世事,不周全。

生前身后,名利恩怨最难缠。

独羡玉蟾清静,未有蛇虫作祟,四季可安然。

觅得仙槎后,归隐白云边。

【附】安道君原玉《水调歌头中秋》

赏月好临水,月影归河山。

江斟北斗何醉?敢酒易湖寒。

莫向杯中怅望,便拟长绳贯月,一曲任风闲。

秋性本无主,可计海当年!

待修月,香入手,拂吟笺。

九州万里,相问晴雨两难间。

素月分辉著意,露驻秋心情满,桂树更茫然。

仙众离蓬岛,拨雾立云端。

水调歌头的开场白【推荐8篇】 篇八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译文:

“thinking of you”

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

with a cup of wine in my hand, i ask the blue sky.

i don't know what season it would be in the heavens on this night.

i'd like to ride the wind to fly home.

yet i fear the crystal and jade mansions are much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dancing with my moon-lit shadow

it does not seem like the human world

the moon rounds the red mansion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shines upon the sleepless bearing no grudge

why does the moon tend to be full when people are apart?

people may have sorrow or joy, be near or far apart

the moon may be dim or bright, wax or wane

this has been going 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

may we all be blessed with longevity though far apart, we are still able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e moon together.

- poem written during the night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of

1086 by su tung po (translated by shun-yi lee in )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