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时间: 2024-07-08 21:58:05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本页是细心的小编老李为大伙儿找到的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一

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抓的很早。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他特别教导儿子套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开始兄弟俩觉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认真听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有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俩吓得哇哇直哭,李嘉诚说:“孩子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9%的股份。”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在椅子上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11%的股份,能多赚钱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哈哈,”父亲和同事们忍俊不禁。他说:“孩子,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末简单,你想拿11%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9%,财源才能滚滚而来。”实践李嘉诚的决策是英明的。公司虽然只拿了9%的股份,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后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沉思了片刻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都楞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那么多公司不能安排我们工作?”李嘉诚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把他们推向社会,去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材。兄弟俩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在香港常常打电话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的关心。困难是有的,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其实李嘉诚不过是随便问问,并不真的想帮助他们解决什么困难。当然兄弟俩对父亲的为人最清楚了,你真的求他帮助解决困难,他也不肯帮助。父亲的“冷酷”得似乎不近人情,但兄弟俩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兄弟俩在加拿大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的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两年后,李嘉诚把兄弟俩召回香港,满面春风地说:“你们干的很好,可以到我公司任职了。”并面授他们一些经验说:“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李嘉诚欣慰地看到两个儿子的迅速成长和出色业绩,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宣布退休了。每当人们称赞兄弟俩时,李泽钜说:“感谢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它是最好的商业教师,尤其在教授“不赚钱”这点上。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二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启蒙性。教给孩子的东西,必须是他们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

2、复杂性。家长不但要抚养孩子,还要促其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促其社会适应。

3、亲情性。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亲密度的制约,孩子越小感染越大,效果越显著。

4、生活性。由于思维幼儿的直接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决定他们是从生活中的父母和家人身上学习的,必须关注自身的形象。

5、细致性。大事因小事,家长应给予孩子细致的照顾和教育,切不可粗心大意。

6、权威性。由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需依附与家长,家长在家庭中这种独特的作用决定崇高威信。

7、个性性。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需给予幼儿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三

1. 思想方面:孤僻,不愿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遇到问题自己强迫自己忘记。

2. 身体方面:不愿运动,常常出现头昏脑胀、想吐,经常犯病。

3. 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读不读书很随便,有时来学校读书,有时不来,来学校能认真完成自己做的作业,做不起就不做,也不愿意寻求帮助,学习成绩不太好。

二、个案背景

1. 该生母亲是二婚,她与前夫生有一儿一女,前夫出意外去世了,后来嫁给该生的父亲,42岁才生下他。奶奶说,当时怀起他时他妈打算不要,但男方强烈要求生下来。母亲生下他后第七天起,他就一直由奶奶喂养。随后父母就外出打工了,孩子L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2. 该生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到七八岁时,爷爷也去世了,奶奶又找了一个老伴,奶奶和老伴经常闹矛盾,并且奶奶还信封建迷信,性格又比较古怪,还自认为自己很会教育孩子。奶奶视孙子为宝贝,宠爱有加,特别是生活上吃什么很将就孙子,隔代教育效果差,造成该生从小就不知道怎么解决自己的事情,就常常去想,又想不明白,也不愿意寻求帮助。

三、原因分析

通过和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一起分析该生的情况,我们发现,造成他现在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

1. 家长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也不懂得做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由心理问题发展到身体出问题。虽然该生有父母,但是,其父母 听孩子说,就是父亲偶尔打电话也是问问奶奶在做什么,吃的啥,奶奶身体好不好,从来没问孩子身体怎么样,在学校如何,与同学交往好不好,心情好不好。给孩子一种被抛弃,没人问的感觉,严重地的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失去平衡,觉得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解决,所以他常常去把些事情拿起来想,想不明白,遇到好与不好的都去想,特别是他受到委屈的事,他也不去辩解,就强迫自己把这些事忘记,想忘记得一干二净。他说自己把拳头握紧,进行深呼吸,但还是不行,这样有时肚子里的东西就想吐出来。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从而产生强烈的强迫症状。

2. 由于孩子是奶奶代管,奶奶教育方法落伍,只知道孩子的吃喝拉撒,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奶奶还经常说他妈妈没管他,爸爸也没拿多少生活费。再加上后爷爷与奶奶的不和谐关系,经常粗言粗语,也给孩子心理造成了阴影,孩子说他不愿把心理的秘密告诉大家,他怕说出了别人会说他是疯子。他说有时就想摔东西,把东西打烂,这样又觉对不起奶奶,因为奶奶还是很关心他的。所以他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愿来学校,并且听到学校下课同学的闹声和过道的震动声,头像要炸了,他只想在安安静静的环境中想问题,不愿意别人来打扰,这样形成了自闭症。

3. 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一般的学生等同,没有采取必要的特殊措施。.按照学校正常的教育程序,是教育不好这样的学生的,但大部分老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也是因为老师教育教学任务重,本来班上的学生就多,时间紧。学校心理咨询也只是摆设,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然学校也缺乏专门的心理咨询师。

四、转化措施

针对该生的特殊情况,学校决定采用特殊的教育措施,具体说来,分以下几步来进行教育:

第一步:进行家校沟通,学校把该生的父亲母亲以及该生的奶奶分别喊到学校来,和学校老师一起商量对该生的教育方法。分析了该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指出其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告诫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当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善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他的母亲,不要把自己身体不好,与家庭关系不好的现象带给孩子,我们要求家长在一段时间内,要和该生生活在一起,多给予生活上心理上的关心和沟通,多和孩子出去进行户外活动,加强亲子和谐。在交往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不要操之过急。尽量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奶奶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说他母亲的不是,大人之间也要和谐,奶奶与后老伴的关系要处理好。

在学校,召开班级所有任课老师会议,在对待该生的心理问题上,老师统一思想,统一要求。同时要求老师们尽可能地发现该生的闪光点,想办法提高该生的学习兴趣。在校期间,老师们要随时注意该生的表现情况和任何一点进步,及时反馈,及时表扬。

第二步:家长学生老师一起制定该生的心理健康疏导计划。

1. 该生先到正规医院进行心理治疗,等到心理得到控制后再来学校。

2. 对该生的学习先适当降低难度,该生的家庭作业和其他同学有所区别,量也适当减少,题目也是最基础的。并且,与家长约定,只要该生在某一时间段认真完成了家庭作业,可以满足该生一个小小的要求或给予适当的奖励。

3. 针对该生到学校害怕闹声的特点,教育班上的学生下课不要在教室和楼道疯打,尽量给他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还有让跟他要好的同学与他一起玩、谈心,让同学把发现的情况告诉老师,老师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4. 家长学校一起努力,共同关注、关心孩子,上学放学由父母亲自接送该生,规定正式的作息时间,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第三步:由管到扶再到慢慢放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让该生养成最基本的生活、学习习惯,达到学校最基本的行为要求。然后,班主任老师和班干部一起商量,发动班级同学,一起帮助该生,让该生慢慢地融入到班集体中。

经过一期的共同努力,现在,该生已经融入了班级的正常交往生活。表现好了,也愿意来学校读书,有事也愿意跟老师讲,能和同学一起游戏玩耍了,学习上也基本能跟得上,基本上达得到一个正常学生的标准。

五、启发与反思

随着社会上重组家庭现象的增多,夫妻双双外出打工,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一些大龄妇女身体不适,生下孩子无心照顾,经济条件的限制,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由于这些孩子过早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过早承受了家庭的矛盾,其性格、智力、情绪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发展受到压抑和扭曲,而且也导致了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因此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可忽视。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学习心理教育的知识,了解心理疏导的方法并采取的措施,利用教师的特殊身份,关注和关心着这个群体,协调好监护人和孩子的关系,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一)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

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加缺乏安全感,他们渴望关心,渴望关注,但是,对别人的关心又抱怀疑态度,游走在正常学生的生活边缘,从而导致他们大部分人性格内向、不擅交流,思想上产生偏差。行为上与正常孩子不一样,教师要多组织班级活动,让班级全体同学都来关心他们,拉近他们和老师同学的距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同学集体对他们的关爱。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四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小辰是个聪明的孩子,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而且模样长的也非常讨人喜欢。

虽然刚进学校上一年级,但他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强,学习成绩始终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甚至在年级中也数一数二。照道理这么聪明又活泼的孩子老师应该是非常喜欢,同学也很愿意跟他做朋友的,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校的老师无不见他直摇头,同学只要见到他就立马躲得远远的,就想老鼠见到猫似得害怕。原来,小辰有个坏毛病,喜欢欺负其他同学,经常是看到班中的同学被他打,因此同学们都非常害怕他。

另外,小辰有多动的毛病,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活动,他始终没有办法让自己安静下来,造成老师� 教学进度没法完成,他的特殊行为也影响到班里其他同学的听课、学习情况,就这点也让老师非常头大。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的表现的确让我们很担忧,这么小的孩子就如此行为,等他长大了, 那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让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呢?一。个案基本情况:小辰,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 二。个案背景 父亲是长途客运司机,长期在外工作,家中只剩母亲和他两人。

母亲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以及对他学习进行辅导和督促。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没有工作在,家庭经济收入一般。

由于父亲很少在家,因此小辰跟父亲的沟通和交流很少,他根本不了解父亲其实是怎样一个人。小辰的父亲文化程度也较低,平时只要小辰犯错误或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把孩子打一顿来解决问题。

父母 三。个案分析 事实上,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源自对父亲行为的模仿。

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有爱动手的习惯,孩子就也很快地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一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了可爱的孩子。

希望孩子好,就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方面的提示。

仔细分析案例还可以发现,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家长没有去寻找孩子出现问题的缘因,而是将孩子痛打一顿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办法并不有效。原因在于父亲没有让孩子“心服口服”。

以暴力解决问题时,由暴力产生的不满情绪就会储积下来,它像洪水猛兽,必须找到发泄的途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就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最终产生过激行为。正如我们在物理中学过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

“你打我,我打猫”是孩子潜意识中典型的反作用力心态。该怎么办呢?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据传说,禹的父亲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治服。因为他是水来土掩,造堤筑坝,采取的是“堵”的办法。

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而大禹总结经验,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道,使滔天洪水“决九川,距四海”,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结果治服了洪水。

当孩子表现出错误倾向时,重要的是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能像大禹治水那样,从源头上给予“疏导”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导,改正自己的错误。四。个案指导 (一).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

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

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

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

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五

家庭存在于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社会中,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直到我们独立,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担负着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期望,是整个未来世界的主人。父母是否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是否关心孩子的发展方向,都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一个能够管理一个国家和世界的人一定是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能成功地支撑起自己家庭的人。”正如中国儒家学说所论述的,家庭教育是治理国家的基础,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把国家兴亡和教育联系在一起。英国思想家JohnLocke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的起点,也起着导向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六

人的品德是一定的社会关系所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在人们身上的体现。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最小细胞,父母的品德素质,家庭的教育是奠定子女品德的必要基础。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父母的思想及其世界观和人才观,是影响子女做人的思想基础。身教胜于言教,家长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通过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影响和教育孩子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七

一、不良家庭教育观念产生的原因 1.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源自家长自身素质。

一些家长读书少、文化素质低,还有少数家长性格急躁、固执偏激,他们看问题目光短浅,不懂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们只看到小学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都是去打工,不关心孩子上学,缺乏对教育全面的认识。

2.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受社会环境影响。部分家长看到有钱好办事,有钱很风光,于是认为知识多不如钱多,上学不如打工挣钱。

在他们看来,能挣到钱就是本事,就会生活得愉快。身边有孩子上学半途而废,自家孩子辍学也会默许,不重视孩子品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注重教育投入。

3.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源自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相关知识,不懂也不会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4.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念源自家长不学习。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也没多管教自己,更谈不上有教育方法,自己还是长大了,生活得还好。

因此,他 二、如何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1.提高家长的思想境界,让其认清教育发展形势。

可列举身边成功及失败的教育案例,使家长认识到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放纵娇惯、疏于管教、缺乏正确引导,是导致少年失足、误入歧途的直接原因;相似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要提高家长的思想境界,看清当今教育形势,不用老眼光看问题,认识到孩子受到的教育关系孩子一生。

家庭教育的成功是孩子人生幸福的前提,是孩子人生成功的基石。在生活中,家长要向孩子传递正能量,不学投机取巧、搞歪门邪道。

2.培养学习型家长。家长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其原因是家长文化基础差,对孩子教育以及对教育形势缺乏了解造成的,因此,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型家长。

学校可以要求家长读几本名人传记,思考身边的成功教育案例,多看教育频道有关孩子成长的专题片,多与老师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3.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关爱缺失,孩子会前程暗淡 。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品格与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只有让家长认识到肩负的教育责任,家长才会静下心来思考教育问题、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新观念。

4.转变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表现在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上。

要让家长认识到学生接受教育目的是发展潜力,学知识、学做人,拥有健康心理,更好地适应社会,会生活,不要片面地认为上学的唯一目的就是去做班上第一、考上大学。 5.办好家长学校。

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就家长教育观念开展培训,分年级制定培训计划,搜集身边教育案例,编写相关教材,安排资深教师或教子有方的家长进行授课,将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任务。 6.开展家访式座谈。

针对思想偏激或教育观念落后的家长,教师以家访形式进行座谈,列举案例、讲道理,使其懂得教育孩子是门科学,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源自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改变观念才能胜任家长角色。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对成功家庭教育案例的思考与分享。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八

(参考范文)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康康是个聪明的孩子,平时在班级里也能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很少与人发生争执、矛盾。

可是在进入中班的第二个学期中,一次康康告诉老师他将贴片放到鼻子里了。当时班上的老师就带着看看到园里的医务室进行查看,并给康康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下。

在园里医务室中检查并未发现孩子的鼻腔内有异常,不久康康的奶奶、爷爷赶到幼儿园他们看了看孩子,并询问了一些情况,原来孩子手上的贴片只剩半个了,孩子又扣过鼻子便以为贴片留在了自己的鼻子里。了解了实情,老师和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时孩子的家长告诉孩子,他们要回家了让孩子继续留在幼儿园里。孩子听后不愿意,表示也要回家。

家长没有理会孩子的要求,于是康康便大哭、大闹了起来坚决要回家去。看到孙子哭的这样伤心两位老人也就心软了,便给老师请了假将康康接回家中。

从那天起,康康就再也不愿意来幼儿园了。每次康康的家长把孩子送到班级门口。

孩子便会大声的哭闹,弄的别的孩子都没法正常进行活动。老师用尽了各种方法哄他、给他讲道理可这些都不顶用,他就是要老师给他家长打电话把他接回家。

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动,只要给他家长打电话先将孩子接回家调整下。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康康,性别:男,年龄:5岁幼儿园中班,性格:活泼、好动、做事专注力强、持之以恒二、个案背景:康康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去外地出差。

家中一般是康康妈妈负责照顾料理他的生活。平时妈妈上班时就由奶奶、爷爷来看孩子。

老人一般比较溺爱孩子,孩子说什么都听。孩子跟奶奶、爷爷出去时看见什么就要买什么,如果不买就会大哭大闹,老人一看孩子哭就没办法了。

康康的妈妈比较严厉,孩子一般比较听妈妈的话,在妈妈面前也不会胡闹。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因此也觉得好不容易见一次孩子便跟爷爷、奶奶一样比较溺爱康康。

孩子的父母 三、个案分析:刚上小班的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幼儿园。

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比的陌生,充满恐惧感,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多数孩子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都会哭闹,这是正常现象。但像康康这样上了中班后还是哭闹这不愿来幼儿园这种反应就有些过激了。

仔细分析案例可以发现:在孩子没有哭闹时提出要和爷爷、奶奶回家时。爷爷、奶奶的态度很强硬不同意孩子跟他们回家。

可是当康康开始哭闹时,爷爷、奶奶的态度就有所改变,心疼孩子哭便决定将孩子带回家。通过这件事情便让孩子认为,是自己的哭�

因此在每次来幼儿园时,孩子便会一直的哭闹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康康平时在幼儿园里做事是属于比较执着的孩子,一件事情不完成,或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期望是绝不善罢甘休的。

当父母送完孩子,孩子会一直缠着老师给他家长打电话。如果不打他就会一直哭喊,有时哭的都没有眼泪了还在大声的喊叫,以至于都干扰到了别的孩子。

老师怎么哄,怎么给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直到给他的家长打了电话,他才停止哭喊。如果过了段时间他没看见他的家长,便会又开始哭闹。

每次家长一来,看到孩子哭就又把他接了回去。因此孩子认为在家长把他接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哭闹。

四、个案指导:(一)、家长方面:1、作为孩子的家长不要怕孩子哭,孩子是哭给大人看的。首先家长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要一看见孩子这样就心疼、打退堂鼓。

孩子是很会看大人脸色的,孩子虽小但他们其实非常聪明,你一心软他就表现得更加可怜。这时家长应该很坚决地告诉他一定要上幼儿园。

其次家长送完孩子后要赶紧离开,不要总是依依不舍的站在门口、窗户附近偷看。孩子看见了父母的身影便会哭闹的更厉害。

再次家长的心不要太软,只要孩子不生病,家长就要坚持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中断。最后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上班一样。”

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灰色的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另外,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不要反复叮嘱孩子要守纪律、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好等,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望园心怯,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2、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当康康没有哭闹着来幼儿园,家长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

而不能视为理所因当。有时康康为了不来幼儿园会告诉家长是因为,来幼儿园了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一起玩。

父母也就当真了,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孤独、可怜。其实在日常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老师们所观察有很多小朋友愿意和康康一起玩的,只是有时当康康看见别的小朋友在操作游戏材料时也想去玩,但可能这个小朋友还没有玩够不愿意让他玩,他

通过这件事,家长应及时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并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技巧,在家里做任何事都不能太顺着康康,这样长久以来,康康便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九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他了解到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整天瞎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学习等等。而到头来却劳而无功,事倍功半,懂事的孩子心存感激,不懂事的孩子还怨声载道,真是费力不讨好。 做为家长,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好兴趣和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支柱,如果这些没处理好,孩子是很难成材的。

于是他先后在我校家长会上以《严而有格,爱而不溺--给家长的几点建议》、《勤奋出天才,方法出效益》、《别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给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家长的自我提高是培养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等为主题的多篇家教方面的报告,引导家长教育学生要严而有格,爱而不溺,宽严适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他特别强调家长是要关注孩子成长六大核心精神支柱。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支柱是“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的精神人格的脊梁。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长的原点。自尊心没有建立起来,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没有点燃,因此,他不会有成长的动力。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时候,他开始尊重自己,进而他会尊重别人。这样他的“人化”过程才能启动。

第二个精神支柱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孩子在离开家长之前,家长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树立的过程。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所以自信心是一个孩子能否做事,能否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和心理程序。

第三个精神支柱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时产生的主观心理状态。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讲话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说闲话了。责任心分为对内的和对外的责任心。我们要讲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责任心,没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然后由我们来看管,来强迫,这样,等于孩子对人生的责任由家长来承担了。家长当了警察,孩子成了小偷,家长不断在后面监督。如果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负责任的责任心我们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可以解除了。责任心没建,一个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动一下。

第四个精神支柱是“进取心”。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那么将来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对自我没有兴趣、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整个人萎靡不振,那么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

第五个精神支柱是培养“好兴趣”。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这种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这个行为是不会有什么快乐的,反复行为,最后能不用意志力,条件反射的把事情做对,再由于家长的表扬、鼓励,孩子找到了快乐,时间长了,形成自动反应了,每次行为孩子能够找到胜任自如的'感觉。此时,所谓兴趣就产生了。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因此对于孩子来说,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学习兴趣是需要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的。

第六个精神支柱是“好习惯”。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动反应。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真正以学 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没日没夜地做,后来成了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他日常的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成就。

在秦xx看来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脑中镶入这些精神支柱。家长好比程序输入员,孩子象刚出厂的计算机,硬盘还没有经过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输入程序,然后才可以独立的使用。

多年来秦xx不但利用各种报刊杂志和家教指南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教理论和方法而且更付之于实际行动,每学年家访上百次针对不同的学生向家长传授不同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市县骨干教师,市县乡优秀教师。堪称我校家庭教育的典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做父母的我们应当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成为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

我家孩子今年11岁,是新星双语学校六年级一名成绩优异、品学兼优、性格开朗的小女生。从早慧班开始,我们一直就读于这所学校,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我对于孩子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关爱。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的人,在集体生活中会有集体荣誉感。在生活中,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一向非常和谐,即便是偶尔闹些小矛盾,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立即化解。而且家人也都非常默契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我家孩子的眼中,不存在家庭矛盾这样的问题。

第二,奖罚有度,实事求是,孩子发脾气时冷处理。孩子做对了,我们要及时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及时地纠正。奖励和惩罚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现在的教育提倡多称赞孩子,但在称赞孩子方面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达到目的一味盲目地夸奖称赞。当然批评要有度,如果批评过度,甚至诋毁打骂孩子,慢慢孩子就会变得叛逆。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还是坚持讲道理说服教育,而且就事说事,不能翻旧账。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时,要冷静处理,让孩子自己去闹,做个旁观者,等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过后,冷静下来的时候和她交流,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效果也会好一些。

第三,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接触最多、相处时间最长的是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无论是做事做人,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较重视个人修养:尊老爱幼,同情弱者,说话讲究分寸,在潜移默化中,姬楚源也成了这样一个孩子,平时遇到有困难的同学,她总是热情帮助;遇到有困难的家庭,她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年阴阳赵老家邻居一家四口急性肉毒素中毒,住进北京301医院,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催我们全家快点捐钱,而且又把自己所赞零花钱全部拿出来捐赠,在她的带动下,我们全家共向邻居捐献2700元钱。

第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姬楚源从小胆子比较小,缺乏自信心,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后来我与老师进行了沟通,在我的引导鼓励和老师的点名提携下,孩子慢慢开始主动回答问题了。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她兴奋地给我讲她今天上课举手回答了一个少有同学知道答案的提问,老师说回答正确,孩子特有成就感。我也借此机会给孩子讲要相信自己,要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一次就像一个转折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现在的她比起之前判若两人,不但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五,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的能力。对于姬楚源的教育,我一直重视其思维能力的培� 因此,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经常与孩子交流,问她一些简单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与孩子一起交流分析,给孩子讲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加深,对于孩子的培养我主要放在作业的检查、指导上,平时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适当的给姬楚源补充一些奥数题,有空的时候,让孩子练习,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多少题,我关注的是孩子的思维方式,看她会不会分析问题,然后我们共同讨论,有时甚至为了一种解法争得面红耳赤……

第六,重视平时的学习,轻视考试成绩。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甚至对老师的提醒、批评不屑一顾,可一到考试结束,就迫不及待地给老师打电话、发微信询问成绩,殊不知,这样不但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百害而无一利。我始终认为,对于孩子学习的关注,功夫应该下在平时,所以,我对于孩子作业的检查、辅导,以及作业的质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甚至会一项一项地检查,一题一题地讲解……这样,平时知识掌握牢固了,考试就轻松自在多了,孩子不会有压力,家长更不会有顾虑。同时,对于孩子的成绩,考试结束,我就不再过多地评论,三言两语总结一下就完事,更没有进行过奖励或惩罚,所以,在我们家姬楚源看来,学习就是学生的任务,像大人上班一样自然,学好了才算是完成了本职工作。

第七,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在家庭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我会及时地与老师进行沟通。因为孩子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远远多于我们家长,要想全面地了解孩子,除自身抽空与孩子交流之外,更好的办法是多与老师交流。在平时接送孩子的时候,我会利用老师不太忙的时间,主动问孩子的情况,一般两周和老师交流一次;而如果是老师主动找我交流的,一般情况下就是问题比较严重了,我会及时地批评教育孩子。有时孩子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会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个时候我从思想意识里更相信老师,试想:老师平时工作那么忙,主动与我们家长交流,难道会是无中生有?这个时候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替孩子开脱,袒护孩子。

总之,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既有酸甜也有苦辣,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悔,但是过程是美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仍会配合学校教育,摸索前行,将孩子培养得更加优秀!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十

同样是在现代社会,同样是十分关注家庭教育,为何这两个国家仍然会出现上面所提到的显著的特征呢?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个原因:

1.这两个国家的历史背景

美国被认为是一个有着广阔的地域却简短历史的国家,的确,它只是一个移民国家。在过去的四个世纪里,大约五千万人移居到这个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运动,于是其它国家开玩笑地称它是“融炉”。由于这种多样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能很容易地接受新想法和新文化,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因此,发展的空间相对更大了。

相反地,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时被许多传统和习惯所限制。特别是封建观念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脑海中,以至于保守的、自闭的想法在文化观念中占大多数。

2.经济体制

美国拥有先进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更多的机会,更少的生存压力,美国拥有一种比较完善的雇佣体制。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人们不必一生都从事一种职业,由于那些因素,美国人有更广泛的选择工作的余地。在找工作方面他们也很开放。他们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能生存,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他们的工作都是平等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它有像上海、北京、大连那样的大都市,但有许多人仍处在贫困线上。中国处于一个学历优先的社会,生存压力非常大,人们把所有的生活都寄托在工作上,找工作的范围非常窄。家长认为学习上的成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追求一生稳定的好方法,也是理想生活的必需。因此,他们的教育中心就是孩子们的成就。

3.不同的价值取向

美国人珍视他们自己的个性,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他们注重个人利益,拥护个人发展和自我认识,这就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根据这种价值,父母倾向于把孩子和他们自己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孩子的自我价值是建立在父母对自己意愿、兴趣爱好尊重的基础上的。

在中国推崇地是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在中国的哲学中,个人价值服从于整体利益,父母丢弃了自我感,重视孩子的“自我”。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肩负着他们的希望和生活的未来。他们往往为自己的子女设计现在和将来。

4.不同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是理性化的。美国家庭用最基本的理性原则对待孩子,培养孩子的义务和其它的社会义务一样。相反,中国人崇尚道德,家教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对孩子的义务是整个家庭而不是社会的。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十一

在处理家庭的重大事项时,夫妻俩平等对待,互相沟通,共同商议决定,只要是合理的推荐,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情绪舒畅。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经费,从不铺张浪费。夫妻俩应对困难,应对挫折,二人携手相伴,从没红过一次脸,从没斗过一次嘴,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没有不羡慕她们这对夫妻的。

虽然自己很忙,家庭不富裕,但只要亲朋好友、邻居有事说一声,他尽其所能帮忙,他深知人在困难时的难处,因此当他看到有残疾人在乞讨,便掏出自己的零花钱;自己所教的学生没钱买文具,他帮孩子们买;农村孩子天冷衣物不够时,便把自己家孩子的衣物送给学生。

在对待邻里关联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忙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联亲如弟兄,情同手足。记得有一次,他的邻居吴某身患重病,承担不起医药费,当陈老师老伴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拿出了自己准备带女儿看病的钱,帮忙吴某渡过难关。在他们夫妻俩的心中,人的生命始终高于一切。

居住同一村子里的两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较困难,陈老师夫妻俩向这对老人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不仅仅多次上门问寒问暖,照顾生活,多次买上一些好菜、水果送到了这对老人家,让他们感觉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感觉到社会的温暖。邻居家有了事他主动过去帮忙,谁家有事相求,只要自己能办到的便尽力去办,从不推诿,大家相处在一齐,彼此感到情绪舒畅。

陈老师一家几十年如一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

被强迫的交往

女儿桐桐2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爱说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我再也不强迫桐桐了,开始带她出去慢慢引导她自己玩。我的转变也带来了孩子的转变,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渐多起来。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每个孩子有他独特的个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父母只要适宜呵护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办他的人生。

点评:

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更不可能从书本中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家长与其抱着书本焦虑,不如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获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学会交往。

秦xx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一直关注家庭教育工作,在家庭教育中本着“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有用”的宗旨,引导家长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为了使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利用家长学校互动的时间开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撰写家长教育论文等多种形式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做了多方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如下: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十二

1、在案例文本中运用日常生活中教育细节的真实故事。

2、案例文本撰写的可以是成功家庭教育细节,也可以是缺失的家庭教育细节。无论哪一类细 节,对细节的描述以及生活中的故事一定要阐述详细,不应空发议论。

3、案例文本内容格式

(1)标题:细节名称,字体:宋体三号加黑居中。

(2)正文:生活中的教育细节故事、教育细节的分析、教育细节的效果与反思,字体:宋体小四。

4、案例字数不限。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十三

近年来,我协助园领导制定每学期的家庭教育计划,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制度和家园联系制度。引导各班班主任推荐产生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制作家长委员会宣传栏,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管理活动,负责幼儿园、家庭之间的教育联系工作,为家长开展家园联系工作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我在组织教研组活动中,把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加进研讨内容,指导教师作好教学活动中的家园沟通,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服务活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活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园家长工作基本能做到“六有”:有组织、有场地、有教师、有计划、有落实、有档案。这些条件,保证了家庭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传统的沟通方式外,我还利用幼儿园网站开设网络对话,协助领导开办网上家长学校、电话答询、期中家长会、座谈答询等多种形式,对家教个案,进行一对一指导。

在园长支持下,我设计印制了“家庭活动调查表”、“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调查表”、“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调查表”等,与家长、幼儿与老师进行互动,使幼儿园更多更全面的获取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工作重心,使工作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家长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十四

案例一:老师经常在家中或办公室中接到家长打来的类似电话,“老师,您在学校里多管管这个孩子。他不愿学习,只想着玩,不听大人的话,光听老师的。”“老师,您管管俺孩子,给多费点心。”言外之意,比其他的孩子要给予更多关注,不要忽略。基本上,打电话的这些家长多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存在若干不良习惯,或比较调皮,或对学习不大感兴趣的孩子。老师也总是煞费苦心、语重心长地回应:“您在家里也要好好地管管孩子。”

案例二:五年级一班有一位小男孩,天生好动,走路都要连蹦带跳的。有一次,上课时老师发现他的左眼角发青,下课时眼睛肿胀了起来。老师问他怎么弄的,他把经过告诉了老师:是一位同学和他迎面撞上,来不及躲闪,一下子把他推在了墙壁上。看着他那眼睛睁不开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已经是五年级学生,老师叮嘱他回家和妈妈好好解释。第二天,老师问他妈妈怎么说的`,他说:“妈妈没说什么。”这怎么可能?老师反复追问他怎么跟妈妈说的,他说:“我骗妈妈说,我去讲台边上看课程表时,不小心摔倒了。”老师看着他笑了一笑,对这样的孩子,还能再对他说些什么呢?想不到的可能是家长吧!

案例三:班上有位男孩几乎每节课都被点名,自理性较差。几位任课老师都普遍反映这名男孩有同样的毛病:(这名男孩坐在第一排)老师一进入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他的书桌前面或座位下面总有废纸,老师都必须告诉他将废纸扔到垃圾箱内;上课,需要做练习时,随便从书包中取出个本子,放在书桌上就开始写。本子下面垫着的不是书包就是一堆课本;写着写着,一会书包掉落在地,一会课本掉落在地;有时还经常钢笔不下水,再修理钢笔。经常一节课下来,他的书桌前面或座位下面乱糟糟一片。

以上只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案例不胜枚举。当我在学校内忙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时,就经常思考是不是存在一个“事半功倍”的解决办法,于是试图在学校教育的“上游”――家庭教育上推进一步,其实家长们也非常希望和老师一道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教学案例推荐15篇 篇十五

以下是我回答别人的时候总结的答案,我都粘贴来你看看有没用得上的:1、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做跟学校教育的价值观相违背事情和行为,简单说就是学校教孩子要有礼貌但是你在家里骂粗口那就是相违背;然后,家长要有自己的是非判断,不要再孩子面对向学校一边倒,例如有时候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有的家长为了维护学校的权威不分青红皂白责怪孩子;还有,家长要使家庭的功能尽可能发挥出来,并让家庭成为学校的互补,例如孩子在学校学习很辛苦,家庭是孩子从学校的场景转移出来休息获得温暖的地方,不要让家庭变成第二个学校,甚至变成比学校还要学校的地方;最后,在孩子的学业上,家庭要充当学校的延伸,这跟第三条并不矛盾,因为学习上紧靠学校并不能成事,第三条和第四条是辨证的关系,需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

希望能帮到你!2、首先你要是与孩子是平等的关系,是朋友,参与意味着你们有同等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正所谓你要蹲下身来跟孩子交流,这是其一;然后就是聆听,不要臆断,孩子很多时候有困惑,但是他们的阅历有限,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甚至有时候表达了相反的意思,给孩子时间就是给家长自己时间,耐心细心地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听到孩子最真切的想法,这是其二;家庭教育,之所以有家庭两个字,说明是家庭性质的,既不是普通教育也跟学校教育有所区别,家庭就应该有家庭的功能,给孩子安全,给孩子爱,给孩子理解和包容,不要把家庭变成第二个学校,不要越俎代庖,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在学习上是补充,不是替代,更不能是复制,这是其三;最后一点,孩子的成长成熟,心理学上称之为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中很大很大的一部分是模仿的过程,所以在家庭教育当中,以身作则是家长参与孩子成长成熟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这是其四,也是最为精华的一点。3、首先作为家长我建议您先了解一个心理学上很有名的理论,叫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这个理论提出了每个阶段孩子成长发育的任务,你就照着这个任务培养孩子,拿你们孩子四年级来说,“童年期(7-12)勤奋感对自卑感”,培养勤奋感就是你要帮助孩子完成的任务,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和方法上的东西我们再进一步交流,下面给你附上八阶段的内容和案例,希望帮到你!1 婴儿前期(0-2)信任对怀疑()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生命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

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艾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可靠的。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参考故事:薛女士做了新妈妈以后,婆婆就赶来伺候她坐月子,照顾小孙子。

婆婆从农村来,身体好,能干也能说,一开始婆媳之间相处还挺好。但是半个月以后,薛女士的奶水就很少了,不够孩子吃的,需要添加奶粉。

白天还没有关系,到夜里,人累了一天,睡得迷迷糊糊,孩子半夜饿了要吃奶,婆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便起床热奶,薛女士身体虚弱很不适应半夜起来“工作”,于是面对孩子的哭声,有时婆媳俩都木木的,迟迟不愿起床给孩子喂奶,俩人心里开始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推诿和对对方的责备。一天中午,婆婆哄宝宝玩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说了几句话,让薛女士心里很难受。

婆婆对着孩子说:“你看你这个妈妈呀,连奶水都没有了,算什么妈妈,奶奶年轻的时候奶水多得你爸爸都吃不完!”有时,婆婆会边喂宝宝边对宝宝说:“我的小孙子好命苦嗳,连奶水都吃不上!”虽然婆婆说的都是事实,但是薛女士有一种针扎般的心痛:自己怎么就那么无能呢。遭到婆婆的奚落,一向要强的薛女士不得不认输,但心里有时对婆婆、孩子甚至丈夫都有一种无名的恼火。

更为关键的是,宝宝属于难养型气质的孩子,特别爱哭,白天不睡长觉,醒了就哭,夜里则是个“夜哭郎”,把大人搞得筋疲力尽。每次宝宝哭的时候,婆媳俩常常会等待对方先做。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