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志愿先填了交通运输类专业后,但是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交通运输类专业要学什么,有什么课程及未来交通运输类专业就业前景和形势怎么样,如下是细心的小编小鱼儿给大伙儿整理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就业前景【5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交通运输类专业就业前景【5篇】 篇一
根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截止2013年12月,全国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有115所,其中江苏省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共计13所,四川省4所。该专业全国累计毕业人数达7000人。从性别比例统计上看,男生占80%,女生占20%。近3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分别为2011年90%-95%,2012年85%-90%,2013年85%-90%。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不是很多,属于相对偏冷门的专业,招生和毕业人数也不多,但是总体就业率基本保持在85%以上,高于全国71%的平均就业率。
一、开设交通工程专业院校分类
由于各高校的学科背景及交通工程专业所划分在的院系不同,所以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生就业也不尽相同。依照开设院校的特点,本文将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分为以下六类。
全国综合性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
传统铁路类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汽车运输类院校:武汉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淮阴工学院。
土木类院校: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南城建学院,长春建筑学院。
民航类院校: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南昌航空大学。
上述六类院校中只列举了部分代表性的学校,并未对所有开设学校进行分类。
二、各类院校培养特点分析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在上述各个高校所处的院校及学校特点的不一样,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但同类高校之间还是具有共性的,下面分类分析。
(一)全国综合性大学
此类院校以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代表,这两所学校既是最早开设全国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也是该专业的标杆学校。
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于交通学院下,由于该院校知名度高,学生在交通行业口碑较好,学生就业较好。主干课程包括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客运交通系统、运输经济学等。根据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该类型交通工程主要设置轨道交通工程、道路工程设计与交通设计规划三大方向。
(二)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
此类院校基本归属于原交通部,交通专业背景性强,学生毕业后也基本是在原交通部的下属交通单位工作,例如中交公路局等。课程设置包括城市规划原理、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交通规划、运输经济学、交通设施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公交运营、交通枢纽设计。
(三)传统铁路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是在交通运输(原铁道运输)专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专业背景性不强。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该校交通工程专业按交通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交通规划、运输布局、高速公路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智能技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目前公交公司对本科类人才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车辆工程方面,对运输管理等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该类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够强。
(四)汽车运输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基本依靠汽车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属于汽车运输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汽车运输调度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运输场站设计、交通调查与分析等。由于目前国内汽车运输业发展缓慢,所以学生就业率普遍不高。
(五)土木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土木工程系,专业方向为道路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由于目前国内公路与铁路建设发展蓬勃,所以学生就业率较高。
(六)民航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民航系,专业方向为机场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场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目前国内机场建设发展蓬勃,而且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学生就业率也较高。
三、西华交通工程专业
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于1999年申报,200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截止2014年10月,共计招收14届学生,累计培养500余名学生。
西华交通工程专业设于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由上述汽车运输类专业转变而来,专业方向目前包括道路工程和交通规划与设计两个,但是根据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只开设了道路工程方向的教学班。
对比上述各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课程特点,建议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开设道路施工和轨道施工两个教学方向。
(一)道路施工方向
四川地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道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建设需求在未来还是很大,道路施工方向的交通工程专业在未来的需求量将很大。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南京工业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道路施工、路基路面工程。
(二)轨道施工方向
目前全国地铁与高铁建设方兴未艾,对轨道工程方向需求量巨大,但是在本科专业目录里没有轨道工程专业名称。根据上述分析,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可以开设轨道交通工程方向。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轨道工程、桥梁隧道工程。
四、总结
西华大学作为地方性高校,专业建设应该贴合地方,专业学科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建议西华交通工程专业按道路工程与轨道工程两个方向进行人才培养。交通工程作为一个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实践类知识的教授。因此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能吃 苦等特点。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西华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才能在就业中避开与重点高校和其他高校的竞争,做到特色办专业,特色树品牌。
[ 参 考 文 献 ]
交通运输类专业就业前景【5篇】 篇二
关键词:交通运输;物流产业;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市场经济对货物流通提出了新的要求,道路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为快速推进城乡、局部交通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大幅提升运输的质量和能力,面向市场需求,打造交通运输的综合智能运输体系。在交通运输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物流业的进步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体系的改革和体系优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探索交通运输和物流同步发展的模式有助于我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国民经济实力和促进社会稳定。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1.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能够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公路扩张、改革管理模式和提升公路级别等措施来提升公路的运输质量;而物流产业的价值就体现在高效的货物运输中,通过合理的调配货物,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将企业货物更快、更好地运送至目标地点。因此,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物流产业的运输效率。
2.港口、机场等重点运输部位将促进物流业的集中化发展
在交通运输体系中,港口、机场、货运中转站等设施,属于运输节点位置,货物吞吐量占据了整个运输体系的大部分。因此,此类设施的建设和不断优化,有助于物流产业的货物调配方式不断向此类区域靠拢,逐渐形成集约型的物流产业,同时,重点运输部位服务能力的提升也能够支撑和促进物流业向规模化发展。
3.铁路的发展将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
各类铁路专线的建设将会大幅提升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同时在满足客运的基础上,近些年的货运专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使铁路在货物运输领域与公路和水运有了足够的竞争力,并且铁路专线运输具有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因此铁路货运专线的发展将会改变现代物流产业市场,一部分物流将流向铁路专线,同时运输方式的增加,也为企业运输货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良性竞争也能够促进运输行业自身不断进行技术和服务提升。因此,可以说铁路货运专线的发展促进了道路运输体系和物流运输产业的共同发展。
4.技术进步促进了物流服务的优化
物流和运输行业的发展都取决于服务能力的高低,而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因此,随着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物流和交通行业都将获得快速发展。
5.运输效率不断提升,行业内部界限逐渐模糊
传统物流产业在进行运输方式选择时,必须选择与货物相适应的特定运输方式以保障物流服务质量。而当前运输体系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运输速度不断加快,使得物流产业的发展不断打破运输体系内部的界限,可以进行多种选择,并降低货物运输成本。
三、交通运输业与物流共同发展的建议
为了提升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改善当前服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发展思路
运输业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道路服务质量,打造流畅的道路交通;但是当运输业开始进行物流产业探索时,就必须考虑到物流产业的目标,是为客户解决货物运输问题,因此,运输业必须树立起面向客户的服务理念,将客户需求作为行业发展目标。通过发展思路的改变,将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减少了货物运输的物流成本,也有助于运输业获得更稳定的货源,二者互相促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到行业发展的前提,是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类设备和服务配套设施齐全,才能进行产业融合的尝试。
2.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物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外资引进,可以解决以下难点:
(1)运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因自身发展的瓶颈和资金的富余,就会倾向于扩展服务领域,而扩展的主要方向自然就会是与其息息相关的物流业,但是最困难的也是资金筹集,虽然运输业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当前行业内部各企业并不具备大量的流动资金,主要以固定资产为主,只有通过引进外资,以合资的方式进军物流产业,才能获得在物流产业发展壮大的机会,当前大多数的交通运输企业也都采取此类方式。
(2)合资运行物流和运输产业,通过共同进行运输业和物流业的企业管理,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应用技术,为以后创造符合中国实情的管理方式打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通过与国际合资,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使物流产业突破国内限制,向国际物流产业进军。
综上,物流产业的发展,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改革,尽快完成转型,运输业才能更好地搭乘物流产业发展的快车,提升自身。一方面,运输业要主动向物流产业融合;另一方面,运输业也要注重自身优势的开发,通过对现有设备和客户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实力,进而整合物流产业,如此,就可以实现道路运输业和物流业的同步发展。
四、结语
运输业是物流业发展的载体,物流业是运输业发展的保障。运输业通过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来刺激行业的发展动力;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运输业的发展程度。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既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够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模式,来实现交通运输与物流共同发展的预期目标,进而通过货物的高效、低成本流通,加快我国区域经济交流,促进整体经济实力提升,最终实现整体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类专业就业前景【5篇】 篇三
关键词: 新建本科 空中乘务 学科支撑 多学科融合
1.引言
空中乘务专业作为服务类专业建设,国家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专科层次的学生,当前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快速发展,空中乘→←务专业升级为本科专业已经成为其急切的需求,但是按照教育部专业发展规划,空中乘务专业本身最高的学历等级就是大学专科,这样很多本科院校设立空中乘务专业本科专业就面临巨大的阻力。本科院校不得不采用曲线救国的策略,开始设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空中乘务方向)、商务英语(国际乘务方向)、航空服务管理等专业培养空中乘务本科学生。自2003年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设立第一个空中乘务的本科专业开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学校相继开设空中乘务本科专业,这些专业既然提升为本科层次,就应该提升其专业培养水平,招聘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学缘背景的专业人才,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为培养出具有丰富知识的、专业素养的、娴熟技能的航空服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问题提出
对于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其来源要么是多所学校合并,要么是专科升级为本科学校,此两类学校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空中乘务专业仍旧保留专科的教育模式和维持专科时期保留下来的师资力量,这样导致本科专业教育和专科专业教育没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培养模式基本都是按照专科的培养模式,借鉴其他同类型院校的培养模式,亦步亦趋,处于摸索过程,其发展思维还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未能形成成熟的本科培养模式,归根究底,培养模式还是根据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的现状制订相应的计划、课程、实习实训等。其次,专科学校转变为本科院校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来自师资力量的问题,专科时期教师的教师数量、学历水平、学科构成等都不足以支撑本科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空中乘务(本科)的专业建设、学生水平、科研力量、课程设置等都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不能实现充分的发展。
3.航空服务专业学科建设
3.1航空服务学科支撑
空中乘务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熟练地掌握民航空中服务操作与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必要的航空服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民航运输服务及航空延伸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民航运输服务及航空延伸服务行业管理与服务技能,具备从事国内外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务、地勤服务及民航商务等工作的能力。
根据空中乘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航空服务技能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接受具有行业从业经验或者专业航空服务的教师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航空服务学科主要开设航空保健与急救、民航客票预定实务、民航客舱服务、国际民航导论、国际民航旅客运输、民用航空法、空乘面试技巧等多种课程,使学生对航空服务的技巧能够十分熟练地掌握并应用到操作过程中。
3.2艺术学学科支撑
目前国内空中乘务专业招生主要针对艺术类学生招生,对于学生的身高、形象、气质等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而且空中乘务的从业本身就有着此类要求,所以专业教育过程中艺术类(舞蹈)学科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民航职业形体训练(舞蹈与形体训练)应该始终贯穿整个大学的教育过程。
由于艺术类课程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艺术类课程只能小班教学,经常一个行政班级要划分为好几个教学班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高校的空中乘务专业对于艺术类学科教师的需求缺口是非常大的,形体类老师经常超额完成工作,负荷非常大。空中乘务专业应该着力引进具有专业艺术教育背景的艺术类教师,对于学生的形象、形体、气质等加以严格、专业的训练,使学生成为形象、专业、素质俱佳的空乘服务人员。
3.3交通运输学科支撑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航空这一重要的运输业组成成分有着重要的作用,航空不仅涉及客运,还涉及货运的内容,许多学校开设值机与行李运输、民航货物运输、民航安全检查技术等课程,需要学生从交通运输管理的角度学习这些内容。
学生对于交通运输管理的相关知识的需求,要求本科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交通运输管理(乘务、货运)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而且对于空中乘务的学生来说,学习该学科的知识,可为以后的发展和晋升做好准备。空中乘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可能长期从事该行业,等到年龄、环境、体力等不足以支撑服务的时候,很多从业人员不得不选择从事相关专业的管理工作,或者表现优异的空乘人员得以晋升到相关的专业的管理岗位,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知识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空乘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4旅游类学科支撑
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商务和度假旅客在交通方式上改变观念,选择飞机出行势必带动民航业的蓬勃发展。专业立足民航业和服务管理行业的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际合作为特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岗位实践能力、岗位专业综合服务能力及岗位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从事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旅游酒店及其他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体,尤其是空中乘务专业,作为培养高端的交通运输业的服务工作人员,具备基础的旅游类知识是作为形象和技能的必要补充。
旅游学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杂的学科,是真正的杂家,其知识面要求广博而不一定深刻,这种知识面的要求正好符合空中乘务人员的需求,主要包括旅游地理知识(包括航空运输地理)、旅游出行日常常识、外出旅行的旅游者的心理、航空运输与旅游行业对接的流程、日常行为礼仪等多个方面的支撑,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常识、出行常识、礼仪常识、游客心理和日常流程等多方面的内容,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5语言类学科支撑
绝大多数的空中乘务专业都要求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能力达到娴熟的地步,多数院校都开设了普通话训练、民航广播与服务语言艺术等课程,以求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能力,用最标准的语言、最合适的语言、最有效的语言与乘客(旅客)进行沟通。良好的语言能够预防和化解矛盾,反之,语言不当则会导致乘客的反感和投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作为语言类学科教育的延伸,掌握一门乃至多门外语,对于空中乘务人员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多数院校都注重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以求学生能够运用日常的英语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而且个别特色院校能结合地区特色,开发第三语言,如广西高校设立泰语课程、东北地区高校设立韩语课程、西北地区设立阿拉伯语课程,还有部分院校开设日语、俄语等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课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语言,增强能力。
4.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要逐渐摒弃专科的培养模式,以多学科、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空乘人员为培养目标,形成包括航空类、运输管理类、艺术类、旅游类、语言类等学科在内的多学支撑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多才多艺、能力突出、形象俱佳的高素质空乘服务人员。
参考文献:
[1]刘是今。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8):81-83.
[2]周红雨。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建设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50-151.
[3]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06):30-32.
[4]王杭。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01):64-66.
交通运输类专业就业前景【5篇】 篇四
[论文关键词]交通运输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设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论文摘要]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分析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现状,围绕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几方面,对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特色专业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质量工程”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了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西南林业大学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学校一直以来也在积极探索特色专业的具体建设,并以此带动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一、交通运输专业发展现状
西南林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前身为林业机械运用与维修,成立于1980年,该专业为西南林业大学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也是云南省开办最早的专业,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于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特色专业。
交通运输理论及应用是当今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未来十年,上海、大连、天津等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需求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将是空前的。依据对港航企业走访调查及与毕业学生座谈的反馈意见,本文所指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突出航运特色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西南林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自创办以来,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即现代汽车运用技术与管理和现代物流方向,目前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现代汽车故障测试与诊断、汽车维护与维修、维修设备的维护与使用、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设计了符合交通运输专业知识结构要求的柔性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在面向行业办学、校企合作方面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创立了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体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本科生培养机制。
二、交通运输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遵守的基本原则为认真贯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教育理念,通过培养使学生达到“素质高、强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工程学、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现代物流工程等方面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技术人才,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汽车维修与营销、物流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汽车营销、物流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人才素质与能力要求
考虑到将来学生毕业多工作在汽车、物流等企事业单位,在学生的培养上更加注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1)专业人才素质要求。
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熟悉交通运输行业的政策和市场发展变化;第二,对行业具有较深刻的见地并能作出透彻的分析;第三,具有较好的学术素养和技术功底。
(2)专业人才能力要求。
从事汽车行业的学生主要应该掌握汽车结构的甚而理论和专业知识,学生应具备对汽车使用、检测、维护、维修以及汽车营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事物流业的学生应该熟悉现代物流以的新发展、新要求,以及了解物流工程及供应链物流的相关知识等。
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是以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前沿科技发展充实教材并反映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交通运输中对汽车使用、检测、维护、维修以及现代物流的新发展、新要求。引进和吸收国外本专业的优秀教材,用双语教学方式与国外教育保持同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过向道路运输企业、汽车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市场的服务,形成全面开放的教学内容,以服务求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一批适合本专业发展的特色精品课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置:
(一)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市场意识
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培养,还要重视人才市场的需求,这是目前高等学校生存的关键。因此,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打破按专业培养的方法,实行“按类招生、分段教学、中期分流、按需培养”的模式。“按类招生”是指按交通运输学科大类招生,实行大口径进入:“分段教学”是指前两年按交通运输学科大类进行“厚基础”的基础理论教学,后两年进行“宽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中期分流”是指从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学生凭个人兴趣和人才需求取向按专业方向实行分流;“按需培养”是指按国家、行业、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适当考虑相关学科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实行因时、因才制宜的“按需培养”。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毕业生培养合作机制
坚持校企结合办学的思路,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对应,缩短就业上岗的适应期,将交通运输专业的宽基础教育和企业岗位专项知识有机地结合,不断完善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本科生培养合作模式,形成交通运输专业更加规范、适应性强、特色鲜明的“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培养合作机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员工岗前教育培训相互渗透、提前结合。 (三)制定合理的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
以学科建设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定教师的教养和使用机制,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形成一支学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积极引进社会人才资源,通过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度、特色专业平台建设,让国内外本行业的优秀人才参与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国内进修以及出国深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同类院校及交通相关产业和领域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改革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我们按照“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要求,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等三大模块,共2280学时,177学分。各个模块内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模块,学生除了必须接受必要的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外,还可以自由地选择选修课程,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对各个模块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了大的改革,将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管理科学及经济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交通学科为背景的,集多学科于一体的宽口径、多模块的柔性培养系统。
(五)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虽然我们根据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但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为此配合学校做了以下工作:
1)所有上讲台的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必须通过学校的普通话水平考试;必须通过教研、院两级试讲考核。
2)提高高级职称教师的授课率。要求所有教授至少开设一门本科课程。
3)建立教师传、帮、带制度。每位老教师至少带一名年轻教师,对年轻教师的讲课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尝试了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启发、讨论、参与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明显。
2)精化课堂教学内容,压缩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网上讨论、网上缴作业批改作业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又增大了信息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
(七)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运行保障机制
强化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责任意识,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教学科研运行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最大的自身价值。完善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有效机制,培养鼓励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通过毕业生就业反馈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四、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是一门实用性、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大学教育必须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方能做到与实践同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大学期间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至关重要。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改革仍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教学经验,以培养出胜任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
项目资助名称:云南省交通运输特色专业建设,云教财[2010]第23号
[参考文献]
[1]司景萍,林丽华,陈永艳。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设置[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2]卢胜,李傲梅,张金。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军队院校教学改革[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1,(S1)
[3]姜伟,袁炎清。适应广东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4]黄金鹏,邵千钧。关于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9(6):72-74.
交通运输类专业就业前景【5篇】 篇五
关键词:铁路;通信技术;客运专线;应用
通信技术在我国铁路干线中有着非常广泛应用,加强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不良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对促进我国铁路运输领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我国铁路通信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中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良。对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使得铁路通信技术更为良好的为铁路运输领域发展而服务,致使我国铁路运输领域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的发展状况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的重要内容,承担着较大的运输负担,经过一段时间发展铁路交通运输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型产业,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联系。铁路交通运输领域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影响下,其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铁路计量工作也在逐渐落实。既有线路列车行驶速度不断增长,为人们出行提供了较多便利。越来越为的高铁工程项目投入,众多铁路交通运输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并且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去。铁路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了较多便利,而且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无论是社会各界还是铁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都对机车性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对车辆运行安全的监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在对铁路局生产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之后,对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要求更为严格,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变,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更为良好的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已经成为铁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线路覆盖区域越来越为广泛,铁路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也得到了国家众多部门的高度重视。铁路通信技术与客运专线的融合,使得我国铁路与客运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非常可观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应用还存在着众多方面进行进一步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分析
任何领域都不能满足于发展现状,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跟紧时展脚步。经过众多科研工作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长时间的奋斗,我国科技水平也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使得我国人民生活、工作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对交通领域发展非常重视,高速公路也再快速发展,人们交通出行方式呈现出了便捷化、多样化的特性。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不仅仅局限于陆路交通运输和水路交通运输,而是实现了水陆空齐头发展的局面。特别是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发展前景更加明确。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加强了区域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这对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有着积极影响。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的应用不仅代表着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创新举措,更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成就的重要一线。
2.1铁路客运专线通信、信息公共基础平台构架。铁路客运专线通信、信息公共基础平台包括通信网基础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公用基础信息平台、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和铁路门户。
2.2通信网络基础平台。通信网络基础平台包括通信网、数据网、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通信网络基础平台主要承载各类通信业务系统,信号、信息系统等外部业务系统及各专业业务信息的传送;包括对承载实时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通道服务以及实时性相对要求不高的IP数据互联服务。
2.2.1通信网。结合信息数据传输的需求,通信网建设可以使得汇聚层路由器实现高效对接,不用深入考虑宽带共享和公平接入的众多要求,在骨干层进行2.5Gb/s信息传输系统的构建,而且这一信息传输系统是可以进行扩展的。应用两条光缆进行保护环的创新,线路沿途的各个车站都需要进行ADM设备的装置,整个网络体系采用的是环形拓扑设计方式。抽取铁路沿线光缆中的一对光纤,对光纤两端进行有效连接,最终进行环形构建。构建内嵌RPR技术的622Mb/s(可扩展至2.5Gb/s)SDHMSTP接入网系统,在沿线区间用户(GSM-R基站、信号中继站、变配电所、分区所、开闭所、AT所等)设置MSTPADM+NU设备,利用沿铁路两边敷设光缆构成保护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现阶段TDM业务开展对信息数据传输的较高要求,同时还可以具备以太网数据的高效处理功能,提升了信息数据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保证了信息数据应用的时效性和价值性。后后续宽带共享和公平接入等要求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业务传输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2.2.2数据网。铁路客运专线对通信系统功能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通信系统应用不仅就可以提供语音通话、数据传输和图像传送等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列车运行控制以及列车运行调度提供相应的通信网络服务。以SDH为基础,进行多业务信息传输系统承载平台的建设,IP作为业务承载媒介以及主要的交换平台,需要分别的进行SDH传输和IP数据网络的构建,从而便于移动、固定通信业务网,铁路交通运输指挥系统等综合业务网的建设。铁路客运专线信息系统可以概括性划分成三个领域,分别为运输组织、客运营销和经营管理。每一个领域中都会包含着众多的子系统。信息运输管理论文组织由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营调度系统组成。客运营销由营销管理系统、客票发售与预订、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组成;经营管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公安管理信息系统、资源调配管理系统组成。其中,运营调度系统包括计划编制、运行管理、车辆运用管理、供电调度管理、综合维修调度管理、客运调度管理等,以及与行车安全监控相关的基础设施、系统设备及自然灾害等的监测、监控和预警等。
结束语
铁路交通运输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型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更是存在着非常紧密联系,在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中占据的位置也在逐渐提升。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对促进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但是需要明确该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其中很多方面还需要科研人员进行优化和改良。相信通过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铁路通信技术会良好的应用到客运专线中去,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志坚。铁路发展中铁路通信的要求探讨[J].知识经济,2015(8).
[2]佟明杰,焦巍峰。构建铁路通信资源管理系统[J].铁路技术创新。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