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时间: 2024-05-15 20:14:1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1级文库编辑小月月为大伙儿整编的9篇养猪技术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篇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三百”工程建设步伐,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项目到村、扶持到户、区域推进、建设产业”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创新发展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加快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努力推进一家一户饲养向规模化、专业化饲养转变,提高生猪出栏率和商品率,促进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二、2009年建设思路及目标任务

(一)建设思路

以“滇陆猪”顺利荣获“部级品种”为契机,发挥滇陆猪的品牌效应实施扩繁推广,以建设节能环保、优质高效、生态无公害生猪产业为重点,全面树立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机制,大力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加快我镇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实现全镇生猪产业由传统养殖到现代养殖,一家一户饲养向规模化、专业化饲养转变。同时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型、养殖协会(小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型、扩繁场带动发展型三种模式,使生猪出栏率和商品率赶上养殖发达地区水平,促进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切实把生猪产业建成我镇农村经济新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养猪业应有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度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党办发[2009]23号)要求,2009年,全镇要确保建成饲养60头以上的滇陆猪扩繁场3个(配套功能房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并配置产床、保育床,厩舍面积91200平方米)、生猪养殖小区3个(每小区配套建设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年出栏育肥猪不少于1000头,厩舍面积45000平方米),全年新增出栏肉猪1.66万头。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各居委会、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好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直接影响物价总体水平,生猪生产的发展对繁荣农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进步、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居委会要高度重视,必须紧紧围绕2009全镇新建滇陆猪扩繁场3个、生猪养殖小区3个的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加强领导,把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做为一项重要工作,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落实。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开展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相关政策、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形成各方关心、支持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发展的浓厚氛围,营造良好的政策舆论环境。

(二)强化领导,完善机制

全镇在实施“三百”工程的过程中,本着“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笔工作经费”的工作原则,在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及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中枢镇生猪产业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由相关人员组成中枢镇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即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领导小组相关成员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切实加强配合,各负其责,协同推进。

(三)落实政策,扶持到位

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养殖村和扩繁场建设项目由各居委会组织实施,项目建成后经检查验收合格按以下政策兑现补助经费。

1.对规划在“三百”工程建设村的母猪扩繁场、生猪养殖小区(育肥场),厩舍建设符合验收标准的,除享受补助标准外,同样享受能繁母猪保险与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等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对超额完成“三百”工程建设任务,所建设的养殖小区、扩繁场达到验收标准的,给予同类标准的补助。

2.根据《××县2009年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要求和补助标准》,在资金扶持方面,只扶持达标建设的小区、扩繁场、育肥场、合作社,对散养户则不予扶持。对规划在“三百”工程建设村的养殖户,以自然村为单位,要求联户建设养殖小区,达到年存栏肉猪500—999头,且厩舍建设等符合验收标准的,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0元的标准补助。为确保能繁良种母猪的供应,每建设饲养能繁滇陆母猪60头以上的扩繁场,每个补助2万元(若实行自繁自育的每个再补助1万元)。饲养能繁滇陆母猪100一199头的扩繁场,每个补助4万元(若实行自繁自育的每个再补助2万元)(详见附件:《××县2009年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要求和补助标准》)。

3.认真落实××县生猪养殖专项小额信贷工作,真正把投入畜牧养殖业的信贷资金用于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

4.认真落实畜牧业用地政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畜牧法》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户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农民承包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为加快畜牧产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对经县认可的畜牧产业龙头企业用地,按外来投资企业优惠政策给予优先安排,尽量选用未利用地、荒坡地。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并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签定使用合同。对优势畜产品发展的重点地区、有计划建设的畜牧小区和科技示范园建设用地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规定执行。

(四)依靠科技,技术保障

1.成立以畜牧兽医站站长任组长的技术实施小组,任务到村、到场,责任到点、到户,确保实施内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落实标准,规范技术。各居委会所有养殖小区、扩繁场、育肥场的建设必须要强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行“八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圈舍建设、统一品种、统一饲养管理技术、统一防疫用药规程、统一环境控制标准、统一产品定单收购,实施标准化生猪生产养殖,要不断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荐、推广到养殖户;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各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和养殖、防疫等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一是圈舍标准化建设。凡参加生猪“三百”工程示范的养殖场、户、小区都要求按统一的建设图纸修建圈舍。以国家《中、小型集约化商品养猪场建设》(gb/t17824.3—1999)、《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经济技术指标》(gb/t17824.2—1999)为依据,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进行猪舍和圈栏设计。

二是统一饲养品种。扩繁场所饲养母猪品种为滇陆母猪,小区、育肥场所饲养商品猪品种为滇陆猪杂交后代、dly或其它配套系的高产优质商品仔猪。

三是建立饲养管理制度。严格按《无公害畜产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5033—2001)进行标准化、无害化饲养管理。不得使用违规药品,严格实行休药期的规定,粪尿必须进入沼气池。

3.抓好畜牧科技的推广普及,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一是加大生猪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种猪场和扩繁场建设,建立符合生产实际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自主繁育和良种供应能力,提高种猪质量和供应能力。二是加大工业饲料的生产与推广力度,加快生猪熟改生喂推广步伐,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益。三是积极按照农业部发展标准化养猪示范小区的要求,推广标准化养猪生产技术、兽药残留控制技术和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免、检、驱、治、改、监”综合防制措施,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五是认真抓好科技示范和科技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养殖小区的科学养猪水平。六是改革和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对规划为“三百”工程项目实施的社区,开展畜牧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县、镇畜牧兽医部门每村派驻1—2名科技人员挂钩服务指导,实行考核奖惩。鼓励科技人员同养殖户实行有偿服务、科技承包,村兽医防疫员可与养殖户实行防疫承包,包免疫注射、包疫病死亡控制率。

(五)创新模式,完善体系

畜牧业“三百”工程要采取先进的营销手段、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调整和优化建设体系,进一步形成并完善饲料、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的链式营销体系;公司、养殖场(小区)、农户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技术、人才、运输、防疫、兽医兽药的社会服务、技物配套服务体系,实现生猪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围绕发展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生猪产业龙头企业。按照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的总体要求,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协会运作、滇陆猪扩繁场带动、典型示范大户带动四种模式,推动全镇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一是坚持以七里香、食唯鲜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整合养殖户、生猪加工企业等生产要素、加强生猪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农户+协会+公司”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把生产车间延伸到养殖户,从产前、产中、产后真正与广大养殖户连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养殖户利益最大化,带动农户养殖上规模、上水平。二是大力支持和鼓励现有的生猪产业经济发展协会不断创新发展现念,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运作,努力拓展经营范围,大力推行联户直销、场厂对接等形式,最大限度的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增加养猪户收入。三是围绕滇陆纯洁系扩繁场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每村建设年饲养能繁良种母猪50头以上的扩繁场1-2个,饲养能繁良种母猪100头以上的扩繁场1个,从源头上保障创刊猪供应。四是狠抓大户培育,积极兴办连片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以户养生猪养殖30头为起点,集中连片发展规模化养殖,着力兴建生猪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专业户、专业村,通过大户带动推进生猪生产上规模、上水平。五是加大畜产品加工转化力度,加快引进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安家落户,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增强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四、有关要求

(一)2009年度生猪产业“三百”工程项目立足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12月底前全面进行验收,2010年兑现补助资金。对2009年度内建设的养殖小区、母猪扩繁场实行台账登记,挂牌管理,切实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篇二

按养殖特征分类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过渡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现代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健康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经营方式分类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1)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3)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篇三

[关键词] 猪 养殖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54-01

随着我国养殖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成为了未来猪养殖产业的一个趋势,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品质猪肉产品的需求,需要我们及时地改变养殖观念,从科学、绿色以及规模等方面出发开展猪养殖。在猪养殖过程中,始终将消费者放在首位,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猪肉产品。

1 猪的饲养技术分析

1.1 公猪饲养技术

在饲养过程中,公猪主要是为了配种。在养殖场应该保证公猪和母猪的比例为1:24比较合适,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配种的成功率。在配种过程中应该定期对公猪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冬季和夏季的防寒和防暑工作。在冬季养殖过程中公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18度左右,夏季应该将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

1.2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在养殖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妊娠和生产期其饲养管理工作。在猪妊娠期应该密切注意猪的生活情况,及时的添加饲料,增加饲料营养,同时还要注意传染病的侵袭,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对于生产母猪应该做好圈舍的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工作,保证母猪和猪仔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及时的对猪仔断奶,进行免疫接种,做好传染性病害的预防工作。

1.3 保健程序

在猪饲养过程中应该做好母猪疾病防疫的种类,有细小病毒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以及乙型脑炎,对于这些传染性疾病应该做好相应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免疫过程中应该在猪的饲料中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猪的抗病能力。母猪产前25天内应该及时的接种大肠杆菌多价疫苗和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保证母猪和猪仔的安全。

1.4 饲料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应该利用本地区农作物副产品自行配制饲料。可以使用豆秸、玉米秸秆、麦麸、豆饼、粗玉米作为饲料配比的原料,同时在饲料配比过程中还应该向饲料中添加一定的盐、鱼粉和维生素。对于公猪饲喂一般的饲料即可。

2 猪的管理技术分析

2.1 科学合理的选择猪场地质

在猪养殖过程中,猪场地质的选择对于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病害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猪场的位置应该选择在远离生活区、远离主要城市干道和化工企业,这样对于提高疾病的预防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选址过程中应该对生活区域和生产区进行严格的划分,并将两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在对猪场进行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设置的方案符合相应的指标和要求。

2.2 实行自繁自育制度

在猪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外来疫情不会进入到养殖场中传播,应该全面实行自繁自育制度,并加强猪品种的改良,不断提高猪生产品质。而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引进全新的品种,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猪品种,并将引进的新猪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保证其不存在任何的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将其混入到猪群中养殖。

2.3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养殖过程中要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在猪进入猪场之前对猪圈和养殖场周围进行严格和全面的消毒处理,做好猪进场之前的消毒工作。当育肥猪全部出栏之后应该立即对猪圈、猪栏进行全面的消毒,保证各种物品和设备的干净。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实施全面封闭的养殖制度,禁止非养殖人员进入到养殖场,更严格禁止各种机动车进入到养殖场内。在养殖场进出口还应该设立紫外线杀毒灯,养殖人员在进入养殖场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

2.4 合理规范的使用药物

猪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疾病,这时就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防治。但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该遵循科学防治的原则,千万不能过量使用药物,尤其是各种抗生素药物。用药应该在兽医的指导进行科学进行,同时药物的种类应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进行确定。在进行免疫接种过程中,应该保证使用合格的疫苗,建立健康的生猪养殖专用药库,只使用其中制定的药物,对症用药,切实保证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5 建立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最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养殖产业的无害化处理,要求在进行畜牧养殖过程中,必须达到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要求。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建立无害化的处理设施,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粪便、尿液、污水等进行综合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积极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产业,降低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和高浪费现象,净化周边的环境。同时对于病死的猪也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严谨将其上市销售,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的行为应该严肃处理。

结语

总之,在未来猪养殖产业势必会向着科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在养殖过程中只要我们做好猪养殖过程中各个管理和养殖环节,切实提高科学养殖意识,不断加强生猪品种的改良,制定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科学用药,势必会保证生猪养殖产业健康的发展下去,从而更好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勇君。雷波县芭蕉芋猪的养殖技术[J]. 四川畜牧兽医。 2013(06)

[2]朱占胜,刘廷俊。 “360、135”生猪养殖技术――用360斤玉米,从母猪产出乳猪到体重达100kg用时135天[J]. 中国畜禽种业。 2011(10)

[3]吴永绍,刘桂武,何若钢。 瘦肉型商品肉猪的实用养殖技术[J]. 广西畜牧兽医。 2011(05)

[4]王娜,商志伟,赵敏。 混合益生菌对仔猪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篇四

[关键词] 生态猪 养殖技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45-01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对食物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呼唤回归自然,绿色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人们所喜爱。现如今全国都在倡导绿色生态理念,云南临沧市畜牧兽医局更是极力鼓进行生态猪养殖。生态猪更是得到了广泛推广,利用生态养殖技术的先进性,使猪肉的品质、口感、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消费者吃得放心,同时也使环境得到了改善,使养殖业生态效益得到了提升。

1 生态猪和生态养殖概念

生态养殖涉及到养殖动物的环境卫生、喂养动物的饲料、动物疾病的预防、资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生态猪是指按照生态养殖方式,要求饲料绿色无农药、无重金属、无其他添加剂,不给猪做任何疫苗处理,仅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对于猪产生的粪便可以利用沼气池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供农民使用,也可以作为肥料来培育庄家,真正做到无污染。

2 养殖生态猪的技术

2.1 遗传技术的改良

现如今,国外生态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是我国大多数群众却不习惯此口感。我国群众虽习惯我国有些地区的生态猪肉口感,但是存在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优质的选育与杂交技术,培育出优质的品种,进而为我国生态猪养殖提供基本的遗传基础。

2.2 生态饲养技术

周围环境、气候条件对生态猪养殖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猪肉品质,最好不要圈养,而要适当在上坡或者草地进行放养。与此同时还要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生态猪实施不同的饲养方式,例如利用了先进的饲养技术,对母猪和仔猪进行单独饲养。

2.3 远程监测技术

为了更好地监控猪舍的环境,可以在生态猪舍内安装自动监测器,每隔十分钟会把猪舍环境监控结果发送到数据库。猪舍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数据,对猪舍内的环境进行有效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保证生态猪在最适宜的环境中成长。除此之外,如发生疫情,可以结合生态猪的品种、免疫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查找问题的源头,从而更有效的治疗,节省时间的同时,也会减少损失。

2.4 沼气的充分利用

首先要确定生态养殖场和沼气池的位置,由于养殖生态猪所产生的废物需要排到沼气池中,所以沼气池要选择相对较低的位置。而生态养殖场的位置正与其相反,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以便更好地通风。沼气池中的猪舍污染物经过发酵,可以产生沼气,农民可以利用新能源进行煮饭等。同时 ,农民也可以利用沼液进行灌溉庄家,农民经济效益增加的同时也使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3 养殖生态猪的发展前景

3.1 基地、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被广泛的应用于当前的养殖业中,由公司向农户提供对应的原料和产品,所有的供料、防疫、采购等都是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得在养殖过程中保证饲料的安全性,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效地查找问题的根源。但就目前来看这种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规模化生产,虽能保证猪肉的品质,但是与真实的生态养殖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没有完善的养殖体系,养殖户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3.2 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模式大多是以养猪为中心,充分的利用了养殖空间,将饲料作为引线,将不同的生物进行连接形成生物链,常用的循环链有“鸡―猪―蝇蛆―鸡、猪”模式,“鸡―猪―沼气―蚯蚓―鸡”模式,以鸡粪喂养猪,猪粪产生沼气,沼气渣育蚯蚓,再用蚯蚓喂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模式被应用于养殖业中。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挖潜消耗、减低污染的目的。在提高猪肉品质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3.3 自然放牧与种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

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种植业、养殖业各自独立,呈单程线性结构,不利于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还使得猪肉的品质大打折扣。而自然放牧与种养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使得生态猪活动场地更宽广,吃上更自然的食物,更加趋近于养殖的自然性与原始性,真正做到无污染,无色素,真正的生态养殖。对于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来培育庄家,减少化肥的使用,不单单做到绿色生态猪,还做到了绿色食品。减少了环境污染。

4 养殖生态猪的意义

4.1 提高猪肉品质

以往传统方法养殖出来的猪肉中往往添加了许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例如过量的铜、锌、抗生素等。有的养殖场仅仅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肉的品质和色泽,而通过生态养殖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生态猪与普通猪具有免疫力强、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在保证快速生长的同时,还做到了安全无色素。对人体没有任何有害物质,广受人们好评。使大家吃到放心的猪肉。

4.2 改善环境质量

传统养殖技术产生大量的粪便及污水,如不能及时处理掉这些污染物,将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利用生态养殖技术,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天然气供农民使用,沼液可以作为肥料来灌溉庄家,有效的实现了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这种高科技,高环保的生态养殖技术颇受人们所喜爱。

4.3 符合经济发展

在当今的市场需求条件下,养殖生态猪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生态猪肉的品质在不断地提升,不断的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在市场上占有较高的竞争地位,使我国猪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更近了一步。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篇五

一方面,猪的生长速度与品种有着密切关系。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表明,在养殖时间、饲料以及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差异化品种的猪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存在较大不同。因此,针对猪品种的选择环节应该严格按照当地气候条件与地形条件等因素,南方地区需要选择可以适应湿热气候的品种猪;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相对寒冷和干燥,需要选择生长周期较短、摄入量较少的品种猪;另一方面,一旦仔猪断奶后应该及时圈养栏中。相较于成年猪的喂养方式,仔猪喂养更为严格,需要定量、定时的投放专用饲料并且每日饲料量适当增加,直至仔猪饲养至3-5个月后更换为勤添少喂饲养方式。科学控制饲料添加的次数,大约在3-5次,再次饲养2个月后饲料添加的次数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减少至3次。猪舍如果面积相对较大、数量较多,则可以选择特定区域当做猪的采食场,喂养时可以直接将食物扔到地上,引导猪自由选择进食时间和数量。

2.生态猪养殖技术

2.1发酵床养殖技术

作为相对成熟和现代化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其符合当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最低标准,属于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环保性养殖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可以将环境控制、养殖粪便处理、有机肥生产等环节形成有机链条,能够选择带有磨粉的植物以及农作物秸秆混合均匀的发酵物,当做主要饲料。猪在消化后排泄的粪便能够快速被分解、吸收,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而这种有机肥能够应用到农作物的种植作业里,有效解决养猪活动的粪便排放问题,并且提供了诸多矿物质有益菌等,通常情况下每头猪的实际占地面积控制在1.6m2左右,为猪生长提供更加理想的环境。最大程度上提高猪抗病毒能力,实现饲料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降低猪患病机率,从根源上保障猪肉质量。

2.2林下养殖技术

主要是把林地和猪圈有机结合的方法,因为林下养殖所覆盖的植被可以降低污染程度、节约土地资源,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来保障猪肉质量。林下养殖技术选择需要符合自然领地,通风性较强,朝向阳面并且林地植物相对丰富。全面排查林地周围的污染源,特别是水源,防止对猪产生毒副作用。采取铁栅栏把选择的地址圈起来,林下养殖选择的品种猪不可以太大,从小猪生长适应林地的养殖环境。而如果养殖的猪已经过了成长期,则无法有效适应林地生活环境,出现疫病;如果养殖的猪相对较小,其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对于病毒抵抗的能力过低,实际饲养阶段非常容易被细菌侵入,爆发疫病。

2.3种样结合养殖技术

根据养猪—处理粪便—种植农作物—秸秆模式或产业这种运作链,将种植业和养猪串联起来,两者互相促进。猪粪便作为农作物生产的肥料,实现养殖业的植物生长,并且农作物有效处理猪粪造成的各种污染。充分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上,使得种植业、养殖业和谐发展。将猪粪当做有机肥进行种植,降低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的污染,减少种植费用、预留更多收入空间。生态猪食用萝卜、白菜等饲料会成长为有机猪肉,大幅度增强猪肉质量。这一循环养殖方式合理配置和优化资源,实现了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养殖业生态化。

2.4猪生态养殖疾病处理方法

生态猪生长全过程,应该重视疾病的预防,对生态猪展开实时检测,如果发现疾病预兆立即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如果出现疫情,则需要及时与防疫站工作人员获取联系,将病猪有效隔离起来,防止传染给其他未患病的生态猪并且方便对症治疗。全面消毒猪圈,控制病毒的扩散和发展,减少感染范围。加大未患病生态猪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治疗方案。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养猪户展开技术指导,帮助养猪户掌握最新的生态猪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了解常见的生态猪疾病种类与基础处理措施、预防措施,从而在今后的养殖活动中高效控制传染,降低经济损失。

3.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第一,立体养殖模式。基于地理空间有限的条件上,优化养殖类型,促使生态猪养殖密度的合理增加,提高养殖效率。相关养殖户科学利用资源,比如:“鸭—猪—鱼”养殖体系主要按照生物学的食物链原理创新养殖方式,实现了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养殖资源的不必要损耗;第二,种养模式和自然放牧结合。自然放牧养殖模式中,生态猪活动范围并不固定,采取自由方式完成取食,使得生态猪和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形成自然界最为常见和主要的生物链模式,符合生态猪绿色、自然的生产特征;第三,基地—公司—养殖户模式。当前,基地—公司—养殖户模式广泛推广于生态猪养殖工作中,通过养殖基地完成生态猪养殖技术、养殖流程的标准规范设定。然后,通过公司推广平台引导和鼓励更多养殖户加盟,并且按照养殖基地所制定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和流程展开具体的工作。养殖基地应该按照养殖户实际情况,给予饲料、疫苗以及种猪等方面的针对性技术支撑,适当参照生态猪养殖速度给予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个性化商业支持。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篇六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后,人们也对食物有了更多的担忧,绿色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生态猪养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生态猪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养殖技术,在保证肉食品安全的同时又降低了猪的死亡率。使人们的肉食安全得到保障,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生态猪养殖技术

1.1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点

非生态猪养殖以圈养为主,很难对养猪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生态猪养殖技术,可在养猪场周围挖出沼气池,使猪粪发酵,农民可利用发酵后的沼气池作燃料。同时,发酵后的沼液还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这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1]。生态猪养殖技术未出现以前,养殖户大多使用饲料喂养猪,这样的猪虽然生长迅速,但是由于某些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及金属元素,会影响猪肉质量,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生态猪养殖技术通过对猪饲料进行了改革,并在饲料里加入了中草药,这不仅提高了猪肉的质量,还使猪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目前,生态猪养殖模式正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既可以提高猪的专业化水平,也可以为猪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促进我国猪肉市场健康发展。

1.2遗传改良技术

当前,我国对生态猪养殖模式的一个重要尝试———遗传改良技术,是指从国外或其他地区引进优良种猪,利用高瘦肉率、生长快等显性性状对适应性强的地方生猪进行遗传改良,以促进生猪生态育种技术的发展。但生态猪的遗传改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关部门和人员结合生态猪的不同品种进行实践探索,才能把不同品种的优势结合起来[2]。

1.3生态饲养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生长环境起主导作用。生态猪应选用高质量、无污染的饲料进行饲养。应注意母猪与仔猪及时分离,并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生态猪进行不同养分饲料分配,以确保各阶段生态猪养殖符合标准。此外,不能简单地对生态猪进行饲养,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放养,这样才能使猪得到很好地运动锻炼,从而使猪肉更加紧实,保证猪肉的质量和风味。

1.4合理建设猪圈及有效的水源监管

生态猪猪圈的定位和位置非常重要,坐南朝北比较合适。如此可使猪圈在夏季通风良好,并设置遮阳膜,合理控制猪圈温度。在冬季,猪圈也会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另外,猪圈内应加强水泥池的设置,这样既降低了温度,又便于猪圈后期清理。非生态猪水源主要来源于饮用水,而生态猪水源则主要来源于大自然,因此放牧场水源管理尤为重要。建立放牧场前应进行水源调查,生态养猪养殖过程中还应定期进行水源安全调查。水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抽查监测,确保水源安全[3]。

1.5清洁技术

生态猪养殖猪场一般建在通风、排水、采光良好且地势较高的地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进入沼泽系统进行能量处理,形成其他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例如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居民的生活能源,沼液可以制作叶面肥或直接作为液体肥用于农作物浇灌。另外,沼渣等废弃物还可以制作固态有机肥料,用于周边农作物生态种植。通过高温灭菌等发酵,生产的有机肥用于农业栽培,为生态养猪技术在农业循环经济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4]。

1.6加强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防治是生猪生态养殖的关键,生态猪如果出现疫病现象,将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防止疫情暴发,在实际养殖前应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如果生态猪发生疫病,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治疗,并要全方位地对整个养殖场进行每天2次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并严格控制水和食物,防止疫病的蔓延。

2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2.1生态猪散养模式

生态猪养殖与非生态猪养殖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生态猪是采用放养方式饲养的。整体而言,为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可在有机草场中饲养生态猪,这样也可体现绿色无污染、实用、可食用的特点,提供足够的饲料也可显著改善猪肉的品质。

2.2生态猪集约及规模化养殖

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生态猪养殖将进入工业化阶段。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可采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提高养猪业的竞争力,避免养猪业大幅波动,影响对国肉的供求。当前,我国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模式是:企业+基地+猪场,这对生态型养猪业具有借鉴意义。采取统一供应、统一材料、统一采购的供应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压力。但这种模式还存在诸多缺陷,这便需要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地发展[5]。

2.3立体养殖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技术中,立体养殖广泛应用,能促使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生态猪的质量,对一定规模的生态猪品种和密度进行合理配置,这便是立体养殖技术。将生态猪养殖与有机农场绿色种植结合,形成系统的生态环境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2.4发酵床养殖模式

生态猪养殖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可确保养猪场环境无污染并具有环保性。为促进优质有机肥的形成,在生态养猪场中,利用植物研磨产生的发酵物作为粪肥的重要铺垫,这便是发酵床养殖模式。采用发酵床培养模式,可避免生态养猪排泄物对整个猪舍造成污染,提高猪场抗病性。

2.5远程监控技术

伴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网络技术逐步进入了生态养猪场内,极大地提高了养猪场的整体效益。生态养猪场安装远程监测装置,可随时监测其发展动态,猪圈内的环境也可利用自动检测设备时时跟进。自动检测设备的使用,猪圈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随时进行更新,从而使养殖户对猪圈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远程调整,既保证了猪圈的环境,又为养殖户节约了时时查看猪圈状况的时间。利用电子设备还可全面展示生态猪的健康状况及防疫状况,从而保护生态猪免受病原危害,为防疫检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生态猪养殖技术在提高猪肉产量与质量的同时,还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对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生态猪养殖技术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猪养殖技术相结合,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再加以创新,使生态猪养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印向东.生态猪养殖与粪污处理技术探究[J].兽医导刊,2020(21):52-53.

[2]邵景望,王志伟.生态猪养殖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兽医导刊,2020(9):80.

[3]祁永峰.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0(10):20-21.

[4],蒋向君.现代化猪场环保处理模式[J].业,2020,15(4):73-74,79.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篇七

在当前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更加关注,特别是对于肉类食品而言。从另一角度上说,我国生态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不断为人们传播着绿色、无公害的新型生态理念,此时,如何在生态养殖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则开始成为值得广大养殖人员共同探讨的重要话题。在本文中,笔者以生态猪的养殖为例,具体分析了生态养殖工作中所运用到的相关养殖技术,以为后续的生态养殖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

猪;养殖技术;生态养殖

与传统的家猪养殖相比,生态猪的养殖要求更高,并且,在整体养殖饲养过程中,相关人员会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其具体技术的投入通常可具象地表现在养殖环境管理、饲养食物来源控制、疫病防治处理以及运用改良遗传技术等诸多方面[1]。同时,为了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深入贯彻绿色生态养殖理念,养殖人员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对于养殖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应以科学发展战略为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猪的养殖需求,从而有效促进未来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养殖环境管理

由于具体的养殖环境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猪的生长情况,因此,养殖人员应注意保持圈舍的良好卫生情况[2]。定期对圈舍进行清理,并注意保障其通风情况的顺畅,从而有效避免圈舍中大量污物与有害微生物的长期聚集、堆积。同时,养殖人员还可以在猪舍清理完毕后,将有机垫料填充至最底部,以便于下次清理时可以将其翻埋起来,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时,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猪粪便、污水的发酵与分解,体现出绿色养殖、生态养殖的基本理念。另外,养殖人员还需注意清理、更换生态猪所使用的器具、器皿,给予生态猪的健康生长提供舒适的环境,从根本上降低猪疾病的发生率。

2饲养食物来源控制

饲料是为猪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物质、最大限度满足其生长需求的重要元素,由此可见,猪饲料的来源、质量等诸多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产生影响。与传统的猪养殖相比,生态猪的食物饲料多为绿色生态的有机饲料,也是由于生态猪长期食用有机饲料,因此,其肉质会更加的鲜美。在进行投食之前,养殖人员应先对相应的食物饲料进行筛选,从而有效保障猪肉的健康与卫生状况[3]。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可以在生态猪所食用的有机食物中适当地添加维生素,以起到强化生态猪体质,提高猪体营养价值,减少人食用生态猪肉时有可能产生的危害作用。此外,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生态猪机体对于疫病的抵抗能力,养殖人员还可以在饲料喂养过程中适当地加入适量微生态制剂,从而在提高生态猪免疫力的同时实现疾病预防的综合效果。

3水源的科学控制

无论是人体还是动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分的滋养,而对于生态猪的养殖而言,保障其用水清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在生态猪的饮用水源选择方面,养殖人员通常应确保水质的清洁,禁止为生态猪提供已被污染饮用水。同时,在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中,养殖人员还可以根据猪体的基本情况与生长需求,在生态猪的饮用水中适当添加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素,遵循科学健康养殖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在生态猪的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不仅可以为猪的生长发育提供相应的营养资源,同时还可起到防止猪感染疾病的作用;而在水中添加食盐,则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滋生,起到一定程度的杀菌、消毒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猪的质量,使得人们能够放心、健康地食用猪肉。此外,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通常需要结合养殖场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等基本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定期放养计划,此时,生态猪脱离养殖人员的统一管理、控制后,则极有可能饮用到不安全水源,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人员则必须加强放养过程的有效监管。

4疫病防治处理

猪疫病是影响生态猪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决定生态猪质量与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一旦生态猪发生疫病,那么不仅会影响猪体的正常生长,也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做好生态猪疫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养殖工作而言,相关养殖人员应随时对猪群的生长状况进行及时掌握。首先,严格控制生态猪的饮食卫生、安全,最大程度地避免病原菌随着猪体的进食活动入侵[4];其次,圈舍的卫生环境管理则是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定期做好圈舍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有害微生物、有害病原菌在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中的大量堆积;此外,养殖人员还应时刻关注生态猪的基本生长情况,并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而一旦发生病情,养殖人员则要第一时间内联系兽医,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第一时间内有效控制疾病蔓延,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患病猪而言,养殖人员则应对其进行相应的隔离处理,从而有效避免疾病传播、扩散的情况。除了对患病猪进行隔离以外,还应对健康组进行相应的疫苗注射,使得生态猪获得更好对抗疾病的免疫能力。

5改良遗传技术

我国当前所养殖的生态猪口感风味良好,但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且瘦肉率明显偏低,因此,为解决这一养殖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选取国外的优良猪种进行杂交选育。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引进了部分国外生态猪的优良品种,由于这些生态猪具有明显的瘦肉率高、生长速度较快等优点,因此,对这些品种加大养殖力度则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猪的食用需求。然而,从口感上说,外国猪种的风味远不及我国的生态猪,此时,养殖人员则可以通过改良遗传技术,将国内外猪品种的优点进行相互结合,使其既能够具备良好的食用口感,同时也能提升生态猪的瘦肉含量与实际生长速度。

6采用科学饲养技术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养殖人员还应对养殖场周围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针对其具体的环境条件制定出符合生态猪生长发育的科学养殖计划。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吸收科学、合理的养殖经验,例如,适当实施早期断奶技术,科学地将仔猪与母猪分离,并尽早对仔猪实施针对性的生态饲养。此外,养殖人员还可以适当采用远程监控技术对生态猪的生长过程进行随时监控,积极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管理技术实施猪舍湿度、温度的全天候检测,以科学手段掌握具体的猪舍环境变化,从而有效确保猪生长环境的适宜程度。养殖人员还可将生态猪的每期健康检查进行统计记录,以计算机的分析辅助功能进行猪免疫能力的测评,从而使得养殖人员可以依据具体的数据分析结果对猪群采取相应的管理和养殖措施。

7小结

生态猪的养殖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养殖技术,养殖环境管理、饲养食物来源控制、水源的科学控制、疫病防治处理以及改良遗传技术均属于生态猪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每一个环节的严格落实或者说每一项技术的实施到位,于促进生态猪健康生长、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存在重要意义。通过养殖环境管理为生态猪营造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科学控制饲养食物来源与饮用水来源,则是提高肉质、增强生态猪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而疫病的防治处理工作、改良遗传技术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经济风险,提升养殖户的实际经济收益。总而言之,生态猪的养殖工作具有综合性、先进性的特征,为了有效促进生态猪养殖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养殖人员则应善于应用相应的养殖技术,以科学发展战略为行动指导,从整体上提升生态猪的养殖价值。因此,生态猪的养殖前景十分广阔,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会成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井玉香。浅谈生态猪的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12):89-89.

[2]李斌。生态猪养殖技术措施探讨[J].中兽医学杂志,2015,12:106.

[3]孙宗志。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7):75-76.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篇八

1 养猪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繁峙养猪业历史悠久,当地由于气候原因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农民的种植收入较少,过去农民就以养猪为副业增加收入补贴家里。最近几年,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在畜牧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养猪逐渐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尤其近几年,建起了许多小型的养猪场,使养猪数量大增,现在全县有5个大型的养殖小区,全县存栏数达到28万头。虽然养殖数有所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品种问题

绝大多数养猪户目前并没有完全掌握到先进的科学养殖技术,特别是种猪的选择,本县优质种猪数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较少,大部分养殖户选择从外地引进小猪进行育肥养殖,这样极大的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现在即使有部分能繁母猪也是一些超高代无序杂交能繁母猪,应当在本县发展种猪,使种猪向二元杂交甚至三元杂交方向发展。

1.2 饲养问题

全县虽然建立了一部分养殖小区,但是仍然以小规模和散养户为主,尤其是散养户,猪舍建设饲料搭配问题明显突出。总体上看,这样的养殖不利于畜牧业向经济专业化方向发展。

1.3 养殖大户的养殖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规模化养猪比重偏低,尤其是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企业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多方面的,但养殖技术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技术力量不足,养殖场的疾病预防不到位,疾病隐患延缓了猪的生长发育,这样就增加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不能培育出优良的种猪,非优种猪则生长缓慢,这样就减少了收益。

2 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2.1 推进规模健康养殖

首先县委、政府应持续支持发展养猪业,坚定不移地将规模化养猪作为长期奋斗目标和任务,应当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及各乡村的养殖情况,选择三到五个乡镇打造成生猪产业基地,建设5个父母代种猪场,5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00头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年出栏2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其次,通过规模养殖提高综合养殖技术,养殖技术不是简单的单一生产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综合配套,只有提高养猪生产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收益,这样才能促进养猪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实施品种引进和本地改良工程

优秀的种猪、精确的营养、先进的管理、科学的保健是养猪的主要因素,尤其种猪的选育是重中之重,要选育优质种猪必须建立区域特色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首先完善县、乡、村(场)三级畜禽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种猪场建设和人工授精站点的建设,做好养殖场种猪的合理配置,提高良种覆盖率。同时,提高畜禽改良技术,主推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这样就缩短了良种猪的培育时间,大大提高种猪的优种率,选择培育生长快瘦肉率高的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

2.3 加强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

养殖是一个系统综合过程,应当树立科学管理理念,提高科学养殖技术。首先,加强对畜牧人员及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加大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良种选育扩繁,疾病防控等配套技术。提倡畜牧兽医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帮助和指导养殖技术人员,促使其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将相应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快速提高我县的养猪技术与管理水平。其次,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尽量采取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从疫区调入种猪,如确实需要引种,必须经过45天的隔离饲养,防止疫病的传播。只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自身抗菌防传染能力,就能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2.4 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大集团,建立养猪协会

养殖业养猪技术(精选9篇) 篇九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BOT模式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育和发展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而且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重塑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

但是,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发展模式也没有达成统一。王新利和李世武(2007)认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使得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适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牵头型和政府发起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王大庆等(2007)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科技”与市场结合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也即CIS模式。李永山(2009)在总结我国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组织+期货市场”的创新模式,并分析了该新模式的可行性。李恩和孙贺(2009)依据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最大化的原则,比较分析了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认为应把“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作为主流模式推广和发展。杨小东(2009)从农产品与农资产品交易的角度,依据经营组织主体的差异把农业经营组织分为自生型组织和外来型组织,并分析了两类组织的演变过程和优缺点,并认为这两类组织可以互补,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农业投资和农地资源配置优化,减弱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的缺陷。王晓梅和翟娟娟(2010)总结了河南省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5种模式,即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各领域交织的合作组织、农业互助保险与信贷合作组织、政府或职能部门依托合作组织及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

一、专合组织发展BOT模式的重要意义

长宁县积极创新畜牧业发展模式,将BOT模式引入生猪养殖业,探索了“政府扶持引导+合作社运作+养殖户积极参与”的“母猪寄养”模式。“母猪寄养”是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适应养殖业发展新形式探索出的创新养殖模式,实施“母猪寄养”模式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母猪寄养”模式破解了农民养猪“三大难”。“母猪寄养”模式破解了养殖户饲养母猪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的难题,促进了养殖户与合作社之间的互补和对接。一是破解资金难。由合作社提供母猪,农民不管有钱无钱,只要有一定的养殖场所就可以发展生猪养殖;二是破解技术难。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主要是体力弱、文化低的老人和妇女,缺乏养殖技术;三是破解市场难。养殖户的生猪在销售有困难时,合作社可利用自身广阔的市场信息和较广的销售渠道,将养殖户的生猪组织起来进行销售。

(二)“母猪寄养”模式化解了农民养猪“两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历来被视为生猪养殖业的“两大杀手”。一是化解了疫病风险:“母猪寄养”模式构建起了一张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严密网络,通过集中免疫,大大降低了疫病风险。尤其是把大规模养殖的疫病风险分散到个体养殖户,可以有效避免重大疫病的传染泛滥;二是化解了市场风险:在市场价低迷疲软的时候,大规模养殖所需的饲料等养殖成本高,饲养难度大,个体养殖户可以采用传统的养殖办法来维持,饲养难度小,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能繁母猪,加速养猪产业化进程。

(三)“母猪寄养”模式促进养殖科学化。首先是养猪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合作社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上门指导、多媒体教学演示、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推广了养猪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其次是母猪人工授精技术得到了推广。自从惠农生猪养猪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在全县无偿推广母猪人工授精约12,000头(次),有效地促进了生猪品种改良,生猪优良品种面得到加大;最后是标准化猪舍建设得到推广。全县建成养殖小区11个,新建标准化育肥猪舍和母猪舍2.5万平方米。

(四)“母猪寄养”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母猪寄养”通过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利用丰富的猪粪资源,配套推行沼气开发,把养殖与种植结合起来,与改厨、改厕、改井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减少养殖场、劳动力等方面投入的情况下,扩大了生产规模,带动了“家禽寄养”、“肉兔寄养”等类似模式的蓬勃发展,实现农户与合作社互利双赢,全县畜牧业发展方式得以较快转变,正向园区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良种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BOT模式运作机制

(一)BOT模式的运行流程。长宁县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探索和实践,健全完善了“母猪寄养”模式流程。“母猪寄养”模式的具体流程为:政府扶持引导合作社――合作社投资养殖母猪――养殖户书面申请――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资格审查――按照合作社规定修(改)标准化圈舍――技术培训和实习――签订合同或协议――领养母猪――县畜牧局组织验收并拨付项目资金――参加保险――技术跟踪服务――返还仔猪――支付满6头后终止合同,母猪归农户所有――壮大生猪养殖产业――实现政府助农增收职能。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BOT模式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1)

(二)BOT模式的主要参与方及其职责。政府引导是“母猪寄养”模式遵循BOT运作的支撑。政府将发展生猪养殖和助农增收的职能授予合作社,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或规章制度,调动龙头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自始至终享有对合作社的监督权。政府在母猪寄养期间将为寄养母猪提供一定的补贴和补助,这些补贴和补助归甲方(合作社)所有。

合作社是“母猪寄养”模式遵循BOT运作的平台。合作社提供优质母猪给养殖户喂养,养殖户1头母猪每产1窝仔猪均按1头仔猪(50斤体重的市场价格)的标准以现金方式支付合作社母猪成本费。协议期为支付满3~6头仔猪的费用后(注:寄养1头30~50斤优质母猪提取3头仔猪,寄养1头50~100斤优质母猪提取4头仔猪,寄养1头100以上优质母猪提取5头仔猪,寄养1头妊娠优质母猪提取6头仔猪)母猪无偿归养殖户所有。在寄养期间,合作社为寄养户提供圈舍的修建、改造,配种,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预防等技术服务,寄养户的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出现疫病后,合作社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寄养户自己承担药物成本。如果母猪因病死亡,合作社承担责任,寄养户不再支付合作社的母猪成本费。当仔猪和肥猪销售有困难或者价格偏低时,合作社有义务统一组织对外销售,以保证养殖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农民参与是“母猪寄养”模式遵循BOT运作的关键。合作社(龙头企业)在获取政府授予的特许权后,吸收养殖户农民为会员,并按照母猪寄养模式协议约定,延伸了畜牧产业链条,最终实现了政府、合作社、养殖户三方共赢的局面。养殖户必须按照合作社的要求修改母猪圈舍,达到标准化程度后才能寄养母猪。养殖户必须诚实守信,认真履行协议约定,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技术,用科学的饲养方法饲养母猪,严禁使用违禁药物,若养殖户不按要求饲养母猪,合作社有权随时收回寄养母猪。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养殖户不得以其他理由退回寄养母猪。

(三)BOT模式的“五统一”经营方案。为了更好地实施生猪无公害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一体化和管理一致化,为了更好地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系列化服务,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对养殖户实行“五统一”的经营方案。

1、统一供种。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合作社可为农户统一提供优良母猪品种,各养殖户提前约定需要购买的母猪数量和品种规格等,价格一般都会低于当地市场价格。养殖户可以在合作社进行“母猪寄养”,也可以自行购买种猪,但必须是合作社统一的品种(二杂母猪)。合作社统一组织在会员中购买育肥仔猪,品种为三杂仔猪。

2、统一供应饲料。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根据饲料厂的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选择安全性好、物美价廉的饲料实行统一配送。

3、统一饲养管理规程。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对会员农户的母猪和育肥仔猪实行统一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产前免费实行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运用和推广,产中免费提供“三针”仔猪保健技术和药物。主要包括圈舍修建的标准化、母猪和仔猪品种的标准化、饲料和饮水的标准化、疫病防治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和技术人员包户目标责任制。

4、统一生猪防疫。生猪免疫由合作社指定专人负责,并且对会员实行免费。主要的免费疫苗包括猪瘟、三联苗、口蹄疫、蓝耳病、细小、伪狂犬、喘气苗等,并根据养殖场或农户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5、肥猪统一销售。在仔猪和商品猪销售有困难时,惠农生猪养殖合作社与相关的食品公司联合,对养殖户的育肥猪组织对外销售,其价格比当时市场可高出每斤0.1~0.2元。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BOT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短缺,难形成规模经营。长宁县畜牧业发展的“母猪寄养”模式整个项目政府补贴资金预计7万元,其中圈舍修建改造补助4.9万元,疫病诊疗、防疫药品及技术指导服务费补助1.05万元,培训和实习费用补助1.05万元。这7万元的补助资金主要发放给了70个贫困户,分配到每一个农户家庭中的补助资金为1,000元。具体使用为饮水设施100元/户,圈舍地面处理400元/户,保育设施200元/户,疫病诊疗、防疫药品及技术跟踪服务费用补助150元/户,合作社对寄养户的培训和实习(一周)补助150元/户。补助资金的严重短缺一方面影响了农户和合作社的积极性,农户务工补助平均一天不足20元,还不及农民外出务工工资的1/5(目前农民工的日工资大概在120元左右),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当然不高;另一方面政府补贴资金不足,农户也不愿意花更多的资金来修建圈舍和其他基本设施,养殖规模难以扩大。合作社要为每一个母猪寄养户提供优质品种的能繁母猪,贫困户一般寄养1~3头能繁母猪,一般农户寄养2~5头能繁母猪,所以合作社至少要有100头以上的能繁母猪才能满足养殖户的寄养需求,平均喂养一头能繁母猪的成本大约为1,200~1,800元左右(能繁母猪饲养成本一般要高于一般育肥猪的饲养成本),合作社所有的能繁母猪成本加上圈舍修建成本等总额高达20万左右,再加上合作社场地设施建设以及日常管理费用,总的成本支出是一笔高额投资,资金的短缺阻碍了合作社的规模发展。

(二)缺少相应的合同或协议书。长宁县畜牧业BOT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相应的合同或协议要么缺失、要么设计过于简单。同时,长宁县畜牧业BOT发展模式相关的专门法律依据几乎是一片空白,目前仅有的就是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母猪寄养协议书。政府部门给合作社的特许权协议,农户和合作社时间的肥猪代销协议,农户和肥猪收购方的长期供销协议等都基本没有,很多都只是一些口头上的承诺或协议,没有书面的正式的合同或协议书。因此,一旦发生纠纷后,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合同问题将严重影响着该模式的运行和发展。

四、完善BOT模式对策建议

首先,应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取、申请贷款,扩宽项目资金来源。参与项目的政府部门及专业合作社应首先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在BOT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细化工作方案,硬化工作措施,优化工作环境,积极转变招商理念,调整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除此之外,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可以由政府担保,向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其次,应完善各种配套的合同和协议。目前,长宁县畜牧业BOT发展模式仅有的合同或协议是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签订的“母猪寄养”协议书,因而长宁县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着力完善的合同主要包括:长宁县畜牧局授权惠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BOT项目建设和经营的特许协议、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农村金融机构签订的融资协议、生猪养殖合作社与项目参与农户之间签订的母猪寄养合同、生猪养殖合作社与相关项目审计单位签订的“母猪项目”审计合同、生猪养殖合作社和项目参与农户与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签订的保险合同等。

最后,应建立先进的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应探索建立重点专业人才保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重点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并深入发展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引进、人才稳定、人才培养相关的人才服务体系,重点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应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专业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专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专业人才的部门、地区、所有制壁垒来促进相关专业人才的交流;政府部门应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制度,研究制定统一的人才市场信息标准体系。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新利,李世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3.

[2]王大庆,闫永庆,王宏燕。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及CIS模式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