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读《飞向太空》有感(最新17篇)

时间: 2024-08-23 18:11:08

读《飞向太空》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飞向太空》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飞向太空》有感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一篇

  距离起飞还有一分钟,专家们全都站了起来,任总的手指幼崽下巴上抓来抓去,谢总的双手也在胸前搓揉起来,胡世祥推了推眼镜,一颗仿佛在燃烧的心还是禁不住微微颤抖了起来。倒计时计算器变幻着绿色的字码:二十五秒……二十三秒……二十一秒……“开拍”所有跟踪设备全部启动,“点火——”,“起飞——”,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

  这是《飞向太空港》第六章中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载着“亚洲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过程。虽然文字不长,但谁都能体会到发射前的`紧张氛围。而火箭成功发射也是令全国人民振奋、惊喜的。不,不应该说是惊喜,这样的成果是所有人员千辛万苦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应得的!

  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了解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仅仅在有火箭发射时才会注意到,一直以为中国航天工业是一帆风顺的。翻开这本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中国人手脚爬行,好像四脚动物,每迈一步,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困难。为了争取卫星的国际商业市场,乌克力带领代表团寻访美国,但屡遭拒绝、嘲讽,但他们没有放弃,最终取得了“亚星”的发射权。为了满足美国人的休息要求,加设了许多娱乐场所。当美国专家在休息的时候,我们的中国专家正忙里忙外的干着活……但好在,最终在双方的配合下,卫星成功升天,全国轰动,中国成功打入了国际商业市场,为现在的火箭发射打下了基础。

  如今中国已经能自行制造火箭,向火星发射探测器。我们要学习曾经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争取在未来为祖国航天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二篇

  著名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是一个作家从陆地到太空的文学远征。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它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英雄的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航天人毕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原始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偏僻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而我们作为2 世纪的少年,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人类通往太空的路上,航天人的每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三篇

  每次仰望星空,看着那北斗七星布下的星阵,像一条丝带横穿天际的银河;看着那划出短暂绚烂的流星,以及浩瀚无垠的苍穹,总会激起我们无数的想象,遥想那缥缈的空中,有怎样的美丽街市,想着我们是否能飞到太空,亲眼目睹那“美丽的街市”,让我们心中那份好奇心得到满足。

  而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所著的《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中国航天人第一次和国外科学家合作,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同步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文中详细描述了卫星飞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台前幕后的.故事。

  一个民族从坚守地球到遨游太空,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无数的困难和艰辛,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坚持不懈的奋斗甚至生命换来的。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四篇

  每当我仰望那浩瀚无比的星空,看那快速升空的火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细碎的记忆,宛若晚秋的阳光穿过梧桐树叶,打进静谧的心原。

  中国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的航天七部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让我印象深刻。此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成功之事,记录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光辉成就,让无数中国人为之自豪。这背后的一切,使无数航天人日日夜夜的坚持与努力。

  聂海胜叔叔,有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坚韧与质朴。苏轼有言:”也无风雨也无晴”,聂海胜先生就抱着这样高端的态度应对一个个困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换位思考,用新思想面对艰难险阻,当他还是个放牛娃的时候,他的内心,就埋下了航天梦的种子。”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聂先生总能克服困难,这是他实现梦想的关键。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人,他们总能在一片荒无人烟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的种子,是他们,让这原本落后其他国家航天技术的我们,一步步追平,甚至引领世界。航天卫星发射场不在只有西昌,更有酒泉、太原、文昌。发射的卫星不再别国的,而是中国北斗。火箭共有神舟、天问、嫦娥。并在不久的将来,美国NASA研制的空间站将寿命已尽,那世界上便只有中国空间站还在运行。这都是令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

  当初那令人向往的美国,已不再深受那么多人的追捧,反而有更多的外国人向往着中国人的生活。这让我不禁感慨:无悔生于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五篇

  第十五、十六章主要讲述了随着波音747飞机的到来,卸货工作开始了。根据规定,中方人员须在美方人员的监督下才能进行卸货。由于当时天气非常恶劣,风特别大,大家内心也很紧张,卸货进度非常缓慢。10个小时过去了,大家的.干粮早吃完了,水也喝光了。许健国将唯一听健力宝递给了美方人员。卸货又持续了5个小时,随着波音747飞机缓缓飞走,卸货也告一段落。车队将“亚星”送到了中国专门赶建的测试厂房。厂房设计总负责人安毅民表示厂房的设计难度很大。厂房设计完之后,前来参观的外国人纷纷表示震惊,不久前美好对厂房进行了测试,结果大大优于标准。“亚星”送达后,厂房钥匙便交给了美方。

  通计这些事,我感受到当时卸货的艰难。为了完成任务中国工人一丝不苟,在干粮和水极度短暂缺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做完。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人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用舍我其谁的努力和奋斗使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六篇

  一次中学考试上。

  试卷问:爱因斯坦是谁?

  学生答:是美国的当代著名歌星。

  读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我为这段话感到纳闷了。这本书讲述的是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时候的故事,在当时,爱因斯坦已经是一个很著名的人物了,中学生怎么可能不知道爱因斯坦?这这是一种什么奇怪的事情?

  问爱因斯坦是这样,如果问长征三号是什么,他的设计师又是谁,那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掩卷深思:一个在上中学的学生,他的学习目标不应该是努力学习新知吗?既然是学习知识,怎么会不知道爱因斯坦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现在的幼儿园学生都知道了。他们只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美国歌星,难道是因为当时科技消息不流通?不会吧。难道是因为接触了过多的歌星爱因斯坦而导致了不知道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是他们太少的了解科学?

  我又想到,生活中,也常常有人,知道玩游戏的东西,知道许多的歌曲,追一堆的明星,但却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科学界的新闻,去关注那些科学家的事情。

  前几天,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我看到新闻后,非常兴奋。

  那天,我上补习班回来,遇到了同班同学小刘,跟他聊了几句天,便说起了这件事。

  我兴奋地说:你知道吗,前几天中国发射了天问一号火箭!

  小刘说:是吗?这有什么稀奇的啊。你知道吗,第五人格又出新的版本了,改了好多东西,越来越好玩了!他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愉悦的表情,但我的心中,却有一种惊讶:他竟然不关心这事!

  我跟他分别,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另一位同学小赵,也跟他聊起了这件事。

  我说:中国自己发射了天问一号火箭,明年我们就能在火星上有自己的火星探测器了。

  他脸上充满着激动地说:啊,这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消息?我可能没关注。最近华晨宇又出新歌了,非常好听!我觉得,小赵好像大部分关注都在歌星上,并没有对科学有很多的关注。

  我突然觉得,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同学都在关心自己想关注的东西,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啊?

  回到家,我想了想,这一些同学,好像在只关心娱乐、游戏,而不关心科学界的事物。我们不应该更关注科学吗?

  我突然想到了小成,他虽然在学校里面只是埋头苦学,但在休息的时候,他也经常跟我说一些科学时事。

  前几天,我与他在操场上相遇,他跟我说,北斗3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了!

  我答道:是吗?我竟然没有看到这个事情的新闻!

  当时小成脸上露出了惊讶,是不是在他的眼里,我也是像小刘小赵一样,不关注科学时事的'人啊。

  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学识丰富、有卓越成就的的科学家才是真正值得崇拜的人物,我们应该了解科学时事,懂科学的深奥原理的。直到那一天,我看到网红李子柒和水稻之父袁隆平站在一起,受聘担任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我才注意到,我们生活的需要科学,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娱乐明星,需要各种游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我们埋头读书的时候,应该专注于知识的学习,屏蔽生活中的各种杂音;当我们抬起眼看世界的时候,应该了解是世界的精彩,除了科学,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快乐。

  事事关心,爱科学的人关心科学时事,爱艺术的人关心艺术作品,爱娱乐的人关心电影和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关注的地方,是每个人的不同,才能构成这多彩的社会。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七篇

  《飞向太空港》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国,首次用火箭发射成功一颗外国卫星的过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长征三号成功将亚洲一号送上太空一路所攻克重重磨难的曲折经历……

  我读完这本书后,内心不禁感慨万千!从最开始通过重重难关的改革与艰难谈判,紧接着克服各种困难建设发射基地,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发射卫星。

  所有一切在开始时看似遥不可及,似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目标。可这任务又包含着中华民族对祖国强大那份希望!这希望是如此的沉重,困难也是层出不穷……但这一切都击败不了我们航天建设者们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在卫星无法出境时,祖国强大的后盾给予绝对支持;眼睁睁看着马上建成的发射场地却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摧毁时,我们勇敢的航天人用最原始简陋的工具建设出新的基地;在卫星发射当天,天公不作美,大雨磅砣,雷雨交加,我们的航天英雄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迎接着"亚星"发射关键时刻最严峻的考验!当卫星发射成功的火光映入英雄们的.眼睛时,映出了那一份希望……

  遇到困难,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不断学习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从这本书中,从我们的勇敢执着的航天英雄们身上学习到的!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八篇

  每当我仰望湛蓝的天空,看见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我想起了中国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想起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想起了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我为之骄傲。

  寒假我阅读了著名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飞向太空港》这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它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要在西昌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九篇

  刚看着它的名字,感觉应该是一本小说,兴意盎然的打开后,看完前言便明白这是一本记录的书,顿时兴意阑珊,但最后我却字不落的看完了整本书。

  我一直以为这种书籍应该只会说套话,于巴巴的,一点儿吸引力都没有,因此,我对本书并不感兴趣。我先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情看书的,然而这个被迫的开端却成了我与它之间缘分的起源。偶然的翻看使我对它欲罢不能,读完后只想说:“意想不到啊!”

  这本书最让我感慨的就是一个“难”字,它几乎贯穿了整本书——改革难,谈判难,拿到发射订单难,建发射场难,送卫星难,发射卫星也难。不过,这本书虽然“难”字压顶,困难层出不穷,却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当卫星发射场地即将建设完成,却被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彻底摧毁时,基地建设者们硬是在废墟之上用最原始的工具重新打造出了新的基地;当运载“亚星”的工具遇到天然险阻,进退不得,使人万分绝望时,运输团队却用火药炸出了一条坦途;当天公不开眼,雷雨不断,使“亚星”无法发射时,那遍布在崇山峻岭中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淋着雨,忍着饥寒,向上天默默祈祷。

  我在书中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建造卫星的过程,更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力量,遇到困难不消极不怨怼,努力克服、解决,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十篇

  每当我仰望天空,心中总会涌起自豪之情。我为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而骄傲。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祖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记录了中国航天人的坚持不懈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

  当中国的火箭首次发射美国的卫星时,我看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者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的路。

  一个民族从地球沉重地起飞,这路上承着无数人的希望,它的起飞是无数人用心血,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泥石流把公路、铁路、房屋毁了,人员死伤无数,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所有人没有退缩半步,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修好了路。

  在“长征三号”准备发射时,一团团乌云移过来,“长征三号”因为天气原因,迟迟没有发射,但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终于等到了“第三个窗口”成功地将火箭发射到太空,那天夜里,是一个欢乐的夜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快乐极了,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拥抱、握手、点头,说不尽的中国箭,道不完的美国星。

  《飞向太空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努力。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十一篇

  当我仰望着湛蓝而一望无际的天空,看见那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自豪感在心中荡漾,我想起了中华民族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奋斗,我为之骄傲。

  ——题记

  中国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的航天七部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他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辉煌成就,让我们中国人为之自豪。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遨游太空,这个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无数困难和艰辛,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坚持不懈的奋斗甚至生命换来的。

  面对一次西昌发射场上百年一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们死伤无数,但中国的技术人员面对自然的挑战,丝毫没有退缩。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他们齐心协力战胜了大自然。正是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让他们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虽然不是战场,但是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的攻克难关。有的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重病卧床不起,献出生命,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英雄的.付出,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航天人员的呕心沥血。航天人艰难的条件下还依然坚强的斗争,用舍我其谁的努力和奋斗使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的种子,并和它们一起茁壮成长。所以,当困难和灾难发生时,我们不要退缩,不要畏惧,不能向困难低头。我们要相信自己,要坚持不懈的奋斗,要用自己的聪明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和困难,与灾难作斗争,这样才有机会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但是与西昌发射场困苦艰辛的一幕幕相比,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此微不足道,但是有些人遇见困难就绕道而行。有比赛,要不找借口推掉;有难题,干脆不做。甚至有些人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难道你不为这种行为感到有一丝丝的羞愧吗?我觉得面对困难,应该下足决心战胜它。先在心里击败他,然后通过现实不懈的努力,来真正的战胜它。

  "人未死而心先死"的意思是还没有开始做困难事情,你的心中就充满了放弃和逃避,那样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遇到困难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波涛起伏,惴惴不安,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情,不能让坏心情坏了大事情。控制好心情,我们就能解决许多问题了。

  就像中国的航天人员追求中国的航天梦一样,他们梦想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就像一艘小船,带我们驶向远方。他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他们就像一个神舟飞船承载的,载着我们的理想飞向无垠的太空……

  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记:从文中可以看出,张晖航同学不仅阅读涉猎广泛,而且能从书本中的人和事联系到生活,联系到人生,讲出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而贯穿全文的则是他对祖国的那份深深地热爱,更是难能可贵,非常感人。爱国需要行动,就让我们每一个人从干好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十二篇

  我一直很喜欢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天空对于小时候的我,有着不一般的吸引力。

  早晨的蓝天白云,给我以无数美好的遐想;夜晚那黑幕上闪耀的群星,伴我进入梦乡。从小学初步认识宇宙,到初中再次深入探索,冥冥之中激发了我对宇宙太空的好奇心。从最开始单纯地觉得天空很美,到后来开始指着夜空辨认星座,以至今天在阅读完《飞向太空港》后,联想到为祖国开辟航天之路的先辈们、领导人们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不知不觉间,朦胧的爱国之情,已经升华为烙印心间的一种情怀!

  《飞向太空港》是军旅作家李鸣生的著作。它讲述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一次卫星发射经历。读完这本书,我感悟良多。

  首先,要善于把握发展机遇。正是因为中国人长期以来刻苦钻研,坚忍不拔,所以中国得到了这样一次大好的机会。面对机会,中国毫不犹豫出手接住,才有了最终的成果。不过,光有机会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实力。我们平时的学习也正是如此:善于把握机遇,努力把可能变成现实。

  其次,要注重协调和沟通。在书中,中方与美方常因语言不同、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而正是中方人员的协调和沟通,无私地为他人服务,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让美国专家从“想离开中国”到“下次还想来中国”,也让美国人有了“中国,OK”的评价。在日常生活中,在某个组织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行为的内在意义,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及时协调、沟通,化解矛盾。

  最后,要呵护共同的愿景。故事中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就是建立在共同开发宇宙空间的.共同愿景之上的。而在我们的班集体中,也要学会呵护共同愿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如此才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在集体中取得1+1>2的成功。

  我们的祖国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变强,那么,在祖国怀抱中幸福成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拼搏呢?我会怀揣自己的梦想,不断进步,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奋进!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十三篇

  一本厚厚的《飞向太空港》终于读完了,放下书本,闭上双眼,眼前浮现出“长征三号”火箭尾部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的场景,我不由得感慨万千……

  当“长征三号”运载“亚洲一号”成功飞向太空时,月亮城成千上万的市民推开窗户,打开家门,纷纷奔跑出去想着夜空高声呼喊“成功啦,成功啦!”我更是激动不已,不由得手舞足蹈起来,沉浸在这狂欢之中……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发射成功的背后,不知遭受了多少困难:改革,谈判,拿到发射订单,建发射场,发射卫星……还掺杂着中国百年的耻辱,饱含了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当卫星发射场地即将建设完成,不幸的是,遭受泥石流将卫星彻底摧毁,基地的'建设者硬是在废墟之上用原始工具打造出来的新的基地。

  当运载“亚星”工具遇到天然险阻,让人无可奈何时,他们急中生智,用炸药炸出了一条出路;当“长征三号”运载“亚洲一号”飞向了太空,遭遇了暴风雨,人们在雨中淋湿了衣服,默默地祈祷……面对这一切的困难,人们却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信念将一个个困难化解,最终克服……

  生活和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每当我遇到不会的数学题目,我会直接pass,不去问老师,也不去问同学,一次接着一次,所以每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我也都不会。但读完这本书,我便在心里暗暗定下目标:我一定要改正学习上的错误习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遇到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定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十四篇

  漫长又转瞬即逝的暑假,我有很多计划没来得及实现,也有很多的追悔要用余生的时光去消化,幸好,我有书香作伴,再多的不如意都会被我咀嚼成时光的橄榄枝——有回味且幸福。

  妈妈总告诉我,阅读就是和高人聊天,文字的魅力只为懂的人绽放。今天,我要把我暑假阅读的冰山一角拿来和你们分享,因为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灵魂的震颤,它就是——《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并取得成功的故事。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也是第一次发射商用卫星。为了实现这次商业发射,我国科技人员在精心研发的同时,到世界各国展览、推销中国的火箭,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谈判,遭受了无数次的失败,最后得到爱国人士的支持才终于取得了发射资格。在发射过程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泥石流,诸多场地遭到严重损坏,基地全体官兵只用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与此同时,面对美国专家的各种质疑,科研人员不卑不亢、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用实力说话,如期完成发射任务。

  书中有一个细节刻入我的脑海的同时也让我心潮澎湃。火箭在运送一批极其危险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贪生怕死,全都站到离货物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不惧艰险,为了确保货物的安全,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搬运货物。

  放眼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大国崛起之路,走过了多少风雨坎坷、遭遇了多少冷眼旁观、解决了多少前攻后追;但华夏子孙刻在血脉基因里的勤劳、智慧是不会让步于任何阻碍的!

  中国取得发射资格的过程何其艰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外所有与中国签订的发射合同、订座协议,统统退得一干二净,甚至某些曾对中国大献殷勤的外商,也迫于欧美的集团势力对中国敬而远之。虽然世界各国不得不承认,中国火箭的设计、研制水平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国外的专家们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拒绝空谈,他们要看到实绩、他们要看到真相!

  面对外国专家的质疑,中国人作为“火箭故土”的子孙,当然不会忘却一个世纪前,当美国在费城举办一个科技成果博览会时,美国送展的是第一代发电机和莫尔斯的发报机,英国送展的是瓦特研发的蒸汽机,而中国送展的却是一双小脚女人的绣花鞋和一只手工制作的'挖耳勺。

  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国人深知,在当今这个大科技时代,“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已然成为一种全球协同发展的趋势,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既要保有生存更要领跑世界,我们要走的科技之路还很漫长!

  今天,我们尚是象牙塔里的娇嫩花朵,明日我们就应当承担大国崛起的责任;今天,我们享受国富民强的大国荣耀,明日我们就应该挑梁成柱支撑强国荣光;今天,我们悬梁刺股奋楫学海勇争先,明日我们啸虎腾龙抒写华夏无限风光!

  掩卷常思,读书之路任重道远;寻光展望,强我中华吾辈责无旁贷。今天,我在《飞向太空港》里看到科技的力量,也看到大国的召唤、强国的召唤、明天的召唤。愿以吾辈之青春再写祖国的辉煌!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十五篇

  刚刚打开《飞向太空港》这本书,第一句话就是:踏上西昌的土地,便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我未曾去过西昌,读完这本书,它在我脑海中模糊的样子,让我心生敬畏。

  这里是个孕育新科技的地方,过去我们的前辈们在这个神圣的地方,发射了第一支火箭和卫星,科学技术人员日日夜夜的辛苦研究,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撕下来许多不好的标签。当时因为中国技术不敌美国、苏联和日本很多国家都不愿相信或给予帮助,可是,西昌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通过速度惊人的成长,向世界证明,中国可以做到。

  我们的祖国母亲,她也正在努力成长了,近期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充满魔力且未来可期的大国。在其他国家先进化的时候,中国在实行“闭关锁国”这个政策,等一切都醒过来的时候,我们选择让中国再次走上时代的道路。用着同样长的时间,却做着更多的工作,几十年的努力,使得她成为世界的前沿。

  如今,拼力量,我国不会输,拼技术,我国更是名列前茅,人民的付出是不可磨灭的。一根柱子可以撑起一面旗帜,成千上百万根柱子就可以为这面旗帜撑起一片蓝天。

  她像一位少年不断成长着,她也想要成为这个时代最闪亮的一颗星星。

  有机会,定要去西昌,感受那片热乎乎的土地。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十六篇

  悠悠时空,人类从何而来?茫茫宇宙,人类又将何往?带着和作者同样疑问的我,翻开这本《飞向太空港》,想要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的“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太空对我而言,像一册厚重的历史;一本自然的援助;一部神秘的天书,我仿佛能触摸到生命的宽广,人生的悠长;能感受到时空的流失,万物的生长;能听到大自然的笑声,从远古的岸边,徐徐道来。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开始,人类对浩瀚太空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激发了起来。研制更大推力的火箭,研发独特性的卫星和航天器成了美国、苏联、欧洲空间局等国家和联合体着力攻关的方向。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航天飞机可以将很多杂物以及卫星直接送到太空之中,苏联的国际空间站,成了太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而相关国家和机构,发射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彻底改变了世界各地通信交流的`方式,为人类的太空之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最大动力。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是如此的不起眼,而正是这不起眼的我们正在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我们既渺小又伟大;既无足轻重,又在创造探究宇宙的伟业宇宙的面纱才被我们掀起一角浩瀚的宇宙奥秘。

  这是一条漫长的旅程,也是一条激动人心的旅程,让我们整理好行装,一起上路吧。

读《飞向太空》有感 第十七篇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天空十分向往,《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层出不穷。近年来,我国在航空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此之前,我国航空技术还十分落后。

  李鸣生先生的《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美国卫星“亚洲一号”的事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美国和中国的文化差异美方对生活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合作照常进行,中方提供了目前能达成的所有要求,但合作时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一点。面对泥石流,技术人员丝毫没有退缩,历经千辛万苦,在狂风暴雨中坚持工作;由于中方火箭不符合国际标准,技术人员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完善,火箭发射前,发射场上空云层笼罩,下起了雨,不得不选择下一个“窗口期”。随着第二个“窗口期”到来,发射窗口缓缓打开,牵动着所有人的目光。漫山遍野的百姓高举火把,和工作人员一起,紧张、激动地期盼着。随着倒计时结束,“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瞬间,漫山遍野的人群沸腾了,掌声、鞭炮声和欢呼声,汇成一股狂喜的'热潮,在山谷久久回荡。星箭分离后,雷鸣般的掌声在指挥控制大厅响起,标志着“亚洲一号“卫星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这个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美双方共同奋战的结果。技术人员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了这个梦寐以求的胜利。多少人为了这个目标,冒着生命危险给火箭加注;又有多少人,为了不耽误发射,家人去世却未能再见最后一面,忍痛工作,在夜深人静之时,捧起亲人的照片;又有多少老百姓,对技术人员给予帮助,在发射之夜前来观望。他们身上展现出中华人民团结互助、直面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对外国友人的尊重。他们用行动挑战不可能,用事实赢得了他国的信任。放眼今曰,杭州亚运会即将来临,作为此次亚运会的举办方,我们要宏扬先人精神,勇于拼搏,挑战不可能,创造辉煌;此次亚运会也是一个促进各国友好往来的机会,我们应展现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为即将到来的亚运会,供献出我们的力量。

  先人的成就为后人开辟了道路,先辈的精神应当由我们发扬。协手共进,发扬先辈精神,在亚运会上再创辉煌!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