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实习总结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最新12篇)

时间: 2024-11-25 19:28:37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一篇

  一、建立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体系的背景

  电子信息类各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专业实践性极强,专业实践能力是衡量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指标。大量的专业实践训练是巩固知识,提供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前提。然而,由于课程的相对独立、课时有限、学院师资、设备的限制等多方因素的影响,造成目前学院学生专业实践训练机会少,效果甚微,使学生的知识综合和实践能力大打折扣,更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块绊脚石。因此,加强实践中知识的有效融合便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措施。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等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它能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过程,形成自己的理解,形成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自我学习为主,专业辅导为辅,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逐步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本文结合成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际,借助学院现有资源,依托学院特色学生工作,初步形成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低到高逐层推进的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递进上升式专业能力训练良性循环递训练体系。

  二、基于自主学习模式下的递进式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在原来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将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引申到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在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下的专业能力训练体系。训练体系的各个环节融入学生工作中,分布到大学四年,根据不同阶段的性质,可以划分成不同阶段,依次为基础阶段、能力提高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其中,理论教学、简单项目制作为基础阶段,主要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进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科研项目、学科竞赛活动为能力提高阶段,这一阶段,难度大,主要在第二、第三学年进行;毕业设计和企业实训(习)为综合应用阶段,主要在大四阶段进行。训练体系侧重基础阶段、能力提升阶段,贯彻到学院学生工作中,在实践环节中采用连贯的、统一的思想,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将实践活动体系的内容进行分解,形成一系列具有不同难度和要求的相对独立的任务,并将这些任务分配到适当阶段的实践环节中;通过不同层次实践环节的多次迭代训练,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院形成的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递进式专业能力提升训练体系分四个阶段开展,具体表现为:

  (一)大一专业启蒙教育

  大学大一阶段,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认识专业、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新生刚进入大学,对所学专业充满好奇,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好时机。学院的特色工程――学长讲堂,是借助高年级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学生对大一新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的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学院开展学生讲堂已有六年之久,不断总结补错,改革创新,已成为学院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重要平台。学生讲堂是以学生课余自主训练为主、导师指导为辅,通过作业、任务(或项目)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阶段的专业能力(技能)训练。因大一新生缺乏专业知识,该阶段以专业小制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增加新生对专业的了解,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充分考虑到单片机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在大一阶段,学长讲堂主要是向学生讲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及基于单片机的简单小制作,并要求大一学生必须分组完成基于单片机的电子作品,将单片机制作作为学生专业能力训练达标的基本要求。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制作,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个专业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大一学生在完成电子作品过程中,对单片机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学习,锻炼基本的编程能力、PCB设计能力。同时,为了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结合大一学生专业学习实际情况,针对大一学生举办电子创意设计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基础专业知识,锻炼基本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近两年,在电子创意设计比赛中,不断涌现出高质量的参赛作品,学生参赛人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大二专业实践教育阶段

  大二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可通过各类创新实验项目进一步巩固基础。学科实验训练项目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例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科创杯项目等。学院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学生(以大二学生为主)积极申请项目,进行实验项目具体研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了提高项目质量,每个项目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从项目选题、申报书撰写、项目具体实施到项目结题实现全过程式指导,帮助学生在项目中提高专业动手能力。针对专业能力突出的同学,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实验训练项目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和提高,对已做的科研工作进行总结、提炼,鼓励、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并公开发表。通过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打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与此同时,也注意到学生专业实践必备技能的培训。绘制PCB是电子信息类学生须掌握的基础专业技能之一。大二阶段的学生已在课程中学习了PCB绘制,具有一定基础,但是绘制复杂的电路PCB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达不到实际工作要求。所以,针对大二阶段的学生,学院举办PCB比赛,以比赛的形式提升学生绘制PCB的能力,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竞争意识,提高竞技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三)大三专业强化提升阶段

  大三阶段,同学们具备了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是进行专业能力强化提升的关键阶段。各类专业学科竞赛是电子信息类学生运用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是检验、锻炼、提高和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电子信息类学生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电子信息类专业各类学科竞赛众多,如电子设计比赛、程序设计比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比赛等,这些竞赛要求参赛学生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大三阶段的学生是参加各类竞赛的主力,为了帮助同学们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各类竞赛配备了专门的专业教师指导,在比赛前期,指导教师对参赛同学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并全程参与竞赛过程,帮助学生解决比赛中的难题,使学生争取取得好成绩。近几年我院学生在各类学生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然而参加竞赛的同学有限,对于其他同学,学院实行分流引导,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不同的科研项目,如大学生科技实践计划项目、教师的各类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做到人人都能参与到项目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特点,给学生分配不同的科研任务,从而在不同层次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可以承担教师的科研助手,负责实施项目调研,协助教师做好项目的需求分析,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数据的处理;有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课题的系统设计、实现和系统测试等工作;有的学生则自主撰写项目申报书,申报大学生科技实践计划项目。同时,提倡延续性研究,建议学生将各级项目研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或延伸为毕业设计,从而为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大四专业实战训练阶段

  目前,学院毕业生大部分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和论文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想要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环节,必须在大学前三年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引导学生将已完成的课程设计、实践项目进行系统化、修改、完善、方案比选、优化形成毕业设计,各个实践创新小组的指导教师即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时,学院一些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或者将专业类竞赛的成果或创新训练课题成果融入毕业设计,学生从大二、大三就开始参加研究,具有一定基础,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三、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递进式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对二本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立通识性专业能力、专业方向基本专业能力、专业方向高级应用开发专业能力的三层次专业能力体系结构和标准,形成不同阶段和不同对象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并分段式贯穿大学四年,形成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低到高逐步推进的递进式专业能力训练培养模式,实行“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训练和竞赛相结合”,形成多维的专业能力提升训练体系,使学生专业能力在有标准对照的前提下,将专业能力提升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现专业能力培养训练日常化和系统性,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

  当然,基于自主学习模式下的递进式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训练体系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该体系仍在探索阶段,存在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推进改革和完善训练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二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系统综合集成的专业,结合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现代民用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及产品开发等工作。毕业生可在建筑行业中的设计院、建筑电气安装公司、自动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和装潢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大型酒店、体育中心、写字楼、智能大厦、房地产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工作,还可在设备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必要的实践环节进行培养。笔者主要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

  1、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

  我院根据培养本科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本专业每学年都结合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学。其中,第一学年安排了军事技能训练和计算机强化训练,第二学年安排了金工实习、英语强化训练、电工实习1、电子实习,第三学年安排了电工实习2、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应用训练、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和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等,第四学年安排了单片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等。实践教学时间在42周左右,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2.95%。

  2、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高

  公共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物理实验32学时,大学计算机基础及C语言程序设计和文献检索上机共56学时。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电路系统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共96学时,工程制图上机8学时。专业模块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验8学时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16学时。另外,专业选修课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等课程也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满足了学生深刻理解相应课程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要求。对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最大限度地减少验证性实验,充实和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开发性实验。实验开出率100%,课程实验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90.90%。

  3、推进校内实验室建设,建成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

  为保证教学计划实施,学院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科学制订和认真执行实验室规划,加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力度。20xx年,建设建筑电气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20xx年,建设住宅智能化系统实验室。从20xx年起,在原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以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抓手,在项目的资金控制、前期调研、计划论证、采购招标、合同论证、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上层层把关,稳步推进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实施,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现在,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拥有21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

  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现有价值21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可用于在校学生的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服务于校内教师的科研工作及校外企业的员工培训等。

  目前,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建有5个专业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专业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给排水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和照明与供配电系统实验;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和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对讲门禁系统、巡更与闭路监控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三表抄送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火灾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防火卷帘门系统、室内对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防排烟系统、群控电梯系统实验;建筑影音与会议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声道音频系统、视频系统、扩声、会议系统实验。

  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实现了智能集成工作站集成软件技术方案: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3个实验室的24口百兆可管理以太网交换机,分别与智能集成工作站的三层交换机连接;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IBS),采集实验室教师机设备管理信息,将各实验室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个系统集成平台上,集成软件监测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5个设备所有数据信息;教师版集成软件与学生版集成软件的通讯协议代码开放,方便学生自行开发集成;智能集成工作站学生机两两一组,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学生机与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三层交换机组成局域网;智能集成工作站显示的设备运行状态参数通过投影仪显示到屏幕上,将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设备数据传输到工业自动化网络服务器上,成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子系统。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清晰,实验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新颖性。

  4、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内容全面广泛

  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设置的实习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对于每一次实习实践教学,都制定详细的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安排等,并制定较为可行的学生实习考核办法。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实习报告。教师认真总结,为各类实习教学文件的修订提供依据,便于以后实习计划的安排与组织实施。

  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加深了对机械加工中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电工电子实习,学生加深了对电工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安装调试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了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智能化建筑行业工作流程以及建设和管理过程,了解和掌握了建筑电气工程和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系统设备的组成、运行工艺流程、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规范等内容,了解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方法与软件功能等。除校内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行政楼、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外,我校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与国内10多家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稳定,实习场所设备齐全,实习内容全面广泛,涉及电梯、空调、建筑供配电系统、消防安防系统、室内外照明工程、舞台影音系统、给排水工程等,满足了本专业实习教学要求。建立健全实习环节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激发实习带队人员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选派部分年轻教师到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建立长期的产学研互助关系。

  5、课程设计内容丰富,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课程理论知识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我们安排了两周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在课程及其他先修课程中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设计的能力,训练设计构思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设置的'课程设计有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和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指导书中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内容既重视课程基础内容,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新颖性。指导书给出相应的参考书和相关的国际著名的高校、研究机构、电气公司的官方网站,供学生参考使用。学生相互探讨,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教师则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参考文献,审阅设计方案,检查设计进度,及时指导和帮助其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技能,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重视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重视设计的过程考核。

  6、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做毕业设计时,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作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设计。

  为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我校制定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手册》和《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工作计划、教学大纲、选题、任务书、开题论证、资料翻译、教学情况记载、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进度情况、成果的规范格式、学生完成任务数量、成绩评定、毕业设计工作三级总结、毕业设计校外评审等进行了规定,严格评审和考核,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紧紧围绕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配电工程、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电气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与PLC、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选题。绝大多数毕业设计课题是工程应用型课题,部分课题是结合指导教师纵向、横向科研项目或学生就业意向企业的研发课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以一人一题(包括子课题)为原则,几个学生共同做一个较大的课题时,每个学生有明确的独立完成部分。

  指导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历和能力,我校首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82名学生的毕业设计由28名教师指导,指导教师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都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能力,专业水平较高。

  严谨的计划、严格的规范和严密的管理,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按章有序地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首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3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个。我校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档案中抽出校内评阅成绩表后,送校外同行专家评审,校外专家评审的成绩与校内评审成绩高度吻合。

  7、制定和实施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实验中心制定和实施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课内开放实验由指导教师负责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学生通过预约就可以使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课外实验,并有指导教师在场指导。

  目前,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支持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各种学科竞赛的训练。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参加的竞赛有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近几年来,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在全国、省级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获第一届、第五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第三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二等奖,第四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三等奖,“和利时杯”电气可编程控制应用大赛江苏预赛二等奖等。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三篇

  机电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部分。作为学习机电专业的一名学生,在上过多次的理论课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机电基础实践,这次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更是让我更好地掌握了机电知识。

  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机电基础知识的运用。首先,我们学习了电路板的搭建,随后是电路板的电路设计和焊接实践;其次,我们学习了自动控制开关的制定,以及机械运动的控制;再次,我们学习了电机的控制关键技术和调试方法,以及机械结构的设计和调校;最后,我们还学习了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包括设计理念、制造流程等方面。

  通过机电基础实践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实践中,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各种不同的机械设备,如何分析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我们还深入了解了机电基础特定技术的操作技巧,比如程序控制技术、电磁元件的选用方法、传感器使用和维护方法等。通过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实际工程的操作流程,同时也加深了对机械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在机电基础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焊接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经验,我在焊接时没有很好地选用线材,导致了焊接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机械结构设计中,我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和问题。我反思,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应该加强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技巧,要注意对每一步操作都做到熟练掌握,模拟实际生产场景来加强自己的.实践经验。

  总之,机电基础实践是一门必修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了解了更多的机电基础知识,并且还掌握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次实践为我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我未来更好地适应机电工程领域带来了更充分的准备。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地应用机电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机电工程行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四篇

  随着我校不断的发展壮大,以及教学改革的需要,作者对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点建议和探讨。

  专业定位: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1.学生起点低,基础差。初中起点学生居多,高中学生起点少,且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生活及学习习惯不好,厌学情况严重,导致教学与学生管理难度大。

  2.专业定位模糊,需要准确定位。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上按“即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技校学生短短两年里系统的掌握两大学科理论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前述的理想化定位,往往造成“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失去了专业应有的特色,达不到培养目标。从理论上来讲,其定位应以机为主、电为辅,或者电为主、机为辅均可。由于许多机械类专业如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一般也强化了电子和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使他们没多大差异,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实际上行不通。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定位在“以电为主,机为辅“。机、电、计算机三足鼎立为宜”。

  3.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单一,方法单调,手段落后。目前很多学校课程结构是,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三段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的模式上采取的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是必须分开的。在实施的程序上,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单科独进,分科教学,分阶段实习。

  在教学管理模式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中心。学习的内容是,大纲、教材及教学进度是“一刀切”,强调统一性。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一个人的卷面分数为准,课程知识部分考试是评价该课程的唯一依据,强化了考试成绩,难以保证受教育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上采用的是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人为的分开。在这种教育模式中,仅仅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太多的限制和束缚。

  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相对落后,校企合作不够,时间训练水平有待提高。总体看来,大多数学校虽具备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践条件,但基本上都是以验证性、演示性为主,很少具有本专业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缺乏融合机与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验或综合型课程,影响了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训设施也大大落后于当今企业,实践训练水平不高,应采用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尽快提升层次。

  因此我认为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从教学改革入手,除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更重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课堂教育当中。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融理论、技能实训、企业实践为一体的理技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

  二、理技一体化教学策略

  1.整合课程,使理论和实践在结构上一体化。对专业理论课程实行整合的过程中,决不能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应针对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内在要求,在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减少理论课时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从而打破“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了实践教学内容。

  2.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使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一体化,采取理论课实践课拼进,穿行,即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或原理构造后,学生就动手操作,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照实物边讲边做,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在时间上有机的'融为一体。为了更好的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和专业技能课真正融和在一起,可以把专业课集中时间放到实验室,实训基地,甚至到工厂去上。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会大大增加,动手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3.整合课堂教学目标,使理论知识与能力水平一体化。通过整合教学目标,使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融合为一体。确立为职业岗位专项能力导向,融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次目标为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4.整合教师队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要整合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即将专业课的专业技术理论课和实习课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由一名专业教师,(可以是理论教师,也可以是实习指导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先讲理论后实习的方式进行,或一边讲理论一边实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关键是要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理论教学用实践去验证,而实践教学则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

  三、依托企业拓宽“理技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根本。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因此,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顺应这些特征,在总结传统和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应按照教会学生生活的本领,教给学生生存的技能,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使学生进校有收获,毕业有岗位的办学思路,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与做合二为一,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拓宽理技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当然,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教学计划,实时调整深程设置,满足企业需要,要随着市场变化和岗位需求随时对教学进行适当调整。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五篇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凸轮、机械机构等实现的,这一时期的自动化实际上是机械自动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凸轮、机械机构逐渐被继电器、接触器、电磁开关等机构所取代,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机械机构大大简化,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机电一体化则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其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

  1、数控机床的问世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开始。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初期,人们的目的是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那时研制和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而且由于当时电子技术水平不高,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广泛和深入。其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1、个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求新、求异、追求个性是消费需求的一个特征,而柔性化为产品个性化创造了技术条件。所以,在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产品将呈现个性化趋势。与此相适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模式及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因此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等得以相继出现。

  2、高性能化。高性能化一般包含高速、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新一代cnc系统就是以此“四高”为满足生产而诞生的。它采用多cpu结构,以多总线连接,进行高速数据传递;采用精简指令集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行处理;设置多重缓冲器,故障诊断、自动检错、纠错、系统自动恢复等技术保证该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高性能。

  3、智能化。人工智能可使机器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虽然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可能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但依赖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可使其具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从而达到更精确的控制目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进步体现在其产品的智能上,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区别之一。它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心理学、生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对诊断过程、人—机接口、自动编程和加工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以取代或延伸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4、微型化。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在纳米尺度上相融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其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目前已可运用蚀刻技术在实验室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产品时,其机械部分和电子元件即可完全集成在一起,组成一种体积很小的自律元件。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是近年和将来十大关键技术之一。

  5、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因此绿色化成了时代的趋势,产品的绿色化成了适应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

  6、系统化。系统化要求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其中,仿生物系统化就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引导机电一体化产品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7、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形成优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能使人们待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其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8、柔性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和执行系统具有足够的“冗余度”,即有较强的“柔性”。

  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和武装传统机械老设备的一条新路,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非常广,而我国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因此,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大胆取舍。既要抓住传统产业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使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初步结合;又要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统一考虑机械与电子的融合,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从而使设计、生产出来的新产品真正做到机电一体化。另外,政府职能部门应合理调配资源要素,对开办、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方便,增大支持力度。同时,严格限制资源消耗较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适时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落后产品强制淘汰,大力提倡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凡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项目应优先立项、大力支持。此外,还可以设立机电一体化科研技术专项基金,从经济上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六篇

  作为一名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是提高自身技能和技术水平的必经之路。在实践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通过对机电基础实践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入了解了机电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了机电系统维护、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技能,也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机电基础实践心得体会。

  在机电基础实践课程中,首先学习了机电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工作过程。对机电系统的了解是理解机电设备及其维护故障排除的前提。在学习中,我了解了机电系统是由机械运动和电气控制组成的,学习了各种电器元件、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及其作用。尤其是对于机械系统软件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与机电系统相关的机械知识,如传动装置、减速机、轴承等。

  在学习机电系统的基本知识后,我们开始进行机电系统的维护、调试和故障排除实验。通过实验,我掌握了机电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技能,了解了机电设备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在实践中,我逐步掌握了机电系统故障排除的流程,学会了使用常见故障排查工具,也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故障排查技巧。

  随着机电基础实践课程的进行,我们不断进行实验,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我们常常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我都会认真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技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正确地解决了许多实践问题。

  在实践中,我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也更加清晰明了。首先是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时较难解决。其次,实践中需要用到更多的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这些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和时间积累。最后,我也发现自己的做事方式还需要不断磨练,才能做到更加高效和准确。

  通过机电基础实践的`学习,我不仅增加了对机电设备的了解,还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和技巧来诊断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积极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之,机电基础实践课程对于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实践训练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加深对机电系统的认识,而且可以掌握实践中必要的技能,进行故障排除和机器维护。同时,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技术水平。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和实践经验来不断提升自我。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七篇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实习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来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1.做好实习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工作岗位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习,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各种制度和业务。

  2.以实践带学习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注重学习的同时狠抓实践,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3.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加热情的工作作风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继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单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八篇

  转眼间,大学一个学期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寒假,寒假是学生充实自我、增加阅历、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精彩的假期计划。学校也为我们安排了进行寒假社会实践的要求,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所以我去xx能源股份公司xx矿机电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

  xx能源股份公司xx矿机电科是一个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单位,我认为只有深入专业部门,了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才可以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有更深的了解,了解这个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情况,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让我们有更好的就业意识。

  在这一天中,我的`主要参观了该单位的工作场所以及相关车间,对该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了解,在我参观过程中,有关师傅对我进行了简单的专业知识的讲解,教授我了一些简单的操作,让我尝试并进行了简单的操作实践,我也帮着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简单工作,技术人员也十分热情的帮助我解决了我在工作过程中的问题。这次的实践让我对这个专业的工作环境与相关工作内容进行了了解与认识。

  此外,我对该公司单位进行采访,对其所需的各项人才进行调查,以及所需要的人才的个数。采访该单位书记,进行本专业的看法的调查与询问。该公司单位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专业的人才还是很短缺的,并了解到公司对此类人才的主要要求就是专业知识强硬,工作勤勉等,他们对我校培养出的相关人才抱了极大希望。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发现我们目前学习的知识还远远不够,相关人员也提出大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还很缺乏,无法顺利进行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工作的问题。虽然现在该单位对该人才很缺乏,也表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门专业是众多单位所需要的,但他们还是对大学生工作者存在疑虑,并不看好大学生能力。我们现在是大一,还有几年时间好好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我们要抓住大好时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才会让我们今后迈入社会,进行社会单位的工作更加顺利,有利于今后我们自身的发展。

  最后感谢学校的安排和该单位提供的辅导,让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有了更好的认识。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九篇

  实习过程,有助于大学生之间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如:男同学帮助女同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既学会了如何合作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

  终于等到了实习的时候了,很早以前就从师兄那里打听到了有实习,那时候可以说是急切地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大家再也无法满足于课堂教学,尽管从同学朋友那里了解到实习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蓦然回首,转眼为期一周的铣工实习结束了。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很苦,但我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作为一名铣工所必备的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伟大的诗人李白那一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真正内涵! 我们实习的第一天看了关于铣工实习的有关的知识与我铣工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碟片。看到那飞转的机器、飞溅的铁花,令我既担心又激动。担心的是,如果那飞转的机器隆隆声让人心惊肉跳和那鲜红的铁花四处飞溅的发出耀眼的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激动的是,等待了将近一年的铣工实习就要开始了。这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第一次进入工厂当令人尊敬的工人,也是第一次到每一个工科学子一试身手的实习基地。

  其实,对我们这些工科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知识水平。铣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铣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

  铣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院的学生的必修课,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铣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铣工。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铣工是最累的!” 铣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 铣工的常用设备有铣工工作台、台虎铣、砂轮等。

  本次实习,我主要是做铣工,所谓铣工就是根据设计零件图纸用铣床(加工零件的设备)进行零件加工的技术工人,分为初级工、高级工。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

  铣工的操作要求如下:

  1、铣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

  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

  3、台虎铣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4、使用电动工具时,要有绝缘保护和安全接地措施。使用砂轮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在铣台上进行操作加工时要有防护网。

  5、毛坯和加工零件应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排列整齐、安放平稳,要保证安全,便于取放,并避免碰伤已加工的表面。

  6、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时,工件一定要夹牢,加工通孔时要把工件垫起或让刀具对准工作台槽。

  7、使用钻床时,不得戴手套,不得拿棉纱操作。更换钻头等刀具时,要用专用工具。不得用锤子击打钻夹头。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十篇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制造和原理、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1.通过工作实习加深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认识,巩固了专业思想,激发了学习热情。

  2.熟悉公司工作流程、专业涉及的工作要领。为以后走上更好的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3.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了专业知识,锻炼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拓展了更广的知识和业务。通过现场的工作实习和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深入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公司简介:xxx

  2.岗位介绍:专案是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总称。

  专案包括三层含义:

  (1)专案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

  (2)在一定组织结构内,利用有限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3)任务是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和技术指标等要求。对照it企业的`工作内容,基本都可以称之爲专案,因此对这些工作的管理,均可以采用专案管理的方法。

  专案就是要完成的一个具体任务,一旦这个任务完成,这个专案的使命就完成了。专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环境对专案的执行有一定的约束,例如考虑到和其他专案的相容,必须采用的技术和开发理念等等。为了完成专案的任务,必须要组建一支团队,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以完成各个分目标,进而实现总体目标。专案对资源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人力资源的技术能力和数量要求,配备什麽样的设备和数量,完成专案目标需要多少费用,以及这些资金的分配情况等。

  3.工作介绍:

  主要工作是协助公司完成后勤规划管理的项目,主要分为机械手配件统计管理、机台定位环统计管理、技术员用备品管理请购、备品室进出管理。其中还兼职架立模具。

  20xx年x月-20xx年x月在xx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开始的第一天是新人培训,新人培训是为了协助新进人员融入景智大家庭,快速上手工作,不仅由部门资深人员担任辅导员,作为职场生活/专业上的指导者:另有集团文化训练及公司新进人员教育训练,作为熟悉本集团核心价值、文化及基本工作流程须知的引导课程。

  人力资源部及职业发展辅导员引导员工从学生到职场人的顺利过渡,给员工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

  依据公司组织策略设有员工核心职能课程,为使全公司员工共同朝向组织目标迈进,亦设置相应课程强化员工各核心职能,如沟通、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能力等课程。为了提升员工之工作效率,xx电子亦规划了一系列管理及各功能别专业训练课程,如时间管理、基础制程介绍、研发能力介绍及英语能力提升课程,以加强员工之工作技能。

  这一天的时间就是在课程的学习以及考试中度过的,在下午的时候,公司来人分配我们这些新员工,我被分配到p13成型生计部门,按正常情况下,晚上是需要加班的,不过因为我们是新来的员工,提前下班了,明天再去被分配到的部门报道。

  终于到了正式工作的时候了,我到了成型生计部门,在这里我知道了成型生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注塑机,制作出想要的产品。注塑成型是利用塑胶原料受热后成为熔融状态流体利用注射成型机的压力、速度,将熔融塑胶注射入预先设计好的紧闭模腔内,经过冷却后而得到所需的制品的过程。

  我的老大带我熟悉了一起工作的同事,然后让我认识工作中需要知道的知识。这让我学到了很多。自此我就进入了这个大家庭里。

  作为一个专案除了要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流程外,还要加强自己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出客户想要达到的产品要求。我一般做的是把设置好的注塑机的参数做成图片,将每一台模具需要什么样的成型条件,记录下来,装订成册,以便于后来人能够更快的上手操作。我会每天看看都有那些新的产品需要做出工艺参数文档来,如果有要做的,那么我会去车间找到那台正在生产产品的注塑机,拍摄下它的参数来,再回到办公室里把他做成excel表格的格式保存下来。做出工艺参数文档以后,还要看看这个产品用的是那个模具,把这台模具需要怎么布置水路图,以excel表格的格式画出来,再然后那还需要看看这个产品需不需要热流道图,需要热流道图的话,会去车间找到正在生产产品的注塑机上的温控箱、时序控制器拍摄成图片格式,在做成excel表格。这样一个完整的工艺规划就完成了。下面就是要把这些文档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以便后人使用。这是我顶岗实习期间需要做的其中一个项目。

  还有的是需要我到每台注塑机里看看他是多少吨位的机台,然后测量出他需要什么尺寸的定位环,定位环的作用是让注塑机的射嘴在正中的位置,把塑胶在一个固定的孔洞中注射入模腔内。把每一个机台需要什么样的定位环统计出来,用内部委托单的形式,发给公司内部的模具厂,去制作出相应的定位环。当制作出来以后,会通知我们去取,拿回来以后要在每个定位环上打上标签,以便于下次使用时能方便的找到需要的定位环。并且还要测量出每台注塑机在安装不同模具时,需要什么长度的顶杆,顶杆的作用是在产品注塑成型,模具打开时,将产品顶出到模具凹槽外,以便于机械手将产品取出。这里再说下机械手,机械手是将模具取出注塑机所用的工具,它是用气动控制的,在正常生产系上,需要高效率运作,机械手可以精确的取出产品,当然机械手是技术员制作出来的。当把顶杆的长度、粗细确定下来后,也需要用内部委托的方式,制作出来,并且打上标签。顶杆螺丝也需要通过以上的步骤来确定出来,并做好。把它们存入备品室中,等现有的出现损坏时,便于更换。这是我顶岗实习期间需要做的另一个项目。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十一篇

  自上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飞跃推动了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层出不穷,至今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在生产方面更加规范化,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也逐步提高,机电一体化行业对相应的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了,这就促使高职院校结合当前实际,重新制定或优化机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加紧实施课程改革。

  一、当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现状分析

  1、课程的设置过于追求学科的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建设虽然几经改革依然没有跳出学科体系的潘篱,这是导致高职机电人才与企业所需要之间不一致的结症所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种复合型高技术专业,专业知识涉及机械与电子两大学科领域,让学生在短短的在校时间内去系统的掌握两大宽广而精深的学科领域知识是不可能的。严格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化造成了,机不太懂,电业不太通的尴尬局面,或者严重失去了专业的特色,达不到培养的目标。

  2、课程知识老化、落后

  目前,机电产业已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机电产品逐渐智能化、柔性化、高速高精度化、微型化邓方向发展。支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许多技术、伺服传动技术、伺服电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在日益涌现和不断更新。许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需要在课程中体现出来,而绝大部分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社会领域的科学化已显得非常落后,有些甚至依然是以传统的机械技术占主导地位,这必然导致培养目标很难适应当今机电行业的发展趋势。

  3、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存在偏差

  由于现阶段我们缺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针对性调查研究,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未能很好地突出就业为导向以及社会需求,使得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方向十分单一,且市场适应能力较弱,进而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就业岗位的需要。

  4、专业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甚至滞后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某些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内容十分陈旧,版本过老,缺少一些能反映机电一体化先进技术的内容,而且该专业的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将相关知识有机地渗透或结合在一起进行掌握。除此之外,还存在知识重复严重、理论性过强等问题,同时也极大地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深受“重理论,轻实践”这一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把理论课看得过于重要,导致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比例严重失调。加之不注重教学实训,导致学生的实践场所或实习基地条件较差,使学生的实践训练严重不足,这对机电一体化这样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显然是不相适宜的。

  6、专业“双师型”教师存在严重不足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师型”教师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有的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而有的实训教师在基础理论方面又过于薄弱,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提升和发展自我。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

  一方面,对当前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行课程改革是改变我国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飞速发展,我国的机电一体化产业逐渐发展成为高新产业的主导产业,甚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所以机电一体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更高,具体来说,这些人才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机器设备开展日常工作;其次,这些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够快速地适应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第三,必须具备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是作为工程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所以还没有形成一种合理高效的专业课程体系,当前不得不加快对该课程体系的总结、研究,以尽快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推动该专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1、加快调研,进一步分析岗位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根据行业和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具体来说,应当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问卷、访谈、研讨等多种方式对机电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和岗位群。同时,要结合国家对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与时俱进,加快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构建

  笔者认为,现阶段构建以模块化课程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很有必要。

  要合理地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就需要我们对职业岗位群进行系统的分析,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必需与够用”为度,更加注重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知识组成一些模块化课程,进而形成理论课程体系。另外,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十分关键,这是由于实践课程是促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作风、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实训条件,形成一种与理论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可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三个模块。这样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又能够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经验、创造条件。

  3、着重强化校外实习环节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针对高职院校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的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采取进一步的强化措施。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实施。日常除了开展各种传统的电机实验项目外,还应当有序地组织学生到不同电机企业或变压器厂进行实习训练,以不断增强学生对电机结构、生产流程的感性认识;其次,高职院校也要加快校企合作,注意搞好与较大较强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借助校外实习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更多优质人才;第三,高职院校也要适当地改进实验、实训的投资方式,可以把学校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实训投资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结合起来,着力抓好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甚至可以把部分实验室或者实训基地直接建立在企业当中,这样一方面给学生创建了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又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盘活了学校的投资,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带来更多福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现状不容乐观,可以说是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改革形势,当前我们的高职院校必须在国家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紧跟机电行业发展的需求与步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特征,逐步有序地采取课程改革措施,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更新、调整和完善,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为我国的机电行业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机电一体化实践总结 第十二篇

  转眼间,大学一个学期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寒假,寒假是学生充实自我、增加阅历、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精彩的假期计划。学校也为我们制定了进行寒假社会实践的要求,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才干和韧性,更重要的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是否能够应用于社会,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因此我选择去XX能源股份公司XX矿机电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

  矿机电科是一个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大的公司,在这个单位工作,我觉得只有通过深入专业部门、了解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才能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对该专业未来就业方向和工作环境的了解,我们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就业意识,更好地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在这一天中,我亲自到该单位实地参观了他们的工作场所和相关车间,深入了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在参观过程中,师傅们耐心向我讲解了专业知识,并教授了一些简单的操作技巧。他们还鼓励我亲自尝试,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我也积极配合技术人员完成了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技术人员们都非常热情地帮助我解决。通过这次实践,我对这个专业的工作环境和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我采访了一家公司,并就该公司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中,这家公司表示非常缺乏相关人才。他们认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工作勤勉都是他们对这类人才的主要要求。他们对我们学校培养出的相关人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我发现我们目前学习的知识还远远不够,相关人员也提出大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还很缺乏,无法顺利进行与专业知识有关的工作的.问题。虽然现在该单位对该人才很缺乏,也表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门专业是众多单位所需要的,但他们还是对大学生工作者存在疑虑,并不看好大学生能力。我们现在是大一,还有几年时间好好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我们要抓住大好时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才会让我们今后迈入社会,进行社会单位的工作更加顺利,有利于今后我们自身的发展。

  最后感谢学校的安排和该单位提供的辅导,让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有了更好的认识。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