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纪录片观后感(通用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命里纪录片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里纪录片观后感 第一篇
《生命里》是一部关于生命最后时刻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了上海一家老年护理医院里,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们,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这家医院有一个舒缓疗护病区,专门接收癌症晚期患者,他们的预期寿命不到三个月。他们有的已经八十多岁,也有的才四五十岁。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这些病人,在生命的弥留时间里,在想些什么?他们记得什么,牵挂什么,有什么心愿,有什么遗憾?
陈晓军半躺着病床上,对医生护士说,他有两个愿望,一是不要疼,而是能活动。为此,他愿意多挂吊瓶,希望吊瓶里的营养能够帮他止疼,让他站起来。医生告诉他,他的肿瘤压迫腰椎神经,无法拿掉,即使拿掉了,神经也已经压坏了,站起来是不可能站了。听到这些,他无力地叹了口气。女儿经常来看他,细心地给他刮胡子,剪指甲。他说自己养了个好女儿,卧病几年,都是女儿照顾,可是女儿30岁的人了,只考虑父母,从没考虑过自己。他说,要是能再多活几年,看着女儿成婚,看到婚礼的场面就好了。说着说着,他就哽咽起来。在生命的最后两天,他经常陷入昏迷,却强撑着要立遗嘱,把平时藏着的钱都留给女儿,他用颤抖的手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就沉沉睡去。
黑子叔87岁了,总是讲述他年轻时的事情,他回忆起45年抗战胜利,他站在水塔上向下看,看到部队扛着盒子枪开到孙中山铜像那里去。他说现在条件好了,武器装备先进了,希望永远不要打仗。鲁奶奶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新疆兵团的日子。她说新疆最美是七八九月,麦子熟了,有白面吃,而西瓜哈密瓜是最甜最好吃的,吃的时候呜呜地吃过去,像吹口琴一样,回到上海以后,好几年她都不吃上海的.瓜,因为比新疆差的太远。
春节到了,黑子叔坐在轮椅上,出外到酒店参加了昔日弄堂老邻居组织的新年聚会,看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鲁奶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出去了,老伴和孩子们决定在病床前过个特别的团圆年。床上支起了桌子,家里做好的十几道菜摆上了桌,家人们站在病床周围,吃着饭,聊着天,孙子孙女说着祝福的话,度过了别样的春节。鲁奶奶在医院住了25天,临终前录制了给孩子们的话,她说,“我亲爱的孩子们,今后你们的母亲不在了,希望你们团结友爱,希望你们好好地在一起”。
看完三集的片子,心里有点沉重。记得小时候,年迈的姥姥曾跟我说,世人就像韭菜一样,被一茬一茬的割去,现在快轮到他们这茬人了。记得当时看着姥姥花白的头发,心里颇为伤感,只盼时光能够停驻,使亲人永不分离。然而,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命的长河里来来去去。那么,在生命的最后,我们应该怎样告别世界,送走自己?
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临终关怀,记录的是我国在临终关怀方面的初步探索。片中的主人翁们在生命尽头,有的痛苦悲伤,有的乐观豁达,他们喜欢看过去的照片,喜欢回忆往事,怀念自己曾经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时光,然而死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如何为临终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照料,使他们的生命得到尊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他们能够安宁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在一个老龄化加快发展的社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正视死亡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好地过好活着的每一天。正如影片中说的:如果你问活着的意义,答案就在生命里。
生命里纪录片观后感 第二篇
纪录片《生命里》的另一面,则聚焦于临终关怀,这让我对死亡这个话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这部纪录片在上海一家老年护理医院的安宁病房展开,记录了病人们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故事。
面对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死亡终究会来临。然而,《生命里》并没有以痛苦和绝望来展现这一过程,而是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性关怀。纪录片中的病人,尽管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但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关爱与陪伴。这种关爱让他们的生命在最后的时光中充满了温暖和尊严。
纪录片中的每一个病人都有着自己弥足珍贵的.回忆和心愿。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倾听与陪伴,让他们能够在生命的终点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这种陪伴不仅是对病人的一种慰藉,更是对他们生命尊严的尊重。
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王学文的故事。他患有肿瘤晚期,但在安宁病房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生日。他的乐观和对生命的热情打动了许多人,他的每一个愿望都得到了实现。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即使面对死亡,我们也有权利选择有尊严地离去。
此外,《生命里》还揭示了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感人的画面,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临终关怀事业,为病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关怀。
总之,《生命里》不仅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怀和尊严的纪录片。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行动起来。
生命里纪录片观后感 第三篇
在观看纪录片《生命里》后,我深受触动,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这部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和感人的故事,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
纪录片通过讲述几位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强大和美好。他们或生活在残酷的环境中,或在疾病的折磨下顽强生存,却依然坚守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片中的一个孩子在饥荒中生活的镜头尤为震撼,他只有10岁,却要承受饥饿和贫困的压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挣扎,让人心痛不已。这样的生活环境让我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对自己幸运的生活心存感激。
另一个故事则是一个身患重病的中年人,他需要定期进行药物治疗才能延长生命。尽管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他依然积极向上,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感受幸福和快乐。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生命的宝贵不仅仅在于它的长度,更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它,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纪录片通过这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引发了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对生命的感悟和珍惜。而《生命里》给予了我重新审视生命的机会,让我明白生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每一天都应该感恩和珍惜。
此外,纪录片还让我意识到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的重要性。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如何在困境中坚强地活下去,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多关注他人的需求,并伸出援助之手。无论是捐款、义务工作还是为他人提供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总之,《生命里》不仅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激发了我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它提醒我要感激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每一天,同时也要用实际行动去关注和帮助他人。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用它去创造美好,去传递温暖,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价值和幸福感。
生命里纪录片观后感 第四篇
想把图片配的温暖点,以至于在碳带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的沉重。面对死亡,是痛苦地活着,还是有尊严地死去。其实这个问题朔夜说不清,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心很痛,你能够体会的它都会告诉你。
最初,朋友们给我推荐《生命里》时,我没有马上看,而是把它放在收藏夹里。我知道,不仅因为没时间,也因为没有做好准备。
我害怕如此直接地面对死亡,我害怕看到这么多将死之人会难过。
可是,当我真的去看的时候,我的害怕并没有发生。我跟随片中的人们悲伤,遗憾,还有感动,却没有害怕。
当我去面对我感到害怕的事物时,害怕就变了:有时是变小了,有时是消失了。
其实,很多时候,害怕源自我不想去面对,源自我执着于自己想要的而不想看见事实。一旦我决定去面对、看见事实,害怕就消失了。
《生命里》的主角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平静、快乐,没有痛苦,有尊严地死去。
一个人有尊严地死去,是一件既不简单又不容易的事。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六条中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尊重本人的意愿,按照他的意愿做出选择。如果无法了解他的意愿,你将自己置身于他的境况中,感受下如果你是他,会怎样选择。
第二,为他们提供身体护理:缓解疼痛,尽可能干净、舒适、有隐私、有尊严。
第三,和他们一起回顾生命里的美好和重要的`事情。
第四,尽量帮助他们完成未了的心愿,让他们不留遗憾地离开。
第五,向他们道歉、道谢和道爱。可以用“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四句话来作为表达的开头。
第六,用心照顾和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不仅是身体的护理,更要有心灵的陪伴。
生命里纪录片观后感 第五篇
这部网络纪录短片,让我想起了我的姥爷,2013年的时候,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作为我们家的老一辈人,他是最后离开我们的,妈妈曾经和姥爷说过:“使劲儿活啊~一定要看到我女儿结婚!”可是,我姥爷只看到了我的老公,却没能等到我们结婚。很相似,也是从医院里兢兢业业熬过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才离开的,是因为我姥爷是因为年纪太大了,并不是因为生病。
姥爷在世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我,姥爷走的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仿佛,我的心上不再是那么完整,瞬间缺少一部分。
小的时候,和姥爷在一起的时光,感觉我的整个童年都是那样多姿多彩,姥爷是个教育出身的人,据说做过40多年的校长,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再童年的记忆中,每逢过年,都会写上许多对联,送给他的朋友们,还会教我和哥哥一起写,只是我们这些后人,却没有谁对这方面感兴趣,所以没有得以传承。
姥爷的人缘还是不错的,校长的时候,结交了不少的老师,后来,会经常到我家做客,在我刚刚学会做饭的时候,爸妈都上班,只有我毕业在家,那时候我还没有找工作,老师们都来看望姥爷,然后我就做了一大桌子菜招待他们,他们也很开心的!呵呵,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招待客人,后来,就没有了。
后来的时候老师们也有时常会过来拜访,只是在我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他们都上了岁数了,虽然老脑筋有些不太清楚了,但是他们依旧会展现他们教书育人的气度,他们的确是桃李满天下了!
姥爷得半身不遂,十多年,一直没有办法治好,他是带着这个病离开的,姥爷和姥姥有三个孩子,大姨、妈妈、舅舅,舅舅在北京成家立业,所以,只有妈妈和大姨会轮流照看姥爷,来我家的时候,那时候爸爸的朋友给了一只英国苏格兰牧羊犬,特别温顺,白天就会趴在姥爷的椅子旁边,陪着爱看电视的姥爷在一起。
刚刚毕业的我那个时候会在网上找工作,就会有很多的时间在家和姥爷在一起,因为姥爷偏瘫是在右面,所以他每天练习用左手写字,写的非常好,真不愧是教育出身的',闲的没事就会用左手练字,虽然没什么大用途,但是在我看来,学习、练习,对于姥爷这样知识层次高的人来说,是永无止境的。
2014年底,我结婚了,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12年在我大姨(也就是姥姥姥爷的大女儿)家,轮到我大姨照顾姥爷的时候,我们都去看望姥爷,老公也去了,那个时候姥爷因为上了岁数,已经神志不清了,不会讲话了,但是在我们的指引下,他明白了,我很快要结婚了,我,作为姥爷的最小外甥女,他是比较宠我爱我的,包括小的时候和我同岁的表哥一样,后来长大了,我依旧会像小时候那样,在姥爷眼前撒娇卖萌,我哥哥却没有了儿时对姥爷那股淘气劲了,所以到了最后,姥爷虽然神志不清,但对我的印象还是深刻的。
妈妈曾经和姥爷说过:“一定要好好活着!看到我女儿结婚啊!最好能抱上他的重外孙!”可是,命不由人,2013年冬天,姥爷离开了我们,这也是他唯一的一个愿望,却没有实现。
在姥爷的生命里,我和姥爷的感情最深刻,当他离开的时候,虽然有许多不舍与悲伤,但是作为他的后代子孙,一定要像姥爷一样,虽不能做到学识的最高境界,但是,我们不会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