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一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与其说是国内第一本记录与精神病人访谈语录的书,不如说它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
本书内容是作者高铭历时4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自己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门等机构,对这群“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加工、整理而来。
书中内容分为多个小故事,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内容让人匪夷所思,却又是这群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但如果你按照这群人的逻辑去推理,那么这也将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如:梦的真实性,她整日生活在恐惧中,不相信任何人,她的恐惧来源于她的梦境,她记得她从小到大的梦境,梦里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基本一样,随时间流失,后来她逐渐接受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梦境生活。梦境中有一位影子先生每次拉着她跳楼,而且影子的先生的五官,还在不停变换着形状,仿佛很多人的面孔。看到这里,我身上也仿佛冒着一股寒气,如果我是她,我也会恐惧。
又如:超级进化论,她觉得我们从胚胎时期起,就已经微缩了整个进化过程。胎儿寄生在母体内最开始母体不适应,后面胎儿就释放出化学物质让母体认为胎儿是个器官,躲避了免疫系统的追杀。
人类之所以进化得这么成功,是因为我们有进化的大脑。有了优质的大脑,我们就不需要獠牙,不需要尾巴,也不需要游泳,不需要夜视,同时我们还可以藐视周围任何生物。
今后的人类,因为大脑进化更高级,于是她大胆推测,会有很多器官退化,但是都无所谓,嘴巴可以变成吸管,只要食物是流质的;眼睛可以更小,因为不用警惕周围的环境;手指可以变成多个,方便打字,腿可以更小,因为油门刹车全用手解决,脖子要更粗,这样才能托住那个大脑......看完之后,我也觉得好开心啊,和书中的精神病人一样,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起来。
再如:人间五十年,她精通与预测有关的一切,四柱八字、星座等。她讲着讲着,她的很多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她觉得她能窥探未来只是某种统计学,就像一颗熟透的苹果必然会落地。命和运,交汇在一起就是命运,你的性格和选择、机遇和胆识,虽然选择和机遇有变数,但是它们会交在一起,形成一个必然的点,很多点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人的命运。绝大多数这种变化会很小,但往往这种很小的变化却对未来有深刻的影响。从很小的一个点开始,一毫的偏差,整个人生完全不同,正所谓:一念之间,万物生或死,一芥之间,宇宙存或灭。一切变化,有时候只是始于那一点点。
她有段时间为此迷茫,不过后面,她就想通了,如果你因为一句话而坐享其成,那么即使机缘巧合得到了什么也会从指缝中溜走,因为你不配拥有它。如果你对未来渴望恨不得从喉咙里伸出一只手去抓住它,那么你得到的往往超过你的期许。
最后她说,命运,很多时候掌握在自己手里,人间一世50年,不要为了活着而活着,要为梦想而活。看完这个故事,我也相信,命运,很多时候看上去是注定的,但实际上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其实,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关于这群特殊人群的故事,如双子中有一对双胞胎,姐姐觉得过世妹妹的灵魂附在自己身上;还有一个患者的关节站立法,他认为只要找到关节的节点就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包括自己的血液的流动和血小板的聚集;还有一个人他能预见未来,他说了很多关于他预知到的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这样一个普通人身上,他却只能疯狂、无奈、绝望和疲惫,事后,作者问了他的主治医生是否相信,医生说他信;生化奴隶中,这个病人每天会洗N次手,而且必须用各种杀菌的东西洗,不计代价的洗手,因为细菌很强大很危险;还有一个人转世了很多次,记得前世发生的.很多事情......
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我是正常人,里面的人是精神病人这种心态去看的,可看着看着,固有的观点却悄然发生着变化,里面的内容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玛雅文明及预言等众多领域,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很奇妙,宽广而辽阔;这个世界很系统,严谨而规则。遗憾的是虽然我们深处这个世界中,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能感知到其中的一点点,更多的事我们一无所知。
很多事情,不是说你了解的越多,你就知道的越多,相反,你了解的越多,你质疑的越多,未知的更多。当有人问作者《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会出第二部吗?作者说不会。
因为好奇,作者决定接触这群人,而四年之后的某天,作者决定结束,停止这种因好奇而引发的接触。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其实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挺好!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二篇
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发现中,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在狭隘的空间和时间中流淌。即使在书中他们是一群疯子。
这个世界好像有点问题,却找不出问题在哪儿。疯子,是在寻找世界,奇妙而诡异的发现,成就了他们的天才。不同寻常的感受,独到的眼界,是他们的不同所在,因此也被视为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或许疯子和天才只是一线之隔,那些被关在医院里的人,他们心中或是眼前的世界与我们不同,或许是陷入了思维的歧途,打开了思维的后门。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的倾听,详尽地体味,顺着他们思维的脚印,翻过思维的城墙,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空间,他们的“疯言疯语”却有像真是的理论。"异能追随者“,时间尽头,超级进化论,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想法,却又是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推导出的。
人是个奇怪的东西,大脑皮层赋予我们思维和学习,我们也思考,纠结过这个更为神奇的.世界。只是我们往往没有打破惯性思维,就像从众心理,平常和传统地思考,每天按部就班,在这个数字世界兜转。“疯子”们苦苦追寻的或许就是世界的定义,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没有确切的定义。佛说这是六首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的战场,哲学说这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是基本粒于堆彻起来的聚合体………
虽说思考是一种正常行为。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谈这种有些高深的问题似乎又有些可笑,我们的生活也并涉及这些复杂的纠结,只有学者才会关心扑朔迷离的世界和真理,对我们来说这里就是人间。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三篇
其实,天才和疯子之间真的只是差那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会被套上神经病这名称,只不过是他们和我们的世界观不一,在我们的眼里,他们的行为是古怪的、与这个世界的社会行为有差异,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有一天你以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就很好的为我们介绍了精神病人的世界。但它不是你们所想的那种精神病人的生活是怎样的,而是一本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世界观。这是一本具有极人文情义的精神病患访谈录,作者高铭多次接触二十多个精神病人来通过,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根据笔录和录音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独特思维视线深刻的所思所想。
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这些问题在我生活里的任何一个角落。为什么别人家有钱?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为什么我那么哀等等一系列的人生问题。如果我终有一天老体衰亟待死时,会不会超脱世界看到一些奇幻的事物。梦里有一个我,现实也有一个我,那到底哪个才是真真实实的现实呢?真实和虚伪就在这一线之间,或者说不定有着两个世界,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你在同一时间做着不同的事,这世界的分界线永远在与任何地方,也许就在面前,可你就是不知道。但是如果真是这样,那一个又一个梦套着的起点到底在哪里,有着这样思想的我是不是也属于精神病患者。
在这本书上,它让我有一种宛如撕心般的难过,难过的恐惧,让我毛骨悚然。它彻底颠覆了我所以为认识的那些精神病人,让我难以相信的是知道他们的'思维是这样如此的开阔,并且他们能够不断思考世界的本质,他们的知识是如此的深厚,进行学术研讨,如此的优秀。他们在商讨表达世界观点时,绝大部分我们所认为的疯言乱语完全听不懂,而且非常具有逻辑性。正是因为这样他们让我恐惧,我才会如此这般“歧视”他们。此时让我困惑是的,他们是真天才还是莫名其妙的疯子?
这是书中精神病人说的话“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很有意思不是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四篇
最近几天一鼓作气终于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奇书。作者对探索未知世界总有无尽的渴望,通过与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近距离接触,认真思索,反复锤炼,最终形成了我国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阅读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
所以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不得不说,用四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与这么多精神病人面对面交流,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内心,很容易被这些精神病人把思维带偏,由精神病医师变为医师精神病的也不在少数。
因为与交流相比,我们更需要进入他们的心灵
而且还有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见人就说,侃侃而谈,有很充分的表达欲望,有些精神病人愣是不说话,对于这种类型,我们要去体察他们的内心,即便和他聊上一年也无济于事,那该怎么办呢?只有靠医师和作者自己长时间去观察,去接触,甚至是模仿精神病人每天生活的一举一动,让他们以为你是“同类”,才会与你交流真情实感,而这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该是一个何等的考验。
他们只不过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差较大而已
之前我以为精神病人都是疯疯癫癫的,根本没办法交流,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而且非常严密,让我们无法攻破。而且有些精神病人对量子力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了解得非常透彻,想和他们顺利沟通就不得不找一个物理学教授在旁边做帮手。甚至有时候会让你觉着,他们才是对的.,用我们的认知解释一些事情确实行不通。所以在读书过程中,经常会惊叹于一些精神病人广阔的知识面,并被他们严密的思维与推理能力所折服。
他们或许真的是天才,只不过他们的思想太另类,异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而无法被接受
比如物理学中有这样的问题,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粒子,会相互干扰,这个叫做粒子的无条件关联特性。又如把粒子A的动能改变,粒子B也会莫名其妙地改变,诸如此类,迄今也没人知道为什么。但有一位患者就可以用她创造的理论解释清楚,而且用平行宇宙理论和超弦理论这两种猜想解释不清的现象,也能用她的理论解释清楚,这一度令作者很崩溃,因为疯狂查找资料之后,并没有什么例子可以对这个理论进行质疑或推翻。这本书中还有不少这样的案例,让你感觉有些精神病人真的是天才,或拥有看穿世间的超能力。然而,他们学科知识再广阔,逻辑再缜密又能怎么样?最终还不是被当做精神病人?为什么呢?其实有时候,精神病并不等于疯癫。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谈到,两个人相隔千里却能清晰地对话、手指点一下想要的物品就能自动到家、世界各国发生的事情透过一块儿屏幕就能一览无余,我估计他也会被称为“疯子”。还有,哥白尼、尼采、梵高当时也被称为是疯子。但也有智商高的人没有或者说没有一直被称为疯子,比如爱因斯坦,有些精神病人也是孤独的,他们内心充实,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但不被大家理解,他们花费很多时间去研究一些问题,形成自己完整的一套体系,但不被大家接受,对于他们来说,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这或许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五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作者是高铭。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这本书被归类于心理学。
我是2017年7月读的电子书,但直到今天才有时间坐下来写这本书的读后感,突然发现里面很的内容都已经忘了,但仍然记得看到这本书的惊艳的感觉。看到这本书,彷佛是打来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从未考虑过和探究过的世界。作者是通过4年的时间以访谈的形式面对面形成的,能通过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曾有过的那种迷茫、彷徨、怀疑等等种种情绪,更能感受到深层次对人生、世界、宇宙、精神的思考。这让我想起电影《盗梦空间》《黑客帝国》和电视剧《大群》,感觉一切是那么杂乱无章,没有什么时间轴和事件轴可循,但却又是那么顺其自然,到最后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每每想到这总会想起米兰·昆德拉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几千年前,中国道家对宇宙或者说万物之源的思考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宇宙的最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看来刨根问底一直是人来的习惯,哈哈)。
和大家分享下当时书中的片段。
我不信有什么神,我相信人类自己就是神——唯一的问题是:人类这个新的神,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技术不毁灭自己。所谓的`科学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人到底是不是能控制住自己所创造的一切,而避免自我毁灭。
这个世界很奇妙,宽广而辽阔;这个世界很系统,严谨而规则。遗憾的是虽然我们身处于这个世界中,可大多数时候仅仅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点点罢了,更多的,我们则一无所知。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是的,我们的认知具有普遍的狭义和片面。
在漫长的时间段落之中,定义一个人是天才还是疯子又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呢?
歌德说过一句话: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这个是对世界的认知,我们对每天面对的世界都有着直接的接触,直接反馈回来,我们只能去感知我们所接触的认知的世界,我们受到我们所感知世界的限制,也受到自身的限制。
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
大家有看过纪录片《微观世界》吗?它展示了森林里、草丛下放大了无数倍的昆虫世界。
你会惊叹于自然万物,地球的某一处隐藏着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变成了森林,小石头变得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
我们以万物灵长自居,回味佛经里这句话: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你见过花的世界吗?或者草的世界?你关注的世界,是什么洋的世界呢?
这个有没有觉得很佛性?我们周围存在多少世界?就像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也没意识我们的存在。
马可以跑得很快,鱼可以游得很深,鸟可以飞得很高,这都是它们的特点。马跑得很快,但是马不会四处去问自己为什么跑得快;鱼游得深,但是鱼不会四处找答案自己为什么游得深;鸟可以在天空翱翔,但是鸟不会去质疑为什么自己可以飞得那么高。我是人,我不会那么快,那么深,那么高,但是我能给去找,去追求那个为什么。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自己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地追寻那个答案。其实有没有答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充满期待。
这样我想起了勒内·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法:Je pense,donc je suis.英:I think,therefore I am.我们都在思考存在的意义,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每个人的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这不正是追寻的意义吗?
所谓蝴蝶效应,那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从很小的一个点开始,一毫的偏差,整个人生则完全不同。所以有个说法:一念之间,万物生或者死;一芥之间,宇宙存或者灭。一切变化,只是始于那一点点。每当我看出那个点的时候,我会试着去分析并且推测它们的走向,再结合各种可能性去判断,那么最接近的那个,就是你所说的未来。在我看来这些都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真的不复杂,当然,也谈不上简单,还是要花点精力和心思才能看懂的。每次看懂一个人的时候,我都会认真地去想命、运之间那些有序和无序的脉络,它们若隐若现,却真实存在。可是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假如我对你说了关于你的命运,那么你会因此而懈怠停滞、裹足不前,还是一往无忌、更加坚定?假如你因此而等着坐享其成,假如因此而奋进激昂,假如命运真的会被一句话所左右,那么我所扮演的角色是天使还是恶魔?那命运还算是命运吗?或者它是别的什么?
命为定数,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即是某个特定对象于时空转化的过程。其实我觉得命与运符合整个宇宙的奥秘,生命繁衍不息,整个宇宙运动不止。
如果你知道了命运,是会懈怠停止、裹足不前还是一往无忌、更加坚定?
如果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这就是:天助自助者。
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看待世界的一切。
云云不知所云,就到这里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六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记录国内精神病人访谈的手记,这本书中开篇就写了作者以精神病人为主题探讨世界观,也许你想说为什么要找精神病人来探讨世界观呢?大概是因为正常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正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毕竟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其实,精神病人也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这点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和从没有想过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过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作者用了四年的时间和精神病人接触,并在最后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中写了不同的精神病人对世界不同的认识,在《四维虫子》中,绝对四维生物可以先看到我们的死亡,再看到我们的出生,没有前因后果,其实我很早就了解了∶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但是不仅如此,我认为这本书中还写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在《雨默默的》中,写的就是一个女孩在不带黑色眼镜架的时候,在外面能够看到每天的颜色,她说∶“灰色就是这天很平淡;黄色就是这天会有意外的事发生,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蓝色就是这天肯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而红色则是最不好的颜色。她的判断从来没有失手过”。这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不过在现在,也存在许多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
其实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假如你看完这本书,再看到这句话时,也许同样会有很深的感触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七篇
现在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写这篇文章纯属于记录下自己对这本书的感想。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和精神病者的对话,记录下精神病的思维观念。目前印象最深刻的是四维虫子篇,虽然看不懂里面说的量子物理生物,但是不得不感慨,精神病的思维世界的确是很强大,一般人很难走进。
小包一直很好奇大家是怎么定位精神病的,去网上查询了一下,百度百科给到的解释就是。
精神病(心理障碍疾病),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现在小包想谈一谈自己看了这本书之后对精神病者的看法。
精神病的世界是没有规章制度,同时思维逻辑又很清晰,他们只相信自己看到、感觉到的,这是个很神奇的'事情,一个目前不存在,还没有被证明的东西,也许他说的是对的,为什么不呢,难道因为他是神经病,就不被认可吗?我想大多数的精神病者希望别人和自己有一样的想法,但是同样的也会对你的不认可不屑一顾。
小包并没有站在他们的位置去思考,而是站在本身是个人的角度,每个人的思维观念是通过接触或者学习到本身存在的东西去定位形成的,但有的时候它也会发生错乱,感受到一些本身不被认可的东西,但是谁能证明它就是完全不存在呢,我一直坚信,目前认为错误或荒谬的事有一天会被证明。万物都在变化,人也不例外。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由自己的喜好和思维习惯去养成的。精神病们的世界很大,大到可以看到世界本质外的东西,同时,他的世界很小,小到只能呆在某一个活动范围。
好吧,小包承认目前自己的思维也跟着混乱了,也许看不懂小包说的,没有关系,因为它就存在于此时此刻,下一刻改变了,也说不准。最后想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确是本很优质的书,推荐大家可以去了解下哦!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八篇
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中,《苹果的香味》这个故事说的是一天同学们问苏格拉底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然后拿着一个苹果,从每个同学身边走过,让他们集中精力,注意闻空气中的气味。走了一圈,他问大家有谁闻到了苹果的气味,这次只有一个同学举手,说是香味;苏格拉底又在同学们中转了一圈,继续问,这次绝大多数同学都举手了;他又走了一圈,这下,只剩下一个同学没举起手,他左右看了看,也慌慌张张地举起了手。苏格拉底最后问大家是什么味的,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是香的,可苏克拉底却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假苹果,没有味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人要坚持真理并不是简单的,首先第一关就是不要被荣誉、金钱或其他等等诱惑,像文中第一位学生,想得到苏格拉底的.表扬,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他就放弃了真理,即使什么也没有闻到,他还是把手高高的举了起来,还大声回答苹果是香味的,这个同学还没有进门槛就”摔了”。
第二关有许多人都“败”了,他们想跟别人比,觉得别人答的上,自己也要答得上,要不也太没面子了,这样就又有一部分人放弃了真理,选择了回答苹果有香味。
即使有些人过了第二关,那第三关就不一定了。第三关是权威,许多同学都觉得如果自己要是答不上,就会挨批评,他们怕了,只好放弃了真理。
最后一关就更难了,当你“战胜”了权威也不能得意,因为你还有更强的“对手”,那就是群众,当所有人都放弃了真理,他们就会以团队来针对你,这不是,最后一个同学也被群众这庞大的力量给“压倒”了。
在现实中就更加了,会有人不断干扰你,让你不再坚持真理,变得随波逐流,只求与大家一样。如果大家都这样,还会有真理的存在和伟大的事业吗?读完这篇文章,我希望自己能有勇气做一个坚持真理的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九篇
这几次我们的语文阅读时间,一直在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书中的各个故事始终贯穿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不理解的东西,不要轻易下定论。这本书的作者所探寻的,是这个世界真实的面貌。他以为,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盲人摸象,只不过,盲人依旧是盲人,即使再怎么摸,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许就只是一堵墙或一根旧麻绳罢了。人类也有自己的思维局限,但突破常规的思维——或者病态思维,也许可以突破困境。从本质上说,生物体是一个病变的过程,思考的病变,很难说不是另一种病变。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其中一些精神病人确实有过人之处,可能就像书中讲的与时代脱轨的人们,思维超前,与我们格格不入,有神奇的`“四维虫子”,也有为了她而去犯法,不惜变成精神病的……他们的想法太奇妙了,有些甚至有严密的逻辑,让你不得不相信。当然还有一些很难理解的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飞机,每天在草地上伸开手飞奔,居然还有人以为自己是炸弹也跟着一起跑。哈哈哈,真的很奇妙。
其中最敬畏的是一个试图还原玛雅文明的人,他本为公务员,一天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去研究玛雅文明,从零起步,逻辑严密,并且有理论支撑,真的很佩服,比专家都专家,当今时代,如不是一个精神病谁会放弃自己的一切去因为兴趣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时代牵扯太多了,红尘滚滚,功名利禄,羁绊难行。
看完这本书,回顾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站在一个高度去审视自己,总觉得自己会被带跑偏。书中的一些故事让我接触了一些从未涉足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知识面,感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少,对未知是多么的敬畏,甚至是害怕,人是多么的渺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十篇
如果有一个疯子坐在你左边,一个天才坐你右边,你会更靠近哪边呢?正常人的答案几乎全是右边,我的答案也是一样。但当我读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决定坐中间。作者高铭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要问为什么,他问周围的正常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并没有认真的回答,因为他们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事业,爱情、家庭。失望的作者决定带着复杂的心态,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作者高铭是我看到最勇敢的作者,他花了4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常态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创造出这本书。
你听过一个笑话吗?有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着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医生都看过了,都说没救了,但有位心理学家,他不说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和他蹲在一起,一个礼拜后,终于有一天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的往心理专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吗?”
作者也碰到过这样的患者,作者也问那个心理医生,一样装着陪那个整天观察花花草草石头的人一起观察,他们最后交流了起来,那个患者尽发现了石头也有生命,蚂蚁是个细胞。当我读完这篇《生命的尽头》时,我很惊讶那个患者的思维和她那对万物的观察。她将蚂蚁族中,蚁后、幼蚁、工蚁命名为了“松散生命”,她将蚂蚁家族比作为“人们的细胞运动”,这也许是科学家观察不到,想不到的`,因为一个正常人不会去留意路边的石头有生命,也不会去认真的观察蚂蚁,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人们也曾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因为他也如那患者一样一有闲暇时间便对花草发呆,但当法布尔著成《昆虫记》时,人们非常惊讶,不再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那些名人中“疯子”并不少,梵高、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因为他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们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世界观。
我想,这位患者也会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疯子中有许许许多多名人,我想他们应该变自己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应去倾尽他们,他们不是我们骂的对象,他们只是想法、世界观点、看待整个世界的方面不同,我们应去倾尽他们关爱他们。
朋友,跟我一起来倾尽这些疯子吧,当我们坐在天才和疯子中间时,我们不在去靠近天才,而是坐在他们中间!朋友,请改变你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其实他们很善良,朋友,请留意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天才还是疯子,你都会观察到他们的优点。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十一篇
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我读到了这样一句话: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但却只有他的存在。他承受全部寂寞等待着,他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所谓疯,只是我们在面对我们无法理解的人和事而定义的。因为我们的世界,还没有准备好容纳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看完这本书后,且不去仅以常人的角度去评判他们是否真的疯了,但至少有那么一点我可以肯定――有那么一群疯子,是孤独的。
事实上,疯即是一种痴。无论是对宗教信仰的迷信,还是对某一件事的过分执拗。在“思维虫子”、“时间的尽头”等章节中,我看到了一群物理和哲学天才几近痴迷般的剖析与追问。他们执着于追求自己所坚信的东西,或许从某一个角度而言,他们并不是真的疯了,只是太过痴迷。但站在这个角度上去想的话,我似乎又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当痴立于生活则是天才,当痴脱离生活则是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以对话的方式为我们呈现,让我们用自己的主观去看待疯子的世界观,而作者不做太多的评价。这也让我突然想到了“真正的世界”那一个章节,那个年轻的女孩心里一直自问着:你有没有想过你看到的'世界也许本身不是这个样子的?抱着对真正世界的疑虑,她决心试着用他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于是她开始不停地模仿别人,了解被模仿者的心态以求能用对方的眼睛看世界。身边的很多人都觉得她被“附体”了,她被认为是一个疯子。可事实上,她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只是多了常人无法理解的执着。
真正的世界到底是怎样呢?可能最终也没能得到答案?索性,那个被人称作疯子的思考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这句话说不出哪里好,但却在我的心里留下来一阵困惑,久久未能平息。
这本书里大多数的疯子,都是一群孤独的守望者。他们有着不被常人所能接受的甚至是滑稽的坚信,且不论这种坚信的是非对错,因为我们大多也不过是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去评定罢了。我们可以否认乱力怪神,但有谁敢否认外星人的存在?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像书中一样的那群人,是该同情还是该嘲讽?但也总不至于去相信支持吧!
一念疯子,一念天才!一念清醒,一念癫狂!书上说: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面对这群孤独地守候着他们的那份执念的人,虽不愿去细想他们所说的,但我想,我愿意去听他们把故事说完,倾听他们的别致的思考。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十二篇
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这本书,我便试着读了,读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其内容的真实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觉得他们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时间合适的是普通人,早一点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认为。)
我不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子虚乌有,只是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但我们不知道的就不代表没有或不正确,只是我们的见识达不到而已,就像书中说的:蜡烛照不到的地方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当看完几个关于物理科幻的章节时,我感觉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释一些科学谜题,不管正确与否,思路很新颖。我总是边看边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对蚂蚁,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让我惊呆了,想法新奇,但逻辑却无懈可击,我们过去的观念太循规蹈矩了,就像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生命必须要有水,总是用自己来做标准,难免有些狭隘。另外一些哲学的东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这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尽快尝试(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毕竟不是谁都想听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但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摆脱常规思考吧。即便书中内容不是真的,当本科幻小说看也是不错的啊!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十三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其实在很早以前就买了,最近搬家,收拾了一番,从书库里看到这本书,就又拿出来看了一遍,我觉得读书有一种随心所欲的心情,想起来看,喜欢看那就去看,很多时候有些书就刚买的时候看了一眼,便放在了某个角落,然后有一天,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在了自己的视线,突然想起,啊,原来自己还买过这本书。
回想当初买它的理由,然后又把它重温一遍。零零总总算起来这本书我也看了差不多三遍了。想来还是写一篇读后感吧。
当初买书的时候好像是想去书店观看心理类的书籍吧,但是一进书店就看到了书架上的这本书,看了就舍不得放下了。
按照作者的话来说本书就是对不同的精神病患者采访,然后把录音整理成书,标榜的也是所写故事都是真实的。但是阅读过后我对于他说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除了书中光怪陆离的精神病患者的世界,还有我遇到的精神病患者和书中的相差甚远,后来也看了一些作者的访谈,说其中只有20多个故事是真实的,至于哪些是真实哪些是作者杜撰就不得而知了,其实抛开作者所说的真实性,仅当作一本奇幻的小说来看也是不错的,毕竟文中确实有很多不同于社会大众的所认知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嘛。
文中每个故事的病人都很有特点,包含了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有的病人认为世界是有灵魂的,并跟身边所有人都说了,然而没人相信,之后就被送到了精神病院,这让我想到自己小时候也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如总会觉得一张纸,一本书,甚至于一块石头都有生命,以至于写字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看书的时候都不敢折叠,就怕弄疼它们,我一直以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后来和别人说了过后,都笑话我,才发现原来就我一个人是这么想的,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很多想法也学会埋在心里,就像作者和主人公说的那样,想不被当神经病,就把一些想法藏好,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和灵魂盘起尾巴挤进躯壳当人一样,因为这个社会还没有准备好接纳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有的可以预见未来,主人公因为狂躁而进了精神病院,而狂躁的原因就是因为可以看到未来的信息,却没办法捕捉,很多人都想当个先知,觉得那样会很酷,伟大一点甚至觉得自己能拯救世界,比如我以前中二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当真正可以预见未来的时候会不会像主人公一样也让人觉得折磨呢。
有的年纪只有17岁,但他对绝对四维生物,量子物理的研究、想法让有的教授都没法子,作者也不得不听一些讲座,拜会物理和生物学家,才能勉强交流,也是因为这个,有段时间我对量子物理产生了兴趣,查阅一些相关书籍,比如《寻找薛定谔的猫》,《上帝掷骰子吗》,《见微知著》等,但说实话,还是无法理解,看不懂,嗯大概就是我太笨了,思维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但并不妨碍我设想,如果绝对四维生物真的存在呢,严格来说时间是我们人类赋予的词,而时间是否真的存在呢。细思极恐,也许主人公是天才,可惜生错了时代,正如文末写的: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有的人格分裂,自己杀死自己,有的认为自己是细菌的奴隶,有的觉得自己看到过外星人,地球有更高的文明,而我们属于被遗弃或被欺骗的伪装的'文明,虽然在大部分人的理解和认知中他们不正常,但通过作者所描述出来的可以看到,他们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成熟的,和他们对话甚至一不小心就会被带进他们的世界,逻辑清晰,思维严谨,就好像他们构建出了一个新的我们所不了解的世界。
也难怪书中会写着:千万千万不要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思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很多故事读下来,都迫不及待的想去了解,充满了求知欲望。
读完本书,我会想很多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的问题,量子力学也好,超级进化也好,哲学,微观宏观也好,宇宙论也好,发现自己真的很无知。虽然书中有写到:不论你看见了什么,请不要对号入座!但在看完一个故事后总会忍不住发散性思维,想很多。其实潜意识里也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假的,但还是忍不住想万一是真的呢,对于正常人来说,那是另一个世界,没有一定的定力和成熟的世界观,不要去接触。
大部分故事我都已经忘记了,但是当时读这本书所带来的感触却还记得很清楚,很多时候读到一半都不敢读了,放着,过段时间再继续,因为我怕自己被里面的人带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害怕发现自己或许是个精神病患者。
看完本书,其实我明白应该粗略的看一下,就当普通的小说来看,不能深思,不能多想,否则越想越觉得他们的观点或许是对的,他们真的是天才,然后进入思维怪圈,自我怀疑,不禁会想在他们眼中,我们是不是才是精神病患者,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我们,理解不了他们的思想。但还是忍不住想,包括其他延伸的,所写到的知识,也会忍不住去了解,这样一看也不错,起码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面。之所以害怕,只是因为那些东西都是未知的。但就如书的最后写着:给自己一个尝试着去了解,辨析的机会,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不管这本书真实与否,至少它勾起了读者探索的欲望,不管哪方面,也是好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十四篇
倘若让我说实话,应该很多人看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以后,都觉得自己是个精神病人,不觉得是的也会质疑自己。有点隐喻,有点刺激,天才与疯子只在一念之间。那些进入精神病院的不单单是普通人,也有很多高学历和某个领域的专家,更是还有精神科医师。如此有质量的精神患者,说着还貌似符合各种哲学逻辑原理的观点和想法,让人不自禁地认同和站队。
你在追求什么?在满足了物质条件后的我们,更多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宇宙之大,你若想要彻彻底底地征服,说句比较绝对的话,那是完全不可能。要么就是进了精神院要么就好好地把好奇心藏在内心不要示众。我想起旧约圣经的一个故事,人类的先祖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肥沃土地上子嗣繁荣,物质异常丰富,这时就想要建造一座巴别塔通往天上,以传颂自己的.名誉。上帝迁怒于此,于是让这些建造的人完全互不听懂语言,不能进行沟通,结果这通天塔也就无法建成。看着是不是有点相似之处?不管是趋于好奇心,亦或是心灵空虚想要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个什么样的位置,还是为了进一步发现宇宙的更多奥秘,无非都是自我不满足的驱动下,想要得到更多的答案。没有什么天才,没有什么疯子,都是一个正常人,有的人想得多些,有的人想得少些,有的人转牛角尖偏执于一个答案,有的人放宽心态,更愿意只是活在当下。这个世界,承认的是宇宙很大,人的脑力开发还有巨大的空间。这不就得了,不管有没有上帝,未解之谜如此之多,人类的智慧如此有限,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如此渺小,有什么理由不多谦虚和恭敬呢?一个个被认可的学术观点和说法,难道就一定是最准确的定义和原理吗?最早的地心说不也在后来被推翻了吗?人类是猿猴进化来的不还是大有争议吗?不要为自己所知道的一点东西沾沾自喜。疯子未必真的就是疯子,天才也未必真的就是天才。眼睛所见的都未必是事实的真相。
人生若只如初见,爱是永不止息。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第十五篇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你是否相信这是一个精神病人说出来的话?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同的。而精神病人及各种患有心理疾病的特殊群体,其实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恐怖。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或许颠覆了这个世界,违背了科学的客观事实,但是总能让人从他们眼里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都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守住那条线便是守住了整个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算是一部访谈录,作者通过与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对话来让我们了解到疯子抑或说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不同于寻常人的世界观。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在一个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却陷入心理困境的少年眼里,“人们是一个长长的虫子怪物,从床上延伸到大街上,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公司,延伸到商场,延伸到好多地方。因为我们的动作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所以跨越时间来看,我们都是一条条虫子,从某一时间段开始,到某一个时间段结束。而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绝对四维生物,它们先看到我们死亡,再看到我们出生,没有前后因果。”或许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思维虫子,但少年强大的想象力确实令人震惊。虽然不能以正常的思维去看待他的观点,但是,儿时的我们也都曾有过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也会不理智,也会幻想,我们又何尝不是疯狂的呢。
只是我们习惯于这个世界是我们认为的那个样子,而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什么都是正常的、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从各个方面来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而我们都没有错,只是我们都有各自的认知方式。
我们肯定都吃过苹果,可是在你看来,苹果是什么味道呢?甜?脆?还是清香?或许看起来完全相同的两个苹果吃起来却是完全不同的味道。但是在一个精神病人的世界里,他是拿着预先准备好的苹果,一步一步地品尝着,陶醉地回味苹果的滋味。他心有坚持,偏执成瘾,但我们又何曾有过他那样的用心去感知事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这个特殊群体充满了敬畏,因为他们创新了我们看到事物的方式,他们教会我们凡事要充满好奇心,这样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