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要如何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4篇网络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络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4篇 篇一
五月的花海,格外迷香。在这一年中承上启下关键性的季节,我们相约武局党校,集中培训网络新媒体相关学问,总结过去工作阅历,学习当下先进媒体学问,把握将来宣扬工作要领,助力铁路媒体宣扬工作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为服务铁路进展营造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口碑。 xx月31日至xx月2日,我有幸参加了局党校举办的20xx年全局网络新媒体工作培训班。此次集中学习,汇聚了来自我局69个单位100多个优秀通讯骨干,大家齐聚一堂,集中充电,相互学习,沟通阅历,共同近距离倾听新浪微博、腾讯大楚网等资深媒体人的精彩授课,感受一次思想的洗礼。培训过程中各位领导及媒体专家的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养着我的心田。讲师们丰富的网络案例,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一、以"双微平台为突破口,创新运用媒体形式 在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下,微博、微信无疑是市场份额最多,关注度,运用最广泛的媒体形式。 首先,微博依旧是突发大事集中爆发平台、第一信源。是公众知情权和表达意愿的重要诉求通道;是政府、企业形象宣扬、危机管理不行替代的平台。铁路身肩公益,打算了其微博的政务属性。铁路微博突出面对百姓贴心服务,准时发布信息、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性,已成为铁路做好网络舆论正面引导,提升公信力,树立良好社会口碑的重要抓手。运营好铁路微博平台需要设立专项管理制度,增加风险防范意识;面对广阔网民,要端正服务态度,勤思索,多互动,善总结。
其次,微信已然成为人们不行或缺的生活方式。自宜车新媒体成立以来,微信运营开头步入正轨,《视频直播》、《乘着火车去春游》、《企业宣扬片》、《VR全景》、《夜话读书》等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作品均受到用户全都好评,有效的传播了宜车声影。虽然成果显著,但问题也不少。目前平台涨粉遭受瓶颈、缺乏粉丝互动、关注群体不均衡男女比例达7/3等问题突出。 针对消失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转变传统的"5W文字表述方式,以贴近用户、通俗化、短句式的方式加以改造,降低用户的抵触心理,提高作品传播率。二是创新利用媒体形式,实现媒介交互融合,例如全景视频直播、全景趣味动图、线上直播等,以丰富平台内容,增加吸粉力量。三是讨论用户心理,参考用户先知需求、价值需求、忌难求简需求。四是准时回复粉丝评论,把用户当伙伴、当伴侣,虚心听取粉丝看法建议,同时适当开展活动征集粉丝看法,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
二、严把宣扬关口,提高舆情风险防范意识 网络是把双刃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面对互联网资本构成日趋简单化及网络交互性日益增加的局面,网络舆论异军突起,形势严峻。一般而论,面对错综简单的新型舆论环境,铁路部门往往处于寡不敌众的劣势,而观众"自然 地具有和善、怜悯、公正等道德优势,加之新信息传播技术带来的诸如匿名、示意、传染等适合"起哄嫁秧的集合心里机制,舆情处理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成立舆情监督机构,完善舆情考核机制,建立舆情应对机制,准时的发觉舆情、研判舆情、处理舆情;二是坚持诚恳为本、准时发声、依法依规的舆情处理原则。处理舆情反映要快,应对要敏捷,回复要精确 ,处理过程要细致;三是处理舆情要有前瞻性,未发声、先研制,错了态度要恳切,遭受诬陷坚决斗争,误会误传奇妙解释,特别状况下可以向相关媒体寻求关心。力避"化危为险、力求"化危为安、力争"化危为机。 三、助力网评提质上量,营造和谐外部环境 网络评论是网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有着重要的社会训练意义和社会引导作用。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进展,社会监督越来越严苛,群众的各种呼声接踵而来,如何答疑解惑、调整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开传播误区成为铁路舆情处置的重要使命和严峻考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铁路网评提质上量。
1、增加评论的附加值。即作为评论员,你应当懂的比别人多一点,能说出来的东西比别人多一点,能够供应的有价值信息比别人多一点;
2、增加评论的可信度。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专业学问,而专业的学问才更能让人信服;
3、提升评论的文字功底。文理通畅的文章才能赢得更多的关注。相反,平淡无味或过于艰涩的行文,必定会让人失去阅读的爱好。
所以,要写好评论,除了有独特的观点触角,更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四是增加标题的含金量。一个好标题是一篇胜利文章的一半。级别越高的媒体,稿件来源更加是供远过于求,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是稿件能否步入编辑"法眼的敲门砖。同时,标题中要能够直观表达笔者不同寻常的思想和高度,要在芸芸众生中给人标新立异的感官。
四、广纳人才,打造过硬宣扬团队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开放的体制之下才能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阔景象。在新媒体建设的道路上唯有不拘一格,开放舞台,才能广纳人才,实现创新突破。将来的宜车新媒体,需要集大家之才智,只有坚持公正、公正、开放、共享的运营理念,发扬媒体成员创新、勤劳、协作的优良品质,才能真正实现讲好宜车故事,传播宜车声影的目的。
网络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4篇 篇二
新媒体的本质和运营究竟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老师的几页PPT让我感触良多,他是一线运营新媒体的决策人,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他所总结的新媒体的发展有几条,令我记忆犹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悟:
1.新媒体并不“新”
新媒体对新闻的记录上仍然体现了新闻的原始特点“快”,如果没有抢到第一“落点”,在第二落点上制作深、新的新闻也是补救。而原来报纸上的“通讯员”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的“朋友圈”,在微信微博朋友圈寻找更直接更纯粹的“现场新闻”是现在新媒体制作的途径。
这里点出了新媒体的本质,它仍然是遵循新闻规律的媒体,只是呈现的手段更先进更快捷。给我们的提示是:新闻机构仍然要在传播新闻上寻找出路,纸媒一定要用制作新闻的思路、方式来运作新媒体,让新闻更快更贴近读者。
2.内容需要“新”思维
“从内容至上到用户至上”——体验时代的到来,就是服务时代的到来
这个关系的确立,就打破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受众”内涵,纸媒从前建立的“传受”关系被重新定义,就要求我们办报、办新媒体都必须遵循“有用、方便、服务”的思路,从政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各类新闻,都以有用信息为尊,评判稿件的标准要发生变化,考核制度发生改变,编采人员才会跟着这根“指挥棒”走,渐渐扭转多年习惯的写稿思路。这并非一日之功,但是成败也在此举。
所以,钱老师的以下三条文字写得非常关键:
用户思维三要素:
(1)你的目标用户是谁?
晚报的用户多为中老年,最近集团领导要求字号变大排版变疏的也是在适用用户的需求。人民日报最近刊发的经济专刊,大多是普及金融知识的角度去介绍去解读,而不是悬幻空洞地运用专业术语拉开与读者的距离。
(2)目标用户要什么?
中老年读者注重养生健康信息,国家发布的权威政策,晚报在健康专刊、科普专刊即网络时代电脑科技知识伯普及上应加大力度,把知识传递到百姓中,真正有教化和启蒙作用。
(3)怎样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简约、极致
手机成为“纸”端,不仅要有现场新闻的场景还原记录,还要有历史资料、多方评论以及未来发展走势,“极致”的要求突破了纸质媒体的局限,让更多背景和延展性材料走进“焦点”新闻中来,这已经不是所谓“焦点”新闻、深度新闻的要求,而是当下新闻的“普遍”要求。更简洁的设计、更方便的用户界面、更高雅的外观、更舒适的持有感……加上这些形式,就更容易达到用户的需求。
3.对沈报集团的有用启发
(1)主流媒体缺少的“四力”,比起商业网站和民间高手,主流媒体在信息处理上的四个弱项:引爆力、发酵能力、推广能力、扩散能力
主流媒体信息处理上的弱项暴露了目前新闻工作的短板,即做新闻不能够抓住眼球、后续新闻跟踪和制作跟不上、发布新闻手段单一和受众狭窄。
引爆力:即制作的新闻有冲击力,瞬间抓住读者,这里面有标题制作、群众关心等因素
发酵能力:即能否持续延展追踪新闻并根据新情况为焦点新闻注入更多吸引人的后续新闻;
推广能力:即能否将编采制作的深度新闻产品介绍发布给读者,即阅读人群能否跟主流媒体匹配,渠道是否多样
扩散能力:主流新闻媒体的读者能否主动成为传播者,继续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扩大新闻的影响力
这四力的缺少让我们在新闻编采、发布、推广等方面自检,具体到措施就是:
A记者新闻做得是否充分,考核标准要变化
B深度全面做新闻的能力要提高
C是否要求全员转发、平素积攒庞大的粉丝群
D向中央级、其他地区媒体推广代表沈报品牌的新闻
(2)新媒体拓展的重点:移动端、可视化、直播化
截止20xx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7.7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7.5%。
这个方向是经过多家传统媒体尝试并实践的准确方向,目前上报集团也是走的这条路,他们研发的APP和公号都产生了影响力,新老媒体影响的人群仍然占上海媒体中的头把交椅。目前,沈报集团在巩固三报人群对纸媒的信任外,已经明确:做好两微一端的“新媒体”发展方向,是附合媒体发展规律的,集团领导对形势的判断还是明智和敏锐的。那么我也在思考,如果何在这三个重点方向上具体扎实的实行呢?就沈阳晚报来讲,我有如下建议:
A.全员考核方式改变,对纸媒A稿的考核拿到新媒体上,以阅读数、转发量为标准
B.鼓励“全能记者”摄影拍视频,用更多图片释析新闻,易于阅读
C.借助影响力大、有观众多的直播平台,输送直播大号,比如沈阳晚报现在的“一直播”,也可以申请多个大号,比如头条号、快手等等,输送服务性信息。前年“沈阳晚报60路记者直播暴雨路况”就起到了主流媒体的作用,影响力强。
D.鼓励记者个人“大号”,自媒体泛滥的情况下,记者的编采能力、占有权威信息的全面性能够成就多个大号,只是在“大号”收获期,规定好贴附广告分成比例就好,甚至在广告部统一为沈阳晚报各个“大号”寻找广告的前提下,规定好分成,让企业和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新媒体带来的红利。事实上,像咪蒙、六神磊磊读金庸等大号也是机构在运营,如果报社以个人大号为项目,多方分成小组共同运营几个大号,也会有所营利。理财、医疗、读史这些方面,如果打上鲜明的个人特点又能够占据机构优势,扶植起来会为沈阳晚报新媒体加分的。
E.一些公号可以联合投资人共同创办,引进外面资本,做大服务做到极致,才能够在当下媒体转型期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
F.培育扶植要有耐心,考核赢利要有限制,以季度为考核期限,粉丝增长与效益增加势头好的就继续鼓励,如果下滑或没有前景的就适当调头重新定位或开别的公号。机构扶植下的公号收放自如,比个人奋斗要收效快。
G打造“卖字”“卖视频”平台,集团里面记者所有的才华都是以文字创意为基础的人才,集中旗下优秀记者打造人才库,“海量原创”平台,像网约车一样,订制“公文写作”“文娱台词”“剧本创作”、“小说创作”“文案策划”等类库,有预约写稿的需求平台和作者稿费分成,同时收纳全社向全沈阳的文字人才、视频人才,成为沈阳最个性化的创作平台,可以叫“滴滴写作”。
(3)未来新闻采编需要具备的新技能
A.分析与整合规模庞大的数据的能力
这个就是记者的编辑能力,大量阅读之后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探索精神,跟主动积极性有关,事实上是跟记者编辑的积有思考和行为方式有关
B.利用网络进行联系和发展信源的能力
编辑要有约稿能力,要有敏感性,在平时的工作中多联系“通讯员”多注重各个领域里面的专家、大V以及草根作者,遇到突发新闻或者专题新闻有更多渠道获得新闻资料
C.编辑高水平搜索网络信息的能力
这个就是需要利用各种搜索引擎集纳信息,像研究生写论文一样掌握好必备的资源进行融合提炼。
事实上,这些能力就是在以往信息馈乏年代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只是在当下海量信息情况下,多思考、勤动手、有追求的编辑就会自动运用生成这些能力。我们的集团老一辈编采人员在传帮带下一代编采人员过程中,应更新标准,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手段,这样才会为年轻编辑记者开创一个完美的新媒体环境。
(4)传媒业增加了大量新兴技术岗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传媒业的广泛应用,各媒体对IT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相应的新兴岗位不断增多。
技术是新媒体快车发展的另一只轮子。我们驾驭新媒体需要各种技术支撑,编采人员需要掌握使用的能力,而IT人才则需要研发能力,在各种新媒体的使用手段上为内容服务甚至引导内容,形成新技术与新内容相得益彰,这才是新媒体平衡发展的保障手段。
网络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4篇 篇三
关于我们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我想说的是“房子要建,后花园也要建”,建房子是《青春武铁》的基础,而建后花园是对《青春武铁》的完善,有房子而没有花园只是一栋漂亮的房子,有房子再有一个美丽的后花园,它是一栋别墅。我们期待后花园能改变房子的格局与风水,使它活力满满,生机勃勃,房子与后花园之间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彼此成全,互相依托。我们的新媒体既需要与铁路有关的内容作为基础,同时也需要更多贴近青年生活吸引青年目光的内容。在内容上“眼前两碗饭粒,心中一片飞鸿,既要生活化同时须富有情怀”,在合理的范围内,以自由之姿做自由之内容。
说话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但要切合时间场合,还需要言谈技巧,比如是否生动有趣,需要言谈内容,比如是否富有逻辑是否言之有物。再者需要在表达自己与顾及听众中找平衡,不然言而不明传而不达就失去了言谈的初衷。我们常常说某人讲的好,一方面是因她发言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因其人本身的魅力,喜欢一个人说的。话从而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个人从而喜欢她说的话,往往互为因果。有人喜欢侃侃而谈,有人钟意保持沉默,有人喜欢到人群中去,有人钟意消失在人群里,还有人钟意旁观发觉其间有趣的人和事……
我从寂静中来,到热闹中去,最终再回归到寂静里,而相逢的有趣就在于你发现那一两个可爱的人有趣的事。有些人的魅力是天生的,她们自然生动真实可爱,有一种浑然天成却不自知的美感,在人群中闪闪发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她们不迎合他人只自在表达自己就已是他人眼中的风景。谨以此文献给参加培训的同学。
网络新媒体培训心得体会4篇 篇四
五月飞花轻折柳,粼粼神光迎艳阳。在这美好的时节,我有幸参与了市里统一组织的“新媒体传播与建设培训班”。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汇聚了来自全市不同新闻战线的近六十名业务骨干,大家济济一堂,集中充电、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聆听教授、专家、学者的精彩授课,丰富的网络案例、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经过总结,本人获得以下心得体会。
一、移动微时代如何做好报道
“没有专业的能力,任何正能量报道都可能被质疑。”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许燕教授讲的这一句话,被我深刻铭记在心。作为传统媒体,我们往往在时效性、互动性、用户体验等方面,与新媒体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做出受众爱看的新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考验。
1、要在选题上下功夫。作为一个在偏重舆论监督类栏目工作的新闻从业人员,我们要把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市民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机结合,定期策划重点调查报道,这样既能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又可以提供更鲜活的案例给领导进行科学决策,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栏目的价值。
2、报道要尽可能的客观、完整。舆论监督类新闻,必须尊重事实,不能有任何的虚夸、夸张、更不能无中生有,任意编造,报道中要尽量采访到相关各方的声音,用客观公正的语言来表达,把矛盾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来,不能夹杂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尊重事实逻辑,让受众自己感受和判断。
3、报道要有深度。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深挖事件的背景和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事件的重要性和它会造成的后果,以及如何来正确的应对,让受众明明白白的知道结果。
4、精心制作新闻标题。标题是吸引受众的一大利器,一个好的标题,能够提高受众的观看和点击欲,标题要突出重要的新闻价值点,还要贴切传神,让受众望题而知文意的同时,更要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5、最重要的是突出故事性。采访和撰稿过程中,要注重展现新闻故事情节,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视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
二、新型、主流媒体如何更快融合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朱春阳表示,“传统媒体是以正面宣传为能力结构主体,新型媒体是正面宣传能力+危机沟通能力的协同发展,媒介融合的本质是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融合,新型主流媒体的核心价值是降低两个舆论场的摩擦力,推动更高程度的社会共识达成,而不是激化冲突、加剧摩擦。”这一段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媒体融合的本质。
1、突发事件,主流媒体更应积极发声。进入自媒体时代后,网络上不时出现负面舆情,一些传播范围较广、群众意见较大的事件,如果单纯的使用删帖、打压的方式,很难让群众认可。此时,就需要主流媒体使用巧妙的方法,智慧性的发出声音,通过选取广大群众和党委政府都认可的角度报道,来引领舆论走向,而不是在关键时候失声。
2、媒体融合后更应突出快速、创新。在自媒体高度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想更加吸引受众的眼球,快速推出新闻是必不可少的,一些突发事件,不能等待重重审核,在广播电视播出后再上网推送。而是要在第一时间,把现场图片、短视频和简单的文字介绍,通过客户端或APP推送出去。此外,文字、图片编排等要经常推陈出新,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关注。
3、抓住主要受众群体。不论是APP,还是正常的新闻推送,新型媒体的主要受众,是一些年轻人,我们要瞄准这个目标,想方设法牢牢抓住他们的心,把他们喜欢看、喜欢听的新鲜资讯,用他们最容易理解和认可的方式传送到他们面前,让他们更加认可我们的新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