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是漂亮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幼儿音乐教育心得体会(推荐4篇),仅供借鉴。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体会(推荐4篇) 篇一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作者
林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事无成”。贝多芬也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可以让幼儿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一、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快乐歌唱。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和快乐,是《纲要》倡导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实践的一种思路。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对《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合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孩子带来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如何挖掘《喜洋洋与灰太狼》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一般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音乐的选择来源于幼儿,这是让幼儿享受音乐快乐的前提!怎样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呢?
在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和反复思考后我感到, 以前的音乐活动往往是教师设计活动形式,幼儿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唱《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歌!”“我想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歌来跳舞!”“我想用来打打击乐!”“我想画喜洋洋与灰太狼!……”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孩子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一个主题,多种表现空间,让孩子得到满足。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了“明星秀”、“舞台秀”、“乐器秀”、 “画家秀”四种供幼儿自选的多种机会和条件。
二 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性地歌唱 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幼儿歌唱活动中,要真正做到“尊重”,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以前,我们都太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兴趣的培养。常听到有老师批评孩子: “听你唱的什么?歌词都唱错了!“瞧,你又唱又跳的,乱七八糟!”也许,这些“唱错了”、 “乱七八糟”就是孩子的一种创造。但老师粗暴的批评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信心,于是,这些幼儿不喜欢唱歌,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孩子天生是爱音乐的,这样的结果怎不让人心酸?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许幼儿的歌声不太优美,但这正需要我们去引导;又唱又跳乱七八糟,这正是他们艺术创造的萌芽啊!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幼儿特有的表现方式。在歌唱活动中,我注意用语言、眼神和手势鼓励每一个幼儿放声歌唱,大胆地表现自己,特别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幼儿,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大张旗鼓地赞扬:“××你真棒!”“唱得好极了,大家欢迎!”我还注意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老师进行直接地交流。在一次韵律活动《欢乐颂》欣赏音乐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怎么没有歌词呀,让我们来编吧!”我立即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每一个幼儿都热情投入,编出的歌词既有生活情趣,又富有韵律感,效果好极了!
三、开展游戏表演使幼儿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幼儿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她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如在《三只老虎》中,我轮流让幼儿扮演小老虎和妈妈,在《秋天》歌曲结束后,玩扫落叶 烧枯叶的游戏;《堆雪人》结束后玩冰雪融化的游戏……通过声音的轻、重、缓、快和表情动作变化,自然而然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他们体验到了音乐游戏表演的无穷乐趣。
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四、 让幼儿生活在音乐的海洋中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他们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海洋中,以激起愉悦的情感和兴趣。来园接待时放一些节奏明快的童谣和乐曲;早操前放雄健有力的进行曲;活动间隙放优美舒适的圆舞曲;进餐、饭后散步放缓慢流畅的舞曲;午睡时放柔和安静的摇篮曲;起床时放体贴温柔地乐曲;离园时放活泼快乐的儿歌等等,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从而激发他们想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音乐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深挖教材,因材施教,运用各种手段,积极主动的运用到日常活动中。让孩子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愉悦孩子身心,丰富孩子情感,陶冶孩子情操,启迪孩子智慧,净化孩子心灵,感受音乐带来的奇妙,体会音乐在生活中的无所不在。让孩子在音乐的浪潮中,学习音乐,参与音乐,为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体会(推荐4篇) 篇二
目标:
1、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
2、能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并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入室律动
(二)、复习歌曲《好妈妈》
(三)、歌唱:《郊游》
(1)教师与幼儿一齐回忆郊游的'快乐,引导幼儿说唱歌词。
(2)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3)学唱歌曲,教师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4)教师与幼儿一齐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三)、音游:《小花猫和小老鼠》
(四)、出室律动:《小白船》
环境材料:
录音机、录音带、猫和老鼠的头饰。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体会(推荐4篇) 篇三
【摘要】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
幼儿 音乐 氛围 方法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和体会音乐之“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
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做游戏,如《谁的尾巴灵》。幼儿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另外,在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二、选择适当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教材的趣味性,如《大马告诉我》、《郊游》、《加油干》这些有趣的教材,幼儿特别喜欢;其次考虑的是教材的多样性,有民族风味的《北京的金山上》、《小牧民》、《送你一朵玫瑰花》、《瑶族舞曲》,有地方风味的《小看戏》、《喜洋洋》、《拔根芦柴花》,有外国风味的《土耳其进行曲》、《水仙花圆舞曲》,最后考虑的是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必然会失去参与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一学就会,就感到没劲。所以,每次制定教学计划我们都遵循这几个原则,让幼儿由易到难逐步增强对打击乐的兴趣。
三、创设音乐的氛围
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是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境”的氛围,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来指导幼儿感知、理解活动节奏的音乐;让幼儿通过视觉表象和听觉表象的联系,以体验音乐所表现的风格和情绪。在倾听《小牧民》的音乐时,我画了一幅辽阔大草原,远处有隐约可见的蒙古包,由远而近突出牧民骑马的雄姿,幼儿看着图,随着乐曲中的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的展开,仿佛来到了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很快从乐曲中听辨出由远而近的骏马在奔驰,强烈感受到乐曲热烈、欢乐气氛,随即产生“动”的欲望,这种“动”是对音乐感受的深化。因此,幼儿随音乐旋律的节奏、节拍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的随着音乐哼唱、有的做骑马动作、有的做抖肩、仰看天空的动作……幼儿的种种表现,正是他们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
四、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课时,应以幼儿为主,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兴趣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例如,在小班开设音乐课时应以音乐欣赏为主,通过音乐的快慢来做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们简单的节奏,“妈妈”就可以拍两下手,“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要求幼儿对所学的歌曲进行打节奏,并教一些简单的节奏型。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音乐教育贯穿生活之中
幼儿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音乐课中,应当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慑力是强大的,唱歌、跳舞、节奏、儿歌几乎被所有孩子所喜欢,而且玩起来乐此不彼,成人眼中的协调与美观在快乐的心中是那么渺小,我们所做的就是用音乐打开孩子的心门。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长者”身份和“指令、要求”的口吻来组织孩子们的活动,而是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进出活动室我们用音乐来指挥,就餐、入寝我们用音乐来安抚。在幼儿园中,教师创造多样化得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休息、游戏都有优美的音乐相伴。将幼儿的歌曲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幼儿园分科教学中的缺陷,有助于将各种教育因素全面整合地利用起来,促进幼儿在音乐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体会(推荐4篇) 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应乐句短短长,并能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
2、在通过触感游戏和情景游戏中初步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学具:枕头、纱巾。
2、音乐:不同曲风的摇篮曲,《小枕头》vcd音乐碟。
3、图片:《捣蛋精灵的动动鼓》故事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入场。
二、故事引导: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捣蛋精灵的动动鼓》
三、肢体感应乐句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和枕头玩一个游戏,请你们哄枕头宝宝睡觉,记得哄枕头宝宝睡觉的时候要拍拍它们,亲一亲它们!(播放两遍音乐做哄枕头宝宝睡觉样)谁的枕头宝宝睡了呢?一起去看看吧!走到别人的枕头宝宝面前的时候要轻轻地蹲下来看,不要把别人的枕头宝宝吵醒了!(播放音乐)我们的枕头宝宝都睡了,请你们轻轻的把它放在我们的小登子上睡吧!
四、触感游戏
师:刚刚你们摸到的枕头都是怎么样的呢?(软软的)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几种不一样的枕头,现在要请你们来摸一摸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枕头请幼儿摸,并说出软、舒服。.。.。.各种形容词)那你们喜欢睡怎么样的枕头呢?
五、情景游戏
师:小朋友们都累了吧?现在老师来当妈妈,你们来当宝宝,宝宝每个人拿一条纱巾当被子盖在肩膀上,闭着眼睛像睡着的样子,妈妈来唱摇篮曲给你们听,看看哪位宝宝睡得最好、最香,等会才有精神跟妈妈去外面玩游戏哦!(教师唱歌曲“小枕头”哄宝宝睡觉)
六、结束部分
师:宝宝们起床了,你们睡得好吗?那想不想跟妈妈到外面玩游戏呢?(想)那我们一起学小鸟飞出去玩游戏吧!(播放“小枕头”音乐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