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规章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

时间: 2024-08-05 21:22:40

消毒管理制度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消毒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 第一篇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2、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3、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

  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4、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5、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6、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7、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8、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9、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10、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11、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12、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13、X线摄影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

  二、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下设诊断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

  两个二级管理小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督促。

  2、建立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3、严格执行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4、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5、技术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投照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6、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7、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8、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讨论、会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及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9、对影响较大、造成后果的诊断、投照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不得隐瞒、拖延。

  三、投照质量控制制度及标准

  1、投照人员上班时应对X线机、电源、激光相机等设备、器材例行检查和维护,保持设备、器材的完备、正常、清洁。

  2、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投照目的和部位,合理设计胶片规格、数量。

  3、投照检查及病人信息登记做好“三查三对”,病人、投照部位、登记薄、会诊单、胶片编号三统一。

  4、严格执行放射质量控制的放射检查设计原则和检查的位置标准、暗室技术质量标准、规范操作程序。

  5、规范各部位投照方法,严格影像质量控制。

  6、X线照片综合评价标准:甲片:≥90%;废片:低于2%。四、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与审核制度

  1、放射科影像诊断报告由执业医师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出具。

  2、报告医师应认真核对申请单、病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室、病床、门诊号、影像号、检查日期等)

  3、影像报告必须按照报告书写规范完成。

  4、平诊报告在2小时以内发出,急诊30分钟发出,造影和疑难病例可于24小时内发出。

  5、影像报告须由主治医师及其上级医师审核(同级医生可相互审核)登记后发出。

  6、审核医师认真核对所写影像诊断报告的病人信息是否与申请单、照片上的信息相符合。

  7、审核医师认真审核影像诊断报告的格式、内容是否规范化,描述是否合理。

  8、对错误的诊断报告如已发出要及时收回,发给正确更正报告,并要记录时间,报告人,有无不良后果等情况。

  9、诊断组组长每周对全科医师的报告进行抽查,每月统计审阅结果,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放射科诊断阅片制度

  1、科室实行集体阅片会诊制,每周工作日早晨准时阅片,除值班人员外全部参加。

  2、阅片由头天报告医生主持,要提前做好准备,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或罕见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

  3、上级医师在读片过程中,要采取提问方式、启发式等方法,提高住院医生独立思考能力。

  4、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5、读片后上级医师要进行小结。

  六、放射科图像质量评片制度

  1、目的是运用质量监测手段,对差片和废片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加强诊断质量控制不断改进技术工作,提高优质片率,减少废片,降低患者X线辐射剂量,方便病人。

  2、每周应在技术组组长主持下评片,各级技术人员参加对图像质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评片结果进行登记,并对差片提出改进意见。

  3、每月统计评片质量结果,对优质片率高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废片率高者令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七、疑难病例、误、漏诊病例讨论制度

  1、科主任负责疑难病例、误诊、漏诊病例讨论的组织工作。

  2、疑难病例由专人收集必要的临床资料,主持讨论。如意见分歧,应及时请专家会诊,必要时可与临床医师共同讨论。按时出具诊断报告,追踪X线诊断与临床的符合情况。

  3、误诊、漏诊病例,应及时分析,究其原因,提出补救措施,重写诊断报告,并由上级医师签名后及时发出。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4、设专用登记簿,详细记录讨论意见和处理方法,以及实施结果。

  八、放射科重点病例随访反馈制度

  1、凡在放射诊断过程中发现疑难特殊病例或有科研价值的病例,必须进行登记。随访要求记录全面,影像及临床详细资料手术记录、病理或细胞学检查。

  2、对于漏诊、误诊的病例要组织全科进行病例讨论,由不同专业组医师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登记疑难病例,定期安排医师进行手术或临床随访,定期统计影像诊断的正确率。随访做为住院医师年底考核内容之一。

  4、每月(最后周四)对随访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符合率要求达到90%以上。

  5、对随访中有价值病例刻盘或硬盘中集中归类,做好资料积累并保存。

  九、设备管理制度

  影像设备均为价格昂贵、高精尖大型设备,是进行医疗检查和稳定影像质量的基本条件,为此,设备的安全管理尤显重要。

  1、确保机房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达标,符合机器要求,清洁防尘措施落实。严禁在机房内存放无关物品。

  2、非技术人员非本科人员及严禁操作各型机器。

  3、实行专机专人负责制和机房岗位责任制,责任者负有维护保养机器之责任,并做好记录。

  4、严格遵守机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并有检查运行情况记录,使用中遇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切忌“带病工作”,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

  5、机器操作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严禁违规操作,严禁敲打机器按健。

  6、使用完毕后应归位,并切断电源,定期检查机器接地的可靠性雷电季节应注意防雷击,严禁在打雷时使用机器。

  7、凡新安装或经大修后的机器设备应按确定的'技术参数标准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在使用中的机器应定时作性能的状态检测。

  8、因设备老化、维修成本过高、更新换代等原因不能修复的,应及时上报,按有关规定处理。

  十、影像设备定期维护与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

  1、科室所有影像设备必需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普通X线检查设备,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先排除。对于X线机使用前必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

  2、科室所有影像设备必需进行定期维护:设备机械性能维护,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检查。

  3、影像设备的定期检测,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4、医学影像科机房设计合理,面积应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墙壁、门窗等设施安装后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在日常工作中应定期由有资质的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放射工作场所检测,并满足辐射防护的相关要求。

  5、机房外的防辐射警示标志及工作灯应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

  十一、放射科医生防护制度

  1、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关法规及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并建立培训考核档案

  2、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必须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身体合格方能从事放射线工作。并建立个人职业健康档案。

  3、本科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携带个人x线计量测试仪,并每季度送专业部门(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对检测报告所指出的问题,按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4、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围裙、铅帽、铅眼镜等,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不用时妥善保管,发现破损及时更换。

  5、安排人员按规定休放射假。

  6、严格按操作程序操作。

  十二、受检者防护制度

  1、医师应对X线检查的适应症与合理性进行评估,确定适当的检查方法,在获得相同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放射性诊断检查技术。

  2、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检查操作技术,并根据被检查者具体情况制定照射条件,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提高射线质量,减少被检查受照剂量。

  3、放射科必须建立、健全X线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及病人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4、严格控制各种健康体检中的常规胸部X线检查;控制各种X线检查的间隔时间。

  5、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尽量以X线摄影代替透视进行诊断,特别是婴幼儿、少年儿童;不得使用有防护缺陷的X射线机进行X线检查。

  6、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X射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10周,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的X射线检查。确有必要的应做好周密的防护措施并行知情告知(告知内容见受检者辐射危害告知制度)

  7、科室必须配备受检者防护用品,如防护三角裤等。放射科医技师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受检者受照剂量。

  8、候诊者和陪护人员(病人必须被搀扶才能进行检查者除外)不得在无屏蔽防护的情况下在机房内停留。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十三、受检者辐射危害告知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对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前应事先向受检者告知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检者应须知:

  1、人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可能产生潜在的危害。产生有效的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其中最敏感器官或组织为:淋巴组织、胸腺、骨髓和胚胎组织。但是,只要增加防护意识,采取适当防护,可减少这种危害,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2、摄片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尽量一次成功,避免重复照射。

  3、正确合理使用X线照射有利于疾病的诊断,过量不必要照射有害健康,为了您的健康,请不要随意向医生提出X线检查的要求。

  4、孕妇原则上禁止X线检查,如果您是孕妇或准备受孕的妇女,在X射线检查前,请告知工作人员。

  5、婴幼儿、少年儿童尽量以X线摄影代替透视检查。

  6、要权衡利弊,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检查方法时,才用放射线检查。

  7、机房外面工作指示灯亮,说明X射线机正在工作,请勿随意开门进去,应远离机房。

  8、除受检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在机房内停留。检查前,要求工作人员对非检查部位的敏感器官或组织部位进行屏蔽防护。若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进行屏蔽防护措施。

  十四、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的概念

  “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查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及时、迅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②脑疝

  ③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④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循环系统:急性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

  3、消化系统①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②腹腔脏器大出血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做好相应记录。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五、登记制度

  “危急值”的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六、质控与考核

  (一)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接受督察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和各临床医技科室(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七、注意事项

  (一)在确认检查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接诊开单医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需详细做好相关记录。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严重程度。

  (二)检查医生发现病情达到“危机值”,按操作常规完成扫描后,应立即通知科内危重病人抢救小组成员,力争确保病人安全离开放射科。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有关科室和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报告人员。

  (四)“危机值”的界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与临床沟通机制,调整“危机值”。

  (五)病人离开后,详细记录检查及通知过程。

消毒管理制度 第二篇

  1、餐(饮)具、用具使用前必需清洗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用具不得使用;对每餐未使用的餐具,必须收回洗碗间用清水冲洗,进行消毒后,方可再用;不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当天收回餐具,当天清洗消毒,不隔天隔夜。

  2、餐(饮)具用具洗涤、消毒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3、餐(饮)具用具清洗消毒按“一洗、二清、三消毒、四冲洗”的顺序操作。

  4、清洗时,在水池里放的洗涤剂,注入热水,将洗洁剂搅拌均匀,水温控制在40C;在将餐具、用具内的杂物刮掉,放入水池浸泡5——10分钟后进行清洗。

  洗净后,凡能用蒸汽消毒的餐具、用具、器皿等,均应放入蒸车内进行消毒,蒸汽温度大于等于95C,蒸煮时间为15——30分钟;凡不能用蒸煮的`塑料餐具、用具、器皿等,须用药物浸泡进行消毒,浸泡时间为15—30分钟。

  5、消毒后餐(饮)具、用具必须储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用具应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6、餐(饮)具用具保洁柜应密闭、定期清洗、保持洁净、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7、洗消完毕将洗碗消毒池及其他清洗消毒设备冲洗干净。

  洗碗间及消毒间必须保持整洁、卫生、明亮,不得存放有毒物品、有毒气体、污物、易爆物品等。

  8 下班时,专职管理人员应锁好餐具间及洗碗间的门窗。

消毒管理制度 第三篇

  清洗消毒管理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环境卫生和员工健康的重要环节,涵盖了设备清洁、工作场所消毒、员工个人卫生、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 设备清洁与消毒:规定设备的定期清洁频率,消毒方法和标准,以及对清洁效果的检查机制。

  2. 工作环境清洁:制定工作场所的清扫计划,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区域的.清洁,以及通风设施的维护。

  3. 员工个人卫生:强调员工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防护用品等,并进行定期培训。

  4. 食品安全: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5. 废弃物处理:设定废弃物分类、收集、储存和无害化处理的规定,防止污染扩散。

  6. 紧急情况应对:制定应急预案,如发生传染病等情况下的快速响应措施。

消毒管理制度 第四篇

  1、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与监测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

  2、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3、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4、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合格后在常规使用条件下做到每锅工艺监测。

  5、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无菌物品每包化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并做好记录。

  6、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7、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进行浓度监测和微生物污染监测。

  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使用频繁应缩短监测时间并记录。

  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消毒管理制度 第五篇

  1、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2、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浓度、注意事项。

  3、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产房、婴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间、包袋间、烧伤病房、监护病房,每日空气消毒60分钟,有记录。

  4、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周95%酒精擦拭一次。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须更换。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等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灭菌,干燥保存,湿化瓶使用灭菌水。

  6、病房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巾,用后消毒清洗备用。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遇污染及时更换。非感染性与感染性血液、分泌物布类分别放置,封闭运送,禁止在病房清点。

  8、弯盘、止血带用完消毒、清洗、备用。

  9、各类监护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一次,空调过滤板每周清洁1-2次。

  10、餐具一餐一消毒,洗碗布专用定期消毒。

  11、病人便器专人专用。

  12、病房地面湿式清扫,每日清洗1-2次,遇污染随时消毒。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分开,医用垃圾分类放置,集中统一处理。

  13、使用的拖把四分开,有标记,每次用后浸泡消毒,固定放置,晾干备用。

  14、传染病病人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实施管理。

  15、呼吸机消毒按《呼吸机清洁消毒》执行。

消毒管理制度 第六篇

  1.隔离室位置应相对远离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采光、保暖设施齐全。

  2.开窗通风,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

  3.对隔离室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常规的消灭菌工作,并做好消毒记录。

  4.建立《隔离登记册》并做好记录。

  5.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两个以上病种的患病或疑似人员。

  6.隔高室物品专用,医务人员负责对隔离室进行消毒、保洁,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无污染、无安全隐患。

  7.隔离室消毒药物由医务人员负责管理。

  8.防控应急隔离小组成员进入隔离室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不能穿便服进入隔离室,离开时脱下防护衣物,在隔离室门口封存,并做好衣物和手部的消毒。

  9.用有效氯500- 1000mg/l消毒液消毒地面和墙壁擦拭床、桌椅和患病者接触密切的物件。

  10.临时隔离观察患者在患病期间必须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治愈后,须有医院证明,方可解除隔离。

消毒管理制度 第七篇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着装整洁。诊疗前后应洗手,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必须用消

  毒液消毒,然后再用肥皂、流动水冲洗。

  二、门诊、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每天用用消毒液消毒,如被传染病病人污

  染则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

  三、体温表用75%乙醇浸泡备用。

  四、一次性注射器每人一针一筒,用后针头及针筒毁形,并浸泡于消毒液。

  五、压舌板用后浸入消毒液溶液浸泡,清洗烘干,再高压锅消毒。

  六、消毒镊子要专用,用后浸入消毒液。盛器要加盖,盛器每周高压消毒后更新

  消毒液。

  七、敷料、油膏纱布均用高压消毒。

  八、各种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人、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消毒有效期一般为二周,

  梅雨季节为一周)及灭菌指示带;消毒液不得超期使用,碘伏与过氧乙酸稀释液有效期为1天,含氯消毒剂为3天,中性戊二醛为3—4周。

  九、高压锅消毒要求 消毒前先排尽冷空气,压力在20磅(120℃)维持15

  —20分钟。盛放容器要有透气孔,包装物品不宜过大,总容量不超过85%,物品间留有空隙。每锅用化学指示剂鉴定,每月一次,用嗜热脂肪芽孢生物指示剂检查高压锅灭菌效果,并作记录备查;高压锅要强检。

  门诊部

消毒管理制度 第八篇

  1、对隔离室实施严格管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校医(或保健教师)为直接责任人。

  2、隔离室为临时隔离有发热症状的师生员工专用房间,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3、隔离室在疫情未解除之前,不得临时挪作他用。

  4、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室前必须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不得穿便服出入隔离室。

  5、隔离室设施、设备与物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每日做好登记验收。

  6、隔离室每天必须按规定进行消毒,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必须按有害垃圾正确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7、工作人员在下班前必须检查各项设施设备是否正常,门窗是否关锁好。

  8、对隔离室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及时记载、留档备查。

消毒管理制度 第九篇

  1、管理对策制定的原则为了加强我院消毒技术质量,设定管理对策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实用、简捷、方便、有效是制定管理对策的基本原则。在使用中,只有让使用者感到实施的方法实用,才会最大限度的按照规定去做,只有简捷才符合口腔门诊紧张而繁重的任务完成的需求。最方便才会实现最有效的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2、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为确保口腔门诊的消毒效果,我们制定了各类口腔医疗器械及物品消毒流程管理对策;诊室内空气消毒管理对策;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管理对策等。

  (1)各类医疗器械及物品消毒流程管理对策。

  浸泡:用健之素泡腾速溶消毒片(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浸泡30min以上后清洗:

  清洗:由于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手机或其他器械不可避免地会沾上病人的唾液、血液等含菌物,同时还会附着上一些污物。在正式灭菌前应将此类污物清洗干净。可采用含酶的清洗液,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进行清洗,不但能将手机表面的污物洗净,还可将手机内部(如手机轴芯及管道)的'脏物清除,从而达到里外干净。

  加油:将润滑清洗油的接口接到手机加油孔上,将润滑油注入手机内,以手机前端有油喷出为止。通过加油,可以使手机管道内壁及轴芯内的轴承上覆上一层油膜,这样就能避免在高压蒸汽灭菌时手机金属氧化,从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除手机外口腔器械上油多用石蜡油擦拭保养。

  封口:封口就是使用封口机将加过油的手机或器械封在消毒纸袋内,然后再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封口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可以检验灭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②可以区分口腔器械是否已消毒;

  ③可以避免消毒后的器械等存放时受到污染;

  ④打开即用,操作方便;

  ⑤防止润滑油蒸发,长时间积累造成灭菌器内部污染(通常消毒袋上有消毒指示剂,灭菌前后,纸袋的颜色有变化,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就能得知袋内器械的灭菌情况)。

  灭菌:口腔科常用的灭菌方法有两种,耐高温的器械如封口后的手机等装入一次性专用塑封袋塑封,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按操作说明进行灭菌操作。消毒后放入清洁区无菌容器内备用。灭菌温度134℃,灭菌时间35~40min。不耐高温的器械放入2%戊二醛(分子式C5H8O2,分子量100。13)中浸泡消毒灭菌。

  注意事项:

  ①由于2%戊二醛有强腐蚀性浸泡消毒好的器械需经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无菌毛巾擦干后才能使用。

  ②2%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还要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灭菌时间10h。

  ③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其他:清洁区的用品如储槽,带盖方盘等每周更换消毒高压灭菌一次。干燥镊子罐及持物钳每4h高压灭菌一次。部分打开的无菌物品每24h灭菌一次。

  (2)室内空气消毒管理对策

  消毒卫生标准规定各类治疗室、诊疗室、换药室消毒后应达到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我科常用空气消毒方法是紫外线照射消毒法。有报道表明:诊疗室在室温19℃~20℃,相对湿度48%~59%的条件下,用紫外线照射30min,可使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根据紫外线的消毒的这些特点我科采用诊室停诊后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2h,并填写照射后登记卡进行监测。

  (3)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管理对策

  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环境,安全处置医疗废物非常重要。我院的医疗废物每天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专人回收、消毒。医疗废物如带血敷料、一次性器械盒等使用黄色塑料袋封闭。利器装入利器盒内封闭。由专人回收运送并负责填写登记表格,内容包括日期、品名、数量、重量、交物科室、交物人、回收人等,并严格保管交接记录。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每天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然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60min。

消毒管理制度 第十篇

  为了做好本经营单位清洁用具的消毒工作,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清洁用具在专用的洗消间(区)进行清洗消毒,并且有专用的`清洗、消毒池(桶),分类清洗消毒。

  2、要定期将清洁用具如抹布、拖把等用消毒剂消毒并置于太阳下曝晒。

  3、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对清洁用具的定期消毒进行落实并进行登记。

  4、消毒按顺序进行:消毒前洗净→消毒→冲洗→晾晒

  5、消毒后的清洁用具经晒晾晒干爽后,放于固定处。

消毒管理制度 第十一篇

  一、专人负责食品验收,仔细按规定要求进行。

  二、对食堂进货的每一样食品都必须进验收,每次验收,验收人都必须认真、仔细检验每样食品的各项卫生,对达不到食品卫生标准和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要坚决清退。

  三、验收时必须索取有关证件。

  四、根据《食品卫生法》严禁生产经营以下食品: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清、混有异物或其他感观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5、病死、毒死或者不明死因的禽兽、水产等各类动物及其制品;

  6、包装容器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

  9、超过保质期的;

  10、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或各级政府专门规定的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的;

  12、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卫生规定的;

  五、每次对食品的验收者要在采购登记记录上签名意见和验收人的姓名及日期。

消毒管理制度 第十二篇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贯彻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制定通风消毒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消毒制度:

  1、加强教室、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3、实践证明,教室的通风和消毒一样,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各班要安排专人负责。

  个人卫生要求:

  1、学生应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学生饮水必须自带水杯。

  3、保持居住房间的通风换气。

  4、避免和来自疫区的.人员来往,如要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尽量缩短接触时间,不要直接面对,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接触后及时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医用酒精擦拭)。咳嗽和打喷嚏时不要正对别人。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

  20xx年11月25日

消毒管理制度 第十三篇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二、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三、各种物品车有“污”“洁”标记,专车专用,分区存放。发放无菌物品的车用后用1:200施康i号消毒液擦拭后,方能进入无菌区,收污染物品的车,每次用后用1:200施康i号消毒液擦拭。

  四、无菌物品储存柜,每日用含250-500mp/l施康i号消毒液擦拭一次。

  五、各种包布(治疗包、器械包等包布)一用一洗一更换,保证无缺损。

  六、严格检验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和外观质量,灭菌合格物品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人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发放。

  七、无菌物品一律存放于无菌室,注明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霉季5天,其它10天)

  八、用储槽或特制灭菌盘存放塑料和空针进行灭菌,放入压力蒸汽灭菌锅,先打开筛孔的药板。

  九、每日一次做灭菌设备检查,每晨一次做b--d试验,将b--d试纸归档备查。

  十、每批物品灭菌处理完成后,按流水号登记入册,记录灭菌物品包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和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将温度时间记录纸归档备查。

  十一、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每月一次,对空气,无菌物品、物表、消毒液,手等进行细菌检测,资料归档备查,每周一次对消毒液浓度进行测试。

  十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严格质量检查,不得有包装破损、失效、霉变,不洁净的产品发放到使用科室,执行一对一发放回收制度。

  十三、输液器注射器由使用科室毁形,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

消毒管理制度 第十四篇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下班、就餐、开会应脱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室、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

  (2)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洗手。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湿式扫床一床一刷,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体温表使用前后分开浸泡消毒处理。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持物镊浸泡符合要求,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无菌持物镊每周更换2次,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物品摆放有序,无过期物品。

  (5)消毒用络合碘(碘酊及酒精注明浓度)每周更换2次,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消毒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6)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

  (7)病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把拖地二次,每周扫除一次,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及重症监护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每季空气细菌培养和监测一次。紫外线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池加盖,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牌。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进行严格终末处理,敷料进行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必须进行毁形和无害处理。

  (12)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别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13)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吸痰器、雾化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14)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5)门诊应设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抢救工作制度

  1、各科室必须设有抢救室,且不得占为他用。

  2、抢救室备有齐全完好的抢救器材、仪器、药品,各项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随时做到备用状态。

  3、急救车上物品放置有序,药品编号清楚,数物相符,护士能背诵药品排列次序。

  4、抢救室由护士长统一管理,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安排人力无力及制定抢救方案,及时抢救。

  5、抢救人员必须人人熟练掌握抢救知识,熟悉器材、仪器、药品的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6、参加抢救人员必需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医生来到前,护士可根据病情采取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输液、配血、止血、及徒手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并及时提出诊断依据。

  7、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复述核实后才能执行,所有药品空安瓶须经2人核对后方可丢弃。

  8、患者在危急情况下,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移,抢救期间应有专人护守。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情况,均要仔细交接班。

  9、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

  10、患者离开抢救室后,做好抢救室的终末处理和消毒,用后物品及药品及时补充,详细登记抢救过程和患者转归情况。

  抢救小组成员

  组长:科主任成员:护士长医生护士

消毒管理制度 第十五篇

  1、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由门卫开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睡室、活动室时间达30分钟,消毒中幼儿不得入内,消毒后开窗通风。

  2、每周一将幼儿茶杯、餐具送到水房进行煮沸消毒10-15分钟。平时每天点心后,将口杯清洗干净并用消毒液浸泡25分钟。(消毒液的配比:1份原液,200份清水)。餐具放入消毒柜消毒。

  3、餐具、嘴巾餐餐消毒:每天中午厨房送餐具到班上后,保育员将餐具和幼儿餐巾一同放入消毒柜消毒30分钟。周五餐巾清洗后要晒干。

  4、每天下班前将饮水桶内的剩余水倒干净,以免积水垢;并将桶内外清洗干净;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清洗消毒1-2次。

  5、擦手毛巾每天用消毒液浸泡清洗、或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消毒。

  6、茶杯架、口杯架每天擦洗,每周消毒液擦洗1-2次。

  7、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洗泡1-2次后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8、盥洗室、水池便池等每天洗刷、消毒。

  9、抹布要每天洗净分类挂放,拖把要洗净挂起晾干,以免产生潮气、霉变。梳子、盆、抹布、拖把、扫帚、畚箕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清洗消毒1-2次。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