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规章制度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用6篇】

时间: 2024-05-23 19:23:09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小鱼儿给大家收集的6篇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用6篇】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用6篇】 篇一

1.现代企业制度的概述

何谓现代企业制度?即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规范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它有别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制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类企业就已着手努力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身制度的改革与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的雏形逐渐形成。总体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如:明确的产权关系;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规则,优胜劣汰;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投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但就目前所建立的企业制度而言,不足之处尚存,仍有漫长的探索之路需要前行。

2.现代企业制度的不足

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和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法则,对一个企业走向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稳定而有序运行的制度保障,它是企业战略目标确立的依据,它更是企业在目前千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永保优势的决胜法宝。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权衡多方面的因素,特别需要辩证地认识到目前各种企业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足。就目前所建立的企业制度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需要完善的地方:

2.1企业员工流失

企业员工的流失,特别在中小企业中,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类型的企业“百花争艳”,一些外国大型企业由于劳动力廉价而纷纷涌入我国市场。面对纷繁众多的企业,特别是国外企业优厚的薪资待遇,企业员工的流失现象更加严峻,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也不可小觑。员工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核心,关乎着企业的命脉。因此,员工流失对一个企业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2.2管理运行低效

现代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代表企业组织的最先进形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高效的企业运行更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它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同时也能有效促进企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反之,一套低效的企业运行程序,则将会大大制约企业的发展。而这种低效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下的运行程序在当前许多中小企业中屡见不鲜,2014年许多小型企业的破产倒闭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此种诱因的结果。

2.3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招牌,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品牌的战略思想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上对其进行把握的。而在日常生活中,有品牌的东西总会被许多人知晓,大家都愿意购买有品牌轰动效应的产品,这也是外国的某些产品被国人热捧的原因。就如前不久,国人争相去日本买马桶盖,而后却有人发现这种马桶盖的产地居然是杭州,实在是让国人羞愧。我国一直扮演着制造大国的角色,面对当前廉价劳动力市场逐渐丧失的趋势,提高品牌的创新意识刻不容缓,如何确立并把握好现代企业制度下品牌的战略思想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深思的命题。

2.4战略目标不明

“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句至理名言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一个企业的成长,在初始阶段,都有其发展轨迹的预想,都有企业自己的发展理念和战略目标,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偏离或迷失了。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使命和宗旨的具体化和定量化,是企业的奋斗纲领。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尤为重要,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因势利导和正确的战略统筹。

3.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议

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构建高效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结合以上现代企业制度探索中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把握“人和”

企业员工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保证,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如何更加科学地管理企业员工,建立规范有效的员工管理制度显得至关重要。第一,企业应增强员工之间的竞争感和对时间的紧迫感,扼杀员工消极怠工的思想萌芽。第二,要定期进行管理人员的轮岗转换,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经常处在富有激情、富有挑战的环境中。因为我们知道,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人也有着无穷的好奇心和挑战力,在一种环境中待长了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第三,为了确保企业能积极、良性地运行,还应该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的奖惩考核制度,让员工工作有激情,工作有盼头。

3.2把握“地利”

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企业也如此。不同的企业,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如中国、印度的企业可以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美国、日本的企业则可以利用本国庞大的人才资源及高科技,新加坡则可利用独特的港口优势。如果忽略本企业独特的“地利”条件,则会损失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腾讯弄微信成功了,而其他微软行业却不行。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独特的优势,如:管理、技术、文化、品牌等,因势利导,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发展之路。

3.3把握“天时”

在目前的高信息化产业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已和各行各业休戚与共,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也应顺应这种大潮流,把握好计算机网络这种“天时”。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将计算机网络纳入日常讨论议程,当然,电子商务的诞生也是顺应这种趋势的侧面反映。现代企业的网络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同时,要遵循国家政策的“天时”。在当前这种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主张简政放权,将更多的国家管理权下放给企业,给予企业越来越多的自主权,我们企业应该抓住这些机遇,找到更多更好的企业发展突破口。

3.4树立合作意识

合作和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一直奉行的交往原则,企业之间也同样适用。企业之间虽然是一种竞争关系,但合作是竞争的前提。特别是在当前这种信息共享的社会,企业间的信息交流趋向频繁化、日常化和多样化,而合作意识的树立更能保证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如前不久滴滴打车和乐居达成的战略合作也是顺应这种潮流的表征。合作与竞争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树立合作意识,是当今各类企业需认真考虑的发展目标,正确地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让竞争和合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并驾齐驱,成为拉动企业飞跃发展的两驾马车。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用6篇】 篇二

【关键词】现代企业 会计制度 管理模式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在建立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1]

一、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探析

2006年2月1 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等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基本准则和16项原有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增了22项具体准则。新具体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一)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体现的原则

(1)稳健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做了具体明确的说明,体现了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2]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少企业存在着资产不实、利润虚假的现象。例如,在行业会计制度下,由于坏账提取比例较低,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妨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企业会计制度》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从制度上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体现了稳健性原则。[3]

(2)一致性

就目前我国会计实务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还没有形成,企业会计人员尚不习惯于自己设计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一套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会计制度,推荐会计科目,解释会计科目的性质及使用方法,交代会计程序,提供主要经济事项分录范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管,还是有必要的。[4]

(3)统一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其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组成,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界限,解决了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行业内各企业之间信息不可比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团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统一会计政策时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克服了现行的分行业会计制度不能将所有的新兴行业和企业类型涵盖进去的弊端。

(4)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既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政策的采纳、会计要素的定义、计量标准等一般会计核算问题,又规定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方法、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5]分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只规定了一般的账务处理原则,操作性不强,造成了会计制度不能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出现。会计制度就是要满足有关各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制度制定得越详细越好,以便使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有据可依,同时也使审计、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在检查时有据可依,《企业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使之成为可能。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部分特点探析

(1)可操作性

以前,人们对已颁布的会计准则的批评之一,是其缺乏可操作性,令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在具体运用时觉得无所适从。现在,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6]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指南以会计人员喜闻乐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做出了规范,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避免了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2)层次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制定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不得违反基本准则的要求。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个层次 它是根据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对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指南。

(3)动态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7]当实务中出现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可以对应用指南进行修订,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体现实务出现的新的、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出现新的经济业务时,一旦条件成熟,也可以制定新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规范,将这些规范加入到具体准则的行列,使之成为会计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基本准则,也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所与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动态性。

二、 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等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8]建立何种会计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模式倾向于较为松散的“协会型”即以会计职业团体为会计工作的管理机构,而在计划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倾向于相对集中的“政府型”,即以国家政府机关为主要管理部门。

会计管理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会计模式的外在表现和直观反映。根据我国目前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模式应该采取“政府型”,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具体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可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一)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1)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务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2)集中财权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务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二)会计管理模式探析

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体现出先进、合理、高效的原则,使会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9]综观企业现行会计管理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第二种交叉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由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业务由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第三种是统一型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统一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

(1)交叉型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和事两者又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 所以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为科学管理的原则。管理体制上的这种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现对已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难时就互相推诿,易造成工作混乱。

(2)统一型管理

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发挥会计职能和作用。它的特点是各责任单位核算机构是企业会计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会计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各责任单位服务,同时执行好会计职能。

(3)分散型管理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第一线,有利于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对责任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坚持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一种以决策有用与经营责任为会计目标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多种确认制度同时存在的会计模式,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实现策略主要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对现有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造。

(1)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之间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会计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这些人才的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3)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由于知识型企业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将更加关注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需要增加报表披露的次数,缩短公布报表的时间间隔,如提供季报、旬报、周报等,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信息用户可据此评价信息风险,调整其经济决策。

三、结语

《企业会计制度》的,为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现代企业的建设中,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统一型管理模式对大型集团企业是科学合理的,它以整个企业为核算主体,提供集中、概括的财务成本信息;对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与分析,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无疑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献中 财务理论与机制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z]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o月31日修订通过)[z]

[4] 张翠萍 开展规范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标准[j] 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4

[5] 李叶山等 现代企业制度一经营一管理[m]企业管理出驻杜,1999:30

[6] 汤云为 钱逢胜 会计理论[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7] 颜丽,赵洪军 如何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j] 现代审计与会计,2003

[8] 席酉民 主编 环境变革中的企业与企业集团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用6篇】 篇三

关键词:外贸;现代企业制度

一、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宏观管理不力,协调能力较差,与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变化要求不相适应。出口经营秩序较乱,国内抬价收购、国外削价竞销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参加到外贸业务中来,但外贸宏观管理工作从总体上看还比较薄弱,管理上的随意性、盲目性还存在,企业还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条件, 协调机构、协调手段以及协调管理的方式还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二是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低下与对外经贸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步伐较慢,经营管理上漏洞较大,缺乏竞争意识,作为外贸出口主力军的外贸、工贸专业公司,开拓精神有待于进一步发扬。

三是国营外贸企业实力单薄、经营方式单一, 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不相适应。目前世界贸易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步伐明显加快,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 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 而外贸出口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单薄并且经营范围狭窄,经营品种不多,缺乏系统配套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不高,商品的综合经营能力较差,贸易方式也不够灵活,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更谈不上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

四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与外贸行业的特殊性不相适应,造成了外贸人才流失,从而也流失了货源,也流失了市场。

以上四个不适应说明外贸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需要有新的深化,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继续深化外贸企业改革,能解决深层次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外贸企业生产力。

二、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

一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化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外贸公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外贸企业要尽快将内部的责权利按相互激励和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起公司治理结构,理顺所有者、董事会的结构、功能与高级经理人的关系,确定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经理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并建立相应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在外贸企业制度改革中,公司的设置和党组织的设置要同步进行,企业党建工作要不断改进,在改进中求加强。外贸企业党组织是职工代表大会、企业管理委员会及工青、妇等组织的领导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外贸企业党建工作应加快自身改革,迅速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的工作机制。

二是在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应该约束与激励有机结合。没有一定的约束,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撇开激励机制,必然使生产力中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活跃不起来。这样治理结构必然是片面的,僵化的。股东追求的是资本的最大化,而管理者(如企业家)则追求个人信用的最大化,即个人价值最大化。所以,为了资产保值增值,应研究授权额度、所授权力的灵活性等;为了激发管理者(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外贸企业应当加强对激励工具、激励措施以及激励程序的研究,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如推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持股制,从而使约束与激励的有机结合。

三是要完善外贸企业的财会制度。新《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后,外贸企业已基本建立起新的财务制度,会计工作依法进行,运行比较顺利,但必须进一步完善。应当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产权,理顺和规范资本与财务管理,按照《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重大事项备案,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建立企业财务预算制度,内部议事规则,内部财务考核与评价制度,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外贸企业的财会总监、总会计师和财务管理人员制定财会制度、财务决策时,应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或尽量能使股东获得更多的好处,并且是在确保国家、企业、职工相互之间的利益高度统一的前提下,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责任,确保资本保值和增值。外贸企业要完善和强化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大力推行会计委派制,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这样有利于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外贸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健康发展。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外贸企业资本金制度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外贸企业应积极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按法定程序委托有资格的财产评估中介机构对企业法人财产进行评估、核实企业法人财产的占有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外贸企业资本金制度,搞好产权管理,明确资本金保全和独立运营原则,出资者资金一旦投入法人企业作为注册资本就不得以任何形式抽回,只能依法转让。符合股票上市的外贸企业,可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并适当提高公众流通股的比重。以资本管理为突破口,适时建立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体系,推动外贸企业重组、改造。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外贸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减轻企业负担,外贸企业职工享受社会保险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享受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构成的第三层保障及企业、家庭、个人购买商业性保险取得的保障,特别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大调整处于关键性的历史时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正常运转也必须要求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以保证。

参考文献: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用6篇】 篇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四双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06-03

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产业升级速度不断加快,对于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4年)》: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源动力,更加突出了“产教融合”特色,以产业需求为先导调整专业设置,根据职业教育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生产之间的有序衔接,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升级。

《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践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式的采用现代学徒制,并以此作为试点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而实现校企一体化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为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善人才培养途径拓展了新平台。学徒制的推行能够使企业更深入了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来,对于高职院校理清人才培养定位、创设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区域经济转型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分析

国内自古以来就有学徒制。在职业分工与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技艺传承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这就促使将技艺传承给家庭以外的成员。这就出现了学徒制。师傅将自己的所学教授给徒弟,以密切的试图关系为基础,教授时间较长,师父会全程跟进亲自指导,以实践教学为主,以合格就业为目标,对学历等没有特殊要求。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原始雏形。

德国双元制是现代学徒制的最早也是最完善的形态,能够全面体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特征。根据赵鹏飞、陈秀虎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现代学徒制主要表现形式有 “英国三明治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瑞士三元制”、“美国合作教育制”。再综合其他参考文献,把这几个学习制度融合一张表里面,横向纵向对比分析。

当前高职教育中,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非工科的专业里,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是中小微企业。上表中,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更灵活、更适中小微企业。一来中小微企业通常财力有限,不具备条件把学徒送入专门培训中心(行业培训)的资金;二来中小微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能在学校学两天、在企业培训两天,只能一段时间在学校、一段时间在企业,需要以整块时间、减少生产过程的分散程度;三来这种合作方式更能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服务。

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的动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现代色彩的学徒制重新纳入人才培养视野,在更新完善中得以应用和发展。从上述国外学徒制理论研究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学徒制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如何体现“校企双赢”?传统学徒制都更重“生产性”、更倾向于师生两人之间的交易,我们该如何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质?校企合作,如何在学校与企业的综合评价下形成产学研全方位发展,实现双证融通,形成在岗育人的崭新教育格局?

第二,如何体现其“制度性”?我们该如何提炼、总结这项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范式?当前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高其制度性,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关联体系,针对试点工作实施客观引导。如何针对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建立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

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广东省教育厅提出的办法:立足“四双”范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四双”范式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实“四个双”。一是:“双主体育人”,学校和企业均是育人主体;二是:“双导师”,企业技术人员与高职教师共同进行教学。三是:“学生双身份”,学生不仅仅是在校生,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员。四是:“签订两份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

下面探讨下“四双”范式如何应用。

(一)“双主体”范式体现

“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都是办学的主体,校企双方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对学徒进行共同管理、共同评价。对“主体一:企业”的要求有:与学校协同办学的企业,应具备“合作意愿强烈”、“美誉度高、专业技术能力在本地区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等条件。对“主体二:学校”的要求有:乐于创新,有配套的实训设备和基地,有“双师型”教学团队,科研能力强。

图1 “双主体”合作范式

“双主体”是这样合作的:在招生前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商定双方职责、分工;共同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编写“课程标准”等;用自主招生、三二分段等方式校企联合招生;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培养,学籍管理由学校全程负责,日常管理方面,学生在谁的地盘谁负责;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个体,盈利是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过去,一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得不到国家任何优惠政策,反而增加了麻烦和负担,这就很难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双主体”保护企业经济利益,对于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具有实践价值。

(二)“双导师”范式体现

“双导师”指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学校教师负责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企业师傅负责具体工作岗位技能、企业文化教学。“双师型”团队是一体化管理的,明确聘任条件、程序、职责、待遇、奖惩等,学校将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企业也将企业师傅承担“教学任务”情况纳入员工考核内容;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产品项目、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工作。

(三)“双身份” 范式体现

“双身份”是指学生同时拥有“学生”与“员工”双重身份。“学生身份”界定了学生必须完成学制教育体制内的学习任务,“员工身份”首先将学生界定为企业的人,按员工的要求,完成岗位的工作任务。

在学徒协议下,学生将遵守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计划,接受来自相应的课程、岗位的考核。在学校学习时,将接受笔试、口试、模拟实操、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学生通过完成命题的方式获取考核成绩;在企业时,需要接受岗位职业能力的评价,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考核结果。

(四)“双合同”范式体现

“双合同”范式

“双合同”指: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合同,明达权责,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各司其职、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界定身份,招生即招工,明确学生的学徒和准员工的身份。

(五)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实例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茂名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宏厚的旅游企业――茂名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经历了松散型的参观指导、知识讲座、岗位实习等,到紧密型的师资队伍共用、横向联合研发、共建实训基地等阶段,近年来,正在积极探索应用以“现代学徒制”为主导的校企全程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第一,前期准备。组建由校政行企人员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分析、岗位分析、构建课程体系、编写课程标准等工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

第二,中期执行。

第一学年,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企业师傅主要负责让学生“认识岗位、入行上手”。经历师徒结对后,由师傅演示,学生尝试“动手做”。对应的课程例如《旅游概论》、《导游业务》、《政策法规》、《导游业务技能实习》等。

第二学年,学校教师主要负责“核心专业课教学”和“考证辅导”,企业师傅负责“基层、核心层”岗位的技能传授。学生被分配到导游部、业务部、计调部等不同岗位,师傅在旁指导,学生“娴熟做”。对应的课程有《考证》、《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设计》等。

第三学年,学校教师进行“拓展知识教学”,企业师傅负责“中高层岗位”以及“延伸岗位”的技能传授。学习相关管理理论,学生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到不同岗位轮岗,与师傅共同探讨更科学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有的更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对应的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策划实务》、《旅游创新创业》等。

第三,后期反馈。学生毕业后,学校需要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企业评价合作效益,提出改进措施;学生与师傅研发的新技术得以在企业推广应用,部分学生成长为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人员。

三、“四双”培养新范式应用的需注意的问题

(一)以毕业生吸引行业企业的参与

第一,把握区域产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和要求,以“现代学徒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毕业生)来。第二,让毕业生留下来。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中,高职教育更应当与当地经济方向相适应,结合产业升级调整教育内容,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人才服务,引导毕业生就近工作,则能够有效增强就业吸引力,避免人才外流。

(二)以技术吸引行业企业参与

第一,积极撬动政府和行业资源,利用财政专项经费,搭建立体多维、先进的实训基地平台。第二,携手业内典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创新合作机制,共同打造服务平台,改善发展环境。

(三)规范管理过程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与工厂工人有本质不同,如果在管理环节出现缺失,则有可能对学生权利造成损害;管理成本过高,又很可能让企业不愿再度合作。对策:第一,出台相关政策,在学院基础能力建设、兼职教师和补贴、学生实习实训安全责任分担、顶岗实习工伤保险补贴、地方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第二,工厂、学校、学生形成三方协议,对岗位责任、培养目标、权益保障等做出明细约定。

(四) 现代师徒制更体现“管理创新”

传统师徒制中,徒弟经过一定年限的学习后可以出师成为正式的技工,多适用于制造业。而当前的现代师徒制,在让学生“学技术”的同时,更让学生在“学管理”、“学创新”,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广、更高、更新、更深入,学徒不仅可以出师成为正式的技工,还可以成长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自主创业成为企业家。

四、结论

现代学徒制立足“四双”范式,能更好地迎合行业企业办学,加强与产业经济之间的融合互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特质增效升级的新常态的今天,立足“四双”范式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改革,将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改善,改变就业方向,致力于人力资源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克斯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7;

[2]2014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03;

[3]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教育研究。2014.10;

[4]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作者简介: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用6篇】 篇五

关键词:竞争优势替代 竞争优势替代机制 核心能力

近几年,我国一些已进入成熟期的行业,都在经历着或者已经经历过各自的重新“洗牌”时期,彩电业、空调业、手机业莫不如此。在这一发展阶段,一些知名的企业在经历了卖方市场条件下的短暂辉煌后,一进入买方市场,便出现停滞或衰弱状态。

产业的时代变革,社会政治、文化和技术变迁以及企业内部机制(文化、体制、组织)的演绎,引致企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发生改变或演化。核心能力的演化决定了竞争优势的替代。因此,研究竞争优势替代问题,对于指导企业如何认识和评价现有竞争优势,并在外部环境发生变迁和企业内部机制发生演绎时,及时以新的替代旧的竞争优势,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虽然近来开始对持续竞争优势问题给予关注,但是,对于企业如何从内部机制上保持竞争优势的持续性问题,还是没有提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本文将围绕企业竞争优势替论和企业在实践领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影响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因素、寻求竞争优势替代机制规律性的基础上,对导致企业竞争优势变为竞争劣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试图就如何建立起企业内部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问题加以探索。

企业竞争优势概述

1990年,哈默《公司核心能力》的发表引起了管理学术界对于核心能力的关注。继“产业结构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之后,“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成为战略管理学界新的“热点问题”。关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已有的基本理论分析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竞争优势理论建立初期,人们往往将竞争优势与持续竞争优势混为一谈。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纵向一体化以及企业流程中的默会知识都曾是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但技术的进步、企业经营运作方式的改变使得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也发生了变化。

于是,关于何种资源才可能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资源观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Barney(1991)首次对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当一个企业实施能创造价值的战略,而同时其他任何既存企业和潜在竞争对手无法实施该战略时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但持续竞争优势除满足这些条件外,还应包括“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此战略的优势”这一条件。

科学的进步会不断地使默会知识显化、无形资产有形化。今天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能力才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竞争优势替代及其机制

(一)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涵义

所谓竞争优势替代机制,是指竞争优势替代过程中所隐含的关系和规律,即在外部环境变迁及企业内部机制演变条件下,新的竞争优势取代旧的竞争优势过程中,影响竞争优势形成的因素与核心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影响因素

企业竞争优势替代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机制适应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迁,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机制,为竞争优势替代扫除内部机制的障碍。

外部环境的变动因素是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中的政策、法律因素等都影响着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进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尤其是从工厂制度确立到工业化社会形成之前,市场的发展刚刚起步,环境中的政策、法律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市场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也受到政策、法律因素的制约。社会文化是企业核心能力构成因素的又一影响因素,它通过对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观念的影响来影响企业核心能力要素的形成。技术环境有时甚至会成为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根本影响因素。

企业的内部机制,包括技术创新机制、管理创新机制、文化变革机制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生演绎,当其导致企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发生改变时,企业的竞争优势便会发生替代。导致企业内部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通常有:企业经营者和经营者团队的更换;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具有新的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的生成。

(三)竞争优势替代机制描述

我们知道,企业是行业中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如何在下一个周期或阶段维持或丧失的是一个竞争优势替代问题。任何现存的、既定的优势,其价值都是有限的,它会在社会环境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企业内部机制的演变中被替代:要么通过机制变革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要么在现有优势丧失后,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我们引入行业生命周期结构来进行分析。当行业处于成长期时,社会的各种要素包括政策激励要素都往该行业聚集。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也使企业内部关系比较容易调理,企业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相协调,这是强势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形成期。行业处于成熟期时,强势企业完成了现有竞争优势的积累,达到顶峰。但是,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社会资源不再往该行业聚集,竞争优势变为竞争平势。到行业衰退期时,聚集在行业(企业)中的各种要素开始消散,往其他行业转移,社会价值流出该行业:原材料供应商也在寻找新需求途径或行业客户,优秀人才纷纷流向其他行业,国家产业政策由激励变为抑制,企业内部矛盾开始暴露,内部关系管理恶化,内部机制严重劣化。一些不能处理外部环境恶化与内部机制协调关系的企业面临倒闭,而一些在环境恶化时迅速调整好内部机制协调性问题的企业又去寻求在行业更替中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实现竞争优势在行业更替中的顺利替代。我国彩电业的发展就经历了这一过程。

企业如何建立竞争优势替代机制

(一)建立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

人才是企业之本,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通过内部淘汰机制,使高素质人才留下来,淘汰不合格的员工,使企业永远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建立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具有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政策和环境;建立有效与公平的内部人才淘汰机制;建立竞争性与人性化并存的留人制度。

(二)建立企业内部技术进步机制

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竞争优势替代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行业来说,技术革新在促进产业结构变化(成熟到衰退)以及新兴产业形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还发挥着巨型平衡器的作用:侵蚀那些其领地防御坚固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将其它企业推向竞争前沿”(波特,1983)。企业要在技术变革中脱颖而出,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起技术进步机制即对社会技术进步保持高度敏感,对市场信息保持高度敏感,从而建立起具有很强的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

(三)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优化机制

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是个复合系统,包括决策优化机制、组织结构优化机制、以及企业各项活动之间的关联优化机制。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对于那些不适应企业发展和机制进步的旧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应当尽快抛弃。但是在对旧制度、旧规范扬弃的同时,必须及时建立起新的制度、规范,决不能造成管理的缺位和空白。总的来说,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优化应该做到适应性、灵活性、进步性。

(四)建立企业文化进步机制

建立企业文化进步机制,就是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不可仿制性、难以替代性决定了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建立企业内部文化进步机制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替代机制的重中之重。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技术进步机制以及管理优化机制都是为企业文化服务的。只有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是在本质上具有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发生替代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竞争优势发生替代时,曾经的二线企业有可能一跃成为行业内的领先者,曾经的领先者也许会因机遇的错失而衰退。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竞争优势替代机制对于企业在竞争优势发生替代时,及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用6篇】 篇六

一、知识经济与人事管理的内在联系

至现阶段,人们一共经历了三个经济时期,分别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与前两者相比,知识经济的特殊性在于:(1)此形式的理论根基为知识和信息的形成、发展和使用;(2)此形式的依托高、静、尖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独有的特征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即:各类知识的积聚为知识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阅读、使用和传递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输出,不断更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因此,人们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是时代变革中关键、核心的因素,在知识经济的变革浪潮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微软公司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公司的员工数量约为几千人,经计算,其人均工作空间为5平方米左右,虽然微软公司的总资产量只是通用公司的5%,但是微软公司年均产值高达通用汽车公司年均总产值的4倍。由此可见,人才在公司的重要性。在现代知识经济下,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选聘符合企业目标、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人才,如何设立福利待遇,保障人才的权利,如何管理人才工作,设立公平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如何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业务,一系列人才管理工作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进,知识经济下,企业应更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切实履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提升任务,从而紧跟国家、时代改革步伐。

二、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在过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实行制度化的管理策略,以固定的模式和考核指标对员工实行考核,严格实行上班下班准时打卡制度,请病假调休假需经各领导、各部门层层审批签字机制等行政化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潮流的到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经济体制下,强调以人为本,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均体现人情温暖,充分考虑人的特殊需求和基本需求,注重人才引进、培养、维系和能力提升。企业只有营造员工一家亲的理念,切实以人为本,为人着想理念,将企业人才牢牢凝聚在公司中,形成企业的人才财富,进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进行人事管理中,企业很有必要提供岗位技能培训课、业务技能讲座等人才潜力开发课程,此培训机制,一方面减轻员工自身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增强公司专业实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公司不仅要重视人事管理体制的升级改进,还应协同企业的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物资部门等,实行公司整体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不断落实科学管理方式,提升公司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重点

新型体制下,如何做好人才管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优秀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训以及人才的维系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还可加强员工工作满意度。

1.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1960年提出两大理论,一是人力资本,二是人力资本理论,其中,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与技能等方面的总和,在基础基础上该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重要论点:第一,较之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第二,提升与优化人口质量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内容,人力投资属于教育投资中重要内容。

较之于物质等硬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值空间更为广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力属于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本。人力资本的主要特点是创造性与,作用是不仅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便于企业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人力资本的划分,国内外的学者各有不同的方式,其中舒尔茨以此为根据自己所著的“应付非均衡能力的价值文章中指出,人类具有经济价值的五大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工作能力,三是文娱体育活动能力,四创造能力,五是应对非均衡能力”。

我国的著名学者李忠民将人类能力划分为四种类型:基础能力、开展特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1990年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大致是42.2美元,而人力?Y本的占据了24.7美元左右,在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中占据高达59%的比重。而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以及日本,他们的人力资本分别是15.3美元,31.6美元,47.9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相比,前者的增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率更高。

然而,直到20世纪末期,以上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力资本不断的增长,而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1978年至1995年间为2.4%,而后下降至1.0%,预测今后的二十年劳动增长率依旧保持下降的趋势,然而,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增长率下降,但是依旧处于较高的增长率,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力资本属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本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国不仅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应该加强卫生事业建设,保障居民身体状况。在教育资源投入上,我国在基础教育政策推行现状下:首先,应加强中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国民整体教育层次,适应全球化战略需要,配药更多国际化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推行储备大量人才军;其次,我国应加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针对高精尖行业,如:国防、医疗等,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科研研究资金,实现尖端、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提升我国整体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最后,我国应加大单位员工培训力度。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杂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为了适应时代变革,一方面,企业应该提供多种渠道,为员工提供知识技能提升的途径。如:将企业员工定期送往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加专业知识课程学习,通过定期汲取新知识养分,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应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动更新知识库,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员工应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或者虚拟课堂培训班,扩大员工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不做时代掉队人。

2.优化工作环境

知识经济下,企业有义务和责任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优质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地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发挥,工作过程可以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可通过如下几点,实现工作环境的优化创造。(1)建立双向选择制。将人才选入企业之初,企业采取透明、公平、合理的?x拔过程,这对人才的吸引是至关重要的。在出啊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人为管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心意企业工作,这不仅埋没人才,也令企业丧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知识经济体制下,科学合理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令人才和企业面对面双向选择,实现了双赢的局面;(2)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绩效的考核,通常是主观性、随意性居多,没有具体的细则框架描述,导致优秀人才无法得到奖励,削弱了他们的工作激情,从而离开企业。在新型模式下,企业应该融合互联网技术,设立一套智能人才管理评价系统进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科学的条款,对员工的行为逐一评分,定期考核,实现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加强员工技术技能提升意识,为企业中高层输送人才,强化企业管理实力,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现创收。

3.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

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热情。诸多实例证明,企业设立科学的竞争制度,一方面,引导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制度可促使企业员工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力度,提升自身技能实力,从而与其所承担的岗位职责所匹配,不被淘汰;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的确立,能客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创造力,提升自身岗位责任感和归属感。

4.确立人才保障制度

优秀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为企业利润的创造关键作用。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吸引人才进入公司,更应思考如何将优秀人才留在公司,防止人才外流。因此,企业很有必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从精神和物质层面为优秀人才提供保障,向他们提供归属感,为他们生活琐事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面招牌,同时吸引着企业外部人才到企业任职。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