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工作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过去这段时间的辛苦拼搏,一定让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写一份工作总结。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5篇制度建设情况汇报,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制度建设情况汇报【推荐5篇】 篇一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大体经历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制度创新、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四个阶段。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力争到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要求,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完全正确。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既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实践经验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新的目标任务。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既有普遍的共性规律,也在不同国家表现出个性特征,在美国、在欧洲、在日韩、在新加坡,现代企业制度的表现形式、运作模式各有特色。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要深入研究并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组织的制度、工作规则与公司治理机制有机结合、协调运转。党中央一直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发[1997]4号),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发[2004]31号文件,都强调了这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都有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中国国有企业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和在国有企业的重要体现。
两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保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发展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我们要把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体制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上下功夫。一是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和企业结构。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聚,向具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向企业的主营业务集聚。二是以加强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举措。要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当前重点是要推进外部董事制度建设,优化董事会结构,规范董事会运作,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适应竞争需要的市场化机制。应实施有效考核、有效激励和有效约束,形成有效的压力动力传导机制,层层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四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借鉴与融合相结合,“短板管理”与“标杆管理”相结合,切实加强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集团公司管控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夯实企业科学发展的基础。
制度建设情况汇报【推荐5篇】 篇二
关键词: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5.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93-02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急剧扩大,收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支出却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资金缺口不断加大。在此情形下,如何组织收入,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此难题的措施很多,笔者以为,加强财务规章制度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为此,本文专门对此作尝试性的探讨。
一、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
高校的财务规章制度,是高校为了组织和管理财务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财务规定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一章总则中规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江苏省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第一部分中强调:“各高校必须设立财务处(室),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院)长和总会计师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制定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可见,加强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是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发挥资金效益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高校都存在资金紧缺现象,但为了生存和发展,高校正积极采取各种举措,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也是举措之一。高校通过制定制度,强制性地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教学的运行、实验和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教学基础设施及其配套项目建设等等方面,以便充分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学校的运转和发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校内经济秩序的需要
高校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了日常经费报销中的凭证管理,限定了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标准和使用比例,界定了经费的审批权限,明确划分有关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以此保证学校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规范高校内部的经济秩序。
(四)均衡各方利益,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的校园环境,而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实现部门之间、院系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利益的均衡。如何实现利益均衡?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并施行各项合理的制度。比如,公平合理的预算经费分配制度有利于实现部门之间、院系之间利益的均衡,从而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搞好学校的建设。
(五)提高会计人员服务质量,规范会计工作的需要
高校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后,各项经费的报销都有规可依。会计人员只需对照制度进行判断,然后按规定处理即可。这样会计人员在日常核算中所需要的职业判断会简化,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减小,不同的会计人员对相同业务的处理差异会变小,会计人员的服务质量会提高,从而有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机构不完善
高校要发挥财务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首先得保证财务规章制度本身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设立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财务规章制度通常先由财务部门的一个或几个工作人员兼职拟定,缺少制定制度的专门人员和机构。因为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学术素养和时间有限,由他们制定出的制度必然会存在诸多不足。
(二)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不严密
制度的制定通常包括立项、起草、审核、发文和施行等程序。目前不少高校制定财务规章制度的一般程序为:根据实际需要立项,财务处相关人员起草,财务处处长初审,主管财务校长审批,校长签发施行。由此可见,制度起草前,缺少必要的调研,制度起草后,缺少必要的征求意见环节,这样制定出的财务规章制度在其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方面都可能存在欠缺。另外,财务规章制度的审核工作主要是由财务处长和主管财务的校长完成,缺乏一个集体的、专业的审核。这样制定出的财务规章制度在权威性和法律效力方面不可避免也会受到影响。
(三)制定财务规章制度的认识有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要么不制定制度,要制定就得非常完美。因此,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讨论来讨论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最后还可能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制度效用的及时发挥;另有一些人认为:制定财务规章制度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因此,在制定制度过程中,该参与而不参与,造成制度的适用性下降;除此之外,还有些人认为:制度应该高度概括,太具体会显得琐碎。
(四)财务规章制度施行受阻,无法发挥出制度应有的作用
制定财务规章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施行。有些高校制度很完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制度名存实亡,最终导致经费管理的目的落空。
三、解决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设立完善的制度制定机构
由于制度制定是一项严谨而缜密的工作,为保证制度的质量,高校应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比如组建一个由主管财务的校长任组长,学校财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相关经费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一些财务专家为成员的小组,全面负责制度的立项、调研、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审核、发文以及修订工作。
(二)联系实际,广泛征询意见
一项制度在起草的前后,需要广泛地征询意见,不仅要征询校内部门、院系的意见,而且还应向兄弟院校请教,尤其是对于预算经费的分配办法,部门、院系的创收分配制度、经费管理办法等等,更应参考其他高校的具体规定,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
(三)完善制度的制定程序,强化集体的、专业的审核
制定并施行财务规章制度,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应经过集体审议、批准,这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也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财务规章制度质量的要求。此外,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还应强调专业人士的审核,力求制度的规范和科学。
(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任何一项制度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不要期望制定出永远适用、完美无缺的制度。同时,制度建设是学校的工作,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还需要学校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此外,制度的内容应具体,表达要明了,以免执行过程中产生疑惑。
(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财务规章制度的施行
1.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高校的财务部门是预算执行的监控主体,财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财务规章制度能否顺利施行。因此,财会人员应通过学习、讨论、交流,透彻理解制度,熟练掌握制度,灵活应用制度。平时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在工作中,能真诚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师生员工。
2.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做好制度的宣传解释工作
要施行制度,首先得让师生员工了解制度。高校可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电视台、校报等的作用,向广大师生员工做好制度的宣传解释工作。财务部门还可通过自制单据的巧妙设计,进行制度的宣传。
3.积极寻求各级领导的支持
校长是高校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的 言行,直接影响着财务规章制度的施行。另外,高校每项经费的报销都须经过相应的审批人审核,因此,推行财务规章制度也离不开经费审批人的支持。财务部门可采用汇报、沟通、交流、部门商讨等方式向校长、经费审批人宣传有关制度,让他们了解、熟悉和执行制度,把好执行制度的第一关。
制度建设情况汇报【推荐5篇】 篇三
【关键词】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思考
一、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背景和重要性
医药制造企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又面临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建立一个完善且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保障医药制造企业的正常经营、降低经营风险就显得极其重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1)药品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企业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不合格药品一旦流入市场,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负面效应和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一个企业破产。(2)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可以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经营决策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的竞争力;(3)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要求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上述机构或人员相互依赖相互制衡,并有效运转的核心体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医药企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风险和压力,又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内部控制作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有效管理制度,也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
二、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缺少熟悉内部控制的专业管理人才
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管理专业人才是企业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前提。在我国医药制造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都是从制药专业背景人员中选任,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中药制造企业中更是如此。这些人员对药品质量、药品生产管理较为熟悉和重视,但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内部控制方面的认识较为落后,观念较为淡薄,导致基层员工基本不参与和不愿配合内部控制的管理与建设,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建设难以全面开展。另外,在医药制造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过程中,企业也主要是注重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研发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很少对内部控制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和教育培训,使企业中不具备内部控制管理专业人才,很难在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中有所作为。
2.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造成内部控制运行失效
合理的企业组织架构设置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基础。在我国医药制造企业中,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管理者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方面,很少真正关心企业组织架构的建设,致使企业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部门的职能、权、责、利不明确,沟通协调出现严重障碍,办事和决策效率低下;不相容岗位、部门分离不彻底,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制衡与沟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造成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缺乏保障。
3.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不切合实际
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让所有员工和部门的工作在制度下有序运行,减少违规和重复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但目前我国的部分医药制造企业在相关制度的建设中主要注重一些具体操作制度建设,缺少制度的顶层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完善、不切合实际,有的企业制度完全是根据管理者想象制定,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制度华而不实,内部规章制度形虚设,无法在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运用,导致人为管理因素加大,管理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员工越权办事现象时有发现。严重破坏了企业内的部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环境,使企业内部控制度失灵,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4.制度培训不到位,内部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规章制度的执行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而制度的培训的是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基础。在我国部分医药制造企业中,虽有相关制度,但对员工的有效培训不到位,使制度束之高阁,员工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违规操作现象累累出现,不但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5.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缺乏监督,执行效果缺乏评价
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有力武器,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是否有效的考核。现在有很多医药制造企业虽然建立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执行中过于依赖员工的自觉性,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内部审计监督,使本来有效内部控制变得无效。同时,在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中,很少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使无效的内部控制环节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1.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加快内部控制管理人才培养
管人员观念淡薄和内部控制管理人才缺乏是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医药制造企业的管理长期偏向于生产管理、工艺研发等,人才培养也主要注重生产、工艺人才培养,很少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人才培养。医药制造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人员就必须转观念,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提高自身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同时,加快内部控制管理人才培养与引进,充实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员工内部控制管理知识培训,使其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来,形成全员参与的、积极主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提高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2.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制,重新梳理企业内部组织架构
在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中,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企业就应当设计有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使各部门、各岗位职能明确,责、权、利分配合理。针对当前医药制造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重新梳理,科学定位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合理分配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使企业的所有事务均落实到相应的部来完成,所有部门都有对应的事务处理权,所有责任都有相应的部门来承担。保证企业部门之间沟通顺畅,提高企业的决策和办事效率,物尽其用,人尽其责。对不相容岗位进行严格分离,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制度。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3.完善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制度培训
医药制造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企业,其管理更要求精细化,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更应细化,医药制造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梳理内部规章制度,对不切合实际的进行更改和废除,对不够细化进行补充补和细化,使企业在规范的制度下运行。药品制造人员也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操作人员,其生产的药品质量关系到人民大众的生命健康,生产操作特别是原辅料的投入量不能有丝毫差错,因此,医药制造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应比一般制造企业要求高,内部规章制度的培训也应比一般企业多。这样才能保障内部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产品的质量。
4.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使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就必须严格执行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管理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和员工越权办事现象,使企业的所有决策都严格按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员工的所有权限都控制在企业规章制之内,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5.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和科学评价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包含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评价制度。当前,我国部分医药制造企业中的内部控制无效,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有效监管体制和科学的评价制度。为此,在有条件的医药制造企业中,应当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没有条件或没有必要建立专门内部审计部门的中小型企业,应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将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环节。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医药制造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制造企业应从制度建设、人才建设、机构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争取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所有事务都纳入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编。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案例讲解。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年版
[2]魏明著。小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制度建设情况汇报【推荐5篇】 篇四
公司反腐倡廉建设制度
一、惩防体系建设制度
1.联系公司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实际,全面推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认真梳理纪检监察和反腐倡廉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2.重点抓好“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制度和“三公”消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3.进一步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集团公司制定的《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的相关规定,开展考核评价工作。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突出重点、落实各部门管理人员责任。
二、效能监察审计制度
1.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四风”要求,深化“四风”整改,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开展“三公”消费专项检查,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推行“三公”经费公开,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和责任人。
2.规范领导班子权利运行,坚持以服务企业发展为中心,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将各单位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情况,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防止决策失误,防范决策风险。
3.结合集团公司专项效能监察,以强化经理人执行力为核心,贴近生产经营流程,从堵塞管理漏洞、优化管理流程、推动管理创新等方面深入推进效能监察,严格效能问责,注重发挥_门组织协调、工作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促进各部门、各单位自查自纠、自我整改、自我完善。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的原则,以预防为主。加大效能监察惩处力度为辅,达到源头防治,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的目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根据集团公司要求,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一岗双责”,将反腐倡廉和分管业务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明确纪委的监督责任,加大党风建设责任制考核力度,定期对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同时,落实各单位责任人问责办法,强化责任追究。
5.切实发挥内审监督作用。以“降本增效、防控风险”为出发点,以推动审计结果运用为重点,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强对生产经营中大额成本支出、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及内控体系评价等的审计监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对后续整改建议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开展廉洁教育制度
1.大力宣传集团公司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成果、新措施和新经验,放大反腐倡廉舆论正能量。
2.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积极配合集团公司开展廉洁规定解读、典型案例讲解、错误认知纠正等内容的互动教育活动。
3.紧紧盯住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关键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和重要节假日时点开展廉洁教。
四、坚持和完善谈话制度
1.领导干部要经常找下级职工谈话,了解情况,沟通思想,消除隔阂,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2.谈话可采取集体谈话和单独谈话两种方式。谈话主要对象:出纳、会计、保安、操作工等,对有反映或工作中有问题,有失误或考核不合格的,组织上要指定专人及时找其谈话,谈话中指出其缺点、问题,给予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2.各部门要认真做好谈话登记、记录工作。对有反映、有问题干部的谈话,人事部、纪检委员要做好跟踪督查和考核工作。
五、组织生活制度
为提高党员素质,建立保持_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制定如下制度:
1.支部大会每季度一次,特殊情况可不受时间限制,但支部大会每年不得少于4次。全体党员要模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做到思想上、政治上和_保持一致。
2.党小组会每月一次。以学习和讨论为主要内容。
3.党课每年不得少于两次。党课内容主要是学习党的_报告及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并要结合本支部实际讲课。当前要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行。党课要注意防止空洞的说教。
4.支委会每月不得少于一次。主要是研究支部工作及发展计划。
制度建设情况汇报【推荐5篇】 篇五
浅谈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自20xx年社区组织体制改革以来,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社区主任素质普遍提高,为居民服务意识增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居民队伍扩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社区民主自治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社区民主自治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社区建设的发展。表现在:居民对民主自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主任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社区评估制度有待建立健全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作如下设想。一、社区要加强对居民民主自治的宣传教育民主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说到底是社区成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区的一个问题。因此,社区民主自治需要群众的参与,需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否则加强社区建设只是一句空话。只有让广大居民认识到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社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建设好社区就是建设好自己的家,把社区看成是与自己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与社区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自觉投入社区建设,才能主动为社区的发展尽心尽力,社区的事也才能办好。因此社会传媒、政府部门以及社区居委会都要把加强对居民民主自治的宣传教育看成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社区民主建设的氛围。如报纸、广播、电视加强这方面的信息报道力度,各级政府在倡导民主自治的同时要做好指导社区开展民主自治工作。社区居委会则更要把加强社区民主自治的宣传教育看成是自己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来落实。如运用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途径宣传民主自治的目的意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播民主自治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利用上门走访、群众座谈、居民积极分子骨干等会议对居民进行民主自治的宣传指导;举行以民主自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等,让群众加深对社区开展民主自治的做法了解和接受,明白民主自治与居民生活幸福,社区安全保障、环境治理、社区道德风尚的建设密不可分的道理,使民主自治的思想在社区居民中扎根。宣传要从讲求实效,易于为群众所接受出发,不拘形式,生动活泼,切忌搞形式主义、单纯空洞说教,或说一套做一套,敷衍了事走过场。二、加强对社区主任的专业培训社区主任的素质高低决定社区民主自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民主自治工作开展的深广度。凡是社区主任素质高的社区,民主自治就搞得好,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就高,社区问题也处理得比较顺手,群众也比较满意社区工作。反之,社区主任素质低,不善于发动群众,不善于用民主自治的理念引导居民投身社区建设,居民就会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社区群众基础薄弱,社区建设受到阻碍,面临的问题也多,群众对社区工作也不会满意。因此加强对社区主任的业务指导培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整体素质,对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十分必要。开展培训的方法形式多样,走出去,请进来;进行理论辅导、感性强化等都不失为培训的好方法。如组织他们参观一些运用社区力量把社区事办好,把社区问题解决好的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社区,借鉴别人的好的做法;鉴于社区事务纷繁复杂,面对的人形形色色,进行社区工作的切磋交流,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所以适时开展一些对口交流、经验介绍,学习座谈等对开拓视野,增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积极作用;区街也可每年举办一至两次培训班,请专家讲课,充实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培训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鼓励他们谈感想、谈认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形成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边学习、边实践的生动局面,把培训过程变成工作、学习、提高的过程。那种想仅仅靠一两次学习就认为培训到位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学习培训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况且伴随着新的形势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及时加以认识、研究和解决。三、加强社区主任联系居民的制度建设针对目前居委会办公条件改善,设施齐全,易让人产生机关化工作倾向,加之客观上社区范围扩大,政府交办的任务也多,主观上社区主任联系群众不够,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甚至不知社区主任姓氏名谁的实际,加强社区主任联系居民的制度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当前城市经济改革步伐加快,企业改制力度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社会利益分配处在新的动荡和调整之中,近年来随着社会劳动保障、退休职工管理进社区,关心帮助弱势贫困群体,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任务义不容辞地落到社区主任的肩上。因此在社区中建立以扶助弱势群体为主要内容的解决特殊人群特殊需求的包保制、特困群体帮扶制、来访接待反馈制、定期走访群众制等一系列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社区主任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工作主动性,使自己的工作真正起到达民意解民愁的效果,在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依靠社区力量解决居民诸如生活、就业、就学、就医、以及优生、优教等方面的需求做出成绩。在健全制度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制度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既要防止制度脱离实际,又要防止有章不循的现象 ,使制度流于形式而成为装潢门面的墙上制度、抽屉制度。四、建立健全社区评估监督体系任何一件事要得到落实,必须有一套健全的科学的评估监督体系,要想真正把社区的民主建设落到实处,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社区评估监督体系,笔者认为建立健全这一体系,大体分为四个方面。1、坚持社区主任述职制。社区主任每年至少两次向社区居民代表述职,汇报自己在组织居民开展社区民主自治的工作和表现,听取述职的代表必须达到半数以上,述职的内容必须真实具体,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2、建立群众评议制。将居民对社区主任的评议分为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确保评议结果真实可靠。如召开群众座谈对社区主任给予称职不称职的定性测评,并提出批评或督促整改意见;制作评议表对社区主任的工作实绩进行打分测评等,这样的评议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起到监督教育当事人的作用。3、实行社区事务公开制。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管理坚持走群众路线,严格按民主程序办事,提交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社区宣传橱窗要常年公布居务、财务等社区情况,增加工作透明度。要要养成主动向群众汇报工作,乐于征求群众批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4、建立对社区主任的警示谈话、辞职或责令辞职制度。对群众不满意的社区主任给予警告性的警示谈话,对犯有工作失职,不廉政勤政,严重脱离群众的社区主任给予辞职或责令辞职的处理,保持社区主任队伍旺盛的活力和向上的朝气。5、建立社区主任的奖励制。每年开展评选优秀社区主任活动,对社区民主自治开展得好,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善于联系群众的社区主任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以上是笔者关于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初浅设想,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当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