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精选推荐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最新10篇)

时间: 2024-12-28 18:24:11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最新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浮力;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能力目标:

  能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归纳出实验定律。

  三、教具:

  1.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圆柱形金属物(铅块)、石块、细线、小桶、杠杆、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长圆柱形玻璃筒。

  2.学生用:两人一组。每组配备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小桶。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五、课时:

  1课时

  六、课型:

  实验探究课

  七、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讲述: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这是一个有关浮力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跟浮力有关的阿基米德原理。

  (二) 进行新课:

  1、 什么是浮力?

  设置情景:如图1所示。

  置疑:为什么金属块沉在水底,木块浮在水面? 充分让学生猜想假设,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

  ① 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了起来。

  ② 金属块比木块重,不受浮力。

  ③ 金属块比木块密度大,不受浮力。

  ④ 金属块沉在水底,所以未受到水的浮力。

  2、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由死海不死及日常经验引发学生思考,再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除了提出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 体的体积有关以外,还可能提出浮力和物体的重力、体积等有关,教师应予以鼓励。

  进行课本中P125实验探究2阶段,一定在先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和方法,然后再动 手实验。

  ①对鸡蛋加盐上浮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来认识,鸡蛋由 静止到运动是浮力增大,而浮力增大又是由于加盐导致液体密度增大的结果。

  ②观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时,浮力是否变化的实验,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什么 是物体浸入部分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学生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归纳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 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本中P126实验探究3是在前面两个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定量分析,从而进 入更高层次的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应发挥指导作用,由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 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应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这样才能使学生 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探究。

  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溢水杯,教师也应作一介绍,并示范使用溢水杯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总结规律应具有普遍意义,课本中安排了石块和金属块的两组 实验。有条件的还可以用不同的液体及体积相同的不同的金属块去进行比较实验。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评估、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哪一环节出现问题,并及时 纠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过程后,由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结论。教师要 全面准确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对学生实验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受 探究的发现并获成功的一种愉悦。

  (三)、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相关因素

  3.求浮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法(称量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公式法)。

  (四)、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m液·g=ρ液·g·V排

  3.适用条件: 适于液体、气体。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重难点:

  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学家并讲讲他的事例。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家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画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自选词句栏中。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阿基米德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动脑筋?

  学生找3到14段有关语句回答,师追问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

  学生:阿基米德沉着、冷静、果断。

  师: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

  学生:练读,汇报读。

  师:为什么阿基米德说是太阳帮的忙?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或课前实验谈谈。

  师:在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他善于观察思考,并利用科学原理战胜了敌人。

  2、 读15到20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学生读完汇报:罗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阿基米德。

  画出最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谈你的感受。

  学生:“阿基米德那么专心??抬起头来??”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

  学生:“等一下??没完呢!”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还关心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自己的生命呀!

  学生:罗马士兵太残忍了,阿基米德求他等一下都不行,竟让璀璨的科学巨星带着遗憾陨落在他的利剑下。

  四、回归全文。

  再读全文,说说从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推荐阅读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课件出示:

  金冠之迷 2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法:

  读中感悟

  学法:

  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

  资料、图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搜集的关于阿基米德的资料入手,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以学生自己朗读为主。

  1.了解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

  2.了解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特点。

  3.回归全文,再读全文,说说从科学家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写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写近义词:

  反射( )奇怪( )平静( )专心( )发觉( )

  三、实践活动:

  1.把阿基米德遇害时的情景变成课本剧演一演。

  2.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为本单元后面的交流做准备。

  板书设计:

  爱动脑筋想问题

  科学家阿基米德

  用镜子反射原理打败敌人

  被侵略军杀害了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四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知道是谁说的吗? (生:阿基米德)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课《科学家阿基米德》。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读文要求:

  1.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师:具体表现在那?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读一读。

  四、深入精读: (以学生自己朗读为主)。

  了解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3----14自然段)

  师:阿基米德怎么爱动脑筋的?(让学生简单叙述阿基米德利用镜子的放射原理,把敌人的船烧着了的故事。)

  理解重点句子:

  a、“不要慌,不要慌!”忽然有个人大声喊叫起来。 (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让学生读出沉着、冷静、果断的感觉) b、“快回家去,把家里的镜子全拿来!” (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聪明。反复读读中感悟)

  c、这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阿基米德指挥大家拿着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一艘军舰上的帆蓬。也真奇怪,不一会儿,那艘军舰的.帆蓬就着火了。海风呼啦啦一吹。火越烧越旺,把军舰也烧着了。(理解“越烧越旺”一词,并让学生举例说。)

  师:为什么镜子的光反射到帆蓬上,帆蓬就着火了呢?(引出下一段阿基米德说的话。)

  d、“我有什么本事呀?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体现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并利于用科学原理战胜敌人)

  (通过这件事,师讲解有关的小知识,关于阿基米德的凹透镜反射的原理,让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对知识进行扩展。同时,进一步体现阿基米德的爱动脑筋的特点)

  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课型与课时:

  科学探究型课2课时

  三、重点:

  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去猜想。

  难点:设计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溢水杯、烧杯、水。

  五、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顺序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来,因为在“什么是浮力?”后,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比较好。从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提出问题,再教学生进行猜想,可以直奔主题,且猜想也能很好的实施。中间可以不要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进行过渡。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内容是浮力的概念和探究浮力的大小。关于浮力的大小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环节。

  第二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无关。这要经历分析论证、实验验证两个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不喜欢听故事呀!

  生:喜欢。

  师:今天,在上新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相传,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亥尼洛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但是,这个国王相当多疑,t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王冠中的金子。国王便要求阿基米德查出王冠是否是由纯金制造的,而且提出要求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日苦苦思索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当他跨入盛满水的浴桶后,随着身子进入浴桶,他发现有一部分水从浴桶中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便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忘记了自己还光着身子,便从浴桶中一跃而出奔向王宫。一路上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科学家们发现真理时的喜悦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他这一声高呼便宣告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诞生。同学们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吗?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生活中我们都见过万吨巨轮能够载货远航,巨大的热气球能够腾空而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呢?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下呢?

  生: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浮力。

  师:这位同学解释的很好!那么究竟什么是浮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什么是浮力。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请同学们听清老师的要求,明白自己在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同学们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第二,将石块完全浸入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数据记录在125业蓝筐内。看一看,示数到底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第三,将钩码拿出水中,看看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达到与第二步相同的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的实验都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实验做完了,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你用什么方法能够使空气中弹簧测力

  记的示数与第二步相同。

  生:用手向上托物体。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够得到一个怎样的实验结论呢?

  生:我得到的实验结论为: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那么,

  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是否有托力的作用呢?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跟我看一下这个实验。

  (教师演示书上124业实验7-20)

  师:在刚才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把气球的气针插入篮球后,气球膨胀,而此时的杠杆为什么不平衡呢?

  生:是因为左边篮球受到的浮力增大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这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的一个实验结论呢?

  生: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有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两个实验都做完了,通过这两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一个实验结论呢?

  生: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buoyancyforce)

  现在我们仍然回到刚才第一个实验中,我们作实验时可以看到把石块放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记的示数变小了,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浸入水中的石块到底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石块受到重力G、浮力和拉力,

  师:很好,这个物体在这三个力的作

  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

  这便是我们学习测量浮力大小的第一种方法,

  称之为用称量法计算物体的浮力。浮力是否是力的一种呢?

  生:是。

  师:它是否满足力的三要素呢?

  生:满足。

  师:因此,浮力也有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由力的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在向上的浮力和拉力,在向下的重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是竖直向上的。而这三个力都作用在物体上,所以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

  师:以上便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浮力,以及如何用称量量法计算物体的浮力大小。

  刚才通过实验得到的称量法计算浮力的公式:

  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浮力是相当有限的,因为万吨巨轮的重力是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记来测量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浮力的大小如何计算。

  师:上课前,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发现计算浮力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在阿基米德发现中,他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重温阿基米德的发现。首先,请同学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特殊的杯子,它被称为溢水杯,当向溢水杯倒入水后,水高于溢水口时,水便会从溢水口向外流出,等溢净后。将物体放入溢水杯,用烧杯将水接住,就知道物体放入溢水杯后有多少水被排出。那么,哪位同学能大胆的猜想一下,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我的猜想结果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师:我们的猜想究竟是否正确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验证物体所受浮力与此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六篇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结论: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教师总结以上实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20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说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物理表达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教师启发学生回答:由于,F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体,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节课本中的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

  (3)解题过程要规范。

  4、教师讲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体积是1米3的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

  板书: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三、小结本节重点知识: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四、布置作业:

  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2、3各题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七篇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漠,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很被动、计算能力比较差。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重点强调了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并可利用规律去解释自然现象。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

  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准备:

  铁架台、烧杯、圆柱小物块、圆柱小木桶(与小物块体积相同)、溢水杯、弹簧测力计。

  六、教学方法:

  实验、猜想与推理,启发式教学,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

  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

  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当众分发,增加可信度),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

  分组实验:

  (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各组成员分工协作,争先恐后,开始行动。有的用手捏,有的先用笔杆轧成"饼",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纷纷放入水中,投放"货物"。"……10、11、12……20……"。在这九个组中,有八个组"装货"在十个以上,有两个组在20枚钉子以上。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兴奋不已,继而每个同学却为自己的"小船"最终"沉没"而惋惜顿足。虽然老师还没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

  实验二: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示范表演)

  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

  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大,"货物"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中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中可以沉底,在水银中则可以漂浮;浸入液体的深度,因为易拉罐越往下压,越费劲;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因为用粗细不同的`易拉罐,压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

  教师:(把各种猜想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并引导学生取得共识)这就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但是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对少量液体而言,误差是比较大的。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体积和质量、重力是—一对应的。为了测量的方便(从结果出发指导实验),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经过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同学可以确定研究方案)用弹簧秤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用老师提供的纸杯把物体从溢水杯中排出的水收集起来,用弹簧秤测定其重力。最后寻找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

  5、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一:分组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

  6、分析论证分组分析数据

  在得到测量结果后,同学们自发地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各组交流:他们发现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即F浮=G排。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其公式表达式为:F浮=G排=m排g=ρ液V排g。

  7、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

  学生活动二:自主学习课本91—92页例题。

  交流讨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正确解题过程。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

  四、巩固新课:93页自我评价与作业。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八篇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这一节课是第九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所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二、说教法

  这一节课以启发性教学、讨论法、交流学习法、实验法,归纳法为主,并使用多媒体等工具辅助教学。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 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

  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

  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

  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

  三、说学法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实验基本技能,例如: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大小。同时,他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认识浮力》,掌握了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在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可行的,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也能接受和完成任务。

  四、 说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同时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

  2、 探究浮力的大小

  (1)猜想

  通过实验并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 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

  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

  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

  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

  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3)分析与论证。

  实验完毕后,各小组对自己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教师提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怎样的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浸在液体里的 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4)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两种情况”。

  全部浸入(浸没):V排=V物

  部分浸入:V排=V浸<V物

  3、 练习

  通过设计习题让学生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4、 课堂小结

  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对节课进行小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5、 布置作业

  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巩固新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主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九篇

  一、 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浮力》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本节由“阿基米德的灵感”“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构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也是本节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式实验探究的方式,以此来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 让学生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能应用公式F浮=G排和F浮=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

  三、 教学流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阿基米德的灵感”53页小实验通过让学生展示,重现古代阿基米德洗澡情境,感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多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学生所看到的浮力大小并不一定会与排开液体的重力联系在一起,所以需要我引导学生将排开液体质量的多少转化为与浮力有对等比较关系的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让学生自觉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定量关系的`实验。

  2、 在上课前一天安排前置性任务,让学生了解并领取任务一中的学习要求,通过对课本54页实验的自主学习,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及考虑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自然会对要进行的实验有一个理性认识,以便在第二天上课前就会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在实验之前,需要先让小组将前一天完成的任务一进行交流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统一实验方案及所需器材,并随机抽取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引起全班小组的讨论分析,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及所需器材。随后让小组组长分配实验任务,责任到人。

  在实验中,我会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观察指导实验,并将学生在做实验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总结、归纳。在学生实验结束后,着意抽取两个小组(特别是在实验中所测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有差别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由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实验评估,讨论分析引起实验误差或错误的原因,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3、任务二是在任务一的基础之上,结合上节《浮力》所学知识,将第一节所学知识“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改为“排开液体的体积”,通过公式间的变形,让学生自已得出新公式F浮=液gV排,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 评价反馈

  任务四中通过必做题与选做题的设计,必做题让全体学生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让小组长检查反馈。选做题则可以让能力更强点的学生进一步探索,提升其能力,或可以由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选做题。

  4、 小结: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四、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远离本土作战的示范课,作为孩子们的新老师,面对新学生,对学生学情了解不足,不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情况,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没有能够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好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并没有受到众多听课老师的影响,整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作为课堂流程的组织者,只起到了一点点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学生在小组这个模式下,发挥出了极大的潜能,通过团队合作,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说课稿 第十篇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轮船漂浮的原因,学习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2)教法建议

  本节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在这部分给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这样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学情分析

  教材通过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当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还可推导出F浮=,从而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多停留在感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一点,更不能熟练应用。因此,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教学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课时时间,让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亲身感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材料、形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同时,通过该探究活动,也可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一切,都能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4)学法建议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个体合作”的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由于上节课探究了“认识浮力”,本节教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猜想,进行探究,集中一个目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这样循序渐进,同时减少了本节课的.容量,易学便教。另外,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而只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并用明了的图示提示实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节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所限,常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浸在”和“浸没”的区别,“排开液体的体积”和“物体体积”的关系等,因此,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师提问: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浮力呢?

  回答: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师:用秤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时,需要采用哪些具体的步骤?

  生:先测重力G;再测视重F拉;浮力F浮=GF拉

  老师讲解:浮力的测量方法 二次称重法(可以直观的看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师:看看视频演示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怎么变化的,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呢?

  二)学生感受活动:把空的饮料瓶轻轻的压入水中(不要装满),观察水面的变化,并且说说你手臂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了来自于液体向上的浮力

  2、把饮料瓶压的越深,水面上升越多

  3、把饮料瓶压的越深,瓶子受到的浮力越大

  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了,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既然同时和液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大家能想到这两个量实际上决定了什么吗?

  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决定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重量)

  (三)提出问题: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能建立怎样的直接的数量关系?

  老师引导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怎样测出被液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学生过程整理收集排开的液体,并测量出这些液体的重力(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阿基米德的贡献)

  学生动手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a、如图1放置烧杯,使水正好不溢出(装满水)

  b、如图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G

  c、如图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重G1

  d、如图4将石块浸入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减小, 石块排开的水从溢水口流到小桶中,当石块完全浸没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e、如图5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G2

  f、利用公式,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

  物重G/N空桶重G1/N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N空桶和排开水重G2/N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N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N换其他物体再做一次

  物重G/N空桶重G1/N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N空桶和排开水重G2/N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N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N

  (四)分析评估

  师:我们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什么吗?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

  生:物体受到的水的浮力的数量和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大小相等

  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在浸没水中和部分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再用溢水杯和薄塑料袋收集所溢出的水,并测出所排的水重即G排液,从而进一步建立浮力与所排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F浮=G排液。

  (五)老师针对阿基米德原理总结:

  1、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等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2、液体密度相等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阿基米德原来适用于气体。

  (课后可以建议学生再利用酒精做相类似的实验,得出相关的结论。)

  (六)阿基米德原理简单的应用

  师:人们游泳时,会有这样的体验:慢慢走入水池,发现身体慢慢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一直减小,到最后,没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支持力几乎为零。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人在慢慢走入水池的时候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所以他受到的浮力增大,水池底部给她的支持力也减小。

  师:假如一位重500N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受,求人所受浮力的大小?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g=10N/g,水的密度1.0×103g/3)

  生:解答。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