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篇
华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服务流程,确保患者享受到安全、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它通过设定明确的医疗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内容概述:
1、诊疗规范:明确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流程,确保医疗行为符合医学伦理和临床实践。
2、 质量监控: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医疗服务质量检查,评估医疗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人员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4、患者满意度: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收集反馈,不断优化服务体验。
5、信息管理: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实施电子病历管理,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6、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医疗紧急情况,保证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二篇
医疗垃圾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储存和处置,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内容概述:
1. 分类管理:明确各类医疗废物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如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和锐器等。
2. 收集与运输:规定医疗废物的'收集容器、标识、收集频率和安全运输方式。
3. 储存规定:设定医疗废物的储存区域、时间限制和安全措施。
4. 处理与处置:详细说明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如焚烧、消毒、填埋等,并规定合格的处置单位。
5. 人员培训:对全体员工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确保其了解并遵守制度。
6. 记录与报告:建立完整的医疗废物管理记录系统,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处理情况。
7. 应急预案:制定应对医疗废物泄漏、丢失或其他紧急情况的预案。
8. 监督与审计:设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外部审计,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三篇
医疗器采购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效率:规范化的采购流程能有效缩短采购周期,提高设备到位速度。
2.保障质量: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设备验收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节省成本: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和维护保养,降低设备的运营成本。
4.法规合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防止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和纠纷。
5.保障患者权益: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四篇
1、凡遇疑难病例,应由科主任主持召开讨论会,有关人员和相关科室参加,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凡病区出现三日内不能确诊的病例时均应及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由病区的组长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批准,举行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主持科室要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写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与会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科室的全体医生和主管病床的责任护士、科室的护士长均应参加,科室的其他护士也应积极参加.
3、病例讨论前,主管医师应收集整理好患儿的病史、查体及各种实验室检查的'资料以及专家们现场检查病儿所需的听诊器、叩诊锤、棉签及消毒针头等器械。病历由主管医师报告,主管医师及经治医师负责介绍和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检查、治疗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会议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主持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4、讨论由科室负责人主持,经治医师汇报病史及已经取得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提出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顺序进行发言,最后由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总结提出肯定的诊断或需进一步检查的方案和近期的处理意见。讨论结束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对讨论内容进行整理,并记录于病历的病程录中,并交上级医师审阅签名(原始记录保存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上)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五篇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效,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升医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服务标准制定
2、质量监控与评估
3、故障与投诉处理
4、员工培训与发展
5、持续改进机制
内容概述:
1、医疗服务标准制定:明确各科室诊疗流程、操作规范及服务质量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2、 质量监控与评估: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对诊疗结果、患者满意度等进行量化评估。
3、故障与投诉处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患者投诉,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4、员工培训与发展:为医务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医疗技能和服务意识。
5、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回顾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调整优化,推动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六篇
一、检验科必须把检验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普及提高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理论知识,使之成为每个检验人员的自觉行动。同时,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全面加强技术质量管理。
二、检验科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室(组)二级技术质量管理组织,适当安排兼职人员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管理内容包括:目标、计划、指标、方法、措施、检查、总结、效果评价及反馈信息,定期向上级报告。
三、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标本质量,制订并严格执行标本送检与接收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重新采集。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应按要求妥善保管。
四、制订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及维护规程,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五、检验科各专业实验室应建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如实记录室内质量控制各项数据,定期分析小结。出现质量失控现象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积极参加全国和/或浙江省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努力提高质量水平。
六、重视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有专人负责检验结果的审核和检验报告的'签发,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
七、加强检验科的信息控制与文件管理,建立完善各种质量和技术记录。
八、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类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保证检验科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九、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建立人员技术档案,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十、制订技术质量管理发展计划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检查。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七篇
一、 质量管理员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填报《医疗器械质量信息传递反馈单》,报质管部。质量信息的内容分类如下:
(一)宏观质量信息。主要指国家和行业有关质量政策、法令、法规等。
(二)货源信息。主要指供货单位的人员、设备、工艺制度等生产质量保证能力情况。
(三)竞争质量信息。主要指在同一市场的同行竞争对手的质量措施、质量水平、质量效益等。
(四)内部质量信息。主要指企业内部与质量有关的数据、资料、记录、报表、文件等。包括商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各个方面。
(五)监督质量信息。主要指上级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与本公司相关的质量信息。
(六)用户反馈信息。主要指客户的质量查询、质量反馈和质量投诉等。
二、质量信息的收集必须准确及时适用,公司内部信息通过统计报表,各部门填写信息反馈单及员工意见等方法收集,公司外部信息通过报纸,上网及问卷等方法进行收集。
三、对收集的信息材料、质量状况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将其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反馈给领导和业务部门,以便指导业务经营。
四、各有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和工作内容。对反馈的`信息,协调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作出处理。不定期收集和征求用户意见,掌握医疗器械质量和包装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五、质量信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一)一类信息由公司领导决策,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传递督促执行;
(二)二类信息由主管协调部门决策并督促执行,质量管理部组织传递和反馈;
(三)三类信息由部门决策并协调执行并将结果报质管部汇总。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八篇
1、医疗质量控制信息主要包括医疗质量控制、质量规定的执行情况,医疗技术与专科技术、科研教学、医疗的检查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病人满意度等。
2、科负责收集、统计各项医疗数据,每月提供院领导并向相关科室反馈。
3、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应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利用周会、科务会反馈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信息。
4、各职能部门每月均要按医疗质量标准,逐项进行检查,记录执行情况,汇总到医务科,将医疗质量控制信息整理、护理部负责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的'收集整理,提出整改及整改意见,每月利用科主任、护士长会反馈到科室,并定期以简报形式向全院通知。
5、财务科每月将医疗质量控制信息汇总成册,提供院领导决策,每季度向相关科室反馈本科室的医疗治疗质量控制成本。
6、纠风办负责收集医疗质量信息,每季度向全院反馈。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九篇
为了规范本公司经营场所的环境卫生、人员的健康状况,特制本制度:
一、办公场所卫生
1、卫生进行划区管理,责任到人;
2、搞好办公场所的卫生,陈列医械及文件的.橱窗应保持清洁和卫生,防止人为污染。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安静。室内所有设备摆放整齐;文献、书籍和文具在使用后一律放回原位;在工作时间内,不得用电脑玩游戏、放音乐;
3、门窗、墙壁、桌椅、地面洁净,无尘垢。照明、取暖或降温设施保持完好,空调过滤网及墙角半月清一次;各工作场所内,均须保持整洁,不得堆积足以发生臭气或有碍卫生之垃圾、污垢或碎屑;
4、保持用具以及用品器材的清洁卫生。
二、库房环境卫生
1、库区内不得种植易生虫的草木;
2、窗前、窗内无污物;
3、货物摆放整齐,保持包装箱、盒干净整洁;
4、定期检查仓库五防卫生,库房内墙壁、顶棚光洁,地面平坦无缝隙,库内每天一清扫,每周一大扫;
5、库房门窗结构紧密牢固,物流畅通有序,并有防火、防鼠、防虫、防潮、避光等设施,以保证其有效可靠;
6、库内设施设备要定期保养,不得积尘污损。
三、人员的健康管理
1、本管理规定适用于经营一次性或无菌产品或植入及阶入性医疗器械产品的管理;
2、在岗员工应着装整洁,勤洗澡、勤理发;
3、行政人事部每年定期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凡直接接触医疗器械的员工必须依法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的项目内容应符合任职岗位条件要求。新聘员工先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验收、养护岗位人员还应增加视力程度和辨色障碍等项目的检查;
4、健康体检应在当地卫生部门认定的法定体检机构(区或县级以上医院、疾病预预控制中心等)进行,体检结果存档备查;
5、经体检如发现患有精神病、传染病、皮肤病或其它可能污染医疗器械的患者,立即调离原岗位或办理病休手续,病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后应经体检合格方可上岗。
6、行政人事部负责建立直接接触医疗器械员工的健康档案;
1)健康档案包括:“人员健康体检表”,“人员健康体检汇总表”“体检合格证”
2)员工健康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篇
附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高效、安全与优质,通过系统性的规范和监督,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团队的工作效能,同时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公众信任度。
内容概述:
1、诊疗规程:明确各类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流程及应急预案,确保医生遵循最佳实践进行诊疗。
2、 医疗设备管理:定期维护检查医疗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
3、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医疗法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4、患者安全:建立患者识别、用药安全、感染控制等机制,防止医疗错误。
5、服务质量监控:通过患者反馈、内部评估等方式,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
6、数据与信息管理: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准确和及时,为决策提供支持。
7、预防与应急处理:制定应对医疗纠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提高应变能力。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一篇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是医疗机构运营中的关键环节,旨在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以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风险识别机制:确定可能的'技术风险来源,如设备故障、技术操作不当、软件缺陷等。
2. 风险评估流程: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以便优先处理高风险问题。
3.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预防和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4. 应急响应计划:为突发技术问题设定快速响应和解决的程序。
5. 持续监控和改进:定期审查风险管理体系的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优化。
内容概述: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应覆盖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 医疗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校准和报废的全过程风险管理。
2. 信息系统安全:确保电子病历、诊断系统和其他医疗软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 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医疗人员的操作流程,防止因人为错误导致的风险。
4. 员工培训与教育: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技术能力,减少人为失误。
5. 法规与标准合规:确保医疗技术活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法规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二篇
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门诊各部门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并纳入门诊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二、门诊部建立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各科室设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对医疗、护理、病历、药事、设备,医疗事故,预防保健,后勤管理,行政管理等按要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质控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
三、门诊部设立门诊、科室两极质量管理组织,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医疗制度,护理制度,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严格要求,定期检查,考核,评估;
四、门诊、科室两级质量管理组织须定出全年质量控制计划,每月召开例会,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完善制度,定出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及质检方案,每季度进行全院性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及评价,按门诊部有关规定进行奖惩,不断改进工作;
五、搞好标准化管理,包括技术质量的标准化,管理考评的.标准化,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及工作方法程序的标准化;
六、每月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病历检查及医疗安全情况及奖惩意见,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七、坚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全员“三基”“三严”训练,坚持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八、门诊、科室两级的质控工作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资料,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写出分析报告,半年有小结,全年有总结,定期逐级上报;
九、加强医疗质量情报工作和信息的流转反馈,质量情报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作到信息发送及时,流转迅速,返回准确率高,处理及时,效果好;
十、质量检查结果作为评优,奖惩,晋升等的参考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三篇
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一套完善的制度能:
1.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诊疗延误。
2.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3.降低医疗事故风险,保护患者权益。
4.规范设备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潜在的法律纠纷。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四篇
(1)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方针,尽最大程度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2)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三级网络,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进行质量控制、质量评价、质量监督和质量否决。
(3)严格认真地实施医疗技术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4)树立质量管理的人本原则,加强对职工的`质量教育,提高职工素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落实全员岗位质量控制职责,落实全员质量考核。
(5)质量管理必须重视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和发展,重视环节质量因素,对医疗服务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项操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6)医院质量管理必须落实安全医疗原则,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健康不因医疗失误而受到侵犯,减少医院的经济风险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
(7)质量管理要贯彻质量成本原则,让病人以较低的费用,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8)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五篇
一、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理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和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冈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二、放射科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1、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减少差错的产生。
3、检查时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4、差错事故发生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5、差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医院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抢救。
6、差错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封存有关资料以备鉴定。
7、差错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全科室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改进工作。
8、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及时记录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补救措施及后果。
9、差错事故发生后不得隐瞒真相,不得涂改或销毁有关资料。
三、放射科辐射防护制度
1、机房设计合理,面积应满足防辐射要求,墙壁、门窗施工安装后经检测(主、副防护应达2.0和1.0铅当量),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2、机房外安装醒目的防辐射警示标志及工作灯,提醒周围人员。
3、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各种防辐射屏蔽隔离设备应齐全、充足、并保持完好、清洁、随时可以使用。
4、操作人员在机房内曝光时应穿戴防护衣、帽、手套、面罩,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射线损伤。
5、对患者注意防护,尽量缩小照射野,减少曝光量和曝光次数,对敏感部位应做屏蔽防护。
6、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曝光前注意关好门窗,防止漏射线对他人的损伤。
7、使用移动式X线机摄片时技术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尽可能远离辐射源并注意周围人员的防护保护。
8、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内,确有必要者应作好周密的防护并尽可能远离辐射源。
9、操作技术人员发现机器有异常辐射应立即关机、切断电源,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
10、科室医技术人员应带个人剂量片监测辐射剂量;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辐射损伤情况。
11、按有关规定轮流安排工作人员休假或疗养。
12、科室设防护监督员,定期检查监督防护措施的落实。
四、放射科受检查者的防护原则
1、医师应对X线检查的适应症与合理性进行评价,确定适当的检查方法,在获得相同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采用放射性检查诊断技术,合理使用X射线检查,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2、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检查操作技术,并根据被检查者具体情况制定照射条件,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提高射线质量,减少被检者接受剂量。
3、放射科必须建立和健全X射线检查者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及病人转诊等原因使受检查者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4、严格控制各种健康体检中的常规胸部X线检查;控制X射线检查的间隔时间,接尘工人的X射线胸部检查间隔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5、临床医师和放射科医师尽量以X射线摄影代替透视进行诊断,特别是婴幼儿、少年儿童;不得使用有防护缺陷的X射线机进行X线检查。
6、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X射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10周,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X射线检查。确有必要者应做好周密的防护措施并进行知情告知。
7、放射科医技师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受检者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8、候诊者和防护人员(病人必须需被搀扶才能进行检查的除外),不得在无屏蔽防护听情况下在机房内停留。
9、科室应规划安全区域,确保候诊者不受射线辐射。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六篇
医疗质量工作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有效、高效且符合伦理的医疗服务。它涵盖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涉及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
1、服务质量标准设定
2、医疗服务流程管理
3、医疗人员培训与评估
4、患者满意度调查
5、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理
6、质量改进与持续监控
7、法规遵守与合规性审查
内容概述:
医疗质量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服务质量标准,包括诊疗技术、护理服务、药品管理等方面,确保医疗行为符合专业规范。
2、 流程控制:对医疗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3、人员素质:定期对医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医疗技能和服务意识,同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激励优质服务。
4、患者反馈:定期收集患者反馈,了解服务质量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风险管理:设立医疗事故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患者权益。
6、质量改进: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服务质量短板,实施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医疗水平。
7、法规遵循:确保医疗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维护医疗环境的公正公平。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七篇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书是一份详细规定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和服务标准的文档,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及效率。它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医疗服务质量控制、财务与物资管理、患者权益保护、医疗纠纷处理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职务晋升和职业发展路径等,以确保医疗团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2. 医疗服务质量控制:涉及医疗技术标准、诊疗流程、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 财务与物资管理:规定财务管理政策、预算制定、成本控制和医疗器械采购、维护流程,保证机构的经济健康运行。
4. 患者权益保护:涵盖患者隐私权、知情同意权、医疗信息保密及患者投诉处理机制,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5. 医疗纠纷处理:建立公正、公平的纠纷解决程序,包括内部调解、外部仲裁和法律诉讼,以降低医疗风险。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八篇
1、院前急救医务人员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市、区综合医院需配备简易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心电图机等设备),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车厢内的卫生。
2、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3、出诊执勤时,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到达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动作迅速,处理果断。
4、根据病员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医院。若病情允许应尽快将病员护送回医院进行抢救。
5、出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如病人已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和在场人员。出诊医师不能开具死亡证明。
6、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科室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科室或120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
7、转送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可送就近医院抢救,任何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
8、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力求完整、清楚、准确、扼要,送转医院急诊室后应作详细交接。完成急救出车任务后及时向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室或有关部门报告。返回后及时作好补充抢救药物、更换物品等工作。
9、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科领导应组织足够力量亲临组织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急救中心,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九篇
这次会议是对20xx年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进行总结,安排部署20xx年质控工作,同时对26个自治区级质控中心20xx年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刚才,各质控中心主任汇报了质控中心所做的工作、经验和成效,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从20xx年以来,我区相继设立了29个专业的自治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时间有长有短,多数质控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质控组织、制订工作方案、确定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了质控工作制度、开展质控专题培训,积极组织开展质控活动,质控工作基本进入常态运行,医疗质量控制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质控网络逐步形成。在自治区级质控中心的影响下,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先后成立了一些市级质控中心,各医院成立了内部质控部门、质控组织,全区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和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二是质量和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各医疗机构已把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作为医院工作重中之重,树立了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全面参与质量控制的局面巳初步形成。三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各质控中心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专业质控指标及诊疗规范,制定了我区专业质控标准,20xx年已汇编成册,下发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今后全面、深入开展质控工作提供了可衡量的指标。四是医疗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通过建立各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进一步增强各专科医疗质量控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加大质控工作的力度,从整体上提高了全区医院的医疗质量。
二、坚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不断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网络。
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对当前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医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9月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以第10号主任令,颁布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办法》共分8章48条。核心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重点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确定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托专业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控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肯定了质控中心在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工作中发挥的主要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不管是卫生行政部门,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质控对象,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积极探索实现政事分开、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因此,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自我管理”三结合的原则和思路不会改变,而且要不断完善。在现阶段我委将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拓展自治区级质控专业范围,希望三级医院继续积极申报成立如骨科、心胸外科和肿瘤科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逐步实现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各医疗机构要成立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设立质控部门、建立全院质控组织和科室质控小组,确保每位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院内质控组织和网络。要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在全区逐步形成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为平台、院内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为主体的医疗质量控制组织网络体系,全面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三、自觉履行职责,创新方法,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水平。
自治区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尤其是质控中心主任要带头组织认真研究提出本专业质控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具体意见和要求,拟定专业质控方法和程序。要积极开展本专业质控工作,建立专业的质控信息资料数据库,定期收集、汇总、分析、评价质控对象的质控信息,及时反馈分析评价结果,对相关专业质控对象纠正偏离的情况进行监控与指导。要半年向我委和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上报相关专业医疗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要积极从事质控研究与学术交流,参与区内外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和承担与质控有关的教学或培训。
各自治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医院要大力支持自治区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工作,积极提供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设备、经费和人员,全力帮助质控中心完成我委交办的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任务。
宁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医院管理协会,具体负责质控中心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宁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要加强与自治区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日常沟通与协调,积极提供好服务;认真做好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半年与年度质控信息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定期编印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简报。对需要设置和调整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或中心主任,要组织评估与初审。
四、把握质控重点,深化内涵,切实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实效。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千头万绪,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不一样,不同专业医疗质量标准不一样,同一专业不同病种的质量控制要求也不一样。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样如此。医疗工作的`规律就是要遵循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一系规章制度、诊疗指南、诊疗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等,这些都是在血的教训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最有力的依据。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医疗工作的规律,突出质控工作重点,不断深化质控工作内涵,注重质控工作实效。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要逐步建立完善质控网络体系。自治区各专业质控中心要协助指导建立本专业市级质控中心。目前护理、院感质控中心已建立市级质控中心。二要建立和完善本专业质控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各级质控中心要认真梳理自身职责,切实提高履职意识,将工作重心转向诊疗标准规范制定、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质量考核上,全面提高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水平,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升。一是完善诊疗标准规范体系。本专业及其所属科室已建有国家或自治区级诊疗操作规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制定我区的医疗质量控制手册(细则)和标准;尚无国家或省级诊疗操作规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完成我区诊疗操作规范或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制订工作。二是加强质量控制与考核。临床类质控中心要至少选取2个病种进行临床质量控制,要从本专业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费用相对稳定、变异相对较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至少选取2种制订临床路径。护、药、检、放、感染等专业辅助支撑质控中心要至少选取本专业3个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考核。质控中心对每家质控对象进行质控考核均需编制质控报告,明确质控结论,每年至少考核1-2次。三是优化现行的指标质量控制方法。各质控中心要认真总结近几年的运行实践,结合本专业特点和质量管理需求,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组织修订本专业质控指标体系。要及时做好与质控对象的沟通,及时做好汇总、统计、分析、评价、反馈工作,加强对质控对象的纠偏监控与指导。对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与调整,坚持持续改进,切实发挥这种方法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三要继续实施排名和通报制度。去年年底自治区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和药事感染控制中心对全区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药事管理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排名,并进行通报,同时抄报当地党委、政府。今年还将选派3-5个自治区质控中心对本专业进行检查、排名。
这次对质控中心进行考核,是委里第一次对各质控中心进行考核,以后每年都要进行考核,对考核的情况进行通报,考核优秀的质控中心,委里正在积极筹措经费,争取给予奖励。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二十篇
大型医疗设备是医疗机构的核心资源,其性能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
1.提升设备使用效率:通过规范操作,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2.确保医疗安全:严格的设备管理和维护,降低设备故障引发的.医疗风险。
3.控制成本:有效维护延长设备寿命,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额外支出。
4.符合法规要求:遵守相关医疗设备管理法规,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