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管理制度
在现在社会,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监测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篇
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
1.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
2. 促进内部沟通,增强团队协作,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3. 保护企业声誉,维护客户信任,巩固市场地位。
4. 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管理改进,提升整体运营效能。
监测管理制度 第二篇
有效的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对企业至关重要:
1. 提升效率:通过持续的监测和改进,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2. 维护声誉:良好的.评价有助于塑造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 规避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危机。
4. 驱动创新:通过评估结果,激励创新,推动企业持续进步。
5. 保证合规:确保企业行为符合法规要求,避免法律纠纷。
监测管理制度 第三篇
监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提升效率:通过系统化监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 风险管理:预警潜在风险,减少因未预见问题导致的损失。
3. 战略导向:为战略决策提供实时信息,使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
4. 合规性:确保业务活动符合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监测管理制度 第四篇
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保护员工权益:定期体检能早期发现和预防职业病,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2.提高工作效率:健康的员工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3.遵守法规:符合国家关于职业健康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疏忽导致的法律风险。
4.企业形象: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提升企业形象和员工满意度。
监测管理制度 第五篇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保障患者安全:有效预防医院感染,降低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
2. 维护医疗质量:减少因感染导致的医疗纠纷,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 保护医务人员:防止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健康。
4. 控制医疗成本:减少因感染引发的'额外治疗费用。
5. 社会责任:体现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众信任度。
监测管理制度 第六篇
在线监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性维护:通过实时监控,能早期发现潜在问题,避免故障影响业务连续性。
2. 效率提升:快速定位问题,减少故障排查时间,提高运维效率。
3. 服务质量保证:确保用户对系统、应用的满意度,维护企业声誉。
4. 数据驱动决策:监测数据为优化业务、提升性能提供依据。
5. 法规遵从:满足合规性要求,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相关法规。
监测管理制度 第七篇
在线监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防范:早期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
2. 效率提升:通过实时监控,优化系统性能,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3. 决策支持: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洞察,帮助管理层做出明智的'业务决策。
4. 质量保证: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增强客户信任。
5. 法规遵从:满足合规性要求,防止因数据泄露或服务中断导致的法律风险。
监测管理制度 第八篇
1. 业务连续性:监测技术能够实时发现潜在问题,预防业务中断,保障企业运营的连续性。
2. 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监测,可以提前预警风险,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3. 效率提升: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优化系统性能,提高工作效率。
4. 决策支持:准确的监测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战略规划的实施。
5. 法规遵从:遵守相关法规要求,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的法律风险。
监测管理制度 第九篇
一、建立健全安全监测机构。配备足额的监测队伍。负责安全监测装置的使用、维护、调试工作。
二、监测监控队伍,都必须经过安全监测和通风专业技术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安全监测人员不得随意调动,不得兼职,如需调动必须经公司分管领导同意。
三、根据《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的规定,安装使用各类型传感器,并有一定数量的备品备件,新工作面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健全,不准验收投产。
四、凡应安设安全监测装置的地点,必须在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对传感器的安设种类、数量、位置、主机和声光箱,动力开关的开设地点,控制电缆和电源线的铺设,控制区域作出明确规定,并绘制监测系统图报分管领导批准,对不具备安设装置的地点,由通风队提出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五、应安设监控装置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开工前必须由使用单位,根据已批准的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提出安装申请表,报送信息化办公室。
六、相关监测人员接到安装申请表后,负责监控装置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工作,使用单位和机电队负责提供接通井下电缆和控制线、电源线,进行连接时,必须要有井下监控负责人现场监护。
七、井下装置定期维护调试,每隔10天进行一次巡回检查调试,调试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定。
八、井下装置发生故障,必须立即进行处理,在井下无法处理时,应在24小时内更换井下装置。如8小时内修好,并投入使用,可继续生产,否则必须停产处理。
九、井下处理故障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程规定,严禁擅自甩掉装置不用,如确需暂时停止装置运行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十、如装置监测与人工监测出现误差时,在测值误差范围(0.2%)内时应以测值大的瓦斯浓度为准,以确保安全,如人工监测与装置监测误差超过0.2%时,应及时对传感器调试,在此期间不得擅自停用装置。
十一、监测装置在井下连续使用六个月至十二个月后,应升井做全面的检修、清理、调试和校正。
十二、监控系统地面机房值班人员要认真监视电脑屏幕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各种记录。
监测管理制度 第十篇
一、目的
为了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程序,研究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也为评价淘汰药品提供服务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的相关规定,医院实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二、责任人:
负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临床药师及药剂科各部门负责人
三、主要内容
(一)定义
1.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2.药品不良事件(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
3.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4.药害事件:泛指由药品使用导致的患者生命或身体健康损害的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一切非预期药物作用导致的意外事件。相对于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药害既包括非人为过失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导致的其他负面药物作用。药害事件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由于药品质量缺陷(假药、劣药)导致损害的事件;
二是由于合格药品使用过错(超剂量中毒、用错药和不合理用药等)导致损害的事件;
三是合格药品在按说明书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良反应损害,即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5.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是指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6.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
7.同一药品:指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名称、同一剂型、同一规格的药品。
(二)机构设置和职责
机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机构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的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及临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网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收集、核实、评价、上报、反馈及其相关工作。从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医学、药学、流行病学或者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能力。
1.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组:由主管行政领导、医学、药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相关的专家组成。职责如下:
1.1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在所在地药监局和国家ADR监测中心的领导下,制定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1.2全面指导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工作,从法规及业务上协助并督促监测工作的落实。
1.3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提供咨询和指导,如对新的、严重、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调查、分析、评价和确认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对特殊或疑难病例给予评判;对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1.4审核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工作情况;了解、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
1.5负责协调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转和维护。
1.6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宣传、培训、咨询工作。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方法的研究工作。
1.7起草或提请修订相关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应急预案。
1.8提请审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委员会的改组;提请审议相关的奖励和处罚事项。
1.9承担国家及所在地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委托的工作、配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和群体不良事件相关调查工作。
2.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工作的核心机构,设在药剂科。职责如下:
2.1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承办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技术工作,在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组及药剂科的领导下工作。
2.2拟定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年度工作计划;掌握各项工作的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及时向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组汇报。
2.3拟定具体执行和落实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工作计划的实施方案,安排日常工作。
2.4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资料的收集、评价、上报和信息反馈;组织对疑难、复杂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病例进行调查、确认和处理;参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工作,了解和掌握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总体情况,及时进行调研。
2.5组织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并负责建立、保存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档案。
2.6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重复发生。2.7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信息平台的建设及维护工作。
3.临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网:医院临床科室的各级医、药、护、技人员。各临床科室(包括各病房、急诊科、门诊部)均设立两名兼职监测员(老总或科秘书及护士长),药剂科下属部门各设立一名兼职监测员(组长),与临床药师共同组成临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网。职责如下:
3.1各网点监测员会同各科室或部门主管,按照本管理制度对本部门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及管理工作进行宣传、教育并实施。
3.2负责本区域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收集、整理、初步分析评价及上报工作。
3.3对本区域内发生的药品严重不良事件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
3.4及时向原报告人反馈有关信息,提醒用药者注意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危害性,向医师和患者提供药品安全性方面的资料及用药注意事项。
3.5负责指导和培养本部门人员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意识,不断提高监测工作水平。
3.6参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工作会议,学术会议、学习和培训,参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宣传与教育工作。
(三)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程序及要求
1报表: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如发现ADR/ADE,应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再由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2报告程序及要求:
2.1在本院范围内发生的ADR/ADE逐级、定期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2.2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重点监测非预期(新发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原始记录。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做好医疗记录,保存好相关药品、物品的留样,并对事件进行积极地调查、分析。
2.3各级医护人员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ADR/ADE需详细记录,及时汇报给本科室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员。各科室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员调查、分析和初步评价ADR/ADE后,协助发现ADR/ADE的有关人员立即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如发生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则需填写《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及时上报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
2.4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对收集的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评价、处理,每月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2.5对新的、严重、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应立即上报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并由办公室迅速提交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核实后应当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所在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2.6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中心对各医院上报的ADR/ADE报表的填写质量、报告内容及归因分析进行评价,并向报告单位反馈评价内容,同时定期将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中心的整体情况反馈到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
2.7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及时向部门监测员或原报告人反馈有关信息,提醒用药者注意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危害性,向医师和患者提供药品安全性方面的资料及用药注意事项。
2.8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还将密切跟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通报的有关信息,对已通报需重点监测的药品,通知有关部门及监测员,密切跟踪监测,并协同有关部门采取如暂停或停止药品购入等相应措施,防止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重复发生。
3报告范围和报告时限: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各科室部门需报告发现的所有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可疑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按以下原则对院内收集的报告进行筛选、归类后,按要求上报。
3.1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其他国产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3.2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满5年的,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3.3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于发现或者获知之日起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事件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四)奖励和处罚办法
为推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工作的发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质量和数量,调动全院各部门和人员参与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积极性,真正落实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制度,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特制定本办法。奖励办法:
1.各级医护人员向监测办公室提供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表一经审核采纳,根据报告质量予以奖励。
2.如提供特别有价值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包括提供严重、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或药品说明书上未收载的新的不良反应的报告),予以特别奖励。
处罚办法:在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工作中存在以下行为之一者,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或警告,情节严重并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1.无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室部门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工作的。
2.未按要求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者。
3.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匿而不报者。
4.隐藏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资料者。
5.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办公室及其有关人员在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管理工作中违反规定、延误不良反应报告、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重复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监测管理制度 第十一篇
监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提升决策效率:通过实时、准确的数据,管理层可以快速了解业务状况,做出明智决策。
2. 防范风险: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预防可能的.损失,保障企业稳健运营。
3. 促进改进:通过对业务绩效的持续监测,找出短板,推动组织不断优化升级。
4. 增强透明度:提高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员工对工作目标的理解和认同。
监测管理制度 第十二篇
瓦斯监测监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乎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生产稳定性。有效执行该制度可以:
1. 预防瓦斯事故: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瓦斯浓度异常,预防爆炸、窒息等事故的发生。
2. 保障生产效率:减少因瓦斯事故导致的`停产时间,确保生产连续性。
3. 提升企业形象:体现企业对员工安全的重视,增强社会信誉。
4. 符合法规要求:遵守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规,避免法律风险。
监测管理制度 第十三篇
1. 决策依据:监测与测量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明智的业务决策。
2. 风险防范: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预防可能的损失,减少因疏忽或延误导致的.财务和声誉风险。
3. 合规性:确保企业在法律法规框架下运营,避免因违规行为引发的罚款或诉讼。
4. 持续改进: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改进点,推动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5. 员工激励:公正的绩效评估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监测管理制度 第十四篇
为加强我院对重点慢性病以及死亡病人的监测和报告,贯彻落实《成都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关于启动成都市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的通知》精神,根据《成都市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管理实施方案》《成都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报告实施方案》,《成都市居民死亡原因登记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及我院病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断更新,重新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
成立由医疗院长、病案科主任和网络直报人员以及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全院重点慢性病、死因监测管理工作。组长:副组长:组员:
报告责任人:科主任为本科室报告工作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各主管医生是重点慢性病、死因的报告责任人。
二、报告对象
1、没有区域限制,在我院确诊的所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例。
2、凡具有成都市常住户口,在我院通过门诊、急诊、病房或者健康检查等任何一种方式首次确诊的新发高血压、糖尿病病例。
3、在我院门诊、急诊、病房死亡的.病人
三、报告范围
(1)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2)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和心脏性猝死(I46.1)。
(3)全部恶性肿瘤(C00.0-C97)
(4)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
(5)原发性高血压(I10)
(6)糖尿病(E10-E11、O24):包括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7)死亡病例
四、报告流程及报告要求
(一)进入“门诊医生站”,点击病员,打开“开立”界面。在红色标示“门诊诊断”处按“空格键”按照“ICD-10字典库”进行诊断输入,开立医嘱。
(二)住院慢病系统
1、主管医生准确及时在医嘱界面按照“ICD-10字典库”填写“诊断录入”或者及时填写首页“诊断录入”。
2、所有病历严格按照我院病案管理制度执行。患者出院后,出院病历原则上24小时归档,个别出院病历3个工作日内,死亡病历7个工作日内归档。
3、病案科对出院病历进行编码核对,尤其是慢病病历的资料内容进行完整性和正确性复核,然后由系统每日导出数据,进行上报。
(三)死因报告流程
门急诊及住院死亡病人由医生按照要求在HIS医生工作站及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在护士站登记后上报至病案科,住院病历随病历保存,由病案科收集病历的人员初步审核填写内容后收回病案室,病案科网络直报人员结合病历内容进行死因推断复核,登记后进行直报。
五、自查
1、重点慢性病自查
由于全院诊断均采用ICD-10字典库进行疾病诊断录入,系统已经对重点慢性病进行设置和限制,必填项没有填写也不能保存,病案科不再做漏报、漏项自查,但需定期检查填报质量,做好反馈工作,同时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保证对接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
2、死因报告自查
每月10号左右直报人员按照上报系统的统计和我院门诊日志以及病案报表进行漏报自查。
六、培训制度
根据新的要求和规范,每年一次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新进人员由本科室上级医生进行单独培训。
七、奖惩制度:
1、对认真学习并执行重点慢性病监测管理制度,正确诊治和及时填写慢性病诊断,全年成绩优良者除给精神表彰外,年底作为考核评比先进条件。
2、对重点慢性病登记报告不认真执行,慢病病历不按时归档,导致编码审核延迟、慢病迟报的,按照《病历管理制度》中《回收管理》》进行严格处罚,屡教不改者酌情扣除年底奖金。
3、对死亡病例不按时报告,并且《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未按规定附病历后面的,每份病历罚款20元,并及时补报。
监测管理制度 第十五篇
学生视力健康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长期的视力问题可能导致学业受阻,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此外,青少年近视率的上升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建立有效的'视力监测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1. 预防近视:早期发现视力问题,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近视加深。
2. 提高学习质量:良好的视力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防止视力问题影响学习。
3. 培养良好习惯:通过制度引导,培养学生的正确用眼习惯,终身受益。
4. 社会责任: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