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规章制度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

时间: 2024-03-07 23:43:07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本文是小编给大家找到的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欢迎参考。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 篇一

(一)提升高校科技发展水平

科研项目管理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项目成果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增强知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也制约高校科技水平的提高。

(二)推动高校科研发展进度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各种知识交融的场所。自由的学术氛围决定了高校是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源地,也是各类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重视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是推动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起动机。因此,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官僚制,管理多、服务少,权利大、责任小。项目管理者与项目负责人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者缺乏沟通,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存在“一事无人管,一事多人管”的现象,使得项目负责人无所适从。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往往只是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其工作局限于对项目、经费、成果鉴定等被动管理。而对项目负责人需求方面的工作缺乏探究和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识不强,使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大大降低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不够重视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比较重视前期立项工作,而对立项后的管理工作跟踪管理力度不够。对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归档情况、中期检查等掌控不到位,导致大部分项目不能按时结题,从而影响了整个科研项目进度。

(三)项目管理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教师组成的信息交流体。但是,因为某些方面不成熟的因素,往往导致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或者是科研项目负责人本身没有做到及时地和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或者管理人员没有准确地采集到项目组成员的整个研究动态,所以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加重了项目过程管理的难度[1]。

(四)项目负责人和科研团队存在信心不足

科学研究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研究过程,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也是如此。有时候研究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成果,有可能研究到一半又要重新实验,从而导致研究人员没有成就感。因此,在早期申请立项研究时,信心十足的项目负责人及科研团队可能最后因为无法结题而延误了结题时间,更有一些项目负责人申请立项后,不严格按照立项研究的进度进行,混淆了研究程序,导致研究不能按时完成,这种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

三、完善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必须有完善的、独立的、健全的管理办法及制度。传统的理想化组织管理模式环节多,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快速传递。现代高等教育提倡扁平化管理,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科学化的科研管理体制应当是限集权,适当放权,增强适应性和灵活性。[2]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办法,必须按照具体的要求严格实施,否则办法形同虚设。高校科研(技)处是学校最高科研管理机构,上对各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各部委科研管理部门,下对学校各二级单位主管科研的领导、秘书和从事研究的教师。因此,高校科研管理机构要及时准确地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信息传达给每位科研教师。对各类科研项目立项、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等每个阶段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提高项目管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二)建立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

1.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了解各种政策和法规,熟识学校科研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积极性,使得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2.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新时代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也需要有创造性思维方式,具备创新能力的科研管理人员很有可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倡导者。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对于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极为重要,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本单位科研教师与上级主管部门相互联系的“桥梁”,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3.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高校应为项目管理人员做专业项目管理培训,改变管理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岗位职责。4.实行绩效机制,激励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三)创造优质的科研团队

科研项目研究中,科研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调动项目负责人积极性,重视科研人员的优质团队培养。1.学校应建立灵活有效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新性。如学校设立立项奖励金,激励项目负责人组建优质的团队,积极申报高级别高水平的科研项目。2.学校应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项目应给予不同的校内经费补贴。3.完善科研教师的培养机制,学校投入经费培育有创造性、积极性的青年教师。在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下,组建精干的科研团队。4.组织教师学习校内外的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熟悉各类项目从申报到结题的整个流程。

(四)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 篇二

各位**、同事们:

20xx年,在所*委和院科研处的正确**下,在兄弟科室的关怀和**下,经科室人员努力,倾心服务于全所科研工作,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科技攻关、项目申报、项目管理、成果鉴定等方面都取得了大的突破。现将20xx年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申请

在所**的全力**下, 20xx年全所承担各级项目18项,新争取项目6项,项目经费突破100万元。另外通过积极运作,就***蓝莓产业化发展、红果越桔资源研究、树莓新品种审定、猕猴桃野生资源考察等方面与相关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

二、科研成果

在相关科室的积极配合下,科室圆满的完成了成果申报、成果鉴定等工作任务。全所各项课题都按计划顺利完成了任务,并取得了一大批新的科研成果。今年共获各类成果6项,登记果树新品种1个,参与审定农作物新品种4个,鉴定成果1项,**成果2项。

三、学术氛围

在所*委的**下,20xx年开展所青年基金答辩、院级项目申报预答辩等学术活动3次。学术活动的开展使全所青年科技人员快速成长,在院级课题申报中脱颖而出,学术氛围浓厚,科研管理水平大有提高。

四、学术交流

为适应新时代科学的发展,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积极**科技人员参加**外学术会议。今年先后选派科技人员去**考察食品加工项目,参加“世界农科院长高层论坛”、“全国草莓会议”、“全国李杏会议”、“全国小浆果会议”、“全国沙棘会议”、“全国果树资源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40余人次。拜访**同行业知名专家10余人次,问经取策、寻求合作。接待**外著名专家10余人次。通过对外交流,不仅使科技人员开拓了视野、增长见识,而且在对外交往中寻找到了合作的机会、锻炼能力。

五、科研管理

20xx年共出台落实科研管理条例(**)10余个,实现了科研管理的**化,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年中田检、课题总结好于往年。按照**登记、分类归档、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的原则,使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

存在的问题:

科研管理工作是能人不乐干,一般人又不干的苦活、累活、憋屈活。再加上我们都是兼职、年轻人工作经验少,以致在工作中有许多服务不周的地方,希望各位**和老师给与谅解,同时也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

三年工作计划

1、围绕我所发展战略目标,做好科研规划和布局,重点强化科研管理和创新。

2、巩固现有项目来源渠道,开拓新的项目申报途径,重点强化纵向课题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3、强化成果申报。要提高成果申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真正达到宣传展示单位形象,科技人员劳动得到认可的效果,实现服务社会的同时,科技人员得到实惠。

4、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科研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产出成果,而科研成果的获得往往体现在科研人员身上,所以需要培养科研管理人员的奉献意识、强烈的责任心和不妒贤忌能、不计个人得失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与科技人员和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交流沟通,提高个人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增进情感交流,加强学习,使自己更好地为科研管理工作服务,提高科研管理质量。

5、利用**鼓励、科学引导,积极广泛的调动全所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所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作出贡献。

一年来我本人工作做的不够,在此向**、同事表示歉意。同时考虑本人身体原因等因素,现在是激情犹在,精力不足,恳请所*委同意本人辞去科研科工作。否则会贻误工作,乃至影响所整体发展。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 篇三

1.1统一的目标一致认同的目标是创新型科研团队存在的前提,尽量避免因团队愿望与个人目标不一致所产生的团队成员精神离职现象。因此团队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其科学化、清晰化和具体化;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现有的科研实力和资源,体现其实际性和挑战性,尽可能地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主动性。

1.2统一的精神科研团队一定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有畅通的沟通渠道。这样,团队成员在执行科研任务的时候才能相互沟通与协调,以保证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团队的行动效率。

1.3统一的制度科研团队必须有统一的制度,因此要求团队成员共同遵守团队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关系。

1.4梯队化的成员结构科研梯队是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最根本的财富。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主要由研究生导师、教师和教辅人员组成,并且这种团队大多是“师徒型”的,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成员具有相关性和互补性的知识结构,成员的年龄搭配、职称搭配合理,创新活力比较强,这直接决定了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成效,容易产生创新成果。

2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管理制度

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团队不能称之为团队。外语院系要实现其科学研究工作的目标,就应根据外语院系科研团队的特点,加强外语院系中科研团队的制度管理,调动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打造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科学研究群体。

2.1学术带头人的选拔机制学术带头人是创新型科研团队的“领头羊”,因此学术带头人必定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是所从事项目的领袖,有较强的研究、指导和组织能力;同时,学术带头人还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品德,这不仅关系到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的产生,而且还关系到教育的品性。为促进团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必须建立学术带头人的选拔机制。(1)学术带头人必须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稳定的、明确的研究方向,能代表外语院系本研究方向的最高水平,同时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能开拓新的研究领域。(2)学术带头人要同时具有教授职称和硕士以上学位,实行岗位聘任制,一般聘期3年,任期结束,外语院系将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重新选拔学术带头人。(3)学术带头人要为人正派,无学术不端行为。(4)学术带头人要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能够组织、规划和协调各环节的研究工作,建立规范的科研秩序,调动团队成员的科研热情。

2.2激励机制激励以团队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期望理论为指导,是团队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它一方面促进了组织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增加了团队成员的满意度。提高激励有效性的对策如下:(1)目标激励。作为“诱因”,目标是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可以达到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从而实现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法的注意事项:首先,注意团队目标和成员目标尽可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目标的难度要适当,即要符合实际又要具有挑战性;最后,目标的内容要具体,既要有阶段性目标,又要有总目标,使团队成员工作有方向感。(2)薪酬激励。薪酬激励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手段。外语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要构建多元化的团队奖酬体系,打破平均主义的薪酬形式,体现出差别。首先,要做到以岗定薪、优岗优酬;其次,做好薪酬的二次分配,即在团体内部,将因科研研究而获得的团体奖酬,依据个体的科研贡献再次划分,调动全体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后,薪酬激励既要分开档次,又不能差距过大,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心理承受力。(3)竞争激励。竞争激励是行为激励法的一种,它是团队成员间相互的强化激励。在创新型科研团队内部引入这种优胜劣汰的激励原则,实行赏勤罚懒,赏优罚劣,有利于增强团队成员的自觉性,调动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团队的最优结构配置,激发出团队成员的最大潜能。(4)榜样激励。就提高个人积极性而言,除了物质激励,还包括精神激励。榜样激励法就是精神激励法的一种,它是指学术带头人对在实现团队目标中成绩突出、科研方法先进的个人,加以表扬和奖励,从而提高榜样的效价,激发团体成员学习榜样的积极性。外语院系的学术带头人可以积极地为团队成员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其通过竞争获得省高教学会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社会科学奖和高教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5)人才培养激励。为了保证外语院系科研人员的储备,更好地实施科研后备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外语院系要制定人才培养激励制度,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例如,外语院系可聘请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到本校做讲座,也可以外派学术骨干出外进修。(6)塑造良好的激励环境。一切激励法都应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所以应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2.3目标考核机制目标考评机制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各项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对于外语院系科研团队的考核,外语院系应秉持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的态度,坚持总目标考核与阶段目标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依据方面,外语院系应与科研团队鉴定目标责任制,然后由学术带头人将团队目标落实到个人。在考核内容方面,首先考核目标项目达成度,如论文的发表、项目的承担、奖项的获得和科研价值等;其次考核协作情况,包括院系与团队、团队与团队、团队中个人与个人等。通过目标考核,可以检验目标成果,预测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改进领导工作,从而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3结语

总之,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制度管理是多维立体的,各种制度管理机制相互作用、有机渗透。制度管理重在其有效性,今后应加强对制度管理的效应分析,真正地调动科研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高品质的创新型科研团队。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 篇四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不对称;新制度经济学

1996年清华大学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之后全国各大院校开始陆续开展,提供很多科研训练,激励本科生参与项目研究,开拓思维,并配套相关经费。现在科研已成为评价本科生学术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各大高校都逐步加大对于本科生科研的重视度,采用各种措施来对其进行鼓励。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一部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已发展近二十年,但在管理中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这一系列契约用以描述各种情况下契约各方的权利和责任①。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不能表现为一个完全的契约,即现有的科研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本文将基于此来分析本科生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改进本科生科研管理制度提供思路。

一、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

整个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三方——资金提供者、项目审核者、项目申报者。项目审核者并不了解项目申报者是否确实具有申报书上所描述的学术能力,也不确定申报的内容是否能被很好的实施,有可能申报者只是想做出好的申报书以获取项目资金。资金提供者只是根据审核者提供者审核通过的名单来拨付相应的资金,他们并不能保证审核者会严格地按照审核程序来确定每一个项目,有些情况下审核者可能会因为某些私人原因偏袒某些项目。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论制度如何安排,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

(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组织专门的评审小组对学生的申报书进行审核,但是如果评审组的老师互相徇私,互相推荐项目,可能会使得“有关系”的同学可以通过审核,但是真正优秀的同学被排挤。有的项目承担者只是希望项目通过,以此来获得荣誉,又或者只是为了获取项目资金,在取得立项受资助后,不会按申报书的计划进度展开研究,最后在交结项书时弄虚作假。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执行监督以及监督的力度并未纳入科研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因此,大多科研管理人员对于监督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外部性

科研项目经费一般是财政资金拨款,而财政资金往往被认为是公共品,作为公共品,就会存在外部性,所以“搭便车”的现象无法避免。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共享性和可复制性,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导致“搭便车”的现象突出,科研项目会表现出很强的收益外部性。外部性会使得市场不能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导致效率损失。

二、解决思路

(一)建立有效的科研信息公示平台

减小交易费用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公开的信息平台,降低搜寻成本。学校应该搭建信息公开平台,及时有关每个项目的审核、实施、结项、监督等信息。信息的上传和下达可以通过网上、邮件发送、短信发送以及文件传递等多渠道来进行,以此完善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的信息数据库,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及制度约束机制,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产生,确保科研项目管理的公平、公正。

(二)明确各阶段任务及对应经费

在项目实施前,规定好项目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的标准,如果项目实施期限是一年,就可以规定每季度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根据其完成的情况拨付相应的项目经费。如果项目存在拖延或者完成状况不好的情况,则停止经费资助,取消该项目的参与资格。

(三)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具体明确各方责任,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如果在项目申报或者执行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或者学术抄袭行为,应该取消其项目资格。同时,如果审核过程缺乏公平性,也应该予以惩罚。学校的科研项目应该实行一对一监督管理,将项目监督者负责的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日常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之一,直接与其绩效津贴与个人收益挂钩。

三、结语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同时也是一种“游戏规则”,有效的制度可以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究底是难以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只有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进以及项目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才能够有效地化解当前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作者: 张岚琪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邴浩。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比较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05):106-111.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 篇五

1跳离治学误区

体育科研专题讲座,人们习惯以“体育科研方法”称之。这种称谓本来并无大错,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常常引起极大误解。来听“方法”讲座的人,多急于学得一个二个甚至更多个成熟的、完整的、有效的科研方法;而讲授科研方法专题的人,也总是尽力地按自己的理解对有关教材资料巧加增删扩简,以图满足学员的所需。这样的供需心态,似乎亦属正常,然而,如此运作的结果每每却是,学员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听那些初看上去与“方法”系列似无关联的内容,越来越率直地要求教员立即给出现成的、实用的、甚至“拿来就能用,一用就见效”的具体可见的方法;而敢来讲授科研方法的教员,也都自称备有速成的、可靠的、并且适合于每一位学员或大多数学员也适合于每一个体育项目或许多体育项目的具体可摸的科研方法。——这里的破绽是显而易见的,遗憾的是,一遭遭期待落空和承诺无效,并没有使人发觉是认识偏差在做崇,大家仍旧不知灰心地一回回重新期待和承诺下去。

为什么“体育科研方法”这个称谓会导致认识偏差?对“体育科研”一词暂无须究诘,因为它只是指一个待发之矢。问题的症结只在于“方法”一语。以往至今,无论将“方法”释为门路、程序,还是将“方法”说成方式、手段,只要是挂在嘴上或印在纸上的方法,无论是成熟的、完整的、有效的方法,还是现成的、实用的、普适的方法,其实均属预先给定的方法,而任何预先给定的方法,毫无例外地都是未赋生机活力的方法,需有人的参与才能予以激活,也恰恰就在“需有人的参与才能予以激活”这一关键环节近前。人们止步了。这并不奇怪,这是相对论思想尚未普及而经典时空观仍居主导的社会环境中的必然现象。既然看不到人的参与在方法激活上的决定性作用,既然此类讲座的主题醒目标明是讲方法,那就怪不得在科研方法讲座中大家一同“炒买炒卖”具体方法,尽管紧接着的就是无从兑现的怨尤。

那么,回避使用“方法”一词是不是可以纠偏矫枉呢?有人做过尝试,例如用“体育科研新论”、“体育科研元理论”来取代“体育科研方法”作为讲座标题。但是,讲座标题中若没有“方法”两字,讲座主题的属性还能算是明确的吗?所谓新论,能维持多久?讲过1、2次之后的内容还能算是新论吗?所谓元理论,原是指以研究现象世界的科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虽然“体育科研方法”本身也具有体育科学无理论的意义,但若启用这样一个更为概括更为抽象的术语,是不是会徒劳地增加一层理解负担呢?而且,元理论概念的引入,还会激发无限上溯的意识,元元理论,元元元理论会相继提出,这于基础建设时期的体育科研理论的基础构建又何益之有呢?所以,思辨磋磨再三,回避使用“方法”一词,并非上策。

方法讲座确实容易产生治学误导,但细细忖度,误导产生的根源却不在“方法”词语本身,那是一个更为深层的理论课题,我们将另文专论。这里应强调指出的是,不论如何称谓体育科研专题内容,其真实内含只能是对一般科研方法的深入认识,而一切具体方法均不过是无可原样重复但可供适当参考的实例。作为教员,一般都无暇真正了解众多的学员,即便达到真正了解的程度,真正负责的作法,也只能是讲清楚他本人对体育科研方法的认识,用以启发学员,以有助于学员最终也能形成属于学员自己的方法认识体系,然后再由学员自己去运思筹划其独自的具体方法的操作。在讲述方法认识的时候,作为教员,理当列举他自己具体运用特定方法而成功完结科研课题的实例,其目的仍在于启发学员的思路而不是提供成熟方法的模板。特殊情况下,作为教员,也可能一对一地帮助学员从事科研活动,例如导师与研究生,但只要不是包办代替的作法,那么,教员也只能更多地在某些具体方法的运作方面提供更加细微的参考意见;假如学员自己尚不具备相应的认识水平和方法积累,这种帮助或任何帮助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如此强调对于方法的认识,其实已经进入方法论的语境。在体育科研讲座中,方法一词既回避不掉又易致误解,如果将讲座主题改称体育科研方法论,很有可能,这个两难问题即刻迎刃而解。从方法论的视角望出去,体育科研方法连同一切其它方法,都只能是最终产生于求学者的自身而不是从外部被给予,正如吃进食物长出肌肤而不是贴上馒头人可变胖。从方法论的视角望出去,每一个体育工作者连同其它领域的人士都自有或将有一个属于个体的方法库,库中的所存不论是盈多还是匮乏,均不可让与他人,不是风格之高下所致,恰是存在于个人知识结构中的方法储备的不可让与性使然。从方法论的视角望出去,在方法求索道路上的大块误区便晰然在目,略转位向便不难跳离。当然,虽说不难跳离治学误区,但若干必要前提的思考功夫还是不可缺少的。

2问究科研其事

何谓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不同于一般劳作,它是专为高效助推一般劳作而进行的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入思考。与科学研究相对应的是技术操作,技术操作是按一定程序运用一定手段对事物状况进行改造的表层活动。技术操作属于一般劳作,只是它有特定的程度和手段。为了认清科研其事,将技术操作用来对照比较,是为简捷办法。

科学研究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总是处于更为基础的深层,故而对实践的进展常常更具制导作用。技术操作则基本处于实践活动的表层,故而也更容易为人们所关注并发挥可见可感作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操作各有所长及所用,绝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相互贬抑,不过,更为重要的问题可能是,不宜将科学研究和技术操作等质齐观。在人类史上,科研和劳作这两类事物并不是从来就有且同时产生的。早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人类没有余力去做那些与其果腹御寒眼见无关的事,因而也不可能允许存在科研其事;劳作,劳作,为了生息繁衍,就只有紧紧把握劳作。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且当人类社会的局部基本达到不再为隔夜粮遮身衫而忧心忡忡的境界之时,那些与吃饭穿衣全无直接关系的科学活动以及艺术活动才得以萌芽。科学事业的发展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技术操作的立见功效与科学事业的久蓄缓发,形成鲜明反差,时时都在影响着人们对科学事业的予夺取向,靠远见灼识而大力支撑科学事业的情况毕竟不多。但是,科学事业自从萌发问世之后,就再也不能回到其与经济实力直线对应的因果律上去,而总是凭倚人的意志努力在顽强地寻求生机。当然,科学事业最终也确以其巨大的精神及精神变物质的力量真实地回报着那些敢于投资于它的人。科学事业每前进一步,技术操作的效率就成倍地增进一层;而技术操作的有效成果,又为实现一次次社会分工铺平了道路。由于社会分工的进步,社会实体已经越来越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脱离技术操作层面而去专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以,是科学事业而非技术操作的发展程度,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社区领域发达程度的突出标帜。

科学研究的成果,其实并不直接作用于现实活动,毋宁说科研成果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而有思想的人是迟早要参与变革现实的,所不同的是他究竟能以什么方式和多大力量去变革现实。科学研究活动恰恰就是为人提供一种最好的变革现实的方式和尽可能大的变革现实的力量。

由此可以想到,数据测量及其统计,仅只是对事物可见因素的把握和度衡,它并不是科研其事的主成份,充其量也不过是技术操作活动而已。举例说,医生是科学家,护士是技术员,这种分工层次之差,与职业贵贱并不相关,但确实是与价值梯度紧密相联的。医生诊断病因,开写药方;护士按照药方,给药打针;医生指令,护士遵令操作。不难看出,医生的责任是首要的,在医生做出诊断的前提下,才能谈到护士的作用。当然,护士的作用也不可少,但毕竟,医生的责任是难以替代的,而护士的工作是正常换班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算是真正理解科研其事;而由此偏斜出去,错认技术操作为科研运作,误将测试报告当成科学论文,都是可能的。

3慎言方法分殊

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将经典力学中相互矛盾的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统一起来了,这使我们更加确信:世界本来是统一的,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基本方法也是一致的,只是由于人们自身的时空局限,只能接触少量事物,所以才把自己对有限事物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习惯性方法,称做某某专门的或独特的方法,例如,体育科研方法。这是误解。其实,科研方法是有的,用科研方法来研究体育现象的活动也是有的,但基本分辨不出哪一种是专属体育的所谓体育科研方法,更不必说会有某一体育单项的科研方法。凡称体育科研方法者,其内里必有一般科研方法之原型。所以严格说来,“体育科研方法论”这个称谓,也是有误的。不过,这样地误用一下,或许是必要的,否则,单讲“科研方法论”,不是显得更为抽象了吗?当然,“误用”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容易搅乱思想,将本来是为理解方便而做的观念上的分殊,错当作事物的本原状况来理解。所以,在实际论说体育科研方法的时候,我们应当拓展并保持一般科研方法的视野广度,注意把握体育科研常用方法的原型特质。这并非自陷繁琐,却是体育人士科研入门的真正捷径。

4明辨教材用场

讲述科研方法的书很多,其中有不少值得一看。传授科研方法的课也有,其中某些话也值得一听。不过,真正的科研工作是没有照搬书本去做的,也没有听从别人的指令去做而成功的。这其中的原委说复杂却也简单:书是宝贵的,给人以营养,但书又是外在的,务须经由人的内在转换方派用场;前人的经验是宝贵的,给后人以启迪,但任何经验又都是独具背景的,无法原样重现。百岁寿星不是对照食谱去吃饭的那种人,诸葛孔明不是拿着兵书去指挥打仗的某军师;同理类推,一个成熟的科学工作者也不会循图索骥地去做任何一项课题。

有人会问,诸葛亮初出隆中的时候是不是参照着某些训典而巧布兵阵的?史书上并未这样记载。大家知道,孔明熟读孙子兵法,尤其善用火攻,但想想看,火烧博望坡,建立第一功的运筹过程中,诸葛亮是不是亲自察看地形,是不是充分探知曹兵的骄横心态,是不是巧妙调遣关张赵这仅有的三员虎将?这些细情在孙子兵法上可没有写到呀。再后来,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上方谷,哪一次不是相机变通而出奇制胜的?同理类推,我们也不要对科研方法的成规抱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你还只能对照书本上的条款依样画葫芦的时候,你仍须继续就学而不必急于出徒立灶。当你独立承担某一课题的时候,你应当已经做到心里有书而眼前无须有书。

5界定学科类属

关于体育学科的属性问题,早在70年代后期就有争议,观点不外有三:一是自然科学属性观,一是社会科学属性观,一是自然社会综合或双重属性观。论争持续10余年尚无公断,80年代末却不期然偃旗息鼓了。这是学术领域里的不正常现象。

由于学科属性问题没有搞清楚却又放弃了思辨之机缘,近10年来的体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在严重扭曲状态下进行的,其结果是有目共睹的:那些与其学科属性相一致的研究,例如将生物化学当作自然学科所做的研究,尚取得一定进展;而那些与研究者所理解的学科属性明显矛盾的研究,例如将体育教学当作自然学科所做的研究,非但没有进展,反而大步倒退了。

说体育学科的属性是综合的,不对!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综合”一词并不表明属性。说体育学科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不好!一种事物的主导属性绝无“双重”之理,需要再做甄别。其实,这类综合说、结合说及两重说是十分有害的,表面上看煞有一副不偏不倚的公允姿态,似能统摄全体,实际上却给不出任何有效信息,只会令人茫然不知所从。

说体育学科是自然科学属性的,狭隘!这是生物体育观的论调,而生物体育观终究不能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若用之指导体育实践,那就什么也不要做了。例如,竞技体育伤身费钱,首先就得废止;而一旦取消竞技体育,整个体育也就失去了主导和灵魂。

说体育学科是社会科学属性的,对路!但要把问题说到位。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只有能说服人的理论才会有力量。所谓体育活动,必定是人的活动,既然是属人的活动,就必定要受到社会科学法则的激励,尤其是当两类法则发生冲突时,必定是自然科学法则向社会科学法则做出退让。这是因为,人有情感,有心理活动,有价值判断和意志倾向,这些内在的因素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迫使自然进程发生偏移甚至逆转。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异?因为说到底,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为自然立法。那么,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因素贯穿于体育实践,体育学科的类属问题难道还不清楚吗?

认清体育学科类属社会科学,这对于体育科研尤为重要,因为这种认识有助于我们避免简单套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误入歧途。体育学科系列中也有将体育活动作为生物现象来认识的操作性理论,但那是必须最终回归到社会科学大背景中才能秉赋意义的较低层次的研究和理论。体育学科系列中还有一些更具宏观决策意义的将体育活动作为社会现象来认识的制导性理论,如教学理论和训练理论,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则必须力戒还原论的倾向,不然,何止会贻笑大方。有人试图对体育课上整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以及情绪表现分别评出1分2分3分—1分—2分—3分,而且是在全课45分钟内每隔3分钟即评定一次。这种作法不仅仅把学生们当成机械运动的刚体,而且也把评分人自己当成计算机器了,因为若不是机器就做不到如此精细运作而无意念疏失。用这种方法以采集科研素材,将会给体育科研带来多大的误导!

体育学科类属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却有一大弱点,就是同一课题由不同人来研究,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这是社会科学不甚成熟的表现,或者严格地说,社会科学还不能算是真义科学。但这并不妨碍有关社会现象的课题研究,因为各种研究结论终将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做出真伪判别;即便在近中期内无缘提交实践检验,那么,对于这类课题成果,还有一个中继性的逻辑检验标尺。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必定首先被淘汰;逻辑链上的大小破绽,还将自行瓦解一批理论。这样,经过逻辑标尺严格初检之后的所剩理论,必定也会具有成功通过实践终检的更大可能。

参考文献

1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 篇六

本学期,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大力推进教育科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一学期来我校的一些做法作如下回顾:

一、强化学习,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购书,多读书,读好书,使学校真正成为“书香校园”。

2、继续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

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三笔一画”的训练,夯实教师的基本功。

3、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功能。

二、抓好常规教研,提高教研水平。

﹙一﹚建构学习的平台,促进专业成长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积极搞好校内的校本培训,在校内开展名师视频学习和校内公开课交流活动。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观摩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

3、通过教研,提高教师的素质。

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二﹚抓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学实践

1、我校根据期初制定好的教研工作计划,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各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做到研训一体原则,既有教研课的观摩研讨,又有专题性的理论学习。使每一次的活动都对大家有一定的触动。

2、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3、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三、严格落实常规管理。

﹙一﹚做好各种计划、检查、训练和总结。

学期初我们就制定好了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及人员安排,认真的做好了教师的备课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记录的检查。

本学期,我校积极做好小学生五项基本功工作,对学生阅读训练、古诗词背诵、口算达标、规范字书写、英语等训练常抓不懈。

﹙二﹚抓好制度建设,落实教学常规。

1、全面贯彻新课程计划。开足课程,上足课时。校长、主任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情况,探讨策略、解决问题。

2、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工作,提高教师质量意识。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教师能制定好培优辅差的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落实好各项措施,确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做好教案作业等常规检查,完善校内常规自检方案,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4、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响应上级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科知识互补,实现以活动促教学的目的,在各项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总之,我们将创新教研工作思路、积极服务课改,努力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列,带动和指导学校、一线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将我校的小学课程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

大温村小学

2011年12月

科研内控管理制度(最新7篇) 篇七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

一、当前农业科研单位现状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科研经费拨款不断增加。各单位科研经费来源多样,有农业部、省、市、本单位四个层面,涉及科技重点攻关、科研公益、自然基金等领域,如何科学管理这些科研经费,提高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新形势下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在参与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有些课题负责人认为项目经费是自己争取的,可以自由支配,特别是横向争取的经费使用混乱,存在挤占、挪用、浪费等现象,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不利于科研出成果。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真分析、研判,找到了问题症结是“管用脱节”。一方面,财务人员只管科研经费的收支,不重视实施的过程,监督不到位;另一方面,科研人員课题多,一人承担或参加多个课题,项目任务重,而课题负责人自由、随意支配科研经费,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

二、科学合理地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科学合理地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应采取以下四种措施。

(1)全程监管。科管科、财务科分工负责,全程监督管理课题实施、经费使用情况。科管科负责监督检查课题实施执行情况;财务科参加审核项目进展、经费使用、设备购置、结题、结账、验收等全部实施过程。课题负责人每季度召开会议,向财务科、科管科汇报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进展情况。这样做既可以接受相关科室人员的监督,也可以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项目经费的正常使用。

(2)成本核算。课题负责人与财务科共同编制预算表,制定课题经费使用预算表。科研经费独立核算,重点保障课题的申报、评奖及成果运用、出差等方面提倡节俭,出差人员避免性别奇数,一律不准报销出租车票。另外,公共设施使用费、水电费、办公室电话费、网络费等与课题相关的列入各自的课题经费支出中。这样做既减少单位公用支出,又让课题组成员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4)资产管理。课题负责人与公共实验室、财务科共同协商实验仪器的购买。首先由课题组负责人提交设备购置的书面申请给公共实验室,公共实验室根据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遵循三个标准,设备购置是否在课题预算当中,设备是否重复购置,设备购置是否有必要,之后提交到财务科,由财务科审核,设备购置是否符合课题预算,最后由单位负责人进行总把关。

监督管理科研经费的实践过程中,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应该对工作高度负责,根据自身岗位,认真履职,需同时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度负责,勇于创新。工作高度负责,开拓创新。财务人员要与科研人员面对面进行耐心解释,加以指导,增强科研人员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意识。认真对待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漏洞,积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汇总,想方设法进行解决。二是外出取经,制订办法。为了制订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办法,提高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位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到兄弟单位学习交流,讨论心得,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为本单位所用。三是配套制度,有效实施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严格执行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建立“一项一卡”制度,实行专款专户管理;制定《科研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新措施的有效实施。四是全程监管,规范运作。全盘掌管课题资金的使用,财务人员根据课题预算表和决算表、财务项目支出表、财务原始凭证、固定资产台账、公共实验室的实物资产、科管科的课题结题验收材料,全程监管课题经费使用情况。

以上管理办法及措施使单位的经费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节省了经费开支,有效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单位的科研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科学管理科研经费的启示与建议

随着国家对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把内部监控寓于单位各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发挥好财会人员的监督作用,才能防微杜渐,推进科研事业单位防腐倡廉工作,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稳步健康发展。

现在,各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已经制度化和规范化,每个课题的经费开支按照管理办法有序运行。深思多年来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科研经费的管理尚有一些问题需从制度设计等更高层面加以解决,以促进科研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为此,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规范制度。单位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经常参加财务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了解财经业务,为研究制定规章制度奠定基础,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制度。

(2)加强监管。建立独立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推动科学使用科研经费日常监督,同时接受外部监管,信息公开化,促进科研项目规范化发展。

(3)警钟长鸣。提高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经费意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廉政教育的影片,聘请高级会计人员做财务知识专题讲座,强化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苑红。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2):62-63.

[2]谭长容。财务工作中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6,(1):172-174.

[3]沈远江。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与财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5):94-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