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规章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

时间: 2024-04-01 20:02:15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欢迎参考。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 篇一

关键词:电力;财务管理;对策;问题

一、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1、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

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尚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企业中都是以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这使得企业在实际的过程中要受到各方面的不利影响。

2、电力企业缺乏精细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当前电力企业财务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很多电力企业没有编制科学合理的增长目标,对于增长率只是采用单一的设定,这样导致预算成为表面的文章而没有实际的作用。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预算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其发展战略以及未来业务发展方向。

3、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落后性

(1)企业财务软件使用以及信息的标准不统一。电力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标准,各种财务软件的使用也十分的混乱,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在电力企业内部没有对其财务信息形成有效统一的管理,此外,无法及时有效的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传输,这样由于缺乏沟通,导致财务以及业务信息被分割,无法实现及时的沟通和传递。

(2)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过于滞后。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比较庞大,具有大量的会计人员以及财务人员,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庞大的财务机构效率十分的低下,无法及时的收集和传递企业的财务信息,无法为企业的决策人员提供决策的依据,也无法及时的将财务部门所掌握的本企业的资金流动以及日常的经营情况进行共享。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只是被动的编制已经完成的业务的会计凭证,对完成的业务的财务信息进行报账和登记。这样,由于电力企业的决策人员在决策的时候无法得到详细的财务信息支持,这时做出的决策容易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1、缺乏风险管控意识,风险管理机制不合理

由于电力企业是国有独资垄断经营,长期作为政府机关发挥作用,造成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且电力企业依靠国家计划和优惠政策来配置生产要素。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的机制,缺乏应对市场经济变化的能力,相应地产生了财务风险。“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市场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对电力企业来说充满了挑战和机遇。电力企业同时也面临着不断提高的投资风险、政策性风险、成本控制风险、经营风险等风险,这些风险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目前,电力企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机制也不够健全。

2、推进财务管理集约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以财务资源的集团化、集约化运作为中心,建立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科学高效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增强企业财务管控能力、提升运营效益。目前,各单位财务集约化工作推进不平衡。产业、辅业等单位业务性质差异大,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财务集约化难度较大。财务职责界面调整和人员定编需尽快落实且财务与业务横向集成难度较大。个别单位思想认识不完全到位,对财务集约化工作重视不够,对公司制定的实施方案理解不深、研究不透,工作中还存在“自转”现象。公司体制尚待理顺,部分单位管理基础不扎实。纵向职责界定不清、横向集成融合难等问题,主要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法人层级过多、历史惯性等造成的。

3、财务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不足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并推行网络财务,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算和监督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方法和各项功能,从而进一步使企业实现管理数字化,并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目前许多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仍很薄弱,部分企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没有完全统一、功能没有开发全面、系统建设科学统筹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保障机制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而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的作支撑。电力企业需要把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地集成起来,薄弱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无法满足各类的需求。电力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以满足电力企业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三、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电力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其能否实现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内部出现财务犯罪,保证企业的财务工作正常的开展。第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不相容的分离制度,对于不相容的业务和岗位要分开处理。第二,通过建立明确的授权批准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以及相应的支出要金子那个授权和批准,从而强化企业的财务控制,防止出现企业的财产流失和财务犯罪。

2、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不能缺少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的短期和长期识别防御机制,针对外部环境的多种变化,制定多种应变措施,增强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对企业的各项投融资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并对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有效防范投融资项目。更重要的是,电力企业要抓好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避免企业在财会信息的生成与研究、成本费用的规划与控制、财务决策与资本运营等方面低效率的重复与内耗等现象,更好地发挥企业财务上整体协同效应,规避企业内部原因引起的固定资产风险以及投融资业务风险。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完善授权分权,健全文件记录,加强内部稽核,防范和化解风险。

3、实行企业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客观形势对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企业要生存、发展,须从内部管理要效益,实行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的信息。电力企业预算重点是成本费用预算,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拓宽预算内涵,形成产供销全过程的预算体系。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适时控制预算的执行,完善全面预算的考核机制。在整个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人是预算的制订者、预算信息的利用者、预算的执行者、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也是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以人为本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必须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使每一个职工都深刻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员工作为企业主人翁的意识。

4、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方面的管理

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要高度重视基础性、全局性工作,特别是要切实把“六统一”作为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抓好。在推进中要注重抓基础工作,如开展资产清理、股权投资的重组整合等。基础工作不扎实,集约化管理就会流于形式。电力企业要以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应用为核心,不断开发相关的系统功能,完善财务业务流程的管理平台,加强财务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管理。电力企业要加快财务集约化整体推进步伐,严格按照公司年度财务集约化实施工作计划的要求,合理分解工作任务,统筹把握推进进度,特别要着重抓好进度滞后单位的工作督导,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优化调整财务职责界面和人员定编,夯实财务集约化管理基础,加大协同运作力度,推动财务与业务在更大范围内的集成融合。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改善,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必须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分析,结合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大力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电力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栎,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初探[J],中国市场,2011(31)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 篇二

第一条为了规范物业管理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结合物业管理企业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制定本规定。

除本规定另有规定外,物业管理企业执行《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物业管理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经济性质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类组织形式的企业。

其他行业独立核算的物业管理企业也适用本规定。

第二章代管基金

第三条代管基金是指企业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委托代管的房屋共用部位维修基金和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

房屋共用部位维修基金是指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大修理的资金。房屋的共用部位,是指承重结构部位(包括楼盖、屋顶、梁、柱、内外墙体和基础等)、外墙面、楼梯间、走廊通道、门厅、楼内存车库等。

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是指专项用于共用设施和共用设备大修理的资金。共用设施设备是指共用的上下水管道、公用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公用天线、供电干线、共用照明、暖气干线、消防设施、住宅区的道路、路灯、沟渠、池、井、室外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等。

第四条代管基金作为企业长期负债管理。

代管基金应当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定期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检查与监督。

代管基金利息净收入应当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认可后转作代管基金滚存使用和管理。

第五条企业有偿使用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管理用房、商业用房和共用设施设备,应当设立备查帐簿单独进行实物管理,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支付有关费用(如租赁费、承包费等)。

管理用房是指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向企业提供的办公用房。

商业用房是指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向企业提供的经营用房。

第六条企业支付的管理用房和商业用房有偿使用费,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认可后转作企业代管的房屋共用部位的维修基金;企业支付的共用设施设备有偿使用费,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认可后转作企业代管的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

第三章成本和费用

第七条企业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维修、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计入成本、费用。

第八条企业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计入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和间接费用等。实行一级成本核算的企业,可不设间接费用,有关支出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直接人工费包括企业直接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等人员的工资、奖金及职工福利费等。

直接材料费包括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构配件、零件、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间接费用包括企?业所属物业管理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及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及修理费、水电费、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通讯费、交通运输费、租赁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护费、保安费、绿化维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费用等。

第九条企业经营共用设施设备,支付的有偿使用费,计入营业成本。

第十条企业支付的管理用房有偿使用费,计入营业成本或者管理费用。

第十一条企业对管理用房进行装饰装修发生的支出,计入递延资产,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分期摊入营业成本或者管理费用。

第十二条企业可以于年度终了,按照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0.3%-0.5%计提坏帐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冲减坏帐准备金。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增加坏帐准备金。

不计提取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冲减管理费用。

第四章营业收入及利润

第十三条营业收入是指企业从事物业管理和其他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第十四条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维修、管理和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物业管理收入、物业经营收入和物业大修收入。

物业管理收入是指企业向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收取的公共性服务费收入、公众代办性服务费收入和特约服务收入。

物业经营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经营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等共用设施收入。

物业大修收入是指企业接受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委托,对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大修取得的收入。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在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的凭证时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

物业大修收入应当经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签证认可后,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

企业与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双方签订付款合同或协议的,应当根据合同或者协议所规定的付款日期确认为营业收入的实现。

第十六条企业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以及补贴收入。

第十七条补贴收入是指国家拨给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和其他补贴。

第十八条营业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再减去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后的净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是指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和其他业务缴纳的税金及附加后的净额。

第十九条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房屋中介代销手续费收入、材料物资销售收入、废品回收收入、商业用房经营收入及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

商业用房经营收入是指企业利用业主管理委员会或者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商业用房,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如开办健身房、歌舞厅、美容美发屋、商店、饮食店等经营收入。

第二十条其他业务支出是指企业从事其他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有关成本和费用支出。

企业支付的商业用房有偿使用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企业对商业用房进行装饰装修发生的支出,计入递延资产,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分期摊入其他业务支出。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 篇三

关键词 通则 实施 问题 建议

一、《企业财务通则》概述

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通则》创造性地解决了企业财务制度中的一系列问题,初步建立了以《企业财务通则》为主体的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

2007年1月1日施行的新《通则》将企业财务管理主体划分为: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主管财政机关、追求投资回报的企业投资者、实现经营业绩的经营者。新《通则》适应了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下,构建了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成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与新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同时实行,形成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完整框架。

二、当前《企业财务通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通则》实施范围不明确致使财务制度多种并存

《通则》缺乏明确的企业财务制度设计标准,实施范围也不明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活力逐步释放,企业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张。当企业的经营范围跨越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当企业的合作规模超越企业界限时,为了规范各种经营行为和企业合作模式,必然会产生多元化的企业财务制度。显然,这样就对财务制度的统筹与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不仅不利于会计信息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而且难以统一口径,财务制度实施范围模糊。

(二)《通则》的部分企业财务管理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与财务问题相关的现象。例如,企业并购、债务重组、企业间合作、公私合作等等新的情况。而目前的《通则》并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难以照章办事,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三)《通则》缺乏对企业财务制度的统一规范,也缺乏风险管理

对企业财务制度的规范不足是通则本身的问题。首先,从通则来看,通则并没有明确指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和风险。其次,通则的实施情况缺乏监督和评估,这样对于通则本身的问题难以及时处理,而对于通则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再次,许多企业缺乏财务管理制度,而通则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规范。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的约束机制或者惩处机制不到位。第二,通则本身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使得部分企业有机可乘。第三,通则只是原则性、制度性、引导性的规范,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中的问题难免鞭长莫及。

(四)《通则》缺乏对中小型企业财务制度问题的指导和规范

通则中的规范对象并没有对企业规模加以区分,使得中小企业的许多财务制度问题缺乏指导和规范。通则应当正确认识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的问题。例如,财务管理方法落后,没有实现电算化;缺乏完整的财务管理的设备和队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及时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识等等。在认识这些问题后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给予指导和规范。

(五)《通则》实施情况缺乏监督和评估

企业财务制度的实施情况究竟如何、是否有效、有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监督和评估中回答的。目前的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审计和评估工作,从而缺乏了解财务制度实施情况的真实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长期积累下必然给企业的发展埋下财务风险。

三、相应的建议

(一)统一相关财务制度

将所有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归并、划分,制定统一的供企业执行的《企业财务细则》、供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行政事业财务制度》,将所有行业都划分为企业与行政事业两大类,对于每一大类通用的财务核算制定一种通用的财务制度,在通用财务制度下可以允许有若干行业专用特性的财务制度供选择。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伴随企业发展的步伐而生。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自然也应当同步发展。因此,在通则的实施过程中,也当鼓励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更新财务管理制度。可以通过以下手段:第一,促进国内外、东中西部、大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第二,组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培训的方式来达到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目的。第三,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和监督,不断地纠错,通过试错的方式来促进企业的财务制度的完善。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确立与实施是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充分有效的关键,也是通则实施的作用体现。首先,企业应当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将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到财务管理的核心拟题上来,规范内部控制的流程,强调内部控制的能力。其次,企业应当建立独立、完善、自主的财务管理部门,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再次,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财务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的相互独立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

(四)量体裁衣制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中小企业应对财务管理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并制定合适的财务制度,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完善财务能力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能“穿上合适的鞋走自己的路”。

另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体的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尽快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电算化,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技术、设备、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更新储备力量。第三,洞察企业的发展趋势,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更新速度与企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五)强化企业财务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前面已经论述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在此,本文认为应当强化企业审计制度的实施,即充分发挥企业的监督作用和评估效力,使企业财务制度的实施情况被企业管理人员所掌握,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制度、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提供信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斌,周慷。《企业财务通则》:理论依据与逻辑创新[J].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7(10).

[2] 赖永添,吴子云。新旧《企业财务通则》的对比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 (07).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 篇四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管理工作变革

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从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收支结余管理、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新规定,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出了明确的新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全面了解新制度的管理规定,有效认识到新制度实施的影响,并根据实际的规定调整相关的工作,对于主动迎接新制度,适时调整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在保障基本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同时,积极学习相关的规定,并对新医院财务制度作出相应的研究,继而从管理实践着手,积极推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变革。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实际的探究,梳理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后会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的主要影响,继而从制度出发,全面分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条件与新局势,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完善提供相应的借鉴。

1.新制度对有效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做了明确规定

从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来看,规定对医院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制度规定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要建立健全医院内控机制,同时还应当积极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机制,并定期开展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的过程与结果做统一的研究。而最终在借助绩效考评等方法,来推动财务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实现医院的良性管理。这些要求首先从总体上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医院建设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不仅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还应当拓展财务管理的功能,积极将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到医院的一线,使得医院在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下实现医院管理效率的提升。

2.新制度要求医院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工作一直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此次新管理制度的实施,对预算工作做了重点强调,要求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完善,继而为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分配提供基本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基本的前提,后期管理工作以预算为标准,保障了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

3.新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医院加强成本管理

医院运营成本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经营,成本管理的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流失,继而对我国医疗事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毁灭性灾难。因此在新财务制度下,医院要积极开展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工作,根据不同的对象,实现分科室、分项目、分病种等财务成本的核算,保障成本管理的合理性与透明性。

二、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结合前期的分析,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从财务机制建设、预算、成本等多个方面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出了规定,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文章在本节结合前期的探究,对新财务制度实施下医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做出探究。

1.全面加强医院各部门科室信息管理,为财务管理提供基本参考

从新制度来看,无论是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都要求加强统一协调,加强全面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结合实际特点开展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就应当要求医院各个部门各个科室信息的及时传送,以保障财务部门能够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对医疗资源做个性化的分配,编制合理的预算,同时根据各科室的动态信息,对各个科室医疗资源的使用状况做出科学的考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才有了基本的参展,各项工作的针对性才能提升。

2.保障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拓展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功能

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发挥好激励作用,应当积极与业务管理工作相对接,实现信息的共享。新制度要求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绩效考评,发挥激励与约束作用,因此财务部门应当与业务管理部门相对接,收集各科室的业务信息,并及时向业务部门提交收支情况,联合业务部门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继而通过两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对医院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的主要业务水平与绩效做出考评,实现对医院工作的有效激励,促进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结束语

文章结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内容,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做出探究,从探究来看,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从财务机制建设、预算、成本等多个方面对医院财务管理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医院应当加强各部门科室信息管理,为财务管理提供基本参考;而财务部门则应当积极与业务管理部门相对接,实现信息共享,继而发挥财务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最终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功能的拓展。

参考文献:

[1]杨新英。浅析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研究,2013,(10):59-61.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 篇五

摘 要 2011年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助推器,进一步促进了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有利于保障医院会计信息质量。由于新医院会计制度在较多方面进行了改变,对医院现有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形成一定的冲击。本文就医院如何做好新旧财务会计制度的衔接及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 医院 新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

一、引言

医疗体制改革是政府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进行的大胆创新和重大举措,对于改善我国医疗服务现状、服务民生至关重要。在医改背景下,医院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取得突破,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就是医改的重要成果之一。随着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素质水平的提高,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多的超越了基本的医疗需求,变得愈来愈多样化并且要求也愈来愈高,自主经营下医疗机构之间展开了争夺医疗市场的竞争。而同时医院的经营成本也逐年增加,使医院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财务思想有所提高,大大提升了医院所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持了较快的效益提高速度。但同时,由于医院原有的财务体制因素影响深远,加之经营转型还不长时间,缺乏必要的经验和充分的适应性,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过较多的问题,影响了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的质量,不利于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2011年财政部又出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以制度先行对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从2012年1月起正式全面推行新财务会计制度,使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体系面临着重新盘整的局面,这一措施必将大大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及对医院现有财务管理体系的挑战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

新医院会计制度基于旧医院会计制度并结合了医疗机构财务发展的现状,围绕规范会计核算、强化财务管控,以期保障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财务会计管理的健全性。其较大的变化和改进体现在几个方面:

1、适用范围更加明确,并有所调整

与旧制度一样,新《医院会计制度》也只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但明确指出其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参照《医院会计制度》,这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会计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

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新医院会计制度提出以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要素为基本会计要素,特别是费用代替支出这一要素的改变,充分考虑了医院既有收入、也有费用的经营实质,因此也需要建立成本补偿机制的现实。另外,取消了固定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建立了累计折旧、预计负债等新科目来强化会计核算。

3、强化了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

取消了药品加成核算,这样医院的医疗业务成本中的药品部分就只包含药品的实际成本,而不包含加成部分,从而更能真实反映医药成本,并且使医院不能单靠以药养医的旧思路来创收,促进其改善收入管理。另外,成本核算最大的改进就是形成了医疗材料生产加工成本、固定资产建造成本、医疗服务业务成本等组成的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了医疗成本的分项化管理,使成本项目明晰化,更有利于成本分析控制。

4、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

新医院会计制度指出:医院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及有关附注,并对成本核算信息设计了一套报表体系,囊括了医院科室的直接成本、临床服务类科室的全成本,实现了很大的创新。

5、强化了对医院财务报告的监督

新制度中规定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表要经有关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从而要求医院按照标准财务报告的形式认真编制,并且重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二)对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新挑战

从以上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新制度的规定对医院财务会计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医院财务会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对医院财务会计体制提出了挑战。新会计制度实际上是对原会计制度极大的改进,众多会计项目都有所更新,医院要落实贯彻新制度,当务之急是按照新制度的内容重构财务会计体系,这相当考验医院财务会计的管理实力,需要医院管理层及总会计师统筹好全局,实现平稳过渡。其次,对医院业务开展形成了挑战。财务事项的调整变化也会影响医院业务的进行,特别是成本核算体系的重大变化,使医院必须改良增收途径,重新确立成本责任归集体系,必要时对业务进行调整。第三,对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是一种挑战。重构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需要全体财务会计人员共同努力,从程序、方法、权责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更新,同时新会计科目、新会计核算要求需要掌握其应用的人员管理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医院财会人员必须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才能胜任。

三、对医院助推医疗改革、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医院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现实下必须积极配合新财会制度推行工作,从准备、执行到后续完善都要加强管理,以便早日实现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全面更新与调整。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 篇六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068-01

1 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

医院的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日常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造成医院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造成财务损失的可能性,情况严重时使医院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危险。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医院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否积极地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防范财务风险,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成为当前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医院的财务风险会影响到医院正常的运营,阻碍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对医院来讲,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对医院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 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1)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由于深受医疗体制和医院的公立性质的影响,医院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动力不强,往往认为只要管好资金,做好账务处理,及时报送报表,就能规避财务风险。管理者对待财务风险的漠视态度,导致相关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机制不能有效的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

(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医院对日常运营过程中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多数医院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很多医院都没有设置内部控制部门,设置内部控制部门的多数也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审计和检查。另外,有些医院虽然有内部控制部门和内部控制制度,但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牵制原则不能有效的贯彻,医生私自收费,靠药品“提成”的现象时有发生,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影响医院的发展,容易造成财务风险。

(3)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长期资金来源中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近年来,由于医院之间竞争的加剧,医院加大了基本建设项目和医疗设备的投资,医院的自由资金和财政拨款不能满足资金的需求,医院便向银行贷款,贷款的年限较长,额度较大,使得医院的资产负债率攀升,如果医院的靠贷款投资的项目收益较低,或者投资存在盲目性,到期不能偿本付息的可能性变大,造成财务风险。

(4)资金使用不当。当前,多数医院缺少资金管理机制,在购置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时,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对其经济效益预测不准,有时盲目地扩大规模,引入高价设备,这类设备资金回收慢,有些是靠贷款来购买的,造成资金的浪费,形成财务风险。另外,在购买药品时,为了降低成本,一次性购买的数量较大,造成存储成本上升,流动资金被大量的占用,最后导致存货总成本的上升。

(5)会计核算不规范。首先,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准确,不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也不进行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其次,对成本费用的核算不合理,管理费用按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中进行分摊,导致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的核算不准确。再次,不少医院已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财务核算系统也存在非法地篡改,修改程序、输入操控的风险,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不规范,也容易造成财务风险。

3 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1)强化风险意识。医院的全体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财务风险的产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事,关系到医院的每个人,管理者要积极地转变重视医疗水平,轻视财务管理的观念,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医院的全体人员都要为风险的防范工作做出努力,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形成人人都有财务风险意识的氛围。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坚决贯彻牵制原则和授权原则,按照需要设置不同的岗位,将不同层次财务职责、职权进行合理分配,相互制衡,减少财务制度疏漏,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最大限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此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应因地制宜,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具体实施程序,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一切工作都要以制度规定办事,从而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

(3)健全成本核算体系,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成本核算的不准确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首先,医院应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建立“医院”―“科室”―“医疗项目”三级成本核算体系,正确的归集和分配费用,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其次,将医疗设备、房屋、建筑物等这样的有形资产及时提取的大修理费用和折旧费计入成本,加强对“医院品牌”无形资产的摊销核算。最后,积极完善成本会计核算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购买或者与软件企业共同开发成本核算软件,实现成本核算的自动化,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4)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医院建立大额资产的购置和基建项目的决策程序,完善决策机制,实行集体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体制。

(5)构建财务预警系统。医院财务预警是依赖财务信息数据,通过构建财务指标体系,通过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及时反映医院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各环节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将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的模型,通过对指标的增减变动和对模型的分析,对医院的资金筹集,资金的投放,资金管理进行跟踪监控,及时提出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对将要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采取措施。

(6)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当前,医院内外部环境的多变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及时地更新专业基础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医院要积极吸引既懂计算机,又懂财务管理,掌握医疗相关知识的复合型的优秀人才,并在工作中加强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此外,医院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将医德和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结合,使财务人员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献计献策。

(7)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强化内部监督。医院要定期地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机构,并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要对医院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和财务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审计,查找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要风险、薄弱环节与制度缺陷,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达到加强财务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通用7篇) 篇七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制度;问题;改进

一、引言

二、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能涵盖医院财务管理所有主要方面

1 缺少筹资管理方面的内容。筹资已成为目前医院经营与发展的常规需求。受制于当时医院财务状况,《制度》未对医院筹资渠道、程序及如何防范和降低筹资风险等作出规定,这一缺陷已对医院筹资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2 缺少会计信息管理方面的内容。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法》所要规范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部分医院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会计政策运用随意,个别医院为完成考核指标,人为调节收支结余。《制度》缺少对医院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制约、监督的内容。

(二)未对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作出较为全面的规定

管理体制是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在各自方面的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准则,它的核心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管理机构职权的分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在整个管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体制在医院财务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行财务管理,必须首先明确财务管理的体制。《制度》规定,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但对诸如医院财务的隶属关系、管理机关,财政部门及卫生主管(主办)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责,医院应建立哪些内部管理制度,及如何建立财务决策制度以确保医院财务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等,均未作出规定。这不利于理顺医院财务关系,不利于财政、卫生(或主办单位)、医院管理者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各司其职,不利于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制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制度》以大量的篇幅对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内容进行规定,如对资产、收入等会计要素进行解释,对固定资产、药品等财产物资的计价方法进行规定,而这些本应是会计制度所规范的内容。相反,《制度》中涉及财务管理的内容则显得不够详实,如何对各项财务要素实施有效的管理,规定不够全面、具体。在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制度依据。

(四)对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不够明确

总的表现为制度条款原则性太强,操作性不够。制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预算管理方面。《制度》侧重于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未对预算管理体制建立,预算指标落实,预算的执行、考核、评价等做出要求,对医院内部预算管理的要求不够明确。而预算管理组织不够有力,预算编制不够详细,约束力不强,执行随意性大等,恰恰是目前医院预算管理的主要问题。

2 在资产管理方面。财产物资管理粗放。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时有发生,对外投资不规范等,是医院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制度》的薄弱环节。此外,近年来医院新的投资形式层出不穷,如医院间的技术、资源合作,公立医院参股股份制医院的探索,融资租赁等,这些投资行为在财务上如何管理,《制度》没有相应规定,各医院在操作上也五花八门,有待于规范。

3 在负债管理方面。近年来医院负债经营、搞建设现象较普遍。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如何加强对负债的管理。降低债务风险,保证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但《制度》没有在这方面作出规定,亟需补充完善。

4 在收支管理方面。从相关渠道的信息来看,收入流失、账外账现象在各地医院时有发生,说明部分医院对收入管理不力、控制不严。而《制度》却缺乏这方面的规定,如对收入统一核算、管理的要求。对收入内部控制的要求等。在支出管理方面,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制度安排和具有操作性的要求。

5 在成本管理方面。成本核算工作已在各医院蓬勃开展。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规定,成本核算大多是探索性的,制约成本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在修订后的财务制度中,有必要对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以指导医院科学规范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6 在财务分析方面。《制度》对分析内容的规定未涵盖财务主要方面,缺少预算执行分析、负债水平及偿债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成本效率分析、投资效益和效率分析等内容,对分析要求也不够明确。对分析指标,仅规定了劳动生产率、资产利用率、负债水平及偿债能力和医疗费用水平等四大类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三、现行《医院财务制度》的改进

(一)修改的基本原则

1 应与国家财经和卫生法规相适应。医院财务制度的修订必须以修改后的《事业财务通则》的基本框架为前提,要符合财政管理体制及医改政策的要求,结合医院财务活动特点和管理要求。

2 要与公立医院性质相适应。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筹资负有重要责任。

3 要与医院管理要求相适应。制度修订必须满足政府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要在规范管理、科学核算、激励约束、提高效益等方面深入研究。要在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医院内部经济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

(二)具体修改意见

1 关于医院财务工作的任务。医院财务工作的任务应包括预算管理、信息管理、收支及成本管理、结余及分配管理、资产管理、筹资与负债管理、财务控制与监督等方面。与现行制度相比,增加信息管理、筹资管理、财务控制与监督等任务。

2 关于财务制度的内容。现《医院财务制度》关于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规定应由新《医院会计制度》进行规范。

3 关于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

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要实现上述目标,作为规范医院财务活动的财务制度,首先必须理顺医院财务关系,分清各方责任,明确所有者(财政、卫生等部门)与经营者(医院)各自的权限、职责;其次要对医院的内部财务决策制度做出要求,明确决策规则、程序、权限和责任等,并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为确保医院财务活动有序进行,医院必须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4 关于医院预算管理制度。要健全预算管理体制,设立预算管理机构,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要对医院内部预算编制程序及指标落实提出要求,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要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预算的实时控制;要开展预算分析、评价和考核,增强预算约束机制。

5 关于筹资管理和负债管理。要明确筹资的渠道及要求,规范医院筹资行为;为控制负债风险,要建立负债的风险控制机制,主管(主办)部门要根据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及偿债能力,确定贷款警戒线,控制负债规模;针对目前在设备租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对融资租赁业务提出规范性的要求。

6 关于医院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是医院进行资产管理的依据,制度应根据医院资产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做出规定,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采购管理方面,要严格采购招标制度,建立合同财务审核制度。(2)存货管理方面,根据重要性原则。加强对卫生材料的管理,改革卫生材料“以领代耗”管理办法,对高值卫生材料要实行重点管理。(3)投资方面。医院购建重要的固定资产及对外投资等,应当经过可行性研究,按照财务决策程序,落实决策和执行责任,并按国家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医院对外投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公立医院以实物资产或技术、品牌、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八股,须按规定进行评估,并报经相关部门批准。(4)资产处置方面。规范资产处置程序,按照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对发生的资产损失,医院应当及时予以核实、查清责任。追偿损失。

7 关于收入管理。加强收入管理既是医院管理的内在要求,也关系到患者的权益。医院要切实加强对收入的控制,在制度中明确所有收入必须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管理,严禁收入流失和账外账;要严格价格政策,明确医疗服务或者药品价格调整的权限、程序与方法,防范价格风险;要健全收入内控制制度。加强收款票据的购买、领用、核销环节的管理,完善收入核对制度。确保医院收入完整。

8 关于支出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是医院加强内涵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的内存要求,也是切实降低病人经济负担的有效手段。因此,制度要结合医院成本支出管理的特点和现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定:(1)要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积极开展成本核算。准确归集、合理分摊费用,定期提供详实的成本信息。(2)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实行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成本控制,进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和定额管理,强化成本费用预算约束。努力控制医疗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3)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对成本实施实时控制。(4)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费用定额管理和预算控制,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严格履行内部审批手续。

9 关于会计信息管理。加强会计信息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制度应对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要求做出规定,建议建立财务会计报告法定审计制度,通过鉴证、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要推进会计电子信息化建设,医院应整合电子信息资源。实现财务、业务相关信息一次性处理和实时共享;要建立信息电子化后财务会计信息安全机制,明确信息系统设计、操作、维护等控制要求。

10 关于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可以揭示和剖析问题,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促进医院改善财务管理。为规范和指导医院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要求:(1)分析要求,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相结合。(2)分析方法的选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合理运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指标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剖析财务状况、趋势、构成及相关要素对医院财务的影响,提高财务分析的科学性,发挥财务分析的指导作用。(3)财务评价体系设计,要完善财务指标。对资产利用、成本费用、财务收益、劳动生产率、负债及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指标应包括资产效率指标、成本效率指标、财务收益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社会效益指标、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指标等。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2020 1级文库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1259号-2

联系邮箱:kefu@1jiwen.com